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公文范文 高校资产管理论文3篇

高校资产管理论文3篇

发布时间:2022-12-20 09:31:35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篇高校资产管理论文3篇,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高校资产管理论文3篇

高校资产管理论文篇1

一、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我国大多数高校的固定资产管理都是由资产处或后勤处来履行职能。由于高校固定资产种类繁多,职能部门一般都有各自的资产管理系统,与财务通过对账的方式来进行固定资产的信息核对,并通过资产管理系统提供固定资产的折旧信息。但资产与财务分属不同的管理部门,无法将固定资产管理系统、存货系统和财务系统等诸多管理系统置于一个管理信息系统,高校财务系统的安全性难以得到保障,如果黑客通过管理信息系统进入网银和国库支付系统,其后果将不堪设想。2017年10月24日《政府会计制度——行政事业单位会计科目和报表》(财会[2017]25号)发布,高校固定资产核算内容的要求更加细致,除“固定资产”外,增加了“公共基础设施”“政府储备物资”“文物文化资产”和“保障性住房”四个科目。高等院校的固定资产管理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应该是广义的固定资产管理,管理的复杂性进一步上升,再沿用传统的管理方法进行固定资产的管理,难以实现固定资产的精细化管理。就目前的情形而言,如何低成本、高效率地解决高校固定资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保障高校固定资产的安全完整和高效利用,是加强高校财务管理必须要解决的问题,本文尝试通过资产管理系统和财务系统相互融合的合作机制,来探索高校固定资产管理的有效途径。

二、文献综述

固定资产管理是重要的跨部门管理工作,很多学者和从事资产管理的工作人员,站在不同角度对固定资产管理展开了相关研究。陈彬(2021)认为固定资产作为教学科研的物质基础,是高校各项事业有效运转的重要保障,固定资产管理要结合新政府会计制度要求管理。王玉伟等(2021)认为高校固定资产价值管理与实物管理在制度与机制比较落后,提出应用分级管理来实现协调等对策。唐华(2021)研究认为民航高校在固定资产管理运行体制机制中存在固定资产管理制度没有充分体现我国事业单位分类改革的目标要求等问题,提出了着力抓好民航高校固定资产管理制度的修订完善等对策。任方辉(2021)从不同角度对高校固定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从观念、机制、模式、手段以及监管这五个方面对高校固定资产管理新模式实施提出了一些建议。王化柱(2021)引入预算绩效理念,构建了一个“资产管理有队伍、资产配置有预算、资产使用有效率、资产处置有程序、过程管理有控制”的固定资产管理模式,并提出了基于预算绩效视角下的固定资产管理流程。左琳(2021)认为健全的项目库建设与管理机制对于项目后期的投资决策十分重要,提出了重点项目库和成熟项目库的管理办法。杨雨锜等(2021)提出了完善公立医院固定资产管理制度、强化固定资产会计核算、加强固定资产日常管理及实现信息化管理目标等措施。徐焕玲(2021)分析了高校固定资产信息化管理的发展现状,认为存在信息化落后、管理部门职能不清和缺乏监督制度等问题,提出了优化信息管理平台、打通部门壁垒和优化绩效考核等对策。通过现有的研究成果发现,很少有文献就资产管理系统和财务系统互相融合的合作机制进行研究,这为本文提供了研究空间。

三、现行高校资产管理系统运行中高校固定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

现有高校固定资产管理系统已经实现了固定资产的信息化管理,形成了固定资产清单,实现了对固定资产新增、使用和报废的全过程管理。但是,由于资产管理系统是单系统运行,缺乏资产管理和财务管理相互融合的合作机制,在具体管理实践中存在五方面问题。

(一)固定资产入账不及时

由于资产管理系统和财务系统没有定期核对,导致固定资产入账不及时。比如某高校由于经办部门一直未交验收资料,不能办理固定资产入账,导致单位某年购买的采油发电机组在十年之后的专项资产清查中才被发现,在财务人员的多次催促下,经办部门才办理相应验收手续,完成固定资产入账。

(二)固定资产增加或减少的折旧计提不够准确

由于资产管理系统和财务系统没有定期交换制度信息,致政府会计制度变更以后,仍按照原有制度增加或减少折旧计提,导致固定资产增加或减少的折旧计提不够准确。比如某高校201X年度固定资产,按政府会计制度要求,新增加的固定资产应在当月开始计提折旧。经核实,本年度新增固定资产仍沿用旧制度,从下月才开始计提折旧;减少的固定资产应在当月停止计提折旧,经核实,本年度减少固定资产仍沿用旧制度,从下月才停止计提折旧。201X年度新增或减少的固定资产,折旧计提或不提的时间不符合新政府会计制度要求。究其原因,某高校会计核算所采用的固定资产折旧额是根据资产管理部门的资产管理系统数据进行计提的,由于资产管理系统未按照新政府会计制度及时更新,无法按照新政府会计度的要求计提折旧。

(三)固定资产核算范围不清晰

高校饮食服务部门财务和高校其他部门财务在平时是分开核算的,在年终时高校要将所有部门的财务活动汇总,编制合并报表。高校饮食服务部也要购置厨具等各种固定资产,由于饮食服务部门购买固定资产也要通过资产管理部门进行采购和管理,两部门缺乏信息沟通,可能导致饮食服务部门财务和高校其他财务都进行了固定资产的核算,固定资产核算范围不清晰问题突出。

(四)受托代理固定资产会计处理不符合要求

高校财务处要承担学校党委、工会和团委代理资产核算业务,工会购买固定资产也要通过资产管理部门进行采购和管理。财务和资产管理部门缺乏信息沟通,可能导致财务在受托代理固定资产的会计处理上不符合要求。比如某校工会的会计核算工作委托学校财务处代管,工会201X年用工会经费购买的扫描仪、电脑、保险柜等固定资产,对该笔业务会计处理,与现行政府会计制度的相关规定不一致,虚增了学校“固定资产”及“累计盈余”,虚减了“受托代理负债”。

(五)对以前年度购买的受托代理资产未做调整

由于财务和资产管理部门缺乏信息沟通,在高校新旧制度衔接工程中,导致受托代理固定资产没有进行相应账务处理。比如根据高校新旧会计制度衔接规定,高校有使用受托代理资金购买固定资产的,应当将原账的“固定资产”科目余额中使用受托代理资金购买固定资产的金额转入新账的“受托代理资产——固定资产”科目借方,已计提折旧的,应当将原账的“累计折旧”科目中对使用受托代理资金购买固定资产计提折旧部分的金额转入新账的“累计盈余”科目。但很多学校对受托代理资产没有进行过相应的处理。

四、高校资产系统与财务系统相互融合的管理机制

高校资产管理系统和财务系统相互融合,必须采取一定合作方式,真正实现两个系统的融合。两个系统的融合不是简单的互联互通,而是要在信息共享、信息稽核、权限设置和线下协商等方面形成系统的管理机制。

(一)建立固定资产信息共享机制

赋予财务部门固定资产核算人员进行资产管理系统的查询权限,财务部门管理固定资产核算的工作人员有权限进入到学校资产管理系统,赋予其查询的权限,但是不赋予其操作的权限,因为财务人员的行为不能影响资产管理系统的运行。这样做的好处是,既可以从资产管理系统获取新增固定资产的信息,明确固定资产所处的状态,监督固定资产的处置流程,又可以和财务系统固定资产信息进行比对。

(二)建立固定资产信息稽核机制

分管固定资产核算的财务人员进入资产管理系统后,发现固定资产管理在真实性、完整性和及时性等方面存在问题时,可以对固定资产管理发出稽核指令,要求固定资产管理人员就上述问题做出解释,允许固定资产管理人员就其管理的合理性做出说明。如果固定资产管理人员能够就其管理问题做出合理性解释,则取消稽核指令;如果不能就其管理问题做出合理性解释,则要求改正管理错误。

(三)建立固定资产信息处置权限机制

分管固定资产核算的财务人员在资产管理系统的权限必须明确,仅具有查询的权限。对于固定资产的新增、处置和报废只有查询的权限,要保证资产管理人员运行权限不受干扰;同时也要保证分管固定资产核算财务人员的稽核权限。高校可以根据固定资产的不同特点,依据以上要求,设立分区域、分层次的固定资产信息处置权限。

(四)建立线下协商机制

建立跨部门定期交流协商制度,高校资产管理部门和财务管理部门应建立定期交流协商制度,落实制度对接、规范核算、信息提醒和固定资产处置的具体工作。就固定资产管理问题充分协商,探讨固定资产管理政策法规实施中的细节问题,适应现行高校资产管理系统的运行现状,保证两个系统的相互合作。

(五)共同参加固定资产管理培训

高校财务管理部门由于继续教育的职业要求,一般每年都会进行职业培训,当培训内容涉及固定资产管理时,可以要求资产管理部门的人员一起参加相关培训;当资产管理部门的培训内容涉及核算时,财务管理部门的人员,也应当要求财务部门资产管理人员参与,通过各种培训让两个部门人员都掌握新制度、新要求,思考适应新制度、新要求的方式方法,以适应高校固定资产管理的需要。

五、对高校资产系统与财务系统相互融合合作机制的要求

建立资产系统与财务系统相互融合的高校固定资产管理合作机制,不仅要解决两个系统之间信息交互、相互监督、相互纠错和制度衔接等功能,而且还应该在提高固定资产使用效益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具体来说,应该满足以下要求:

(一)能实现资产系统与财务系统固定资产管理制度的对接

高校固定资产管理系统产生的信息,按照要求是要向财政系统上报的。高校财务系统信息(含固定资产信息)按照要求也要向教育财务系统上报。财政固定资产管理系统和财务固定资产管理系统依据的管理要求有明显区别,其具体的管理制度也不相同。在相互融合管理系统之间,必须实现固定资产管理制度的对接,也就是要实现资产管理系统制度和财务资产核算管理的对接,形成信息交换的机制,以保障管理制度的对接,打破不同管理系统只遵循各自管理制度的情况,以保证两个系统都能满足相应制度的规范,又都能为对方提供相应的信息。

(二)规范固定资产核算,保证固定资产价值的准确性

高校资产管理系统和财务系统相互融合的合作机制,改变了资产管理平台的运作方式。比如高校固定资产的更新改造核算,是高校固定资产核算容易出现的问题之一。对固定资产更新改造的支出费用是增加固定资产的原值还是作为事业支出,由于缺乏沟通渠道,导致会计核算准确性出现了问题。在相互融合的合作机制下,资产管理部门和财务管理部门应通过相互协商,可以依照固定资产核算管理办法对以下问题明确:对维持固定资产功能的更新改造支出,财务部门按照事业支出处理,资产管理部门不对固定资产价值进行调整;对于增加固定资产功能的更新改造支出,财务部门按照增加固定资产价值处理,资产管理部门需要对固定资产价值进行调整。通过相互融合的合作机制就可以实现固定资产核算的规范。

(三)建立起固定资产信息相互提醒的渠道

高校资产管理系统和财务系统之间可以建立固定资产相互提醒渠道,形成规范的流程。高校购置固定资产,首先要申请项目,项目批准后会形成相应的预算,依据预算再通过采购或建造,需要安装固定资产还要进行工程安装,然后通过验收,才能形成相应的固定资产,在这个过程中介入的部门有采购(或建造)和资产使用部门,财务部门和资产部门是两头监督,中间由职能部门负责,只有建立相互融合资产管理合作机制,才能有效沟通固定资产信息,有效降低固定资产入账不及时、核算范围不清晰和特殊固定资产处理不规范等问题的发生。

(四)有效提高固定资产处置效益

高校固定资产按使用情况分类,可以分为使用中的固定资产、未使用固定资产和不需用固定资产。随着资产管理系统和财务系统相互合作机制的建立,未使用和不需用固定资产信息由于可以通过系统的比对迅速识别,从而加速未使用固定资产投入使用的流程,提高固定资产的使用效率。对不需用固定资产两个部门可以通过协商,确定不需用固定资产的处置方式、交易报价、交易税费和收益处置等,避免因某一个部门不了解固定资产处置的具体规定,而给高校固定资产处置带来不确定的损失。比如某高校处置商铺一套,由于资产管理部门对房产交易涉及的税收不了解,没有对处置固定资产报价的涉税条款进行专业论证,结果多缴纳税款80余万元,影响了学校固定资产的处置收益。在上述案例中,只要实现资产管理系统和财务系统相互融合的合作机制,通过部门间的协商,将固定资产报价锁定为税后金额,就会有效提高固定资产的处置效益。

六、研究展望

高校固定资产管理与企业固定资产管理有很大不同。企业固定资产管理强调的是减少固定资产占用或提高资产的使用效益,其考核的指标主要是固定资产收益率、固定资产产值率等效益指标;高校的固定资产是为了完成教书育人或科学研究等社会职能而购置或建造的,所以用评价企业固定资产管理的指标来评价高校固定资产管理肯定是不适合的。但是固定资产管理的基本原理又是相通的,即固定资产要账实相符、要安全完整等。在目前高校固定资产管理体系下,应遵循现有的管理体制,以规范固定资产管理为重点,而不是将固定资产管理职能转嫁给财务管理部门。随着区块链等新兴管理工具的推广应用,将“区块链+绩效管理”的模式用于固定资产的绩效管理,可以为固定资产管理提供更好的管理平台。

作者:洪雪芬 谢和女 单位:广东金融学院财务处

高校资产管理论文篇2

近几年,国内外学者对我国民办高校的资产经营进行了大量探讨。2013年,宋庆宝、张博、张时瑞认为,要增强学校资产的数字化,对其进行实时、动态监控,才能有效提升其资产的使用效益。全面运用数字经济技术,构建民营高校的数字化体系。2015年,宋庆宝、薛东红、孙克巍和张力洲(2015)在《浅谈民办高校固定资产网络化管理》中指出,要强化学校资产的数字化,以帮助其实现资产的长远发展。梁小平(2017)在《高职院校固定资产管理数字化有效实施路径》指出,要实现民办高校资产的数字化,必须从总体规划、师资建设、数字化基础设施建设、内部环境建设等几个层面入手。现有的文献对我国民营大学的资产经营进行了探讨,并提出了一种行之有效的途径。

一、高校数字化资产管理的必要性与重要性

伴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民办大学实施数字化管理已成为一种必然,而学校的资产经营数字化也成为其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数字经济时代已经来到,以大数据、人工智能、移动互联、云计算、区块链等为代表的信息技术,正颠覆性地改变着财务管理专业的发展方向。区块链技术的去中心化、分布式记账使得业务数据在各个节点相互自动验证,任何记录无法篡改。这些新技术的广泛采用,正在引发会计核算对象、成本核算方法、会计管理方式、会计报告要求、会计考核评价等发生颠覆性的变化。新技术在给会计实务带来冲击的同时也深刻影响了会计理论和会计实践教学,倒逼会计教学内容和会计教材的创新。

(一)改善财务主管的工作效能

民办高校的财务管理体系不仅能够有效发挥其资产的管理作用,而且能够减少重复的人工劳动,有利于实现实体财务和线上财务的有机结合,减轻人力成本,提升行政机关的工作效能,进一步提升学校资产的利用效率和管理水平。

(二)资产的数字化管理

利用数字技术,可以有效提高民办高校的财务管理工作的效能,对民办高校的财务状况进行实时了解和把握,并利用数字方式,确保民办高校财务数据的真实性、有效性和准确性,并对民办高校的资产进行及时更新、共享、透明,提高各部门资源共享优势,减少闲置资产等,实现资产管理的高效目标。另外,加速民办高校的资产经营数字化,有利于节约人力资源,降低办学费用,促进其长期、稳定发展。

二、民办高校人才培养模式

(一)办学类型定位:应用型人才培养。

(二)办学目标定位:省内一流、国内知名、有特色、高质量。

(三)学科专业定位:高度重视学科专业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契合度,以优势学科、重点发展学科、支撑学科等多学科协调发展。

(四)人才培养定位:有政治素质、有管理思想、有商科理念、有人文精神、有社会责任、有健康体魄的“六有”卓越商科人才。

(五)服务面向定位:服务地方经济发展。财务管理专业培养具有创业意识、实践能力和一定职业素养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在大数据时代,财务管理专业面临着如何服务地方经济,以企业所需为出发点,深刻思考财务管理专业未来发展路径。

三、民办高校资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民办高校的资产经营管理经过以下步骤:1.初始经营期,最初是利用传统的账、卡、物三种形式,并在校库中实行统一管理。实行财政管理、人工核算,并设立档案。2.总体经营阶段,在校舍扩建后,设立物业公司,利用现代化的资讯科技,物业公司配置了一套资产管理系统。然而,仅将以前的人工账册数字化,便于修改、打印存档,这是一种粗放的经营方式。3.实施资产登账、验收打印、查询分析、资产变动等数字化的管理。

(一)资产管理制度不健全

由于民营学校的发展相对于公立学校来说要晚一些,加之我国的经济发展速度很快,所以目前我国的高等教育还处于一个很大的空白期,因此迫切需要大力发展民营学校。其突出的问题是,我国民办高校的资产管理体制已与新形势、新发展的要求相去甚远。比如,一所民营大学,它的资产管理制度仍然是2005年版,而且缺乏实用性和专业性。要实现对民办高校资产的科学化管理,绝非外行人员可以全面掌控,而对民营高校进行的资产经营则是一种谨慎的经营。

(二)在事前和事中的审计中内部审计问题突出

普通民办学校都有审计机构,但由于审计机构的作用无法发挥,内部审计机构的结构和内部审计的人员结构也有缺陷,内部审计的工作意识不足,因此很容易被编入一个“小机构”,造成了一个较为突出的问题,即事前和事中的审计工作不力。比如,一名审计员参加了一项工程项目的招投标,但审计部门认为,该项目由采购部门的负责,有了主要的采购部门,就有人承担责任,审计处对资产采购的流程监督就成了表面程序。而对前期的合规性监控不够,导致对资产采购招投标过程的监督呈现签字参与的形式化。

(三)缺乏资产经营意识和部门之间的协同作用

民办高校的资产管理制度早在10年前就出台了,相关的管理体系与目前的资产经营状况不符,在管理制度方面,与资产管理相关的条款很少涉及,工作人员缺乏专业性的问题突出,其对学校的历史了解得多,但是对于改革犹疑,加之专业知识缺乏、专业能力欠缺,起草的文件本身就存在制度漏洞。由于缺乏相应的制度安排,导致相关部门之间互相推卸责任,各个部门的协作能力和财产管理观念也越来越差,使得学校的资产管理滞后于教学、科研等行政工作,在资产管理的协调上形同虚设。

(四)缺少人才及员工晋升困难

由于学校的性质问题,民办高校的管理人员很难配备行政岗,而引进的高级管理人员出于各种原因无法留住,一方面是行政管理人员的福利跟不上当前的发展。另一方面,民办高校的资金短缺,为了降低人力资源的消耗,在后勤、基建、采购等方面缺乏专业性,导致无法招募到更多的专业人士,即便是有些专业人员愿意在该岗位上就业,其晋升发展的前景也不容乐观。这就造成了民办高校无法留住优秀的人才。由于学校发展迅速,原本的管理人员和专业人员已经跟不上目前的发展速度,但是仅有的这一部分老员工对学校的日常工作具有很高的话语权,导致了新入职的优秀员工在工作上无法施展自身的优秀才干。由于资金不足,一人多岗的情况很常见,比如,民办高校的二级财务主管一般是由院长担任,院长的行政工作本来就很繁杂,又要兼任资产管理员,难免有顾不到的地方。民办高校一般认为教学、科研行政工作比资产管理工作重要,认为教学行政工作不能拖,但是资产管理工作却可以延后处理,其实这是完全错误的思想,资产的账目需要日清月结,这样才能保证资产账目的正确性。另外,还存在对资产的管理工作缺乏责任感、工作态度消极、对上级的资产监管不力、对民办高校的资产经营缺乏积极性等问题。

四、民办高校资产管理的数字化建设中存在的制约因素

在我国民办高校的数字化进程中,民办高校的财务资源管理工作也随之加速。民办高校的资产管理存在三大瓶颈:思想瓶颈、资金瓶颈、人力瓶颈。

(一)思维上的障碍

数字思维可以使企业和个体在激烈的市场环境下,以最高效的方法来提高企业和个人的收益和节约费用。目前,我国民办高校缺乏对信息技术的认识。民办高校要实现资产管理的数字化,必须打破思想上的“思维障碍”,改变发展理念,适应新时期的发展需求。

(二)融资困难

民办高校的资产管理数字化,不仅要有经费,还要升级设备,要有软件、网络维护、易耗品更换、技能培训等。目前,民办高校在资产管理数字化方面存在资金短缺、计算机硬件设备和软件采购、资产管理人才培养等方面的问题,资金投入不足成了制约民办高等资产管理数字化建设的重大瓶颈。

(三)人力资源的制约

目前,我国民办高校的财务管理人员普遍存在较低的数字意识和计算机应用能力,无法独立进行资产管理工作。民办高校人力资源的数字化程度较低,人力资源配置不能满足数字化要求,制约了民办高校的数字化建设。

五、民办高校实现资产管理数字化的途径

新时期,我国民办高校要大力推进信息系统的建设,进行全面的数字化管理。要实现民办高校的数字化资产管理,必须改变观念,持续加大对其投资力度,构建数字资源管理平台,提升人力资源管理的数字化。

(一)思想意识的改变

随着数字化的到来,我国民办高校的资产经营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因此,民办高校必须改变观念,提升自身的应急能力,积极应对发展的新形势,加速资产经营数字化建设。因为数字化资产管理系统的建立,必然会影响学校的办公和日常管理,而学校的数字化管理也必须得到政府的大力扶持,这就要求民办高校必须转变观念,加强和扶持高校的数字化管理。

(二)加强对数字资源的投资

民办高校的数字化发展离不开资金的投入。民办高校要积极地从社会资金、校友捐款、自有资金等方面寻求资金支持,并在数字资产的基础上,逐年增加对数字资源的投资和更新。为确保民办高校的数字化建设健康有序开展,必须从其他途径引进资金,加强对学校资产的数字化建设。

(三)建设资产管理的数字化平台

通过数字化资产管理平台,构建民办高校的全部资源管理信息中心(库),实现学校资产管理的数字化、电子化、信息化,保障学校资产管理的健康运行。通过对民办高校的资产进行实时统计、分析,不断规范其在线交易流程,从而提升其资产的经营效率与管理水平。从民办高校的资产经营现状出发,建设资产管理数字化平台体系,以B/S结构模型为基础,对民办高校的资产进行数字化管理。通过网络技术与SQL2000数据库技术的动态交互式,使用户与管理中心之间的信息交流成为可能。资产的数字管理模块包括:申购、审批、验收登记、付款、资产变动、资产查询共6个模块。1.购买单元。各使用单位按规定报送年度资金认购方案,并可经由学校网上资源管理系统,将购买的资金进行申报。2.审核单元。资产管理科对各个使用单元的财产进行汇总和归类,可分为:学校内部可以调配的、可以分配的、不允许的、可以采购的。将购置的财产进行综合整理,初步审查提交给学校的院长。如果购买的教育器械和器材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则要对购买的教学器械进行专业评审,由相关单位登录资产管理平台进行审核。3.接受注册单元。采购项目抵达校方所需的场地后,由物业主管进行验收,填写验收单,使用单位填写资产登记表,采购人员、使用人员、使用单位负责人在财产登记表上签名,并由资产管理部门专职资产管理员签名确认。4.支付方式。由采购员持资产登记表和收据等资料到财务部进行支付,由财务部负责核对资产登记和书面资产登记表,确认无误后才能支付,方便财务部及时核对新购买的资产。5.资产变化模型。民办高校人事变动频繁,如入职、离职、岗位变动等,使用者可以利用此功能完成资产移交等相关事项,并能对调拨、报废、丢失等情况进行信息整理。6.资源检索单元。使用者可以根据设备类别、部门类别、岗位类别、管理人员、设备名称等查询资料,方便上级了解校内的资产状况。

(四)增强资产管理人员的信息素质

民办高校在进行资产经营的过程中,对民办高校进行数字化管理,必须要有专门的技术人员进行操作和维护。资产管理人员必须具备信息素质,具备资产管理信息运用技能,通过网络学习、线下培训等方式,对资产管理人员进行培训,从而进一步增强资产管理人员的信息素质。六、民办高校数字资源的优势1.加强对民办高校的经营和对民办高校的动态资产的管理。利用数字资源进行资产的动态控制。确保对学校的资产进行实时监控,并对仪器资料进行及时更新,为学校的发展提供保障。2.实现资源的分享和对资产的合理使用。通过对民办高校的资产进行数字化管理,可以有效促进民办高校的资产共享、资源的合理分配和有效利用,防止重复购买和浪费。3.明晰行政职责,防止民办高校的财产损失。在实现数字资产的基础上,实现对民营高校的数字化管理,增强了民办高校的责任感和认知以及经营透明度,确保了民办高校的财产安全。4.降低行政流程,增加工作的有效性。民办高校因其工作人员的流动,经常出现离职和岗位调整等问题。民办高校采用了“资产联网”的方式,把资产管理中的变化情况,利用线上的方式,进行了统一管理,达到了“资源共享”的目的,从而最大化利用民办高校的资源。

七、结语

本文认为,我国民办高校的数字化建设已是一个必然的发展方向,加速数字化建设有利于促进学校的管理和效益。但在数字化建设的同时也遇到思想瓶颈、资金瓶颈和人员瓶颈,民营高等学校需要进一步转变思想,提高对信息数字化建设重要性、紧迫性的认识,多方面采取有效措施,加大数字化建设的资金投入,建立资产管理数字化系统平台,提高资产管理工作者的信息素养,以推进民办高校的数字化建设进程。

作者:于玲 单位:长春财经学院

高校资产管理论文篇3

高校资产是国家资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校运营与科研事业发展的重要资本。当前,我国高校飞速发展,资产管理的内容与模式日益复杂,现有的资产管理模式已经跟不上高校发展的脚步,这就促使高校在资产管理方面需要提高日常工作执行效率。财政部颁布《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暂行办法》(以下简称《暂行办法》)以来,高校较好地执行了制度规定,并结合单位具体情况,制定相应的国有资产管理办法,使国有资产管理工作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有效维护高校资产安全完整,实现了合理配置和有效利用,并逐步建立起适应我国国情的高校国有资产配置管理体系,通过遵循资产配置的原则,规范资产配置行为,明确资产配置的程序,为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衔接提供了制度依据[1]。高校国有资产主要是由财政预算资金形成,要搞好资产管理就应该从校内预算管理抓起,预算管理可以有效规范资产增量,同时资产存量与增量又能为预算管理提供可靠依据。将高校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进行有效结合,可以在很大程度上降低运营成本,提升资产使用效益,更好地服务于学校发展。

1高校固定资产与预算管理概述

根据《教育部直属高等学校国有资产暂行管理办法》规定,高校国有资产包括用国家财政资金形成的资产、国家无偿调拨给高校的资产、按照国家政策规定运用国有资产组织收入形成的资产、接受捐赠等经法律确认为国家所有的其他资产,其表现形式为流动资产、固定资产、在建工程、无形资产和对外投资等。多数高校的主要资产是指固定资产,其中主要包括房屋及构筑物、土地及植物、仪器仪表、电子设备、图书等。资产配置是国有资产管理中的一个重要环节,资产配置预算与部门预算密切相关,是部门预算的组成部分。全面的预算管理是以资金量形式表现出来的限定时间内的收入与支出,直接反映学校发展方向,全面、合理的预算是学校年度内资金来源和支出的统筹,是资金的流动性与协调性的有机统一,是高校进行各项财务活动的前提和依据,是一定时期内高校发展的保障。预算管理是在高校财政预算的整体框架和要求范围内对预算至资金收支的全过程进行管理。预算管理的主要内容包括预算编制、预算批复与下达、预算执行、预算追加调整、预算与绩效评价以及预算监督。

2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结合的必要性

随着国家经济实力不断提升,教育部对高等教育越来越重视,国家对高校建设加大投入力量,高校办学水平直线提升,资产规模不断壮大。资产管理的效率对促进高校发展起到重要作用,科学合理配置高校已有资产,不仅可以提高资产的使用效率,还可以促进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的有效结合。2006年财政部发布了《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办法》和《暂行办法》对资产管理和预算管理相互融合的管理模式提出了明确的执行原则。1)预算管理是财务管理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预算资金会对资产情况起到决定性影响,所以资产管理是财务管理中不可缺少的一环。高校的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合理有效地结合,可以优化高校的资源配置,盘活存量,严控增量,节省开支,降低高校的运营成本。报废资产的处置及出租出借的收益统一管理,合理运用资金进行再分配,可以减少浪费,提升资金利用率。2)通过预算管理可以规划未来高校的发展方向,所以预算的执行程度以及执行的是否科学有效,都将直接影响高校是否可以按照既定目标顺利发展。3)可以为高校的资产清查提供可靠的依据。资产清查是资产管理里的一项重要内容,目前,多数高校没有清查的标准流程和完整的指导规章,由于高校资产管理内容多数时间跨度长,所以在资产清查过程中会发现很多问题,难以追本溯源,不能明确责任主体,缺乏约束力。预算管理与资产管理结合实施后有据可依,提高资产清查的有效性。

3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结合中存在的问题

3.1资产管理意识薄弱

多数高校对资产管理的认识和重视不够,很多高层管理人员对资产的意识仍停留在二十年前,对资产管理设定的范围过窄,管理方式落后、陈旧,没有明确资产管理的范围和管理模式。部分高校近年开始改变资产管理模式,执行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结合制度,但在实际工作中多属于形式主义,执行力度并不达标。还有部分高校在资产管理过程中,缺乏详细的分级负责管理体制,监督管理工作不到位,责任落实不到个人。这就导致资产使用率低下,容易造成资产闲置、重购甚至去向不明等问题。

3.2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结合机制不完善

尽管多数高校资产管理工作日益完善,但由于资产时间跨度长、管理制度欠缺等问题导致日常管理工作较为混乱。财务和资产的管理部门之间工作配合不够深入,在预算审核阶段,资产管理部门对预购置资产配置参数及校内存量审核不足,并没有体现出审核的重要作用;在预算执行阶段,需要详细论证及追加涉及资产购置的项目尚未纳入资产配置预算审核范围,这些都导致资产配置预算在审核程序上和技术衔接上存在不匹配现象,使资产预算与资金预算不能有机结合[2]。

3.3缺乏科学合理的预算编制制度

目前,多数高校虽然在进行预算编制时把资产存量作为一个重要参数作为参考,但往往忽略了对资产存量与资产增量的详细论证,领导多重视预期支出与收入,忽略资产存量的差异性。从高校资产管理实际操作上看,资产管理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并没有与预算管理联系起来,虽然各部门对资产配置进行预算编制,在某些程度上对采购资产起到了监督和约束作用,但也只是粗放管理,对大额教学设备和贵重资产的采购起到的约束作用不够,没有进一步地详细划分,尤其是对庞大资产总量起到的作用微乎其微。资产购置预算与资产实际情况仍存在脱节现象。

4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融合的措施

4.1以预算管理为基础开展绩效考核评价

高校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有效结合时,首先应该树立正确的预算管理理念,明确预算管理在资产管理工作中的重要作用和意义。高校应坚持“量入为出、统筹兼顾、确保重点、收支平衡”的总原则,坚持“预算编制有目标,预算执行有监控,预算完成有评价,评价结果有反馈,反馈结果有应用”的绩效预算管理机制,对高校预算的编审、内部批复、执行、调整、决算预评价等进行全程管理。在正确评价历年预算执行结果,合理预算当年收支规模的前提下,围绕学校事业发展规划、年度工作计划确定预算编制原则,明确预算绩效目标,并将绩效目标按照职能或任务分解,下达到校内各个预算执行部门。高校应组织对年度资产预算实施情况进行审计,并将审计结果纳入校内各部门主要负责人年度考核和经济责任审计范畴。将内部审计结果作为考核、奖惩、任免学校各业务部门负责人的主要依据,内部审计部门根据审计结果向学校领导机构反馈结果,确定对应的奖惩,人事处或组织部等协同落实奖惩结果,并向学校领导机构反馈。

4.2完善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结合机制

1)高校领导人须认识到固定资产对高校发展的重要作用,通过培训与宣传提高教职员工对国有资产管理和预算管理工作的理解和认识,同时将资产采购和处理工作与预算制度进行深度结合,明确各部门现有资产存量,根据校内资产配置的标准及注意事项,将资产编制工作作为高校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凸显出来,转变固有资产管理理念,加强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之间的联系。2)为了保证资产预算编制工作整体的科学性和合理性,必须明确资产配置的基本标准,并使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之间紧密结合,不断完善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的工作体系,结合校内实际情况制定运行标准,并重视运行标准的科学性、合理性和公平性。3)要制定详细的流程标准。审核制度是资产管理和预算管理工作结合的基础,同时需要规范管理工作和审核工作的流程。制定预算编制要把高校内资产存量作为基础,资产预算制度的编制要建立在预算制度以及审核制度的基础之上,扩大审核工作的范围,确保审核工作的制度化、流程化以及规范化[3]。

4.3加强新增资产配置预算的审核

资产预算和采购是资产管理的源头,预算的编制与资产的购置主要依据配置标准来测算。因此,把好了配置关就把好了资产管理的“入口”。1)加强资产预算审查,揭示增量资产不合理的问题。《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暂行办法》第六条规定,“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活动应当遵循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相结合的原则”。资产使用部门应当根据预算编制体系和资产配置体系标准,编制资产配置计划和配置预算。配置计划和配置预算应当经财务部门审核、单位主管人员审批,按规定纳入政府采购预算。根据各二级单位资产的存量情况及上年度资产采购预算的执行情况,结合校内工作职能和任务,审核各二级单位所列增量资产项目的必要性、合理性。2)加强资产配置的审查,揭示资产配置“三超”问题。对存量资产逐个核实,摸清底数,重点审核增量资产计划中项目申报依据是否正确,理由是否充分,与各部门实际需要是否相适应。根据资产配置标准,在摸清资产使用单位的机构设置、人员编制、工作职能等情况的基础上,核实资产配置是否“超标准,超限额,超数量”,内设机构行政资产统筹安排是否合理。对未列入配置标准的资产是否做到节俭实用、严格控制。3)加强资产购置审查,揭示资产购置方式不合规的问题。列入政府采购目录的行政资产,必须按照政府采购的规定执行,需要定点采购的必须定点采购,达到公开招投标限额的必须公开招投标。

5结语

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的有效结合有助于实现高校资源优化配置,最大限度地节省开支,降低学校运营成本。结合的过程是一项全面的、长期的工作,要不断改进资产管理模式,更好地服务于高校发展,从而服务于国家的发展和民族复兴。

参考文献:

[1]郭丽华.事业单位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相结合几点思考[J].中国农业会计,2017(12):74-75.

[2]第文涛,张梦晓.完善行政事业单位资产配置预算编制机制的思考[J].财会研究,2011(10):16-17.

[3]徐海红.关于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相结合的工作制探讨[J].现代经济信息,2018(12):241.

作者:曾祥菲 韩祥祚 单位:盘锦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