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2-12-22 17:53:59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篇高校行政管理范文3篇,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1当前高校行政管理信息化存在的主要问题
近几年,我国高校信息化建设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就。虽然教育管理信息化发展比较晚,但是在广大教育信息化工作者的共同努力下,我国的教育管理信息化有了很大的推进。全国各高校加强了信息化系统建设,并在互联网和其他各类信息技术的支持下逐渐构建数字校园,通过管理机制的形成和对管理业务的简化,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管理效率和水平,进一步加快了教育管理信息化的发展步伐。但是,当前高校在信息化管理方面仍然存在一些不足,不能充分起到深化教育综合改革,促进教育管理信息化发展的作用,严重制约了高校信息化建设的整体发展,主要反映在以下几个方面。
1.1行政管理者“宫本位”思想严重,服务意识缺乏
行政管理是高校最重要的政务之一,管理工作的主要群体就是广大的行政管理人员,他们首先是高校的服务者,其次才是管理者,而教师和学生是被管理者,更是服务的对象。但目前高校行政管理人员普遍存在“宫本位”思想严重,而服务意识缺乏的现象,没有意识到自己的本职工作是服务于师生、服务于教学,在师生办理业务时“摆脸色”“端架子”,甚至会出现有意刁难的情况,让师生对行政管理人员“望而生畏”,这与高校行政管理向服务型转型的目标和理念背道而驰。
1.2业务办理流程繁杂,各部门之间缺乏有效协同
高校是一个小型的社会,组织结构复杂,组成部门众多,主要有教务处、人事处、计财处、学工部和后勤处等几大部门,一般来说,几大部门“分工明确”,分别处理涉及自己部门的业务工作,对不在自己业务范围内或边界划分不清晰的业务无人问津,甚至避之不及,部门与部门之间协同办公能力差,工作效率低下。常见的问题是,一项业务需要多个部门处理审批才能完成,费时费力。
1.3各管理部门信息系统各自独立,数据孤岛现象严重
近几年,随着我国高校管理信息化程度的不断提升,教育管理水平的不断提高,很多高校的信息化建设都上了一个新台阶,信息量和数据量急剧增大。然而,很多高校信息系统建设却呈现出一个部门一个系统的状态,各信息系统或平台独立运行,虽然很多高校都建立了统一身份认证系统,但是由于各种原因,很多主要的系统或网站并没有实现与统一身份认证系统的对接,致使统一身份认证系统成为“摆设”,而各系统或网站依然孤立存在,“一人多号”现象严重,信息化水平严重滞后。同时,由于缺乏基础信息和数据共享平台,各部门依据自身的需要采用不同标准的数据,相互之间无法完成数据交换和共享,信息资源分散、独立,数据的统一性无法得到保证,形成数据应用孤岛,严重影响信息的跨部门共享,看似部门与工作人员众多,但工作效率偏低,且工作量大,很多业务办理毫无意义,教师和学生办理业务多有不便,体验较差。
2高校行政管理信息化效率偏低的成因分析
2.1重管理、轻服务
为用户提供优质服务是行政管理工作的核心。同样,在高校行政管理中,行政管理人员的主要工作职责是服务师生,但在实际工作中,一些管理人员思想不正确,认为教师和学生是被管理者,忽视自己作为服务者的角色,优先考虑自己的工作便利而将麻烦和困难留给师生。特别是面对学生时,一些业务管理人员常常命令学生做事,却在学生办事时敷衍了事,给学生留下了“脸难看,事难办”的负面印象。当然,这种现象也不难理解,高校的行政人员不仅要处理各种繁杂的业务工作,同时跟专任教师一样,也面临着岗位考核和职称评审的挑战和压力,导致他们没有管理好自己在面对师生时的情绪,也没有表现出作为服务者应该具有的态度。当然,也不排除一部分行政管理者自身服务意识的缺乏,这些都影响着高校行政管理信息化建设服务水平的提升。
2.2缺乏对业务流程的简化梳理,缺少基础数据共享平台和统一身份认证系统
目前,我国大部分高校业务部门主要还是按照部门职责来划分,从涉及的业务范围来看,似乎显得分工明确,责任到人,但从实际操作情况来看,这种“以职能为中心”的划分方式给跨部门协同办理业务造成了巨大阻碍,出现业务流程交叉复杂、组织人员众多,但工作效率低下的问题,且数据和信息看似全面,但实际呈现重复、分散的特点,给管理工作带来了极大的负面影响。究其原因主要有:一是高校管理信息系统建设“各自为营”,出现“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把刷”窘境;二是以“以职能为中心”的部门划分导致各部门信息系统的数据难以共通共融,部门之间业务协同能力差;三是信息数据库建设的缺乏,管理、运行机制的不统一,导致在需要共享各系统的数据时往往难以调出和使用[1];四是缺少统一的身份认证系统,无法对不同身份的人员提供特定的系统和进行相应的管理。
2.3缺乏数据安全治理的意识和能力
高校信息系统的维护和数据的安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高校信息化管理人员的素质。当前,大部分高校的信息化管理人员虽然人数众多,但是普遍缺乏保障数据安全的意识,并且由于高校在对员工的技能培训,尤其是在信息安全管理方面专业培训的欠缺,使得网络信息管理人员专业素质不高,对于信息保障、数据安全治理中出现的内忧外患感到无能为力[2]。另外,许多高校还没有成立专门的信息安全部门,安全管理体系和管理规范还有待完善,没有对数据和信息按重要程度进行严格的区分管理,存储和维护混乱,导致数据信息安全难以保障。
3高校行政管理信息化建设思路
3.1建立基础数据共享平台和统一身份认证系统
首先,要在审批、服务、监管等方面做到标准和一致,为高校师生提供高效、优质、便捷的服务,就要统一数据标准、集成全校事务信息,建立好公共服务综合信息平台或者基础数据共享平台[3],实现基本数据在不同职能部门中的共享和流通。在此基础上,建立和完善统一的角色授权身份认证体系,将学校各个独立运行的系统或网站与统一身份认证系统对接,实现所有系统都从“一个门进”,彻底解决“一人多号”的问题。这样,所有用户从同一个入口登录,但在系统内设置不同的角色(如管理者、教师、本科生、研究生等)和对应的业务功能,根据不同的角色授予用户不同的使用权限,引导办理相应的业务。这样通过角色、权限、业务功能一一对应的方式,既方便了师生网上办理和审批业务,同时也为管理者对系统的运维管理及领导层的决策提供支持。
3.2开展业务流程再造,实现“一站式”服务
3.2.1树立服务意识,以服务用户为中心
服务大众是现代教育行政的本质,政府通过提供教育来满足大众的教育需要,同时也以此来体现自己的价值,所以,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工作人员从事教育行政管理活动的出发点必须是服务[4]。高校主要由三类人员构成:教师、学生以及行政管理者,而服务面向的主要对象就是教师和学生,没有教师和学生,学校的存在就没有意义。行政部门和教学部门都是高校的组成部分,只是各自分工不同,从“以人为本”的角度讲,都有服务于人的义务和接受服务的权利,行政部门服务于教学部门,是教学得以开展的支撑部门。因此,行政管理人员要树立“服务用户”的意识,把教师和学生的体验作为检验自己工作是否合格的一项重要标准,这是一项业务得以完成的重要前提。
3.2.2以业务为主线,进行业务流程再造,简化管理业务流程,实现“一站式”服务
目前高校行政管理大多仍局限于传统纸质业务的电子化,并没有对业务流程进行有效的改造和优化,导致流程重复交叉,降低了办理效率。业务的划分不是依据管理部门的职能要求,应该围绕业务的先后顺序,对原有的服务内容和业务流程进行重新规划和梳理,简化不必要的、重复交叉的环节,整合集成相关的业务、步骤和环节,将所有的业务梳理为一条线。通过业务流程优化再造,数据采集能够直抵其产生的业务源头,从源头上控制数据质量,并进行跨领域、跨系统的数据集成。例如,通过建立基础数据共享平台及相应的信息管理系统,实现各部门间数据的互联互通,为教师和学生提供便捷、高效的“一站式”服务。原来,办理一项业务需要在多个部门间来回跑,现在可以通过管理部门内部的数据互联做到一个“窗口”进一个“窗口”出,避免了“领导动动嘴,下面跑断腿”的现象,以“数据跑线”代替“师生跑腿”。
3.3根据业务服务流程调整业务部门结构,提高跨部门业务协同能力
在整理业务流程的同时,还必须构建与新业务流程相匹配的合理的组织结构。首先,让组织“精简”是高校组织重组的重要任务。根据管理学“控制幅度”原理,重新调整组织结构设计方案,去除不必要的中间行政层级和行政部门,简化纵向的管理层次,建立扁平化的组织结构,这样有助于提高工作效率。其次,围绕业务流程的先后顺序,可以将相关业务部门或者岗位进行合并,撤除重叠、职责不清的岗位,并新建必需的岗位。最后,高校建立管理信息系统时要更多地考虑跨部门业务的协同,而不是只为提高某个部门的办公效率和业务处理能力,要让数据和信息在各类用户和系统之间实现交换和流通,实现跨部门协同办理。尤其在知识经济高速发展的时代,高校部门与流程的性质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高校行政管理中大量的业务工作需要跨部门、跨层级、跨学院共同完成,任何一个部门都不可能独立承担和完成一项工作,要通过数据和信息的交换和共享,将各个孤立的管理信息系统集成起来,优化业务流程,实现跨部门协同办公。
4结语
本文对当前高校行政管理信息化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分析,探索了高校行政管理信息化建设的变革路径,即建立基础数据共享平台和统一身份认证系统,树立“以服务用户”为核心的意识,以业务为主线,对学校重要业务进行重新梳理,提高跨部门协同能力,整合、对接各孤立信息系统,打通数据流通渠道,实现“一站式”服务,从管理思想、管理机制以及管理方式等各方面对行政管理模式进行彻底变革。
作者:苗国芳 陈仕品 单位:西华师范大学
高校行政管理篇2
高校行政管理工作程序复杂,并涉及高校多个部门。各部门工作重点不同,且职能之间存在部分重叠,无形中加大了行政管理工作的复杂性,提升了管理实施的难度。在“互联网+”时代背景下,大部分高校实现了网络全覆盖,为行政管理信息化建设提供优质的条件。为提升工作水平和管理工作实施的效率,借助信息技术建立现代化管理系统,使各部门工作在系统中完成操作,不但可解决上下级部门信息传递的问题,保障信息流动的准确性,还能够促进各部门工作的协调,减少资源浪费,提升高校内部运行和管理的水平,为高校在新环境下实现高质量的发展提供保障[1]。
1高校行政管理工作信息化建设的重要价值
加强对高校行政管理工作信息化建设的深入分析,可加快信息流转速度,实现行政规范化和智能化管理,并且助推各部门之间的协同运行,有利于高校高质量发展。了解其价值意蕴有利于高校加强对行政管理工作信息化发展的重视,可助推行政力量进一步加强。
1.1加快信息流转速度,实现行政规范化和智能化管理在新一轮的教育改革下,高校行政管理工作的重要价值日益凸显。在教育部下发的教育发展纲要中对于高校建立有效的内部管理结构,有着很高的关注度,也对高校提出强化内部管理自主权的要求。在这一背景下,高校需要开展内部的现代化建设,并实行智能化和规范化的管理,为其运行提供稳定的内部环境。借助现代信息管理系统对校园网络进行重新建设,优化信息和数据收集、处理、整合的方式,保障信息准确性和全面性的同时,加快信息传递和共享的速度。通过各部门管理系统的优化,对部门出现的变动进行及时的修改,提升行政管理的规范性。另外,行政部门可建立自动化的办公程序,利用网络落实各项工作,将行政要求自动下发至各部门管理平台中,使发布的工作任务能够第一时间落实到具体的岗位中,不仅降低了工作的复杂性,还有利于提高办公自动化的水平,实现智能化的管理。
1.2各部门之间的协同运行,有利于高校高质量发展高校行政管理工作最基本的职能是为教学、后勤、科研等活动提供协调和管理的服务。它既有行政的组织作用,又有管理服务的作用。现阶段,各大高校行政管理机构呈现垂直化的分布,高校办学规模的不断扩大,使各部门和各层次之间的协调工作难度增大。大多数管理部署和决策流程都需要多个环节的流通,才能够落实到实处,一定程度上为高校行政管理工作带来不便,也消耗大量的时间和工作资源。面对这种问题,建立方便各部门沟通协作的信息化管理系统,可对科研、教学、管理工作产生的信息数据进行及时总结,利用高流转速度的信息传递方式,为各项工作提供有力的参考依据。在参与决策过程中,行政人员需要对高校各部门工作有清晰的认知,对财务和人事上的变化有全面的了解。在信息系统上可通过部门的沟通以及数据的变化,来更加精准和及时地掌握具体情况,这不但可提升行政管理的效率,还能节约工作的时间成本和人力资源,促进高校高质量的发展[2]。
2信息化视角下高校行政管理工作面临的发展困境
2.1行政管理程序复杂,不同职能部门工作难以重叠受到高校传统管理体制影响,大多数高校行政管理工作的职能为连接上下级部门,完成信息的传递和处理。高校各类决策由上级部门拟订,并在上级部门的讨论下做出批示,向下传递给各个部门,各部门针对任务做出工作计划和解决方案,再上传给学校的总负责人。这套工作程序较为复杂,行政管理承担着信息传递和提供决策的重要工作。在复杂的流程中一旦出现信息传递不及时和不准确的问题,就会影响整个系统的运行。同时,高校所设立的部门和工作级别较多,各部门之间存在一定的职能交叉,工作责任主体不清,还没有形成清晰有序的运行网络。在这样的工作流程和级别体系下,进行管理创新还存在一定的难度。一旦工作职能分配不合理、人员的调度不灵活,就会造成分工不明确,所出现的问题难以找到责任承担者。各部门之间相互推诿,不但会使正常工作的运转效率降低,还会使部门对行政管理工作产生不满,不利于发挥行政管理的协调部署职能,对高校后续工作的开展造成不利的影响[3]。
2.2缺乏配套的信息化设备设施,致使行政管理信息水平较为落后高校行政管理工作是维护校内秩序,保证高校正常运转的重要支撑,对于推进高校可持续发展,提升高校办学管理成效以及人才培养质量,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因此,需要高校管理者提高对行政管理工作的认识与重视,明确认识到行政管理工作的价值优势,应采取多种手段,充分调动行政管理人员在工作中的主动性与积极性,以此来推进行政管理工作,加速转型升级。但是,由于个别高校在办学过程中,忽略了行政管理的重要性,将重心放在人才培养方案制定和办学模式选择上,致使个别高校严重缺乏配套的行政管理工作信息化设备设施,使行政管理人员只能单一地依靠计算机设备查阅相关资料,无法发挥其真正功效[4]。即便部分高校认识到行政管理工作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并积极引入一批配套的信息化设备设施供行政管理工作使用。但我国高校行政管理工作信息化建设起步较晚,缺乏此方面的经验和配套技术人才,在推进行政管理信息化建设进程中,严重忽略了信息软件功能的升级和完善,很少会及时更新计算机硬件与软件设备。导致行政管理信息水平逐渐呈落后状态,严重降低行政管理工作效率。
3高校行政管理工作信息化建设的有效对策研究
高校行政管理工作信息化建设的有效对策包括:完善行政管理信息化规章制度体系,简化行政管理工作流程;建设完善的行政管理信息化设备设施,提升行政管理信息水平;加强行政管理工作人员职业技能培训力度,打造复合型管理团队。
3.1完善行政管理信息化规章制度体系,简化行政管理工作流程首先,高校管理者应提高对行政管理工作信息化建设的重视,充分发挥信息技术在行政管理工作中的作用与价值。然后再结合信息化建设需求与特性,积极转变现有行政管理工作模式与管理观念,并提高高校内部各个管理部门对信息技术应用于行政管理工作中的重视与认识,以此来保障高校行政管理工作信息化建设能够获得多方认可与支持。在此基础上,协同校内多个管理部门与行政管理人员积极商讨协商,围绕行政管理工作内容、工作特性、工作目标以及发展需求等,积极建立完善的行政管理信息化规章制度体系以及信息化建设方案规划,以此来保证行政管理工作信息化建设有制度可依、有章程可循。例如,可通过适当调整行政管理工作人员薪资待遇等标准,在人员待遇问题上建立灵活、人性化的标准体系,满足行政管理人员基本物质和精神需求;积极建立完善的工作考评与激励制度,针对行政管理人员工作态度、工作落实程度、工作水平、信息技术应用水平和职业素养等制定考核评价标准,并设置相对应的评职评优、设备购置加薪等激励措施,以此来有效激发行政管理人员参与信息化建设的积极性与主动性,促使其能够配合高校信息化建设进程[5]。其次,还应在校内管理部门之间协调发展、相互支持、相互配合的基础上,建立健全岗位责任制度,采取任期制度,并通过岗位轮换全面支撑各部分分工,保障高校行政管理工作信息化建设的协调统一。
3.2建设完善的行政管理信息化设备设施,提升行政管理信息水平信息化设备设施是推进高校行政管理工作信息化建设的关键因素,设备设施的缺乏,不仅会降低信息化建设水平,阻碍建设进程,还会导致行政管理信息化建设实效性不高,出现表面化现象。因此,必须要建立完善的高校行政管理信息化设备设施,加强此方面的资金投入力度,积极引入先进的设备设施、人工智能技术、虚拟现实技术、大数据分析处理技术以及互联网技术。并积极开发配套的软件系统,借助各种各样的先进技术、系统功能与设备设施来推进行政管理信息化建设,进而有效提高行政管理信息水平,保证行政管理信息化建设有序进行。首先,相关高校应加强对云计算技术的应用,发挥云计算自身优势,提高行政管理工作效率。在此过程中,行政管理人员通过应用云计算技术实现信息之间的共享和传递,利用云计算将行政管理内部信息传递到网络平台的同时,传达给各部门管理人员,便于管理部门第一时间接收到信息,并采取行动。其次,还可通过建设云计算服务平台,将高校行政管理部门在运行过程中产生的各种信息数据传输到该平台上,由管理人员从云端上下载观看。同时,还需要组建校内技术管理团队,定期对行政管理信息化建设进程中使用的软件设备进行维护、完善、升级和更新,保证行政管理工作信息化建设中使用的软件系统都是最新、最高效的。此外,还可引入新媒体这一有效工具,利用微信公众号、微博官方账号、抖音短视频官方账号等新媒体平台,定期传播高校行政管理工作最新信息与动态,实现行政工作的公开透明,给予校内师生知情权与选择权。
3.3加强行政管理工作人员职业技能培训力度,打造复合型管理团队首先,进一步完善选人用人机制,加强行政管理人员筛选、考核力度,科学严谨地选聘行政管理工作人员,有效提升行政管理团队水平。在此过程中,相关高校不仅要注重考核行政管理人员的学历等学习背景,还需要注重考核行政管理人员的工作能力、职业素养以及思想道德水平,注重选拔德才兼备的行政管理工作者。其次,还需要加强现有行政管理人员的培训力度,定期引进一批由信息技术开发人员、行政管理专家学者、信息化建设优秀人才、德育教育专家教授等组建的培训队伍,到校内为行政管理工作者给予专业的、与时俱进的、先进的、全面的培训与指导,为打造复合型行政管理团队,奠定良好基础。
4结语
总而言之,经济与社会的增速发展,使现代信息技术成为各大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因素。高校在全新的发展环境中,要想保障内部各部门和各工作规范高效的运行,必须全面开展信息化的建设。其中行政管理部门作为各项工作的协调部门,以强化行政服务水平为根本目标,结合高校的发展需求以及现代化发展的要求,建立行政管理系统。可促进管理信息的快速流动与共享,为各部门工作提供准确的数据依据,还能使部门之间形成协调发展的关系,在系统中完成各项操作,实现管理工作规范化建设,为高校高质量的发展提供基础的保障。
作者:林斌 单位:福州职业技术学院
高校行政管理篇3
行政中心执行力的构建是指行政中心部门在制定好高校发展目标以后,选取适合的教职员工,采取科学的管理策略确保既定目标得以实现,执行力这一理念最早应用到企业管理中,近年来逐渐引入到高校行政管理中,是高等院校确保教学质量和自身竞争力的重要执行手段,但是我国高等院校的行政中心执行力并不乐观,甚至在一些院校执行力严重阻碍了高等院校可持续发展,深化改革和科学发展也处于瓶颈期,因此提升高等院校行政管理执行力是相关单位迫切需要重视的问题,要让行政中心的方针得到落实,提高执行效率,推动高校深化改革和科学发展,提高自身竞争力,不断为社会输送优质人才。
一、高等院校行政管理中执行力构建的必要性
(一)推动高等教育发展
培养高素质人才和发展科学技术是高等院校的重要使命,社会的进步与科学的发展离不开高等院校,其中,行政管理机构更是高校管理的中枢机构,需要根据上级指示和发展战略起草年度工作计划、牵头或协助学校的规划研究等工作,集多种工作于一身,不仅仅是一项基础的管理工作,还是一项服务工作,既影响着学校的专业素质培养,也熏陶着人文素质,行政管理执行力决定着行政管理过程中相关工作的结合方式,而结合方式则影响着教学工作的效率,这些都关系到高等教育的发展布局、培养对象、高等教育的最终目的实现。近年来我国高等教育已经渐渐由精英化转为普遍化,每年接受高等教育的人数不断增加,相关高校校园规模更是进一步扩大,行政管理工作更加复杂化,使得相关高校行政管理工作面临着更大困难,招收学生来源复杂,教育设施和相关资源跟不上招生人数的激增,这些矛盾在一定程度上都影响着高校的发展进步。提高行政管理执行力,使高校行政管理工作井井有条,使管理工作能及时落实到各二级学院,是推动高等教育发展的必然要求。
(二)提高高等院校工作效能
提升执行能力是工作的内在动力,只有在执行力高度运转的情况下,高校新的理念和制度才能正常地推行,管理方案和管理措施才能真正地得以落实,提高执行力是高校提升行政效能的突破口。高校不断推进行政效能建设,行政工作整体水平也在不断提高,但是有时候还会出现以下问题,比如领导的决策在下属执行的过程中,会出现这样那样的偏差,行政管理工作之间存在着“摩擦力”,总是不能按质按量地完成工作,导致决策力的完成质量有待提高。还有就是有的决策本来很科学很先进,但是由于执行力低的原因,在执行的过程中,出现一些拖延推诿等现象,各环节任务调度不清晰明朗,新的理念和方案不能及时地完成落实,面对以上的问题,高校领导要加强本校执行力的管理,提高学校务工人员的执行力,明确管理环节各机构任务,高效高质地执行相关措施,只有提高行政管理执行力,才能更好地开展高等教育,提高教学质量以及自身影响力。
(三)促进高校实现战略目标
高校要高效地按时按质实现其战略目标,除了有好的决策之外还要有优秀的执行力。如果一个高校只是不停地提出战略决策,没有考虑行政管理中的执行能力,那再好的高校发展战略决策都是“一纸空话”,再好的战略目标,不落实到行动上,没有起到战略决策的真实目的,都是空谈,这二者是辩证统一的关系,缺一不可。在目前,高校的发展速度不断地加快,教学设施、办学规模不断增加,在校学生人数不断增加,高校为了保持可持续发展和办学质量的不断提高,除了相关领导要抓住发展机遇,根据自身情况科学制定方针政策,还需要行政管理机构具有很强的执行力,并不是每一个方针政策都适合学校的发展,只有在去执行的过程中,才能发现方针决策的不足,才能不断地改进和不断地学习,促进相关高校实现战略目标。当高校执行能力增强的情况下,高校才能不断地制定新的政策和不断地发展,让新的政策制度及时地落实到各级学院,推动高校深化改革与科学发展,最终实现战略发展目标。
二、高等院校行政中心执行力的现状
(一)制度环境匮乏,缺乏实效性
当前我国高等院校虽然非常注重行政管理工作,但是高校的制度环境却并非乐观,首先行政管理的相关制度和方针政策制定得都很好,其中有些也是推动高校发展的优良制度,但是由于当前高校学生群体庞大,行政领导下达的任务到基层管理人员的过程中出现了一些问题,层层下达后基层人员可能并未理解到这项政策的真实目的和行动措施,理解的偏差导致了基层管理人员行动的方向有所差异,甚至有可能是“背道而驰”,甚至有的时候由于行政领导与基层管理人员之间的信息差,上一个文件还没有落实到基层就又出现了新的文件,由于时间的推移,就会对高等院校其他工作造成影响,无法发挥上级方针政策的意义,降低行政管理工作的效率。
(二)行政中心机构臃肿,缺乏责任意识
高校行政机构与政府机构在某些制度上是类似的,高校行政机构也经常会出现机构冗杂现象,导致在执行上级方针政策时任务分配不明朗,相互推诿,执行力低下,严重影响了相关制度的落实,虽然相关高校进行了多次精简,但是仍然无法打破行政管理机构臃肿的局面。高校行政机构常出现机构交叉或是重叠局面,在近几年一些高校合并之后,这种局面更加严重。原先行政机构管理人员与本校行政机构管理人员之间智能划分混乱,一些行政管理机构臃肿,职务重叠、权责不明,人员的增多,使得高校内部的定编定岗制度对此缺乏有效的约束,不仅造成了资源的浪费,也降低了行政效率。由于相关高等院校的行政管理人员一般由教职工担任,对行政管理工作并没有一个清晰的认识,认为自己的工作只是简单地处理一下公文、服务接待或是做一些杂物等,没有对自己的工作合理定义,对自身素质问题并不是很关心,缺乏责任意识,这也是高校行政管理机构执行力低下的一个原因,但是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时代对高等院校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对高校行政管理人员来说更是一种挑战。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行政人员仍墨守成规,预示着其必将会被社会所淘汰。根据相关调查表明,我国高校行政管理人员有相当一部分是未经历专门培训的,所学专业也与行政管理联系甚少,专业素养不足、缺乏现代化管理知识,无法胜任现代化行政管理工作。
(三)管理模式较为滞后
受传统思想文化的影响,一些行政领导还存在着官本位的思想,认为行政管理只需要用权利去命令基层执行人员就行,而不是靠行政制度与规范去完成行政管理工作,行政管理工作缺乏责任机制,没有明确的监督体系,使行政管理机构执行力低下。其次,由于一些行政领导官本位的思想,与基层行政管理实施人员存在交流误差,没有对管理工作形成明确的认知,还有一些高等院校行政管理领导同时担任着科研工作,双重责任下,将其精力主要放在科研工作上,不能潜下心去管理,新的管理制度不能及时与基层人员严格执行,这也导致了执行力低下的局面。
三、如何提升高等院校行政管理中的执行力
(一)建立健全管理模式
上文已经对高等院校行政管理现状进行讨论,针对当前情况,相关高校应采取提高行政管理机构执行力的措施,而加强高校行政管理机构执行力首要任务就是要建立健全行政管理机制,应在当前阶段高校采用的行政管理方式上提高其专业管理水平,健全行政管理模式,学习优秀高校管理策略,高效提升高效行政管理能力,全面提高教育水平。在此我有几点建议,首先高等院校行政管理机构应裁减管理人员,对行政管理机构优化创新,让行政管理工作“轻装上阵”,把不必要的人员裁掉,重新划分行政管理工作职能体系,明确各管理人员职能,在行政决策人员推出新的方案和政策后能够迅速各司其职,确保执行力的提高。其次,要加强行政管理机构决策人员与基层管理人员的交流沟通,定时组织人员开会,由行政领导为基层管理人员解析新方案的具体措施和新方案需要注意的细节问题,在基层管理人员明晰之后再去行动实施,并汇报实施成果。确保层层下传过程中不出现信息偏差。最后在管理方案发布一段时间之后,还要组织行政管理人员开会交流,由基层管理人员指出在实施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之后大家讨论交流,及时纠正错误,确保行政决策的合理性和有效性。管理模式的科学构建可以高效运转管理工作,基层管理人员执行过程中也能各司其职,使行政管理机构执行力全面提升。
(二)引进专业管理人才,加强管理人员培训
上文已经指出,一部分相关高校行政管理人员并没有接受过专业培训,没有对自己的工作有清晰的定位,一定程度上也导致了行政管理机构执行力低下的情况。因此,高等院校应招聘高素质的专业人才,以人为本,提升行政管理机构相关工作人员的专业素养水平,确保行政管理人员能在专业领域发光发热,有效提升行政管理机构执行力。具体措施为下,首先高等院校可以组织行政管理人员参加培训学习,学习优秀管理方案和措施,跟紧时代的发展进步,确保行政管理措施合理有效。其次应加强对高校行政管理人员的职业素养培训,提高相关人员团队协作意识和自身责任意识,使他们树立正确的职业价值观和责任感,在实施行政管理工作中有着责任意识,去主动对行政方案查缺补漏,提高行政管理工作执行力。最后,相关高等院校应建立健全完善的人才招聘体系,吸引更多专业管理人才,在招聘过程中,可以先让求职者提出对本校当前行政管理工作的看法,指出其中的不足之处以及改正措施,之后高校可为其提供为期一月的实践机会,观察其是否适合行政管理工作,确保管理人员都具有专业素养,从而有效提升行政管理机构执行力。
(三)实行人性化管理,构建民主公正管理氛围
高等教育的发展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其既是高等院校的发展契机,也是对高等院校行政管理的新要求,需要加强管理与服务水平,从而更好地应对时代发展的要求。因此为了实现学生的自我发展和推动高校的发展进步,高校应采取人性化行政管理工作,营造民主公正的管理氛围,提高行政管理基层管理人员执行力,民主公正的氛围可以营造良好的执行力环境,促使基层行政管理人员树立正确的职业观、价值观,从而用观念去约束自身行为。此外良好民主的管理环境可以构建和谐的人际关系,在行政管理领导发布新的管理方案后团结协作,确保新方案的有效落实和有效性,因此对构建公平公正的管理氛围我有以下几点方案,以供相关人员参考。首先相关高等院校在进行招聘环节就要构建科学的选人机制,坚持公平公正、客观科学的基本原则,打破传统人情禁锢,做到人岗匹配,在求职者试用期结束后采取打分制,让行政管理机构其他教职人员对其试用期内的表现进行评价,让大家心服口服,使个人所学知识与职能结合起来,为推动高校发展做好人才把关。其次,相关高校要重视起人才调岗制度,如果行政管理人员对工作岗位做得不好或者执行力低下,应及时对其进行调岗,确保管理方案能高效执行,让每一个行政管理岗位都发挥其作用,从根本上提高执行力。民主公正的管理氛围也是提高高校行政管理人员执行力的重要措施,民主公正的工作氛围可以在管理过程中事半功倍,在行政管理机构推行新的管理方案时要与基层管理人员进行开会探讨,集思广益,引导行政管理人员积极创新,探索出顺应时代要求,适合学校发展的最终方案。在管理方案实施过程中,也要及时采纳基层管理人员的意见,重视管理过程中遇到的所有问题,在充分认识的基础上及时改正具体方案。最后高校行政管理机构需要监督机构,增强行政管理人员的责任意识,积极主动,更好地服务,从而提高行政管理执行力。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行政管理执行力的高低对高等院校的工作开展具有重要意义,只有提高管理人员的工作执行力才能从根本上提高行政管理水平,高校应加强对行政管理工作的重视,根据自身的特点制定科学的行政管理制度,从而去提升工作执行力,进而提升行政管理水平。
参考文献:
[1]于欢.浅析高校行政管理执行力的提升路径[J].百科论坛电子杂志,2020(15):1358.
[2]张德维.新形势下高校行政管理人员执行力提升路径分析[J].山西青年,2020(11):266-267.
[3]明月梅,张博.高校教育行政管理中执行力的构建[J].办公室业务,2019(6):73,83.
作者:钱潇吟 单位:南通科技职业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