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公文范文 图书馆工作思考3篇

图书馆工作思考3篇

发布时间:2023-01-05 10:49:20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篇图书馆工作思考3篇,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图书馆工作思考3篇

图书馆工作思考篇1

一、公共图书馆安全与防灾工作的必要性

随着社会文明的不断发展,人们越来越意识到读书的重要性。读者也越来越多样性,如学生、工人、知识分子等。公共图书馆成为人们获取知识、信息的重要途径。由于图书馆的人流量大、人员密度较高,因此,公共图书馆的安全措施就显得尤为重要,必须要定期检查公共图书馆的设施,避免发生灾害事故。由于公共图书馆中收藏的文献、书籍和各种信息资源都比较珍贵,有的甚至还收藏着我国具有非常高的文学价值的古籍、文献等。一旦公共图书馆发生灾害事故或者遭到人为破坏,会造成不可逆转的损失,甚至可能会威胁到读者和图书管理人员的人身安全。因此,公共图书馆的相关管理人员必须要重视馆内的安全问题,要做好防护措施,定期检查,确保公共图书馆正常运行,为读者提供服务,促进图书馆的现代化发展。

二、公共图书馆火灾特点

1.人员伤亡大作为城市教育文化集结中心,公共图书馆实行开放性策略,接受全体民众,每天容纳人员数量庞大,流动性较强。若图书馆突发火灾事故,容易造成馆内人员恐慌,进而发生拥挤、踩踏。此外,馆内物品燃烧过程中所产生的有毒气体,会对馆内人员造成窒息威胁,且在浓烟覆盖下影响救援人员视线,不利于救援任务的实施。

2.社会影响大在某种意义上来说,公共图书馆的馆藏是对人类文化遗产的重要传承,是对人类精神文明发展结果的保留。从国家角度来看,公共图书馆承担着国家信息的收集和民族文化的集成,同时也体现了国家内涵,在公众文化休闲活动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其所带来的经济和社会价值不可估量。

3.典藏古籍不可再生对文献资源的完好保存和收藏是公共图书馆的重要职能之一,各馆内均有独特的镇馆之宝,此类不可再生性典藏资源是图书馆重点保护对象,若遭受火灾,将造成无法挽回的后果与损失。

三、公共图书馆的防灾减灾工作的主要内容

第一,馆内防灾减灾。受图书馆行业特点影响,室内防灾减灾工作在具体开展过程中主要是对文献资料信息的安全防护,在确保符合文献保存标准的基础上,对相关安全问题进行全方位防范。例如,避免盗窃、受潮、灰尘、虫害、紫外线等问题。在一些规模较大的图书馆中,消防安全工作重点对象为特藏图书,通过建立一体化管理制度和专业管理制度的设置来承担此项工作。此外,公共图书馆内计算机设备设施、公共财产、读者私人财物、红外防盗装置以及中央监控系统等均属于馆内安全保护对象。第二,用电用水、排水防漏安全工作。目前,随着公共图书馆现代化水平的不断提升,馆内信息化、电子化设备设施逐渐增多,在电器种类日渐丰富的背景下,馆内用电需求逐渐提升,无形中增加了复杂电路以及用电安全问题的概率,再加上缺乏日常消防安全管理,用电安全意识、用电知识了解过于片面,容易导致发生各类用电事故。第三,公共图书馆内所布置的给水管网、消防水管网等存在一定程度的安全用水问题,绝大部分管网使用时间超过6年,管道锈蚀多发,部分部位存在漏水现象,如果未能察觉管道漏水,不仅管道所在周围的书籍将遭受管道渗水、漏水浸泡,若任由其范围扩大,还会造成自动喷水灭火系统喷淋头爆裂或者各管道之间接头松动,阅览室被淹程度加深,给图书馆一些有珍藏价值的古籍和其他财产带来灭顶之灾。第四,公共图书馆还面临所在地域的气象灾害风险,如台风、地震等多发性灾害气候对公共图书馆及其人员带来的影响,有必要根据本地区本行业特点制定相应的应急预案,规划重点防御区域,如建筑本体、连廊、幕墙、地下室、发电机房、出入口、天面、施工场地、户外或半户外自助图书馆服务点、书库等,以及重点防御设备设施,如外围及天面沟渠、地下排污排水设施、电力设施、消防设施、特种设备、监控设备、外围绿化、户外或半户外自助图书馆设备和雨棚等,应备足应急物资,按照设定的应急响应机制,多部门协调联动开展防灾工作。

四、公共图书馆消防安全中存在的问题

1.消防安全意识不到位目前,国内绝大部分公共图书馆对发展、需求、工作属性与消防安全两者之间的关系认识不足,尚未形成全新的公共图书馆消防安全发展战略,具体表现为以下几点:(1)缺乏健全完善的规章制度,且监督管理不到位、执行落实不到位;(2)基础的消防安全设施长时间没有检查、形同虚设。例如,灭火器时间太长失去效用、消防栓长期不检查,甚至没有水等;(3)在阅览室或者配电室存在易燃易爆物品等。上述安全隐患与图书馆消防安全工作中“防患于未然”以及“预防为主,防消结合”的原则大相径庭,图书馆安防管理人员消防安全意识欠缺。

2.报警系统失灵,现象多发在社会经济快速发展过程中,公共图书馆消防安全工作逐渐实现了传统人工“严防死守”向现代消防火灾探测报警系统的积极转变,使得火灾预防保障系数快速飙升。例如,在公共图书馆中一定要充分利用显示器、探测器等电子设备,发挥其效能,促使火灾预防质量全面提升的同时,在某种程度上推动了社会的进步。但是,根据相关消防机构所提供的检测数据来看,公共图书馆中所应用的报警系统存在一定程度的质量问题,将近60%以上探测器在实际应用中存在误报、失灵、不报警等现象,未能从真正意义上发挥此类先进设备设施的实际功效。

3.灭火器配置不规范公共图书馆在书库、阅览室等环境中设置消防设备设施时,应在满足国家建筑物消防设备设施安装设置标准的前提下,与图书馆建筑面积、资源覆盖面积以及消防需求等因素相结合。但从实际安装设置过程来看,部分公共图书馆设备设施设置严重偏离相关规定,为各种消防安全事故留有可乘之机。例如,未能按照国家要求数量进行灭火器设置,大中型公共图书馆与小型公共图书馆灭火装置数量一样等,部分图书馆盲目追求消防装置的多样化,在某种程度上对公共图书馆消防安全管理的资金形成了过度损耗。

4.防灾减灾资金缺乏由于相关的公共图书馆管理人员对其防灾减灾工作意识不充分,导致对这一事项的关注不高。因此,可用于公共图书馆安全建设和防灾工作的资金比较少,难以支撑用来采购防灾减灾所需的各种安全设备设施。如此恶性循环,导致公共图书馆的安全防护不到位。

5.公共图书馆工作人员意识不到位大部分的公共图书馆在招聘工作人员时,很少有防灾方面的岗前培训,直接导致了公共图书馆工作人员的防灾减灾意识薄弱,认为只要做好预防火灾、水灾、人为灾害就可以了,而疏忽了对公共图书馆中电子设备设施的安全防护工作。

五、公共图书馆防灾工作的预防与实现

1.规范书库使用通常情况下,书本、报刊等纸质物品是图书馆存放量最多的,也是馆内易燃系数最高的物品。因此,要确保图书馆防灾工作任务的实现,需进一步加强对图书和报刊类物品的消防安全管理,并要求公共图书馆对书库具体使用规范进行明确,为图书、报刊等易燃物品创造安全的储藏环境,最大限度地消除各类安全隐患。(1)定期对书库进行通风处理,确保室内空气与室外空气的相互交换。(2)按照规定间距对书刊进行有效存放。(3)避免书库内使用过大功率的电器。(4)书库工作人员进入图书馆前进行安全检查,避免将火种带入。(5)全面检查书库内电线、电路等连接情况,及时排除故障问题。(6)对书库消防设备设施配置进行不断优化,增强日常工作中的设备设施维护与保养。

2.制定灭火预案(1)及时报警原则。火灾发生前期,第一个察觉火灾现象的馆内工作人员,应在第一时间进行呼救报警处理,找到最近的火灾报警系统并按下报警按钮,拉起报警铃通知馆内工作人员及读者迅速撤离现场。紧急疏散原则。消防室值班员在发现或者接收到紧急火灾情况后,应立即调取对应点监控录像,对火灾情况的严重程度进行初步判断,在确定无法灭火时,立即报警通知消防人员,按照指挥人员所下达的疏散命令,引导人员正确离开火灾现场。损失最小化原则。如果发生严重的火灾,将造成不同程度的人员伤亡和物质损失,应尽可能将损失降至最低。参与施救的人员应始终保持镇定、冷静的心态,对处于惊慌中的人员进行安抚,井然有序地进行撤离,减少拥挤踩踏等事故的发生概率。通力合作原则。由于火灾发生时,被困人员出现惶恐情绪,容易出现混乱、失控的场面。因此,相关管理工作人员必须提前制定各部门防灾协调合作的预备方案,从而保证公共图书馆内部疏散被困人员、抢救贵重物品的有效工作,并且必须把这一系列工作落实到部门和个人。

3.人员疏散与营救一是人员疏散。(1)与现场实际火灾情况相结合,对疏散路线进行合理规划,确保人员疏散的有效性与及时性;(2)消防人员应第一时间做出反应,组织人员的疏散工作;(3)通过馆内广播系统对被困人员情绪进行安抚,使其按照广播所提内容及方法进行撤离;(4)若起火点处于较高楼层,应组织着火点以上人群优先撤离,使其按照要求努力朝下层或者附近出口处进行疏散;(5)整个疏散过程应保证对烟气灰尘的有效排除,保持疏通路线的清晰性,以浸湿的毛巾、手帕、棉质衣物等捂住鼻子,为自己争取逃离时间。二是人员营救。(1)开展覆盖性搜索,相关营救人员通过对现场情况排查后,确定无持续性火灾事故后深入图书馆内部进行人员搜索和营救,搜查地点应集中卫生间、角落等不显眼位置;(2)对被救人员采取遮盖措施,通过喷雾水枪的有效掩护,将被困者输送至图书馆外,或者可以将被困者临近抬至阳台等处,运用举高车、缓降器、救生滑道、救生气垫等进行营救;(3)对被困于高地人员进行救助时,可以采取与被控人员及时沟通的方式进行安抚。比如,广播、喇叭喊话等,稳定被困人员的情绪,阻止其通过跳楼求生的过激行为。

4.安全生产事故应有稳妥的处置预案和基本的处置程序,以深圳图书馆为例.

5.加强对工作人员安全防灾意识的培养工作公共图书馆的工作人员作为图书馆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必须要加强对其安全意识、防灾意识的培训工作。可以通过安全防灾讲座、安全防灾培训班、安全疏散手册等不同形式进行培训,并不断加强公共图书馆的安全防灾的宣传工作,从根本上减少公共图书馆灾害情况的发生概率。做好防灾减灾的宣传工作,切实做到提高工作人员的安全意识,让每个工作人员提高警惕,充分重视该工作,不断完善防火减灾工作体系。

6.投入充足资金用于防灾工作首先,只有投入充足的资金用于安全与防灾工作,才能够为此项工作提供充足的物质保障,才能够在灾害发生时最大限度地挽回损失,防止灾害进一步扩大。其次,对于公共图书馆中藏书、电子设备也要做好防护工作,做到定期检查、维修、更换。最后,还要给予公共图书馆工作人员充足的时间来学习防灾减灾的注意事项。

六、结语

公共图书馆作为公共场所,为人们提供了大量工作生活学习所需知识。在公共图书馆现代化设施建设日渐完善的今天,消防安全作为读者安全、舒适阅读环境的基础保障因素,近年来却频频爆出多起火灾安全事故,对读者乃至整个图书馆安全造成严重威胁。因此,公共图书馆下一阶段防灾工作应将重点转向书库使用的规范化、灭火预案的制定以及人员疏散营救方法的演练等,最大限度地降低火灾等灾害性安全事故。

作者:刘磊

图书馆工作思考篇2

1网络环境对读者服务工作的影响

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对各行各业的影响都十分巨大。由于网络技术的应用,使各行各业服务工作的开放性、针对性更强,能够进一步提高服务质量和水平。公共图书馆在开展读者服务工作的过程中,应当深刻理解和认识网络环境的影响,运用系统思维不断进行优化,努力提升读者服务工作质量。

1.1影响读者服务工作理念理念是行动的先导。对于公共图书馆来说,在开展读者服务工作方面,只有不断创新工作理念,才能使读者服务工作取得更好成效。在网络环境下,读者服务工作的开放性、互动性、融合性进一步增强,只有充分利用网络技术推动读者服务工作模式创新,才能最大限度提升读者服务工作效率,进而提高读者服务工作整体满意度,同时也能够使读者服务工作的针对性更强,特别是将网络技术应用于读者服务工作能够打造更多具有特色化的平台,提升读者服务工作的精细化和精准性,促进读者服务工作向纵深开展[1]。

1.2影响读者服务工作思路思路决定出路。在网络环境下,很多读者都希望获取更加丰富的信息资源,这也为公共图书馆创新读者服务工作模式提供了有利的条件。对此,公共图书馆需要不断优化和完善读者服务工作思路,构建更加科学和完善的读者服务工作体系,既要加强平台建设,也要加强载体建设,更要加强机制建设,强化读者服务工作从传统的管理型向现代的服务型转变。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极大地促进了各类新技术的融合应用,大数据技术可以加强读者服务工作的收集与分析,满足不同读者的个性化需要;AI技术可以为读者提供更多智能化服务,使读者服务工作步入网络化、信息化、智能化融合发展轨道。

1.3影响读者服务工作方式公共图书馆读者服务工作涉及了方方面面,特别是随着服务模式的不断创新,涉及的领域更多。网络环境对读者服务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需要公共图书馆构建“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服务方式,充分发挥“线上”“线下”各自的优势,能够将服务内容通过“线上”组织实施的应当通过“线上”组织实施,馆员可以将更多的精力用于读者服务工作创新以及特别重要的读者服务工作当中。网络环境也要求公共图书馆大力推动读者服务工作方式多元化、系统化和全面性,同时也需要发挥读者的作用,推动读者服务工作改革,拓展读者服务工作主体,形成良性互动[2]。

2网络环境下读者服务工作模式取得的成效

2.1读者服务工作平台建设得到加强读者服务是公共图书馆管理、运营、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有不断优化和完善读者服务模式,才能促进公共图书馆可持续发展、高质量发展和内涵式发展。很多公共图书馆已经深刻认识到网络环境对公共图书馆读者服务工作的影响,进一步提高读者服务工作平台建设的整体重视程度,已经将读者服务工作纳入智慧图书馆、数字图书馆、移动图书馆建设、运营与管理工作当中,进一步丰富和完善各类平台的综合性,个别公共图书馆还建立了专门的读者服务工作系统,人力、物力、财力建设有所提升,各类服务平台和载体也在不断改进,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服务模式得到了加强,实现馆藏资源预约、查询、挂失、续借、超期提醒等移动服务,读者可以自主选择信息交流、新书推荐、新闻发布、咨询问答等各种不同类型的内容,读者服务工作平台整体水平在提升。

2.2读者服务工作内容得到有效拓展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使网络环境下公共图书馆读者服务工作内容得到了拓展,很多公共图书馆已经深刻认识到这一点,在拓展读者服务工作内容方面加大了实践和探索力度,使读者服务工作的系统性得到了进一步提升。很多公共图书馆大力推动服务资源的转型升级,数字化转型步伐加快,“纸电融合一体化”资源体系建设得到了进一步加强,能够满足读者的多样化需要,精细化服务、精准化服务得到加强,促进了传统的以“篇”为单位向以“库”为单位转型,网络化服务的创新性、融合性、互动性、及时性在不断提升[3]。很多公共图书馆还更加高度重视读者服务工作的针对性和特色化建设,切实加强网络环境下读者服务需求的调查与分析,并根据读者的阅读倾向以及爱好制定有针对性的网络服务内容,不仅得到了读者的认可,而且也进一步提升了公共图书馆的吸引力和影响力,品牌建设得到加强。

2.3读者服务工作运行机制日益完善健全和完善的读者服务工作运行机制,对于促进公共图书馆读者服务工作向纵深开展并取得更大成效具有十分重要的支撑作用。在网络环境下,读者服务工作模式发生了较大变化,很多公共图书馆进一步加强读者服务工作运行机制建设,不断更加重视读者服务工作流程的网络化、智能化、信息化建设,而且还制定了更具有实效性的读者服务工作制度。很多公共图书馆还利用网络平台加强与读者的互动,落实以读者为中心的服务思想,对读者的需求、意见、建立等都给予高度重视,并将其纳入公共图书馆读者服务工作改革和创新工作当中,运用PDCA循环建立了读者服务工作“长效提升机制”,对于提高读者服务工作质量具有很强的支撑作用。

3网络环境下读者服务工作模式存在的问题

3.1读者服务工作能力比较薄弱深入分析网络环境下读者服务工作模式存在的问题,比较突出的就是一些公共图书馆尽管建立了相对比较完善的读者服务工作平台,而且也重视各类平台的有效对接,但却没有把提高馆员综合素质作为重中之重,甚至一些馆员在开展工作的过程中不注重运用各类读者服务工作平台、系统开展工作创新,读者服务工作的针对性、特色化、实效性不强,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读者服务工作的可持续发展。一些馆员不注重加强自身服务能力建设,信息意识、数据思维薄弱,在开展读者服务工作的过程中不注重加强调查分析,在了解和掌握读者需求、爱好、倾向等方面不够到位,读者服务工作还没有成为馆员实践和探索的重要工作领域。

3.2读者服务工作载体缺乏创新通过对网络环境下公共图书馆读者服务工作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除了运用网络信息技术和各类平台、系统开展读者服务工作的能力不足之外,也包括一些公共图书馆不注重大力推动读者服务工作载体创新。尽管一些公共图书馆建立了专门的读者服务工作平台和系统,而且在服务方面也能够体现互动性、便捷性和融合性,但在综合应用新媒体平台开展读者服务工作方面仍然受到较大的限制,微博、微信公众号、抖音等还没有成为读者服务工作的重要载体,新媒体服务载体建设仍然有待进一步加强。一些公共图书馆不注重大力推动资源服务创新,数字资源整合目标及层次不够科学,还没有将声音、影像、图片、文献等进行有效结合,存储格式多样化也比较薄弱。

3.3读者服务工作体系有待优化通过对网络环境下公共图书馆读者服务工作存在的问题来看,也包括一些公共图书馆没有建立科学和完善的读者服务工作体系,特别是在运用网络信息技术构建全面性、全员性、全程性读者服务工作体系方面仍然缺乏有效性,读者服务工作合力还没有形成。网络信息技术还没有融入公共图书馆建设、管理、运营、服务、改革、创新“全领域”,各个方面共同开展读者服务工作的意识不强,各个平台之间缺乏有效对接,AI语音资源、信息化资源智能推荐以及参考咨询信息推送等诸多方面仍然缺乏系统化。一些公共图书馆不注重利用网络信息技术构建具有专业化服务特点的“智库”,信息资源服务的专业化、职业化水平有待于进一步提高[4]。

3.4读者服务工作缺乏技术支撑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各类技术的综合应用已经成为重要的发展方向,对公共图书馆读者服务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但一些公共图书馆并没有认识到这一点,各类技术的综合应用相对比较薄弱,直接导致读者服务工作的智能化水平、效能化水平不高。一些读者服务工作不注重加强各类技术的多元化投入,与智慧化服务相关的5G技术、人工智能技术、大数据技术等还没有成为公共图书馆智慧化服务的重要技术保障,SMS短信服务、SAP图书馆服务等缺乏综合设计,阅读缓慢、无法下载、互动性差等问题比较突出。一些公共图书馆尽管加大了各类技术投入力度,但在综合应用方面还不够到位,同样会制约数字化、智能化服务水平。

4网络环境下读者服务工作模式的转变策略

4.1加强读者服务工作能力建设在网络环境下,公共图书馆普遍都在大力推动数字图书馆、智慧图书馆建设,而且利用5G技术实施移动图书馆建设也已经成为重要的发展方向,对公共图书馆读者服务工作的要求更高、标准更高。对此,公共图书馆应当把加强读者服务工作能力建设纳入读者服务工作改革、创新、发展当中,切实加强读者服务工作的实践和探索,引导馆员树立强烈的责任意识,加大对网络环境下读者服务工作的研究力度,特别是要从提升读者服务工作针对性、特色化、精准性、实效性入手,强化信息意识,建立数据思维,加强对读者需求的持续调查与分析,制订有针对性的实施方案,使“运用数据说话”成为网络环境下读者服务工作的重要基础和保障。公共图书馆要加强对馆员的教育和培训,使他们具备较强的综合素质,适应网络环境,优化服务方式[5]。

4.2推动读者服务工作载体创新创新是进步的灵魂。做好网络环境下读者服务工作,需要公共图书馆大力推动读者服务工作载体创新,特别是要着眼于促进智慧图书馆建设,不断丰富和完善读者服务工作载体。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既要利用智慧图书馆各类平台和载体开展有针对性读者服务工作,加强资源的数字化转型以及强化服务的开放性,在推送数字信息、应用搜索引擎、使用专业数据库等方面更具有专业性特点;也要大力加强新媒体在读者服务工作领域的应用,构建集社交、资源、平台于一体、注重读者体验、突出个性化和特色化的App服务平台,强化资料下载、续借、书目查询等功能。大力加强新媒体的创新性应用,将微信公众号、微博等纳入读者服务工作领域,利用微信公众号开展文化传播以及交流互动,利用微博开展有针对性的宣传以及推广工作,最大限度提升网络服务能力,提升读者服务工作质量和水平。

4.3促进读者服务工作体系优化网络技术具有很强的融合性,能够公共图书馆各个领域、各个环节进行有效对接与融合,对于促进读者服务工作形成合力具有重要支撑作用。对此,公共图书馆要利用网络技术进一步健全和完善读者服务工作体系,不断优化和完善读者服务工作机制,大力加强读者服务工作整体性、全面性、全员性、全程性和全方位性建设。加强公共图书馆各类平台的有效对接,强化各类资源的有效整合与综合利用,开发能够与各个平台对接的“公共图书馆智慧化管理与服务信息平台”,既要与公共图书馆数字化平台进行对接,也要具备专门的服务功能,构建“一站式”服务体系。进一步健全和完善读者服务工作“协调机制”,运用网络技术开展综合服务平台,强化各个方面的协同性,推动读者服务工作改革和创新,研究和落实读者服务工作相关内容,促进读者服务工作流程持续优化。

4.4强化读者服务工作技术支撑只有将更多的新技术应用于数字图书馆、智慧图书馆、移动图书馆领域,才能使网络环境下读者服务工作实现更大突破,同时也有利于促进公共图书馆管理、运营、服务等工作的互融互通。将5G技术应用于公共图书馆读者服务工作当中,大力推动移动服务模式建设,除了要建立专门的移动服务平台之外,也要将智慧化服务与智库服务、专业化信息资源服务、咨询服务、指导服务等进行有效结合,提高时效性,满足读者的个性化需求[6]。将人工智能技术科学、系统、有效地应用于读者服务工作当中,综合运用数据挖掘技术,强化数据资源的收集与分析。运用网络技术大力推动公共图书馆之间的战略合作,强化馆藏资源特别是数字化馆甚资源的共建与共享,最大限度提高公共图书馆馆藏资源的利用效率,同时也能够解决公共图书馆信息资源不足的窘境,降低信息资源服务成本,创新信息资源服务形式,满足读者的一系列个性化信息资源需求。

5结语

综上所述,网络的开放性较强,而且网络平台能够促进互动性与融合性,网络环境对公共图书馆读者服务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只有深刻理解和认识网络环境的影响,才能进一步提升读者服务工作质量和水平,进而促进读者服务工作满意度的整体提升,同时了有利于促进公共图书馆运营、管理、服务的融合,强化品牌建设。对此,公共图书馆在开展读者服务工作的过程中,应当从适应网络环境、推动读者服务工作创新发展的战略高度入手,进一步深化加强网络环境下读者服务工作改革的重要价值,坚持问题导向,着眼于解决网络环境下读者服务工作存在的问题,重点在加强读者服务工作能力建设、推动读者服务工作载体创新、促进读者服务工作体系优化、强化读者服务工作技术支撑等诸多方面加大力度,推动公共图书馆读者服务工作上新台阶。

作者:赵多方 单位:长春市图书馆

图书馆工作思考篇3

随着时代快速发展,人们的阅读方式也发生了变化,ipad、电子书、网上图书馆等新式阅读模式处于不断发展的过程中,满足着人们的精神文化需求。传统图书馆在发展过程中需要结合数字化发展特征将图书馆的管理、服务与信息技术结合在一起,改变传统的纸质阅读模式,深入挖掘读者需求,满足读者喜好,将图书馆的管理职能充分发挥出来,真正做到与时俱进,提高传统图书馆竞争力。

一、数字化特征对读者阅读需求的影响

图书馆主要由阅读体验和知识获取两方面功能组成,信息时代的图书馆主要针对知识获取方面进行强化,帮助人们更加高效获取知识。以往人们利用图书馆的方式都是到图书馆中寻找相应图书来获取知识信息,或是自己在图书馆的相关书目分类中寻找相应信息,需要花费更多的时间查找。数字化背景的图书馆服务能够以更加智能的方式完成对图书资源的管理和分类,人们可以直接在资源管理库中选择关键词查阅相应的书籍,也可以实时查询书籍的借阅状态,实现自助借阅,降低人们对图书管理员的需求。图书馆的读者主要分为三种类型:第一种类型主要由专家、学者、研究人员组成。具有较强的研究探索特征,需要借助图书馆内部资料查找一些尚未被记录在网络的知识内容,快捷高效获取相关知识信息。第二种类型主要由学生组成。小学生、中学生、大学生虽然都属于学生群体,但彼此的目标却又有着明显差异,中小学生的主要目标是拓展知识水平,在相互交流合作的过程中完成作业,大学生到图书馆的主要目标一方面是提升自己知识能力,另一方面是为毕业论文和学术研究的理论基础做准备。第三种类型主要由上班族、城市居民组成。在闲暇时间到图书馆与他人进行交流,享受图书馆安静的学习氛围,帮助他们找到一个可供心灵停靠的港湾,提升自身生活品质。

二、数字化背景下图书馆运行现状

1.资金匮乏,转型困难数字化图书馆的建设并非朝夕可得,需要长时间规划和系统整理,需要投入足够的资金优化基础设施,聘请专业人员做好日常运行管理,保证图书馆正常运行,这也在一定程度上拖慢了中小型图书馆数字化转型的脚步。数字化资源与传统书籍不同,需要图书馆额外支出购买数字化资源,资金开支大幅增加。为了应对购买数字化资源的资金支出带来的压力,部分图书馆选择变更收费模式,增加人们的阅读消费和支出,但却未能在改革前得到读者的支持,导致读者数量降低,给图书馆后续生存经营增加困难。

2.认知有限,限制转型由于图书馆的读者类型上存在差异,对于中小学生和市民群体来说,享受图书馆内部环境的优势是其主要消费目标,数字化图书馆的建设对于这部分群体人员来说缺少必要性。许多读者在接触到数字化图书馆理念后,对其认识较为有限,认为数字化的图书馆项目仅仅是将纸质化的藏书方式转变为信息化的储存方式,未能真正认识到数字化图书馆的优势和图书馆运行管理模式转型的必然性。

三、数字化背景下图书馆改革做好读者服务工作的相应策略

1.根据需求改造内部环境,提升服务水平在图书馆数字化改革过程中,需要确定群体需求和改革方向,满足个性化阅读需求。例如,部分图书馆所在位置靠近中小学学区,读者类型主要以中小学学生为主,在数字化改造过程中,图书馆管理人员应充分结合大数据分析技术收集来馆人员的身份信息,确定每日进出图书馆的人流量和入馆需求。以后搬到新馆,服务水平更要配套,应结合学生需求针对性开设青少年阅览室和儿童阅览室,在不同阅览室中搭配放置符合不同年龄段群体需求的阅读书籍,根据书籍购买和借阅情况对阅览室内的书籍进行更换,满足中小学生的阅读学习兴趣,提升服务水平。大数据分析技术的优势在于能够根据人群特征和需求提供差异性服务,提升读者的馆内体验。大城市的人口数量较多,需求也更加复杂,在满足阅读需求的同时,有条件的图书馆可以收集读者的个性化阅读需求,为其提供良好的阅读体验。休息日许多人需要长时间待在图书馆,饮水和吃饭尤为不便,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在新馆内可增设咖啡厅和餐厅服务,必要时还可以提供有偿加热饭菜服务,将阅读区域与饮食区域区分开,保证读者阅读体验的同时满足其生活需求,也可增加收入。老年群体在阅读时需要一个较为安静与放松的阅读环境,为此可以增设老年阅览室,面向50岁以上的群体提供服务,在阅览室内部增设防滑脚垫、热水机与沙发茶几等家具,为其提供一个放松且舒适的阅读环境。研究性群体需要阅读相关文献材料,开展研究工作,因此需要一个相对安静的阅读环境,图书馆在提供服务时可以根据其需求针对性开设包间服务,在一个相对封闭的空间中提供照明等服务,充分满足个体需求,针对性地提供服务内容,可以激发读者来馆的热情,保证图书馆人流量。市民群体到图书馆的需求主要是为了放松生活压力,结合信息技术优势,图书馆可以提供Wi-Fi,划分出专门的区域,让来到图书馆的市民可以上网进行数字化阅读,或是单纯在一个相对安静的环境中进行其他娱乐,放松身心。

2.结合读者需求购买图书资源,满足阅读需求数字化图书资源相比传统图书资源存在较大优势,具有存储方便、查找快速、个性化阅读模式定制等多种优势,受到年轻一代群体的广泛欢迎。但传统纸质资源也绝不会就此消失,而是处在纸质文献与数字文献相结合的特殊模式当中。(1)在图书馆经营管理过程中,读者可以根据自身需求选择相应的阅读书籍,书籍内容呈现多样化特点。如何了解读者的阅读喜好,让购入的图书更具针对性,激发读者的进馆借书阅读,是图书馆运行过程中重点关注目标之一。为实现这一需求,图书馆管理人员可以利用信息技术的优势,结合个人信息设置电子书架,让每个人都能结合数字化资源创建一份符合自身需求的电子书单,方便读者快速找到符合自身阅读意向的书籍。(2)运行管理人员可以将图书馆内部的数字化资源根据需求分为不同类型,让读者根据自身需求快速寻找到相应种类的书籍内容。(3)运行管理人员可以结合读者的电子书单或是正在阅读的书籍的类型加入同类型书籍推送功能,扩大读者的阅读范围。为了让购入的数字化书籍资源满足人们的阅读需求,在管理人员从供应商处拿到书单后,可以将书单中的书籍名称与简介信息制作成推送书单,满足人们阅读需求。部分读者出于阅读习惯的需求,可能一时之间难以接受网上阅读形式,更喜欢阅读纸质书籍文献,根据这类读者的需求,图书馆可以附带提供数字资源打印服务,将数字化资源转换为纸质资源,满足读者多样化需求和习惯。在数字资源采购过程中,可以实现不同地区图书馆的差异化服务,单一图书馆采购数字化资源,不仅资源类型有限,资源更新速度和特定资源的数量也容易受到较大限制,可在发展中实现多个图书馆之间的互通有无,实现资源的共享和交换。例如,某位研究人员地处北方地区的图书馆,研究方向是热带的动物习性,由于环境上存在差距,读者能够接触到的资料数量较少且资料针对性有限,而海南和广州地区的图书馆藏书和特色资源库中对应的资料较多,为了满足读者多元化的阅读需求,图书馆可以积极与其他地区的图书馆联系,实现资源之间的交流互换,给读者提供更多可选择空间。

3.对原有服务形式进行优化升级,节约阅读成本数字化背景下,智能操作终端的应用逐渐普及,数字读物和互联网数字资源给读者提供更多便利条件。为更好提升服务水平,图书馆管理人员在工作中需要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作用,强化与读者之间的宣传互动,为他们提供方便。例如,创建属于图书馆的微信公众号或是图书馆读者微信群,在微信群和公众号中定期发布新到的图书书目、图书馆开馆、闭馆、休馆状况,以及借阅预约功能、书籍资源查询功能等。依靠这种方式提高服务水平,避免浪费读者时间,保证信息传递速度,有效节约阅读成本。随着网络购物的发展,线上支付功能逐渐普及,读者可以通过线上方式完成图书借阅预定功能、到期续借功能和座位预定功能,尽可能为读者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为提升读者的参与意识和阅读积极性,图书馆管理人员可以借助信息技术的优势开办线上线下等系列阅读活动,促进书友彼此之间进行沟通互动,了解他们的阅读习惯和需求,或是以活动的形式引导读者定期到图书馆换书,给每月借阅次数前10名的读者奖励小礼品,提升图书馆服务水平。图书馆本身具有学习功能和休闲功能,图书馆服务人员在服务形式上需要结合时代发展需求积极升级,为读者提供符合需求的便民服务措施,满足读者需求。例如,家长对于孩子的学习情况不放心,为看管孩子,经常会在休息日陪同孩子一同到图书馆学习。为缓解家长的身心疲劳,满足他们的放松需求和远程处理工作生活事务的需求,图书馆内部可以设立家长休息室,在休息室内放置沙发和躺椅,满足家长的休闲放松需求。还可以在休息室内加装吸音降噪材料,让家长可以随意交流和打电话,避免影响图书馆内部环境,可以提供Wi-Fi服务,让家长在休息时上网冲浪,享受自由时光。这种服务方式满足家长的需求,同时避免了对其他读者的阅读体验造成干扰。

4.强化数字资源的宣传工作,提供移动图书馆服务县级图书馆在新时期的发展过程中需要加强自身的宣传推广工作力度,由于县城地域范围较小,为了有效吸引读者关注度,吸引他们投入阅读活动当中,图书馆需要与新媒体建立联系,借助新媒体的力量完成宣传工作,帮助人们认识到数字化图书馆的优势,如在县城的宣传媒介上报道数字化图书馆的优势,帮助读者了解应如何使用数字图书馆满足自身阅读需求。为满足人们的需求,可以结合数字化特点搭建移动图书馆平台,扩大服务范围,以阅读网站或是App的形式让读者能够在足不出户的情况下享受到优质的阅读体验,满足他们的阅读需求,完成数字图书馆的推广工作。在图书馆管理过程中可以与当地政府合作,借助政府的力量和信息技术方面的人才优势搭建资源共享平台,定期发布相应信息内容,作为县城官网内部资源一个相对独立的模块发挥自身作用。

5.完善图书馆内部管理制度,构建人才队伍县级图书馆在数字化发展过程中,为帮助馆内管理人员更好地适应数字化管理,需要建立符合数字化发展需求的管理制度,建立新时代培训体系,结合管理制度和数字化图书馆特点,培养专业性的人才队伍,提升服务水平,更好地满足读者需求。例如,数字资源的管理与传统纸质书籍的管理存在较大差别,纸质书籍的借阅、传播速度较慢,难以同时满足大批量的借阅需求,而数字化资源处于互联网中,能够同时满足多名读者阅读需求,因此在借阅册数方面可以给予一定优惠政策,同时做到随看随借,随看随还,降低读者在借还方面消耗的时间成本。此外,在电子阅览室中制定管理规章制度,需要从电子阅读方式的特点出发,如在查阅资料时允许敲打键盘和鼠标等必要杂音,部分读者更习惯在安静环境下展开阅读活动,则可以在取得电子阅览授权后,到其他位置阅读,降低环境的干扰,或是在图书馆内部提供降噪耳塞或耳机的租借服务,尽可能避免不良因素的影响。在人员培训方面要结合数字化图书馆时代的影响对图书管理人员的职能进行准确定位,强化图书馆内部管理人员操作电脑设备的技术水平,提高他们的服务意识,帮助其学习利用微信群、微信公众号等新媒体的优势,扩大图书馆的知名度和宣传影响力。同时,增加设备维护修理人员,与外部企业建立合作关系,定期对设备进行维护。在人才队伍建立过程中真正实现从传统图书馆向数字化图书馆的迈进,更新原有服务理念和服务功能,让图书馆满足人民群众的休闲放松需求,提高综合服务效果。

四、结语

综上所述,在图书馆数字化发展过程中做好读者服务工作,需要在工作中不断总结数字化图书馆的运行发展特点,将“为读者服务”作为工作信条,不断了解读者的阅读需求,提供个性化差异服务,满足其成长和发展需求,从多层次入手对工作内容和规章制度进行完善,让图书馆工作能够与时俱进。

参考文献:

[1]马雅静.数字化时代医院图书馆读者服务工作的创新与研究[J].办公室业务,2020

[2]孙安东.网络时代图书馆做好读者服务工作的探析[J].传播力研究,2020

[3]刘吉猛.“数字人文”背景下的图书馆读者服务工作解析[J].东方企业文化,2019

[4]路 云.数字化时代高校图书馆期刊阅览室开展读者服务工作探析[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8

[5]勉琳娜.数字化时代公共图书馆阅读促进活动研究[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18

[6]隋汝欣.数字化网络化环境下图书馆读者服务模式研究[J].汉字文化,2018

[7]贾 真.有关新时期下图书馆深化读者服务的研究[J].农家参谋,2018

[8]秦宗和.基于数字环境的县级图书馆读者服务工作探讨[J].传媒论坛,2018

作者:黄剑英 单位:福建省仙游县图书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