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2-12-27 14:34:05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篇高职素质教育研究3篇,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医学也可以说是人学,在医学中所突出的人道精神、人文精神都应当被传承及弘扬,再加上如今社会的快速发展,医学也越来越发达,更应当被充分体现出来。但随着“技术医学”的发展,导致孙思邈医德思想等传统中医学思想慢慢被人们遗忘,长此以往,不仅不利于培养医学生的人文素质,也会对学生今后的学习和发展造成较大的影响。
一、孙思邈医德思想的内容和意义
(一)孙思邈医德思想的内容。孙思邈被称之为“药王”,他对医德原则与规范等进行完善和优化,使其成为了后代医者的行为道德准则。曾有人这样评论过孙思邈:“孙思邈在医道四家中,当然是以医家为主,儒释道为宾,在思想方面,以道为主,儒居其次,释家方面仅仅方外之交而已。”由此可以看出,孙思邈根据自身的行医经历,融入了医德思想、仁爱之心等基本内容,才形成了如今的行为道德准则。对此,高职医学生要深入了解孙思邈医德理念,更好地传承中医药文化,进而使其发扬光大。
(二)孙思邈医德思想的意义。1.有利于传承中国传统文化。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中医药积极参与到医疗健康事业建设中,也逐渐与全球文化相衔接。孙思邈认为,医者不仅要尊重患者的隐私和尊严,也要有效保护患者的切身利益,真正做到以患者为中心。这些医德思想是我国传统文化中十分重要的一部分[1]。中医药文化与全球文化的融合,促进了更多的人了解我国传统文化,进而增强对中国文化的认同感。长期如此,对提高中医药建设水平,推动中医药事业发展有重要意义。2.有利于建立和谐友好的医患关系。“医乃仁术”是孙思邈医德思想中的重要内容,其中还包含医者的道德规范以及将患者当作亲人的医德思想等等。这些思想都能在无形中提高医务工作者严格遵守职业道德的意识,同时在学习医学技术和相关知识时,也能以患者为中心,转变自身的服务道德意识,设身处地为患者考虑,提高自身的服务效率,增强社会责任感,促进医患之间建立和谐友好的关系,使患者能够更加放心地治疗。3.有利于提高医务工作者的综合素质。若是医务工作者自身综合素质缺乏,无法正确并及时地处理突出事件,也不能与患者和家属进行有效沟通,必定会引起医患矛盾和医闹事件。孙思邈行医多年,他对于行医人员的要求是不仅要提高业务水平,也要提高自身的业务素质以及服务效率,还要培养高尚的医德。对此,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必须要重视对学生医德的培养,使学生对医药文化有较深的认识,对患者要感同身受,从而更加耐心地询问患者具体情况,采取针对性的救治措施。
二、高职医学生的现状
(一)医德教学内容过于陈旧,缺乏一定的认知。孙思邈医德思想教育对于高职医学生而言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高职医学院校应重视对学生医德思想教育和人文素质的培养。但根据当前的教学情况来看,大概只有3%的学生能够熟练背诵医务人员医德规范,大多数学生仅仅只是知道和听说过,对于具体内容并不了解。医德规范对于高职医学生来说有着一定的约束作用,若是不能尽快让学生熟知和了解,会对学生今后的学习和发展造成不利的影响[2]。再加上,如今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社会对于医学生的医德、岗位职责也提出了全新的要求。对此,高职院校不能只给学生灌输孙思邈医德思想的理论知识,也需要根据社会中的相关案例、医患纠纷等丰富教学内容,以生动有趣的方式展示给学生,使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从而提高其综合素质。
(二)医德教育方式枯燥、乏味。由于大多数教师深受传统教学的影响,在教学中皆采取灌输式的方式,并未对学生加以引导和帮助,教师与学生之间缺乏交流和沟通。同时在孙思邈医德思想教学的过程中,部分教师只了解过医德思想的理论知识,无法将其与实践操作等相结合,因此在这个过程中,高职院校需要在文化建设、社会实践活动中,发挥育人功能,丰富医德教育的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3]。
(三)并未过多融入孙思邈医德思想。高职院校应当从多个学科、多个角度向学生传授相关知识,并结合各个学科的特征,挖掘典型实例,将其与孙思邈医德思想结合,提升医德教育的有效性。但当前一些高职院校,教师只是根据教材内容进行教学,根本不会过多了解和剖析其中隐藏的医德思想,也不会主动融入孙思邈医德思想,以致学生对孙思邈医德思想的了解停留在表面,并未深入其中[4]。
三、孙思邈医德思想融入高职医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策略
高职医学类专业在校园文化建设等方面存在一定的问题。如何才能加强校园文化建设,融入孙思邈医德思想,丰富教学内容,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其能够在现代化的教学氛围中形成高尚的医德品格,是当前需要解决的首要问题。对此,教师应当遵循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在教学中巧妙渗透孙思邈医德思想,以此来培养学生的人文素质教育。
(一)营造和谐的校园人文环境,巧妙融入孙思邈医德思想。将孙思邈医德思想与文化氛围相结合,这也是社会发展对于现代化医学类高职学校所提出的要求。孙思邈医德思想的教育和感染对于医学生的发展和成长而言十分重要。“精诚惠世”是高职医学生的精神文化,应当将其融入医学科学和人文精神中,还应当将其转变成对学生的一种鼓励、肯定、提升以及道德力量,这样不仅能够有效约束、指引学生的言行举止,也能提高学生的专业水平和道德修养[5]。学校也可以以“精诚惠世”为主题,组织讲座、知识竞赛、演讲等实践活动,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人文素质和医学之间的关系,进而提高自身的人文素质。以“明德”“达贤”“知信”等医德思想理念,引导学生静下心来读书,学习知识,改变学生急功近利等不良思想;以“仁爱”等医德思想理念,激发学生的仁爱之心,使其感恩党、感恩社会、感恩父母,树立积极向上、乐于助人的人生态度。
(二)将孙思邈医德思想渗透到校本教材中,丰富教学内容。强化医学生人文素质教育,需要丰富人文社会科学知识,但若是教师将人文素质教育限制在思想政治课程教学和相关的实践教学中,极有可能无法突出人文素质教育的所有内容。对此,教师在实施人文教育的过程中,要拓展教育途径,形成良好的人文教育观,并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以“润物细无声”的教学方式,提高学生的人文教育质量和效果[6]。基于此,教师自身要先仔细研读、了解中医经典,比如孙思邈医德思想,进而将其与教学内容相结合,在此基础上,编写适合高职医学生的校本教材,同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对其的认同感,积极主动地参与其中,从而实现学生人文精神培养的目标。例如,思政教师与语文教师可以在教学中引导学生阅读传统经典,并设置能够培养学生人文素养的经典导读课程。教师可以借助这些内容,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英语是医学生必须要掌握的课程之一,也是培养学生人文素养的平台。在进行英语教学时,教师可以把医德典故等翻译成英语,以阅读的形式展示给学生,同时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分析,以此来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另外,孙思邈曾提出“十三不得”等名言,这些都可以加以利用,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三)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针对性的选修课。孙思邈医德思想是尊重患者的生命、关心病人。在孙思邈医德思想中“人命至重,有贵千金,一方济之,德逾于此”。由此可以看出,医德、医术缺一不可。从当前医学技术来看,也需要人文素质等方面的融入。学医的主要目的并不是为了自身和金钱,而是为了广大人群的身体健康。所以高职医学生需要对孙思邈医德思想有一个充分的认识,学校也需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为其制定针对性的选修课,这样学生才能更好地学习专业知识,提高自身的人文素养。高职学校可以开设与孙思邈医德思想理念相符合的选修课,如中医经典、中医术语翻译等等。通过这些课程学习,学生不仅能够在原有基础上对自身所学专业和今后的事业有一个全面的认知和了解,也能进一步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四、结语孙思邈是我国古代医学伦理学的开拓者,也是中国医学伦理精神的实施者。但随着时代的发展,一些医者已经慢慢忘记了孙思邈医德思想,学者的探究、分析也无法得到相关部门的关注,导致对“药王”孙思邈医德思想的研究不仅不深入,也没有真正理解和掌握孙思邈的医德思想以及人文精神。对此,深入剖析孙思邈医德思想,并将其融入高职医学生的人文素质培养中,唯有如此,才能促进医学的进一步发展,使更多的人继承和弘扬优秀的医学伦理精神。
作者:赵蕾娜
高职素质教育研究篇2
经济全球化促进了文化的多元化发展,使大学生在拥有更为开阔的视野的同时,价值观也受到了冲击。在此背景下,高职院校汉语言文学教育必须创新教学模式,将学科的工具性、人文性特点凸显出来,并实现二者的有机结合,以此陶冶学生情操,强化汉语言文学教育的育人功能,助力学校培养出合格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深入探究汉语言文学教育在高职院校学生人文素质教育中的作用,能够提升高职院校汉语言文学教育的效果,对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新时代青年尤为重要。
一、汉语言文学教育在高职院校人文素质教育中的重要性
(一)汉语言文学教育在培养学生综合素质方面具有重要作用目前,高职院校的汉语言文学教育多将传授汉语言文学知识作为教学目标,旨在通过系统教学使学生掌握深厚的理论知识,并在此基础上提升人文素养,培养人文情怀。高职院校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发展尚未完善,正处于提升自身人文素养水平的关键时期,教师要重视该阶段学生人文素养的发展[1]。将人文素质教育融入高职院校汉语言文学教学中,既能使高职学生掌握基本的专业知识,使其在经典文学作品的影响下提升自身人文素养,同时也能提升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强化其辩证思维、发散思维,从而提高高职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二)汉语言文学教育在陶冶学生情操、提升学生精神境界方面具有重要作用信息化时代,人们获取信息的方式更加多元化,视野更加开阔,一些新兴的学习软件为学生提供了便捷的学习条件,拓展了交流的空间[2]。教师可以利用这些有利条件,将汉语言文学相关的大量典型人物形象、经典历史故事等,利用多媒体通过多种形式展现出来,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思想、陶冶学生的情操,从而进一步提升学生的精神境界。
(三)汉语言文学教育在建设和谐高职院校方面具有重要作用汉语言文学教育中包含大量人文素材,能够对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和发展起到促进作用,同时对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具有正向引导作用。拥有良好人文素养的学生,能够冷静分析并正确处理在学校和社会中遇到的各类问题,对建设和谐高职院校也会产生积极的影响。
二、高职院校汉语言文学教育实施人文素质教育的现状
(一)高职院校的汉语言文学教育对学生缺乏科学引导目前,高职院校的部分毕业生虽然具有较高的专业技能水平,但在敬业精神和职业素养方面有所欠缺。造成这一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高职院校对学生缺乏科学引导是其中之一。目前在高职教育中,部分院校没有重视对学生综合素养的培养,导致很多学生的思考能力没有获得发展,无法独立思考问题,再加上外来不良文化的影响,就可能对学生的身心健康及成长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导致学生的价值观产生偏离。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时代背景下,更是加剧了这一现象[3]。因此,高职教师,尤其是汉语言文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高度重视塑造学生个体的良好品格,对学生进行正向引导,从而使学生能够更好地适应社会。
(二)高职院校的汉语言文学教育对人文素质教育缺乏足够重视一是部分高职院校的汉语言文学教师仅将教学看作传授基础性知识的教育,对其中蕴含的人文素质教育、更深层次的含义缺乏正确的认识,难以结合当前对新型人才的培养需求,展开教育教学活动。二是部分教师在教学方法上缺乏创新,课堂缺乏足够的吸引力,而高职院校的学生对自我的认识已经处于较高的水平,传统大水漫灌式的教学只会导致学生出现逆反心理,导致人文素质教育浮于表面,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起不到应有的作用,不利于人文素质教育的全面开展。
(三)部分高职院校的汉语言文学教育缺乏专业能力足够强的教师团队汉语言文学是一门文科课程,和理科课程相比,技能性不足,在教育教学的实践活动中面临着诸多局限和阻碍[4]。一些高职院校聘用的汉语言文学教师大多是刚毕业的硕士研究生,普遍缺乏足够的教学经验、灵活的教学方法以及深厚的专业素养。此外,还有一些教师不重视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固守在传统的教育理念下开展教育教学活动,教学理念陈旧,教学方法落后。这些现状,都对汉语言文学教学质量的提升产生了负面影响,进而影响高职学生的全面发展。因此,对高职院校来说,建设一支优秀的教师队伍至关重要。
(四)高职院校的汉语言文学教育中缺乏有关人生信念的教育内容部分高职学生对于学习没有形成正确的认识,认为学习只是为了获取文凭,不重视自身综合素质的培养与发展。对这部分学生来说,如果再受到教师在人生信念方面引导不足等因素的影响,就会导致学习态度不端正,甚至产生迷茫、厌学等心理问题。因此,高职院校的汉语言文学教育发挥积极的引导作用,需要教师根据教学目标和学生学情深化汉语言文学教育改革,使学生在高职教育中形成清晰的自我认知,找到自身发展、奋斗的方向。
三、高职院校汉语言文学教育提升学生人文素质的策略
(一)创建良好的人文环境高职院校要创建良好的人文环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念。具体到汉语言文学教育,需要教师在教学中不仅传授理论知识,还要指导并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和汉语言文学学习相关的社团活动。在社团举办的交流和互动中,引导学生将理论知识应用到实践中,并在此过程中提升自己的专业能力、知识水平、协调能力等,从而创造自己的人生价值。教师也可以组织一些相关活动,如朗诵、演讲、写作、书法等比赛,丰富学生的课堂学习内容,让学生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产生对汉语言文学的新认识,感悟其内在魅力。
(二)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高职院校的汉语言文学教学不仅需要良好的人文环境做基础,更需要高素质的师资队伍。只有具备深厚文化素养的教师才能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学科相关知识,也才能打造出具有丰富性和趣味性的授课内容,在授课过程中成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因此,学校和教师需要重视师资队伍的建设,通过培训等方式,不断提升教师的专业知识和综合素质,拓展其知识视野,从而更好地帮助学生提升人文素养。
(三)优化教学内容在高职院校,汉语言文学通常是选修课程,因此在实际教学活动中,更应优化教学内容,激发不同专业学生对于汉语言文学的学习兴趣、探索兴趣。在开设汉语言文学类选修课程时,高职院校应结合学生特点,通过调查问卷、专题讲座等形式组织调研活动,收集学生的意见;并在分析这些意见的基础上,结合教师、专家的建议,明确课程目标,制定课程标准,优化教学内容[5]。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甄选教材内容,将乏味、枯燥的内容删掉,增加能提升学生人文素养的优质内容,有针对性、有目的地进行授课。在教学形式上,教师可以采取让学生自愿结组、互相探讨、交流展示的形式,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师还可以在授课过程中与学生共同鉴赏优秀的文学作品,并引导学生将自己对文章的认识和理解与他人分享交流,从而更加主动、深入地领悟作品中的情感,提升自身人文素养。
四、结语
汉语言文学教育对于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拓展知识视野有着积极的作用,同时有利于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树立正确的发展观[6]。高职院校的汉语言文学教师要高度重视人文精神方面的教育,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发展方向,借助多样化教学手段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使学生受到汉语言文学知识的熏陶,继而塑造出高尚的思想品行,真正实现提升高职院校汉语言文学教育效果的目标。
作者:时红霞 单位:甘肃建筑职业技术学院
高职素质教育研究篇3
现今,素质教育逐渐成为高职人才教育培养的重要基础。围绕公共艺术教育做好对素质教育体系完善,有助于更好提高高职公共艺术人才教育培养水平,对于解决当前阶段高职公共艺术教育存在部分基础问题提供切实帮助。
一、高职公共艺术专业人才教育培养现状
1.公共艺术专业人才培养管理体系尚不完善公共艺术专业人才培养涉及内容较为宽泛,包括美学、艺术学及设计学等多个领域。公共艺术专业教育必须基于完善教育体系,实现对不同学科教育课程有效关联,使其形成完整教学整体,对学生更好学习专业知识及培养自身良好专业素质夯实基础。但受教育条件及教育发展水平等因素影响,部分高职院校公共艺术专业人才培养体系存在教育、管理漏洞,未能根据当前阶段教育发展现状做好科学教育布局,相关教育规划、教育策略制定,仅用于满足阶段性教育需求,促使公共艺术专业人才培养质量有所下降,对公共艺术专业人才综合素质形成一定影响。除此之外,教育体系的不完善,极大降低公共艺术专业课程教学水平,使教学工作稳步推进难以形成良性发展循环,对后续阶段教育工作有效开展形成一定阻碍。2.公共艺术专业人才培养教育机制失衡高职公共艺术专业人才培养的教育机制失衡问题由来已久。部分高职院校过于注重对学生专业能力强化,忽视素质教育的重要性,使学生在个人品质、专业素养方面难以达到企业用人标准,影响专业人才未来阶段就业发展。从早期阶段我国职业人才教育发展状况来看,加强专业人才专业能力的确能有效弥补我国专业人才市场缺口。但随着近年来我国各地区教育发展水平的逐步提高,高职院校传统教育培养模式无法适应当前教育发展环境,必须在教育创新教育寻求突破,实现对教育能力提高。而教育创新恰恰是我国高职院校的教育薄弱项。另外,公共艺术专业相对特殊,人才培养不应基于传统教育孵化模式开展布局,需要随时根据行业变化及大众艺术审美改变做好对教育方向、教育目标等内容调整。部分高职院校由于缺乏敏锐行业观察力,在公共艺术专业人才培养方面未能做好积极教育引导,最终影响公共艺术专业人才教育培养质量。3.高职公共艺术专业教育缺乏良好教学资源支持公共艺术专业人才培养对专业人才艺术审美、艺术创作等多个方面能力有着较高要求,必须要基于空间形态设计、展示设计、公共景观设计、公共设施设计等多项专业课程,实现对专业人才技术水平的强化。但由于部分高职院校缺乏良好教育资源支持,难以为公共艺术专业人才培养提供足够教育帮助,使公共艺术专业教育实践课程及理论教学课程质量有所下滑,对人才教育培养形成一定负面影响。未来阶段,高职公共艺术专业教育发展,应从素质教育角度做好对现有教育体系优化,逐步做好对外部教育资源引入,并基于素质教育开展多个层面教育对接,提高高职院校公共艺术专业教育的教学联动能力,通过完善教育体系、提升教育水平及建立教育发展新生态等突破,改变高职公共艺术专业教育发展现状,从根本上弥补高职公共艺术专业教育不足,为公共艺术专业人才职业教育水平的提升奠定坚实基础。
二、素质教育发展对高职公共艺术教育影响
1.提升高职公共艺术专业人才综合素质水平素质教育要求从创造能力、自学能力、社会公德、人生观、劳动观及审美观念等多个维度全面提高个人素质、品质。围绕素质教育做好对高职公共艺术教育体系优化,有助于更好地从素质教育角度提高高职公共艺术教育能力,使高职公共艺术教育不再单方面从专业课程教学角度开展教育布局,而是能基于强化学生专业素质、文化素养等,开展更深层次教育改革,逐步改变高职公共艺术教育形式,从满足行业人才应用需求向加强人才多方面专业素养进行过渡。与此同时,素质教育稳步推进,将为公共艺术专业学生更高塑造积极核心价值观提供有利保证,使公共艺术专业的思政教育工作,能以素质教育为载体,进一步弥补高职公共艺术人才培养不足,从最基础环节上提升高职公共艺术专业人才综合素质水平。2.完善高职公共艺术专业多元化教育培养体系职业教育多元化发展,是未来阶段职业人才培养重要方向。高职公共艺术专业教育势必要围绕教育多元化发展开展规划。在此过程中,素质教育将为高职公共艺术专业人才培养多元化推进提供必要教育支持,使公共艺术人才培养可以基于个人素质教育、公共素质教育两个层面做好教育规划。这其中,高职公共艺术专业教育工作开展,应细节上做好优化,改进现有的教育方案,将素质教育融入各个学科课程体系,以素质教育为中心,逐步开展多元化教育拓展,使高职公共艺术专业人才培养在素质教育有效助力下,能进一步加强自身教育发展水平,弥补教育发展内容缺失,完善高职公共艺术专业人才培养多元化教育体系,为后续阶段更好实现公共艺术专业教育高质量推进奠定良好根基。
三、素质教育视域下高职公共艺术教育改革的策略
1.完善高职公共艺术教育的素质教育管理体系素质教育视域下高职公共艺术专业人才培养,必须要在学生学习行为上做好充分规划。通过将素质教育纳入高职公共艺术专业人才培养机制,建立完善素质教育管理体系。教师应针对学生素质教育培养做好课程规划布局,在专业学科中融入素质教育部分内容,并联合高职院校学生管理部门,做好素质教育为载体的教育管理实践,逐步围绕素质教育开展多层次教育培养规划,促使公共艺术专业人才培养能通过素质教育提高学生艺术审美、艺术创造能力。这其中,高职院校不仅要针对学生存在素质问题做好规范,同时,也要与教师开展一体化教育联动,及时掌握学生学习实践动向,了解学生存在素质问题,并有针对性地开展素质教育工作,使高职公共艺术专业人才培养能以素质教育为基础更好开展高水平的教育工作。2.改进高职公共艺术人才培养评价机制教育评价是衡量学生学习能力的主要方式之一。改进高职公共艺术人才培养的评价机制,其目的在于将素质教育融入专业教学评价,根据学生日常学习表现给予学生客观评价,帮助学生充分认识到自身在专业素质及学习素质方面不足,并围绕个人品质、素质道德、专业素质等内容,加强对学生的素质教育强度,使素质教育能成为高职公共艺术人才培养重要引导。此外,素质教育融入公共艺术人才培养评价机制,不仅要发挥对学生监督作用,同时,也要切实发挥教育优势,确保针对学生的教育评价能真实反映出学生学习现状,使教师能基于素质教育评价合理布置后续阶段教育工作,从根本上实现素质教育与专业教育的有效对接,为素质教育更好为高职公共艺术人才教育培养充分助力做好铺垫。3.优化高职公共艺术专业课程教学结构高职公共艺术专业课程教学,不应仅重视对学生专业能力培养。需要从文明礼貌、遵纪守法、助人为乐及勤恳敬业等多个角度提升学生多个方面做好教育工作,促使公共艺术专业的人才教育能更好提升专业人才总体素质水平。因此,高职院校能开设专项素质教育课程,联合思政教育共同推进面向公共艺术专业人才培养的教育工作,切实围绕新时代人才教育培养发展及专业人才岗位就业开展深层次教育探究,根据现阶段高职院校公共艺术专业教学存在问题,采取素质教育与专业教育双向互补机制予以解决,并及时针对大学生潜在的素质问题,做好前期阶段教育预案,最大限度保证素质教育工作实际有效性,使高职公共艺术专业人才培养,可以更好在思想道德、专业素质等多个方面为育人树德全面发展创造良好教育环境。4.创新素质教育为载体的高职公共艺术教育发展新形式公共艺术专业人才培养具有一定教育特点,素质教育纳入高职公共艺术人才教育培养体系,不应采取一蹴而就的教育方式,应在现有教育基础上逐步做好素质教育创新,力求创新高职公共艺术人才培养的素质教育新形式。针对公共艺术教育的素质教育培养创新,主要从约束机制、保障机制及激励机制三个角度做好教育规划。在约束机制方面,需要在标准的制定上做好强度控制,既要为公共艺术专业课程教学稳步推进创造条件,同时,也要为素质教育的有效开展提供帮助。对于保障机制的应用,则要切实与专业学科教学融为一体,从专业学习能力、专业素质水平及个人素质三个方面有效落实素质教育管理规范,促使公共艺术专业人才培养的素质教育,能符合高职院校教育工作基本要求。在激励机制的应用方面,则要根据学生兴趣爱好制定科学激励计划,通过奖励的形式对具有较强自我约束能力、专业素质水平过硬学生做好榜样树立。进而,一方面,为公共艺术专业人才培养中素质教育稳步推进创在有利条件,另一方面,亦可利用榜样作用为学生提升自身总体素质明确方向。综上所述,素质教育视域下高职公共艺术教育工作的稳步推进,需要结合素质教育的基本需求做好科学教育布局,逐步提高素质教育在公共艺术人才教育培养中教育实践能力,切实强化高职公共艺术教育人才培养的素质教育水平,为后续阶段高职公共艺术专业教育工作科学开展提供有利保障。
参考文献:
[1]童启能,林微微.公共艺术教育在医学类高职高专院校素质教育中的作用[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1(7):6-6.
[2]赵晓雨,刘雪巍,邵琰.通识教育视阈下的高职院校公共艺术课程体系构建研究[J].新一代:理论版,2018(17):16.
[3]赵晓雨,刘雪巍,栾鹏.通识教育视域下的高职院校公共艺术课程研究[J].山海经:教育前沿,2018(12):233.
作者:朱虹 单位:大同大学浑源师范分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