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2-10-09 08:17:57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篇高中数学教学中元认知策略的运用,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数学元认知知识主要包括个体具备的数学学习能力、差异性、解题能力,对学习目标、知识结构、任务难易程度、数学学习方法、数学思想方法的认识;数学元认知体验侧重于数学学习过程中产生的情感体验;数学元认知监控则是对数学认知过程进行监控,及时调控和调节,及时对教学方法、教学评价等进行修订和完善。基于此元认知的内涵,以及高中数学学科素养下的要求,将其与课堂教学整合起来已成为一种必然要求。
一、新课程视域下高中数学课堂教学现状
新课改下数学核心素养的提出,不仅为高中数学教师指明了方向,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在调查中发现,受到多种因素的制约,课堂教学出现了明显的“低效化”,难以满足学科素养下的教学目标。
(一)教学理念难以与时俱进
新课改实则为教学理念的变革,教师唯有坚持与时俱进的原则,构建与其相契合的教学理念,才能在科学、先进的教学理念引导下,实行正确的教学行为,最终实现高中数学的高效教学。但在教学实践中,教师依然被束缚在传统的教学理念中,将主要精力集中在数学知识、应试技能教学中,忽视了学生在数学学习中思维、能力、情感等目标的达成;同时,在传统教学理念的影响下,教师也常常忽视对学生学情的研究,致使设计的教学方案与学生的学习需求相背离。
(二)教学方法缺乏新意
教学方法是达成教学目标的重要途径,尤其是在新课标的要求下,教师唯有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选择与学生实际学情相契合的教学方法,才能实现高中数学的高效教学。但在教学实践中,教师的教学手段并未随即优化和改进,依然选择灌输式的教学模式。这种单一的教学模式致使高中数学课堂教学千篇一律,没有丝毫新意,导致学生在学习中逐渐产生抵触、厌烦的心理;同时,在这种单一的教学模式下,学生的思维也受到束缚,难以达成学科素养下的教学目标。
(三)学生思维固化
高中阶段的学生由于在小学、初中的学习中逐渐形成了固定的思维模式,已经习惯于被动听讲、被动接受知识的模式,缺乏自主思考、自主学习的意识,这种现象很难在短时间内改变。对高中数学来说,由于其中涉及的知识点、内容比较多,学生的课时又很有限,没有多余的精力和时间对自己的思维进行调整。在这种固定的思维模式下,学生唯有紧跟教师的思路和课堂教学的进度,才能理解数学课本上的内容。否则,一旦出现开小差,或者思维不太灵活的现象,就会影响学生的数学学习效果。此外,在固化的思维影响下,只要数学题教学研究Vol.302022年10月第30期目稍加变换,学生就会不知所措,根本无法解决复杂的问题。
(四)数学教学脱离实际生活
高中数学核心素养下,要求教师在优化课堂教学时,还应该立足于数学学科与实际生活的内在联系,引导学生利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存在的问题,真正实现“学以致用”。但在教学实践中,高中数学教师在设计教学方案时,基本上都是依据教学大纲、课程标准的要求,结合教材上的内容设计教学方案,忽视了教材中数学问题与实际生活的内在关联性,学生难以感悟到数学学科的价值。同时,在教学一些比较深奥、难以理解的问题时,教师也忽视了对生活元素的渗透,无法降低学生的学习难度,从而制约了学生对于数学知识的灵活运用[1]。
(一)基于元认知转变教学观
理论作为实践的指导,先进的、科学的教育观念直接决定了教师的教学行为,是教师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的前提。以往高中数学教师一直被束缚在“高考导向”的教学理念下,基本上都是按照教学大纲的要求,结合自身以往的教学经验设计教学目标和教学过程,忽视了学生的学习需求。同时,在传统教学理念的制约下,教师设置的数学目标常常集中于“知识目标”,忽视了学生的数学思维、数学能力、数学情感体验目标等,这些都与元认知、新课改的要求相背离。基于此,在元认知策略的指导下,高中数学教师必须要从传统的教学理念中解放出来,充分体现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在设计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之前,了解学生的数学元认知情况,明确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个体差异性、解题能力等,据此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指向学科素养下的要求,优化教学目标,调整教学内容,选择最佳的教学方法等,以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另外,在元认知策略的指导下,教师还必须转变“一成不变”的教学理念,全面加强教学过程的监督,及时获得有效的反馈,并结合课堂教学反馈情况,及时调整教学目标、教学方法等,使其达到最佳的效果。
(二)基于元认知做好教学准备
基于元认知策略的内涵,高中数学教师在实施课堂教学之前,必须要做好充足的准备工作。首先,对数学教材进行分析、整合。在元认知策略的指导下,高中数学教师在设计教学方案前,必须结合元认知分析的结果,精准把握学生的实际需求。在此基础上,指向高中数学核心素养的要求,跳出“教教材”的局限性,结合现行数学教材中的内容,对其进行适当的拓展和延伸,适当补充相关的教学资源,旨在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其次,科学设计教学目标。在元认知策略的指导下,高中数学教师在开展课堂教学之前,还应指向数学核心素养、学生的实际学情,科学设计数学教学目标,使其涵盖知识目标、能力目标、思维目标、情感目标,更加关注高中生在学习中的数学学习能力、数学思想、数学思维的发展情况,以及在数学学习中产生的情感体验等。再次,提前做好教学计划。在元认知的指导下,数学教师还应结合教学目标的要求,拟制明确的学习计划,有条不紊地展开学习任务。具体来说,针对薄弱知识点以及重难点的地方,可对其进行针对性的巩固练习;针对班级中不同学生的不同元认知情况,拟制不同的学习计划。同时,不仅要给学生做好一段时间的教学计划,还应为其细致地规划每一天的数学学习计划,例如数学作业的完成时长。最后,提前做好预判。基于元认知的要求,高中数学教师在教学准备时,还应做好充分的预判工作,针对以往的教学分析,提前考虑学生在数学学习中可能遇到的问题,随即设计出多种解决方法[2]。
(三)基于元认知加强教学监控
高中数学教师以往开展课堂教学时,基本上都是按照教学方案将知识传授给学生之后,引领学生开展针对性的训练。在这种教学模式下,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仍与新课程改革的要求相差很远。为了真正提升高中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高中数学教师还应基于元认知策略的要求,全面加强数学教学的监控,如定期检查学生是否按照自己拟定的计划进行学习、监控学生在课堂上是否认真听讲、监控学生在学习中存在的问题等,及时了解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暴露出的问题,并进行针对性的改进。以高中数学解题教学为例,多数学生在数学学习中常常存在无法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现象,学生之前做错的数学题再做一遍时,还会犯同样的错误;只要题目中的条件稍微一改变,学生就不知道如何下手等。在元认知的理论下,高中数学教师通过教学监控,及时了解学生的这一现状,并对其展开分析,明确产生的原因:学生在日常数学学习中,常常过分追求解题的数量,忽视了学习过程中的检查、反思等,致使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仅仅停留在表面,缺乏对数学知识本质的思考。在这种情况下,学生在解数学题的时候,只会“模仿”,只要题目中的条件稍微发生变化,学生就不知道如何分析。针对这一现状,基于元认知下的数学教学,教师在完成数学解题教学之后,应指导学生对这一数学题目进行反思,思考“这一数学题目在解答的时候主要运用了什么方法,其中蕴含了什么样的数学思想,是否具备更加简单的解题方法,自己在解答这一题目时思路是否顺畅,遇到了什么困难,出现错误的原因是什么,在下一次解题中如何才能避免”等。通过有效的反思,可以促使学生在检查、思考的过程中,抓住数学知识的本质。此外,基于数学学科的特点,知识点之间的相互联系,以及存在的逻辑结构,学生在反思、检查的过程中,极容易明确自己的错误思维,使其在学习中循序渐进地提升自身的数学综合素养[3]。
(四)基于元认知优化课堂教学
就高中数学的内容来说,主要可以分为多个板块,不同的数学板块和不同的数学内容,要求学生思维能力的侧重点不同。例如,平面几何的模板教学中,更加侧重于精密的计算;空间立体几何模块中,更加侧重于严密的逻辑性。面对这一现状,高中数学教师在开展课堂教学时,必须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结合学生现有的认知结构,不断调整自己的教学模式,以提升高中数学课堂的教学质量,全面提升学生的数学能力。但在教学实践中,受传统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的制约,高中数学教师始终按照统一的模式和流程开展课堂教学,不仅束缚了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也制约了数学课堂教学质量。在元认知策略的指导下,高中数学教师应结合不同的教学内容,以及学生的数学元认知情况,不断调整和优化自己的教学方法。例如,针对典型的数学题目,应该采用“讲练相结合”的教学模式,不仅要对其进行详细的讲解,还应融入变式训练,改变题目中的条件,便于学生在变式训练中深刻理解数学本质,并实现对数学知识的“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等;针对一些数学公式和数学定理,教师在教学中可结合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给学生设计问题情境,引领学生结合实际情况提出猜想和假设,在师生互动的过程中共同探究和验证,最终得到相应的结论;针对一些数学疑惑点、易错知识点,应灵活借助小组合作的学习模式,引导学生在互动探究的过程中,对这些数学疑惑点和易错知识点形成深刻的认知。此外,在元认知理论的指导下,教师还应明确教学方法并非“一成不变”的,还应结合课堂教学的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优化,以便更好地满足课堂教学要求;另一方面,在元认知理论的指导下,高中数学教师在优化课堂教学时,还应关注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差异性等,精准把握不同层次学生的数学学习需求,采用分层教学的理念,对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手段、课后作业等进行分层,使班级中的学生均可在有针对性的教学中,有所进步和发展。
(五)基于元认知完善教学评价
在整个教学体系中,教学评价是其中最为重要的一个环节,同时也是最容易被忽视的环节。科学的教学评价是对课堂教学的反馈,教师通过教学评价的反馈,及时了解数学课堂教学中存在的诸多不足,并据此调整和优化课堂教学方案;学生通过有效的教学评价反馈,可对自己形成清晰的认知,了解自己在课堂上“学到了什么,还有哪些没有学到”,不仅明确了自己的学习情况,也强化了自身的自主学习能力,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高中数学教师以往在开展评价时,基本上都是采用考试的形式,以学生的成绩作为唯一的评价标准。这种评价模式与新课改、元认知理论不相符,也制约了教学评价价值的发挥。面对这一现状,高中数学教师必须要基于元认知理论的指导,对教学评价模式进行优化和改进:一方面,结合高中数学课堂教学监控,将学生的课堂参与情况、作业完成情况、数学学习能力、思维发展等都纳入教学评价中,使其与数学考试成绩共同构成数学评价的重要标准;另一方面,还应指导学生积极参与评价。基于元认知理论的要求,为了促使学生对自己形成清晰的认识,必须将学生从“被动接受评价”的状态下解放出来,引导学生围绕给出的评价标准,对自身和其他同学展开评价[4];最后,基于元认知的要求,高中数学教师在优化评价时,还应关注学生在数学学习中的情感体验,灵活借助肯定、鼓励等评价方式,持续强化学生的数学学习自信心。综上所述,元认知理论为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指明了方向,将其与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结合起来,是提升课堂教学质量、实现学生全面发展的必然要求。所以,高中数学教师必须立足于当前高中数学教学低效化的现状,基于元认知理论的内涵,转变自身的教学观、做好充足的数学准备工作、加强数学教学监控、优化课堂教学过程、完善教学评价等,真正提升高中数学课堂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杨翔.基于元认知的高中数学理解性教学对策研究[J].高考,2021(29):29.
[2]吴文姬.元认知策略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有效运用[J].试题与研究,2021(26):9.
[3]赵健滢.元认知策略在高中数学学习中的应用[J].数学之友,2021(3):64.
[4]刘鑫.基于元认知的高中数学理解性教学对策研究[J].中国校外教育,2018(35):44.
作者:李晖 单位:甘肃省武威第八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