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2-11-19 09:12:28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篇高校体育教学改革与发展,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高校体育教育是高校为国家培养全面型人才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在整个高校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近些年,中国的经济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提高了很多,对精神、教育的需求也在不断提高,这就使得一些新的教学思想、教学理念逐渐被引进,这些新的教学方法可以帮助学生更好的进行学习,同时也可以有效的提高教师的教学质量。因此为了适应现代化的教育教学模式,在当前“健康中国”发展背景下,高校体育有必要进行教学的改革,才能有效实现体育教学的长远发展。
1.现阶段高校体育教学的具体现状
1.1 只注重体制测试,忽略了可持续人才培养的目标
众所周知,高校每年都会对学生的体制进行一个全面的测试,目的就是为了引导学生认识到体育锻炼、身体健康的重要性,传达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鼓励他们积极的参与到体育锻炼中,养成体育锻炼的好习惯。近些年,各地区、各个高校都十分重视大学生体育测试,主要是因为政府的报告中指出,这些年大学生的整体身体素质在迅速的下降,同时各省的教育管理机构表扬了那些体侧成绩比较好的高校,而对于那些体侧成绩并不是很理想的高校也提出了批评,这就导致高校在进行体育测试的时候会进行比较,人们会形成学校的体育测试水平高就是体育教学工作做得好的潜在意识。受这种意识的影响,高校的体育教学工作重心就主要转移到体育测试上了,教师将大部分的精力放在学生的体育测试锻炼方面,而忽略了学生全面可持续发展的培养。同时,在高校体育教学过程当中,教师们也已经习惯的将提高学生的基于技能作为教学的目标,而忽略了对学生的体育理论知识的教学与高校可持续人才培养的目标等。
1.2 只注重单一化的课内教学,忽略了对学生课外锻炼的培养
高校体育的主要工作就是体育教学,但是现阶段的体育教学方法单一、落后,同时管理机制也不够完善,这些对高校的体育教学是十分不利的。实际上在《“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中明确指出想要加强对高校学生健康的重视程度,就应该建立课内和室外相结合的教学方式。当前确实有一些高校在体育教学中进行了相应的改革,比如设立一些体育类的社团等,可以给学生提供一些课外锻炼的机会,丰富学生的体育锻炼生活。然而大多数高校还是将更多的精力放在对学生的课内教学中,而忽略了对学生的课外教学。调查显示,一些重点高校的体育人口基数较大,同时体育交流学习的平台也比较多,这样就形成了一种比较好的体育锻炼的氛围。但是一般的高校并不能达到这样的效果,因为受到很多因素的限制,比如:场地不够、师资力量较差等。
在《“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提到,截止到2030年,中国的人民的健康素养应该提高到30%,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要达到5.3亿,当然引导人们锻炼只是开始,主要还是应该培养人们养成锻炼的好习惯,这样既可以提高人们的身体素质,又可以将中华民族的体育文化传承下去。为了引导大学生都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提高大学生的健康素养,要想让健康的理念渗透到学生的学习与生活中,就要依靠科学的高校体育教学来实现。根据相关数据显示,我国现阶段有三分之二的人属于亚健康型。我们在日常的生活当中,也通常会遇到有很多人会说自己没有空余的时间进行体育锻炼,有的虽然有空余的时间,但是不知道怎样科学的锻炼比如:不知道肌肉拉伸的作用、原理、正确拉伸的方法;不知道跑步过程中应该控制的速度等等。尤其是像北京、上海等一线的大城市,由于生活节奏比较快,有超过五分之四的白领都是亚健康人群,长时间在办公室坐着,再加上高强度的工作给他们带来的巨大压力,使得他们的身体素质不断下降。
3.“健康中国”背景下高校体育教学改革与发展的具体路径
3.1 建立体育健康服务的平台
无论是《全民健身计划纲要》的还是“健康中国”的提出,都倡导人们加强体育锻炼,提高中国人民的整体身体素质。而大学生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他们只有拥有一个好的身体,才能更好的为祖国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所以高校一定要重视体育教学工作,建立体育健康服务的平台:通过校园文化广播站、宣传海报等方式加强体育文化的宣传;学校还可以定期开设一些关于体育健康类的讲座,给学生讲解一些关于体育锻炼的基础知识;学校还应该加强教学模式的改革,不仅仅要让学生学会体育技能,还应该让他们掌握一些基本的体育理论知识,同时还要引导他们养成体育锻炼的好习惯;此外学校还可以不定期的举行一些关于体育的比赛,激发学生体育学习和锻炼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学生真正的享受体育锻炼带给他们的乐趣。
3.2 体育教师应该制定多元化的教学目标
大学生的体侧成绩将直接影响高校的体育工作的考核,但是高校不能为了提高考核效果,将体育教学的重点放在学生体侧方面,而是应该从学生的长远发展来看,将提高学生学习体育的积极性、激发他们体育锻炼的潜力、培养他们终身体育锻炼意识作为教学的目标。以大一学生为例,相关调查显示,大多数大一学生在第一学期主要就是参与一些田径类的体育运动,第二学期就可以自主选课。因此在实际的高校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师在前两周教学主要以素质发展为重点,可以借助体育游戏来进行这一阶段的教学。等到三到五周的时候教师可以给学生讲解一些体育文化,同时穿插一些体侧项目。六周到八周的时候可以给学生详细讲解一些起跑、冲刺阶段、撞线等的要领,并让学生多加练习。九周到十一周的时候可以给学生讲解一些接力赛的规则技巧,以此来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十二周到十四周的时候为学生讲解一些体育文化和体育技能方面的理论知识。十五周到十七周的时候,可以结合学生的特点和需要,适当的讲解一些关于篮球、排球、网球等方面的知识,为学生下学期的体育选课奠定基础。
3.3 加强课外体育活动管理
课外体育活动较一般的体育活动而言,具有一些明显的优势如:形式多样、选择多样等,因此高校中很多学生都比较喜欢课外体育活动。近些年,高校的体育活动越来越丰富,人们除了跑步这些基本的体育项目的学习,还可以学习一些其他的比如体操、健美操和啦啦操等,这些给高校的体育锻炼注入新的血液,对高校的体育教学是十分有帮助的。因此想要提高体育教学质量,就应该对现行的教学模式进行改革,加强课外体育活动管理,充分利用现有的教学资源,将这些新的、学生比较感兴趣的体育项目引入到课堂中或者将体育教学渗透到课外活动中,目的就是为了给学生提供丰富多彩的体育生活,帮助他们更好的进行体育锻炼。当然必要的时候还是可以运用一些强制性的手段来要求一些学生达到基本的锻炼标准。比如对于一些实在不喜欢体育锻炼的学生,学校可以采集学生的指纹,要求他们在一段时间必须完成一定数量的跑步,这样就可以逼迫他们进行锻炼。当然这些只是针对极少数不爱运动的学生,因为只有大家都参与到体育锻炼中,学生整体的身体素质才能提高。
4.结语
现阶段的高校体育教学还存在一定的弊端,亟需要进行改革,而当前我国国家的“健康中国2030”战略发展目标,又给高校体育体育教学改革提出了新的要求。所以高校应该通过建立体育服务平台、建立多样化的教学目标、加强课外体育管理等方式对现在的教学模式进行改革,同时还要积极响应当前国家大力发展“健康中国”的号召需要,来对体育教学的内容进行积极的创新,要努力提高当前高校体育教学质量,有效提高当前大学生的身体素质,为国家打造“健康中国”而努力。
参考文献:
[1]吴咏梅.“健康中国”背景下高校体育教学模式改革研究———以武汉工程大学为例[J].当代体育科技:5-6+8-152.
[2]赵效江,李长青.“健康中国”战略下普通高校体育教学评价的困惑与思考[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8,34(03):131-132.
[3]王剑,柳齐齐.“健康中国”背景下高校体育改革与发展[J].湖北体育科技,2017,36(07):625-627.
[4]栗元辉.“健康中国”视角下高校体育教学发展研究[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7,37(18):60-61.
[5]贾斌.“健康中国”背景下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研究[J].运动,2017(09):10-11.
作者:宋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