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公文范文 中职会计课堂教学模式探讨

中职会计课堂教学模式探讨

发布时间:2022-10-08 09:28:56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篇中职会计课堂教学模式探讨,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中职会计课堂教学模式探讨

社会对于会计人才的要求也发生了变化,已经朝着管理会计的方向转变。如果中职会计教育培养的依然是传统的核算型人才,将很难跟上行业发展的步伐。因此,中职会计教育只有走改革之路,大胆创新,全力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和竞争力,才能从根本上走出当前所面临的困境。

一、智能财务对财务会计领域的影响

(一)智能财务的发展现状和趋势

关于智能财务,目前有不少学者站在不同角度给出的定义是不一的,笔者认为智能财务一般可以理解为:是网络信息技术与智能技术有机结合的产物,是一种新型的财务管理模式。它以财务管理的理论、工具和方法为基础,拥有海量数据、高效运算的互联网平台,由智能机器和人类财务专家共同组成的脑机一体化智能系统。当前很多计算机企业及知名会计师事务所都在智能财务领域投入大量的资本进行研发,包括财务软件巨头公司如甲骨文、用友、金蝶,以及四大会计师事务所如德勤、毕马威,智能财务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行在路上。智能财务的出现开始颠覆会计工作的内容和形式,处于基础层面的财务工作已被智能化。当前,业财融合的智能财务平台已经能实现无纸化业务核算,包括智能报销及审批、智能支付,根据原始凭证智能生成记账凭证、智能自动记账、智能自动生成报表,还能智能进行增值税发票管理、薪酬管理、银行对账等功能,这从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传统的日常财务工作,会计人员从重复性的输入及核算工作中解放出来,而有更多时间研究和强化管理会计工作。智能财务在我国的兴起虽然才短短几年时间,却不然看出,财务智能化是未来的发展趋势,智能财务必然向着更高层次的智能分析、智能管理和智能决策方向发展。

(二)智能财务对会计人才的影响及提出的新要求

在智能财务背景下,由于大量基础性的数据录入和数据核算工作被财务机器人替代,所以导致会计行业对基层会计人才需求变少,而对会计人才的要求却提高了。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企业的创新,财务问题也将越来越复杂,又因为大数据和云科技的日益成熟,企业开始实现业财融合,业财融合下企业不再需要简单的“账房先生”,而是需要大量懂业务,能创造更大财务价值的复合型会计人才。对复合型会计人才的具体要求为:有良好的分析管理能力,了解最新智能技术,有一定的计算机操作能力,对财务数据有一定的敏感性,不但能够为信息使用者及时准确地提供会计信息,还要能够对数据做出分析,参与经济决策。

二、智能财务背景下中职会计教学模式的改革路径

(一)重新定位人才培养目标

智能财务背景下,财务会计逐渐向管理会计转型,对会计专业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中职会计人才培养目标应根据变化进行调整,以确保最终所培养的人才,能够适应和满足社会与企业的需求,解决近年来所出现的基层会计人才过剩、与需求脱节、缺乏岗位适应性的问题。中职会计教育要以发展的眼光高度重视智能财务对财务会计行业带来的影响,重新对人才培养目标进行定位,确定好对会计人才专业能力、职业能力等方面要求,最终结合具体情况制定人才培养计划,在教学实践中执行和落实。中职学校要加强与各行业企业交流,杜绝闭门造车式的人才培养。除了与企业在线上交流和共享相关信息外,还要派遣专业教师走进各类中小企业、代账机构,深入考察与体验,从而明确智能会计所带来的影响和变化,在全面了解情况下确定中职会计人才培养目标。这样才能保证定位准确,避免定位过高和过低的情况,从而保障人才培养质量。

(二)搭建财务智能平台

中职会计教学需要结合实际状况,以全新的思想,构建起联通、集约、高效的智能化财务平台。搭建一个有效的智能财务平台,有利于提高教学效果,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加大计算机硬件和软件的资金投入。

1.引进财务机器人

财务机器人是依附现有财务管理平台,按照设定的规则自动执行重复任务,从而实现特定手工业务自动化的计算机程序。当前市面上财务机器人的产品丰富多样,学校可以从中选择实用的产品应用于专业教学,以供学生操作实践,帮助学生掌握如何智能化采集、分析、处理会计信息和数据等日常操作。财务机器人的应用要注意教学场景,指引学生设计标准化的业务流程,让学生体验智能化给财务工作带来的高效性和准确性。

2.打造校企财务共享中心

财务共享中心在不少大型企业已经试点应用。根据个性化需求,在校内打造校企财务共享中心也未偿不可。打造校企财务共享中心的目的是将企业创新的财税业务模式引入校园,创建兼人才培养和企业生产于一体的创新型会计实训基地。校企财务共享中心的设想是将不同地点、不同行业的会计业务集中在一个共享服务中心,实现自动记账、生成报告、数据分析等工作,提高企业财务管理水平及效率。在校内打造财务共享中心,一是能够帮助学生应用行业最新技术进行实践;二是能够多维度获取企业数据,丰富教学素材;三是发挥职业学校专业力量,服务于地方经济建设。

3.构建智能管理会计系统

在解决了数据采集,基础数据输入输出问题后,会计人才的培养应该聚焦在分析管理能力的培养上。企业商业模式越来越复杂,对数据分析管理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而企业财务全流程智能化的趋势也势在必行。因此,构建智能管理会计系统对于会计人员技能提升和转型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学生基于分析管理的理论知识,在智能管理会计系统上应用智能技术,实现对数据再加工、再处理,创造出更具价值的会计信息,在实操中实现能力提升。

(三)整合优化课程体系

中职会计教学改革中,要结合智能财务现状及发展趋势,掌握社会人才需求,才能对现有课程体系进行整合优化。从现阶段教学看,中职会计课程设置存在重核算、轻管理,重理论、轻实践等问题,与智能财务缺乏契合度。针对现状需要对课程作出调整,既要更新思想理念,又要做好多学科结合,着重强化会计人员综合能力培养,以满足社会对复合型会计人才的要求。

1.将理论课和实践课进行整合

职业教育培养的是应用型人才,偏向实操能力的培养,智能财务的操作本身对实操能力的要求较高。为解决现实教学中理论和实践相脱节的问题,中职教学应该将理论课和实践课整合为一体,实现理实一体化教学,让学生在做中学。理论是实践的基础,但实践有助于理论的理解和掌握,理论和实操只有相辅相成,融合起来,学生的实操能力才能获得更好的提升,以适应社会的变化和要求。

2.适度增加管理类课程及课时

中职会计当前是以基础会计、财务会计、手工实训、电算化为主干课程,偏向于培养会计核算能力。根据智能财务的发展现状及趋势,中职会计人才培养方向要适度转向管理会计,对不实用的、过时的课程内容进行弱化和删减,适度增加财务管理、成本会计、管理会计、统计学等相关课程,并适当地增加课时。这些课程对于中职生有一定的难度,因此不仅要创新教法学法,还要引导学生提高对这些课程的重视度,激发学生的内驱力。

3.本着实用、够用原则增加一些跨学科课程

随着数字技术的飞速发展,当前各类新生事物让人应接不暇,互联网、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重塑着人们的学习工作方式。中职人才教育不能忽视社会大环境的各种因素,而要紧跟随时代的步伐,本着实用、够用的原则,增加一些跨学科的课程,以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增强其对社会和职业的适应性。比如,可以增加大数据分析、流程设计、物联网应用、计算机网络等类型课程,帮助学生了解一些常用的跨学科知识,掌握一些基础的技术应用,从而增强其对本专业智能财务的认知和把握。

(四)创新教学方法与手段

中职会计教学要创新教学方法与手段,引入现代化教学技术,既要保证正常的教学要求,又要满足个性化探究等需求,还要十分关注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当前,云技术已经广泛应用于教学,教师可运用“翻转课堂”的教学理念,采用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教学方式。课前教师将会计教学案例、教学视频、微课等分享在云平台,学生通过终端设备结合导学任务,在线实现个性化自主学习。教师通过云平台了解学生预习情况,掌握学生学习中遇到的疑难点,以学定教。线下会计教学主要围绕学生线上未能理解的知识和未能解决的问题来开展,可采取任务驱动、案例教学、体验式教学、小组合作式学习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分析和讨论,帮助学生归纳总结,从而完成专业知识的内化。当前新知识、新技术更新迭代的速度相当快,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是社会的需要,所以教师在日常教学中要关注学生这方面能力的养成。中职会计专业学生走出校园,面对日新月异飞速发展的智能财务技术时,除了通过参与培训等方式获取知识和技能外,还需要经常性的自主学习、自主探究。

(五)强化产教融合

1.做到校企资源共享

从智能财务背景出发,中职会计人才的培养需要加强校企合作,强化产教融合,首先要做到校企资源共享,实现双赢。学校要把企业最先进的财税智能处理技术以及真账引进校园,模拟社会真实工作场景,增强学生职业体验感,有利于他们将来无缝接轨企业实际工作。企业则可以利用校方的人力资源以及教学设备完成部分财务工作,降低财务核算和管理成本。比如校企共同建立财税一体化的实训基地,一些中小微企业以及代账机购可以利用学校会计专业学生来完成基础的核算业务,这种方式既锻炼了学生的实操能力,也帮助企业缓解人力紧张的问题。

2.建立学徒制培养模式

学校与合作企业经过全面协商,根据企业的人才要求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双方可实行学徒制的培养模式,定期安排学生去企业或代账机构进行学习、实践。学生是学徒也是学习者,企业师傅参于指导与教学,培养学生职业精神,强化会计实践能力,实现校企业共同培育人才。在这种培养模式下,学校要认可学生在企业实践的学分。通过这种模式培养的会计人才具备良好的迁移能力,能够实现教学与就业对接。

3.采用校企双元化评价体系

多项职业资格被取消后,人社部出台了支持企业自主开展人才技能评价的政策。为强化职业教育,中职学校应改变原来的由学校作为单一主体的评价模式,应该结合企业的人才评价意见,采用校企双元化人才评价模式。在广泛开展产教融合的人才培养模式下,学生的实践很多时候是在企业或校企共建的实训基地完成的,因此企业需要参与到对学生评价的工作中,对于学生的实操技能,在实训过程中的每个环节都要给予动态、科学、客观的评价。企业评价可以引导学生针对实际岗位完成自我提升,为将来走上实际岗位做好铺垫。

(六)推行1+X证书制度

2019年2月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出台,明确提出在职业院校启动学历证书加若干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制度的试点工作。就是1+X证书制度,1为学历证书,X为若干职业技能等级证书,X是1的补充、强化和拓展。这项制度的推行,旨在实现学历教育和职业培训的证证融通,增强学生的就业竞争力,进一步加快复合型技术人才的培养。当前有关会计行业的X证书已不少,其中财务机器人就是一项热门的培训,学生通过培训,拓展校外先进的专业技能技术,解决校内教育内容落后和企业需求存在差距的问题。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会计行业已经进入到智能财务的时代,中职会计教育作为职业教育的起点,是中小微企业的重要人才输出方式,目前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改革压力。中职会计教育只有认清社会形势,迎难而上,以市场人才需求为导向,重新定位人才培养目标,整合优化课程体系,创新教学方法手段,强化产教融合,加强新技术的应用,多措并举进行教育模式的全面改革,才能够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和层次,才能适应行业变革和转型,最终实现专业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刘颖.浅析企业财务智能化[J].商场现代化,2020(22):121-123.

[2]黄瑜.现代学徒制背景下的财务会计教学模式分析[J].现代经济信息,2019(19):2.

[3]李新娜.大数据时代下会计转型与智能财务的探究[J].新商务周刊,2019(12):2.

[4]叶菊章.中职会计专业教学模式现状及改革[J].中国校外教育:中旬,2018(5):2.

作者:唐乐群 单位:福建第二轻工业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