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公文范文 临床整合课程教学改革与教学管理

临床整合课程教学改革与教学管理

发布时间:2022-10-08 09:59:34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篇临床整合课程教学改革与教学管理,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临床整合课程教学改革与教学管理

教育部、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启动实施《卓越医生教育培训计划2.0》,对新医科建设进行全面部署。发展新医科是新时代党和国家对医学教育发展的最新要求,加强新医科建设,一是理念新,二是背景新,三是专业新。新医科是国家在新时代赋予医学的新使命,医学院校要抓紧医学教育的新契机,扎实推进新医科建设的内涵要求。在此背景下,空军军医大学顺应时代发展对本科教学课程进行改革,并于2020年春季学期开始实施临床整合课程,至今已完整实施2年。经过数年的整合课程建设论证与两年的教学实施,为新医科背景下的临床整合课程教学改革积累了一定的经验。本文分析了整合课程开设前后学生的临床见习能力,并对整合课程效果进行问卷调查分析,旨在探讨新医科背景下临床整合课程的教学管理方式,为临床课程改革和下一步发展提供参考。

1临床医学整合课程改革举措

1.1新医科背景下临床整合课程教学管理模式

临床医学整合课程以“系统疾病”为主线,打破原有“学科为中心”的课程结构,将课程内容进行横向和纵向的整合,以疾病发展为导向,“器官系统”为课程主线,建立系统完整的医学知识体系[2]。在新医科背景下,推进临床医学整合课程建设,全面提升临床医学人才培养质量,需要强化临床与基础相整合,强化医学与理学相整合,强化医学与工学相整合,强化医学与人文相整合[3]。这对于整合课程的教学管理手段与理念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相对于传统的以学科为体系的临床医学课程,基于“器官系统”的整合课程对于教学进度表的设计、各个课程教师的安排都需要更加贴近整合的教学管理理念。整合课程的教学实施需要高屋建瓴,统筹兼顾,顺应医学生认识发展。作为教学管理者,需要对新医科背景下的整合课程的整合方向进行整体把控,需要整合课程的设置与“医文、医工、医理、医X”进行全面融合,增加课程思政、人工智能、生物材料、3D打印等与临床医学课程内容的整合。同时,根据各个整合课程内容特点和特色,建立整合课程深度融合模式,切实提升学员临床思维能力与临床技术水平,全方位培养新时代医学人才[4]。

1.2新医科背景下教学改革保障制度

新的整合课程的运行,需要涉及整个医院、科室、教研室、教师、学生的整体教学理念的转变[5]。教学组织结构的重组,教师知识结构的转变,学生原有认识的颠覆等一系列问题都是确保整合课程顺利运行所面临的挑战。经过前期多方论证,将原来的临床课程整合为14门整合课程。如何划分原有教研室与整合课程教学组的关系?教学内容在整合课程中的取舍?教师教学思维和教学模式如何更好地适应新的整合课程?学生如何快速融入整合课程体系中?这些问题紧扣着新医科背景下医学生培养的脉搏,需要教学管理人员发挥其管理能力,从而促进整合课程的高质量实施。为此,医院成立了新的整合课程教学组,统一协调进行整合课程建设包括课程内容的设置和课程教学计划的编写;各教学组负责人统筹负责课程实施包括课程教学队伍的建立,每个教学部分教员的培训、分工和整合课程教材的编写等;各级教学组长与教学秘书负责具体的课程实施。最后,医院教务科管理人员负责统一协调解决整合课程各项问题。形成从医院到整合课程负责人到教师的三级管理结构[6]。针对新医科背景下整合课程对教师带来的教学观念、教学模式的挑战[7]。医院组织开展各种类型的教师培训。针对年轻教师建立西京医院青年教师骨干训练营进行培养,打磨教学水平和教学方式,提升教学理念,提高教学思维,创新教学理念。在此基础上建立多元化融合的高级职称教师培养模式,全维度地提升高级教师的教学素质,提高整合课程教学效果。经过三年的实施,取得了良好的反响,对于西京医院的整合课程师资队伍建设产生重大的影响。甚至对其他医学院校本科教师的培养,特别是对优秀师资队伍的培养产生了示范和引领作用。充分发挥整合课程的学科优势,提高教员参与整合课程教学改革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配套评估与奖励机制。在整合课程运行的第一年,医院下拨专项经费对整合课程建设进行资助,由各整合课程负责人掌握,用于整合课程建设过程中产生的各项支出。以此推动整合课程建设,支持整合课程改革。同时,针对教学比赛、教学改革项目、教案书写等均设置相应的奖励机制。

1.3整合课程教学质量评估与效果评价

新医科背景下,传统的教学评价体系已经无法满足整合课程的实际评价需求,需要制定新的评价体系。针对整合课程的特点,提出了教学过程与结果并重、主观评价与客观效果并重、定向和定量指标互相结合的方式,着重考核教师对整合课程的理解和对学生学习能力的引导水平。医院建立了以教学设计、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技能和教学组织为主体的新型教学评价体系,通过评价教学目标、教学理念、教学思路、课程思政、教学重难点、教学手段、教学互动、教态语态、教案撰写与教学实施等要素,全方位地进行整合课程教学质量评估。

2临床医学整合课程改革实施效果

2.1资料与方法

2.1.1一般资料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别随机选取在空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参与传统临床教学课程的2016级学生和参与临床整合课程的2017级临床专业学生各50名,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为提高问卷调查准确度,对所有参与临床整合课程的2017级和2018级临床专业376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

2.2.2研究方法

研究组采用临床整合课程进行教学,对照组采用传统临床教学课程进行教学。采用前期制定Mini-CEX的量化评价表分别对进入临床实习的研究组和对照组学生临床思维能力、临床诊断水平、临床操作能力和人文关怀意识进行评价[1]。课程结束后,对2017级和2018级临床专业376名学生进行整合课程满意度问卷调查。问卷由医院教学管理部门与教学委员会专家共同编制,学生对与整合课程调查问卷的克朗巴赫系数为0.84,说明调查问卷的信度较好。

2.1.3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2.0统计学软件对相关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进行t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2结果

2.2.1传统教学课程组(对照组)与整合课程组(研究组)Mini-CEX考核成绩比较

结果显示,各临床考核项目成绩均符合正态分布。与对照组相比,学生经过临床整合课程的学习,学生临床思维能力、临床诊断水平、临床操作能力和人文关怀意识等方面均有提高,用t检验对结果进行分析,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2整合课程学生满意度问卷调查

课程结束后,对学生进行整合课程满意度问卷调查,共有376名学生参加问卷调查,共回收问卷376份,回收率为100%。结果显示,学生对整合课程教学模式满意度较高(95.79%)。经过临床整合课程的学习后,学生对自身的学习兴趣提升满意度(98.21%)、临床逻辑思维能力提升满意度(93.34%)、临床操作技能水平提升满意度(93.08%)、人文关怀意识提升满意度(98.13%)、科学研究精神提升满意度(92.28%)、学习效率提升满意度(94.15%)和学习主动性提升满意度(94.95%)均较高。

3讨论

3.1整合课程体系的改革解决了以前课程体系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从整体上看,通过优化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推动了我院临床医学专业整合课程体系的改革;通过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法改革和构建以岗位胜任为导向的人才培养模式,强化了临床医学生学习兴趣、临床思维、技能操作和创新能力的培养。针对以前课程体系中存在的诸多突出问题,我院主动适应最新医学教育改革要求,紧密围绕“内容、制度、资源、评价”四个关键内容,计划性的实施了教学内容整合、制度改革完善、资源利用延伸、评价反馈优化等一系列改革措施,突破传统的临床医学教学管理模式,建立和完善适合目前整合课程体系所需要的负责人决策、团队建设、骨干培养、组织实施、资源利用及运行保障等一系列创新制度,依托超星学习通平台行之有效的收集并分析教学质量评价反馈,为建立持续性的改革方案提供支持。

3.2课程整合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

新医科背景下“器官系统”为主线的整合课程教学模式强调整体医学观念,淡化学科专业界限,因此对承担整合课程的教师提出了更高层次的要求,教师需要同时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更高的教学改革能力、更强的教学组织能力及自学能力。因此,作为管理人员将更加坚定的通过多方途径、多个层次、多种类型推进课程骨干教师的培训工作,保障师资数量及质量[8],切实落地课程整合效果。教学实施过程中,发现对于整合课程的部分知识点部分教师讲解不到位,导致学员无法充分理解内容,组织相关教师及专业人员录制针对单个课程的微课视频进行补充,以供学生课后在线学习[9]。目前,整合课程面临无成熟的配套教材,会导致授课内容、授课深度难以统一。目前只有少数整合课程紧急编写了统一教材,有的教材还仅仅只是对于内容进行了简单拼凑,未真正体现整合课程的整体医学概念。针对学生反映部分教材与教学内容有一定程度脱节的问题,组织各教研室加快对整合课程教材的编写及修订[10]。在整合课程教学改革中,形成性评价被重点纳入了对学生的考核内容,设置形成性评价目的在于对教学效果的及时反馈总结,使教学过程在“评价反馈改进”良性循环中趋于完善[11-12]。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发现,形成性评价的考核结果并没有及时反馈给教师及学员,流于形式。因此,要求教研室在考核完成后及时将成绩分析后将结果反馈给教师及学员,这样学生既可以了解学习掌握情况,教师也可以分析自身教学中的不足并及时做出改善。除此之外,进一步优化形成性考核占比,借此促进学员的学习主动性,进一步丰富形成性考核的内容,促进学员学习效率。

4新医科与临床整合课程深度融合的管理思考

新医科背景下的临床课程整合的开展是一项具有重要意义的系统工程,在此过程中需要以岗位服务需求为导向,以新医科建设为抓手,着力教学管理体制改革,加强培养研究型、复合型和应用型人才,全方位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注重强化“四个结合”。

4.1强化基础与临床结合

强化基础与临床的结合要推动实施以知识整合为抓手的医学课程新模式[13],大力实施基于器官系统的基础与临床整合式教学改革,建立整合式课程体系,通过建立基础与临床相结合的线上教学案例库和综合性实践课、开设基础理论教师与临床专业教师“双师同堂”教学等系列措施,以点到面构建从基础到临床的课程整合新模式。

4.2强化医理结合

强化医理结合的落脚点,就是要培养医学生的科学创新精神和逻辑思维[14],全面组织修订现行的医学类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以提升岗位胜任力为导向,整合、修订课程教学大纲,从整合优化学院、学科、专业设置入手,如增加基础物理学知识在医学影像学和骨科学中的课时比重,更好地发挥理学学科在医学专业教育中的基础性作用。

4.3强化医工结合

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和专业实践中全面加强“医工渗透”,从而达到“医工融合”,将“两性一度”在教学过程中充分体现,结合我院实际,形成脑功能认知、野战急救装备研究等多个方向,培养同时具备医学思维和工程思维的高素质复合型医学人才,积极推进成果有效转化、规模应用,服务于临床、服务于患者。

4.4强化医文结合

加强医文结合,把“医者仁心”作为培养宗旨,努力提升医学生的综合人文素质、医德修养、伦理决策与沟通能力等。一方面要大力弘扬“生命至上”的价值理念,培养医学生救死扶伤的责任感,另一方面,要在塑造具有医学特色的校园文化上下功夫,构建医学人文精神培育体系,开展课程思政专题师资培训,将医学专业知识以执行重大任务背后的使命践行为串联,“润物细无声”地将思政与课程进行深度、广度、高度融合,把知识传授与价值塑造相结合,深入践行“立德树人、为战育人”的根本使命。总之,随着新医科整合课程体系的不断建设与深化,作为教学管理人员必须立足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紧跟医学教育的发展要求和趋势,不断更新医学教育的教学理念,才能全面提升临床医学生的综合素养和职业竞争力,培养出符合国家医学教育模式发展方向的创新复合型高素质医学人才。

参考文献:

[1]丁晓琛,樊小艳,李纪鹏.抛锚式教学法联合Mini-CEX在临床基本操作教学中的应用[J].继续医学教育,2021,35(10):27-29.

[2]卢新兰,李雁,和水祥,等.临床医学“器官系统”整合课程改革的实施与教学管理体会[J].医学教育研究与实践,2017,25(4):525-527.

[3]曾锐,李芳卉,金泓宇,等.新时代医学教育发展趋势的思考[J].中华医学教育探索杂志,2020,19(3):249-254.

[4]常成,黄幼田,闫红涛.“新医科”背景下临床医学类专业基础课程体系构建的探讨与思考[J].医学教育管理,2021,7(2):116-120.

[5]于皓,梁京儒,谢晓利.临床医学八年制“器官系统”整合课程教学改革的调查与思考[J].大学教育,2021,10(10):72-76.

作者:董沫含 丁晓琛 栗艳 李纪鹏 单位:空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