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公文范文 图书出版流程规范化管理研究

图书出版流程规范化管理研究

发布时间:2022-11-15 14:43:10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篇图书出版流程规范化管理研究,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图书出版流程规范化管理研究

图书出版流程管理中要体现规范化原则,只有不断优化流程、关注重点工序,才能保证图书质量实现提升。随着图书出版高质量发展,出版社要始终将质量放在首位,提升出版流程管理规范化水平,形成完善的图书质量管理体系,将各项政策法规落到实处,将更多优秀的高质量图书提供给广大读者。唯有如此,才能实现出版流程的优化,让重点工序得到全面管理,确保图书质量满足要求,实现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提升。

一、图书出版流程管理的重要性

通过对图书出版流程进行规范化管理,能够显著提高图书出版质量。出版社要想增强自身的社会影响力,就应该出版更多高质量的图书,才能在广大读者群体中树立良好形象,而通过加强图书流程管理就能顺利实现这个目标。出版社不能过于看重图书数量,将目光只局限于短期效益上,导致出版的各类图书质量不达标,虽然短期内可以获得丰厚利润,但是可能因为质量问题被相关部门调查处理,造成不良后果[1]。要想图书质量满足标准与要求,相关管理部门不仅对出版社图书加大了质量监督与检查力度,也要求出版社及时开展图书自检工作,特别是加强图书出版流程管理工作。由此可见,出版社进行图书出版流程管理的优化,对提升图书出版质量具有重要意义,必须提高对出版流程管理的重视程度,特别是要做好编、印、发等环节工作,才能实现出版社的良性发展。

二、图书出版流程管理现状

(一)图书出版具体流程

图书出版涉及环节众多,有着综合性很强的特点,出版社内部各部门必须加强合作,才能保证图书顺利出版。在图书出版过程中,主要流程包括以下几点:第一,编辑负责对市场情况进行调查,确保选题策划的合理性;第二,编辑要与作者加强沟通,接受其向杂志社的投稿;第三,编辑负责上报确定的选题,再由其他部门完成选题论证;第四,在选题通过以后,与作者完成图书出版合同的签订,同时受理其书稿;第五,完成书稿的编辑与加工,三审结束后发排书稿,并通过三校后完成核红,图书要先进行质量检查,达到出版要求后再申请书号和获得CIP数据,定稿后同封面设计一起交由出版部;第六,完成印刷委托手续的办理,形成样书且核验正确后,可以进入印刷环节。

(二)图书出版流程管理情况

结合图书出版具体流程可知,这是一项细致、复杂的工作,需要管理人员做好各方面工作,保持足够的耐心与细致,才能提高图书出版流程管理效果。但是当前在图书出版流程管理中还有很多不足的地方,具体来说主要包括以下几点:第一,选题申报与认证问题,一些出版社在图书出版中,对选题申报与认证不够重视,导致选题不合理,结合不科学,影响了图书出版质量;第二,不重视基础内容,忽视审读工作,因为基础内容的不足,导致无法为图书出版流程管理提供参考依据,同时审读环节不受重视,容易在图书出版后出现错字、语义不明等问题,降低了图书质量;第三,进入数字化时代后,图书出版流程有了新的变化,但是一些出版社的图书出版流程管理方法单一,未能根据时代要求进行创新,导致图书出版管理中还存在不规范问题;第四,团队合作意识不强,出版社各部门合作不到位,无法对图书出版流程管理形成合力。由此可见,出版社必须高度重视上述问题,在优化图书出版流程的过程中,更需要将管理工作放在重要位置。

三、图书出版流程规范化管理的路径

(一)图书出版流程优化方法

第一,取消“正文设计”。在计算机时代下,作者书稿由手写稿转变为电子版打印稿,标题、正文等格式均由作者提前处理,排版时只需要结合编辑规定进行修改。在一校的整书环节进行版式检查,能够保证工序利用率,也减少费用支出[2]。第二,一校减少一个校次。以往校对的对象是手写原稿或逐字排版打印的校样,容易产生各种错误。计算机技术的发展让书稿有了新的载体,校对时主要面对电子版打印且编辑加工的“原稿”,以及进行修改与处理的“校样”,从而显著降低了错误率。在一校样中进行三个校次,会浪费大量时间与成本,减少一个校次就很有必要。第三,优化正文插图制图工序。以前书稿先编辑加工再进行制图,编辑检查后在书稿上粘贴,排版时在书稿内插入插图文件。校对人员因为缺少插图原稿,需要校对插图,这样很难解决绘制插图时出现的错误。通过对正文插图制图工序的优化,提前绘制插图,并与书稿一起加工、排版和校对,可以有效提升插图质量。第四,增加“印前审读”和“改正错误”工序。其中前者是在出版物付印前就完成审读,能够达到预防的作用,相比于出版后质量检查效果更好。而后者则是在检查错误后提出的改进方法,避免再版过程中未修改书中错误的情况,确保再版图书质量得到提升。

(二)图书出版流程规范化管理措施

1.优化选题申报,加强选题认证

在图书出版流程中首要环节就是选题申报,做好相应管理工作,有利于规范出版流程,确保出版社管理工作效率实现提升。一方面,选题方向要满足出版要求,且所属具体板块要明确,在选题结构上达到科学性要求。出版社结合选题内容、特征、读者对象、同类图书出版信息、作者信息等内容,让选题的可行性提升[3]。另一方面,选题必须有论证报告,具体涉及选题具体名称、读者对象、销售情况预测、作者信息以及选题价值特征等,并关注同类图书出版等方面情况,出版社应该掌握全面的信息,在选题完成进度上也要注明情况。若为丛书,还需要包含详细的主编、分册作者等信息,并确定责任与分工。在选题论证过程中,总编辑组织开展前期准备与各项会务工作,选题申报人、出版社各部门管理人员、编校人员和发行部人员等负责参与[4]。主要流程包括以下几点:第一,结合选题论证报告开展选题论证工作;第二,对各编辑室人员提出的选题展开论证,签署同意意见;第三,总编辑负责编辑室、分社等选题论证报告;第四,总编辑等人员负责审阅;第五,召开选题论证会,遵循相关政策方针,确保取得较好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出版社选题论证结构要满足质量要求,只有选题通过后才能进行出版。选题通过上述流程进行论证,并结合多方修改意见,对选题策划方案进行优化,提高其通过率,一般在40%到50%的范围内。

2.重视基础内容,关注审读环节

编辑加工属于基础性内容,对整个图书出版质量影响很大,在管理中应关注以下几点:首先,结合编辑专业分配加工稿件,将编辑人员业务专长充分体现出来;其次,制定编辑加工内部审核制度,确保及时反馈审核意见,提高加工质量;最后,在加工质量方面加大考核力度,并直接与相关人员收入挂钩。对一些具有较强专业性与学术性选题来说,或者是很多交叉学科、社重点以及国家出版基金项目,特别是编辑在准确性上很难确定的内容,出版社还需要加强审读,邀请行业专家进行审阅,找出其中的问题,提高图书出版质量[5]。此外,出版社要安排专人承担责任编辑工作,通常为初审人员,且拥有责任编辑证书。在工作中既要进行初审,也要做好稿件编辑加工与通读付印样,让稿件内容更加完整,达到材料准确、文字通达、逻辑严密和体例严谨等要求。责任编辑不能出现原则性错误,并负责监督编辑、设计、排版、校对和印刷等出版环节质量。当选题通过以后,编辑还需要将编前准备工作做到位,及时联系作者。获得稿件以后,出版社必须重点关注初审、复审以终审等环节,且各环节安排不同的人员负责。在书稿编辑加工过程中,要确保学术质量、文字质量、体例、注解、图表和附录等满足相关规定,且书稿篇章结构、内容表达等方面也要进行加工润色。在复审过程中,必须对所有书稿进行审读,结合责任编辑提出的问题做好修改。在终审环节,总编辑应该全面审视稿件,特别是要保证书稿满足相关法律政策要求。出版社必须重点关注基础内容,发挥审读的作用,并落实各项奖惩措施,确保各部门人员积极性得到调动,能够出版更多精品图书。

3.结合数字时代要求,优化流程管理

在互联网时代,图书出版也实现了数字化发展,人们阅读方式有了很大转变,为图书出版流程管理造成严峻考验。在网络环境,图书出版流程管理模式和具体概念都有了变化,在应用数字出版技术过程中,编辑校对让人员需要积极对工作方法进行创新。编辑人员必须掌握丰富的数字出版知识,提高数字出版技能,才能更好胜任图书数字出版工作[6]。出版社也要对各项资源加大整合力度,结合实际情况确保各项资源安排更加科学合理,促进各部门加强协作,逐步推动图书出版朝着数字化方向转型。出版社应该充分考虑到读者各项要求,让图书出版有更大文化价值,同时准确预测市场变化情况,积极引进同行业成功做法,科学制定数字出版转型策略。各环节必须相互制约,加强流程管理,保证数字时代下图书出版质量实现提升。

4.增强团队合作意识,形成质量控制合力

在图书出版流程管理工作中,需要做好很多环节的工作,需要各环节人员具备较强的合作意识,严格落实管理制度。为了有效整合力量,增强人员的团队责任意识,需要将各环节人员积极性与主动性调动起来,确保形成合力,在管理上也要做好以下工作:第一,要打造图书出版质量控制的团队文化,将所有人员的聪明才智都发挥出来,如制定质量体系建设小组,并实行每周生产进度协调会机制。对人员配置来说,主要考虑跨部门与跨岗位协作模式,提高质量控制水平。通过这些方法,能够从整体上增强团队质量责任意识,也让各岗位人员能够积极参与到合作中[7]。第二,建立质量体系建设小组,这样能够让内部质量体系变得规范,确保图书出版流程管理工作顺利开展。在质量体系建设小组中,需要出版社领导组织牵头,具体成员包括策划人员、编辑人员以及设计人员等。结合图书出版流程管理中出现的问题,有针对性打造相应的质量规范体系,具体来说可以建立编辑工作流程细则、编辑出版注意规范、外编和外方合作公司的资源评估淘汰机制、引进图书的工作流程规范、读者服务规范等。第三,加强图书出版各环节人员的合作,包括策划编辑、责任编辑、设计人员以及校对人员等,每周生产进度协调会开始前针对上周图书出版流程管理中的问题展开讨论与分析,并设置本周需要完成的图书项目。通过发挥协调会机制的作用,能够让图书生产进度得到有力控制,并解决其中出现的问题,提高图书出版的效率和质量。

5.明确岗位职责,提升人员素质

出版社为了提高图书内容质量,也要考虑到图书内容质量整个编辑流程,从加强团队建设和出版创新意识开始。在以前校对过程中主要根据手写原稿或依据原稿逐字排版的打印稿,主要目标是“校异同”。由于现在作者一般提供电子版原稿,编辑对打印稿进行加工,排版时结合编辑加工痕迹对打印稿进行修改。这样会针对排版过程中出现漏改、错改以及版式转换期间出现内容丢失、错乱等情况进行“校异同”,同时对于作者录入错误、写作差错以及编辑错改等情况,也要求在校对时做到“校是非”。因此,出版社需要将人员职责确定下来,并提高他们的“校异同”和“校是非”等能力。针对书稿校对中发现的差错,且得到编辑确定的,要给予相关校对人员一定奖励,激发他们的工作积极性[8]。出版社还要提高人员聘用的学历标准,定期开展岗位培训教育工作,并采取轮训制度,从整体上提升人员综合能力,保证图书出版流程管理达到规范化要求。

四、结语

总之,出版物具备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等属性,让读者获得所需的优秀阅读作品,需要图书出版社提高思想认识,主动承担相应责任和使命。图书质量的高低,主要取决于编校质量是否上乘,版式设计与印刷是否精美,特别是要确保图书内容质量具备更高的品位,能够做到新颖有特色,在形式与内容上达到完美统一的目标。在新时代背景下,为了提高图书质量,需要在图书出版流程管理上做到规范化与科学化,通过梳理图书出版流程,坚守出版目的与文化本质,在图书内容上不断创新。这样出版社才能真正跟上时代脚步,出版更多高质量的图书,也保证出版流程管理工作成效。

参考文献:

[1]宋文姬.地域文化图书出版提升的路径探析[J].采写编,2022(3):143-144.

[2]彭明兰.浅谈传统图书出版编辑如何应对大数据时代的挑战[J].新闻传播,2022(3):65-66.

[3]扬忠仁青.大数据在图书出版中的应用分析[J].文化产业,2022(3):4-6.[4]王超.教辅图书出版现状及应对策略分析[J].新闻研究导刊,2021,12(24):190-192.

[5]侯杨杨.大数据时代下传统图书出版编辑的转型[J].记者摇篮,2021(12):23-24.

[6]郭雪飞.新媒体视域下图书出版创新路径探讨[J].西部广播电视,2021,42(23):50-52.

[7]钟博.全媒体时代传统图书出版的应对策略探析[J].传播与版权,2021(10):39-41.

[8]戚德祥.融合发展时代出版企业管理生态重构研究[J].科技与出版,2020(12):10-14.

作者:吴子明 单位:江西高校出版社副编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