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2-11-10 16:23:46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篇学生职业需求的高职体育研究,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长期以来,普通本科与高职院校公共体育课程体系构建都是按照《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教学指导纲要》(以下简称《纲要》)完成,该要求在课程的结构、类型、教学方法、考试标准以及教学原则等方面均比较契合普通本科的教学要求,却与高职体育教学需求存在部分出入。因此,2011年我国再次推行了《全国普通高等职业《专科》院校公共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以下简称《指导纲要》),更契合高职体育课程的教学需求,但该纲要经过长期执行以来却发现,高职体育课程构建中仍存在专业范围不足,未考量选修职业需求,未结合高职体育运动项目类别、特征设定课程等诸多问题,从而影响高职院校体育课程构建效果,且与学生就业后的职业需求匹配度也不高。
一、职业需求内涵分析
所谓职业需求,是指一个人对某种职业的渴求和欲望。这种渴求和欲望,成为一个人职业行为积极性的源泉。依据国家职业标准来讲,职业需求之下,对社会各个行业从业人员的管理、技术以及身体素质等多方面均设置了一定标准,而想要满足该标准,符合岗位任职资格,就需要在人才培养阶段培育其满足各项职业标准,以达到真正上岗成功。基于高职教育中体育课程职业需求视角分析,其所关联的育人目标主要如下:掌握身体机能的锻炼方法;了解职业疾病相关的预防知识;能熟练完成1-2项与职业实用性相关的体育技能;具备健康、乐观的生活态度和方式。
二、基于学生职业需求的高职体育课程体系构建原则
(一)全面发展原则。《纲要》中表明,体育课程的教学目标设定需要囊括运动技能、心理健康、运动参与、社会适应以及身体健康五个不同领域的知识点,而在体育教学全面发展原则要求下,体育课程体系构建期间,涉及如下教学维度:其一,知识传授维度,主要培育高职学生能够熟练掌握体育运动知识及技能,在具备体育道德的基础上,形成终身体育意识。其二,能力培养维度,主要培育高职学生形成主观上的体育竞争与合作意识,以此为学生创造心理和生理多方面的健康成长条件。其三,价值引领维度,主要培育高职学生在体育和社会两个领域中的道德意识,从而帮助其成长为可以快速适应社会环境的全面型人才。
(二)岗位需求原则。职业教育培养的是技术技能型人才,这类人才就业面向的是生产、建设、服务等一线工作岗位,这就意味着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是关键,而职业能力包含技术能力与非技术能力。高职体育教学应精准把握相应专业技术技能型人才职业岗位特点,遵循“基础牢、素质高、能力强”的原则,将体育教育作为切入点,培养具有综合职业素养的人才。高职体育课程设计应遵循高职学生身心健康发展规律和未来将要从事职业的特点,紧密结合职业岗位对学生身体素质的需求,既全面发展学生的职业体能素质,更针对学生未来将要从事职业的岗位特点教育学生掌握职业实用性体育锻炼的手段和方法,以满足未来职业岗位对学生身体素质与能力的要求,促进学生未来职业发展和良好职业综合素养的形成。三、基于学生职业需求的高职体育课程体系构建框架及学时分配
(一)构建框架。现阶段,我国高职院校的职业教学标准中包含19个专业,将其按照所对应的职业类型进行分类,可分文案型、交往型、活动型、操作型以及高能型。
(二)学时分配。第一部分课程为必修内容,教学以基础教学为主,教学时段为第一学期和第二学期,课程学时共计72节。此阶段的体育教学工作开展主要是为了引导学生自主意识到体育锻炼的重要性,并在长时间锻炼中进一步理解岗位体能的具体需求。第二部分为选修内容,教学重点集中在拓展训练方面,教学时段为第三学期和第四学期,课程学时共计72节,包括课内和课外融合课时的时长。此部分体育课程的设定,主要是在《指导纲要》中第七、十二条的教学要求解读下完成的教学课程内容设计工作,学生可以充分结合个人的兴趣习惯,选择符合个人爱好及运动需求的体育项目进行拓展练习,促使高职学生提升体育运动参与积极性。
四、基于学生职业需求的高职体育课程体系内容设置
(一)以职业体能需求为核心的体育课程内容设置。高职在人才培养中,主张培育具备高素质的复合型人才,但职业院校所培育的人才步入社会后,受职业特性影响,要求其必须拥有良好的身体素质和心理抗压能力,才能进一步契合更多的职业技术岗位任职标准。工作人员在岗位工作期间需要的身体能力被称为职业体能,在不同的就业岗位上,其所需要具备的职业体能也有所差异。针对职业体能进行职业分类,可分为静态坐姿(文案型)、静态站姿(交往型)、流动变姿(活动型)、工厂操作(操作型)及特殊岗位(高能型)五种职业姿态类型,针对不同职业的体能需求,进行体育课程的内容设置时,需要按照如下内容展开:
1.静态坐姿类职业体能需求下的体育课程内容设置。从事此类职业的工作者,对于身体技能及体能的需求量相对较低,但要求其具备比较良好的肩颈部、腰背部、腕部肌肉力量。为了锻炼高职学生具备此职业体能,体育课程内容设置时,可以将篮球、乒乓球类群体运动课程开设起来,同时还可开设健身跑、广播体操或健美操一类体育课程,以此实现对学生职业体能的培养。
2.静态站姿类职业体能需求下的体育课程内容设置。从事此类职业的工作者,对于肩背力量、忍耐力以及下肢力量的需求比较大。为此,可以将健身跑或是篮球纳入课程内容中,完成职业体能锻炼。
3.流动变姿类职业体能需求下的体育课程内容设置。从事此类职业的工作者,需要具备良好的忍耐力和下肢力量,因此在进行体育课程设置时,可着重为学生开设足球或是健身跑类课程,以此满足学生就业后的职业体能需求。
4.工厂操作类职业体能需求下的体育课程内容设置。从事此类职业的工作者,要求具备优良的身体耐力和灵敏度,同时对于身体综合力量的培养也需投入教学精力。因此,为该类职业体能需求的学生配置体育课程内容时,应该以广播操、舞蹈或健身跑等为主。
5.特殊岗位类职业体能需求下的体育课程内容设置。从事此类职业的人员,由于职业本身携带一定的特殊性,所以需要结合具体职业需求制定个性化的体育课程内容。例如,针对“警察”这一职业进行职业体能培养时,应该将培养的重点集中在速度、忍耐力以及力量教学中,同时对于身体灵活性和灵敏应变能力的教学也不可忽视。因此,在进行体育训练时,可将足球、篮球或是健身跑等项目纳入教学课程中。
(二)以职业发展需求为核心的体育课程内容设置。不同的职业岗位类型划分下,分析其岗位特点后,还需对体育教学培养目的进行综合设计,才能确保所制定的课程内容符合学生未来就业的职业需求。本次研究主要参考项群训练理论展开教学,即经过对大量体育训练项目进行异同特征分析,将竞技特征相似性较高且训练要求趋于一致的体育项目集合在一起展开训练,以此探索体育训练项目的发展规律及共同特征。在该理论基础上,有效丰富教学内容,以此发挥对高职学生未来职业规划的促进作用。下面具体围绕职业发展需求下的高职体育课程内容设置展开分析:
1.静态坐姿类职业发展需求下,由于工作者需要长时间坐于桌前伏案工作,需要在精神上高度集中,而身体的实际活动范围并不大。进行体育课程设计时,比较适宜的课程内容为评分类、技能主导类、命中类项群体育运动。
2.静态站姿类职业发展需求下,由于从业者工作时间内的作业强度往往比较大,所以在体育课程内容的配置上,应该尽量选择技能主导类、对抗性较强且体能主导性较强的项群课程。
3.流动变姿类职业发展需求下,工作者需要经常从事高劳动强度的从业内容,所以在进行体育课程内容规划期间,项群课程的设定应该围绕有氧、耐力以及体能主导类型的训练项目展开。
4.工程操作类职业发展需求下,岗位人员所从事的工作内容更加注重精细化操作,所以对从业者手指灵活性的锻炼很有必要。因此,在进行体育课程设定时,应该选择命中率训练或是得分类训练项群课程。
5.特殊岗位类职业发展需求下,此类职业的从业者经常需要接触群众并与其交流和沟通,为了提升从业者个人的外表仪态、礼仪举止的表现能力和对突发事件的应对能力,在进行体育课程内容的安排上,选择技能主导类的格斗型、对抗型体育项目最为适宜。
(三)以预防职业疾病需求为核心的体育课程内容设置。随着现代人就业压力和工作强度的逐渐增长,职业病问题普遍存在于各个行业中。如何通过体育锻炼的形式最大限度预防职业病出现,成为高职体育教育教学的重要目标。因此,下述会融合运动医学相关知识,为未来从事不同职业工作的学生制定可以预防职业疾病需求的体育课程内容:
1.静态坐姿类职业疾病预防的体育课程内容设置。此类职业从业者在工作中,通常呈低头含胸、长期伏案的身体姿势,长时间下来很容易导致身体出现韧带损伤或是颈部肌肉紧张类疾病。同时,工作者腰部会长时间呈屈曲状态,很容易形成腰椎间盘突出类职业病。为了预防工作中患上此病,高职学生的体育课程就需要加强个人的身体锻炼强度,促进机体血液循环状态得以改善,也利于借此增加韧带、关节等身体部位的紧张力,促使身体各部分关节及组织的稳定性得以提升。另外,为了更好地预防职业病,日常体育锻炼中,还可积极做一些拉伸、有氧或是力量型运动训练。
2.静态站姿类职业的疾病预防体育课程内容设置。此类职业从业者在工作中,职业特性要求其必须长时间站立作业,此种作业方式极易加重从业者的身体协调机能和多个器官的负担,也会造成工作人员的心肺功能以及运动系统负担加大,轻则造成机体过度疲惫,重则诱发心血管疾病。进行静态站姿类职业的疾病预防时,体育课程内容的设计应从强化体质、促进机体血液循环以及促使各器官主动参与锻炼不同层面着手,并将其作为课程设置重点。为了提升对该类职业病的预防效果,学生还应该积极锻炼个人的下肢肌肉力量和腰腹力量。具体的运动项目选择上,应该以“全身均动”的有氧运动项目为主,如游泳、跑步、太极拳等体育课程最适宜。
3.流动变姿类职业的疾病预防体育课程内容设置。此类职业从业者在工作期间需承受的劳动强度很大,且工作环境一般会在室外,部分会在车间内。从业人员工作时腰肌长期过度运动或是过度负荷下,会导致腰部肌肉一直处于高张力状态下,形成腰肌劳损类职业病。工作中,肩关节也时常过度活动,且受到工种不同的影响,部分从业者肩关节需要长期维持不良姿势状态,也会造成肩部肌肉受损,出现职业病。因此,对未来从事该类职业的高职专业学生进行体育课程设置时,应该选定太极拳或是武术长拳等运动项目,进行身体肩膀、腰肌部位的训练,锻炼肩关节及腰部肌肉的柔韧度与灵活性;选定篮球项目进行上肢力量的训练;下肢训练时,则可通过足球项目实现;最后的身体机能改善方面,应该选择仰卧起坐或是耐力跑步类体育运动项目完成锻炼,提升高职学生的身体健康水平。
4.工厂操作类职业的疾病预防体育课程内容设置。从事此类职业的工作者,日常工作姿势有两种,分别是站立和伏案,因此其职业病比较集中在颈椎或是下肢静脉曲张等病症上。此外,由于工厂操作这一职业本身携带精细化操作特征,要求从业者工作时必须时刻维持精力高度集中状态,对于神经能量的消耗极大,易出现心理疲劳类职业病。面对此类职业病,高职院校在借助体育课程锻炼进行预防时,应尽可能选定较为舒缓的瑜伽、太极拳等有氧项目进行训练。
5.特殊岗位类职业的疾病预防体育课程内容设置。从事此类职业的工作者,日常劳作强度大的同时还需具备一定的耐心、肢体灵活性和强大的心理素质,以保障能够随时应对各类突发状况并妥善解决。一般而言,特殊岗位类职业的工作场景变动很大,工作期间需要时刻维持高度专注的状态,因此从业者的视力、韧带、关节以及肌肉等部位均存在较高的患病概率。进行此类职业病的预防时,体育课程内容设定应围绕提升机体协调能力、强化身体机能的视角展开,例如耐力跑项目、瑜伽项目等。
五、结语
综上所述,高职院校在进行体育课程体系构建时,想要真正提升教学质量,满足学生未来就业需求,首先需要做好的工作就是重点梳理现有课程构建框架,并同步为其配置科学合理的课堂学时。其次,在进行课程内容配置时,应该基于全局观念,以围绕学生毕业后的职业需求为核心,制定符合其未来职业发展的课程分配方案,尤其是在职业疾病预防方面,将体育运动项目进行分门别类规划,并按照不同类型的体育项目制定相应的课程教学方法,最终为学生就业后的终身体育锻炼意识形成提供支持,同时也可为社会输送更多专业能力强、身体素质佳的综合性职业人才。
[参考文献]
[1]方媛,杨建梅.职业体能需求导向下的高职体育教学研究[J].当代体育科技,2022(01).
[2]闻明法.茶艺礼仪融合医护职业需求的高职院校体育课程项目化教学应用研究[J].福建茶叶,2022(02).
[3]温楚霞.广东省高职院校休闲体育专业发展研究[J].当代体育科技,2022(04).
[4]赵瑞晔.高职院校体育课程思政的实施路径研究[J].产业与科技论坛,2022(02).
[5]肖冰.运动解剖生理学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建设研究[J].当代体育科技,2022(05).
[6]王炜.职业需求导向下的高职体育教育发展研究[J].北京印刷学院学报,2021(S1).
[7]张雪琴.职业体能需求的高职体育课程体系创新研究[J].当代体育科技,2021(02).
[8]谢存.基于体育素养和职业能力的高职体育授课分析[J].湖北开放职业学院学报,2021(06).
[9]赵仁辉.以职业需求为导向的高职体育课程模块教学研究[J].当代体育科技,2020(09).
[10]吴志洪.职业体能需求的高职体育课程体系创新研究[J].文体用品与科技,2020(16).[11]郭华军.以职业需求为导向的高职体育课程模块教学研究[J].农村经济与科技,2020(06).
作者:曾雪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