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2-10-17 10:59:51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篇小学语文成语故事教学探究,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我国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对小学语文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即落实好“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方针,大力推动小学语文教学改革,以取得更好的教学成效。从当前小学语文教学的整体情况来看,尽管绝大多数教师都能够严格按照新课改的目标和要求组织实施,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一些教师对学生批判性思维的培育重视度不足,导致课堂教学的效果受到了一定的影响。语文教材中的成语故事经过教育专家精心筛选,其中蕴含的哲理符合小学生成长和发展的需要,能起到培养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作用。教师希望学生通过这些故事去领悟“言外之意”,但一些学生只是粗略地理解表面意思[1]。对此,教师可从小学语文成语教学入手,培育学生的批判性思维,使其有效掌握高效的学习方法。
一、小学语文成语故事教学现状分析
(一)国家提倡优秀传统文化回归
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离不开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从某种意义上说,即使人们拥有丰厚的物质财富,没有一定程度的精神来支撑和依托,也难以获得幸福的体验。同时,精神文明能将人们凝聚起来[2]。因此,国家大力提倡优秀传统文化的回归。小学时期是很好的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起点,小学语文教材中的成语故事蕴含着哲理以及传统的、优秀的精神文明。小学语文教师在开展小学语文成语故事教学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对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具有十分重要的基础性、支撑性作用,同时也能够促进学生文化意识、文化素养、文化自信的逐步形成。
(二)小学成语教学不够成熟
如今,部分教师在开展成语教学时仍未形成一个系统的教学框架,容易导致对学生的引导不够准确等问题,并很可能影响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的发展。同时,一些学生受制于自身的经验和能力,未能用心去体会成语故事所蕴含的道理,难以正确解读成语故事的内涵。而批判性思维是学习者通过明确思维内在的结构、提升思维活动质量的一种学习思维。批判性思维的建立受个人的成长环境影响很大,教师大力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对于促进小学语文成语故事教学向纵深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支撑作用,并能够更有效地发挥小学语文成语故事教学在文化育人方面的诸多功能,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促进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不断提升。因而大力加强和改进小学语文成语故事教学,有效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够使小学语文成语故事教学步入科学化轨道[3]。
(三)成语教学目标偏离正确方向
一些小学语文教师在开展成语故事教学时多考虑其对应试教育的作用,而对于其中的育人内涵不够重视,由此容易导致成语故事教学的浅层化。相较中学、大学的语文课程,小学的语文课程比较简单,对字词释义的掌握要求多是基础性的,一些语文教师就会因此走入一个教学误区,即认为小学成语教学只需要帮助学生了解成语字面上的意思,能在写作的时候加以应用就可以了。为此,语文教师会通过让学生反复抄写的方式帮助学生记忆,让学生对成语知识进行机械化的背诵和默写,却没有正确引导学生领悟成语故事的深刻哲理,这对学生的思维发展造成了较大的影响。同时,这样的方式很可能会让学生对成语学习失去兴趣,导致课堂气氛沉闷。长此以往,成语教学就会脱离本身的教学目的,直接影响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质量。而教师在小学语文成语故事教学中大力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对明确小学语文成语故事教学目标、提升小学语文成语故事教学质量具有积极的作用,能够更好地构建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使小学语文成语故事教学突出以人为本的原则。如教师通过小学语文成语故事教学引导学生学习搜集和处理一系列信息的技巧以及方法,可以有效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能力。
二、批判性思维培育要求下的小学语文成语故事教学方法
语文学科知识的综合性、基础性极强,教材的各篇文章中所蕴含的文学性、生活性、艺术性都值得我们字斟句酌。因此,一名优秀的语文教师不仅要传授学生基础知识,更要将学生带入语文的世界中,沉浸地感悟人生,思考哲理,成为学生绘制未来美好画卷的领路人。而在此过程中,学生批判性思维的培育就需要语文教师以正确的三观做指引,以良好的操守做榜样,使学生在自主思考的同时,理解身边的事物,了解书中的故事,思考成语蕴含的哲理[4]。下面将具体阐述语文教师应该如何优化小学语文成语故事教学,有效培育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一)探索人物特征的学习方法
小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相对较弱,而形象思维能力与联想能力比较强。因此,教师在小学语文成语故事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时,应当将探索人物特征作为重要的学习方法,使小学生能够通过持续的学习和探索,具备一定的逻辑意识,并能够表达自己的见解,这是小学语文成语故事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的重要方法。部编版小学语文教材从一年级下册开始就设置了“日积月累”板块,其中刊载了许多成语和歇后语等传统文化信息,学生在完成一个单元的学习之后就会进入日积月累的学习,虽然这个板块中的成语和俗语篇幅有限,但它们都是教育专家精挑细选的内容,与同单元的内容相连接。对此,教师可以根据成语背后的故事,阐述故事角色的形象和思想,使学生认知人物形象,深度学习单元的知识内容,掌握高效的学习方法。比如,在一年级下册语文园地七的“日积月累”板块中有一个选自《论语》的句子:敏而好学,不耻下问。考虑到一年级学生的理解能力,教师在对这两个成语进行解释的时候,可以将这个故事讲得更加细致一点。这句话出自古代著名的学者孔子之口,当时孔子的得意门生子贡不能理解为什么卫国的大夫能在死后得到国君的器重,被追封为文公,孔子就解释道:“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这句话的意思是,卫国大夫孔圉才学横溢,并且谦虚谨慎,不因向比自己学问低的人请教为耻,因此被谥为“文”。这里的“下”就是指比自己学问低、地位低的人。教师可以适时引导学生抒发自己的感想:“在知道这样的故事之后,你们是怎么看待卫国大夫孔圉的,你们对孔子的说法有什么疑问吗?”有的学生会问:“为什么地位比自己低,就认为别人是下等呢?”对于这样的问题,教师如果不正面引导,会让学生产生误解。教师可以为学生解释,在封建社会,阶级分层是十分明显的,不像现代社会这样人人平等,因此孔子说“不耻下问”,但通过分析孔子的话我们可以发现,他对于这样的行为是赞扬的,也不以地位高低划分人,这是孔子被称为圣人的原因之一。
(二)思考故事背后的学习方法
小学生是否具备独立思考的能力,是衡量其批判性思维水平的重要标准之一。因此,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当高度重视培养学生的思考意识和思考能力,使小学生掌握科学的思考方法,使其能够通过成语故事修正自我,提升自我。这就需要教师在开展小学语文成语故事教学的过程中,教会学生思考故事背后的学习方法,使学生养成良好的思考习惯[5]。在语文教材中,不仅“日积月累”板块中会出现成语,课文中和标题上也可能会出现成语,对此,教师在语文课堂上可以对成语进行拓展教学,引导学生对故事的背景进行分析。例如,教师可以告诉学生,成语故事中的主人翁的做法并不都是好的,让学生引以为戒,并思考如何去改正错误行为,鼓励学生以改写故事等自主探究方式培养批判性思维。以部编版三年级下册中的《守株待兔》一课为例,这个成语故事描述了一名渴望不劳而获的农夫,教师对这篇课文进行解析讲授之后,让学生概述故事的主要内容,并引导学生对课文进行改编。一名学生写道:“这个宋国人因为自己的懒惰,失去课堂教学了一整年的收成。但在第二年开春时,他吸取了教训,早早地买好了种子,认认真真地犁地、施肥和除草,最终在秋天有了很好的收成。”另一名学生写道:“这个宋人一气之下将耒卖掉,买了一支矛,然后跑到山中去抓兔子,发誓将山中的兔子全给抓出来。没想到,几个月过去了,宋人一只兔子都没有逮到,邻居们都不再嘲笑他,远远看到也就直接绕道了。”学生们可以写出多个版本的故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以评判性思维对成语故事加以思考,并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语言表达能力。
(三)结合生活实际的学习方法
成语故事教学若没有精神底蕴做基石,学生对故事内容的理解就不会深刻。教师在开展成语故事教学时,不能将学生限制在课堂之中,而要引导学生开展拓展学习,在生活中学习知识,并将知识应用于生活实践。比如,在春节即将来临的时候,教师可以让小学高年级的学生尝试写对联,同时,对联中要有成语。学生为了完成教师这一任务,仔细观察生活中的对联,收集相关资料,最后交出了优秀的对联答卷。有的学生写道:初生牛犊不怕虎,涅槃凤凰敢斗龙。有的学生写:兴承鼠运旧尘去,气冲牛斗新志酬。这些对联对仗工整,韵脚得当,体现出学生的思想深度以及良好的知识应用能力。联系生活实际的教学方法可以使学生学以致用,并达到更深层次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的目的。综上所述,对于成语故事教学,教师不能按照传统的模式进行机械式教育,而要让学生了解成语背后的具体故事和典型人物,这是学生能否真正掌握成语知识的关键。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还要引导学生深入感悟我国的优秀传统文化,将成语学习变得生动有趣,让学生学会深度思考,以批判性思维吸收成语知识。
[参考文献]
[1]林少华.小学语文成语故事教学策略研究[J].新教育,2021(4):51-52.
[2]郑玉蓉.小学语文成语教学的有效模式探析[J].新智慧,2020(25):76-77.
[3]余孝娟.小学语文教材成语遴选存在的问题及应对策略[J].成才之路,2014(20):74-75.
[4]王淑绵.小学语文教学中中华传统文化教育的渗透[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9(4):103.
[5]饶攀成.概述小学语文成语故事的教学方法[J].都市家教(下半月),2017(9):195.
作者:田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