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2-12-10 09:16:10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篇音乐感性学的还原,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音乐感性学是音乐丑学和美学与音乐哲学相互联系的逻辑介质,如果没有音乐感性学作为介质,它们之间的关系就会出现断层。而音乐感性学包含于音乐哲学中,它是音乐哲学的具体表现,同时也是音乐哲学的本质属性。研究音乐哲学过程中,要将音乐感性学放在第一个维度上,体现了音乐的感性问题即审美和审丑之间的关系问题。
一、审美还原
要实现审美还原,要做到以下几点:1)首先,要以音乐美学中的“悬置”形式主义作为基础,将感性审美的理性“铠甲”祛除出去;其次,根据音乐审美的需求,寻找适合自身的感性审美形式,通过这种方式来实现人们追求音乐感性审美愿望。这种审美感性形式可以以批判性的方式在形式美学中去获取,同时也可以参考其他的音乐理论,从而合理、科学的吸收其精髓。2)音乐感性的审美还原还体现在音乐欣赏、音乐研究和音乐创作等方面。第一,从音乐欣赏方面来看,当我们在欣赏音乐作品时,要祛除感性眼光中的理性,单纯的以感性的审美眼光去体会音乐作品的魅力。即便是专家在欣赏音乐作品时,也不要一直囿于自身的身份,而要以正常观众的心态进行审美,这样才能真正的还原音乐感性学的审美。第二,从研究方面来看,研究人员不要总是以理性、原则、方法、范式等去诉诸音乐,在分析和描述时,要将感性和理性有机的结合在一起。第三,从创作方面来看,创作人员不要以个人主观意念去设置审美理念,同时也不要将作品形式化和结构化。这样在当代现象学视野下,才能完美的还原音乐感性学。
二、审丑还原
音乐感性的审丑的还原与审美还原一样,需要进行“悬置”。首先,审丑还原要对音乐美学的思想进行“悬置”;其次还要将非理想音乐理论进行“悬置”;最后,要将反理性音乐思潮进行“悬置”。在音乐美学形式论中,音乐感性学中的审丑是不存在的;在音乐理论非理性主义方面,音乐感性学中的审丑则是僭妄的;在音乐思潮反理性主义方面,音乐感性学的审丑一跃成为了话语霸权。音乐感性学中的审丑还原不能以非理性主义方式还原,也不能以反理性主义方式还原,更不能作为音乐感性学中审美的“反衬”。而是将三者扬弃,然后重新审视三者再进行还原,在重新审视三者过程中,要以感性的思维去思考,并且这种感性思维中不能夹杂着理性思维。同时这种感性思维也不是离弦之箭或者脱缰野马似的思维,不可肆意妄为。通过这样的方式才能够真正做到还原音乐感性的审丑。
三、美丑兼审还原
音乐感性学中的美丑兼审还原是对音乐感性学中的审美还原和审丑还原的综合。但是这种综合并不是“1+1=2”形式,而是要将两者进行有机融合。有机融合主要体现在理想和现实中、感性和理性中、主体和客体中、心灵和肉体中,然后将这四方面有效的统一起来。在当代现象学视野中,还原美丑兼审,是对胡塞尔和茵伽尔顿的意向性、杜夫海纳灿烂的感性、伽达默尔的前理解、马克思的感性生活进行还原。除此之外,还原美丑兼审还要将传统意义上的主客体二分的理性主义对象性思维打破,然后将创作者自身独特的感性学思维融入其中。在此期间,还可以利用马克思的感性生活作为实践基础,将主客二分的思维方式进行感性分析,再以胡赛尔的意识进行美丑兼审还原填充。通过这样的方式才能在当代现象学视野下将音乐感性学中的美丑兼审完美的还原。
四、诗性还原
诗性还原在某种意义上来说已经超越了音乐的审美和审丑还原,属于对音乐感性学的本质进行还原。诗性还原是指超越了主客对立的认识论基础,也超越了主体和客体的统一,具体来讲,就是在还原时没有任何认识论印记标签,这是一种真正意义上的当代现象学的还原。要实现诗性还原,需要我人们以我国当代现象学视野为中心,对各种现象学进行方法论批判性整合。因为我们只有以批判性方式对各种现象进行整合,才能使音乐感性学中具有的独特诗性还原,同时使音乐的生命性律动和本体性张力完全展开。诗性还原能够使我们产生思性的冀盼和冲动。
五、结论
综上所述,当代现象学视野下,音乐感性学迫切回归本质,这样才能使人们欣赏到更好的音乐。经过上文分析可得,音乐感性学的还原主要分为四个方面,审美还原的实现,可以有效的转变人们的审美观念,更好的欣赏音乐;审丑还原的实现,改变了人们形式化和审美化的观念;美丑兼审还原的实现,能够将审美和审丑还原有机的结合在一起;诗性还原的实现,还原音乐感性学的本质。因此,在当代现象学视野下,还原音乐感性学非常重要。
参考文献:
[1]郑祎.“新体系”背景下音乐审美教育与“双基”教学关系论[D].曲阜师范大学,2017.
[2]王冰.音乐美学的学科结构特点和音乐作品的感性回归——评《音乐美学与音乐作品研究》[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6(03):97.
作者简介:倪浙(1985-)女,浙江杭州人,本科,助教,研究方向为音乐的社会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