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公文范文 财务管理创新探讨3篇

财务管理创新探讨3篇

发布时间:2022-12-28 09:36:27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篇财务管理创新探讨3篇,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财务管理创新探讨3篇

财务管理创新探讨篇1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经济市场环境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也在不断拖动着社会各行各业的发展。在经济全球化的当下,我国社会整体经济发展趋势已明显有了崭新形势变化,而我国市场经济发展体系与相关制度也通过相关转型调整,找准定位,不断进行经济体制革新的转变。另外,被誉为我国经济发展结构支柱的国有企业,为实现企业整体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战略,也应在新时代发展背景下,对国有企业内部的相关体制进行革新,以此迎合未来经济市场的发展趋势。近年来,随着混合所有制经济改革政策的逐渐渗透,国有企业在日常发展活动中通过科学的手段对财务管理体制问题做出转型与创新,这也作为推动国有企业经济管理发展的重要战略部署。同时,也是混改背景下国有企业内部财务管理体制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必经之路。

一、混改背景下企业财务管理体制转型和创新的重要意义

在混合改革背景下,国有企业内部结构及管理方式较过去皆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尤其在财务管理问题,暴露出企业内控力薄弱及财务管理风险防控能力差等问题,对此,国有企业财务管理体制进行转型与创新迫在眉睫。现阶段,国有企业在混改背景中暴露出的财务管理问题主要包含:财务管理制度得不到有效落实、内部监督机制无法充分发挥、财务管理理念不统一及企业资产得不到正确划分等。国有企业在此背景下,必须从自身实际情况出发,借鉴西方发达国家成功的财务管理理念,在国有企业制定的战略任务前提下,树立统一管理思想与财务理念,搭建科学且完善的财务管理体系,为财务管理转型与创新奠定扎实的理论基础。在此同时,国有企业财务管理体制在改革创新的过程中,务必要持续推动与财务管理工作相接轨,促进财务管理在实际工作中得到充分落实。此外,国有企业还应不断完善内部监督机构,以此对财务管理工作进行有效监督,帮助国有企业财务管理水平得到有效提升。近年来,在经济全球化的趋势下,各个国家的经济发展体制也面临着复杂的竞争环境,对此,为确保我国众多企业能够在大环境中脱颖而出,必然要对企业内部的财务管理积极做出转型与创新,以此促进我国经济体制结构更加完善。在此同时,国有企业通过混合所有制改革后也可完善内部治理结构,这对于提升企业的综合竞争力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帮助企业朝着健康、绿色的趋势发展。另外,国有企业通过混合所有制改革后,其经营规模也在不断扩大,会吸收到更多的资金支持,竞争能力及抵御风险的能力势必会发生“质”的提升。同时,国有企业在混合所有制改革过程中,企业竞争机遇也较过去有了公平对待,这样一来会吸收更多的闲置资金支持,这也在一定程度上确保企业资金链得到保障,降低财务风险的发生。最后,国有企业在混改的过程中可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对财务管理方式方法进行革新,以此推动内部财务管理水平及内部控制得到提升,促进国有企业整体经营能力朝着良好的趋势发展。

二、混改背景下国有企业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财务监督机制不健全现阶段,国有企业在混合所有制改革过程中暴露出的首要问题便是财务监督机制不健全,这将出现通过无形收益或者虚报信息来谋取更多利益的不良现象,账目混乱。另外,考虑到对国有企业资产评估比较困难,在此背景下,如若对企业资产评估较低,将会出现更多的经济损失,迫使国有企业步入经济萎缩的窘境;如若对企业评估过高,这将会出现吸收社会资本难的情况发生。

(二)缺乏完善的财务风险防控机制国有企业在混合所有制改革过程中,会吸收大量的社会闲置资金,外来资本较大,这便会承担较为严峻的挑战及更大的财务风险。事实证明,现如今众多国有企业中的财务风险防控机制仍有许多不健全之处,无法有效满足混合所有制改革的迫切需求。从财务风险防控角度来讲,大部分国有企业一般会将财务风险防控置于财务管理工作的边缘处,总是待财务风险危机发生了才绞尽脑汁的弥补,一直处于被动的局面。另外,从国有企业风险防控机制来看,大部分国有企业在财务风险干预处理、检测内外部市场环境变化等均未形成独立的运行体系,尤其是在混合所有制改革背景下,这将会频繁出现财务安全风险问题发生。同时,从财务风险防控方法角度来看,大部分国有企业在制定相关决策时,更多的只是依赖领导层的主观意识进行分析判断,这对于财务管理风险防控而言大打折扣,完全背离的混合改革所有制的宗旨。

(三)资本运作水平不足在混合所有制改革背景下,国有企业财务管理机制进行改革创新过程中,对其资本运作水平及资本运作主观意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值得注意的是,国有企业与私企不同,其属于独资企业,经常会出现行业内垄断的现象发生,对此,国有企业缺乏对资本市场运作过程及运作机制的认识,欠缺优化市场资源配置的经验。另外,我国大部分国有企业皆未配备高质量的资本市场运作团队,以至于出现资本运作水平不足的现象,特别是在混合所有制改革的环境下,大量外来资本流入国有企业,倘若未组建专业的资本运作队伍,这将会不利于国有企业的日后发展。

(四)财务专员思维转换困难众所周知,任何企业皆需要专业的财务专员,国有企业亦是如此,尤其是在混合所有制改革背景下,即便信息化技术水平如此之高,仍然需要高质量的财务工作者,因其专业素质、工作思维的优劣将会直接影响国有企业财务管理工作的转型与发展。现阶段,大部分国有企业财务专员皆出现了一个比较统一的问题,那就是思维转换困难现象,出现此种问题的大部分原因皆是与财务专员业务水平单一、专业素质不强有关,这更是与国有企业的特殊性脱离不开的,将国有企业看成是“铁饭碗”,长此以往,财务专员会出现工作积极性不高及缺乏严谨的工作态度发生,在面对混合所有制改革时,便会显得无法下手,转换工作思维困难的现象。

(五)成本控制意识薄弱国有企业形成核心竞争力的主要因素便是“成本控制”,这也是提升国有企业经济利益的重要手段之一。从我国现存的国有企业财务管理状况来看,大部分国有企业财务管理成本控制意识相对薄弱,尤其是对于一些项目财政支出及审批流程时过于宽松,因而出现浑水摸鱼及存在大量闲置资金现象发生,这在一定程度上严重损害了国有企业的经济效益。由此可见,国有企业在混合所有制改革背景下,如何提升财务管理成本控制水平是众多企业中亟需解决的难题。

三、混改背景下国有企业财务管理体制转型与创新策略分析

(一)建立科学且完善的财务组织管理体系在混合所有制改革背景下,一般来讲,国有企业的所有权是由民营企业所占投资比来决定的。在此环境下,国有企业内部财务管理体系势必会受到影响,也相继会发生无法预测的转变。鉴于此,为确保国有企业维系好整体经济发展势态,必然要依据企业实际情况,建立一套科学且完善的财务组织管理体系,这样才能真正意义上实现国有企业财务管理体制整体工作的转型与创新。首先,国有企业要找准自身经营活动定位,严格遵循现代化企业作用理念与监督管理意识对企业内部经营活动中的所有权与经营权进行分析。其中最为关键的环节便是减少行政机构对国有企业日常经营管理的干预。另外,还需确保政府及相关机构明确自身岗位职责,充分保障国有企业得到协调稳定的发展机制。其次,国有企业在建设内部财务组织过程时,也应该学习民营企业的长处,补自己的短处,将国有企业传统的竞争优势得到充分发挥。帮助国有企业在创新发展过程中注入新的生命力,合理运用民营企业的综合优势,实现国有企业资源合理配置的终极战略目标。最后,在混合所有制改革背景下,国有企业在开展相关财务管理工作与日常经营活动中,需围绕企业内部实际情况为出发点,严格遵循相关组织管理体系,充分协调企业内部管理的各个方面。这样一来能够为企业领导人提供掌握企业日常经营与管理的基本情况,更好的将项目投资及资金分配到具体活动中。

(二)持续升级财务管理体系在混合所有制改革背景下,国有企业财务管理体系必须与外部市场经济相辅相成,不断完善自身财务管理体系,对此,国有企业持续升级财务管理体系便是实现混改背景下财务管理机制创新与转型的必经之路。总的来说,可从以下两方面出发,一方面国有企业领导者必须积极掌握现代化企业管理理念与财务管理观念,注重资本管理,以此帮助企业财务管理模式得到创新发展。另一方国有企业应根据外部市场经济大环境转变自身战略目标,可将资金回报率作为首要参考点,这样能够充分协调不同投资者的根本利益。另外,考虑到国有企业与民营企业的财务会计核算体系、会计政策及管理制度皆有着较大差异,对此,国有企业可定期开展专项培训活动,以此提高企业内部财务专员的综合素质,为财务管理机制的转型与创新提供扎实的现实基础。

(三)优化财务风险防控机制在混合所有制改革背景下,国有企业内部财务管理机制转型与创新过程中可能会出现财务风险,影响财务管理机制的转型与发展。优化国有企业财务风险防控机制可从以下几点出发:其一,提高国有企业领导层及财务管理部门的财务风险防控意识,使其高度重视财务风险防控工作,与时俱进,不断根据外部经济市场环境更新自身财务风险防范意识;其二,优化财务风险防范机制,利用信息化技术手段搭建财务风险实时监测系统,将可能出现的财务风险扼杀在摇篮里;其三,国有企业财务管理部门要在现有的风险防范基础上,根据外部环境创新财务风险防范手段,时刻更新财务风险转移、分散及规避等各个环节,以此提升国有企业财务管理部门的风险防控效果。

(四)提升资本运作能力国有企业在混合所有制改革背景下,为确保国有资产得到增值保值,应加快国有资产在当今经济市场环境中的流动。举例而言,国资委可聘请专业的企业资本运营队伍及投资运营公司等对国有资产的运作形势进行介入管理,通过多种手段来优化国有企业的资本配置,如重组、上市等,提升国有企业市场竞争能力。另外,国有企业引入到社会民营企业资本后,要积极学习民营企业的长处,补给自己的短处,找寻更多的投资机遇来实现国有企业财务管理机制的创新与转型。

(五)优化经营考核管理机制优化经营考核管理机制能够促进国有企业财务管理机制实现转型与创新发展,对此,应不断优化经营考核管理机制。举例而言,首先,国有企业建立一套科学且完善的经营考核管理机制,将企业经济指标与工作目标高度融合,在以绩效管理与预算管理的方式考核经济指标,这样一来能够有效提升国有企业的资金回报率。其次,国有企业可开展职业经理人的竞聘活动,以此调动企业管理层的工作积极性,使其能够主动参与到财务管理机制的创新与转型活动中。值得一提的是,开展相关活动时,国有企业可通过股东大会等机制来发挥股东的监督作用,避免大股东过分干预国有企业的日常经营管理活动。

(六)注重提升财务人员综合素质能力任何企业皆离不开每位员工的付出,国有企业亦是如此,尤其是在混合所有制改革背景下,国有企业中的大量管理者出现工作能力低的现象,无法适应混改后的工作压力,对此,提升这些管理者工作能力变成了现阶段首要任务。考虑到这些管理者在企业工作时间较长,对企业管理方面有着一定的经验,直接淘汰对于企业而言会是一笔不小的损失。对此,企业可引入专业性较强的培训机构来培训这些管理者,以此来弥补他们身上的短板。另外,国有企业可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制定奖惩制度的措施,以此激发财务专员的工作积极性。总的来说,国有企业实施混合所有制改革已在路上,对于财务工作者而言,应积极转变工作思维,摒弃传统的工作方式方法,找准自身角色定位,切实提升自身业务能力与综合素质。最后,国有企业为加快财务管理机制的转型与创新,可适当引进高质量的财务人员,以此为混改的顺利实施奠定基础。综上所述,国有企业在现代化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背景下,进行混合所有制改革已成必然之势,由于混改是新生事物,在这过程中无法避免出现一些财务安全问题。对此,国有企业财务管理机制进行创新改革过程中,要充分结合外部环境变化建立科学且完善的财务组织管理体系、持续升级财务管理体系、优化财务风险防控机制、提升资本运作能力及财务人员综合素质能力,以此确保国有资产的完整性与安全性。

作者:潘士涛

财务管理创新探讨篇2

1引言

在当前的新形势下,传统的财务管理方法无法满足市场经济的发展需求,在落实财务预测、决策、计划、控制和分析等环节时,将会出现众多不确定因素,导致企业经营面临一定的风险。为此,企业应当运用新型的金融工具,改进财务管理方法,为实现企业战略目标奠定坚实的基础,促进财务管理改革。与此同时,为保障企业金融工程的规范应用,我国出台了相应的新金融工具准则,适应金融工具的变化,支持企业合理借助新金融工具实现财务管理创新,破解现阶段面临的问题和不足,带动经济发展水平的提升。

2金融工程概述

2.1金融工程的概念金融工程是一种涉及金融理论、工程方法、数学工具以及编程实践等多学科领域的技术方法。对于金融工程概念的理解,通常包括狭义与广义两种。其中,狭义的金融工程主要是指利用先进的数学及通信工具,在各种现有基本金融产品的基础上,进行不同形式的组合分解,以设计出符合客户需求并具有特定风险与收益的新的金融产品;广义的金融工程是指一切利用工程化手段来解决金融问题的技术开发,不仅包括金融产品设计,还包括金融产品定价、交易策略设计、金融风险管理等方面。

2.2金融工程的特点现阶段,因外部环境压力加大,同时,在企业内部改革的推动下,对财务管理创新的需求逐渐增加,为防范金融风险,运用金融工程具有明显的优势特征,具体如下:第一,灵活性。在场内交易衍生品时便于进行抛补,相比于股票交易,采用期货交易制度更便于进行衍生品交易。同时,金融工程可根据特定的企业设计场外交易,对比传统工具可发挥较强的适应性和灵活性作用。第二,优势性。金融工程具备良好的金融优势,即采用交易保证金制度,企业只需付出相对较少的资金,便能够进行大额交易,当对产品进行差额交易时,仅会占用少量资金。第三,准确性。当金融衍生工具和基础现货的价格发生变动时,利用金融工程可促使逆向操作精确锁定风险,充分保障财务管理顺利运作[1]。

3金融工程在财务管理中的运作思路

金融工程在企业财务管理中的应用,可降低风险发生的概率,保障财务系统稳定运行。在实际运用过程中,对金融工程可采用6种基本运作思路,具体如下:第一,规避。由于现代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实现价值最大化的目标会受到多种内部和外部因素的影响,企业可以利用金融工程通过风险对冲来避免和减少财务损失。比较常见的运作思路是利用税收政策实现合理避税,以及利用跨国投融资工具等进入管制国市场。第二,分散化。基于马克维兹的投资组合理论,利用金融工程建立合理的投资组合、资产分配方案等,保障风险分散、收益稳定。第三,再配置。当经济个体在经营发展过程中,均存在特定的收益和风险,不同个体对二者的认识有所不同,致使收益与风险的效用函数呈现差异化特征。在运作金融工程时,可通过风险转移对企业资产再配置,进而满足经济个体的需求,保证效用达到最大化。第四,保险。企业利用风险对冲可消除一定的风险性,但同时也会降低收益的可能性。为此,借助金融工程可采用带有保险性质的策略,保障在存在最低收益或最高风险的前提下,保留未来获益的最大可能性。第五,缓解信息不对称。在企业经营中,信息不对称是导致代理问题的重要因素。为此,在金融工程的运作中可在证券中加入适当的特殊条款,便于强化信息显示功能,改善信息分布结构和传递效率,缓解以往企业信息不对称等现状。第六,利用比较优势。比较利益理论在企业财务管理中的应用较为普遍,运用金融工程能够促使企业在参与金融活动的过程中发挥金融比较优势,创造多赢局面[2]。

4金融工程在财务管理创新中的具体应用

4.1用于财务管理中的融资活动创新财务管理是现代企业变革的重要举措,通过利用企业金融工程可有效提升融资活动的效率。在传统的融资模式下,主要包括吸收直接投资、发行股票、发行债券、银行借款等途径。为有效提高融资效率、减少融资成本,企业可利用金融工程对融资方式进行创新,以此获取更多的财务资金,支持企业经营发展,例如,企业在选择融资品种的过程中,通常是将普通股视为权益性融资的工具,其特点是股本非返还性、报酬剩余性等。基于金融工程可对权益性融资实施创新,有效吸引投资者,提升企业价值。同时,企业可对票面币种、借款方式、利息计算方式、付息时间、债券偿还方式等契约条款进行创新,开展利率互换交易,即交易双方在一定时间内,按照协定利率与名义上的本金进行利息互换支付,其能够按照固定利率资产或者在负债条件下,交换对方浮动利率资产和负债,促使互换双方能够在不同的市场上发挥优势,获取一定的利益。另外,通过对金融工程的运用,能够对利息计算方式进行合理创新,如采用利息浮动化、累进化和除息化等方式,可有效规避风险,保证避税的合理性。此外,利用金融工程可创新融资品种,进而为企业实现资本结构最优化奠定良好的基础。当企业选择初始资本结构开展融资业务之后,可利用金融工程的运作进行调整,常见做法包括建立认股权证及具有可转换和回售、赎回特性的有价证券融资组合,对现有资本结构实施灵活、动态的调整。同时,企业能够借助直接的债权交换、股权交换等,实现对资本结构的调整[3]。除此之外,在企业融资的过程中,金融工程可创新融资手段。例如,通过利用网络发行企业债券或者股票,可减少发行成本,并大幅缩短筹资时间,该手段可绕开金融中介,直接发行债券,能够节省利息成本。

4.2用于财务管理中的投资活动企业金融工程在财务管理创新中的应用可以体现在投资活动当中。以往企业开展金融投资,往往是对持有基金、股票以及债券等进行组合,有助于降低非系统性风险,并运用股票指数期货期权实现套期保值,减少不确定风险因素,保证收益稳定。但是当企业没有对相关风险匹配或者冲销,将会导致风险暴露,进而使金融工程等衍生工具对企业带来较大风险。因此,在财务管理改革创新中,必须合理利用金融工程进行创新,主要体现在金融投资和实物投资两大方面,具体如下:第一,金融投资创新。对于企业而言,开展金融融资应选取、运行适宜的金融投资策略,便于提高闲散资金的利用效率,保证效益最大化。通常情况下,企业可采用组合投资方式,尤其是在金融行业不断推进发展的新形势下,企业为适应金融市场环境,往往采用大额存单、货币市场共同基金、商业票据与回购协议等组合,将其作为现金管理的工具,其特点是流动性强、风险低。利用企业金融工程时,投资部门可对持有股票、基金、债券、优先股等形成组合,便于在风险约束和流动性约束下实现整体收益最大化。同时,对于股票组合投资来说,可按照整个市场的有代表性指数,有效构成设计组合,完善全市场投资策略。第二,实物投资创新。实物投资是以现货交易作为基础,设计商品期货、远期交易、期权等合约,能够为企业提供对本金提前锁定的时机。例如,我国市场上的常见的商品期货包括棉花、白糖、大豆、锌、铜等,相关企业可利用商品期货进行套现保值,其他企业基于价差的套期保值来确定未来的现金流量。为保障投资风险得到有效降低,可采用套期保值思想,通过期货和期权交易以提升资金使用效率,尽可能减少库存。在项目投资中,采用传统做法即净现值法,因为其是假定一次性完成投资决策,当出现投资机会时,就必须作出决策。同时,其假定投资项目具有完全可逆性,为对净现值以外的其他因素进行考虑,不重视管理层在决策中所发挥的主观能动性和灵活性作用。要想改善此现状,可积极运用金融工程,基于实物期权法,对项目投资进行分析,认为净现值法的执行存在不明智性,一旦立即执行期权结果,将会放弃等待权利的价值,因此,对不可逆投资项目需考虑延期决策,这有利于在很大程度上消除不确定性[4]。

4.3用于财务管理中的风险控制考虑到现代企业的实际经营和发展,通常进行风险管理以应对市场风险和信用风险,使用企业金融工程这一新型工具,有助于降低企业风险,提高整体收益水平。首先,在市场风险管理层面。财务管理中的市场风险多是受外部环境因素影响,例如,利率、汇率、商品价格等,导致企业价值发生变动,也被称为价格风险。当相关因素发生变化,致使其实际价值与预期不相符时,极易暴露风险和问题,这是由于财务上的价格变化,能够对尚未入账的交易产生干扰,引发企业价值波动。在利率、汇率及商品价格等出现变动时,企业销售额与市场份额将会出现减少的风险。通过利用金融工程,能够将期货商品与商品互换、外汇期货以及远期汇率协议等作为基本工具,针对价格变动和外汇风险等进行套期保值,最大限度地避免现金流出现异常。例如,企业可设置专业的风险管理人员,负责测量风险暴露程度,积极采取保值措施,有利于按照市场变化情况指导企业在经营生产中作出合理调整,保证自身平稳运行。其次,在信用风险管理层面。当金融交易或商品交易的双方未能及时履行约定义务时,将会出现违约风险。在传统的财务管理工作中对信用风险的防范,主要是采用限制交易业务、设定低等级信用评级、要求交易抵押等方式。虽然能够减少和预防风险,但无法实现真正的管理风险,仅能提高交易双方的信用等级和安全性,对于潜在交易量和利润的提升缺乏助益,不利于市场交易规模的扩大和流动性的提升。为此,企业可利用金融工程可对信用风险管理进行创新,如应用信用互换方式,有效控制债券、应收账款、商业合同中的风险,企业投资者可通过与第三方进行总收益互换,转移部分信用风险[5]。另外,当投资者支付信用保险费时,可选择一次性支付、定期支付等方式。如因信用等级降低而出现违约、破产等事件,可由第三方补偿投资者损失,补偿方式为按照规定价格买入投资者持有债券。除此之外,针对企业财务管理中的应收账款风险控制,当企业的多数应收账款及业务集中在较少的客户企业时,可引入金融工程实现信用互换。企业定期向互换对方支付既定的保险金,一旦发生账款拖欠,则可从互换对方处获得补偿,最大限度地降低风险。

5企业金融工程的开发方式

第一,采取标准化和证券化的金融工程开发方式。由于企业的金融产品主要是针对市场需求进行开发,为满足现代财务管理创新的需求,则需开发合理的金融工程。但不同的企业之间存在差异性,导致金融工程的差异也相对较大,为保障其符合国家标准,充分满足财务管理创新要求,企业可通过标准化、证券化方式对金融工程实施开发,注重在非标准金融工具的应用条件下进行二次开发,通过改变局部特性保证其可在市场中交易,以此形成证券化金融工程。第二,采取结构化的金融工程开发方式。结构化是企业金融工程常见的开发方法,主要是将多个市场要素进行优化组合,形成跨市场的混合证券,并可产生新的金融结构,综合考虑企业在多个市场中的现实情况,促使整体效益与风险相匹配。在开发金融工程时,可混合基本要素市场,将混合方式设计为线性或非线性模式,具体包括期权、期货、远期和互换等方式,形成诸多衍生工具。基于结构化形式开发金融工程,能够保障企业在同一时期进入多个市场领域,能够有效提高融资效率,进一步降低成本[6]。第三,采取复合化的金融工程开发方式。通过对比和分析较为常见的金融创新产品,企业现金流往往是由多种金融工具的现金流叠加而成的,通过复合化的开发方法能够创新金融工程产品。在实践中,采用模拟现金流的方式能够实现企业目的,如复合期权、期货等,以上均属于合成产物,通过在金融工具中增加有关期权性质的条款和约定,保障财务管理得到有效创新。

6结语

综上所述,现代企业在经营发展进程中,面对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以及市场经济体制的完善,将会面临更多的机遇和挑战。近年来,我国对会计准则进行修订,促使财务管理的重要性日益突出。为有效实现创新则必须应用科学合理的金融工具,以此提升风险防范能力,加大自身监督力度,以此为企业发展提供强大的驱动力。基于此,企业金融工程的应用受到广泛重视,其相比于其他金融工具拥有诸多优势,在融资活动、投资活动以及风险控制方面均有良好应用,为进一步提升企业金融工程的运用实效,相关财务管理人员要合理开发金融工程,解决企业金融结构性问题,保证财务管理创新实践顺利开展,推动企业健康发展与平稳经营。

作者:陈林浩 单位:西北大学现代学院

财务管理创新探讨篇3

信息技术的蓬勃发展使得大数据的应用范围不断拓展,这给企业财务管理创新带来了巨大的影响以及挑战。在大数据时代,企业固有的财务管理模式暴露出了很多的问题,财务管理模式需要创新发展。从目前一些企业财务管理创新情况来看,虽然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是也客观上存在较大的不足,突出表现在大数据分析水平不高这一层面,大数据分析与财务管理融合有一定的欠缺。针对这种情况,需要企业进一步加强对本课题的研究探讨,充分了解分析大数据时代财务管理方面存在的棘手问题,从而制定切实有效的解决策略,继而构建更加合理的财务管理模式,全面提升企业财务管理水平。

一、大数据概述

大数据从字面意义来理解就是海量的数据,具体到企业领域来说,大数据指企业生产经营所产生的各种各样的数据。大数据的特点包括了以下几个:一是数据是海量的,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数据,这些数据从量的层面来看,非常庞大且呈现出了快速增加的势头;二是数据是有价值的,没有任何价值的数据信息不能够归入大数据的范畴,企业经营中产生的数据有的有价值,有的则没有价值;三是大数据所包含的数据种类很多,不仅仅有财务数据、经营数据,还包括了人力资源数据、销售数据等等;四是数据信息不断变化,企业生产经营都处于一个不断变化的状态,这自然会导致数据的变化。正确认识大数据的内涵以及特点,可以让企业更好地进行大数据分析,从而最大限度地发挥大数据分析的重要价值,全面实现财务管理水平的进一步提升。

二、大数据分析对于财务管理的价值大数据分析对于财务管理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通过对相关研究文献进行梳理,本文将这一工作的重要价值归纳为以下几点:

(一)挖掘财务信息,辅助财务决策财务决策需要考虑的因素很多,正确的财务管理决策往往建立在对财务数据信息进行深入分析的基础之上。大数据分析能够对于财务数据进行深入挖掘,获得有价值的信息,从而给财务决策提供依据,提升财务决策的科学性。从目前大数据分析的效果来看,要远远好于传统的财务数据分析,借助于这一数据分析手段,能够获得之前无法获得的有重要价值的信息,从而给企业财务管理决策提供信息支撑。举例来说,大数据分析能够预测未来企业主要财务指标的演变趋势,从而给企业财务决策提供指引。

(二)加强财务数据共享,确保信息准确大数据分析能够实现财务信息及时的、充分的共享,同时能从多个维度反映企业财务的真实情况,这有助于进一步提升财务信息的准确性。当前企业财务信息种类很多,数量更是庞大,如果没有大数据分析技术,很多财务数据信息都处于缺少内在联系的状态,信息传递也会比较滞后,无法保证决策者所获得的财务信息能够真实反映企业当下经营管理状况。针对上述所谈情况,企业需要进行大数据分析,通过大数据分析来实现财务信息的及时汇集,保证财务信息供求的更加均衡,继而实现财务信息的更加准确。

(三)减少财务人员工作量大数据分析能够极大地减少财务人员的工作量,企业财务管理工作中,数据分析任务繁重,需要财务人员投入大量的时间。在没有大数据分析的情况下,仅仅依靠财务人员手工统计分析,不仅仅数据分析效率比较低,同时也更容易出错。通过大数据分析,可以较好地解决上述问题,让企业财务数据分析工作更加高效。大数据分析能够实现数据的批量处理,将财务人员从烦琐的数据分析工作中解放出来,财务人员能够将更多的时间用来思考如何优化财务管理制度、管理流程、管理方案,从而推动财务管理水平的持续提升。

三、企业财务管理问题分析

目前企业财务管理领域存在的问题很多,从大数据分析的角度来看,这一领域比较典型的问题包括以下几个:

(一)缺少财务管理数字化理念基于大数据分析的财务管理创新前提基础是财务人员要有良好的数字化理念,可惜的是目前很多企业财务人员并没有财务管理数字化的理念,这导致了企业财务管理创新工作的开展颇受影响。当前很多企业的财务人员财务管理理念依然落后,对于数字化管理的重要价值没有充分的认识,这种理念之下,企业就不会在财务管理方面积极推进大数据分析,由此导致这一工作的开展严重受阻。之所以出现财务管理数字化理念的欠缺,可以从两个方面进行具体分析,一方面是财务管理数字化水平偏低,企业在数字化、信息化建设方面步伐比较迟缓,由此给财务人员传达了一个错误的信号,即财务管理数字化并不重要,因此观念层面对于数字化、信息化的认可度不够;另一方面是企业在财务管理数字化宣贯方面存在较大的不足,数字化理念没有深入人心。

(二)财务人员大数据分析能力薄弱大数据分析这一工作专业性很强,对于财务管理人员信息化素养、数据挖掘分析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过目前很多企业的财务人员在大数据分析方面能力比较薄弱,缺少大数据分析的基本知识储备以及技巧,这自然会导致大数据分析效果不够理想。大数据分析一般包括选择数字特征、数据的整理分析、计算数字特征、建立模型、评价统计、结果分析等步骤,不少财务人员在数据分析模型的构建方面存在一定不足,不懂如何构建模型以及进行模型的误差检验,这自然会导致大数据分析的准确性受到影响。企业针对财务人员大数据分析方面的能力短板,没有及时开展相应的培训,没有围绕大数据分析需求从外部招聘一些专业人才,这样自然无法做好大数据分析这一工作。

(三)大数据分析相关制度不健全目前部分企业大数据分析方面的相关制度并不健全,没有能够做到根据这一工作开展的需要来制定比较完善的制度,这样就容易导致大数据分析工作的开展缺少规范性,并因此影响这一工作效果。大数据分析本身就已经成了企业财务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在财务管理方面有很重要的作用,当大数据分析制度不够健全的情况下,大数据分析就会受到影响,并会导致财务管理、财务分析出现问题。举例来说,大数据分析原则方面,企业如果没有进行明确或者虽然明确了但是不够全面,由此会导致大数据分析水平下降,无法给财务管理提供数据支撑。同时大数据分析制度如果与企业投资管理、现金流管理等制度之间有一定的冲突和相悖之处,这样自然会导致大数据分析工作的开展受到负面影响。

(四)财务管理系统缺少大数据分析模块当前,企业财务管理方面的主要问题之一是财务管理系统中没有大数据分析这一模块,这导致大数据分析的应用受到了很大的限制。财务管理系统是财务管理工作开展的重要平台,在财务管理已经完全线上化、数据化的背景下,财务管理系统的作用是不可或缺的。大数据分析模块的缺失意味着大量的数据信息无法进行深度分析,企业难以从海量的数据信息中获得有价值的信息,这对于企业财务管理水平的提升是非常不利的。大数据分析模块的开发难度很大,很多企业在此方面能力不足,因此导致了财务管理信息系统功能不够完备,无法助推企业财务管理水平更上一个台阶。

四、基于大数据分析的财务管理创新策略

大数据时代,企业财务管理需要与时俱进地进行创新,围绕上文所谈到的各种问题,本文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树立财务管理数字化理念企业财务管理人员需要充分意识到数字化、信息化是企业财务管理发展的重要趋势,要树立起财务管理数字化的理念,在此理念引导下来推进财务管理的创新,给予大数据分析更多的关注。在引导财务人员树立财务管理数字化理念过程中,关键是要做好以下几点:首先,自上而下进行财务管理数字化建设的大力宣贯,让每一个财务人员都能够感受到财务管理数字化的迫切性以及重要价值。企业管理者需要在不同场合通过不同的方式来强调财务管理数字化的意义所在,从而扫除其观念层面员工对于数字化的抵触情绪;其次,企业需要给予财务管理数字化真金白银的投入,这样才能够给员工传达一个明确的信号,即企业高度重视财务管理的数字化。以海量数据这一上市公司为例来说,该公司在财务管理数据数字化建设方面,连续多年每年都投入上百万元进行系统的升级;最后,企业塑造良好的数字化氛围,从硬件以及软件着手引导员工树立财务管理数字化理念,从而实现企业财务管理水平的不断提升。

(二)提升财务人员大数据分析能力基于大数据分析的财务管理创新要求财务人员具有良好的大数据分析能力,能够熟练掌握大数据分析的技巧和方法,具有数据分析模型构建的能力。针对财务人员上述方面存在的不足,关键是要开展相关培训,通过培训让财务人员增加大数据方面的知识储备,掌握大数据分析的相关技能,从而在这一工作开展方面能够做到更加游刃有余。对于企业来说,在有条件的时候,可以多开展一些大数据分析方面的培训,培训内容需要做到需求导向,即培训重心放在如何补齐财务人员在大数据分析方面的短板。海量数据这一上市公司在大数据培训方面,每一年都会组织相关人员参加培训,从而提升财务人员的大数据分析能力。企业大数据分析方面的专题培训需要有连贯性,定期进行培训需求分析,了解财务人员存在的胜任力不足,从而制定更有针对性的培训内容。除了培训之外,也可以引入考核手段,通过考核引导、督促财务人员关注自身大数据分析能力的提升。举例来说,如果财务人员大数据分析能力欠缺或者薄弱,会影响到考核成绩,考核成绩与奖惩挂钩,这样才能够给财务人员施加一定的压力来提升自身的大数据分析能力。

(三)完善大数据分析管理制度企业要注重根据大数据分析工作开展的需要,健全相应的管理制度,确保这一工作的开展在相关制度的引导下规范有序推进。大数据分析管理制度建设需要注意以下几点:首先,大数据分析管理制度要有实效性,即制度应能够落地,具体内容方面要尽量全面兼顾,对于大数据分析的目的、原则,如何搜集数据,如何进行数据分析,数据分析结果如何使用等都需要加以明确。以大数据公司来说,财务管理领域大数据分析需要囊括数据的搜集、模型的构建、误差的检验、结果的纠偏等;其次,大数据分析管理制度要比较灵活,能够根据大数据分析中出现的问题来进行调整完善,保证相关制度与财务管理创新相匹配。举例来说,大数据公司财务风险管控要求提升,这自然要求大数据分析进行相应的调整,以保证大数据分析结果能够满足财务风险管控的需要;最后,大数据分析制度需要有良好的匹配性,即这一模块的相关制度与财务管理其它制度之间能够比较好地匹配,例如海量数据这一上市公司就对于大数据分析与成本核算、投资管理、运营管理等制度之间是否匹配进行了充分的论证分析,这样很好地推动了财务管理的创新。

(四)财务管理系统增加大数据分析模块企业财务管理系统中需要有大数据分析这一重要模块,这样才能够用好大数据分析这一手段,发挥大数据分析的重要价值,确保财务管理能够匹配企业发展的需要。财务管理系统中的大数据分析模块需要与其他模块进行有效衔接,这样才能够更好地发挥大数据分析的重要作用。大数据分析模块的主要功能包括了从海量的数据资源中基于一定的技术和模型,通过数据抓取、分析来找寻有价值的信息,给财务管理人员提供有价值的数据,全面提升财务管理水平。大数据分析模块设计方面,需要注意稳定性、安全性、科学性,企业要定期进行大数据分析模块的调整优化,重点是要对于数据分析模型的信度、效度进行校验,这样才能够保障大数据分析工作的更加精准。举例来说,如果大数据分析模块的准确度下降,对于数据分析不够深入、全面,就需要寻找原因,了解究竟是数据本身的问题,还是数据分析模型的问题,从而采取针对性的解决措施,保证大数据分析模块功能完备。总而言之,大数据时代,大数据分析在财务管理领域的重要价值已经得到了充分认可,在这种背景下,企业财务管理需要及时进行创新,注重大数据的分析与应用,构建更加科学合理的财务管理模式,从而推动企业财务管理水平的不断提升。本文所提出的基于大数据分析的财务管理创新策略主要囊括了树立财务管理数字化理念、提升财务人员大数据分析能力、完善大数据分析管理制度、财务管理系统增加大数据分析模块等四个方面,这些策略有对于部分研究成果的借鉴,亦有自身的一些思考,考虑到各个企业情况的不同,本文所提出的这些策略并不能够被照搬照抄,各个企业一方面可借鉴其他企业在此方面积累的成功经验,另一方面要结合自身的情况,更加灵活地进行财务管理的创新,从而进一步提升企业大数据分析水平。

作者:王艳慧 单位:内蒙古生态环境大数据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