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2-12-09 16:06:58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篇幼儿舞蹈教学研究,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一、在幼儿园舞蹈教学活动中培养儿童礼仪的意义
当前我国社会快速的发展,对社会成员的综合素质要求也随之提升,幼儿思维正处于形成期间,所以在这一过程中,培养幼儿的思想意识,对儿童的学习与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能够在儿童成长的过程中,帮助其树立正确的思维以及礼仪理念。另一方面舞蹈教学作为幼儿教学过程中的核心组成部分,舞蹈教学的艺术内涵中也融入了多样化的利益要素,所以在幼儿教学的过程中引入舞蹈教学,充分挖掘舞蹈中的礼仪要素,能够满足培养儿童利益的要求,儿童也可以在这种舞蹈和礼仪的推动下对礼仪产生更高的兴趣,通过这种方式培养其礼仪的诉求,当然在这种教学模式中,要将礼仪与舞蹈有机地结合起来,通过这种方式完善其成长的过程,这一点对目前国内社会文化的构建具有重要意义,应当引起人们的重视和关注。在幼儿园舞蹈教学活动中引入一些礼仪元素,不仅仅是要让儿童掌握相应的舞蹈技巧,还需要引导儿童锻炼自身的认识,让儿童能够尊重舞蹈作品,并以此养成积极健康的习惯,在内心上产生尊重别人的思维意识,这也是人才培养过程中的核心要素。儿童在幼儿园舞蹈教学活动过程中养成了尊重和礼貌的习惯以后,在课堂上会对相关的表演者以及舞蹈作品产生尊重的心理,在自身的生活过程中,也会逐渐的习惯这种礼貌待人的习惯。所以在幼儿园舞蹈教学活动中,利用一些舞蹈活动和舞蹈元素的培养,让儿童能够更加全面和客观地认识到相关礼仪,就可以帮助儿童获得更加健康的发展,对儿童的成长而言,也应当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基于自身的发展,产生礼仪和礼貌的基本意识,对自身的发展提供帮助。当然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有意识地引导儿童和锻炼儿童,让儿童能够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舞蹈学习中,只有儿童具有了积极性和主动性以后,才能够响应舞蹈教师的引导,更加主动的进行锻炼。
二、当前儿童礼仪素养培养的现状
从当前国内幼儿园舞蹈教学活动的发展来看,培养儿童的礼仪素质主要涉及到其言传身教,以及教育本身的整体性等方面。目前国内社会中许多幼儿园的教育以及家长对礼仪教育的认识,往往还停留在传统的言传身教上,礼仪教育需要借助教师的语言进行教学,并且开设专业的课程开展教学,另外这种幼儿的礼仪素养培养,呈现出一定的差异性,传统的教育模式中,幼儿往往无法构建完善的礼仪认知体系,如在幼儿教学的过程中,如果课本涉及到了礼仪的相关要素,往往这种情况下教师才会帮助其进行礼仪教育,教育的方式往往也只是一种言语式的教学,并不能让儿童正确的理解和认识。当然在这种传统的家庭教育过程中,幼儿在家长的引导下,也会尝试言语式的教育。在这种家庭教育的实践中,家长根据幼儿的礼仪教育,以及相应的生活情境开展随机的教育,这也就意味着幼儿园舞蹈教学活动中,无法与儿童礼仪素养的培养结合起来,儿童教育缺少系统性和整体性,简单言传身教下幼儿无法及时的践行相关的礼仪训练,幼儿也很难找到自身应该如何正确的践行礼仪的要求。儿童礼仪素养会受到儿童成长环境的影响,幼儿园的儿童往往正处于启蒙时期,在诸多事物上其思想和意识并不完善,所以儿童的人生观念、道德素养、思想品格等并没有塑造。儿童正处于发展和成长的阶段,在其判断、认知等方面较为欠缺,也很容易受到外部环境的影响。当前国内社会中受到西方消费主义以及资本主义的影响,社会风气以及礼仪较为淡薄,社会上缺少礼仪的要素,且道德滑坡也较为严重,是当前人们普遍关注和热议的重要话题。国人礼仪水平在全社会引起了广泛的关注,人们作为社会上的个体,必然会与社会进行衔接,受到社会的综合影响,幼儿的成长以及家长也同样如此。一些家长自身的综合素质水平较低,在儿童面前也毫不避讳,对幼儿的成长以及其礼仪的影响有着不良影响。幼儿作为儿童启蒙的重要阶段,社会上的不良现象以及幼儿的礼仪等也会受到综合的影响,家长以及社会对幼儿的发展会产生深远的影响。在幼儿园舞蹈教学活动中,许多教师也认识不到礼仪教育的重要性。从当前幼儿园的日常情况可以看到,幼儿园中往往并没有专门礼仪素养的培养课程,也并没有相关的教育内容,涉及到礼仪素养的培养,许多教师往往也是形式主义,并没有较多的时间以及精力教育儿童。如在幼儿园的活动课程中,有一些对不起和没关系的培养,教师在实际教学的过程中,往往只是使用语言的方式教给学生在打扰别人要说对不起,应当回复没关系,从而进入到下一阶段的教学中。礼仪作为培养学生友好态度以及提升其相处能力的举措,是学生文化修养以及道德品质、思想境界等的直接体现。在当前的礼仪发展中,作为教师也有义务和有职责传承与发展相关的要素,幼儿教育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在教学实践中肩负着中国社会的发展,但是目前在幼儿园的教育中,教师并没有认识到这一点的重要性,而是更多的关注到自身的工作是否完成,在培养儿童礼仪素养的过程中流于形式。
三、利用幼儿园舞蹈教学活动提升儿童礼仪素养的思路
从儿童成长的心理发展状况可以看到,在幼儿的舞蹈教学中,可以在一些细节上让儿童产生礼仪的认识。幼儿舞蹈一方面是要提升幼儿的身体素质以及舞蹈基础,另外还要将礼仪培养与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让儿童能够在练习舞蹈的过程中,感受到自身内心上的洗礼。幼儿在这种舞蹈教学的过程中,多数情况下要基于舞蹈的训练,完善自身的发展,在舞蹈教学的赏析以及编舞过程中,需要关注到其基础教学,塑造出较为严肃的课堂氛围。在这种教学实践中,儿童可以基于教师所塑造的严肃环境,对自身的礼仪训练进行指导,让儿童在个性化发展和品德行为上得到显著的提升,为儿童提供实践的机会。当然在具体的教学实践过程中,幼儿园的教师可以引导儿童,自主的收拾在舞蹈活动中需要的道具,儿童在外面懂得不给他人造成麻烦的道理,教师还可以让幼儿在课程开始以及结束的时候,养成与教师以及其他学生道别的习惯,这些在幼儿园的舞蹈教学中,利用一些细微的动作和培养,让儿童能够形成潜移默化的礼仪意识,当然这种不断重复的过程中,也能够锻炼儿童养成积极和良好的习惯。当然从培养儿童自身礼仪思维的角度来看,可以利用编舞的方式,引入一些礼貌性的动作,让儿童对舞蹈的综合能力产生客观的认识。这种联系舞蹈动作在课堂中要占据较多的时间,所以将礼仪引入到舞蹈教学的过程中,是一种创造的方式,利用舞蹈展现出礼仪。儿童基于教师的编舞作品以及舞蹈动作,学习到这类动作的同时,还能够对自身的训练产生相应的记忆,在自身的生活过程中更加积极和主动的应用。所以儿童舞蹈教师可以利用礼仪性动作训练儿童的动作,通过编创礼貌舞蹈的方式,让儿童在训练舞蹈的同时,锻炼自身的材料认识。教师在自身编舞的过程中,可以减少一些较为复杂的动作,并且从基础性的动作着手,为儿童安排一些简单,但是具有礼貌性质的动作,通过这种方式锻炼儿童的行为习惯。教师在实际编舞的过程中,可以减去一些较为复杂的动作,从儿童的站姿、坐姿以及言行举止等方面,将相应的动作引入到舞蹈训练中,在课程开始之前安排学生练习。此外儿童教师还可以编写与之相应的口诀,利用口诀的方式,锻炼儿童的思维意识,让儿童通过动作和思维的同步,增强其记忆力。将礼仪动作引入到教学实践中,可以让礼仪与儿童喜欢的舞蹈结合起来,提升儿童的舞蹈能力,并培养其舞蹈及礼仪的意识,长期以往形成积极和健康的礼仪习惯。
四、幼儿园舞蹈教学中提升学生礼仪素养的具体实践策略
培养儿童的礼仪素养有着多种多样的方式,在当前国内的儿童礼仪素养培养过程中,针对儿童的认知情况,可以从如下几点着手进行调整与优化,并协调其幼儿园舞蹈教学发展的模式。
(一)利用舞蹈基础训练课的方式引导学生正确认识礼仪素养
幼儿舞蹈基础训练课程主要是培养儿童的舞蹈功底,以及一些舞蹈的基本素养,舞蹈的训练课程与其他的学习以及舞蹈创编相比,有着一定的严肃性,所以培养儿童礼仪素养,并不仅仅是培养开合度以及柔韧度等身体素质,而是利用形体训练的方式,引导和培养儿童的个性特征、思维品德以及智慧等。在个性特征以及品德行为的构建中,将相关的礼仪引入到教学实践中,这种礼仪元素的融入本质上是培养幼儿品德以及其个性的重要举措和方式,如在当前教学以及培养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安排学生在课堂以前就将自身的鞋帽等摆放好位置,在进入教室后要主动向教师问好。结束训练以后同学之间应当养成互相帮助和谦让的态度。结束训练以后,可以让学生与教师一起整理相应的教学用具,打扫教室等,通过这样的方式一方面锻炼幼儿的身体素质,另外也能够满足培养幼儿思想品质的需要。
(二)基于幼儿舞蹈动作的训练提升其礼仪的素养
在当前的幼儿园教学过程中,舞蹈动作是幼儿学习和参与舞蹈活动的核心要素,儿童必须要基于自身的练习,才能够进入到教学实践中积极的活动。当然在这种教学实践的过程中,教师利用相应的礼仪元素引入到舞蹈动作中,从而产生积极和主动发展的效果。如在幼儿园儿童表演的舞蹈上,可以利用一些简单的儿童礼仪动作,如鞠躬、敬礼、拥抱以及捂手等方式,展现出儿童的礼仪素养,通过这些动作形成规范化的动作舞蹈。这种模式简单且具有较强的内涵。另外基于这种舞蹈动作的学习,将相关的礼仪导入到舞蹈实践中,实现训练和教学的结合,幼儿也能够因此产生理想的礼仪训练习惯。
(三)对幼儿园舞蹈教学进行改变,适应儿童礼仪培养的要求
在日本、韩国所进行的礼仪教育,往往与其国家的国民教育结合起来,在其礼仪教学的过程中,强调实践的教育模式,并开设了专业的礼仪课程,这一课程配置有专业的礼仪教师,通过模拟生活场景的方式,儿童可以在其中进行锻炼和排演。通过舞蹈教学的方式让儿童能够明确的了解到在日常生活中所需要的礼节。通过对海外发达国家礼仪教学的研究可以看到,在不同国家的发展中,都会对国民幼儿的思想意识以及礼仪习惯等进行培养,从而满足人格修养培养的要求。当前在国内教育事业发展的过程中,由于硬件条件的限制,往往不能够为幼儿提供相应的礼仪教师,或者这种模拟性的场景,但是从幼儿园舞蹈教学活动的实践来看,基于幼儿园舞蹈创编,将其中的礼仪性内容导入到实践中,利用舞蹈的方式培养幼儿的礼仪,这也是满足儿童发展的体现,对幼儿以及相应的礼仪有着重要的意义。
(四)利用幼儿园舞蹈教学中的鉴赏引导幼儿产生礼仪意识
礼仪作为人们在生活与生产中所必须的一种交往手段,其核心要素在于对对方的尊重,在赏析幼儿舞蹈作品的过程中,培养其礼仪和素养,可以从尊重和舞蹈作品鉴赏等方面着手。首先是从尊重的角度上,要让儿童认识到不同风格和种类的舞蹈作品,其内涵也有所不同,每一舞蹈的作品其艺术与文化的灵魂也有所不同,在鉴赏幼儿舞蹈作品的过程中,教师需要让幼儿清晰和明确的认识到,每一作品都有其独特的内涵,其内涵涉及到创作者以及表演者,以及作品的背景、其涉及到的文化内涵等,演员在表演的过程中,需要尊重赏析者的认识,并尊重和认可其态度,应当避免贸然对其进行评价。另外在幼儿园舞蹈教学活动中还可以从儿童言行举止的角度,培养其礼仪的意识。在欣赏作品的过程中,应当对相关作品保持专注的欣赏态度,一些随意走动和交头接耳,都是对于作品不尊重的表现。面对舞蹈艺术作品应当避免出现片面的判断,要保持和尊重作品能够顺利的上演。我们国家作为重要的礼仪之邦,自身的礼仪文化发展汇聚在生活中的每一处细节,幼儿的成长也应当养成保持安静的态度,在相应的时间对作品进行评论等。
五、总结
幼儿园舞蹈教学活动作为艺术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帮助儿童发展自身的身体技能,帮助幼儿提升自身的记忆力、观察力以及注意力,让儿童在成长的过程中,对音乐和舞蹈等艺术产生相应的感触,另外还可以陶冶和培养幼儿的思想与意识。幼儿阶段是培养其社会行为以及社会规范的重要时期,在幼儿阶段锻炼其良好的素养,对幼儿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幼儿园舞蹈教学活动的过程中,可以利用多样化的方法将相关的礼仪要素导入到其素质的培养中,从而对幼儿成长中的行为习惯、思想意识等提供积极的推动作用。另外对儿童的学习与发展而言,应当改变传统的训练理念,并且关注到幼儿的品质以及行为习惯。
作者:刘盼盼 单位:聊城经济技术开发区蒋官屯街道中心幼儿园
幼儿舞蹈教学研篇2
新一轮的教育改革强调教育教学要以学生为中心,摒弃传统的说教式教学,重视学生思维的启迪和能力的培养。完全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短期内无法实现,需要教育工作者在工作过程中不断探索,锐意进取,一点一滴进步和完善,才能够取得长足发展,获得教育改革成果。
一、信息化背景下,借助网络资源,提高学生舞蹈审美能力
(一)审美能力对舞蹈创编的重要性
舞蹈是人体美学与视觉艺术的结晶,舞蹈的编创讲究美感。创作出具有美感的舞蹈,前提是先具有审美能力。反言之,一个不具有审美能力的人不可能创作出具有美感的舞蹈,由此可见,审美能力对舞蹈编创有着重要的意义。其次,专业的舞蹈审美能力能够促进舞蹈编创人员对舞蹈内涵的表现,能够使舞蹈内化于神,外现于形态,能够让舞蹈更具表现力和感染力,更好地将舞蹈艺术的内涵进行表达和传递。同时,逐渐形成的审美意识还可以促进舞蹈编创者的相互交流和探讨,能够对作品给予针对性的点评。作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看懂读懂舞蹈的美,有助于学生进行学习和模仿,间接促进学生舞蹈编创能力的提升。
(二)高校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舞蹈审美能力现状
通过外出学习和交流,实地进园考察实习生,对一些学前教育专业的师生调研发现,76%的学生的舞蹈基本功几乎为零,84%的学生认为自己不具备舞蹈审美能力,只有4.5%的学生能够独立进行舞蹈编创。90%的教师表示学生的舞蹈审美素养不足。另外,部分高校学前教育专业在日常教学工作过程中,对学生的理论知识、舞蹈表演能力重视程度较高,忽略了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导致部分学生对舞蹈审美不够重视,在编排过程中,容易忽略美学艺术的考虑角度,从而导致创作的作品缺乏精气神。由此可见,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舞蹈审美能力普遍较低,甚至缺乏,这必然会影响学生进行舞蹈编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当注意教学方法,引导和培养学生的舞蹈审美能力。
(三)借助信息化多媒体平台,提高学生审美能力的具体策略
教师在进行舞蹈教学过程中,可以在互联网获取更加丰富和更加优质的教学资源,互联网缩小了教育资源的不均衡性,给教育带来了巨大的便利。在实际的教学课堂上,教师想要让学生更加形象化地理解某种舞蹈的风格和姿态,就完全可以通过信息化多媒体平台进行视频展示,学生在观看视频的过程中能够准确直观地感受到教师所要传递的舞蹈风格和姿态,这样既降低了教师的教学压力,又加深了学生的理解深度。例如教师准备要开展民族民间舞教学,需要先向学生讲述舞蹈背后对应的各个民族的风土人情、地域特色、民俗特征。最直观的方式就是通过信息化的多媒体平台播放相关的视频给学生观看。其次,可以借助信息化的多媒体平台打破时空限制,加强学生与舞蹈领域的专家学者的联系和交流,在沟通交流的过程中,能够潜移默化地提高学生对舞蹈的审美认知。另外还可以通过信息化平台组织更多的美术鉴赏活动,在鉴赏过程中,可以让学生学习到各种舞蹈美学与要点,从而提升学生的舞蹈审美能力。
二、信息化背景下,借助网络资源,进行幼儿舞蹈创编示范
(一)“示范”学习对能力提升的重要性
舞蹈艺术的情感是通过肢体语言进行传递的,同时舞蹈也是一种将视觉和听觉进行完美结合的表演艺术。舞蹈艺术形式综合性较强,这对舞蹈教育工作者提出了很大的要求,因此在实现教学效果方面,不仅仅依靠学生对具体教学内容的思考与理解,主要还是依靠舞蹈教师自身的专业素养和教学能力,这里的教学能力指的就是示范教学。由此可见,示范教学在舞蹈教学当中的重要作用。有效的示范能够促进学生对舞蹈姿态的理解与感悟,帮助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和体验舞蹈的精髓。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既要重视示范教学对学生创编能力提升的重要意义,还要能够通过科学合理的方法进行示范教学,通过有效的示范,帮助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舞蹈的内涵和精气神,帮助学生解决疑惑,提升学生的编创信心。
(二)教学中借助网络资源,进行幼儿舞蹈创编示范实例
在传统的舞蹈教学当中,示范环节都是以教师亲自示范为主,在内容复杂繁多,学生人数众多的情况下,给教师的身体和学生的吸收效果带来的不小的挑战。另外由于缺乏信息化的多媒体平台,导致学生对示范必须现场理解,如果现场理解不透彻,或者动作掌握不到位,就很难有机会进行二次学习,给学生的学习效果带来不利影响。有了信息化的多媒体平台就可以从根本上解决这个问题,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将亲自示范与视频观看相结合,由学生观看视频以后,教师进行动作要领的示范,对于掌握或者理解不深入、存在疑惑的学生可以再次给学生播放示范视频进行学习,如果还是理解不到位,教师就可以点对点地进行个性化的帮助。这样就可以从根本上解决传统教学中示范环节存在的问题。例如在《爱我你就抱抱我》《一群鱼儿水中游》《姥姥门前看大戏》等幼儿舞蹈编创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在网络上搜集相关的动作教学讲解视频,由学生自行观看学习,领悟舞蹈的内涵寓意,再由学生之间进行交流探讨,思想碰撞,从而创设新的舞蹈动作和编排流程。学习完毕以后,教师进行示范教学,针对学生存在的问题和舞蹈本身的重点难点进行专项突破,这样能够大大提升教学效果。以《一群鱼儿水中游》为例进行具体说明。《一群鱼儿水中游》的主题元素动作是表现小鱼儿游泳的尾巴动作,嘴的动作、觅食的动作、游泳的速度等等内容、教师可以播放相关的视频来给学生进行示范,并且让学生在观看视频过程中思考,如果自己是创编者,会选择何种肢体部位、何种动律表达所需表现的内容。视频观看完毕以后,教师组织学生进行交流和展示。最后教师在进行一轮总结和展示后,以此进一步启迪学生编创更加丰富多彩的动作。
三、信息化背景下,借助网络资源,增加学生创编实践频率
(一)高校学前教育专业舞蹈创编的实践现状
理论知识对实践都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它能够让实践过程有据可依,但是如果在教学过程中只向学生注入理论知识,就会导致学习过程枯燥乏味。在传统的舞蹈教学过程中,由于时间和资源的限制,大多数情况下都是在进行理论知识的讲解,学生既缺乏舞蹈编创的兴趣,也缺乏编创实践的机会,从而学生在教学过程中也无法体会到舞蹈的内涵,缺乏实践的舞蹈教学,给学生编创能力带来了一定的负面影响。虽然现在信息化多媒体平台给教学减轻了不小的压力,但是在教学过程中,部分教师还是没有将舞蹈教学的侧重点转移到学生的实践当中,只是将传统的文本教学转移到了多媒体设备上进行PPT的播放。这种教学方式并没有将信息化的多媒体设备在舞蹈教学层面的功效完美发挥。
(二)借助网络资源,增加学生舞蹈创编实践的具体方法
应用多媒体技术在舞蹈编创的教学中,将一些抽象的、概念性的内容转换成图、动画声音等内容进行教学,提高了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和课堂教学的效率,同时让课堂气氛更加活跃,学生能够更加有兴趣参与到教学活动当中。因此,教师可以在教学过程中增加学生随堂实践的频率,以此来提高学生舞蹈编创的能力。例如通过幼儿舞蹈《公共汽车上》来进行舞蹈编创讲解时,教师可以将该舞蹈作品涉及的动作元素进行拆解,和学生一起探究该舞蹈的核心动作组成,然后逐个动作进行讲解,并且在讲解过程中引导学生进行随堂编创实践,这样就可以做到每个拆解动作的讲解都会有随堂编创实践的匹配,增加课堂编创的频率,在编创过程中,教师还可以对编创内容进行点评和指导,以此来提高学生的编创能力。
四、信息化背景下,借助网络资源,积累更多的编创素材
(一)编创素材对舞蹈编创的重要性
素材的选择对舞蹈编创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舞蹈作品的精神内涵是由素材进行控制的。对于初学舞蹈编创的学生而言,由于编创经验少,人生阅历浅,视野不够开阔,因此在编创舞蹈过程中缺乏思路。通过大量的素材积累,还可以间接提高学生的知识储备量和人生阅历,拓宽学生的视野,让学生在舞蹈编创过程中,能够有一个更高的格局和定位。由此可见,素材积累对于编创者的舞蹈编创有着重大意义,教师在日常教学工作过程中,要注意培养学生编创素材积累的意识。
(二)借助网络资源,探寻丰富编创素材
不同地区有着不同的文化底蕴和生活习俗,每一个区域和民族的优秀文化都值得被尊重和认可。在信息化时代到来之前,区域与区域之间,民族与民族之间进行文化交流、资源互换相对较为困难。对于舞蹈编创者而言,经常会出现缺乏编创素材的现象,甚至有时为了给舞蹈编创寻找一个根基,需要不远千里进行调研,挖掘编创素材。如今有了信息化平台,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有意识地帮助学生搜集更多优质的舞蹈编创素材,实现有效积累,从而帮助学生在进行编创舞蹈过程中,思维更加灵活。
五、信息化背景下,借助网络资源,提高学生舞蹈教学能力
(一)高校学前教育专业在舞蹈创编教学过程中的缺漏
大多数具有学前教育专业的高校在进行幼儿教育人才培养过程中,轻视了学生在走向工作岗位以后的教学能力培养。对于舞蹈编创课程而言,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既要培养学生舞蹈编创能力,又要重视学生在走向工作岗位以后进行舞蹈编创教学工作的能力。否则,会导致输出的幼儿专业教育人才在步入工作岗位时空有一身本领,却无计实施到工作当中。这样的理论型人才在步入工作岗位以后,会因为自身的教学经验匮乏而影响正常教学工作的开展。从某种意义上来讲,这种经验缺乏还会影响幼儿的智力发展和思维形成,无论是对学生未来的职业发展,还是对社会幼儿的认知发展,缺乏教学经验和教学能力,都将会成为发展当中的隐患。院校在进行学生技能培养的过程中,也要不断提醒教师,学生获得技能的根本目的是使用技能。因此,要将学生的教学技能重视起来。这是目前高校幼儿教育专业在舞蹈编创课程教学过程中最为明显的缺漏。
(二)借助网络资源,弥补教学缺漏
在将信息化多媒体平台应用到教学过程之前,想要在课堂教学当中模拟教学现场,由学生进行教学模拟,并且将模拟教学的整个过程,通过多媒体设备录制存档,事后进行分析和指导,是一件相对较为困难的事情。学生进行教学展示,就必须通过口头描述,这给教学展示的效果带来了一定的影响。另外,学生缺乏获取教学资料的渠道,会导致教学展示内容千篇一律,不具有创造性。将信息化多媒体设备引入教学环节中,就可以彻底解决这一问题。首先,学生进行教学展示,不必是传统的口头描述,可以通过多媒体设备进行演示教学,从而提高演示教学的效果;其次,在信息化的时代里,学生可以通过互联网平台获取更多的、更加丰富的、更加优质的教学资源,使得教学演示丰富多彩,内容更具创造性。在进行资源收集和整合的过程当中,又可以锻炼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这对学生进行舞蹈编创也有着一定的积极影响。
六、结束语
综上所述,从学前教育专业舞蹈编创课程角度而言,教师要明确信息化多媒体设备应用的目的:第一,要通过信息化设备提高学生舞蹈审美能力,这是学生进行舞蹈编创的前提;第二,要应用信息化设备做好舞蹈编创教学的示范,这是学生创造高质量的舞蹈作品的关键;第三,要在信息化背景下,借助网络资源增加学生创编实践频率,这是学生创编能力提升,创作出优秀舞蹈作品的核心;第四,在进行舞蹈创编课程教学过程中,除了要注意提高学生的创编能力以外,还要应用信息化设备来提高学生的教学能力,这是幼儿教育专业舞蹈创编课程的最终目的。教师在进行信息化教学改革的过程中,应当在明确以上四点的基础上进行信息化教育改革的继续探索,促进幼儿舞蹈创编课程的良性发展,提高课程的教学效果。
作者:杨晓乐 单位:长治学院
幼儿舞蹈教学研篇3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下文简称“指南”)中强调,“应使幼儿感受美、表现美与创造美,在他们的内心埋下美的种子[1]”。在幼儿教育活动中,舞蹈活动是重要的组成部分,其有助于锻炼孩子的肢体运动能力,培养他们的节奏感,继而,使其跟随音乐律动身体、表达情绪,让幼儿形成愉快的学习体验,发挥自身想象力,逐步培养创造力与创新意识。幼儿在舞蹈活动中,可以用心感受美,用肢体动作诠释美,用自身较为独特的方式表现美。教师可积极引入古典音乐,开辟幼儿舞蹈教学新路径。
一、浅析幼儿舞蹈活动与古典音乐的特点
(一)幼儿舞蹈活动特点
指南提到“要注重学习与发展各领域之间的相互渗透与有机整合,从不同角度促进幼儿全面协调发展[2]”。促进孩子综合素质协调发展,做好艺术启蒙工作,便不得不提到幼儿舞蹈活动,其既是幼儿教育活动的关键内容之一,也有助于培养孩子的艺术感知力。学前舞蹈教育活动有着自身的特殊性,其应当集趣味性、引导性、思想性、多样性与实践性等为一体,避免进行枯燥、高强度训练,应结合这一阶段孩子的身心成长规律,进行动作创编与教育活动设置,并需播放相应的乐曲,以触发幼儿的多感官体验,使其形成愉悦、放松的情绪,对舞蹈活动产生好感,能够自主参与、形成积极的情感态度。舞蹈活动能培养幼儿的专注力,使其全身心投入到艺术活动当中,使幼儿在游戏、互动、感受中,提升自我认识、具有肢体协调性,展开同伴互动。由此可见,幼儿舞蹈活动应当是系统性的,但是也不应过分强调专业性,更需避免教学成人化。应当结合孩子活泼好动、率真顽皮的天性,为幼儿夯实早期艺术教育基础,助力他们健康、快乐成长。
(二)古典音乐主要特征
古典音乐作为一种音乐类型,有着广义、狭义之分[3]。古典音乐有着众多派别,其中具有代表性的人物主要有海顿、莫扎特与贝多芬等。古典音乐不仅旋律优美,能让人们产生快乐、祥和、典雅、庄重之感,还具有深刻的思想内涵,有着较高的审美价值。比较著名的古典音乐代表作,有西方的《致爱丽丝》《蓝色多瑙河》《卡门》等。
二、在幼儿舞蹈中配以古典音乐的教学尝试与融合意义
(一)将带给幼儿别样的学习感受
在以往的幼儿舞蹈活动中,教师习惯选用童谣、儿歌作为伴奏,使孩子们进行手指操、身体律动,让他们循序渐进地学习。在进阶教学中,随着幼儿韵律感、节奏感与肢体协调性不断发展,教师还需尝试为其播放不同种类的乐曲。使古典音乐与幼儿舞蹈活动有机融合。这将丰富孩子的学习体验,使其体会乐曲中的不同情感,展开丰富的想象,进行自主数拍,能够优美、流畅地进行动作展示,呈现相对完整的表演,提升幼儿的舞蹈学习成就感。
(二)有助于调动孩子的学习热情
依据舞蹈教学活动内容,选择较为活泼、热情、鼓舞人心的古典音乐,有助于增强教学趣味性。当教师使用智能设备播放音乐时,孩子们的注意力很快便被古典乐曲所吸引,他们用心感受其旋律、初步认识不同演奏乐器的特点。教师鼓励幼儿自主参与、积极融入,让他们成为艺术活动的主体,点燃他们的舞蹈学习热情。在较为轻松、和谐愉快的活动氛围中,对幼儿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使他们充分感受美,释放童真童趣,表达自我个性,让幼儿园舞蹈活动变得精彩纷呈。
(三)彰显美育的独特育人价值
积极展开创新教学尝试,关注教育融合问题,在幼儿舞蹈教育活动中配合古典音乐,将提升学前艺术教育开展的实效性,对幼儿进行艺术启蒙,发掘孩子潜力。进而彰显美育的独特价值,使幼儿在接触美、感知美与享受美中,具有表现美的意识。变换舞蹈活动乐曲风格,打破教育局限性,将给予孩子较为新奇的学习感受,让舞蹈教学充满吸引力。并且,欢快的《小夜曲》《克罗地亚狂想曲》《春之声圆舞曲》等古典乐曲,其节奏明快,易引发人们的情感共鸣。在音乐伴奏中,让幼儿一同舞蹈、快乐游戏,使其在舞蹈学习中形成优美的体态,不断提升其肢体协调性、柔韧性与灵活性。
三、在幼儿舞蹈中配以古典音乐的教学尝试与融合策略
(一)创设生动情境,激发孩子表现欲
提升幼儿舞蹈活动开展的有效性,密切幼师与孩子之间的互动,还应结合不同的游戏活动内容、动作讲解,较为合理地选择相应的伴奏音乐。继而,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使其跟随教师的动作示范,进行自主创编与动作学习,用肢体语言表达内心的情绪与音乐感想。在进行创新教学尝试,促进舞蹈活动与古典音乐有机融合中,教师可为孩子们创设多样情境,引导其感受音乐中的情感,为接下来的动作教学奠基。比如:在“快乐舞蹈”教学中,教师可借助多媒体教学屏幕,以故事讲授的方式,让孩子们将自己想象为体态优美、在湖边嬉戏的小天鹅,一边肆意游玩、欣赏岸边的优美风景;一边为其播放《四小天鹅舞曲》音乐,使孩子们发挥自身的想象力,随着欢快的节奏进行跳跃、舞动。从而,在教学整合中,使中班幼儿掌握基本的芭蕾站位与手位,让其感受古典音乐的独特魅力。或者,可进行绘本融入,使孩子们走进《丑小鸭》,让他们进行勾绷脚小组合与抬腿训练,模仿天鹅在水中的游动动作,进行手部波浪练习。
(二)促进创新引导,培养幼儿想象力
关注幼儿艺术素养的发展,使他们在教学整合中形成良好的思维能力,还需幼师进行巧妙教学设计。在幼儿舞蹈教学活动中,配合古典音乐,展开创新教学尝试,实现教学融合,促进家长参与。可在教师与家长的交流群中,分享先进的教育理念,使家长认识到学习古典音乐的好处。为做好活动预设,可使家长带领孩子在家中进行基本动作学习,以亲子互动的方式,帮助孩子消除畏难情绪,为幼儿园艺术活动的开展筑牢基础。在幼儿“快乐骑兵”舞蹈活动中,教师可播放《轻骑兵序曲》,让大家根据老师口令,进行稍息、立正、向右看齐动作。接着,使幼儿按纵队站好,让他们进行舞蹈动作的学习,在古典音乐融入中,让孩子们将自己想象为勇往直前、斗志昂扬的轻骑兵。幼儿已经在父母的引导中,初步了解轻骑兵,当老师教他们骑马、跨步时,孩子们并不感到陌生。在家园共育、运用新媒体教学中,形成舞蹈教育合力,使孩子聆听古典音乐,激发他们的想象力与创造力。有的孩子手上做着舞鞭动作,还有的孩子则像手持宝剑,他们的情绪被音乐所感染,孩子们真的如同英姿勃发、威风凛凛的骑兵般,跟着老师学习舞蹈动作,并展开创新创造。由此可见,配合古典音乐,不仅有助于幼儿园舞蹈艺术教学氛围的渲染,有利于增强家长对幼儿园教育活动开展的理解与认同,还将进一步培养孩子的创造力与创新意识。
(三)展开技能训练,加深孩子的印象
幼儿舞蹈活动开展与专业舞蹈训练有较大的差异性,不可过于追求舞蹈动作的专业性,进行高强度训练,但需进行基础动作训练,在保护童真,激发童趣中,也应使幼儿对舞蹈产生新的认识。并且,可选择一些轻松、舒缓的古典音乐,让孩子放松心情,感受乐曲旋律,掌握主要的舞蹈动作。例如,可教授幼儿一些简单、基本的动作,如踮脚步、蹦跳步、滑步与踏点等,经过创编或加入过渡动作,将其融合到一起。幼师可播放较为轻柔的《四季》,结合乐曲节奏变化,进行动作变化,使幼儿记忆舞蹈动作,加强音乐学习理解,掌握基本动作及音乐节奏。
(四)关注教学渗透,使德育美育融合
形成育人特色,在幼儿园舞蹈活动中配合古典音乐,有助于促进德育与美育的融合,提高孩子的认知意识,调动他们内心积极的情感,使其兼具艺术修养、审美品位、美好品格。这也需要教师具有良好的艺术理解能力,深挖有益的教学素材,在组织教育活动中,进行美育启发,使孩子在舞蹈与配乐中,感受世界之美、感恩自然的馈赠,让他们掌握舞蹈动作,使其崇真向善、热爱生活。例如,可将教育戏剧引入舞蹈活动中,使孩子们边跳边演,配合《春之歌》这一经典曲目,让幼儿用肢体语言诠释春回大地时,自然中的勃勃生机,使其跟随配乐,找准节奏、踩对步点,翩翩起舞。教师还可结合不同幼儿的舞蹈学习能力差异,设置难度不同的舞蹈动作。让幼儿参与表演活动,欣赏古典音乐,使其感受自然、珍爱自然。从而,凸显幼儿舞蹈活动的教育价值,使其具有多样性、趣味性与艺术性。
四、结语
总之,新时期不仅为幼儿舞蹈教学活动开展注入新活力,也需要教师具有教学创新意识,丰富幼儿的艺术学习感受[5]。为此,教师不仅应当将幼儿视为舞蹈活动的主体,关注孩子的情绪变化,还需积极引入古典音乐。陶冶幼儿情操、让孩子们跟随乐曲节奏进行律动、展开想象,锻炼他们的粗大动作,使其反应更灵敏,肢体更灵活,提升幼儿身体素质,让他们具有良好的肢体协调性与审美意识。选择悦耳的古典乐曲,将对幼儿舞蹈活动开展起到促进作用,让幼儿拥有良好的形体、丰富的情感与审美意识。
参考文献:
[1]邢怡丹.幼儿早期舞蹈教育对其身心潜能的开发[D].辽宁师范大学,2020.
[2]赵丽.幼儿舞蹈在幼儿教育中的作用探析[J].试题与研究,2020,(09):161.[3]李琼.生态美育视野下少儿舞蹈的创编与教学研究[D].南昌大学,2020.
[4]王佳.舞蹈教育和幼儿阶段教学的关联性与意义分析[J].艺术评鉴,2020,(18):117-119.
[5]赵蕾.浅谈幼儿舞蹈教育在幼儿成长中发挥的作用[J].戏剧之家,2021,(06):115-116.
作者:徐杨 单位:济南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