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公文范文 高校计算机基础教育探讨

高校计算机基础教育探讨

发布时间:2022-05-06 08:37:17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篇高校计算机基础教育探讨,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高校计算机基础教育探讨

随着信息时代的高速发展,计算机已成为人们生活、工作和学习不可或缺的工具。因此,计算机的使用越来越普及,掌握其基础知识尤为重要。计算机基础课程是我国高校普遍开设的一门公共基础必修课程,其目的是为了提高学生的计算机信息素养,通过讲授应用和方法揭示背后的思维特点,培养学生对于计算思维的理解和意识,形成更为系统和完整的思维体系,成为信息社会的一代新人。但是,从事这门课程教学几年以后,发现在教学过程中存在一些问题。本文针对这些问题结合笔者在本校的教学实践,对计算机基础教育的改革提出自己的一些想法。

1存在的问题

(1)学生基础参差不齐。由于区域差异和家庭条件限制等多方面因素导致学生计算机基础水平相差甚大。许多城市里的学生在初中、高中甚至小学就开始接触计算机,并且有良好的学习环境和学习设备,对计算机的相关基础知识有一定的认知,有的对office的相关软件操作也比较熟悉。而一些偏远农村山区的学生,可能有些接触过计算机,但是也只是简单的开关机操作或打字训练,有的可能都没有学过计算机,连最基本的一些操作都不会。这些问题在教学过程中非常明显的表现出来。(2)教学模式单一。现在大部分高校都是采用理论和实践相结合、讲练结合的教学方式。看似注重实践操作,但是具体的模式几乎都是教师按照教学大纲讲解理论概念,演示操作一遍,然后学生再按照步骤练习一遍,容易造成学生被动学习的局面,由传统教学的“满堂灌”变成了现在的“满屏灌”的“填鸭式”教学模式,导致学生容易丧失学习兴趣。另外,学生自主学习和协作学习时间较少,思考较少,致使学生的知识体系不完整、不灵活,缺乏创造性和实际应用能力。(3)考核方式过于单一。平时成绩考核方式单一,缺乏评定标准,因此,综合成绩仍主要以笔试成绩为主。容易造成两个极端,部分学生掌握实践操作,但笔试成绩不高;部分学生通过记忆概念和基础知识,笔试成绩较高,但实践操作能力较差。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实践性”特点得不到充分体现,也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存在一定差距。另外,课程的考核方式大部分学校采用的还是传统教师人工出题,考试共用一份试卷,最后采用人工阅卷的方式,这就导致整个考核过程教师工作量巨大,从出题到阅卷,耗费大量时间和精力。

2计算机教学改革

2.1采用分级教学方法

针对学生基础参差不齐的问题,可以采用分级教学方法,把学生不分专业的划分成不同等级进行单独教学。对于等级的划分也要有明确的规范,可以通过对学生进行入学摸底考试根据成绩进行划分,或者可以提供一些实践操作题,根据学生的完成程度进行划分,或者还可以由学生根据自身情况自愿进行选择,具体方案可根据学校情况进行设置。基于不同基础的学生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制定不同的教学目标,这样就使得学生基础差不多的在一个学习群体内,缩小学生差异,大家学习氛围、进度步调相差不大,存在有机会超越别人的动力同时又存在被别人超越的危机性,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教学课堂质量。

2.2教学模式的改革

针对“填鸭式”教学,教师可以实行“以学生为主体、师生互动”的教学方式。教师需要放弃一部分原有课堂,采用微课、慕课、翻转课堂等多元化教学模式。以翻转课堂为例,翻转课堂是指重新调整课堂内外的时间,将学习的主动权从教师转移给学生。在这种教学模式下,教师不再占用课堂的时间来讲授理论知识,这些基础知识需要学生在课前通过教学平台上的小视频、课件等教学资源完成自主学习,对于计算机基础这种实践性极强的课程效果显著,教师不需要把宝贵的课堂时间用在理论基础的讲授,教师和学生有更多的时间进行互动交流。翻转课堂不仅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同时释放了教师的时间,更利于教师了解学生。2.3考核方式的改革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操作性很强,因此要注重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的提高。开发无纸化考核系统,提高考试、出题、评卷及分析等工作的质量和效率,使考核工作更加科学、严谨。在网络教学平台基础上,开发无纸化考核系统。系统功能包括:题库管理、考核管理、随机组卷、自动评分、成绩分析及管理、在线答疑等。考核采取“分段式、平时为主、期末为辅”的全程无纸化考核方法,将考核贯穿学习过程。考核采用“433”模式,即期末占40%,平时占30%,出勤及作业占30%。考核方式注重过程考核,是以提高思维能力和应用能力为主的综合考核评价体系。

3结语

当今社会,计算机已经应用到各个领域,掌握计算机基础知识,提高计算机应用能力是对大学生的基本要求。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过程中要考虑多方面的因素,创新教学方法、营造计算机学术氛围、改革考核方式等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促进课程教学质量提升,培养具有计算机能力的高素质大学生。

参考文献:

[1]赵峰.《大学计算机基础》层级教学法实践研究[J].福建电脑,2018,34(12):180-181.

[2]徐牡莲.大数据背景下高校公共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改革探讨[J].福建电脑,2018,34(12):167-168.

[3]赵倩.大数据背景下高职计算机应用基础教改思考[J].哈尔滨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8(05):66-68.

[4]何峡峰.试论高职计算机专业教学改革的有效性[J].计算机产品与流通,2018(07):155.

[5]贺令亚.《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策略开发研究[J].教育现代化,2017,4(43):357-358.

作者简介:江瑾(1989-),女,汉族,湖南人,硕士,专任教师,研究方向:信息检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