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01-11 10:12:32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篇企业文化建设探索3篇,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1危险化学品企业安全文化建设的必要性
在企业的正常生产过程中,安全文化作为一项基本保障,主要是依靠员工的自觉、严谨等思想意识共同搭建的,同时也是安全生产的重要根基之一。结合自身的工作经验得以发现,目前生产安全意识淡薄、安全管理手段滞后、安全举措不恰当都是制约危险化学品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因素,也是生产安全事故发生的重要诱因。安全行业内有这样一句话流传甚广“短期靠管理,中期靠制度,长期靠文化”。安全是底线,没有牢靠的安全托底,任何工作的开展都将面临着极大风险,若想要确保企业长治久安,切勿“纸上谈兵”,务必要在科学高效的安全文化氛围下实施,而且要将遵守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落实到每位员工的肩上,但如果仅仅依靠督促员工不违章操作来确保安全生产,其效果往往是暂时的,而当管理和督查力度不够的时候,员工势必会出现侥幸、麻痹疏忽等心理,并会出现下意识违规操作的状况,此时再去究其原因便为时已晚。
2危险化学品企业安全文化建设的原则
对于危险化学品企业而言,安全文化建设工作是一项非常庞大且复杂的工程,涉及诸多系统知识及专业性问题。为此,构建合理的安全文化体系势在必行,构建安全文化体系过程不仅可以精准评估企业的安全指数,还可以明确企业未来的发展走向,以此提升企业的安全管理水平,将安全风险事故的发生概率降到最低,在此过程中需要坚持以下几项原则。
2.1科学性借助科学性来揭露企业的安全管理规律,引领企业的安全管理工作有序运行,企业在构建安全文化体系的过程中,需要严格遵循科学性这一原则,并借其反映出影响企业安全文化现状的主要因素,从而增加企业在进行安全文化评估时所获取信息的客观性和可信度。企业应科学收集数据、信息,包括员工的行为(优秀安全表现及违章行为)、对安全的诉求、安全的绩效量化等,为企业安全文化的创建、发展提供依据。
2.2全面性企业的安全文化状况评估是一个全面、多因子的综合评估,因此,企业在最初选取影响因子时应尽可能全面,从各个角度全方位地进行评估。例如员工对各类培训、会议、安全活动、应急演练的参与度,对隐患的关注度以及隐患整改率,是否提出过对安全管理的建议等。
2.3可行性只有切实可行的企业安全评估方案才能易于被企业安全管理机构所接受,为此,企业所构建的评估指标体系,需要便于数据的搜集,尽可能地简化过程,避免搜集繁杂冗余的数据信息。企业的安全文化评估因子也应当切实可行、具体,易于定性或量化,这样才更易于被企业员工所接受。所谓切实可行,即各评估因子应当重要度较高、对安全文化提升有较为显著的影响、在公司安全管理和投入力所能及范围内;所谓易于定性或量化,即各评估因子应能够反映到统计数据上来。
2.4可比性利用定量因子来揭示事物发展的本质,在定量的评估下可以对企业的安全文化对象进行更好地对照比较,即使是一些比较困难的定量因素,也可以借助质量来表示其数量。
2.5稳定性在构建评估要素的过程中,尽可能选择具有一定规律的变量,剔除掉一些受到偶然因素影响的因子,以确保评估结果的可信度。
3危险化学品企业安全文化建设策略
安全价值文化、安全精神文化、安全制度文化与安全物质文化是安全文化建设的主要内容。其中安全物质文化以应急设备、消防、防火、防爆器具、工具、原料、产品、工艺的保护为主。安全制度文化建设重点以本单位实际情况为出发点,制定与本单位实际情况相符的规章制度、操作规程、监管机制、奖惩办法等。安全精神文化主要包括企业与个体的行为准则,企业与个体对于真善美及安全价值观的识别与认知等。企业安全管理的核心内容是企业的安全行为准则、安全价值观。
3.1安全文化管理机构建设(1)应加大危险化学品企业的安全文化建设力度,主要可从如下三方面着手。①公司决策层。危险化学品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最高领导机构就是安全生产管理委员会,企业中长期及近期计划都由安全生产委员会制定并交由相关生产部门、相关职能部门落实。企业主要负责人通常为安全生产管理委员会的负责人,便于决策的执行。②公司管理层。应组建符合公司要求的安全生产管理机构,监督公司的安全生产环节,建立安全文化管理体系,全面负责公司的安全监督工作。危险化学品企业安全生产管理机构的人员配置比例通常为公司人员总数的2%~5%。③公司实施层面。实行一岗双责制度,管生产必须管安全,启用班组安全员负责班组生产安全管理活动,同时也负责安全生产的监督、执行工作。(2)有效、科学、合理的安全文化管理模式,也是管理危险化学品企业的主要方式。针对危险化学品企业实施安全管理时,须以现代化安全管理要求作为主要依据,将事故风险向现代的风险管理模式转变,由以往的被动安全管理向现代的主动安全管理转变,将以往的静态安全管理向动态安全管理转变,只有如此,才能与新形势相适应,不断提高企业安全管理水平。①安全管理的事后型模式。从某种角度而言,事后安全管理是一种被动、消极的管理模式,指在发生灾害后,采取补救措施,杜绝类似事件再次发生。事后安全管理的基本流程是,发生事故,调查原因,分析原因,整改,评价效果,循环往复。②预防式管理。这是一种积极、主动预防灾害、预防意外的管理模式,是管理危险化学品企业时应用频率较高的一种管理模式。确定安全目标,分解目标,制定方案,实施方案,效果评价,持续改进。(3)企业对于信息的掌握程度将直接影响安全信息管理水平,所以针对危险化学品企业而言,为满足安全管理需求,需立足企业实际生产情况,设计科学有效并与之匹配的信息化管理手段,落实于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环节。同时还应构建基于信息技术的安全管理信息系统,这一系统能够通过全面统计、归类海量的基本数据生成科学的分析报告,再应用数学预测、系统数据库等诸多方式,分析处理所收集的数据,为安全管理部门分析现阶段安全形势提供可靠依据,能够及时发现安全工作中所存在的问题,并及时采取预防措施,将原本传统的静态安全生产信息管理系统向动态科学的安全生产管理系统转变。分析基于信息技术的安全管理信息系统发现,能够应用统一的模块结构,利用预测、分析、统计等诸多手段构建安全管理数据库,设计信息录入、报表生成、信息查询、统计分析、系统维护等诸多模块。
3.2改善安全教育方式要使危险化学品企业的生产和经营活动达到安全的目的,开展安全教育是一项十分必要的工作。在生产原料、生产设备、生产环境均达到安全要求的前提下,人为失误也会导致安全事故的发生。人在生产活动中是首要元素,通常情况下,工人具备一定的安全生产素质,然而由于思想麻痹并未认真操作,将会导致安全事故。同时针对劳动对象并未形成全面认知,并未具备安全生产资格,加之盲目操作也会导致安全事故的发生,特别是在危险化学品行业通常会涉及大量的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及新技术,若并未做到全面的安全生产知识培训及宣传,则会埋下事故安全隐患。因此,为确保企业能够安全运营、安全生产,构建安全教育培训体系尤为重要。上到领导下到基层操作人员均需展开安全培训与安全教育,深化每位企业员工安全意识,全面提高企业安全管理力度及安全管理水平。危险化学品企业为达到提高安全管理水平,提升安全质量的目的,需注意如下几点。(1)安全需求方面。具有高度的人身安全要求,能够主动远离不安全的工作环境。(2)安全意识。每位企业员工应深化“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安全意识。(3)安全知识。企业员工需掌握一定的安全操作规范,不仅是本岗位的操作技能,还应掌握基本的应急器材使用知识及扑灭初期火灾的操作流程。(4)安全技能。具备良好的安全操作技能,能够有效地改进工作,减少错误发生。(5)遵纪守法。严格遵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6)应急能力。一旦产生异常现象,应及时采取应急措施,避免事故发生或事故影响扩大。危险化学品企业为确保安全教育得以全面落实,应注意如下几点。①应关注企业领导的培训与安全教育,加大教育培训力度。企业主要负责人以及安全总监在接受安全培训及教育后,只有获得国家相关部门发颁发的安全资质证书后,才有资格任职。公司的各个运营环节及生产环节中均涉及安全,因此企业领导要有安全教育,有培训,有考核,有资质。②需清晰认识到企业安全工作质量与安全管理人员工作水平、工作素质关联密切,所以为提高工作质量,则需不断提高安全管理人员工作素质。安全管理员不仅负责企业安全管理的顾问工作,同时也应严格落实企业所制定的每项安全管理措施,对于一线的经营生产应全面监督、严格检验,企业应选择具有较高的业务工作水平并掌握扎实安全科学知识的人才负责这一工作。③全方位、全过程地实施危险化学品企业的安全培训及教育。随着科学技术和文化的迅速发展,以及企业的现代化需要,企业员工必须具备必要的安全生产知识,熟练掌握安全操作技术,仅有如此,才能为企业生产运营提供更安全、更高质量的服务。除此之外,为不断增强企业在市场中的竞争优势,提高员工工作素质尤为必要,而在这其中定期实施安全培训、安全教育是必不可少的。
3.3全面落实工伤保险制度工伤保险主要是针对因公受伤所以导致的失去部分劳动能力的职工所提供的支持与援助。早在2003年我国便颁发了《工伤保险条例》,并于2004年1月1日开始实施。目前,我国所施行的工伤保险制度主要是将工伤与预防进行整合的改革新思路,并将企业中被动的工伤保险制度改造成为社会化的工伤预防、工厂补偿等新型的工伤保险制度,是具备较强保障性、最全面、最深得民心的保险体系。为了防止或减少因工伤或职业病而造成的伤害,应采取多种措施,以改善工作环境、提高安全、降低工作危险。对危化品行业而言,加入工伤保险是一种行之有效的防范措施。
3.4实施注册安全工程师制度我国人力资源部和应急管理部从2002年开始就建立和健全了国家安全技术体系建设。目前,如何加强这一工作的前瞻性和全局性,加大各个主要环节的政策和技术支持,培养和造就与现代化生产同步发展、与安全生产要求相适应的一支高素质、高技能的安全生产从业人员,以及从事各类岗位的安全生产工作的专业人才队伍,是危险化学品企业发展壮大以及确保安全生产的重要人才保障。因此,建立一个国家的安全工程师资格认证体系,对于危险化学品企业来说,是一项非常有实际意义的工作。(1)职工人数超过300人的煤矿、非煤矿矿山、建筑施工单位、危险物品生产经营单位,应当按照不少于安全生产管理人员15%的比例配备注册安全工程师;7人以下的安全生产主管,应至少1人。新成立的危险化学品企业应将其纳入企业员工招聘制度,并将其作为一项工作重点,与国家有关法规保持一致;对于现有的危险化学品企业,要根据企业的具体情况,制定相应的注册安全工程师的管理体系,鼓励员工积极参与注册安全工程师学习和考试,并对现有的注册安全工程师实行主动的人事管理。(2)我国幅员辽阔,经济发展水平与国民文化教育发展水平、危险化学品企业发展水平参差不齐,这就要求在制定和执行注册安全工程师制度时,要立足于现实,而不是照搬、复制、借鉴世界先进国家的做法。在制定政策、建立标准、实施有关的管理办法等方面,都要与公司的实际情况相符。在企业配备注册安全工程师是国家、企业和个人的共同心愿,但目前我国的注册安全工程师考试才还处于起步阶段,持有注册安全工程师证书的人员数量相对较少,国家正在抓紧继续制定相关政策为完善安全工程师制度持续探索和努力,企业也应该积极鼓励有志于从事安全生产管理的员工备考注册安全工程师,促企业安全健康发展。
4结束语
危险化学品企业受到自身的特殊性制约,在全过程中会面临诸多安全问题,若是切实可行地降低安全事故发生的概率,务必要提高其日常安全管理水平,加强安全文化管理教育,使员工牢固树立起安全生产的观念,并积极参与到各个环节的安全管理实施工作中。
作者:叶锐 李丹丹 爱森 单位:如东化工有限公司
企业文化建设探索篇2
一、中核科技企业文化建设
多年来,中核科技以“为股东、员工、企业、社会创造价值”为原则,为核电、核化工、石油石化等行业提供阀门系统解决方案,逐步形成了“核工程、石油石化、公用工程”三大主流目标市场,是国内核电阀门领域的领军企业,国内四大涉核集团核电阀门的主力供应商。作为中核集团下属企业,坚守“强核强国,造福人类”的企业使命,积极培育核安全文化至上的理念,谋求员工、企业、社会的共同发展。2014年3月24日第三届海牙核安全峰会上,中核科技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等多种方式,汲取具有优秀核安全文化建设基础的核电业主先进经验,并结合国家监管单位要求、核安全文化的特点,通过讲座、培训等形式,利用公司官网、微信公众号、视频号等平台,开展全员核安全文化教育。制定《企业文化管理办法》和《企业文化建设评估办法》,规范公司企业文化建设,加强对企业文化建设自查自评和过程控制,增强企业文化建设的科学性和实效性,保障企业文化建设的有效开展。中核科技坚持党建引领,积极探索新时代以核安全文化为中心的企业文化建设,实现党建工作与企业文化建设的有机融合,更好地推动企业发展壮大。全面贯彻落实企业文化理念体系,与落实新跨越战略的各项任务紧密融合;塑造中核科技统一的企业文化理念体系,强化企业的整体凝聚力;进一步营造良好的内外部环境,不断提升管理水平;塑造富有责任感和卓越精神的苏阀人,为企业实现新跨越创造源源不竭的精神动力。中核科技不断推进企业文化理念的宣贯和渗透,得到全体员工的认同,增强了组织凝聚力和个体行动力,提升了企业形象;推进企业文化理念为各级领导决策和领导行为提供指引,提升企业的凝聚力、调动全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将企业文化理念固化于相关制度、规范、标准和流程中,逐步完善与企业文化理念一致的制度化管理体系,以制度激励人心,以制度规范行为,不断推动新跨越战略目标的实现。
二、加强推进中核科技企业文化建设
1986年国际原子能机构(IAEA)国际核安全专家咨询组(INSAG)提交的《关于切尔诺贝利核电厂事故后审评会议的总结报告》中首次提出了“安全文化”(SafetyCulture)概念。该报告给出了核安全文化的经典定义:存在于单位和个人中的种种特性和态度的总和,它建立一种超出一切之上的观念,即核电厂的安全总是由于它的重要性得到应有的重视。至今,核安全文化理论发展已三十余年,在我国民用核技术开发应用中,秦山、大亚湾等多个核电站也有着多年的良好实践,为中核科技提供了良好借鉴。中核科技坚持以核安全文化为核心来引导企业文化的建设,将核安全文化理念、中核集团企业精神与中核科技传统企业文化相结合,建设具有中核科技特色的“三合一”企业文化。核安全文化是企业文化的根,是中核科技作为民用核安全设备制造者,流通控制安全的守护者永恒的主题;同时遵循中核集团“诚信、尽责、协作、进取”的核心价值观和“两弹一星”精神、“四个一切”核工业精神、新时代核工业精神等优秀的文化;秉承公司多年来凝聚形成的“团结、拼搏、求实、创新”的企业精神。中核科技坚持将核安全文化与企业文化有机统一,形成了具有自身特色的“1234”文化理念。即一个中心(安全第一),两个零容忍(对隐瞒虚报零容忍、对违规操作零容忍),三个全面(全员覆盖、全面覆盖、全过程覆盖),四个凡事(凡事有章可循、凡事有据可查、凡事有人负责、凡事有人监督)。中核科技企业文化建设的做法有:加强领导、完善组织机构。成立企业文化建设领导小组,负责企业文化建设方向、目标和方法等;下设办公室,挂靠党群工作部,负责企业文化建设日常工作的开展、检查、指导、评估及服务等,并实施分级管理,层层落实。中核科技企业文化建设主要途径有:领导垂范、宣传教育、考核激励和形象重塑等。(1)领导垂范。各级领导深刻理解公司企业文化,通过各种方式有意识地将企业文化融入个人的日常行为中,率先垂范带领各级员工共同推动企业文化建设的开展。(2)宣传教育。通过会议、培训等形式,利用报刊、橱窗、标牌等,对公司的经营理念、价值观念和行为准则进行宣传教育和引导,形成企业文化宣传的良好氛围;编制并不断更新《企业文化手册》,引导、规范员工行为和价值取向。(3)考核激励。建立健全管理规章制度和奖罚考核机制,对充分体现公司精神、作风的行为给予奖励和表彰,强化员工对文化的理解和认同,将企业文化逐步内化为员工的理念。(4)形象重塑。培育和发现各类先进人物、典型事迹,通过组织对模范人物、事迹的学习,向周围辐射,起到示范引领。加强员工对企业形象标识的认知,各项工作严格遵循企业形象的相关规定,自觉维护企业形象。从核安全文化宣贯到创建,中核科技历经近十年已逐步建立了以核安全文化为核心的,以中核集团文化落地导向为指引的,符合中核科技特色的“三合一”企业文化。要进一步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促进企业高质量发展,为国家核事业贡献力量,还需进一步探索建设路径,更好地发挥企业文化在企业管理和发展中的作用。
作者:严新虹 单位:中核苏阀科技实业股份有限公司
企业文化建设探索篇3
1.新媒体
新媒体是相对于报刊、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发展起来的新的媒体形态,包括网络媒体、手机媒体、数字媒体等。新媒体技术在互联网的基础上,通过使用多种移动终端,有效连接互联网和用户,保证信息服务功能的高效率性。信息传播的载体在新媒体技术的影响下产生了本质性的改变。在数字网络传播媒介的基础上,信息传播不受限于空间和时间,从而大幅度提升传播范围。大众在传统传播信息模式下是被动接收各种信息,而在新媒体时代,大众接收信息可以通过手机APP、网站等多种方式,信息交流的互动性较强。新媒体传播信息,能够提高大众的互动性和参与感。所以,在新媒体环境的影响下,传播信息模式转变为双向传播,改变了以往的单向传播。在社会中展开的信息传播,已然发生了本质上的改变,这深刻影响了文化、经济、政治。因此,在企业经营发展期间,新媒体产生了十分严重的影响,相应地也发生了改革和变化[1]。
2.新媒体在企业文化建设中的主要作用
针对新媒体在企业文化建设中的主要作用,笔者整理了四点,分别是,新媒体是企业宣传形象和品牌的桥梁,新媒体是提高企业员工文化素养的平台,新媒体是传播企业管理理念的通道,新媒体是传播企业核心价值观的纽带,以下将一一进行阐述[2]。
2.1新媒体是企业宣传形象和品牌的桥梁企业文化建设期间,需要高度重视企业良好形象和企业品牌的树立,由于新媒体功能的丰富性、手段的多元化、属性的特殊性,使其在企业文化传播方面占据着重要地位,是企业宣传形象和品牌的关键桥梁[3]。通过多种载体如微博、企业网站等,大众能够掌握企业方方面面的信息内容,表达自我观念,说明自我建议,同管理人员一起优化企业文化,建立良好企业品牌和形象。
2.2新媒体是提高企业员工文化素养的平台微博和微信具有广泛的受众群体,是新媒体中最受群众喜爱的平台之一,几乎各个年龄阶段的人都在使用微信。微信的朋友圈功能可以让人们共享企业文化,使员工熟悉和了解企业文化,有助于优化和完善员工文化素质。“90后”是使用微博的主要群体,微博是“90后”收集和获取信息使用的主要平台,企业文化建设管理人员需要强化管理和经营企业微博,以此为“90后”学习企业文化提供基础保障。在企业文化中,注重新媒体的使用,能够基于网络平台的互动性充实文化生活,以此加强员工文化素养[4]。
2.3新媒体是传播企业管理理念的通道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支撑是企业管理理念。管理理念是一种文化理念,只有积极奋斗,才能使企业管理方法和理念融入企业文化建设之中,以此使员工认可企业的管理理念,更好地建设企业文化[5]。新媒体的多种特点如快速性、多样性、灵活性等,能够将抽象理念具体化、将理性观念感性化、将呆板理念形象化,以此基于媒体传播,使职工更好地接受和认可管理理念,将理念不断落实于工作中、企业文化建设中[6]。
2.4新媒体是传播企业核心价值观的纽带核心价值观不仅是企业文化的核心,也是企业的灵魂。新媒体是职工之间,职工与管理者、市场与产品、社会与企业之间的纽带,这条纽带是互相沟通的,也是双向交流的。基于这条纽带,能够实现员工与企业价值的统一,潜移默化的核心价值观能不断升华企业文化。
3.新媒体在企业文化建设中的应用与推广
针对新媒体在企业文化建设中的应用与推广,笔者整理了四点,分别是:联合使用传统媒体和新媒体,形成合力效应;凸显企业员工主体地位,建设参政诉求表达窗口;加入新媒体,建设企业文化新型宣传团队;重视开发和利用新媒体平台,实现传播媒体的现代化和多元化。以下逐一进行分析。
3.1联合使用传统媒体和新媒体,形成合力效应在新媒体时代,想要构建良好的企业文化,就要求企业融合新媒体和传统媒体,互相联动,使两者优劣互补,实现合力效应。建设企业文化,要重视发展传统媒体优势,提高电视、报纸等传统媒体之间的关系性和互动性;在企业进行深度报道时,利用各种新媒体平台,补充传统媒体所欠缺的报道内容。在利用新媒体平台时,企业不能完全照搬传统媒体内容于新媒体平台之上,而是要强化构建策划和运营队伍,融合各种新媒体平台特征,精心策划和安排发布的具体内容,维护企业健康形象。采用结合新媒体和传统媒体的推广方法,能够使职工快速接收信息,还能确保信息传递的灵活性,实现良好的合力效应。
3.2凸显企业员工主体地位,建设参政诉求表达窗口在企业中,员工是重要组成部分,即主体。企业要充分保证员工的主体地位得到尊重,建设员工参政诉求表达平台,确保构建和重塑职工对企业文化的参与性。基于新媒体,企业能够构建专门的通报栏,员工在其中能够及时接收企业发布的重要问题,然后根据探讨的方案进行解决和处理。在任务实施、长久规划、制定企业优化方案、制定企业工作年度任务等重要过程中,企业可通过多种途径如厂务公开重要事件、职代会提案等落实相关问题并公示,收集职工的想法和意见。通过新媒体平台,企业可构建交流通道,保证职工提出科学合理的建议,与此同时,企业能够及时熟悉和了解职工的思想情况,有助于管理工作人员第一时间处理职工问题和纠纷、保障职工利益,及时妥善解决容易恶化的问题,以此增强企业的公信力,加强企业内部职工的凝聚力,从而推动建设和发展企业文化。
3.3加入新媒体,建设企业文化建设新型宣传团队新媒体传播媒介和新媒体技术在互联网技术发展的影响下不断推陈出新。企业要意识到新媒体在企业文化建设和重塑中起到的关键性作用,不仅要将新媒体融合于企业文化建设之中,还要在信息技术进步的形势下,积极掌握和学习新媒体传播的手段和特征,实时重视和关注新媒体媒介更迭的状况,思考新媒体技术进步规律,适应快速的新媒体应用情况。企业要与时俱进,紧紧跟随时代发展的主要趋势,适应新媒体发展形势,保证新媒体传播的有效性,构建全新的宣传企业文化团队,促进企业宣传文化建设活动的稳步进行,及时发现并处理潜在的危机,重视后续的公关工作,为企业职工构建健康的工作气氛,从而有助于企业树立良好形象。
3.4重视开发和利用新媒体平台,实现传播媒体的现代化和多元化目前,公众号、门户网站、微博等是企业使用次数较多的新媒体平台。新媒体平台是连接广播、报纸、杂志等多种传统媒体的重要通道,是建设企业文化的关键通道。企业要建立健康的企业文化,需要重视开发和利用新媒体平台,通过新媒体平台的衔接功能和集纳功能使传统媒体传播实现现代化、多元化,实现信息共享,使新媒体成为职工表达建议、交流信息以及企业引导舆论的重要渠道。信息传递在新媒体的环境下具有较大的影响力和较快的速度,一件小事乃至一句话都有可能在新媒体平台上引发蝴蝶效应。为此,企业要科学合理地使用新媒体,重视新媒体自身带有的影响力和作用,让新媒体不断为建设企业文化提供动力,而不是成为企业品牌、形象、文化发展的“绊脚石”。
4.新媒体在企业文化建设中的应用实例
互联网金融已经成为现代金融行业发展与改革的重要方向,起到服务实体经济、倒逼金融企业创新、推动普惠金融发展等多重积极作用。为建立良好的金融企业文化环境,上海某证券企业利用新媒体辅助进行资源整合,对新媒体工具的应用进行统一规划和布局,积极组建新媒体开发部门,结合网上业务群落及各部门运营职能开发新媒体工具功能,从企业总部层面对新媒体应用进行推广,最大程度发挥新媒体在企业文化建设中的作用。
4.1该证券企业对新媒体技术的应用概述该证券企业紧跟互联网及新媒体的发展应用趋势,以全渠道互联互通、线上线下协同发展的理念搭建互联网服务渠道,创建企业证券官网,为用户提供企业信息及证券金融业务查询服务;开通微信订阅号,每日为订阅用户推动服务攻略、行情资讯、品牌活动等信息;开通微信服务号,为上海本地证券客户提供微信业务快速办理服务,包括账户查询、业务办理、产品查询和申购等;开通微信企业号,为企业内部员工提供内部业务交流渠道,结合企业日常管理需求为企业员工推送线上信息。
4.2新媒体技术对企业文化建设起到的促进作用为深入了解新媒体技术对企业文化建设是否起到切实推动和促进作用,该企业以问卷调查的方式了解员工对应用新媒体技术的真实反馈。通过汇总问卷调查结果发现,新媒体技术的应用为企业文化建设带来的改变主要有以下几点内容:
4.2.1丰富企业文化娱乐活动该证券企业开通微信号后,各业务部门可在第一时间获得最新业务宣传手册及相关资料,大幅提高内部员工的信息沟通速度,企业微信号内开设多个业务讨论群组,为业务部门进行工作交流、联动业务办理、业务答疑等提供了方便。同时,员工利用企业微信平台创建企业社团,根据员工响应程度不定期举办线下社团活动,为员工提供了多渠道团建组织平台,有助于提高企业员工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实现企业文化建设工作的延伸。
4.2.2为员工提供双向交流渠道基层员工可通过企业公众微信号对公司高层、总部领导提出意见或建议,让企业管理人员能更好地倾听基层员工的实际工作感受,为企业制度革新提供参考,有助于建立开放、开明的企业文化。结语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和进步,企业要实现高效发展、增加经济利益、拓展生产范围和规模,就需要高度重视建设企业文化。建设企业文化要不断创新和顺应时代发展。在新媒体时代构建企业文化,需要通过有快速的传播速度、广泛的影响范围、及时的信息交互的新媒体,使各个部门和职工都能明确企业的正确价值观,全面掌握和了解企业发展策略、发展理念,关心企业的长远发展,并积极主动地为远大目标付出努力。企业要注重企业文化宣传工作和建设工作,通过合理利用新媒体优势,积极构建企业文化价值观,以此推动企业文化快速发展,扩大企业文化影响力,唯有如此,在现阶段的市场经济形势下,企业才能够提高核心竞争力,进而健康、快速发展。
作者:宋伟东 单位:广东烟草佛山市有限责任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