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2-12-02 09:52:52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篇导学关系与导学共同体研究,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一、引言
研究生教育是国民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教育强国建设的重要引擎,“博士生教育更是国民教育的顶端,是国家核心竞争力的重要体现”。教育部出台一系列针对新时代研究生教育的政策文件,其中对建立良好的师生互动机制,构建和谐导学关系提出明确要求。导学关系不是单一的师生关系,而是一种机理复杂、多重角色共存的互动关系[1],贯穿培养的全过程。有学者将其划分为老板雇员型、绝对权威型、放任不管型、学问研究型、良师益友型等多种关系类型[2]。近年来随着对博士生招生数量逐年增加,导学矛盾时有发生,一些由导学矛盾导致的极端事件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学界从社会学、心理学、伦理学等多个研究视角对导学关系开展研究。本研究尝试在前人研究基础上,结合三元交互决定论,聚焦博士生群体,研究博士生导学关系的影响机制,以系统思维提出协同构建“校—师—生”导学共同体的对策建议,为构建和谐导学关系和促进博士生全面发展提供理论支撑。
二、理论基础与文献回顾
三元交互决定论是美国心理学家班杜拉于20世纪60年代提出的[3],该理论认为个体行为是由个体、环境、行为三种要素相互联结、共同作用而形成的一个完整系统[4]。该理论对成因复杂、行为多样性强的问题能够进行有力的解释[5],目前诸多学者基于三元交互理论对研究生与导师交流互动、博士生创新能力、导师支持促进研究生创造力提升等方面开展研究[6-8]。可以说三元交互决定论为系统分析博士生导学关系的影响机制提供了理论依据。基于三元交互决定论,博士生导学关系可视作博士生个体因素、接受导师指导和学校环境共同作用的结果。研究发现,除性别、专业、年级、入学方式等人口学变量外,学生的学习投入情况、生活习惯、心理状态等因素对导学关系均产生显著影响[9-10]。在博士生接受导师指导过程中,导师对博士生的任务安排、交流态度、生活交往、帮助理解等均会影响导学关系的发展[11-12],而导师指导是否正式、指导时间是否充足等也是重要影响因素[13]。在学校环境因素中,风清气正的学术环境、丰富的文体活动、完善的管理机制、畅通的权益申诉途径等可以有效改善导学关系[14]。此外,学校的教务管理、学生工作、专业院系等部门的共同努力,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导学关系的和谐发展[15]。总的来说,导学关系影响因素复杂多样,相关研究仍在创新发展,而构建和谐导学关系更是一项系统工程。导学共同体建设是新时代以系统思维构建和谐导学关系的新思路[16],既要强调师生双主体地位,又要发挥学校管理部门助推作用,通过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系统加强导学关系建设,提升育人实效[17]。文献回顾发现,现有导学关系研究中理论研究相对较多,而基于数据分析和理论模型的定量研究文献相对有限。与此同时,博士生作为一个数量相对不大、但对国家创新发展至关重要的群体,以博士生为视角的“导学关系研究中基本处于‘失语’的境地”[11]。因此,本研究聚焦博士生群体,基于三元交互决定理论,深入研究博士生导学关系影响机制。
三、研究方法与数据来源
本研究主要采取半结构化访谈和问卷调查相结合的方式展开。在半结构化访谈部分,主要访谈了部分高校研究生管理专家、博士生导师与博士生代表,并通过检索、阅读和分析相关文献资料,广泛搜集和归纳整理影响博士生导学关系的主要因素。在本研究中,将博士生导学关系的影响因素主要分为学生个体因素、导师指导因素、学校环境因素三个方面:学生个体因素方面包括学术兴趣、学习投入、学习满意度、科研成果和身心状态等,导师指导因素方面包括选题指导、科研探讨、交流谈心和困难帮扶等,学校环境因素方面包括学术氛围、管理保障、朋辈支持和文体活动等,控制变量包括研究生年龄、年级、专业和入学方式等。
四、结果分析
(一)博士生导学关系的相关性分析在控制变量中,博士生年级和导学关系则具有极其显著的相关性(P<0.001),一年级博士生的导学关系为融洽和平淡的比例最高,为紧张的比例最低。随着年级的增长,导学关系为融洽和平淡的比例不断下降,而紧张和敌对的比例则明显上升,五年级及以上的博士生导学关系紧张和敌对比例也相应最高。博士生所学专业与导学关系也具有极其显著的相关性(P<0.001):人文社科类博士生导学关系融洽的比例最高,而理工科博士生导学关系的融洽比例最低,理工科博士生导学关系的紧张或敌对状态或与其较重的科研压力和较弱的人文关怀有关。博士生的入学方式与导学关系也具有显著的相关性(P<0.05),硕博连读学生导学关系为融洽和平淡的比例最高,这可能与师生之间前期相对充分的相处了解和相互选择具有一定关联。博士生年龄与导学关系没有相关性在对各变量进行多元回归分析以前,对各组自变量与因变量之间进行Pearson相关分析检验(见表3、表4、表5)。结果表明,学生个体因素、导师指导因素和学校环境因素与导学关系显著相关。在学生个体因素中,博士生导学关系与学生个人的学术兴趣、学习投入、学习满意度及身心状态都具有极其显著的相关性(P<0.001),与学生个人的科研成果也具有非常显著的相关性(P<0.01)。在导师指导因素中,博士生导学关系与导师的选题指导、科研探讨、交流谈心和困难帮扶都具有极其显著的相关性。此外,博士生导学关系与学术氛围、管理保障、朋辈支持和文体活动开展情况等学校环境因素也都具有极其显著的相关性。
(二)博士生导学关系的影响机制
本研究运用多元线性回归检验各影响因素对博士生导学关系的影响。在控制年龄、年级、专业和入学方式等变量之后,依次加入学生个体因素、导师指导因素和学校环境因素,分别构成模型1~模型3(见表6)。共线性检验显示,3个模型的方差膨胀因子(vif)均值都小于5,自变量之间不存在多重共线性。由回归结果可知,学生个体因素、导师指导因素和学校环境因素均对博士生导学关系产生显著影响。首先检验导学关系与学生个体因素之间的关系。结果显示,博士生的学习投入、学习满意度和身心状态等主观作用均会正向显著影响导学关系,而学术兴趣和当前的科研成果情况并未产生显著影响。在模型2中,加入导师指导因素变量,结果表明,导师的选题指导、科研探讨、交流谈心和困难帮扶等与导师密切相关的行为对博士生导学关系均有显著影响。在模型3中,进一步加入学校环境因素,结果表明,学术氛围和文体活动对博士生导学关系具有显著影响。而学校的管理保障和朋辈支持对博士生导学关系无显著影响。学生个体因素对导学关系具有显著影响。博士生对学习时间的投入越多,一定程度上意味着面临的科研压力越大。每天投入学习和科研工作8小时以下的博士生,导学关系融洽和平淡的比例为98.44%,投入时间在8~10小时的博士生导学关系融洽和平淡的比例略降至97.06%,而投入时间在10小时以上的博士生导学关系融洽和平淡的比例则明显降至91.17%。学习满意度直接反映博士生对课程学习、科研进展等方面的满意程度,对学习和科研现状“不太满意”或“不满意,后悔读博”的博士生,导学关系融洽和平淡的比例仅为90.20%,而“比较满意”的博士生导学关系融洽和平淡的比例则显著上升至99.33%。同样,博士生身心状态越好,导学关系越融洽,其中: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博士生相比于缺乏体育锻炼的博士生,导学关系融洽和平淡的比例由94.49%提升至97.56%,且睡眠、情绪和作息等身心状态对导学关系也有显著影响。
综上,学生个体因素中,主要受学习投入、学习满意度和身心状态影响,这与肖香龙研究中导学关系受研究生学业、心理、生活等方面影响的结论相符[18]。导师指导因素对导学关系发挥显著影响。调查发现,导师与博士生科研探讨的指导次数与导学关系状态呈现极其显著的正向相关性,“一学年中导师指导博士生课题研究不足8次”的博士生中,导学关系融洽和平淡的比例为94.30%,而导师与博士生科研探讨的指导次数达到8次及以上,导学关系融洽和平淡的比例则升为98.57%且不存在导学关系敌对状态。在选题指导上,“导师和学生充分交流协商确定课题”的博士生导学关系融洽和平淡的比例高达98.94%,且导学关系无敌对状态。此外,导师与博士生交流谈心的次数与导学关系状态呈现更为明显的正向影响,“一学年中导师与博士生交流谈心不足8次”的博士生,导学关系融洽和平淡的比例为95.30%,交流谈心次数达到8次及以上的博士生中,导学关系融洽和平淡的比例进一步提升99.68%,不仅不存在导学关系敌对状态,导学关系紧张状态也近乎消失。同样,导师对博士生的困难帮扶也呈现这一规律,在学习生活中遇到问题或困难向导师反映和寻求支持的博士生,导学关系融洽和平淡的比例高达99.70%并且无敌对状态出现,这与杜静等人研究中“导师越是关心博士生生活、感情等问题,就越容易走进博士生的内心世界,建立真诚的导学关系”相符[19]。
周全等人的研究也表明“在学术指导之外,导师对于博士生的个人支持同样是构建和谐的导学关系的关键”[20]。综上,导师作为博士生培养第一责任人,全面落实立德树人职责,发挥导师言传身教作用,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做好博士生成长成才的指导者和引路人,对导学关系的改善和提升具有显著的积极影响。学校环境因素对导学关系产生显著影响。在学校环境因素中,学术氛围对博士生导学关系具有显著影响。学校整体的学术环境和学术氛围,不仅是师生学术发展的风向标,还是塑造导学关系的“无形之手”[1]。调查显示,认为“学校风气很正,没发现学术不端行为”的博士生,导学关系融洽和平淡的比例为97.25%,而认为“周围同学或多或少存在学术不端”的博士生中,导学关系融洽和平淡的比例则降至92.81%。此外,学校组织开展的文体活动,对舒缓博士生心理压力和调节导学关系也具有正向积极作用。参加文体活动能够显著降低心理压力水平,是舒缓压力的有效措施[21]。调查发现,经常参加文体活动的博士生,导学关系融洽和平淡的比例可达到98.03%,而很少主动参加文体活动的博士生,导学关系融洽和平淡的比例则降为95.55%。综上,学术氛围和文体活动等学校环境因素对博士生导学关系也都发挥着积极显著的影响作用。同时,本研究发现管理保障因素并未显著影响导学关系,这可能与学校管理保障在师生互动中并未产生直接影响有关,相关结果与“学校管理部门提供的生活条件并不影响师生关系”的结论一致[22]。
五、结论与建议
本研究采用半结构化访谈和问卷调研相结合的方式,探讨了博士生导学关系影响机制。得出以下结论:(1)控制变量中,年级和专业对博士生导学关系产生显著影响;(2)学生个体因素、导师指导因素和学校环境因素对导学关系状态均具有显著影响。鉴于导学关系的多重作用和复杂机制,需要以系统思维优化导学关系建设,汇聚一切育人力量、创新方法、革新体制,形成教育合力。因此,本研究基于三元交互决定论,研究博士生导学关系影响机制,提出以系统思维构建“校—师—生”导学共同体,通过强化价值引领、导学育人和氛围营造,推进和谐导
其一,强化价值引领,促进博士生实现全面发展。一是强化理想信念,帮助博士生树立远大理想、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激发博士生勇攀科研高峰的内生动力,“立大志、明大德、成大才、担大任”,结合国家发展重大需求,坚定科学研究理想,引导博士生立志科研报国,将个人成长与国家发展始终紧密融合。二是培育积极心理,科学设置课程、生动开展活动,切实增强学生的心理韧性,引导学生正确看待科研进程中的曲折坎坷,始终保持积极愉悦的身心状态投身科研工作中。三是支持全面发展,坚持五育并举,着力加强体育教育、保持强健体魄,加强美育熏陶、提升素质涵养,加强劳动实践、拓展创造能力,切实提升博士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更好促进博士生个性发展与全面成长成才。
其二,强化导学育人,落实导师立德树人职责。一是加强学业指导,根据学生特点和实际情况研讨确定选题难度和选题方向,妥善规划研究方向,合理制定科研任务,定期召开课题组会,加强学业科研指导,及时解决学生学业困惑。二是加强关爱帮扶,通过导师岗位培训,将政治理论、导师职责、师德师风、心理学知识等纳入培训内容,提高导师政治站位,增强心理辅导技能,提升教书育人本领;及时了解和解决学生突发困难,开展针对性帮扶工作,以关爱行动温暖学生、感染学生。三是选树模范榜样,对于立德树人成绩突出的导师给予表彰与奖励,加强榜样宣传、案例总结与经验推广,营造尊师重教、教学相长的良好氛围,还要将导师立德树人评价考核结果作为业绩考核和评优评先的重要依据,激发导师育人育才的使命感和荣誉感。
其三,强化氛围营造,协同推进导学共同体建设。一是加强学术氛围营造,风清气正、务实诚信的学术氛围有助于培育和谐融洽的导学关系。高校应切实加强宣传引导,围绕专业使命、科学精神、学术道德、创新实践,构建大学风建设体系,营造诚实守信、刻苦勤奋、崇尚创新、勇攀高峰的学习氛围,持续强化科创争先和学术诚信的良好环境。二是加强校园文化建设,积极开展丰富的校园文体活动和文化建设,特别是师生共同参与的导学活动,以有效增强师生互动、增添和谐氛围、增进导学关系。三是加强校园人文关怀,高校应加强制度建设、业务办理、奖助贷补等方面的精细化思考,努力开展精准服务和打造“一站式”便捷服务,不断提升管理服务水平,增强师生满意度和幸福感,为和谐导学关系建设增添助力。由于相关实证研究结论受样本数据和抽样过程等一系列因素的影响,个别因素对博士生导学关系并未产生显著影响,这可能与样本群体、学科特点等有一定关系。在未来的研究中,研究者将进一步扩大样本的覆盖群体、优化问卷内容,以期进一步提高相关实证研究结果的稳健性,更加系统深入地揭示博士生导学关系影响机制。
参考文献:
[1]宋成.研究生教育中的导学关系:影响因素与对策构建[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21(3):9-14.
[2]胡洪武.师生发展共同体:破解研究生导学矛盾新路径[J].研究生教育研究,2021(4):48-52.
[3]班杜拉.社会学习理论[M].陈欣银,李伯黍,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5.
[4]张茜,王建华.基于三元交互决定论模型的外语学习行为投入影响要素体系及其路径研究[J].外语教学,2021,42(3):64-68+87.
[5]吴遐,高记,刘兵.以评促学:基于三元交互决定论的同伴互评研究[J].中国远程教育,2020,41(4):58-64+77.
[6]金凌志,王小敏.基于三元交互决定论的博士生创新能力培养[J].高等教育研究,2011,32(4):49-53.
[7]王小敏.研究生教育中师生交往对研究生知识产出的影响研究[D].武汉:华中科技大学,2013.
[8]朱莉莉.导师支持对硕士研究生创造力的影响:自我效能感和学习目标导向的作用[D].广州:华南理工大学,2019.
[9]王文文,郭宁,王扬.硕士研究生导学关系现状及影响因素研究[J].研究生教育研究,2018(6):76-82.
[10]金蕊,陈珏.基于研究生视角的导学关系现状及影响因素研究[J].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学报,2020,37(6):76-83.
作者:王扬 刘景超 王显凌晨 王文文 单位: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牛津大学 互联网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