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2-12-01 09:03:32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篇信息化背景下情境教学法探讨,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随着教育改革的逐步深入,初中历史学科的课程要求也发生了相应的改变,学校和教师需要加强网络教学资源体系的构建,开展一些能够在网络平台上播放的学习课程,建设一些灵活性较强的教育服务平台,推动高质量教育资源的共享。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改变了以往的教学方式和教育理念,推动了教师的教育创新实践。在教育信息化背景下,情境教学法受到了学校和教师的重视,不少学校都开始对这一教学模式进行探索和实践。初中历史课程最大的特征就是过去性,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都是已经存在的,对于初中生来说,历史是一门比较有距离感的学科。为了提升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教师可以借助信息化教学手段拓宽学生的视野,促进学生历史素养的形成和发展。
一、概述情境教学法
有学者对情境教学法做出了这样的叙述:教师如果在教学过程中有目标地投入内容,或者引入一些具有强烈情绪内容的、把形象当作主体的、生动表达的情境,就能激发学生的情感和态度体验,进而协助学生了解教材当中的历史内容,促进学生身心发展。情境教学法的关键就在于对学生情感层面的调动。由此可见,情境教学法具备三个关键性特征。其一在于形象性特征。创设情境的时候,场景中的主人公形象是十分生动的,能够让学生直接且充足地认知到场景,感悟到场景要求。其二在于情感性特征。对于情境的创设,教师需要依托学生的心理需要和学习需求,初中历史教师可以把对历史知识的学习和学生的情感要素联结在一起,激发学生的探究意识,让学生在探究的过程中明晰答案,并在合作中磨炼合作精神。其三在于推动性特征。教师若是想要转变教学方式,就需要为学生提供一个能自主探究、深入学习、沟通合作的空间,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学习中,并获取身心上的全方位发展。
二、信息化背景下初中历史课程中应用情境教学法的价值
1.有助于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发展
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其实就是历史学科三维目标的具象化。历史学科具有过去性特征,因为历史是对过去人的活动的记录和整合,所以过去的事情和人物是无法改变的,需要借助历史资料和现实场景等对历史情境进行重现,以此来理解历史内容。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包含五个层面,即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家国情怀[1]。对情境教学法的应用,有助于学生立足于对应的历史情境中,了解历史事件发生时的时间和空间,学生也能够基于时间和空间因素,把握事件和人物之间、背景和结果之间的联系。培养学生的时空观念是历史教师的一项重要任务,而创设对应情境,就突出了对学生时空观念的引导。学生能够在情境当中,回到历史事件发生的时间和场所,把历史事件最大限度地还原出来,完成对历史知识的学习和认知。
2.有助于调动学生学习历史的积极性
在初中历史的教学过程中,情境的创设,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知识的内在驱动力。简单地说,创设对应的历史情境,有助于调动学生学习历史的积极性,构建出新的知识体系。情境教学法重视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能够基于学生的主体视角,推进学习过程,借助多元教学方式,强化学生对历史知识的兴趣。与此同时,学生能够在情境当中了解历史事件的背景和结果,并通过生动的体验,增强自身学习历史的积极性,进而实现对历史知识的构建。
3.有助于提升学生的情感体验
情境教学法本身就偏向于用情境带动情感,凸显情境和情感之间的联系,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是教师所需具备的一种教学手段,它可以潜移默化地启发学生身上所隐含的情感力量。情感是认知的基础,也能够推动认知发展。情境教学法有其独特优势,即提升学生的情感体验。虽然启发学生思想情感的方式并不少,但应用情境教学法能够最大限度地彰显学生的主体地位,并引导学生进入真实的历史情境当中,学生可以在学习历史的时候,与历史人物共情,并对历史做出一定的评价。学生能够在情境中看懂历史,启发自身的爱国情感,并借鉴历史经验,建立正确的情感价值观念。
三、信息化背景下情境教学法在初中历史课程中的应用策略
1.结合多媒体创设游戏式情境
在教育现代化水平不断提高的今天,各种各样的信息技术都被应用到了中学教学过程中,除了深化对信息技术教学设备的应用外,还推动了学校和教师对教学方式的革新。在初中历史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结合多媒体、微课、网络资源等,应用历史图片和音视频,为学生创设一个真实的情境。当然,教师也可以结合学生的个性特征和兴趣爱好,借助多媒体,创设游戏式历史情境,让学生能够在玩游戏的过程中,提高分析问题的能力以及认识问题的能力,并在情感体验中得出理性的结论[2]。以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12课《新文化运动》为例。教师在讲述这节课的时候,可以在导入时创设游戏情境,结合多媒体技术,向学生展示中国近代历史人物,如康有为、谭嗣同、陈独秀、李大钊、蔡元培、鲁迅、梁启超、胡适、钱玄同、刘半农等。教师可以让学生结合图片,依照新文化运动的拥护者、参与者以及维新派代表对其进行分类。再以人教版《历史(九年级)》第五单元第15课《文艺复兴运动》为例,教师可以借助微课突破本节课的重难点,让学生了解文艺复兴的实质,知道文艺复兴的代表人物和成就。在学生掌握了对应知识以后,教师就可以创设出一个游戏情境,让学生在“快问快答”游戏中,进一步巩固自身所掌握的历史知识。教师在设置问题的时候,可以结合教材上的知识点:如文艺复兴运动的先驱是谁?其代表作是什么?文艺复兴时期的“美术三杰”是谁?他们的代表作是什么?文艺复兴运动的核心内容是什么?其作用和实质是什么?此举能够使学生在快速回答的过程中深化知识内容,加深理解和记忆。
2.利用角色扮演设置历史情境
设置人物情境,可以有效促进课堂重难点的突破。在传授新知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创设人物情境,增进学生对于历史知识的认知和理解。可以通过全员参与和小组角色扮演的方式,凸显趣味性。因为课堂时间有限,在进行扮演的过程中,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经过线下排练之后,将表演小视频上传到平台,对表演内容进行交流,此举突破了时空限制,同时将学生的创意展示在平台上实现了与教师的深度交流。以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4课《早期国家的产生与社会变革》为例。教师在讲述分封制内容的时候,可以结合信息技术,模仿周天子的语气设置出“周天子分封土地”的情境:“本王的土地是如此辽阔,但一个人管理起来实在是太费力气了,你看周围少数民族都在觊觎本王的土地和人民,可以分发给他们一些,让他们替本王管理,且不再觊觎。”但在分封的过程中,“周天子”却遇到了一些困境:“本王应该把土地分给谁?”“给他们什么样的赏赐,才能够既让他们满意,又不觊觎本王的地位?”“本王的儿女太多了,该怎样让他们和睦相处,不去争夺王的位置?”于是,找来各位“大臣”,商量解决。学生可以在角色扮演的过程中,从“周天子”的角度出发解决问题,进而掌握重点和难点,还可以结合所学历史,合理发散情节,此举既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了历史知识,又让其在角色扮演中体验了特定的历史情境。
3.依托影视音乐创设历史情境
在传授新课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借助课后练习题,整合巩固一节课的重点和难点,使学生在练习的过程中深化、内化对应的知识,进而提升自身的知识应用能力。教师可以依托影视音乐创设历史情境,让学生在历史场景当中了解对应的历史事件及其进程,学会评价相应的历史人物[3]。以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9课《秦统一中国》为例。教师在讲述这节课的时候,可以依托影视音乐创设历史情境。在导入的时候,结合多媒体技术,为学生播放纪录片《从秦始皇到汉武帝》,使学生直观了解秦的昌盛及灭亡的原因等。教师创设一个“秦始皇加强中央集权”的情境,让学生通过切实的情感体验,客观且全面地评价秦始皇。
4.借助问题情境启发历史思维
在教授新知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利用比较引导的方法,创设问题式历史情境,使学生将不同事件结合起来进行比较分析,进而在解析问题的过程中,形成新的认知和观念,并能够对历史上的人物做出全面且客观的评价。以往的问题模式主要是教师提出问题后,学生回答;但在问题情境启发中,教师要设置问题链,让问题由浅入深、由表及里,激发学生的思维发展。在这个过程中,除了课堂提问之外,还可以让学生课后在平台互动讨论区与教师和同学继续开展互动。以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5课《甲午中日战争与瓜分中国狂潮》为例,教师在讲述这节课的时候,就可以结合对比分析法,提出这样的问题情境:“《马关条约》与李鸿章个人相关还是与清政府相关?”学生可以在了解李鸿章的过程中,对这个问题进行交流,然后解析出正确的答案。教师紧接着提问:“《马关条约》的签订对当时中国社会造成怎样的影响?请分别从政治、经济、文化等多个方面进行讨论。”学生的思考各不相同,可以让学生将思考的过程和答案上传到平台讨论区,利用信息化平台全面了解每一名学生的情况,学生和学生之间、教师和学生之间都能够借助信息化平台实现深度的交流。
四、结语
在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教师应结合多种多样的教学方式,创设科学的历史情境,这不仅有助于学生了解历史事件,而且有助于学生整合和解析社会发展的历史规律,指引学生对历史事件和人物形成正确的认知。教师可以借助情境教学法,有效提升历史课堂的教学质量和效率。
参考文献
[1]教育部.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22年版)[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22.
[2]杨群.情境教学法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创设与应用[J].当代家庭教育,2021(30):133-134.
[3]方进城.探讨情境教学法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J].当代家庭教育,2021(28):121-122.
作者:方磊 单位:苏州市相城实验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