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公文范文 小学阶段学生文化自信的培养

小学阶段学生文化自信的培养

发布时间:2022-02-22 09:31:23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篇小学阶段学生文化自信的培养,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小学阶段学生文化自信的培养

一、当前小学生文化自信现状

什么是“文化”,文化是一个非常广泛的概念,不少哲学家、社会学家、人类学家、历史学家和语言学家一直努力,试图从各自学科的角度来界定文化的概念。“文化自信”宏观而言,是指对本民族文化的自我认可和自豪感;具体而言,文化自信是指一个国家的人民群众对本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对理想的一种崇尚、一种坚守。然而,许多学生认为西方的科技发达,引领全球,而中国的科技水平还不值一提,他们一味的羡慕国外生活方式,认为那才是完美的,甚至他们连过节也追逐“潮流”,把圣诞节、愚人节、情人节等过的津津有味,而对我国传统节日却越来越不感兴趣。由此想想看,我们的下一代在如此的环境里耳濡目染,还会有多强的文化的自尊与自信。文化自信从娃娃抓起已迫在眉睫,教育者应加强传统文化教育,增强学生的民族文化自信。

二、增强学生文化自信培养的重大意义

在小学阶段加强文化自信的培养有利于学生正确认识我国文化,树立对我国文化的自信心。尤其在当下全球化的背景下,国家之间的竞争在文化方面凸显出来,国外的一些意识形态开始向我国渗透,当代学生只有文化自信,才能坚持社会主义优秀价值观的主导地位,不断进行文化创新,将来才能真正成为国家建设的接班人。

三、发挥学校文化自信教育主阵地作用

1.有效的利用多元课程进行文化学习

新课标中要求教师要创造性的活用教材,要在教学中适时、恰当的渗透中国传统文化的教育,让学生在获取知识的同时,了解以至于感叹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特别要上好《传统文化》这门课程,将课程上扎实,摆脱过去对“副科”的认识,突出学科特点。让学生领略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应有的魅力。文化的学习仅仅依靠单一课程是不够的,我们还要拓宽传统文化课堂的广度。要在多元学科中适时、恰当的渗透我国传统文化精髓内容,让学生开阔视野,提高认识,增强民族自信心与自豪感。

2.利用学生社团组织,开展民族文化学习

随着新一轮的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思想已融入师生的心里,学生的课外活动越来越被重视,学生社团也迅速发展壮大起来,它在校园建设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是校园文化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我们力求将社团活动与培养和弘扬民族精神的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积极探索利用社团活动在学生中进行培养民族自信的有效途径。学校艺术组教师在保证艺术教育的前提下,积极组建学生艺术团队,丰富了校园文化。主要的社团组织有民舞蹈社团、合唱社团、书画社团、剪纸艺术社团、小郭泥人社团、藤艺编织社团、柳琴戏社团、武术社团等。

3.学习乡土文化资源,增强学生民族自信心

优秀乡土文化是中华民族得以繁衍发展的精神寄托的智慧结晶,让优秀乡土文化走进校园,让学生对所熟悉的家乡艺术有深刻认识和了解,让学生在乡土文化的传承中陶冶情操,激发热爱家乡的情感,培养民族自信心,增强学生文化自信。我县有着丰厚的文化资源,如小郭泥人、层山颜车、城前过门签等。这些都是前人留下的一笔宝贵财富。认识乡土文化资源不能仅靠说教,更应增强学生实践与参与。我县是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小郭泥人”的产地,我们依托这优秀文化资源,每年均聘请“小郭泥人”传承人尹芳利到我校为学生授课。我们还安排泥塑社团学生到“小郭”亲身体验泥塑制作。在尹老师的示范下,学生们学会了从捏坯、按哨、修坯、洗坯、粉坯、彩绘、装饰的每一道工序。学生在提高实践操作的能力的同时,让孩子也感受乡土文化是民族文化重要组成部分,没有本土文化,民族文化就无从谈起。

四、强调文化自信,还要注重文化创新

文化自信并非一味的传承,传承的同时还要注意甄别与文化创新。惟有创新才能促进文化进一步向前。创新是推动文化繁荣发展的必然要求,文化创新和文化自信是一个相互促进的过程。增强文化自信,必须要从创新中汲取养分,不断推进我国先进文化的建设,这是实现文化与时俱进、实现文化和时代进步、经济发展相适应的必然要求。同时,通过文化创新逐渐形成为广大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形式和文化成果,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多样化的需求,这是增强我国文化自信的重要途径。养好接班人,传递好“接力棒”,这个民族才能真正振兴,真正富强。我们的文化自信,不仅来自于文化的积淀,还要不断传承和发展。

作者:王增善 单位:山东省兰陵县庄坞镇中心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