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公文范文 高职院校信息技术师资建设研究

高职院校信息技术师资建设研究

发布时间:2022-12-27 09:18:39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篇高职院校信息技术师资建设研究,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高职院校信息技术师资建设研究

信息技术是高职院校针对非计算机专业学生开设的学习计算机应用知识的公共基础课程,对于各专业学生培养计算机应用能力,提高信息素养以及学会运用计算机应用技术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如何让这门课程的作用发挥得更充分,如何让更多非计算机专业学生的计算机应用能力运用得更好,离不开一支兢兢业业、高素质、高水平的教师团队。文章在分析信息技术课程师资队伍现状的基础上,针对存在的问题,从目标管理的角度探索其师资队伍建设途径。

一、高职院校信息技术课程师资队伍存在的问题

通过与兄弟院校同行访谈交流,以及多年来承担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任务的切身体会,多数高职院校信息技术课师资方面存在力量薄弱、教学任务繁重的问题。以笔者所在学校为例,2018年招收新生5000余人,承担信息技术课的教师团队是4名专任教师加行政处室的多名兼课教师。兼课教师因为行政工作原因,每人只能承担1-2个班的授课任务,剩下的授课任务由专任教师承担。尽管教务处也想方设法对授课院部进行了错时调整,但是面对众多的学生,授课任务依然繁重。由于工作量大、任务繁重,教师们每天的工作就是满足基本的教学需求,在思考教学中遇到的问题、研究教学内容、学习新的专业知识、教学理念、教学模式等方面缺乏足够的时间和精力。职称评审、教学成果积累等不利因素影响着信息技术课教师的教学热情,导致一些教师安于现状、不愿参与教学改革,从而制约了教学质量提高和课程改革的步伐[1]。

(一)承担信息技术课教师数量质量有待提升

高职院校能够充分认识到信息技术课对于学生提高信息素养、提升计算机应用能力方面的重要作用,将该课程纳入每个非计算机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师资队伍数量和能力水平是该课程顺利实施的重要保障,教师数量不足就会导致生师比严重超标、教学任务繁重,无法保证教学效果。造成信息技术课程教师力量薄弱、教学质量不高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一是现有承担信息技术课的专任教师均是从承担计算机专业课的专业教师队伍中调整过来,近年来学校没有引进专门从事信息技术课教学的年轻教师,导致专任教师数量不足;二是在质量方面,无论是专任教师还是兼课教师,高职称、高学历教师比例偏少,教师教学能力、科研能力有待提高[2];三是兼课教师因为行政工作任务以及课时要求,导致他们在主观和客观两个方面不能承担过多的授课任务;四是信息技术课教师队伍呈现出专任教师数量少承担的授课任务重,兼课教师数量多人均承担任务少的局面。

(二)课程负责人未能起到真正的带头作用

信息技术课程负责人不同于某一门专业课的课程负责人,承担着全院除计算机专业外所有专业的教学任务,需要考虑得更全面、更长远,肩负着课程发展规划、课程教学资源建设、课程教学改革设计、课程教学团队建设等职责,通过多种方式和途径影响并带领着课程教学团队成为一个高水平的教学团队。由于多种制约因素,课程负责人的带头作用未能充分发挥出来,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课程负责人教学任务繁重,整天疲于应对上课、教研室的系列行政任务,没有充裕的时间和精力去思考课程建设问题;二是课程负责人自身能力不足,只能完成一些事务性工作,没有带动课程教师团队发展的能力,不能发挥带头作用;三是由于信息技术课的性质,相对于专业课来说,在一些项目上获得的机会少,教师为了积累个人成果、准备个人职称评审等材料,会在申报教科研项目、撰写论文等事关个人利益的工作上投入更多的精力,不愿意花太多的时间放在课程规划上[3]。

(三)未能制定有效管理措施提高授课教师职业认同感

信息技术课教师的职业认同感,是影响教学质量提高、课程发展、团队建设的重要因素。认同感高低取决于两方面的因素:一是个人对承担工作的主观认知,二是学校大环境对该项工作的支持力度。学校没有制定有效的管理措施提高授课教师职业认同感,一些规章制度、师资培训等方面多是向专业教师倾斜,作为从事公共基础课教学的教师每年要承担大量、繁重的教学任务,工作强度和劳累程度不亚于专业教师,但是在荣誉和薪酬待遇上,却低于专业教师。这是导致计算机专业教师不愿担任信息技术课教学的原因,也是已担任教学任务教师的积极性不高的原因。诸多不利因素影响着信息技术课教师的教学热情,导致一些教师安于现状,不愿参与教学改革,从而制约了教学质量提高和课程改革的步伐。

二、用目标管理方式打造专业教学团队

信息技术课教师队伍中的目标管理,是根据高职院校实际,由开课部门制定课程发展总体目标,然后将目标分解到带头人、教师,形成有机的目标链,使个人目标和总体目标息息相关,并通过目标对部门、个人进行管理和考核。课程带头人是考核者也是被考核者,既要接受开课部门对整个课程团队和个人的考核,又要依据目标分配情况对团队中的每名教师进行管理和考核。目标管理会让每名教师参与到课程建设中,明确自身在团队中的位置、职责、任务。

(一)做好课程整体发展规划

在调研、征求同行专家意见的基础上,主管信息技术课程的部门领导组织全体教学人员进行讨论,并在课程发展方向、课程的规划与建设、课程的教学资源建设、课程教学改革设计、课程教学团队建设等方面达成初步一致意见,明确发展目标、工作任务、完成时限。由课程负责人组织骨干教师制定课程发展规划,规划中涉及到的任务做到目标、完成时限、责任人三个明确。发展规划是主管部门管理和考核该课程团队的主要依据,团队成员每人都肩负着一定的任务,个人工作成效直接影响着整个团队荣誉。主管部门根据发展规划做好过程管理,在关键节点对相关任务进行检查,指导并解决检查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在规定完成时限,做好评价和验收,根据评价结果对团队、个人进行奖惩。

(二)选聘培养优秀带头人

课程带头人是高水平教学团队建设的关键,优秀的带头人会通过多种方式和途径影响并带领团队实现发展目标,实施课程带头人培养工程,实行目标管理。一要制定标准选择合适的培养人选。在从事信息技术课教学的教师中,挑选师德过硬、专业知识扎实、具有副高职称、教科研能力强、沟通表达能力及组织能力强的教师作为课程带头人或者课程带头人培养对象;二要加大培养力度,为带头人成长提供宽松环境。学校在教学资源、教科研项目、职称评定等政策上适当向信息技术课教师倾斜,为其提供校内外结合、挂职锻炼等多种形式培训,参加全国各地区的信息技术课教学研讨会,学习交流,取长补短[4];三要明确带头人职责,完成相应工作任务。每年进行1次课程发展方向和社会需求的调研并撰写调研报告、完成课程规划与建设、按照计划完成教学资源建设、指导1-2名青年教师、取得相应的教科研成果等;四要按照任务节点做好管理考核。加大课程带头人的管理力度,执行严格的考核制度,对照职责任务,在关键节点进行检查督促,促使其加强教育理论学习、改革教学方法、改进教学方法、提升教科研成果层次,做好青年教师指导工作。考核结果作为职称评聘和课程带头人续聘的主要依据。

(三)外引内培打造教师队伍

根据课程整体发展规划,以培养为主引进为辅的方法做好教师队伍发展计划,明确教师引进数量、现有教师培训目标[5]。在学校人才引进政策下,引进计算机应用技术或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或计算机软件与理论专业的优秀研究生作为信息技术教学的专任教师。对现有教师按照年龄、职称、能力等分为新引进教师、青年教师、骨干教师三类,制定各类教师评价标准,明确教师的努力方向,制定各类教师培养措施,助力教师成长,并明确通过培训个人应达到的目标[6]。课程负责人根据年度培养计划,有针对性地安排三类教师参加教学能力、教研能力、社会服务能力方面的校内外培训。新引进教师以校内培养为主,培养其教学能力,在学校组织的新进教师授课能力测评中达到优秀,采用“一对一”的方式,鼓励骨干教师指导帮助新引进教师,通过听课-评课-讲课的方式帮助新进教师提高授课技能。青年教师以校内外结合的形式进行培养,主要培养其教学能力、教研能力,在校级以上青年教师教学竞赛中获得奖项,作为主要研究人员主持或参与1项校级以上教科研项目;骨干教师以参加省培、国培以及信息技术方面学术会议的形式进行培养,培养其课程标准编制、教学实施方案设计、教学资源建设、教学科研研究、社会服务等方面的能力,协助课程带头人做好课程建设工作、主持1项市厅级教学科研方面的课题、对企业开展用人需求调研等。根据三类教师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加以培训。通过引进和分层分类培养,提升教师各方面能力,提高教师队伍整体水平。

(四)提升授课教师认同感

认同感直接影响着信息技术课教师的工作积极性、教学质量。学校各部门对信息技术课程的重视程度以及授课教师自身能力水平是影响认同感高低的主要因素,增强授课教师认同感必须从学校、授课教师两个方面提出相应对策。2017年12月,教育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明确提出高等职业学校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应将信息技术课程列入公共基础必修课程,可以看出该门课程对于高职学生培养的重要程度。高职院校要按照教育部要求开好信息技术课,真正发挥信息技术课的重要作用。学校要成立专门机构配备数量充足的专任教师担任全院信息技术课程的授课工作,在教研活动、师资培训、教科研项目申报、社团指导等方面提供支持,为信息技术课程师资队伍发展营造氛围。作为担任信息技术课程授课任务的教师团队要研究学生、研究企业用人需求、研究课程,提高授课能力、提升教学质量、积累教科研成果。通过团队努力,将信息技术课程建成省内同类院校有影响的课程;让每个走上工作岗位的学生能把学到的信息技术知识运用到实际工作中;接受毕业生的企业普遍感到学生信息素养高、信息技术能力强。学校、学生、企业三方面对课程效果的认可,会提升授课教师认同感。师资队伍是信息技术课程教学质量的根本保障,要提高教学质量必须要打造一支高素质高水平的教师团队。专业教师团队的打造离不开学校的支持、带头人的实力、教师的兢兢业业,以及一套行之有效的管理考核措施。

参考文献:

[1]童鑫.新兴高职院校计算机公共课师资队伍建设的思考[J].价值工程,2013,(20):271.

[2]唐刚强,谭海中.高职计算机专业师资建设的研究与探讨[J].中国科技信息,2006,(16):243-244.

[3]王亚男.专业带头人,从执行者向领导者转变[N].中国教育报,2018-09-04(09).

[4]武波,季拖.在涉海高校开设海洋特色计算机公共课的思考[J].电脑知识与科技,2015,(18):137.

[5]黄锦敬,李国华,刘吉林.大学计算机公共课教学改革与实践[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8,(34):72-73.

[6]郭稳涛,肖志芳.创建卓越背景下的高职院校师资队伍建设思路[J].河北职业教育,2017,(1):100-101+105.

作者:杨百灵 单位:聊城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