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公文范文 医疗急救生命支持类设备管理研究

医疗急救生命支持类设备管理研究

发布时间:2022-11-04 17:35:59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篇医疗急救生命支持类设备管理研究,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医疗急救生命支持类设备管理研究

随着现代医学的不断发展,作为各级医院基本设备配置的仪器正被广泛应用于医院的ICU、CCU、麻醉手术室及各临床科室,是医院不可缺少的重要设备,尤其是对于呼吸机、监护仪这类通用的急救设备[1-6]。急救、生命支持类设备与其他常规设备相比,具有闲时多、用时急、分布广、风险大等特点。针对这些特点,如何减少资源浪费,充分发挥急救、生命支持类设备的效能,同时降低设备的使用风险,更好地保障临床医疗工作,显得尤为重要。该医院目前有东、西两个院区,针对急救生命支持类设备的管理也存在两种不同的管理模式。东区医院目前采用“集中管理”模式,专门成立了设备调度中心,除急诊科、ICU、PICU、SICU、麻醉科外,不再单独购置急救、生命支持类设备,全部集中在设备调度中心统一管理,各临床科室以租借方式来使用设备。西区医院目前采用“分散管理”模式,即各科室自管自用,各临床科室根据自身需要单独申请购置,自己管理和使用。因此,本文就这两种不同的管理模式进行分析和对比,探究医疗急救、生命支持类设备最佳的管理方法。

1“集中管理”模式的现状

设备租赁中心面向全院科室提供所有需要的设施,科室所需要的不同型号以及不同类型的设备都能从中心借取[7,8]。因此,全院在设备选购过程中,不仅仅根据单一的科室特征选择型号[9],而是从全院全局出发,合理设定设备租赁佣金,确保临床安全、放心使用。该医院从2006年成立了设备调度中心,十几年来一直采用“集中管理”的模式。

1.1设备配置情况

东区设备调度中心现有呼吸机9台、监护仪98台、输液泵91台、注射泵85台、肠内营养泵10台,总价值480万元。

1.1.1设备使用效率。如果按一年365天,每天工作时间8小时计算,可计算出设备的使用效率:(1)监护仪每台日均使用10小时,使用率100%;(2)输液泵、注射泵每台日均使用14.7小时,使用率100%;(3)肠内营养泵每台日均使用14.7小时,使用率100%;(4)呼吸机日均使用0.5小时,使用率6%。1.1.2设备经济效益。(1)租金收益90万/年;(2)设备总值合计480万元,折旧成本为80万元/年;(3)维修成本3.7万元/年;(4)人力资源成本60万元/年(3名高年资、编内护理人员)。

1.1.3人员配置情况。东区设备调度中心目前共有3名护理人员负责设备的调配工作,设备调度中心排班模式实行全年无休24小时值班制。

1.1.4应急调配机制。由临床科室通过电话联系调度中心值班人员,确定借用设备种类和数量,由专人到器械调度中心登记领取并按小时计费,归还时计费停止,具体工作流程见图1。

2“分散管理”模式的管理现状

我院西区分院2009年投入运营,一直采用“分散管理”模式,由各科室根据患者使用需要申请购置相关急救、生命支持类设备。截至2021年11月,西区现有监护仪151台、输液泵和注射泵合计239台、肠内营养泵15台、呼吸机36台;西区急救、生命支持类设备调拨情况:目前在西区物业管理中心放置了监护仪25台、输液泵和注射泵31台、呼吸机1台,用于西区应急调拨借用(目前成本、效益与东区设备调度中心一起核算)。

3两种模式利弊分析

3.1“集中管理”模式的优势

(1)设备调度中心的成立使东区医院资源得到合理配置,减少了大部分科室由于突发季节性收治患者过多,导致设备不足时过多购买设备造成的浪费,降低了临床设备购置以及维护的成本。以监护仪为例,东区设备调度中心近5年购置了36台,西区近5年购置了44台,东区购置的设备数量较西区要少一些。

(2)在设备的使用率上,由于设备调度中心模式的运行,减少了仪器使用的闲置时间,使得每台设备达到了最大限度的使用,除了呼吸机外,其余设备的使用率均为100%。

3.2“集中管理”模式的不足3.2.1人力成本较高。东区设备调度中心3名成员均为在职护理人员,合计人力资源成本约60万元/年。而使用科室向设备调度中心一年缴纳的设备租金为90万/年,如果再扣除设备折旧和维修成本,设备调度中心的收益则微乎其微。

3.2.2专业性不足。由于东区调度中心人员为护理人员,非专业工程师,对于借出各类型号的呼吸机不能做到正确的校验,确保机器的正常使用;对于收回的设备,缺乏现场测试的相关知识,不能确定归还的机器是否有故障。如遇紧急情况和租赁设备发生故障时,不能在第一时间进行现场指导和处理。

3.2.3租赁科室仪器操作规范性不够。使用科室若操作不规范会造成调度中心仪器损坏,更有甚者会私自将调度中心新的设备零部件调为自有科室使用,达到降低科室耗材成本的目的,对调度中心仪器的统一管理带来了压力。

3.2.4仪器送达时间影响抢救效果。收治急、危重症的临床科室,如果一味考虑成本,依赖仪器共享,忽略从发出仪器调度申请到仪器推送到科室的时间差(住院楼是高层电梯,等待时间长),将会导致医生、护士在病人病情发生变化时,不能第一时间使用上急救类、生命支持类仪器,从而延误病人的最佳抢救时机,引发不必要的矛盾纠纷。

3.2.5信息化程度不高。目前东区设备调度流程依旧是电话联系,现场纸质登记。手工记录难免会造成借调混乱现象,账目不能一目了然。对后期的成本核算和效益分析等工作造成了一定的困扰。另外,对于相应设备库存数量的多少,临床科室也不能第一时间了解。

3.2.6存在疫情防控的风险。在运送仪器的过程中,如果仪器的外表面及运送工人消毒不规范,极易造成院内交叉感染。3.3“分散管理”模式的优势“分散管理”模式下,各科室使用的设备均为自己购置的,使用起来比较爱惜,以2021年度维修成本为例,东区的设备维修费用与设备总资产的比值为0.89%,西区设备维修费用与设备总资产的比值为0.63%,东区集中式设备调度中心的维修成本比西区自有设备的维修成本要高。

3.4“分散管理”模式的不足

“分散管理”模式会造成一些临床科室遇到患者较多时设备不够用,在患者少时又闲置,甚至长期搁置。临床科室在遇到设备不够用时,需要打电话到邻近或相熟科室借用,有时租赁不到仪器还需要通过总值班协调解决,影响临床工作的开展。

4改进措施

4.1成立仪器购置、调拨专项小组

分析仪器调度中心15年内的统计数据,按照租借使用率的高低,将租赁中心使用频率高,价格相对低廉的设备,如输液泵、推注泵、心电监护仪等,由使用频率高的科室按照实际的需求量进行科学性、合理化配置,实行各科室“分散管理”模式,具体分工如下:护理部、医务处负责沟通、协调各临床科室设备调研摸底、添置;财务部资产管理科负责设备资产归属变动和调拨;发展改革部绩效管理科负责设备成本核算;医学工程处负责实施仪器调配工作。

4.2呼吸机的调度工作由医学工程处当日值班工程师兼任

由医学工程处工程师兼职负责设备调配,24小时保障急救、生命支持类设备的应急调配工作(三级医院评审细则6-10-5-3要求)。当借出设备发生故障或者临床操作不熟练的问题,工程师可在第一时间到现场处理和指导。医学工程处工程师值夜班同时承担夜间全院医疗设备的应急维修,解决了长期以来医院无专业工程师人员值夜班的问题。

4.3加强信息化建设,将现有设备管理软件进行升级

通过信息化管理路径,临床科室有借用设备需求时,能够查看其它科室及租赁中心相应设备的库存数量,选择需要借用的设备以及数量,并发送借用申请。通过科学高效的信息化手段,提高了效率,降低了管理风险,满足业务全程协同共享,明确了各方面的职责,确保了医疗设备共享流程的准确到位[10]。租赁科室对设备的借用做到扫码登记,准确记录借还时间,同时也能查看每一台设备的借用状况,对于长期借而不还的科室做到一目了然,为设备故障追责认定提供了参考依据(见图2)。返还仪器时,调度中心工作人员应注意验收,对因工作失职或违反操作规范造成仪器损坏或附件损坏,租赁科室填写《医疗设备维修报修申请单》,所需维修费用应由租赁科室承担。

5讨论

早期成立仪器调度中心可以盘活闲置设备,减少科室支出,但在实际运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也日益显现,本文通过对综合性三甲医院设备调度中心运行15年来的统计数据进行分析,总结出分散与集中式管理相结合的模式更适合当前的设备管理调度模式,可以最大程度地解决设备调度过程中存在的实际困难。随着国家对自主品牌的大力支持以及对市场垄断格局的打破,急救设备类仪器的价格也在不断调整,可以将价格低廉的设备统一出库到使用频率高的科室,设备不足的科室及时添置到位,确保临床急需时能及时使用,同时可以防范设备调度过程中存在院内交叉感染的风险;出库至科室的设备,相应科室的医务人员在使用过程中会更加爱惜设备,延长设备使用寿命,降低维修成本。将价格昂贵、闲置率高的设备通过信息化管理路径对设备进行集中式统一调配,以期最大程度地节约医院成本,获取设备使用效率最大化。设备的调度排班模式由原来的专职护理人员三班制排班,调整为当日维修值班工程师兼任的排班模式,可以提供设备发生故障或者临床医务人员操作不熟练时的现场处理和指导,最大限度地整合医院人力资源,降低医院运行成本,更好地为临床诊疗提供优质服务。

[参考文献]

[1]张晴.医院内呼吸机租赁式管理[J].中国医学创新,2012,9(2):137-138.[2]赵会杰.呼吸机设备租赁管理系统的建立与应用[J].中国误诊学杂志,2010,10(2):304-305.[3]蒋忠伟,方梅华.我院科室间监护仪有偿调配管理模式[J].中国医疗设备,2013,28(9):98-99.

[4]帅万钧,晁勇,李玉鑫,等.医院急救设备专管共用模式分析[J].中国医疗器械杂志,2013,37(6):460-463.

[5]周理治,姜天,邱伟.急救类设备专管共用的实施和建议[J].医疗卫生装备,2010,31(11):102-103.

[6]张昆峰.探讨医院急救设备的管理[J].中国医疗设备,2014,29(2):102-104.[7]仇月娟.风险管理审计在医院设备采购中的应用探讨[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9,10(2):37-39.

[8]宋更生.影像医疗仪器设备的维护及保养探究[J].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2019,22(3):69-70.

[9]刘希运,张毅.临床影像医疗设备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J].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2019,22(2):235-236.

[10]郑天雷,徐秀林.基于Android系统的医院设备共享服务管理系统[J].生物信息学,2018,16(1):43-48.

作者:张鹏 张文捷 周明山 蒋田华 单位:扬州大学附属医院医学工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