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2-12-26 14:57:28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篇图书馆信息化管理研究3篇,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高职院校是培养技术型、复合型及各类专业型人才的教学机构,与传统高校不同,高职院校侧重职业化教育,涉及的职业类教育课程众多。在国家加快新型人才培养的大背景下,教育部及全社会对于高职院校的学生的职业培训、专业课程教育、职业素养要求,也提出了更严格的要求。鉴于此,利用计算机和信息化管理技术,帮助学校构建智能型图书馆,实现对图书馆传统管理模式的转变,有利于拓展图书馆的数字化资料,提高服务质量,帮助学生加快对资料的查询、借阅及学习,也便于高职院校加强对图书馆的管理。
一、将信息化管理应用在高职院校图书馆的价值与意义
图书馆是人们借阅书籍、学习知识、增强文化素养的场所。高职院校作为培养复合型职业人才的教学基地,要深化职业教育目标,就需要加强对图书馆管理模式的建设,并使之发挥应有的功能和价值。
(一)信息化管理在高职院校图书馆的应用价值信息化时代的到来,全球的网络、电子计算机、大数据技术不断升级,人们将这些技术手段,引进企业或公共组织的内部管理中,这一新型管理模式被称为“信息化管理”。信息化管理是以技术为依托,其可实现对文本、数据、纸质资源的整合,转变传统的纸质化管理模式。因而,将信息化管理模式引进高职院校图书馆中进行结合应用,可以实现对图书馆借浏览服务功能的优化,已成为寻求教育变革的必然趋势。大量实践表明,将电子计算机和多媒体技术等载体,应用在高职院校图书馆当中,可发挥资源整体的优势。具体包括:实现对“智慧图书馆”“智能化服务”“数字化服务”等模式的拓展;提升教学改革水准;响应国家“人才培养”“新课程改革”等政策,促进国家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1]。
(二)高职院校图书馆信息化管理的意义经实践调查,可将高职院校图书馆信息化管理的意义,总结为社会意义、公共服务、教学深化三个方面。1.社会意义高职院校图书馆实现信息化管理,可充分发挥“互联网+”“大数据挖掘技术”“智能化平台”的优势,实现更好的职业教育及社会教育。一是实现对纸质书籍、报刊、文本资料的数字化管理,加强对图书资源的数字化整合,帮助高职院校构建“数字化图书馆”;二是减少高职院校人力、时间及材料的损耗,丰富图书馆的内涵;三是改进图书馆服务模式,通过构建信息化场所,优化其内在功能,从而促进高职院校的发展。2.公共服务意义众所周知,高职院校图书馆除面向教师和职业学生开放之外,同时还是学校连接外界、开阔学生知识视野、促进学校教育转型的重要钮带。因而,高职院校图书馆实现信息化管理极为必要。显然,相较传统型图书馆,信息化图书馆的功能更加多样化。高职院校是否实现信息化管理,是人们评判高职院校是否重视“职业”教育,同样也是人们判断其是否具备“公共服务”功能的关键要素之一。因而,当前我国很多高职院校在响应国家人才培养、新课程改革政策的同时,通过引进计算机、网络技术、电子借阅平台,以实现图书馆的创新转型,并更好地服务大众。3.教学深化意义将信息化管理手段引进高职院校当中,构建可以线上查询、借阅、学习的数字化图书馆平台,不断深化高职院校的教育功能。一是可减轻教职人员的教学压力,实现图书馆的信息化管理,方便教师借助数字化资源,建立智能型教学平台,打造智能化教学模式,从而实现教学创新;二是可节省图书馆工作人员的时间精力,提高对书籍类型、材料归档、数据查询等的管理效率,为教师和学生的教学互动,创造更多的便利条件。无论从宏观或微观层面,图书馆实现信息化管理模式,都是时代文明与科学进步的表现。它既可保留以往的人工管理方式,又可以借助技术手段,来提高对社会教育资源和图书资源的优化整合效率。这一方式是对传统教育管理模式的创新,学校可加强对学生学习情况的了解,学生则可增强学习体验,拓展眼界和丰富知识阅历。
二、高职院校图书馆实现信息化管理的需求分析
(一)学生的学习需求分析对高职学生而言,报考高职院校的目的,是为了学习职业知识,以便日后寻找到专业对口的工作。学生进入图书馆的目的,无非是为了查找资料、借阅专业书籍或是在馆内学习。通常大部学生进入馆内,会清楚自己是要寻找哪类书籍,从而快速查询到相关书籍和学习资料。但也有部分学生,则存在较大的盲目性和随机性,对这些学生而言,其对于学习的目的性不强,因而在寻找书籍和资料的过程中,往往会花费较多的时间思索,对于职业书籍的查询和学习应用,也往往没有明确性。因而,高职院校要实现图书馆的信息化管理,就需分析学生的学习需求,通过掌握学生需求,以加强对馆内职业书籍的分类、排列,打造舒适的学习场景。这样将能直观地向学生展示馆内图书资源的题材及服务功能,也可节省学生查找资料的时间和精力,增强学生的阅读兴趣[2]。
(二)馆内信息化服务功能需求分析在我国大多高职院校中,学校对图书馆的借书管理,仍是以人工管理为主。即学生借用书,根据索书号进行查找,或是需要向管理人员询问才可找到相关书籍,学生要借用书籍和资料,往往也是由管理人员进行人工登记。以上的管理模式,显然已不符合时代需求。因而,高职院校要实现图书馆的信息化管理,就需要注重对新技术的应用,利用网络、电子计算机和多媒体设备,需简化人工所带来的繁琐借书流程,简化业务流程。根据高职院校图书馆信息化管理建设的需求,高职院校需重视新型技术的应用,根据自身的职业教育发展,全面分析图书馆的内涵价值,并实现功能延伸,建立起可帮助学生加快资料查询和图书借阅的信息化管理平台,以体现图书馆的多功能服务优势,为学校的职业教育和人才培养提供全新的技术解决方案。
(三)馆内空间布局的需求分析就现实情况而言,要优化高职院校图书馆功能,应突出“职业教育”“复合人才培养”的特点。对此,高职院校除了要重视信息化应用,还应重视对图书馆空间布局的优化,以彰显图书馆的“信息化”服务功能。然而,当前我国大多数高职院校图书馆的建设,仍存在设施简陋、空间布局不合理、藏书资源不足等问题。而随着现代教育改革力度的加大,当前我国很多高职院校的招生规模也与日俱增,职业课程的设置和教学内容,也越发地丰富和复杂化,因而简陋的空间格局和阅读设备,显然无法满足学校及学生的需求。鉴于此,高职院校需要同步拓展图书馆的空间并提高利用效率,根据学生的人数规模,开辟出适当的内在空间,优化整体布局,以增强学生的学习体验。由于图书馆是以学习为主,因而在优化空间布局之时,可利用无线射频技术,加强对馆内书籍材料、学习场所、休闲区域等所在位置的指引[3]。
三、信息化管理在高职院校图书馆结合应用的策略
要实现对高职院校图书馆的信息化管理,同步促进学校的职业教育,深化图书馆的服务模式改革,就需要重视信息化建设,打造出数字化图书馆,实现高效的人文教育及职业教育作用。对此,本文参考大量资料,从技术和信息化管理角度,为我国高职院校如何实现图书馆的信息化结合应用,提出相应的策略。
(一)利用基于“信息化管理”的资源整合优势要突出高职院校图书馆的“信息化”服务功能,应立足于学校的教学改革目标,并围绕学生的借阅学习需求,充分利用校内的资源优势,将之与网络和新型通讯技术相结合,使高职院校图书馆的运行模式和服务功能更加多样化。一是建立图书馆信息化管理平台。对此,高职院校应打破传统的运营管理思维。一方面,可结合自身职业教育及图书馆信息化管理的实际需求,对图书馆现有的藏书资源、管理制度及运营模式进行分析和改进;其次,对图书馆空间布局进行规划和调整,包括加强对信息化管理系统的应用和配置,配置相应的借阅平台和智能化管理设施;另一方面,发挥自身的资源优势,与其他学校或公共图书馆建立“资源共享”平台,以实现对图书资源的更新和交换。如此一来,当馆内没有相关藏书之时,学生可通过关联检索,查找到其他平台的藏书和学习资料。这一方式,可打破传统管理模式,为学生提供“转向借阅”的服务功能,使学校图书馆的服务模式兼具人性化特色[4]。二是建立图书借阅风险管理体系。高职院校作为职业教学机构,学生人数较多,图书馆内的职业书籍,无论种类或是数量都较多。因而要升值图书馆功能,优化运营管理模式,学校应同步重视书籍的借阅风险管理。对此,高职院校在加强对信息化平台建设的同时,还应同步建立“借书风险管理体系”。例如,构建可覆盖可馆内各区域的监控系统,并建立连接各借阅平台的集中管理系统。当学生借书之后忘记交还,或是出现遗失,那么可以最大化地减少损失。通过构建风险管理体系,可以帮助学校加强对馆内藏书的管理,这不仅可对学生的借书情况、学习及还书情况进行动态监督,而且可对馆内的藏书资源进行统计和数据化管理。
(二)发挥网络化管理及服务导向作用如前文分析,要打造高效的信息化管理模式,使图书馆的借阅管理功能、服务功能更加精细化,就需要注重业务简化。一是简化图书馆业务办理流程。通过建立网络化管理体系,建立规范化的图书借阅及业务管理流程,深化高职院校图书馆的管理功能。当前,我国很多高职院校仍沿用人工管理模式,且大部分的图书管理员无论是工作技能、服务意识,还是职业素养都较低。对此,高职院校应重视信息化建设,利用网络技术的优势,来转变图书馆运行管理模式。首先,构建智能业务办理系统,从而弥补人工管理的不足,节省学生借阅书籍的时间,提高学生的学习体验。其次,可使图书馆信息化服务功能得以体现,并加强对各类藏书的采购、统计及更新管理,从而提高其运行管理质量。二是打造线上服务模式。对此,高职院校可通过推出APP平台、建立图书公众号、线上借阅平台,以此来打造图书馆的信息化服务功能。如此一来,学生可通过下载APP,注册账号进行线上登陆,通过利用手机、电脑及其他移动设备,查询是否有相关书籍,并在线上对所需书籍和材料进行预订。这样不仅可节省学生的时间,也可提高高职院校图书馆的管理效率,使其体现出人性化及智能化的服务功能。
(三)完善空间区域及场景设计高职院校要创新图书馆管理模式,应与时俱进,摒弃传统的服务管理方式。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大数据挖掘技术和电子计算机的应用也越发普遍。高职院校要培养优秀的职业型人才,应加快对图书馆的信息化建设,拓展其价值功能,以发挥良好的社会功能、教育功能和公共服务功能。对此,其需要同步加强图书馆空间布局的优化设计。一是丰富馆内空间区域。高职院校图书馆信息化建设,除了需要体现教育功能之外,还应体现出智能化、多功能化及人性化特点。对此,高职院校可借助影视化设备,引进多媒体技术,来优化图书馆内在功能[5]。例如,吸取国外先进经验,打造出可供学生娱乐和休闲的区域,将科学馆、交流区、茶饮区引进馆内,以供学生学习娱乐和放松,这不仅可缓解学生的学习压力,还可拓展他们的社交能力。二是注重多功能场景设计。在加强信息化结合应用过程中,高职院校还应注重办公场所、信息化服务、软硬件设施的兼容设计。一方面,应为图书馆工作人员提供相应的工作场所和休息区域;另一方面,应为教师和学生开辟专门的影视化教室和学习区域,通过创建多功能区域,优化馆内的场景设计,从而不断促进高职院校图书馆的教学服务转型。
四、结束语
将信息化管理手段应用在图书馆中,将之与传统的纸质化管理模式相结合,可促进高职院校的教学改革,丰富学校图书馆的藏书资源,提高其教学质量。整体而言,高职院校实现图书馆信息信息化管理,可节省资源成本,减少业务办理流程,发挥良好的社会教育、公共服务及职业教学功能。对于高职院校学生而言,则可增强学习体验,培养其阅读兴趣,提高他们的职业素养。随着科学文明的进步,电子与网络技术更新换代,为转变传统图书馆的管理模式提供了全新的思路。未来阶段,我国高职院校将全面加快职业教育改革,而寻求信息化管理模式,将信息化管理技术引进图书馆当中,通过构建智慧型图书馆,加强对职业人才的培养,将是我国职业教育的未来发展趋势。
作者:刘筑闵 单位:哈尔滨职业技术学院
图书馆信息化管理研究篇2
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高校管理事务越来越多地融入信息化管理的思路,信息化管理逐渐成为了高校管理技术的主流。艺术类高校图书馆信息技术在应用方面进一步迈进,我们需要充分地利用信息化技术的便捷性、高效性、迅速性,有效提高图书馆运作效率,同时也有效减少图书馆不必要的浪费和资源消耗。因此,我们基于艺术高校图书馆建设为出发点,分析目前信息化建设的趋势与方向,制定正确的图书馆信息化发展策略,让信息化建设为高校图书馆的发展有效地发挥作用。
一、艺术高校信息化图书馆管理特点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迅速推广,信息数据越来越多的应用到信息搜索与查询中,通过信息技术可以将原来的信息搜索转化为系统搜索,能够有效地提高学生进行书籍查询的效率,更快地获取自己所需的图书资源,进而实现图书馆资源利用率的有效提高,同时也强化了图书馆服务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在信息化时代下,图书馆的馆藏种类,不只局限于纸质书本的馆藏,同时也越来越多地储存电子图书资源或者云端图书资源,打破了时空限制,进一步拓宽了图书馆的服务功能,有效地改进与丰富了阅读方式,优化了图书馆的发展。将信息化融入到图书馆管理中,能够让学生通过手机、电脑等多元途径进入到图书馆网络系统中查询自己所需的知识或图书资源,给读者带来诸多便利性,有效地拓展了图书馆的服务范围[1]。
二、互联网背景下艺术高校图书馆信息化建设的意义
(一)满足艺术高校图书馆在当今时代发展的需要
改革开放后,随着经济的长足发展,广大人民对文化艺术的需求日益增多,带动的是相关教育业的同步发展。据数据统计资料显示,随着高校的持续关注,艺术院校的数量也迅速增加。2002年,共有597所艺术学院和大学,2012年增至1679所。除了以往的传统艺术本科院校外,许多综合性大学也设立了艺术学院。在民办高校,他们设立了艺术类高职院校。在过去的十年里,全国高校增加了1082所,考生数量增加了97万人。面对众多学校的竞争和挑战,艺术院校图书馆应充分考虑艺术教育专业设置和教学科研活动的专业性,除了普通高校图书馆的基本功能外,在艺术活动方面进行重点建设,真正为师生提供丰富优质的信息服务,也为提高学校竞争力提供重要支撑[2]。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如今,全新的数字化时代已然到来。图书馆的发展历程中出现了新形式———数字图书馆,这种新形式逐渐被广大高校和社会人士所青睐。而面对如今飞速的信息网络环境,艺术高校图书馆要想取得长足发展,一定要大力发展数字图书馆,通过多元信息数据向师生读者提供服务。另外,还有一个发展关键点就是,要提供自己的特色信息资源,必须充分利用图书馆的特色资源提供必要的信息咨询和服务,可见,高校图书馆特色资源库的建设已成为一个支点,同时很多高校已经陆续依托数字图书馆的完美平台展示和提供特色资源数据,以供师生更多地学习、科研和再教育选择。说到这里,目前,一些艺术类高校图书馆的特色资源库建设主要以图书等为主,缺乏全文、图形、音频、视频、实录型数据库等,因此,除了建立文献信息数据库外,还建设了独具特色的图书馆电子库和传统,重点加强全文型、音像型和事实数据库建设。只有专业、全面、丰富的特色资源库,才能满足现代艺术高校图书馆在当今时代发展下的必然需要,也能进一步缩短与国外艺术高校在信息化水平上的差距。
(二)艺术高校图书馆信息化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
高校图书馆本身属于公共文化的一部分,为公共文化进行服务,也是学校开展科学研究和智力探索的重要场所,肩负着传播文化、传播知识,促进人类文明发展的重要责任。进一步提升图书馆的信息化发展,能够有效地让图书馆发挥自身的社会责任,提升图书馆的服务质量,培育高素质的人才,进而有效提升我国整体科研技术的研究水平,这一切势在必行。在信息化技术支持下,通过图书馆建设的网络资源服务平台与线下借阅服务平台的有效融合,能够突破局限,为读者提供更为全面的服务,增强读者与图书馆的交互性,激发读者探索知识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在培养人才道路上良性运转,这是当今图书馆发挥必要职能和社会责任的必然体现和职责所在[3]。
(三)为艺术类高校校园文化创新提供动力
艺术类大学生的思维具有发散性,同时也具有相当的活跃性,因此,艺术类大学生普遍具有创新的巨大潜力。新时代的大学生思维活跃、见识广泛,如果能够通过艺术类高校图书馆知识的积淀,相信会有巨大的发展潜力和创新实力。因此,在推动艺术类高校图书馆信息化建设的进程中,能够有效利用图书馆的各种馆藏资源,满足从事艺术学科的大学生扩充知识与学习提高的需求,通过线上、线下的图书馆资源共享模式的有效联动,让学生可以随时随地地开展学习,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同时满足学生在不同时间段、不同地点的学习需求,为学生的智力发展和学术研究奠定良好的资源基础[4]。
三、艺术高校图书馆信息化管理存在的问题
艺术类高校在图书馆信息化建设过程中虽然取得了巨大成效,但是不可否认,也客观存在着一些问题,比如说在实际管理中,一些图书馆管理人员并没有充分认识和采取信息化建设中的先进理念,思想固化,导致图书馆管理工作过于机械化、单一化,管理方式仍显守旧低效,并没有切实有效地将信息化建设充分渗透进高校图书馆建设的方方面面。同时,个别艺术类高校针对当今时代下图书馆的发展与建设趋势,缺乏审时度势的战略眼光,甚至只是急功近利,没有制定长远的规划,更没有合理的布局,使得本校图书馆管理不甚理想,特别是现代信息化建设更为受阻,发展缓慢[5]。另外,有些院校由于经费投入不足、重视力度不够等原因,使得信息化软、硬件的建设和强化都无法有效落实,比如:大数据技术、AI等其他人工智能技术等,很多高校都已采用,并取得很好的使用效果,但是这些院校却未能顺利投入使用,这也会严重制约着高校图书馆信息化管理工作的开展,信息化管理水平迟迟上不去,这些也必然影响图书馆为读者服务的初衷。
四、艺术高校图书馆信息化管理创新
(一)信息化背景下艺术高校图书馆管理创新的客观情况
在信息化的背景下,获得图书等资源信息的渠道越来越多元化,同时也使得信息的传播速度得到了进一步的拓展和加强。艺术高校图书馆在信息化建设的过程中,利用多元化、多样性的信息传播渠道,进一步发挥了图书馆信息传播中的主要作用。随着信息时代的发展,电子音像、电子文献等信息资源的规模和使用率相比过去正在越来越大,储存方式也在与时俱进的改变着。很多艺术高校图书馆,正充分利用丰富而庞大的电子音像、电子文献资源,一改传统的储存方式,加强信息化资源建设,丰富馆藏资源多元性存储媒介,同时,也在优化着信息管理系统,为实现多元化的信息服务方式提供保障,满足全体师生日益增长的信息化资源需求。
(二)信息化背景下艺术高校图书馆管理创新策略
1.融入先进技术打造高效图书馆最为主要的是需要融入到先进的技术,进一步完善图书馆基础设施建设,有效地提高图书馆的信息化水平。随着大数据、云计算等先进的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艺术高校图书馆也需要进一步地完善基础设施,引进先进的技术设备进一步优化图书馆建设,增强学生阅读体验,为学生进行图书借阅提供便利。进一步打破图书馆的时空限制,通过手机端为学生提供更加全面的服务,引入AI人工智能降低管理成本,提高借书效率,同时需要进一步完善云端图书馆的建设,让学生可以随时随地地进行图书资料的查询[6]。在现代化的信息建设发展中艺术高校图书馆也需要进一步完善其管理平台,为广大的读者和学生老师进行更加全面周到的服务。要立足于校园实际状况和学科设置以及学生的需求来进行图书馆管理服务平台的建设,在进行图书馆管理服务平台建设的过程中必须要注重大数据的运用,利用大数据来进行图书馆管理建设,提供丰富多样的资源,通过大数据增强与读者沟通联系,动态化的展示读者需求,基于用户信息进行分析,不断增强图书馆为用户服务的质量,不断对馆藏内容和图书馆信息化建设内容予以改进,进一步提升师生读者对于图书馆信息化建设的满意度,真正地将图书馆打造成服务学生学习、教师科研的现代化综合性信息服务平台。2.加强艺术高校图书馆的交流图书馆作为教学和学术研究机构的辅助部门,除了自身的研究外,主要提供学术服务,因此,文献检索服务应与科研、档案、出版等相关行业有机结合,进而促进图书馆文献管理、开发利用,以及高效的文献服务。艺术院校可以为师生、社会艺术家和设计师提供学术交流平台,也可以利用网络图书馆和数字艺术图书馆来实现文化艺术的学术交流活动,促进学校发展,积极提高美术教学和科研水平。例如,艺术院校图书馆可以举办与艺术新书发行活动有关的各种学术专题讲座,介绍当前文化艺术研究领域的研究动态和方向;邀请当地传统艺术家介绍民族民间艺术。当前,艺术类大学生要丰富民族传统民间文化艺术知识,提高学习传统艺术资源的能力;举办与图书文学、艺术学术收藏等相关的展览。例如,兄弟艺术院校与当地博物馆、文化档案馆等机构联合,利用信息技术建立文献资源共享,扩大艺术文献的传播和利用等;这些举措不仅有利于培训和传统文化艺术知识的传播,也有利于拓展服务领域,促进艺术院校图书馆的良性发展。3.改进图书馆服务模式图书馆的作用不仅在于文献资料的存储,同时也是智慧与科研成果的结晶。为了进一步发挥图书馆的效率,需要有效地开发图书馆的空间资源,利用图书馆来进行学习活动、研讨活动以及一系列的文学科研交流活动。在潜移默化中引领良好的学术氛围,让老师和学生能够获取更加先进的知识,开拓视野,通过一系列讲座来加深对专业知识的前沿了解,发挥图书馆育人的作用。图书馆作为文化的集聚地,在进行文献存储的过程中也需要发挥其德育作用,通过云计算等技术对图书馆内在的数据进行深入化的分析,在师生通过图书馆开展研学和收集资料中树立积极正面的学风,进一步发挥图书馆在艺术高校建设中的作用,推动其前沿高效发展。艺术高校图书馆应该立足本地特色的视觉文化资源,如民间美术、民间戏曲、民间手工技艺等带有审美特色的地方性文化知识,在此基础上形成自身图书馆馆藏文献资源特色,力求搭建一个带有地方性特色文化传统的人文社会科学馆藏文献资源信息平台。图书馆馆藏地方性特色的文献资源的建设需要花费较大的气力,尽可能地搜寻当地遗留的文献种类,并通过信息化建设在图书馆效能中发挥强大功能和作用,为师生带来巨大福利。
五、结语
新时期随着信息化技术的进步,5G时代已经来临。面对如今飞速变化的新形势的要求与挑战,作为艺术高校图书馆,需要坚持与时俱进,不断地将先进的技术管理经验以及现代化管理方式融入到图书馆建设中,真正发挥图书馆为师生提供教研与学习服务的重要作用,不断提高图书馆的服务质量。随着新时代到来,人工智能必然在图书馆信息化建设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艺术高校图书馆在管理服务的过程中也需要注重改革与创新,将信息化服务模式与不断革新的思维模式充分融入到图书馆管理建设中,力求打造更加现代化、更加智能化、更加信息化的图书馆管理服务模式。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立足实践,更新理念,同时还要融入先进的科学技术,例如大数据、云计算等人工智能技术,进一步提高图书馆建设水平,构建高质量的图书馆服务平台。面对图书馆的信息化管理,人员管理也十分重要,必须进一步发挥人员潜能,增强图书馆工作人员的信息化培训工作,对全校师生开展图书馆相关信息化宣传、引导,让图书馆信息化建设深入人心,深入到全校师生每一个人,力争创造出共建共享的现代化艺术高校图书馆,让图书馆能够更好地服务于师生的学习,发挥图书馆在教书育人方面的本职作用。最后,希望本文的研究能够为信息时代下艺术高校图书馆管理模式的发展提供一定的借鉴与参考,能够为艺术高校图书馆的信息化建设提供帮助。
作者:田磊
图书馆信息化管理研究篇3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发展,对图书馆的档案日常管理工作的需求也在逐渐变得多样化和资源一体化。在这种背景下,想要能够符合新时代的要求就只能对图书档案管理工作进行创新,其中档案管理理念和用到的工具都必须有变化。图书档案工作中实施电子化管理可以有效避免纸质图书的遗失和损坏情况的发生,同时还可以对档案管理的效率进行提高,无论是统计数据还是查询都会变得更为方便快捷,可以更好地服务社会。
1图书档案管理信息化概述
1.1图书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的含义在互联网的时代下,对图书档案管理进行信息化建设是针对过去传统管理方式的创新。档案管理信息的智能化主要表现在图书馆核心管理的智能化和图书馆工作人员管理的现代化这两方面。经过对智能的信息技术及图书档案管理进行科学合理的设计,以便于提高档案管理工作的效率和其安全性,降低了传统工作人员手工管理会出现问题的情况。图书馆档案的信息化管理是在国家的档案管理行政部门的组织和领导下推广进行的,目的在于推动档案管理工作流程的现代化水平逐渐增强。
1.2图书档案管理信息化的特点图书档案管理应用信息化技术后各方面均有显著变化,并有以下两个特点。其一,过去获取信息的唯一途径是纸质图书,而数字图书的出现打破了这一局面,数字图书的信息含有量是远大于纸质图书带来的信息量的,图书信息的最大化是利用通过互联网及计算机硬件的记忆技术得以实现。其二,图书管理的信息化让图书借阅变得更便利,图书管理人员在对图书进行登记信息的时候清点会更加准确和完整,数字图书可以让读者进行远程阅读,选择图书也更为容易。
1.3图书档案管理信息化的重要性图书馆所有的文献记录档案资料都是非常重要的宝贵资产,图书馆内各项工作内容都被图书档案资料全面记录,它是考核和评估图书馆档案管理工作人员的一个重要参考依据。图书馆的档案资料对图书馆各个方面的工作开展和规划都有着很重要的影响,所以信息化管理工作的创新,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图书档案管理的信息化可以对各方资源进行一个最大限度的整合,图书馆的图书信息资源可以共享,服务变得更加人性化,让人们在阅读选择上变得更加丰富且拥有很好的体验感。同时,图书馆的图书信息安全也得到了保证,有效避免一些不必要的丢失情况,降低档案管理工作后期的部分维护成本和人工成本。
2图书档案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
目前的图书档案管理工作还是存在有很多问题,首先工作人员对其认识和认知的不统一导致了管理和发展进度缓慢。其次,档案管理工作的效率不够高,很多档案资料都还是纸质的文献,在当今这样的信息化时代未能实现其社会功能和体现真实的社会价值。
2.1对档案管理的理解概念不够深入有部分图书档案管理人员对图书档案管理工作的理解停留在比较表面的阶段,对其工作内容的理解仅仅是对资料的收集和整理而没有更深入的探究。档案管理的工作模式对提高其效率有着很重要的影响,但是由于现在对档案管理的认识和管理方法还存在着比较大的争议,还没有达成一致的意见。
2.2图书档案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图书馆有许多档案是长期被保存的状态,一旦管理出现任何疏忽,就很容易发生遗失,所以图书档案管理工作在图书馆工作中是非常重要的。现在仍有许多图书馆是没有专门管理图书档案的人员的,员工不固定或者员工身兼数职,工作分配比较分散。图书馆的档案管理工作内容又是相对广泛和复杂的,档案的整理工作往往需要花费很长的时间才能够完成,而如果当负责档案保存的工作人员不够稳定时,档案的完整性就会受到影响无法保证。此外,还有一些图书馆的档案没有进行科学的有结构的分类管理,图书馆的信息资源没有被很好地利用,其管理模式还处于过去式,也没有运用信息化的一些管理工具,造成了文献混乱的情况,无法更好地为社会提供服务。大多数图书馆仅能为极少数的用户提供简单的咨询和借阅服务。虽然计算机已经在图书档案管理中应用开来,并为图书馆的档案管理工作提供了不少帮助,但是效果均不理想,计算机互联网的优势并没有被很好发挥出来,多数图书馆虽然有计算机但是并不能提供多样化的信息服务,信息化档案管理的服务层次不够高,资源共享和资源管理的服务并没有得到很好的挖掘。
3信息化时代下图书档案管理工作创新建设的可行性建议
图书馆的档案管理是图书馆开展各项工作以及社会活动的一个基本保障,部分图书馆并没有建立科学合理的档案管理制度,在收集整理登记相关资料这方面工作的时候没有制度可循,导致收集不全面、档案分类不清,极大地影响着信息化档案管理的建设,使得图书馆发展缓慢。所以在信息化时代背景下,图书馆信息化档案管理的创新迫在眉睫,随着档案管理人员越来越重视档案管理工作,信息化建设的意识也在逐步提高,把图书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与如今的形势有效结合起来,科学合理高效的管理这些档案,体现出档案管理所带来的文化价值,为社会提供更好的服务。
3.1图书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的意识提高在如今信息化的时代背景下,图书馆要想有更好的发展,图书档案实现信息管理是必然趋势。图书馆的图书档案管理工作目前主要工作内容是对文献资料进行充分收集,合理分类各项档案,并逐步建立信息档案的管理程序,将图书馆的资源转化为数字化信息资源,更好地为社会服务。这就要求图书馆的管理人员先对自己本身的信息服务水平进行一个提高,并对档案资源加强信息管理。图书档案管理中现代化信息管理技术的应用,可以帮助图书馆的档案资源发挥出其本来应有的作用。随着负责档案管理工作人员对管理信息化建设的认识加深,有助于他们对图书档案管理工作进行创新,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找到高效管理档案的方法。同时管理档案工作人员的信息化建设意识被提高,有利于相关人员对档案管理信息化高新技术的科学研究和对其利用水平的提高,通过不断的优化图书馆档案管理的配置使其更加健康有益地发展下去。
3.2信息化建设的技术与资金投入加大任何信息化的建设都需要相当大的资金和人力物力的投入,在社会知识传播这方面,图书馆的档案管理发挥着非常重要且不可替代的作用。目前图书档案管理由于高新技术的应用缺少以及资金的支持不足,导致信息化的程度并不理想。首先,无论是公立大学的图书馆还是各省市政府负责的公共图书馆都是必须先得到有关管理部门进行直接资金方面的支持,才能够开展实施图书馆档案管理的信息化建设的。其次,培养档案管理信息建设方面的人才要持续,对图书馆现有员工中具备信息技术方面知识的工作人员要合理的安排工作职责,鼓励其对信息化建设项目的引进和后续维护。图书馆在进行管理信息化建设的过程中,一定要根据图书馆本身的性质和规模来制定合理的规划。不同的图书馆其建设的信息化标准是不同的,有意识的区别对待才能发挥信息化建设的最大益处。国家可以根据以上情况给予一定的政策和资金方面的支持帮助图书馆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最大化。
3.3培养具备信息化技术水平的图书档案管理队伍就目前的形势而言,图书档案的管理模式还达不到无人值守的局面,图书馆档案管理的信息化只能实现一定范围内的智能操作和部分管理的自动化。在信息化档案管理中,有许多必要的操作以及信息系统的维护仍然是需要人工来完成。所以,培养具备信息化技术知识的图书档案管理队伍就显得尤为重要。这就要求图书馆在选择档案管理人员的资质上要严格的甄选把关,要制定完善公正的录取制度或者标准,根据图书馆档案管理工作的需求选拔出优秀的管理人才。同时还要对已经在图书馆工作的人员进行有计划的培训,根据其信息技术知识的掌握程度来进行系统的培训,不断提高信息技术水平。图书馆可以定期对在职档案管理人员的工作能力进行测试,以便发现不足点时进行及时完善,努力打造出高效率的图书档案管理队伍。优秀的管理队伍利于管理的创新进步,让图书馆的价值真实体现出来,更好地为社会提供多样化的服务,促进文化的繁荣。
3.4信息化图书档案管理相关制度的不断完善信息化时代对图书档案管理工作的影响是非常大的,过去一成不变的图书档案管理中老旧且固定的制度已经不再适合现在的图书管理的发展趋势和要求了。信息化档案管理制度需要根据时代的发展来进行不断完善,实现图书档案管理工作的高效率和管理稳定性以及档案的管理安全。图书馆要根据图书档案管理现有的情况进行充分、全面的认知并作出合理及科学的判断,信息化图书档案管理的制度和要求要根据实际状况有规划的制定,管理制度一旦确定就要严格按照相关标准去执行落实。要坚持档案管理的职权责任的统一,管理人员的理念要跟进时代变化及时更新,对档案管理制度的细节方面要及时地更正,缺少的地方进行完善,以此更好推进信息化图书管理的发展。
3.5图书档案管理人员素质的提升图书档案管理的信息化系统是一种人工和智能设备的结合,档案管理人员是这个信息系统中重要的一部分,无论是数据录入还是信息的处理以及设备的维修保养都离不开人工,所以高素质的图书档案管理工作人员对图书馆的良好发展是非常重要的,档案管理人员对信息化管理技术知识的认知要提高,培养其良好的职业操守,对待工作要有保密性的认识,才会对图书馆未来的发展起到有利的作用。图书档案管理部门要保证本部门所有工作人员的专业水平随着社会的需求变化而不断提高,要重视工作人员自己本身对信息技术能力掌握的程度,要始终保持管理队伍的高素质,可以定期举办培训班,帮助管理人员及时汲取新知识,实现对信息化图书档案管理工作的创新。
3.6开展技术创新并提高服务质量相关部门的图书档案管理理念一定要及时跟上时代的变化,通过结合国外一些图书馆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中的一些优秀经验,可以明显感受到信息化技术运用在档案搜索和记录方面的优势,过去档案检索流程极为复杂,工作人员的工作时间很多都花在了整理档案和登记上,且一旦出错查询起来也更加麻烦,大大降低了工作效率。档案管理的信息化在档案管理服务和档案管理信息化共享的这个过程中,可以通过现代的计算机,在对图书档案进行管理时运用互联网技术,全面提高档案管理工作的水平。各部门单位只有持续不间断地进行档案管理信息技术的创新,才能应对当代社会对图书档案管理的需求。同时网络系统也应用于图书馆的档案管理系统的研发中,档案管理工作的创新使档案信息资源的收集整理职能以及搜索利用功能不断进步完善,适应社会的需求,将多部门的信息资源集合成资源共享,从而为社会提供优质的服务。
4结语
在网络技术以及信息现代化的背景下,图书档案管理工作的创新是非常有必要且有很重要现实意义的。现在越来越多的图书馆开始重视图书档案管理的信息化,虽然在一些方面还存在着很多不足,但是通过不断改进努力完善,图书档案管理的效率正在有所提高,为更好地服务社会做着准备工作,我国的文化繁荣也在建设中,图书档案管理信息化是图书馆未来发展的趋势而信息化技术也必将普及。
作者:张玺 单位:山东建筑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