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2-01-29 03:21:45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篇交通工程应用型人才培养研究,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以及“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我国的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已进入大发展时期,高速公路(铁路)、城市轨道交通及机场等交通基础设施在保障国家经济发展,促进社会进步方面作用巨大,是国家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培养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和满足国家对人才培养要求的交通工程专业人才是当前摆在应用型本科高校面前的重要任务[1]。宿州学院顺应时展和朝应用型高校转型发展需要,在土木工程专业的基础上于2016年正式开办交通工程本科专业,并加入安徽省交通运输专业合作委员会,开启了培养应用型交通工程专业人才的新篇章。交通工程专业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具有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的双重属性,同时具有实践性和应用性的特点。针对交通工程专业的特点,在注重专业基础理论学习的同时,根据社会经济发展以及国家人才培养需求,构建了以交通工程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为根本目标的“3+1”人才培养模式,强化交通工程专业实践应用能力的训练,不断优化和完善理论与实践课程体系,探索和实践交通工程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
1人才培养模式及目标的确立
交通工程起步于20世纪60年代的西方,于20世纪70年代末期传入我国,是一门涉及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的交叉学科,随着“新工科”概念的提出、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要求以及交通事业的快速发展,交通工程专业范畴也从最初应对城市日益严重的交通拥堵和交通安全问题逐步扩展到交通资源的优化、设计、合理配置、可持续发展等方面。伴随交通工程专业范围扩展的同时人才培养目标也由传统单一的管理型逐步发展为管理型与工程型并重的复合应用型,即要求学生不仅要具有从事交通规划和管理的能力,同时要具有从事道路、桥梁、隧道、地铁等交通基础设施的设计和施工等工程应用能力[2]。宿州学院在新建交通工程专业之初就确立了以学校朝应用型大学转型为契机,以学生为本,以就业为导向,以培养适应社会经济发展和国家需求的人才为交通工程专业的首要目标,对照安徽交通工程专业合作委员会制定的交通工程本科专业评估指标体系文件要求,秉承应用型交通工程专业办学理念,不断改善专业办学条件,加大师资培育和引进力度,积极开展校企合作,扩大企业参与深度与广度,在广泛听取同类高校以及交通工程相关企业意见和建议的基础上,宿州学院在交通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确立了三年理论加一年实践的“3+1”人才培养模式。在总学时不变的基础上提高了实践学时的比例(31.9%),提升学生实践能力,培养以国家和社会需求为导向与多元化交通行业发展相适应,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专业理论基础坚实、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突出,能胜任交通工程专业领域的规划、设计、施工以及管理等工作的应用型专业人才为交通工程专业根本目标。
2课程体系的构建
课程体系的构建是实现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基础,为此,构建了“基本能力培养+专业能力培养+拓展能力培养”的课程体系。具体每一项能力的培养都由专门的课程来支撑。第一项基本能力培养主要依靠通识教育课程来保障,通过毛概、马哲、思修以及形势政策系列课程理清学生对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的认知;通过大学体育以及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等课程保障学生的身心健康;通过计算机基础、C语言以及大学英语等课程培养学生的计算机应用能力以及国际视野和跨文化的交流与合作能力。第二项专业能力的培养涉及专业认知能力、专业优秀能力和专业实践能力三个方面,首先,通过数理系列大类教育课程体系培养学生的统计分析能力和科学逻辑思维,通过力学、地质学、测量学及制图系列学科专业基础认知课程体系培养学生的工程基本技能;其次,通过设计、规划及经管系列课程体系培养学生的初步设计、规划和管理能力;最后,基于所学理论知识结合“实验+实习实训+课程设计+毕业设计”等实践环节的教学,逐步强化专业技能,提高实践动手能力和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第三项拓展能力的培养则包括专业发展能力和综合拓展能力两个方面,其中,按照专业方向进行专业发展能力培养课程的设置,交通土建方向:课程设置主要以道路施工、管理维护为主,开设道路工程施工与监理、功能路面结构与材料以及道路养护与管理等课程;交通系统方向:课程设置主要以交通环境、运营管理与维护为主,开设建设项目交通影响分析、轨道交通运营与管理以及道路交通环境工程等课程;交通信息控制方向:课程设置主要以通信及智能交通仿真设计为主,设置交通系统动态仿真技术、城市智能交通系统设计以及交通通信系统概论等课程。综合拓展能力则通过结合专业方向设置的专业任选课,从设置的交通岩土工程概论、地铁与轻轨、交通工程专业英语、智能交通技术、交通土建工程施工、交通土建工程造价、交通工程项目管理以及桥梁工程等课程中任选4门,同时结合创新创业教育以及社会责任教育来培养。通过上述“能力培养+课程保障”的模式,构建出交通工程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课程体系。
3校企合作平台建设
由土木工程专业的办学经验可知,实践教学基地及平台建设是实现应用型专业人才培养的必要条件,因此,学院在交通工程专业开办之初就着手实验室以及实践教学基地的规划和建设工作,通过安徽省交通运输专业合作委员会,积极开展校际、校企之间交流与合作,先后在中煤三建、皖北煤电、安徽云厦建设集团、宿州市建工集团、安徽天建路桥公司、宿州广源路桥公司等企业建立了实习实训基地。同时,依托国家煤矿水害防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建立了土木及交通工程实验室和土木交通类软件模拟训练平台,以满足学生校内外实习实训的需求,高质量的完成理论及实践教学任务。
4理论及实践教学的开展
以校企合作平台为依托构建以专业实践应用能力培养为主线的“专业理论+经典案例+项目实践”三位一体的教学模式,将经典的工程案例和实际项目的实践融入课堂理论教学,对于专业导论以及交通工程概论课程的教学可以结合交通工程领域的发展,选取一些经典的交通工程案例,采用理论讲解与专题讲座相结合的方式开展,通过课题互动讨论和老师的正确引导,加深学生对交通工程专业的了解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将具体的工程案例和实际工程项目融入专业优秀课程的理论和实践教学同样至关重要,一方面通过具体的案例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学习和理解,另一方面学生结合课程设计、专业生产实习以及毕业实习等实践教学环节通过参与具体的工程项目锻炼运用所学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进行毕业论文选题时鼓励学生自主选题,深入现场,强化办公软件与专业分析软件使用的基本技能,培养沟通协调能力以及团队意识和创新意识,真正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在互联网日益发达的今天,大学教育低头族、旷课族涌现的形势下,学院也鼓励老师将慕课、翻转课堂以及超星移动教学等新的教学与传统的教学模式相融合,重构课堂师生关系,转变传统的以“教师”为主体,以“教”为主的局面,将学习过程的主体改为“学生”,以“学”为主,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3]。
5师资队伍的建设
要实现应用型交通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必须要有一支高素质、实践经验丰富且能够满足应用型人才培养要求的专业教师队伍,但是对于新建交通专业,其师资力量还很薄弱,任课教师基本都是刚刚硕士毕业的研究生,尽管参加过科研实践训练,但是工程实践经验普遍缺乏。针对上述问题,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强化师资队伍建设,首先,加大人才招聘力度,发动全院老师积极参与人才招聘工作,通过召开博士论坛等方式积极招纳高层次人才,扩充师资队伍。其次,重视教师发展工作,借助安徽省交通运输专业合作委员会这一有利平台,加强教师对外交流,开阔眼界,增长见识,及时获取最新的交通工程专业的办学经验,更新教学理念,提高教学质量和科研能力,同时基于校企合作平台,鼓励青年教师深入企业参与工程项目或项目研发工作,提高工程实践能力。最后,充分利用校友这一宝贵资源,聘请校外企业的工程师、专家担任兼职教师参与实践教学工作,弥补现有青年教师工程实践经验普遍不足的短板。
6结语
交通工程专业的人才培养是一个长期性的系统工程,需要高校、师生以及社会群体共同参与。校企联合、产学融合的校企共同培养模式是今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大趋势,也是适应当今社会经济快速发展以及国家对人才培养的必然要求。宿州学院交通工程专业本着应用型人才培养这一根本目标,不断优化人才培养方案,完善课程体系并改进教学模式,充分发挥现有平台优势,广纳英才,不断扩充专业师资力量,同时积极利用校外资源,加快实习实训基地建设,推动校企合作育人。
参考文献:
[1]中国高教研究课题组.做强地方本科院校———地方本科院校的定位与特征研究[J].中国高教研究,2009(12):15-18.
[2]韩振峰,胡晓军.“新工科”背景下交通工程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的构建[J].应用型高等教育研究,2017(4):49-51.
[3]韩萍,左忠义,刘岩.基于成果导向理念的交通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6(38):223-224.
作者:孙磊 单位:宿州学院资源与土木工程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