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公文范文 建筑工程质量管理研究3篇

建筑工程质量管理研究3篇

发布时间:2023-01-06 14:45:56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篇建筑工程质量管理研究3篇,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建筑工程质量管理研究3篇

建筑工程质量管理研究篇1

我国经济的发展离不开建筑行业的支持,加大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的管控是新时期针对建筑工程的重要举措,由于其自身工序的复杂性和多样性,在管理过程中难免出现部分失误,导致最终质量偏离标准水平。基于此,需要提高对施工质量控制的重视程度,结合工程具体概况和流程展开综合分析,加强核心地位,满足建筑行业日益增长的质量需求。

1工程概况

福州大学旗山校区电镜中心工程,位于福建省福州市闽侯县上街镇福州大学学生生活区内。本工程总建筑面积为4953.92m2,其中地上面积为4953.92m2。建筑高度为15.1m;框架抗震等级为三级,结构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建筑结构安全等级为二级,结构设计使用年限为50年,结构形式为框架结构。基础形式为桩基础。±0.000相当于绝对标高9.500m。本工程主要由一栋实验楼组成,地上总层数为:地上3层,无地下室;结构为框架结构。主体结构合理使用年限为50年;抗震设防烈度:7度;屋面防水等级:一级。

2工程抽检问题及影响因素

根据该工程报告中所展示的内容发现,所涉及到的工序繁琐,现场操作流程存在很大的交叉性和复杂性,如屋面工程、通风与空调工程等;同时在抽检环节,对建筑材料和设备依赖性较高的工艺中,抽检质量一般的概率相对较高,如桩基工程等。部分要求严格且较为复杂的工序管理方式缺乏科学性,前期准备和应用技术的问题使得现场管理效果不佳,常见于智能工程。

2.1屋面工程施工现场操作管理现如今城市建筑工程规模逐渐扩大。为了缩短工期提升质量,部分建筑企业会选择对外分包的形式完成施工,但在实际落实过程中,以屋面工程为首的复杂性工序在分包的模式下极易出现管理不严格或工序衔接不当的问题,严重影响工程质量。一些工序之间的施工人员缺乏有效交流,现场操作管理存在粗放性特点,落实情况不佳,施工安全与质量均有所下滑。

2.2桩基工程材料设备与技术桩基工程中的预应力管桩共投放了85根,单桩竖向抗压承载力特征值为2350kN,竖向抗压静载试验极限承载力为4700kN,桩身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80。桩基工程是整个建筑项目工程的基础部分,具有一定的技术性,因此对材料和设备的要求均比较高。就目前来看,建筑企业在前期准备阶段需要对材料进行成本预算,并考虑设备技术等方面是否符合需求条件,部分工程为了缩短工期提升效益,往往会忽视材料部分的研究,导致施工成本提升,同时还存在购买量控制不合理、施工现场内堆积不规范等问题,如砂、石等,导致施工质量受到影响。在技术方面,由于越来越多的新设备、新技术投入到施工现场,部分操作者并不具备使用经验,一些错误操作会进一步加大对设备的损坏,需要对其进行有效监管。

2.3全过程监管落实该工程中的现场管理智能工程主要包括综合布线、视频监控、图像存储、门禁管理系统以及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其作用在于实时监控现场环境,采用智能系统专网、前端采集传输存储、IPSAN存储技术以及系统消防设备等,致力于打造安全的现场环境。就目前来看,一些建筑企业在监管方面尚未实现全覆盖模式。

3加强工程管理与质量控制的有效策略

3.1加强施工现场的协调管理本次工程在屋面工程中主要采用多种工艺手法,每道工艺用于不同的施工阶段,需要按照标准流程进行管理,以确保其质量符合施工标准。针对屋面工程,具体施工需要按照混凝土刚性保护层、砂浆隔离层、防水层、沥青防水涂层、水泥砂浆找平层、轻质混凝土找坡以及聚苯板保温层的顺序,完成以上工序后再进行原浆抹光。从施工内容方面来看,流程复杂且严谨,一旦在某一工序上发生小失误,都会影响建筑的最终质量[1]。在建筑现场施工作业过程中,内容十分复杂,涉及多项工程,无论哪一环节发生失误,都会对后续相关联的工序产生一定影响,导致最终的工程质量不尽人意。基于此,管理者务必加强对现场的控制与管理,做到合理分工,科学管控施工顺序,统筹各项工作,提升衔接度,合理预测一些复杂工程施工阶段会发生的问题。以屋面工程为例,需要考虑到该工程自身的复杂性和连贯性,因此在现场管理中的侧重点应该针对各个工序的顺序管理,减少人为失误提升工程质量。针对工程返工问题,要求相关人员针对具体的施工内容制定合理的方案,参照施工内容时务必强调成本控制。此外,监理方还需进一步明确任务,履行相关职责,充分了解施工现场的实际情况加以管理,认真监督,确保设备、技术等方面的使用均符合要求。不仅如此,在管理过程中应积极开展交流,明确工序进度做到实时控制,确保协调各方力量,提升施工管理质量。

3.2优化设备管理和材料质量控制针对设备与材料方面的监管需要从三个角度进行落实:第一,加强对材料采购的控制。在建筑工程施工前期,需要采购人员根据完备的施工方案制定采购计划,其中务必融入对施工进度的思考,明确不同阶段的需求,做好成本预算工作,避免造成超支。第二,加强对施工现场材料的管控。管理者务必关注材料的质量问题,在进场前期进行规格、质量、数量核对,确保满足施工需求,且符合合同内容。在材料进厂过程中需要再次对车辆和材料进行针对性质检和抽检,若不符合规定,则禁止进场,还要监测人员详细记录材料进场的时间、车次等信息,索要批次合格证。第三,加强对现场设备的管理。在新时期背景下,社会对建筑质量的要求更高,产品更迭速度快,且面向智能化、集成化方向发展,在建筑施工现场中能够看到很多大型设备和小型设备交替作业,能够有效提升施工的安全性,同时降低人力成本。但在使用过程中若没有按照标准操作,或缺乏定期养护,则会出现运行中断、安全故障等问题。因此,要求施工企业在现场管理方面注重设备的检修与维护。大部分机械设备的材质都是钢铁制品,会受到温度、湿度以及人为等各种因素的影响,发生生锈、腐蚀等现象,缩短设备使用寿命,而定期检查能够有效缓解这一问题,要求维护人员对设备进行定期除锈,喷涂润滑油和防锈漆。

3.3创新质量管理方式新时期的建筑工程管理及质量控制工作需要融入现代化思考。第一,在施工过程中结合实际需求积极引入现代化技术。建筑企业可以以大数据、信息技术为依托,打造一个功能性强、操作便捷的内部运营系统。通过面部采集、指纹采集等方式收录全部施工人员的实名制信息,再利用大数据技术设置入场门禁,对信息进行对比和统计,从而快速落实进厂人员管理工作,提升身份审核的效率。例如,在操作高精度机械设备时,为了确保设备的使用安全,通常会放在统一的区域内,在施工现场中可以设置平台认证,只有通过认证的人员才能进入场内操作设备,既能保证设备安全,又能形成约束力,实现全方位管理。第二,在施工阶段可以适当引入传感器技术。传感器技术主要用于施工现场的监测与管理,一旦超出某一范围后能够立刻发出警报,形成实时监测。在落实过程中可以引入高精确度、功能全面的监测系统,如设备标准操作监测、扬尘监测等,从而实现动态化管理,既能及时发现隐患,又能降低人力和时间成本。例如,建筑企业可以在深基坑施工中引入变形监测系统,通过传感器设备能够让地面工作者了解到详细的地下施工数据,从而消除隐患,确保相关工作顺利开展[2]。

4其他建议

4.1优化组织理念为提升建筑工程管理与施工质量控制的有效性,施工企业应当从多个层面进行优化,具体分为以下两个部分:第一,企业需要根据已有的工程流程报告进行详细分析,结合实际需求完善建筑施工管理体系。在管理过程中,尽可能采用直线式监管,直接由对应的负责人下达指令,对所负责的工程项目进行管理。为了保证制度的有效性,可以进一步深化责任制度,真正落实“谁主管、谁负责”原则,依照合同中所规定的相关法律和技术规定落实全过程监督,无论日常管理还是最终验收,均需要进行全面建立。此外,在管理过程中需要加强各个环节之间的衔接,缩短工期提升质量。第二,完善质检制度。以往的现场管理普遍针对施工部分,而忽视质检部分。基于此,需要制定工作评估标准体系,要求质检人员严格依照设计图纸和相关数据进行监测,同时委派独立的管理小组,对项目工程进行二次抽检,配有相应的惩罚措施,形成约束力,有效提升施工质量管控效果[3]。

4.2强化工艺技术控制力度在工程建筑施工前期,需要优先针对合同内容进行分析,明确各项工程的内容以及施工标准。针对本次工程来看,其中的分部工程包括地基与基础、主体结构、建筑装饰装修、屋面、给排水与采暖、建筑电气、智能建筑、通风与空调、建筑节能等,根据实际施工内容建立一套完善的工艺技术,并深度分析各个部分的质量风险,将二者进行有机结合,明确要点部分,以提高施工管理与质量控制的有效性。在此基础上,针对一些工艺技术的缺陷进行预防,规避施工隐患。再者,还需相关管理者结合实际情况,对技术进行适当优化与调整,提升施工效果,这里需要从两个层面入手,其一是前期准备阶段,了解建筑工程对工艺技术的需求;其二是质量监管与检测阶段,需要总结技术缺陷。除此之外,还要立足于全局,从建筑行业的角度思考技术问题,紧抓核心环节,树立可持续发展理念,不断优化工艺技术质量控制,最大限度提升施工流程的专业化程度,加强质量监管[4]。

5结语

有关于建筑质量的社会关注度始终居高不下,无论是业内人士还是业外人士都十分看重建筑施工各个阶段的质量。作为新时期的工程施工质量管控人员,务必针对当前所出现的问题总结经验,以此为依据制定科学的管控方案,完善监督机制,加强现场材料与设备方面的管理,助力建筑行业可持续发展。

作者:陈懿 单位:福建中诚诺建设工程管理有限公司

建筑工程质量管理研究篇2

在当前市场经济持续深入的背景下,社会环境越来越复杂,加上目前建筑工程规模较大、结构复杂的特点,导致建筑企业面临着外部市场风险与内部建筑工程质量风险,为保证建筑企业的持续发展,需要重视建筑工程质量管理中所出现的风险类型与成因,针对质量管理风险采取针对性的解决措施,尽可能规避风险,减少损失,提升建筑工程项目整体质量。当前有关建筑质量管理风险的研究,大多存在一定普适性,关注建筑质量管理风险的外在表现,并未深入探索造成风险出现的实际原因。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综合建筑工程质量管理风险的特征表现与形成原因,从不同方面分析质量管理风险对建筑工程质量的影响,并提出相应解决对策,针对性较强,风险类别明显,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当前建筑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1建筑工程质量管理风险特征

目前建筑工程项目呈现出施工周期长、规模大等实际特征,在系统化的建设施工过程中,相应的质量管理风险也呈现出多元化发展状态,其主要风险特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是不确定性,影响建筑工程质量管理风险的因素有很多,包括施工技术、水文地理环境、建筑施工要求等,多样化的影响因素造成风险的不确定性。在另外一方面,上述影响因素同样存在不确定性,以施工技术为例,施工现场的安全监督、材料设备、技术流程设计等,都具有不稳定性,因此层层叠加,导致最终建筑工程质量管理风险更加难以确定,无法提前设计实现风险排除。其次是难以控制,建筑工程质量管理风险往往具有突发特征,一旦出现便无法挽回,加上影响因素众多,动态变化较强,同时质量管理贯穿整个设计施工环节,质量管理阶段不同,所采用的管理方法不同,产生的风险因素与影响情况也将有所差异,导致实际风险难以控制。最后是难度较大,在当前的社会主义市场环境下,建筑工程建设要求质量管理、进度管理与成本管理同步进行,三者相互协同并达到最佳效果。但就实际情况而言,建筑质量、进度与成本管理之间存在相互冲突与矛盾的关系,进度较快便难以保证质量,进度较慢便影响整体成本与企业经济效益,所以建筑工程质量管理风险突出表现在三者的相互协同方面,涉及面广,难度较大,实际操作难以执行[1]。

2建筑工程质量管理中的常见风险

尽管建筑工程质量管理风险难以预估,但同样存在着共性风险问题,结合长期施工质量管理经验与当前建筑工程全过程施工建设的把握,能够全面系统的总结归纳出可能出现的风险因素。建筑工程质量管理中的常见风险因素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2.1建筑工程勘察质量管理风险在当前建筑行业追求个性化设计的环境中,大部分建筑结构复杂,建筑企业为了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得先机,大部分企业都选择在建筑工程设计上下功夫,以此来实现顺利审批,获得签约合同。但是在重视设计的同时,却忽略了对建筑工程的现场勘察,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建筑工程整体质量。目前建筑工程勘察风险主要体现在勘察质量较低,未结合施工工艺进行全面系统的勘察,包括建筑周边环境情况、水文地质情况、外部环境情况等,缺少先进的勘察技术,地质勘察数据不精密,导致在实际施工中出现质量问题,轻则返工,严重的可能导致致命的建筑质量安全隐患。

2.2建筑工程安全质量管理风险建筑工程安全风险一直以来都是建筑企业质量管理中所关注的重点,安全风险的出现,不但影响建筑企业经济效益,也影响建筑企业的品牌与口碑。但就实际情况来看,由于当前建筑工程规模较大、施工工期较短等因素的影响,大部分建筑企业在实施质量管理的过程中比较重视进度管理,希望能够按照预计工期完成施工,却忽略了对建筑工程安全的管理,导致安全风险的出现,其中包括施工安全与建筑质量安全。比如在高层建筑施工过程中出现恶劣天气影响,建筑企业为了赶工期,仍然坚持在恶劣环境下开展建筑施工,导致恶性安全事故的出现,或者没有对进场材料进行全面仔细的质量检查,导致“豆腐渣”工程的出现[2]。目前建筑工程安全风险问题非常普遍,是建筑工程质量管理中需要长期关注的重点之一。

2.3建筑工程施工人员质量管理风险施工人员作为建筑工程建设项目的主体,其整体施工素质决定了建筑质量水平。目前建筑工程施工大多采用分包制,进场施工人员缺少专业的施工素养与扎实的操作技能,在实际施工中经常出现不按照施工规范进行施工操作、施工责任心较低等问题,造成质量与安全问题的出现。其次,建筑企业忽略对施工人员的培训管理,由于培训所需要的成本与时间较多,在施工素养跟不上施工进度的情况下,建筑企业往往采用吸纳施工人员的方式来补充劳动力,但人数的增多并不能弥补施工素质与操作方面的欠缺,造成多种安全事故的出现。

2.4建筑工程现场监督质量管理风险建筑工程现场监督管理的主要目的为规范施工流程,及时发现施工现场所存在的风险因素,并采取相应措施进行排除,在最大程度上保证建筑工程施工安全与质量。但就目前情况来看,由于建筑工程施工部位较多,存在交叉施工现象,现场监督管理人员难以全面控制整个施工流程,导致无法及时找出施工风险点,提升建筑风险产生的可能性。另一方面,部分现场监督管理人员的责任心较低,将监督管理工作流于形式,不重视施工组织设计与施工流程,导致现场施工操作与施工方案不匹配,难以实现真正意义上的风险管控。

3建筑工程质量管理风险防范措施

3.1加强建筑勘察质量管理建筑勘察管理是建筑施工准备工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结合建筑工程的实际建设要求与施工工艺选择,全面系统的开展建筑勘察,了解影响建筑施工的地质风险与环境风险,为施工技术的选择与实施提供精准的勘察数据,进一步提升建筑工程质量管理水平,减少风险的出现。以某高层建筑工程地质勘察事故案例,分析强化建筑勘察质量管理的措施,某高层建筑地下局部深12m,地上局部高67m,对地基的要求非常严格,在选择好建造地址之后,需要分阶段开展工程地质勘察工作,在勘察完成之后,1号建筑已经开始浇筑地基混凝土,并开展其余配套施工,这时候发现2号建筑基坑内出现溶洞,同时发现2号建筑地基落在破碎带上,破碎程度比较严重,但问题发现太晚,难以重新开展剩余工程,没有重新选址调整的余地,最终将其作为建筑工程勘察事故进行处理。在对整个勘察流程进行分析之后发现,出现此次建筑工程勘察事故的主要原因,在于当地区域性工程地质条件良好,很少出现不良地质问题,所以在实际的地质勘察过程中警惕性较低,只进行了地基覆盖土质与基岩埋置深度勘察,整体地质勘察指导思想出现问题[3]。针对以上出现的建筑工程勘察管理风险,应吸取教训,总结风险事故成因,并探索针对性解决对策:首先,提升对建筑工程地质勘察的重视程度,地质勘察能够及时发现建筑工程建设项目中的地质问题,选择科学的勘察技术保证数据精确性,不能以局部地质勘察情况代表整体勘察情况。以上述地质勘察事故为例,在勘察之前,首先制定科学灵活的设计指导思想,勘察人员应具备高度警惕意识,根据长期地质勘察经验,正确面对地质问题,比如河谷地质是地质构造发育程度较高的地段,由于覆盖层的遮掩很难发现地质缺陷问题,而地质勘察人员应当扩大勘察范围,确保在地基施工深度范围内的地质构造情况符合施工需求,强化勘察干预措施。其次,全面科学实施风险评估,除了地质勘察之外,也需要对建筑工程周边的环境情况、区域气候与交通情况进行全面把握,建立风险评估模型,获得精确的勘察数据,并引入第三方勘察机构,对比内部风险评价与第三方风险评价,确定勘察风险因素与威胁程度,以此拟定合理的干预解决方法或者施工工艺,减少地质风险的出现,有效保证建筑施工质量。

3.2提升施工单位安全意识安全风险一直以来都是影响建筑工程质量的重要因素,由于安全意识不到位、安全风险掌握不足等问题所造成的安全事故案例数不胜数,提升施工单位安全意识,有效避免安全风险所产生的影响。建筑工程中安全风险因素出现的原因有很多,需要切实总结导致安全风险出现的因素,扩大风险控制范围,在最大程度上避免风险。在分析安全事故之后发现,导致此次安全事故出现的主要原因在于起重机拆卸作业施工流程不合理。针对以上安全风险,需围绕安全事故的参与主体与联系单位开展风险控制对策,由于安全风险不确定因素较多,所以需要扩大风险控制范围,从施工单位、操作人员与现场监督管理等方面寻找风险防范措施。首先,提升施工单位的安全管理意识,落实安全主体责任,制定科学完整的施工规范与重要器械操作制度,通过严格的现场监督,保证施工管理制度与相关操作规范能够落到实处。其次,加强对现场施工人员的安全教育,使其意识到安全规范施工的重要性,不仅可以保证施工进度不会由于违规操作等问题重新返工,更重要的是能够保证自身安全,除此之外,加强对施工人员专业操作技能的培训,使施工人员能够熟练掌握大型机械设备的正确操作方法与应急处理措施,进一步降低安全风险事故的出现。最后,建筑行业相关监察部门应落实监督检查管理机制,严格抵制危险施工操作现象的出现,严惩多次出现安全事故的建筑单位,从而提升安全管理质量[4]。

3.3强化施工人员整体素养根据对多数建筑工程质量管理风险因素及产生原因进行分析,施工人员自身素质不高是导致风险产生的直接原因,安全意识不到位,未按照规定操作流程进行施工,专业施工素养不足问题,都将影响建筑工程整体施工质量。首先是定期开展培训教育工作。施工人员不但应具备扎实的施工操作技能,同时也应具备安全责任意识,能够为建筑工程与自身安全负责。所以在培训教育工作开展过程中,应围绕降低主体风险发生概率为主,以施工操作技能与安全作业方法为主展开培训。首先是制定合理的培训计划,针对目前施工人员普遍实践经验丰富但理论知识缺乏等现状,围绕建筑工程中的典型风险案例,开展专业理论知识方面的培训,帮助施工人员建立施工安全责任意识,使其认识到按照规定操作流程施工的重要性,优化施工人员的行为素质与责任素质,降低风险出现的概率。需要注意的是,培训计划的制定应具有针对性与普适性,结合此次建筑工程实际特点进行针对性的施工技能培训,针对施工安全事故进行普适性的安全责任意识培训。其次,建立培训知识验收体系,科学设计知识验收方案,可以通过培训考试等来调查施工人员对专业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也需要后期跟踪调查,整体了解施工人员在实践操作中的行为操作模式变化,了解施工中可能出现的风险因素,并采取针对性解决措施[5]。最后,进行阶段性上岗资格考试,当前建筑工程施工周期较长,且工期紧张,存在交叉施工的现象,为切实保证各个阶段施工人员施工资格符合施工要求,需做到定期抽查业务能力,实施阶段性考核,保证每个施工人员具备相应的上岗资格,做到持证上岗,规范操作,有效减低安全操作风险的出现。

3.4保证现场监督落实到位现场监督管理能够及时发现建筑工程施工中可能出现的风险问题,并采取针对性措施进行解决,所以现场监督管理的落实执行到位非常关键,当前关于建筑单位的现场监督管理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来自监督管理单位对现场施工的监管,另一方面来自行业监管组织对建筑单位监督行为的调查,无论是哪种监管模式,都需要有科学合理的监督管理规范与审核制度,促进监督管理法治化发展,是减少现场监督质量管理风险出现的重点。建立法治化的监督管理制度,以政府为主导,以建筑行业现场监督管理情况为方向,确保监督责任体系的落实,保证监督管理制度能够落到实处,不仅需要确保在建筑工程现场施工中实施良好的监管,同时在发生质量风险的时候,能够及时准确调查出风险出现的原因,追查事故责任。

4结语

综上所述,建筑工程质量管理风险类型较多,包括勘察风险、安全风险、现场管理风险与施工人员操作风险,且质量管理风险存在不确定、难以控制与操作难度较大的实际特征,针对以上总结的建筑工程质量管理风险特征与实际表现形式,应扩大风险控制范围,深入把握风险产生机理,科学开展风险评估工作,结合建筑工程的实际特点,形成合理的建筑工程质量管理风险防范体系,制定严谨的风险防范对策,以此实现风险规避,提升建筑工程整体质量。但在实际研究中仍存在些许不足之处,主要表现在建筑功能与实际施工要求不同,造成建筑工程质量管理风险的因素也不相同,上述研究很难实现对建筑工程质量管理风险的全面概括,也难以提前预测管理风险的发生部位与所造成的影响。未来关于建筑工程质量管理风险的研究,应更加注重造成风险出现的本质因素,总结风险形成的一般规律,从而有效遏制管理风险,提升建筑工程质量。

作者:陈凯

建筑工程质量管理研究篇3

自从改革开放以来,人们的生活水平得到了极大的提升,对于建筑工程的要求越来越高。在房屋建筑施工开展过程中,有关人员要加强对施工质量管理的控制,通过开展各方面的质量把控措施来保障建筑工程的水平,提高人们居住的安全性。在具体施工过程中,不免会存在一定的障碍,有关人员要清晰地把握住影响建筑工程质量的具体因素,结合工程的实际情况,做好工程优化和改革。建筑工程的施工技术和现场施工管理是任何建筑工程的基础,因为整个工程的标准是一个精心策划、不断发展的过程,以确保工程质量和各工序的顺利完成。目前,由于建设项目的建设过程涉及大量变量,一些突发性的建设问题很难量化。然而,无论什么样的问题导致建设项目的失败,都离不开施工技术和现场施工管理。只有对这两部分进行有效管理和严格控制,才能保证建设项目的顺利完成。本研究将从不同角度确定当前影响建设项目施工技术和现场施工质量管理的因素,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为该领域建设项目的顺利完成提供一些有价值的参考[1-2]。

1绿色建筑概述

所谓绿色建筑,就是在建筑的整个生命周期内,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同时保证居民生活空间的舒适,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绿色建筑的概念最早出现在国外。在建筑施工中,应充分考虑和应用周围环境与自然能源,有效整合工程项目与资源的关系[3-4]。在中国,人们认为绿色建筑不仅要保证建筑与周围环境的协调统一,避免在施工过程中破坏环境,还要在保证居民正常使用的前提下,注意尽可能降低能耗。当今世界,许多国家都面临着严峻的环境问题,这使得各国逐渐重视绿色建筑。通过对2015年~2022年中国绿色建筑评价标志星级分布的调查分析,得出图1所示结果。从图1可以看出,建筑业是中国经济快速增长的支柱产业。近年来,其发展趋势良好,但也带来了一定的环境问题。如今,人们对居住环境的质量有了更高的要求,这推动了绿色建筑理念的进一步推广和应用。由于我国绿色建筑发展起步较晚,与国外一些发达国家相比,还有很长的路要走。目前,我国建筑业仍然是一个高能耗行业,在建筑过程中需要消耗大量的资源,同时也会产生水污染、粉尘污染等污染问题。绿色建筑可以从资源、设计、施工等方面进行严格控制,尽可能减少对环境的影响[5]。

2建筑工程施工建筑管理及质量控制所存在的问题

2.1建筑工程施工管理中责任划分不清由于建筑工程在实际的施工过程中会涉及很多的施工部门,需要不同的施工队伍共同完成,而且施工还具有一定的复杂性,因此施工管理工作具有一定的难度。如果不能对施工责任和权利进行明确的划分,很容易造成权责不明的现象,导致各种纠纷的出现,从而严重地影响施工工序的顺利开展。而且,施工现场中施工人员也比较复杂,建筑施工具有一定的流动性,如果施工管理工作不能有效地落实到位,就会出现不能严格按照施工标准进行操作的情况,从而引发安全事故的发生。施工现场各部门如果不能进行及时的交流,容易导致管理责任不清晰,不但增加了施工管理工作的难度,管理人员也不能积极地开展管理工作[6-7]。

2.2对设计工作的监督管理不到位在建筑工程的施工过程中,设计工作是其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施工设计的科学性以及合理性直接关系着整体工程的施工质量,因此,建筑企业只有做好建筑工程的施工设计才能够确保整体工程的施工质量,推动建筑企业的稳定发展。但是结合现阶段建筑工程的施工情况来看,很多建筑企业都没有给予施工设计工作一定的重视度,最后导致在建筑工程的规划过程中出现一些设计不合理现象,不但会影响到建筑工程的使用功能,还会给建筑企业带来严重的经济损失。

2.3工程施工中安全管理不到位在现阶段建筑工程的施工过程中,大部分的建筑企业都对建筑施工现场的安全防范措施给予一定的重视,同时也缺乏科学合理的安全管理制度。比如有些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很多检查项目中都存在相同的文件,和项目工程的实际情况存在着很大的差异,缺乏针对性的管理措施;没有严格按照安全生产制度进行规范管理,在施工过程中管理人员也没有将安全生产的规定严格落实到位,最后导致安全管理流于形式,给整体工程埋下严重的安全隐患。

2.4建筑工程管理机制松散在现今的建筑工程施工管理体制中,大部分的管理方式都是分包工程,也因此在实际建筑施工过程中参建人员比较复杂,对于其工作职责的履行情况更是难以系统化的管理和监督,由此导致整个建筑施工管理的混乱。另外,施工建筑所涉及的环节众多,各方均已保障自身的利益为出发点,尤其是在处理交叉工程环节时,相关人员会出现推诿责任的不良现象,进而给实际的建筑施工增加了难度。而且作为建设单位,在人员管理机制上也较为松散,为了节省人力资源成本,会降低管理人员和实际操作人员的门槛,施工管理人员以及执行人员的素质低下等问题较为普遍,这在规模庞大、结构复杂的建筑工程中,很容易出现建筑施工问题。

2.5施工工艺不满足建设标准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中国的建筑技术也在不断进步。社会各阶层对建设项目的质量和技术也有更严格的要求和标准。因此,现代施工技术必须融入到当今的建设项目中。然而,由于当前建筑行业多学科交叉的局限性,在施工的横向部分存在一些困难,加之施工人员技术水平不足、先进施工技术的融合不理想等客观因素,出现了各种操作问题[8]。此外,在建筑工人的专业技能方面,许多基层工人普遍没有受过专业培训。施工技术往往注重个人经验,忽视行业标准化的探索,对先进的施工硬件和设备了解甚少,这也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先进施工技术的应用。

2.6建设成本控制效果不明显根据目前的建设项目设计,建筑成本控制仍然存在问题,许多建设单位在成本控制和管理中只注重后期成本,而在建筑设计和建筑环节中不注重项目成本控制。此外,建筑领域相关部门公布的建筑材料价格和修正参数直接用于与物业管理相关的预算。不关注建材市场的材料价格波动,不及时做出相应调整。事实上,预算管理人员没有去施工现场,对施工现场的图纸和第一手资料没有全面的了解。因此,主要预算结果通常与项目的实际成本不同[9]。

3加强建筑施工质量的主要措施

3.1对管理责任和施工责任进行明确的划分在项目建设之前,施工单位必须明确管理职责,如在不同部门设立专门的管理人员,安全保卫部门应有专门负责安全管理的人员,财务部门应有专门负责财务管理的人员。在明确部门负责人后,还应划分管理职责。可以建立管理团队和团队领导。同时,应在管理过程中制定有效的建筑时间表和日常工作表。还应总结和分析日常工作,以明确管理责任。为确保管理工作在各个建设环节得到落实,可制定有效的奖惩机制,激发团队成员的责任感。管理人员还应根据工作计划对施工现场进行不定期抽查。当发现问题并调查责任时,应安排具体人员解决问题[9]。

3.2提升施工安全及质量管理者素质在对建筑工程开展施工管理工作的过程中,要想从整体上提升施工管理的水平,提升建筑工程的施工质量,首先就是提升施工安全以及质量管理者的素质。在建筑企业中,员工是其核心内容,在建筑企业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因此只有提升建筑施工的安全性以及质量管理者的素质水平,才能推动建筑企业的长远发展,因此,为了能够有效提升建筑工程的安全管理和质量管理的水平,必须提升施工安全以及质量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

3.3加强建设项目管理信息化建设随着我国科技水平的不断提高,许多现代高新技术和设备应用于各个行业,有力地推动了相关产业的发展。在一些现代建设项目的管理中,信息水平不足影响了建设项目行业的整体发展,因此相关人员应加强现代先进技术和设备的应用。加强项目管理电脑化,确保相关信息的正常、稳定传递,促进我国整个现代建设项目管理行业的发展。

3.4制定质量管理体系质量是设计的关键,没有质量的项目无法体现经济价值。工程部要建立质量管理体系,必须严格控制和掌握质量,实行科学管理。需要对项目实际施工过程中的各个环节的质量进行严格的控制、监控和管理,以及预防性的质量控制。检查接待过程中发现问题,必须采取科学合理的措施及时解决,并及时向监理报告。因此,需要多个部门密切合作,通过各部门的共同努力,确保整个项目的顺利开展。

3.5加强项目管理,提高管理质量学习和应用管理模式,施工企业必须从实际出发,分析具体问题,根据公司的具体情况,建立有效的管理模式。在建设项目施工过程中,应提高公司的管理意识,避免过分注重管理质量,追求经济效益。管理人员应努力加强对施工各方面的监督和质量保证,确保施工过程符合要求,合理缩短施工时间。同时,要完善建筑管理流程的管理机制,妥善管理服务之间的合作,建立有效的沟通机制,明确各自的角色,科学合理地开展管理活动。

3.6分担安全责任,明确责任安全施工是建筑施工的重中之重,是保证工程建设顺利开展的基础。为确保安全管理的有效实施,必须做好安全责任分配,明确岗位责任,实行安全管理分工,开展岗位分工监督检查,签署建筑安全责任书,确保安全管理责任落到员工身上。组长是施工现场的总指挥,应对班组成员进行监督,明确施工现场的组织工作,向施工现场人员提供技术信息,加强对整个施工过程的培训和检查。在施工过程中,施工人员必须遵循“安全第一”的施工理念,防止施工中出现违章作业等不良施工行为。施工过程中发现的隐患应及时报告,以便于管理人员及时消除隐患。

4结论

综上所述,加强施工管理是建筑工程施工重要措施,可以对施工质量进行有效的控制。在具体工作中,应采取科学、行之有效的质量控制措施,以达到对工程质量的精确、合理的管理,以保证工程质量、提高经济效益、创造良好的社会效果。在建筑工程管理工作中,必须正确认识建筑工程管理和施工质量控制的必要性,明确建筑工程管理和施工质量控制的问题,提高工作效果,健全监督机制,控制施工过程,科学制定和执行,更好地发挥质量管理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张卫萍.我国建筑工程质量监督现状及措施分析[J].低碳世界,2015(33):122-123.

[2]张伟.建筑电气工程施工技术与质量验收措施探析[J].信息记录材料,2018,19(05):37-38.

[3]隋永晓.建筑工程管理创新及绿色施工管理方法分析[J].建筑与装饰,2021(29):142-145.

[4]单绿芝.安全管理在建筑工程施工中的重要性[J].工程技术研究,2020,5(24):144-145.

[5]丁东健.提高建筑工程管理及施工质量控制的有效策略[J].建筑技术开发,2020,47(24):42-43.

[6]张玉梅.建筑工程施工中影响安全管理的因素研究[J].大众标准化,2020(24):36-37.

[7]袁欣,王乐.市政工程施工质量的影响因素及质量控制分析[J].建材与装饰,2017(20):18-19.

[8]南光耀.建筑电气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管理存在的问题和对策[J].中国高新区,2018(04):118.

[9]尤超.建筑管理中加强工程质量监管的相关措施分析[J].工业C,2015(30):3.

作者:尹晨光 单位:南京市建筑工程质量安全监督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