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公文范文 智慧图书馆的服务模式重构

智慧图书馆的服务模式重构

发布时间:2022-11-16 08:51:34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篇智慧图书馆的服务模式重构,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智慧图书馆的服务模式重构

在互联网及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下,图书馆服务正在朝着智能化、共享化转变,“智慧图书馆”这一概念随之诞生。如今的学术界在探讨智慧图书馆构建过程中,重点一般放在如何采用先进技术提升服务水平,使更多的用户能够享受到人性化、便捷化的体验。但这种技术优先的探讨并未体现智慧图书馆的绿色发展理念,也不能很好地结合图书馆的发展实际,大多数只是一种对未来服务的憧憬[1]。知识经济时代,智慧图书馆的服务模式应具备更深的内涵,体现实践意义,并且亟须重构

一、智慧图书馆的理论辨析

1.知识载体下的人类智慧活动

站在知识理论的角度,智慧主要指人类推理及反思某一项事物而发挥出来的主动思维[2]。智慧包含个人智慧与集体智慧。个人智慧活动有两个阶段:第一个是内在活动,即个体在实践过程中对客观事物的内在认知,这是一种浅层的智慧活动,重点在于个体对客观世界的知识积累与建构,缺少一定的创新。第二个是思考活动,思考是人类有别于动物的一个特征,当个体内在智慧活动不断发展时,就会逐渐加入自身的思考,即对事物未来形态的一种探索,从而形成新的认知。这代表了个人智慧活动从浅层迈向深层,从而创造新知识,由此推动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集体智慧活动主要通过团队的集思广益,形成更高级的智慧成果,个人的一些隐性知识得到他人的认可,迈向了显性化。首先,个人把自身拥有的知识在团队里进行分享,得到了更多的交流,使得对知识的理解变得深刻,进而成为公共知识[3]。其次,个人能够在他人的帮助下不断运用新的知识,实现自身知识水平的升华。由此可见,人类智慧活动既需要个人智慧的支持,也需要集体智慧的支持。

2.技术革新带来的图书馆智慧

智慧活动的实施是人类学习知识、反思问题和创造新知识的一个过程。于智慧来说,人是优秀主体。因此,图书馆智慧应以用户为中心,不断帮助各层次用户实施智慧活动,这是智慧图书馆服务的宗旨所在。首先,图书馆要帮助单个用户创造智慧活动实施的条件;其次,图书馆要善于集合用户群体的智慧,激发他们的创造性,实现服务价值的提升。因此,智慧图书馆服务实际上符合知识理论的发展。图书馆智慧是由技术革新带来的,但它的出发点是以人为本。尽管技术革新使图书馆服务上升到一个新的层次,但如果脱离用户,则会变得毫无价值[4]。技术只是一种手段与方法,智慧图书馆服务最终还是要建立在知识理论的基础之上,围绕个体用户和整体用户的智慧活动需求,融合以人为本的理念,对服务要素进行分析与重构,重点探索如何为用户创造智慧活动实施的环境,激发他们的主观性和能动性。

3.图书馆用户智慧需求

图书馆是人类知识的集合点,特别是在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下,图书馆服务得到了进一步加强。对图书馆用户来说,他们的智慧活动通常有自身的需求。美国著名的图书馆理论专家Marshall指出,图书馆用户智慧需求主要有知识需求和交流空间需求两个方面[5]。目前的图书馆无论是实体资源,还是虚拟资源都极为丰富,但要真正满足用户的知识需求依然比较困难。由于互联网时代的大多数信息都呈现碎片化特征,而图书馆用户总是希望得到系统的、完整的信息,让他们去海量信息里进行查找与甄别,往往勉为其难,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与精力。图书馆大部分采集或者购买图书资源的行为很少经过市场调查,导致图书资源不一定符合用户的知识需求。在这种情况下,图书资源和用户需求形成了很大的差异,导致部分用户流失。从交流空间角度看,用户总是希望能够得到良好的空间体验。传统图书馆一般围绕资源进行空间布局,对用户的学习环境和交流需求并未细致考虑,难以形成很好的体验。因此,新时期智慧图书馆服务模式创新还需要充分考虑用户的智慧需求。

二、微观视角下智慧图书馆服务模式重构

1.构建与完善知识环境

图书馆用户的知识学习通常需要一个合适的知识环境。新时期,智慧图书馆应从实体建筑与虚拟馆建设两个方面构建与完善知识环境。其中,图书馆在实体建筑上可以融合一些绿色元素,包括太阳能利用、热桥阻断等措施,在实现节能降耗目标的同时,还能形成良好的学习情境,有助于减轻用户认知过程中的负担。此外,智能感知系统也是智慧图书馆绿色发展的一个重要元素,图书馆可以充分利用物联网技术,通过传感器、室内导航和RFID的使用,使用户获取图书资源变得更加方便,同时也能强化图书馆的空间管理[6]。有条件的图书馆还可以引入红外线检测技术、人脸识别技术,对用户在图书馆中的行为进行感知,充分了解用户知识活动的轨迹,从而有针对性地实现个性化服务。关于虚拟馆建设,智慧图书馆应加强在线交流平台的开发,为用户提供在线知识探索环境,使每一位用户都能在平台上实时交流,使用户与图书管理员之间、用户与用户之间可以对一些问题进行探讨。例如,广受用户欢迎的“掌上图书馆”就是一款以手机为载体的APP程序,它使用户随时随地都可以访问虚拟馆。此外,虚拟馆建设还可以借助3D打印技术、虚拟现实技术等,将知识逻辑和模拟情境展现给用户,以增强用户对虚拟馆的体验感。

2.知识的网络化组织

在互联网环境下,图书馆知识组织方式越来越需要网络技术的支撑。传统图书馆一般是根据图书馆分类法以及相关的学科进行知识组织,资源的组织与管理较为分散,各类载体与图书管理系统缺少必要的关联,而且资源重复现象非常严重,在无形之中加大了用户探索知识的难度[7]。图书馆知识的网络化组织属于一种较为新颖的组织方式,它包含了以下三个部分。一是实现知识的融合。智慧图书馆的知识融合对象涵盖了传统图书资源和网络信息资源,并纳入用户的行为数据,不仅加快了知识的更新速度,而且加深了对用户知识需求的了解。这方面的融合手段一般要运用语义网技术,将图书信息本体与关联数据进行语义上的组织,由此构建一个庞大的知识网络,使各类用户的差异化需求得到满足。二是对数据进行分析与计算。互联网上的知识资源是海量的,许多规律有待发现,或者需要组合一些有价值的知识,通过数据挖掘、知识推理和主题分析等相关手段,帮助用户发现知识排列的规律以及有价值的知识源。三是建立知识图谱。在庞大的知识网络中,图书馆用户的知识探索需求存在较大差异,通过知识图谱技术可以建立更加完善的资源体系和知识结构,使更多用户的需求得到满足。

3.知识与服务的创新

智慧图书馆的资源组织优秀在于知识图谱与知识发现,方便用户在海量的资源里筛选知识,这为智慧图书馆的知识与服务创新奠定了基础。当前比较流行的智库服务就是一种典型的代表,其有效激活了用户需求,吸引了更多潜在用户,促进了知识利用。从整体看,智慧图书馆创建了更加符合用户个性化需求的学习环境,形成了全方位的知识服务,方便用户实施各种类型的知识活动,融合各种创新元素,让知识与服务得到极大的增值。用户可以通过知识网络提高知识探索的效率,还可以参与知识网络的构建与完善,让图书馆更了解用户的想法。图书馆可以提供新的知识发现,在自身拥有的知识网络中进行语义出版,使知识网络不断拓展新的知识。而对服务创新来说,智慧图书馆通过用户在知识探索过程中留下的评价、标注和行为记录等,进一步优化资源配置,使有价值的知识能够凸显,从而有针对性地引入符合用户需求的相关资源,提升知识利用的效率。智慧图书馆知识与服务的创新离不开用户的支持,他们提供的反馈信息可以帮助图书馆持续完善知识与服务的创新体系,进而对用户智慧活动提供更好的支持。

三、宏观视角下的智慧图书馆服务模式重构

1.在资源共享中融合大众智慧

传统图书馆一般是以图书馆联盟的形式实现资源共享。智慧图书馆应继承这种共享理念,不仅是将本馆内的资源共享,更要将范围扩大到整个社会,通过与其他图书馆的互通互联,形成具有社会影响力的知识共同体[8]。首先,智慧图书馆应加强知识网络的共享,构建更广阔的图书馆联盟知识网络,不断提高资源的深度与广度,吸引社会大众回归图书馆。这种共享环境不仅可以提高智慧图书馆的资源服务水平,而且能对兄弟单位的图书服务提供帮扶作用,相互之间取长补短,让其他图书馆的用户也能享受到高质量的知识服务。其次,智慧图书馆要加强用户个体的资源集合,使大众智慧在资源共享中得到充分的融合。从实际情况看,很多知识性资源来自用户个体,他们提供的一些数据也有一定的利用价值。智慧图书馆应有针对性地收集这些资源,并将其关联到知识网络,进一步丰富现有知识库,从而吸引更多用户参与知识创新,不断拓展智慧图书馆的服务范围。

2.在知识服务中承担社会责任

图书馆是社会机构之一,具有明显的社会属性,因此,在知识服务中应承担一定的社会责任。首先,智慧图书馆要支持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文化作为社会实践的特殊产物,支撑着人类的发展。我国有许多优秀的传统文化,智慧图书馆有责任和义务对这些文化进行保护和传播,呈现传统文化的精髓,使更多用户自愿参与传统文化的创新。其次,智慧图书馆要支持国家发展战略。我国正处于市场经济发展的关键时期,国家发展战略关系到社会各领域及每一位公民。智慧图书馆通常拥有丰富的资源数据,可以在文化发展、政策制定和社会改革等多个方面为政府提供决策依据,这是新时期智慧图书馆的一项重要使命。在知识经济时代,无论是工业、农业,还是制造业、服务业等,都需要知识资源的支撑。智慧图书馆有责任支持各行业的发展,应加大与各行业协会的合作力度,全面提供智慧支持。最后,智慧图书馆有责任支持城市建设。我国的城市化建设已经取得巨大成就,但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还有一定差距。智慧图书馆应调整服务策略,在城市化建设的浪潮中奉献自身的力量,形成全方位的城市化建设智慧服务体系,与城市发展部门共享各类有价值的知识数据。

3.在社会需求发现中求新求变

社会在不断发展变化,人的需求也在不断发展变化,智慧图书馆服务模式的重构不仅要关注用户群体的需求,而且要关注整个社会的需求。因此,智慧图书馆服务模式应根据社会的发展变化求新求变,在坚持智慧服务理念的基础上对相关的智慧服务环境进行改造,使自身的发展能够顺应社会发展潮流。促进智慧图书馆服务模式求新求变的动力在于社会的发展变化,不同的历史阶段会有不同的服务方式[9]。但是,社会的需求变化是循序渐进的,而不是突然改变的,智慧图书馆服务模式变化也应遵照循序渐进的规律。在内容方面,智慧图书馆服务应包括为社会服务的内涵,不断提高自身的服务水平。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智慧图书馆的发展也处于变革阶段,它需要满足社会的实际需求,例如,和谐社会建设、新农村建设和小康社会建设等方面的知识需求,从而使自身的智慧服务拥有更崇高的目标。

参考文献

[1]王靖雯.国内智慧图书馆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J].山西档案,2018(5):116-118.

[2]卢志国,蒋燕萍,倪代川.论智慧图书馆服务与大学图书馆公共性的实现[J].图书馆,2015(10):46-49.

[3]马擎.全民阅读背景下智慧图书馆的创新发展[J].出版广角,2018(15):38-40.

[4]王家玲.基于智慧要素视角的智慧图书馆构建[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17(7):41-44.

作者:李宁 单位:三江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