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公文范文 中学地理探究式学习探讨

中学地理探究式学习探讨

发布时间:2022-02-25 08:56:21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篇中学地理探究式学习探讨,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中学地理探究式学习探讨

探究式学习方法最早是由上个世纪中期美国的一位科学家提出,其主要涵义为。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摆正自身位置,通过有效发挥教师引导与启发的作用,帮助学生激发学习与探索欲望,培养其课堂“主人翁”的意识,进而更好地去发现、探索与解决问题。探究式学习一般有两种形式:一是学生自主探究;二是分组合作探究。在探究课堂中,通常由教师设置一个或多个富有探究意义的问题,再引导学生通过自主探究或合作探究来进行交流与讨论。学生在自主探究或分组探究中,不仅能够获得相关知识,而且还能形成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等思维与能力。总而言之,探究式学习就是在教师的有效引导下,充分发挥学生的课堂主体作用,使其自主地去发现问题、探索问题和解决问题,并在探究过程中发现规律、获得知识、丰富内涵,从而促其全面发展。

一、中学地理教学现状分析

目前,在中学地理教学课堂上,仍有相当部分的教师仍旧沿袭传统的教学思维、模式与方法,以教师自身的讲解为主,未能明确甚至是忽略“学生是课堂主体”这一理念,致使学生只能被动地学习。长此以往,既无法激起学生对地理的学习兴趣,又无益于学生学习效率的提升。与此同时,受教师“灌输式”教学思维和“照本宣科”教学方法的影响,部分学生盲目地照搬他人的学习方法,缺少自我见解,缺乏对知识的拓展与延伸,进而使得所学知识难以学以致用,并且严重打击学生的创造力。此外,传统教学模式主导下的中学地理课堂,还时常出现诸如部分教师过于注重讲解教材中的理论知识而忽视知识的实际延伸,以及部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随意更改知识顺序,导致主次模糊、本末倒置等现象,此类情况不仅会禁锢学生的思维发展,而且还会导致课堂氛围枯燥,难以吸引学生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总体上看,在中学地理课堂教学现状中,传统填鸭式的做法和现象仍然突出,不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与发展,因而亟待改革与创新。

二、探究学习方法在中学地理中的运用意义

新课改倡导地理课程教育应不只局限于对理论知识的学习,更重要的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与综合素质提升。同时,新课改还强调,中学地理教育还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联想能力以及创造能力等。这些理念与要求都与探究式学习方法的实质不谋而合。对于传统模式和教法,探究式学习方法不仅打破了传统地理课堂教学的“僵局”,有效地转变了教师理念与方法,而且还贴近实际,充分结合了中学生的学习特点与能力,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其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学习活动中去,营造了良好的氛围。此外,运用探究式学习方法开展中学地理教学,教师还可将学生进行分组,并由小组代表来阐述分组讨论与研究的成果。这种学习模式对启发学生智慧,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等均具有重要作用。由此可见,探究式学习方法在中学地理教学中具有较强的理论与实际意义。

三、探究式学习法在中学地理教学中的运用实践

在运用探究式教学方法之前,首先应当明确探究式教学课堂的课堂主体是学生这一理念,但并不意味着教师的作用可以被忽略。教师作为课堂教学的组织者与引导者,其所发挥的作用在探究式教学课堂中同样也不可或缺。为此,在构建中学地理探究式学习课堂过程中,教师应当及时更新自身观念与思维,学习吸收先进的教学理念,不断完善教学模式,并将其充分应用到探究式教学课堂中去,与时俱进,常用常新。以下,作者将结合实例,进一步阐述探究式学习法在中学地理教学实践中的具体运用。

1.合理创设探究问题

问题是探究式学习方法的基础。教师在运用探究式学习方法开展教学之前,除做好理论知识的备课以外,还要深入了解学生实际,掌握不同学生存在的差异情况,并在此基础上,精心设计探究的问题,同时还要确保创设的问题契合教学主题、难易适中且富有探究价值,以此才能有效调动学生的探究热情,使其在问题探究过程中收获知识、得到启发。例如,在教学“欧洲的气候特点”一节内容时,为营造良好教学氛围,有效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作者首先通过一个问题情境来导入课堂。具体内容为:“假设你到一个伞业公司去应聘,恰好当是公司正打算进入英国市场,请问你应当如何结合当地气候特点提出切实可行的方案?”此类问题情境,与生活实际密切联系,能够激起学生的探知欲望,吸引其踊跃参与,积极讨论,最终提出内容丰富且见解独到的解决方案。

2.优化课堂设计

明确学生主体地位、依据学生实际认知水平来设计教学内容是探究式学习课堂的一大特征,也是关键所在。对此,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实际需要,将学生依照一定的原则分成若干小组,小组成员各有分工、各司其职。经过资料收集、小组讨论等环节之后,再选出一名组员代表来阐述小组调查讨论的结果以及相关的应对之策或创新所在,并允许其他成员补充。例如,在学习“我国人口问题”这节内容时,由于该节内容涉及的知识理论性较强,学习起来比较枯燥,易使学生感到困倦。针对此,作者设计了一个关于计划生育政策的小故事,为学生介绍计划生育政策实施以前与推行之后我国的人口数量变化,以此帮助学生更加直观地认识计划生育的含义,同时增进对我国人口问题的理解。

3.创新探究活动形式

此外,针对不同的学习内容,教师应当选择与之相适应的活动形式,确保探究课堂能够顺利地开展。例如,在学习“地球公转与自转”内容时,作者提前一个月布置任务,让学生仔细观察教室内光线位置的变化,同时记录太阳下山的时间,并将其整理成表格数据进行分析与讨论。学生通过自主探究与小组讨论后得知太阳自转与公转的规律,从而联系到昼夜变化与四季更迭的规律,最终得出“昼夜长短差异是由于太阳直接地球角度的不同所致,而四季变化则是因为太阳照射地球表面的时间变化所致”等相关结论。

四、探究式学习法运用实例

基于探究式学习法相关理论与实践资料,作者就“赤潮”这一现象为例,设计了以下探究课堂,以此帮助学生认识和了解“赤潮”现象,同时增强其环境保护意识。首先,创设问题情境。作者先是以1989年发生在我国渤海湾的一起大面积的“赤潮”现象引发京津唐地区出现严重的生态问题为例引出该课的探究主题——赤潮现象。其次,引导学生自主探究。通过赤潮现象引导学生回顾学过的地理知识,并导入该课探究的主要问题:什么原因导致赤潮现象的发生?接着,深入探讨。以分组形式鼓励学生积极讨论与交流,教师从旁指引。通过深入探讨之后,学生得出结果:赤潮现象主要是因为工业生产过程中大量废水的排放导致海洋水体富营养化,滋生出大量的微生物,进而引发赤潮现象。最后,拓展延伸。引导学生从探究渤海湾赤潮现象延伸至海洋污染问题、全球环境污染问题等的讨论,深化问题,升华主题,通过拓展与延伸,实现培养与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目标。

参考文献:

[1]陈彬.中学地理学科“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课题研究与实践[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14,(9):28.

[2]王萃.探索适合农村中学的地理教学模式———高中地理探究教学的策略研究与实践[J].中国民族教育,2011,(7):46.

作者:王群 单位:济南市长清区教师进修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