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2-12-21 09:01:58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篇高职院校体育专业导师制探讨,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在我国,导师负责制是研究生教育的主体模式。而牛津、剑桥等欧洲大学早在19世纪就已经对本科生实行导师制。导师制是一种教育制度,与学分制、班建制并称为三大教育模式。师生关系密切是导师制最大的特点。我国部分大学于2000年后开始推行本科生导师制度,如北京大学、浙江大学、武汉大学等,更好地贯彻了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现代教育理念,更好地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和人才培养目标的转变。这种制度要求在教师和学生之间建立一种“导学”关系,针对学生的个性差异,因材施教,指导学生的思想、学习与生活。此举在高等教育界引起普遍关注。作为体育院校的北京体育大学、首都体育学院等,均不同程度地实施了本科生导师制度,收到了很好的效果。实践证明,导师制在研究生教育、本科教育都取得了较大的成功,是本科生人才培养模式的重要创新,是对传统班建制人才培养模式的有益补充。社会的发展对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转变高职教育的理念、改善人才培养以及教育管理模式,需要每一位教育工作者不断地探索与研究。全方位地指导学生的思想、学习、生活,并针对学生的个性进行因材施教,是导师制的精髓所在,我国高职院校实施导师制的较少,这是一种全新的尝试,本文探讨导师制在高职体育专业人才培养中可能发挥的作用和导师制实施的具体策略,有着积极的意义。
1高职院校体育专业实施导师制教育管理模式的必要性
人们收入的增加,在健康领域投入的成比例的增长,使得休闲体育产业市场的迅猛发展,加上攀岩等户外新兴项目加入奥运会,健身锻炼和户外体育活动成为大家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健身服务指导人员和休闲体育服务专业人才的十分紧缺,这为高职院校休闲体育专业的开展提供了极大的发展空间。休闲体育专业是2007年经国家教育部批准而设立的新专业,休闲体育学作为一门交叉学科专业的形成,既离不开体育学又离不开休闲学。该专业旨在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适应新世纪社会发展需要,具有休闲体育的基本理论、知识与技能,能够从事休闲体育研究、体育旅游、休闲体育产品策划与设计工作的高素质、应用型专门人才。适应市场的需求,是高职院校开办休闲体育专业的关键,与本科院校相比,高职院校学制较短、体育专业的学生专项技能和文化水平普遍偏低,只有加强学生的综合素质与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全面提高社会适应能力。而体育专业的学生在专业学习、情感纬度、就业压力等存在诸多困惑,高职院校主要由辅导员实行管理,部分辅导员不懂专业,管理班级较多,承担任务较重,加之体育专业学生的管理难度较大,整体教育效果不佳。将研究生培养模式中的导师负责制引入休闲体育人才培养中来,发挥导师制在人才培养中的优势作用,形成了辅导员、导师、专业教师的协同育人机制,可以更好地实现人才培养目标,满足社会对休闲体育专业人才的巨大需求;通过导师指导,学生可以接受良好的技能训练,从而充分挖掘了自己的潜力,促进学生自主性创造性的发挥,有利于学生的发展;导师充分发挥自己的个人魅力,学生得到全面地指导,这种平等交流的亦师亦友关系,教学相长,形成一种全新的教与学的关系;其次对个别学生的心理辅导,能及时干预学生可能出现的心理危机,对高职院校体育专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2高职院校体育专业导师制的实施办法
2.1高职院校体育专业导师制的总体要求
高职院校体育专业导师制是指学生在高职学习阶段,系部将培养目标与诸多任务分解到担任导师的体育专业的教师身上,由导师负责在思想道德、专业发展、学习与生活、就业创业等方面对学生进行正确的引导和帮助,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一种教育管理模式。目的是为了推进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充分发挥教师对学生学业的指导作用,引导学生端正学习态度,养成良好学习习惯,掌握科学学习方法,合理利用课余时间,提高自我管理、自主学习能力,落实人才培养目标,及时帮助学生总结和分析学业问题,做好学生学业规划,为以后的职业生涯创造更多有利条件。
2.2高职院校体育专业导师任职资格
思想道德方面,热爱教育事业,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有较强责任心,为人师表,关心学生成长成才。有较高的专业水平和合理的知识结构,有较丰富的教学经验和一定的科研能力,有较强的沟通能力及专业指导能力。熟悉学校教学管理、学生管理等规章制度,充分了解本专业培养目标、培养计划及课程设置等。符合条件的教师自愿报名,由体育系部根据其教学、科研及工作态度等进行遴选;吸收部分行业专家作为校外导师,与校内导师形成补充。专业导师实行学生、教师双向选择制。每学年末选拔下一学年的专业导师名单。体育系部在大一学年末公布专业导师相关信息、辅导方向、指导名额,由学生进行选择;未能选到导师的学生由系部统一安排。
2.3高职院校体育专业导师职责
熟悉学生基本情况。掌握学生姓名、年龄、性格、爱好、特长、联系方式等信息,以便有针对性地指导学生学习和生活。指导学生行为规范,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向学生进行基本规范、行为准则等的培训,增强学生专业归属感。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有针对性地提高人文素养及综合素质。指导专业学习,充当学生人生规划的领路人。凭借导师自身的教学经验和个人社会资源优势,让学生了解专业培养目标、培养计划、实践环节、就业方向,根据学生特点和学习能力,为学生提供学习性指导,针对个人发展方向、专业选修课、专升本、职业资格证书获取等进行职业生涯规划和就业指导。帮助学生了解相关专业的培养规格、要求及行业需求状况,帮助学生完善知识结构。引导学生明确学习目的,端正学习态度,确立正确成才目标。强化实践活动和创新创业指导。实践动手能力是高职教育的一点特色,指导学生尽可能多地参加与专业相关的课余竞赛、社会实践等各类活动。依据导师自身从事的科研方向,为学生提供技术性指导,使学生在相关领域进行深入的课余训练,弥补课内教学的不足。鼓励学生参加“大学生创新创业”培训,积极申请创新创业实践项目,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组建学习团队,搭建平台。将学生兴趣爱好、就业方向、课余竞赛、协会活动等结合起来,形成跨年级学习梯队,实现高年级学生带东低年级学生,同专业学生相互交流的良性循环,实现全程跟踪学生的学习状况。人文关怀。关心帮助学习困难和生活困难的学生。帮助学习苦难的学生制订课程重修计划,落实学习目标;对生活困难的学生提供勤工助学的机会,尽可能进行人文关怀。加强与辅导员、专业教师、家长、学生的沟通,全面处理学生的各种问题,在学生实践环节与带队老师和企业保持联系,了解学生在校外学习和生活情况;在学生评先评优以及入党问题上,提供导师的意见。
2.4高职院校体育专业导师工作方式
首先需要建立一个畅通的联络渠道,包括手机号互留、建立微信群或者QQ群等,保证沟通及时。指导上采用个别与集中指导相结合,定期与不定期指导相结合,分年级与全年级指导相结合,个别问题个别指导,共性问题集中指导。每个学生每学期面对面指导不少于5次,其余时间保持电话或网上联系,每周不低于1次。方式灵活多样,包括讲座、座谈、讨论会、个别面谈、参观访问、比赛、网上交流等多种形式。发放导师工作记录本,建立导师工作日志,对相关指导工作进行记录,作为原始材料。工作日志是考核指导教师的重要依据之一。
3高职院校体育专业导师实行策略
3.1制定配套的规章制度,建立运行机制
体育系部成立导师管理工作小组,建立导师管理档案,负责导师的聘任、导师配备、日常管理、考核、工作量核算等方面的工作。为确保导师制的有效实施,要建立健全的规章制度和运行机制。对导师遴选、师生互选、指导内容、考核办法、外出学习和比赛、成果交流、导师薪酬、导师培训等要建立必要的规章制度和文件,以制度来规范导师制的实施。制度切实可行,可操作性强,能调动导师们的工作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确保学校的场地、器材等教学资源无条件向导师和学生开展,为指导活动提供和谐、宽松的环境,提供硬件保障;为师生提供对外交流、学习、比赛的平台,对导师制的开展提供软件条件。建立科学的导师制考核、评价、监督机制,加强导师的激励和培训,明确导师的工作内容,确保导师工作的热情和积极性;建立导师的遴选,以及因为退休等不能承担指导工作导师的退出机制,建立良好的运行机制,确保导师制度的顺利实施。
3.2导师制对学生的约定
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导师的互选工作,主动与导师联系、寻求导师的指导和帮助,积极参与导师指导的各项活动。每学期开学一周内与导师见面,根据导师的意见与本人的实际情况制定本学期的学习、生活和社会实践等计划。每位学生必须准备指导笔记,对指导教师每次指导的内容及体会进行记录,该记录笔记是检查接受教师指导的重要依据之一。在每学年要完成客观、公正地对导师的指导情况的评价环节。
3.3导师制效果检查
系部加强对导师相关工作环节进行监督检查,及时解决导师制实施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导师要定期汇报工作进展,学生反馈指导情况,检查导师工作日志,对发现的问题及时与导师反馈,以便导师及时调整指导计划,确保导师制的实施效果。系部每学期定期召开导师经验交流会议,总结工作过程中的得失,在实践中不断完善导师制。将导师工作考核纳入系部的二级分配体系。考核分为自评、学生评价和系部审核环节;考核等级分为优、良、合格和不合格四级,将考核指标作为教师工作年度考核、专业技术职务晋升和岗位聘任的重要参考依据。考核不合格的导师,不计工作量,并取消当年度导师资格。
4结语
将导师负责制引入高职院校体育专业的人才培养中,发挥导师的优势作用,通过因材施教,增强学生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有利于满足社会对高职院校体育人才的需求;制定科学的高职业院校体育专业导师制规章制度和运行机制,及时进行效果检查和反馈,保障导师制的不断完善,有利于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对高职院校休闲体育专业的发展提供新思路,对高职院校体育专业的可持续发展,为今后我国其他高职院校实施导师制提供参考依据。
参考文献
[1]王宏坤,赵文艳,于滢,等.全民健身国家战略背景下社会体育专业本科生导师制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上饶师范学院学报,2016,37(3):110-113.
[2]骆秉全,李骁天,高天.高等体育院校实施本科生导师制的实践探索:以首都体育学院为例[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18,30(1):47-54.
[3]冯灿.体育高职院校实行“导师制”教育管理的研究--以湖南体育职业技术学院为个案[D].长沙:湖南师范大学,2014.
[4]武春岭,童世华,何欢,等.高职“产学制、项目制、导师制”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7(7):58-61.
[5]唐昌松,黎少辉,李荣兵,等.高职全程导师制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以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业为例[J].职教通讯,2016(29):26-28.
作者:张华 单位:四川工商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