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公文范文 幼儿合作能力探讨3篇

幼儿合作能力探讨3篇

发布时间:2023-01-13 09:45:52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篇幼儿合作能力探讨3篇,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幼儿合作能力探讨3篇

幼儿合作能力探讨篇1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提出了五大幼儿教育领域,同时在“社会领域”中指出:“幼儿园应多为幼儿提供需要大家齐心协力才能完成的活动,让幼儿在具体活动中体会合作的重要性,学习分工合作。”基于此,如何培养大班幼儿的合作能力便成为了幼儿教师需要思考的问题。在幼儿园中,建构区是幼儿交流与互动的主要区域之一,在这一区域内开展游戏活动,需要幼儿协商、配合、交换意见。基于建构区的特征和属性,教师可将建构区作为培养大班幼儿合作能力的主要场域。本文从幼儿园的实际情况入手,调查、总结和归纳大班幼儿在建构区中的合作现状,在明确相关问题的基础上,借助多样化的材料、开放化的环境和实时化的观察等,探索培养大班幼儿合作能力的策略[1]。

1大班幼儿在建构区中的合作现状

幼儿园的建构区是幼儿开展建构游戏活动的场域,承担着培养幼儿造型思维、创新意识、合作能力的任务。从培养合作能力的角度来说,现阶段大班幼儿在建构区中的实际合作状况如下。第一,同性之间的合作意向强。从学者麦考林和杰奎娜的研究中可以看出,当儿童处于学前阶段时,他们与同性之间的合作意向更加强烈。尤其是大班幼儿,他们已经产生根据性别选择活动方式的意识,这一点在建构区中有所体现,女生的建构作品主要为娃娃家、厨房等,而男生的建构作品主要为冒险岛、交通工具等。这种性别上的差异,使得幼儿更加乐于与同性展开合作。第二,合作行为不够稳定。相较于小班和中班幼儿,大班幼儿的合作意识和合作能力有所增强,但是大班幼儿的合作行为呈现出不稳定的状态。以“轰隆轰隆的火车站”这一建构游戏为例,其目标是搭建一个拥有候车室、火车、等候区等区域的建筑,幼儿围绕这一目标搜集木条、木块、硬纸壳、线板等材料,并结合自身的生活经验、关于火车站的视频等搭建起候车室,利用不同长度的小木条建构了一排排座位,表现出十足的干劲。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当建构到火车站的等候区时,一些幼儿便被火车模型吸引,他们忽略了建构任务,转而投入到小火车游戏中。这时建构区便呈现出一部分幼儿在努力搭建等候区,还有一部分幼儿在玩小火车的局面,这种缺乏组织的合作难以真正提升幼儿的合作能力[2]。以上述分析为依据,从大班幼儿在建构区的实际表现来看,幼儿的合作能力尚处于缓慢发展的阶段。对此,教师需要通过组织化、系统化的引导,使幼儿的注意力放在合作行为上,以确定的目标、丰富的材料、开放的环境和实时的指导,为幼儿提供合作契机、合作场域,从而培养大班幼儿的合作能力。

2建构区中培养大班幼儿合作能力的策略

2.1材料多样化,提供合作契机建构区以建构游戏为主要活动形式,而建构游戏的顺利开展需要依托一定的材料,同理,在建构区培养大班幼儿的合作能力,自然需要丰富的素材。基于此,教师可以投放多样化的建构材料,为幼儿提供合作的契机。而从合作的视角来说,教师投放的材料应符合类型丰富、造型多样的要求,以此激发幼儿的合作欲望。

2.2因需而定,引进多类型材料教师可以培养幼儿合作能力为目标,设计合作建构任务,将建构任务中所需的材料投放到建构区内,让幼儿在观察材料的结构、质地的过程中,自觉地参与合作建构任务。以“滴滴叭叭——热闹的汽车厂”这一建构活动为例,在活动初期,教师可投放简单的材料,要求幼儿搭建小汽车等简单的车型。当幼儿掌握基本的建构技巧后,教师可提升建构的难度,提供各种精细化的材料,如汽车上的小摆件、塑料管、贴纸等,辅之以积木、易拉罐等基本材料。在幼儿观察材料时,教师随即布置相对复杂的建构任务,要求幼儿搭建和制作救护车、消防车等功能更为复杂、体积更大的汽车。在任务的驱使下,幼儿便会主动与伙伴进行交流和合作,自动组成2至3人的小组,以此完成建构任务。而在幼儿自主发起合作行为时,合作意识便逐渐形成,幼儿也会在建构区内的其他活动中有意识地与伙伴和教师展开合作。

2.3因人而异,引进适当的材料幼儿的实际需求是教师投放材料时需要考虑的因素,只有依据幼儿的需求投放恰当的材料,幼儿才能利用材料展开合作建构活动。教师要落实因人而异的理念,遵循适度化原则,以此引进建构材料。以“美丽的公园”这一建构活动为例,教师在投放材料时,不但要注重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而且要考虑幼儿的体能水平和动手能力。对此,教师可以将“美丽的公园”中的大块砖石替换为木块,提前将木块切割为适当的大小,引导幼儿通过小组商议、反复练习,将不同的木块对接起来,达到卯榫结合的状态。在此过程中,幼儿的精细动作越来越娴熟,他们的合作意识也会增强,而这样适度、适量的材料,也符合幼儿的生理特征,能够避免因搬运过重的材料而出现肌肉拉伤的情况。显而易见,投放多样化的材料能够满足幼儿的需求和建构区活动的要求,在材料的辅助和驱使下,幼儿能够自然而然地完成合作建构任务,既能在合作中摸索材料的使用方法,又能在合作的过程中习得建构技巧、形成合作意识。

2.4环境开放化,营造合作氛围良好的活动氛围是幼儿开展合作的前提条件。为了促使幼儿积极主动地合作,教师可以创设开放化的环境,尊重幼儿的意愿,创建合作小组,并保证各组的实力相当,使得每一个成员都能够发挥自身的优势,以此推动不同组别之间的良性竞争。同时,在开放化的环境中,教师也要为幼儿提供自主表达的空间,让他们根据小组合作中的具体问题,提出有针对性的意见或建议。以“图画书的世界”这一建构游戏为例,本次活动要求幼儿搭建一个功能齐全的图书馆,发挥其天马行空的想象力,保证图书馆在具备基本设施的前提下,也能拥有奇特的外观。以这一任务为导向,教师可提前说明分组的条件,4人或5人一组,在明确要求后,选择班级内建构能力和领导能力强的幼儿作为小组长,其余幼儿可自主选择加入哪一个小组。分组完成后,教师可为各小组提供图书馆的平面图,让他们了解图书馆的基本结构和布局,为他们完成建构任务提供灵感,随后教师便可以将活动的主动权交给幼儿。在小组内部,幼儿可以自由发表意见,分享具有创新性的见解,交流如何搭建图书馆的框架、如何使用不同材料等。在建构的过程中,同一小组内的幼儿,一部分负责动手操作,一部分负责递送材料,一部分可从全局的角度观察作品的整体情况,及时给出可行的意见和建议,以免建构出的作品存在根基不稳、角度偏差大等问题,从而强化小组合作的效果。在组员密切配合的情况下,幼儿对于合作的概念、形式和作用也会产生更为深刻的理解和感悟。教师依据建构游戏的实际要求以及大班幼儿的生理和心理发展规律,为幼儿营造开放化的游戏环境,可以让他们在自由、民主的氛围中表达自己的真实想法。这样一来,幼儿参与建构游戏的积极性明显提高,他们的创新意识、合作意识等也会逐渐增强。

2.5观察实时化,给予精准指导《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教师应成为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在幼儿园建构区的相关活动中,教师理应充当支持者、合作者和引导者,采取实时观察的方式,在幼儿的合作遇到问题时给予精准指导,让他们能够正确处理与伙伴之间的关系,并能主动与伙伴沟通和交流,及时解决建构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从而培养其合作意识、集体精神。如在“我的家”这一建构活动中,教师要观察幼儿的语言和行为,采用亲社会性的引导策略,及时对幼儿的合作行为做出反馈,使得他们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相关活动。而为了增强教育指导的精准性,教师也可以合作者和引导者的身份参与建构活动,通过教师发起合作邀请和引导幼儿发起合作邀请两种方式,有效激发幼儿的合作意识。教师可以探索合作行为的主要特征,与幼儿进行沟通,或者引导幼儿互动和沟通。这样既能拉近师幼和幼儿之间的距离,又能使幼儿逐渐规范自身的合作行为,使他们在建构区中更加积极主动地发起合作,久而久之,其合作能力自然会不断提升。

2.6活动主题化,增强合作欲望通过对比建构游戏的实际情况,笔者发现,相比于自由建构,幼儿在主题建构活动中会表现出更强烈的合作欲望。对此,教师可以组织主题化的建构活动,以契合大班幼儿理解能力和认知能力的主题作为建构活动的核心,引导幼儿围绕主题搜集材料、主动建构,激发他们的合作意识,让他们在共同操作、互帮互助的氛围中完成建构任务,从而促使他们认识到团结合作的重要性。这样既可提升建构活动的效率,又能为培养幼儿的合作能力奠基。主题化的建构活动应紧跟时事热点,如以北京冬奥会为素材,教师可以开展“闪耀冬奥——合作的力量”主题建构活动,以“鸟巢”“冰立方”等建筑物为例,要求幼儿利用建构区的基本材料,与同伴共同搜集其他辅助素材。而在建构之前,幼儿应与本组成员共同绘制“鸟巢”“冰立方”的结构图,通过辩论和演练等环节确定建构的具体方法和形式。随即幼儿可投入到合作建构中,将木块、透明玻璃等材料组合起来,利用线轴等将其固定在一起,当幼儿遇到技术问题时,教师可以及时给予指导,帮助他们共同解决问题,以此增强其合作建构的信心。待幼儿完成合作建构任务后,教师可组织集体展示活动,让幼儿简述本组的创作理念,这时教师可以穿插着讲解有关北京冬奥会的趣事,渗透公平、公正和公开的奥运精神,从而在建构区活动中培养幼儿的道德品质。

2.7评价多元化,提升合作能力在幼儿完成某项任务后,教师若能给予幼儿鼓励,从多个角度肯定其合作行为,幼儿便能有效树立合作意识。因而,教师要从激励教育的角度入手,开展多元化的评价活动,以此增强幼儿的合作意识,提升其合作能力。从评价的内容来说,教师要采用口头语言、肢体动作、物质奖励等相结合的方式,肯定幼儿的合作行为,促使幼儿延续合作行为。从评价的形式来说,教师可以利用传递小纸条、一对一交流、主题班会等多元化的形式,让幼儿产生新奇感,并能欣然接受教师、同伴对自己的评价,了解自己在建构游戏中存在的问题,从而在日后的建构活动中积极地与同伴和教师展开交流。通过这样的方式,幼儿既能了解自身的不足,也能进一步提升合作能力。综合来说,教师应从幼儿的视角出发,着手创建多元化的评价体系,以丰富的评价内容和具有创新性的评价形式,让幼儿通过多元化的评价对自己形成正确的认识,并能够全面地审视自我,从而使幼儿初步形成反思意识。基于幼儿园建构区的基本属性和特征以及大班幼儿的身心特点,教师将建构区作为培养幼儿合作能力的主要场域,通过引进多样化的材料、创设开放化的环境、开启实时化的观察等方式,可以为幼儿提供合作的契机,营造合作的氛围,既能为幼儿展开合作做好前期准备,也能及时调整教学策略,进而给予幼儿及时且精准的指导。

作者:王志梅 单位:江苏省海安市第三实验幼儿园

幼儿合作能力探讨篇2

幼儿教育的宗旨就是让幼儿在游戏中成长,在游戏教学中掌握一些基础的知识和技能,幼儿不用学习科学文化知识,重点是通过音乐游戏教学、舞蹈游戏教学、绘本故事教学等内容促进幼儿的发展,让幼儿在游戏教学中健康快乐的发展。学前教育阶段的幼儿大部分都为3—6岁,这个阶段的幼儿大部分都不具备合作的能力,都是以自我为中心,这是学前阶段幼儿的基本特征。但是随着教育和社会的发展,合作意识和能力显得越来越重要,作为幼儿教师应该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和合作能力,在幼儿音乐游戏教学中培养幼儿的合作能力,促进幼儿的发展。本文接下来将首先分析培养幼儿合作能力对于幼儿发展的积极意义,其次分析当前幼儿教学中音乐游戏教学的现状及幼儿的发展现状,最后分析在学前幼儿音乐游戏教学中应该如何促进幼儿合作能力的培养,提升幼儿的综合素质。

一、培养幼儿合作能力的积极意义

(一)有助于促进幼儿的社会化幼儿首先作为一个独立个体的人,不可能时刻都在幼儿家长或者幼儿教师的庇护下成长,幼儿也必须有自己的社会化,有自己的社交圈。在幼儿教学中通过一些游戏教学方法培养幼儿的合作能力有助于促进幼儿的社会化,提高幼儿的社交能力和与他人相处的能力,帮助幼儿形成自己的社交圈,有自己的朋友。部分幼儿因为不知道如何与其他幼儿相处,社会化发育不全,没有正常的社交能力,只能与家长沟通,不能与其他幼儿保持良好的沟通。但是培养幼儿与其他幼儿的合作意识和合作能力可以有效地缓解幼儿社会化水平较低的问题,幼儿的合作能力增强就会使得幼儿的社交能力增强。

(二)有助于培养幼儿学习互动的兴趣部分幼儿在入园的时候表现出焦虑的情绪,不愿意离开父母来幼儿园,尤其是经历过周末的假期或者是一些特定的假日,很多幼儿都会有入园的焦虑。幼儿教师在幼儿的游戏教学活动中培养幼儿的合作能力,促进幼儿合作意识和合作能力的发展有助于缓解幼儿入园的焦虑情绪,培养幼儿对学习的兴趣,让幼儿主动地参与教学活动。当幼儿具备了一定的合作能力之后,幼儿的社交能力也就得到的较大的提升,幼儿更加乐于并善于与同伴交往,在一定程度上也就培养了幼儿对学习的兴趣,幼儿期待与同伴交往,期待来幼儿园体验游戏活动。

(三)有助于发展幼儿的语言能力由于幼儿的年纪较小,身体、语言等各方面都还处于发育的阶段,作为幼儿教师要通过教学活动促进幼儿身体及语言等各方面的发育。培养幼儿的合作能力对幼儿语言能力的发展能够起到积极的推进作用。在幼儿与其他幼儿合作交流的过程中要培养幼儿的语言能力,促使幼儿掌握基本的与其他幼儿沟通的方法,在合作交流的过程中,幼儿的语言能力就能够得到较大的提升。还有助于幼儿掌握基本的沟通技巧,并且能够流畅顺利地表达自己的观点。有些幼儿由于社会化能力不强,不能通过语言来表达自己的基本诉求,只能通过哭闹来表达自己的观点,这类幼儿的语言能力就有待提升,可以通过培养合作意识来发展幼儿的语言能力,知道如何正确地通过语言来与人沟通。

(四)有助于培养幼儿的良好性格幼儿的性格是从小养成的,从幼儿教育阶段,幼儿的性格就在日常的教育活动和生活活动中一点一点地养成。培养幼儿的合作能力有助于培养幼儿良好的性格,幼儿具备一定合作能力之后,在与其他幼儿相处的过程中就更能够站在他人的角度思考问题,不再是完全地以自我为中心。还有助于培养幼儿的健全的人格,在进行教学活动或者游戏活动的时候,不再以自我为中心,忽视其他幼儿或者幼儿教师的存在,在一定程度上能够理解他人、帮助他人。

(五)有助于家园和谐培养幼儿的合作能力对于幼儿来说还有一个积极的意义,就是能够促进幼儿之间关系的发展,从而促进家园和谐。通常出现因为幼儿之间的小矛盾造成幼儿家长之间关系的不和谐以及幼儿家长与幼儿教师关系的不和谐。在幼儿教学活动中,培养幼儿的合作能力能够更加积极有效地促进家园关系的发展,减少幼儿之间不必要的小冲突,同时也缓解家园之间的矛盾,促进家园关系的和谐发展。

二、幼儿音乐游戏教学的现状

(一)幼儿主动参与的积极性不高根据对幼儿音乐游戏教学现状的分析可知,在幼儿音乐游戏教学中,幼儿的主动参与的积极性不高,部分幼儿对幼儿教师的音乐教学活动不感兴趣或者是不能集中注意力,幼儿需要在幼儿教师的时刻提醒和监督下才能集中注意力。幼儿音乐游戏活动积极性不高的原因,第一是因为幼儿自身因素的影响,幼儿年纪较小,注意力不能长时间集中,并且幼儿的规则意识薄弱,在教学活动中幼儿没有意识到应该保持安静或者认真参与。第二是因为幼儿教师的原因,幼儿教师的教学策略不能吸引幼儿的兴趣和注意力,没有足够的趣味,不能调动幼儿参与的热情,其实是幼儿教师没有考虑到幼儿的实际情况,由于幼儿的年纪较小,幼儿的注意力不能长时间集中,但是幼儿教师设置的幼儿音乐游戏活动的时间过长,所以幼儿的积极性不高。最后,是幼儿教师没有选择合适的音乐和游戏,音乐歌曲的选择和游戏活动的选择不能吸引幼儿,并且幼儿教师的教学情感和教学态度不够开放,没有带动幼儿的情绪。

(二)幼儿音乐游戏教学的游戏化不明显幼儿教育主要是让幼儿在游戏活动中学习,将幼儿教学活动结合到游戏活动当中,以游戏活动为主,通过游戏活动培养幼儿音乐能力。但是,目前幼儿音乐教学的游戏化不明显,幼儿教师对幼儿音乐教学没有融入更多的游戏活动,对于幼儿音乐游戏教学,幼儿教师关注更多的是音乐教学,而不是游戏活动。针对幼儿音乐教学,教师一般都是采用分解的形式,一句一句教导幼儿。造成幼儿音乐游戏教学的游戏化教学不明显的原因,一方面是因为幼儿教师的专业能力有限,教师没有以一种很好的方式将音乐教学活动与游戏活动结合起来;另一方面是因为幼儿教师也有一定的教学压力,教师需要教会幼儿歌曲,向幼儿家长展现教育的成果。因为这两方面因素的综合影响造成幼儿音乐游戏教学的游戏化不明显。

(三)幼儿的合作互动较少幼儿之间的有效的互动合作可以较大地提高幼儿的能力,但是在幼儿音乐游戏教学中,幼儿之间的互动合作较少,幼儿教师没有通过一些游戏活动增强幼儿之间的互动,没有培养幼儿的合作能力。在音乐游戏教学活动中,幼儿处于相对独立的状态,与其他幼儿的沟通互动较少。一方面,是因为幼儿教师没有通过一些措施引导幼儿的积极互动,没有有效的互动就无法培养幼儿的合作能力;另一方面,是因为部分幼儿不会主动配合幼儿教师的教学行为,幼儿没有主动配合的意识。

三、在音乐游戏教学中培养幼儿合作能力的策略

(一)采用互动游戏的方式培养幼儿的合作能力为了在幼儿音乐游戏教学中培养幼儿的合作能力,幼儿教师可以通过互动游戏的方式提高幼儿的合作能力。在音乐游戏教学活动中,幼儿教师提前准备互动游戏,通过一些提前准备的互动小游戏加强幼儿之间的合作配合。比如,教师可以采用幼儿击掌互动的形式激发幼儿的兴趣,先让全班的幼儿围绕成一个圈坐在一起,幼儿教师播放音乐,当音乐响起的时候,幼儿开始击掌,教师规定由哪个幼儿开始,然后依次击掌,当音乐停止的时候,幼儿也要及时地停止击掌行为,如果幼儿没有及时停止,那这两个幼儿就要接受相应的惩罚。惩罚就是让这两个幼儿一起表演刚才播放的音乐歌曲。通过击掌互动的小游戏培养幼儿之间的默契和合作的能力,同时也培养幼儿的反应能力。在幼儿音乐游戏教学中通过这种类似的互动小游戏能够有效提高幼儿的合作能力。

(二)采用舞蹈与音乐教学相结合的策略音乐与舞蹈是密不可分的,并且音乐游戏教学和舞蹈游戏教学都是幼儿教学的重点内容,也是幼儿较为感兴趣的教学活动。为了促进幼儿音乐游戏教学的发展,培养幼儿的音乐素养以及幼儿的合作能力,幼儿教师在幼儿教学活动中可以将幼儿舞蹈游戏教学与幼儿音乐游戏教学紧密联系。教师可以提前设计准备与幼儿音乐歌曲相关的舞蹈动作,避免舞蹈动作太多太繁琐,导致出现幼儿记不住的情况,幼儿教师也可以设计一些简单的动作,确保幼儿能够掌握,可以设计手指舞蹈动作,锻炼幼儿手指协调能力。幼儿教师首先自身要充分熟悉这些音乐歌曲和舞蹈动作,然后再进行教学活动。在教学活动中,幼儿教先带领幼儿熟悉音乐和舞蹈动作,保证大部分的幼儿都已经能够独立表演,然后幼儿教师将班级中的幼儿两两分组,一个表演音乐歌曲,一个表演舞蹈,由教师为幼儿伴奏。通过两两组队表演的方式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让幼儿明白合作的重要性,并且让幼儿感受合作带来的快乐和成果。同时,也培养了幼儿的音乐能力和舞蹈能力,提升了幼儿的艺术修养。

(三)通过音乐节奏游戏活动培养幼儿的合作能力对于音乐教学来说最重要的技能之一是帮助幼儿掌握基本的音乐节奏,提高幼儿的音乐素养。在幼儿音乐游戏教学中,幼儿教师可以采用音乐节奏游戏活动的教学方式,选取一首音乐节奏较为明晰,强拍和弱拍表现差异较大的一首音乐作品。并选取两个不同的音乐乐器,如铃鼓和三角铁,这两种音乐乐器的声音风格也是相差较大的。幼儿教师将幼儿分成两个部分,按照分好的队伍左右分开做,教师先提前播放几遍音乐,引导幼儿发现这首音乐作品有什么显著的特点,通过幼儿教师的指引让幼儿明白这首音乐作品有强烈的强拍和弱拍的对比。然后,教师先表演示范给幼儿看,当音乐歌曲中的强拍响起就拍铃鼓,当音乐歌曲中的弱拍响起就击打三角铁。教师规定左边的幼儿拍铃鼓,右边的幼儿击打三角铁,通过这样团队合作的方式训练幼儿的音乐节奏感,让幼儿明白音乐节奏中的强拍和弱拍,并且培养幼儿的团队合作意识和能力,增强团队合作的精神。

四、结语

针对幼儿音乐游戏教学活动中幼儿合作能力的培养策略分析,首先介绍了培养合作能力对于幼儿的积极意义。第一,有助于促进幼儿的社会化,提高幼儿的人机交往能力;第二,有助于培养幼儿对于幼儿教育的兴趣,积极主动地入园;第三,有助于发展幼儿的语言能力,能够与人保持正常的沟通能力,通过语言沟通来解决问题;第四,有助于促进家园和谐。其次,分析了幼儿音乐游戏教学活动的现状,幼儿主动参与音乐游戏活动的兴趣不高,幼儿音乐游戏教学活动游戏性不明显,不能吸引幼儿的兴趣,幼儿再音乐游戏活动中的互动较少。最后,分析了作为幼儿教师应该如何在幼儿音乐游戏教学中培养幼儿的合作能力。第一,通过击掌游戏加强幼儿之间的互动;第二,通过幼儿两两合作表演的形式促进幼儿合作能力的发展;第三,通过音乐节奏团队合作游戏活动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和合作能力。通过以上措施促进幼儿合作能力的提升。

作者:裴芳丽 单位:甘肃省天水市清水县第一幼儿园

幼儿合作能力探讨篇3

在3至6岁阶段,幼儿能力快速发展。为了提高幼儿适应社会的能力,教师可通过各类亲子活动,让幼儿形成合作意识,并以丰富的活动作为家校共育的纽带,由家长和幼儿共同完成合作目标,循序渐进地让幼儿形成合作素养。探究亲子活动开展时幼儿合作素养的培养路径,不但能够建立融洽的亲子关系,而且对幼儿的身心发展具有良性影响。

一、相关概念介绍

(一)亲子活动

亲子活动主要是由幼儿园组织的,在幼儿园或者其他场所,家长和幼儿共同参与的活动。在亲子活动中,由教师提供指导,家长和幼儿园共同完成任务,有助于亲子关系的发展,还能让家长接受教育指导。亲子活动大多以团体的方式展开,根据幼儿的兴趣爱好设计活动内容,旨在培养幼儿的能力和合作意识。

(二)合作素养

幼儿合作素养的形成需要和教师、家长或者同伴之间建立合作,在合作环境下,教师、家长向幼儿展示榜样示范,幼儿和同伴之间相互分享、协商与合作,形成合作意识,产生合作行为。学前教育关系着幼儿未来成长,所以在教育过程中,教师应该将合作素养作为重点,设置活动任务,借助亲子活动,树立合作教学目标,让幼儿在良好的合作氛围中受到熏陶,最终形成积极的态度与合作素养。

二、亲子活动对幼儿合作素养培养的意义

(一)亲子活动体现了合作的意义

亲子活动是家长和幼儿合作完成的活动,是集体活动的一种形式。在亲子活动过程中,幼儿能够感受并认识到合作的意义,能够从家长那里得到帮助,家长也能够发现平时相处时难以发现的问题,为开展针对性教育指导奠定基础。亲子活动具有一定的趣味性,能够有效锻炼幼儿获取信息、与人合作、解决问题的能力,促使幼儿更好地成长。

(二)亲子活动有利于幼儿成长

组织亲子活动时,幼儿园应兼顾亲子活动的教育性和趣味性,根据幼儿的兴趣爱好设计活动内容,必要时可向幼儿询问,或组织幼儿做一些准备工作。比如,幼儿园可组织幼儿和家长一起完成棒子夹球的活动,由家长和幼儿一起合作用棒子夹住乒乓球,并齐心协力将乒乓球投入目标罐子,活动过程中不能让乒乓球掉下来,一旦掉下来,就要重新开始。在完成亲子活动的过程中,幼儿和家长都能够感受到乐趣,产生再次参加亲子活动的期待。不仅如此,在亲子活动中,家长能够发现幼儿性格中的优点和缺点,如有的幼儿没有耐心、缺乏运动协调能力等,有的幼儿的性格很乐观,即使乒乓球掉了要再来一次,也不会因为失望而哭泣。针对幼儿在亲子活动中的表现,家长和幼儿教师可以为幼儿今后的教育制订更有针对性的策略。

(三)亲子活动可促进幼儿心智发育

大多数幼儿的心智还处于发育初期,亲子活动可促进幼儿心智的发育。小班幼儿参与亲子活动时,并不能理解教师口头表达出来的规则和要求,但通过亲子活动中家长的示范,幼儿能够理解亲子活动的规则和要求,再搭配教师口头表达的内容,可以促进幼儿的心智发育。比如,在两人三足的亲子活动中,年纪较小的幼儿并不能很好地理解为什么是两人三足,也不明白两人三足要怎么走到跑道终点,家长与孩子将相邻腿绑在一起后,可一边让幼儿尝试走动,一边向幼儿讲解:“我们两个人原本有四条腿,现在中间两条腿绑在了一起,就变成三条腿了,你要跟着我往前迈步子,才能往前走哦。”通过这样的亲子活动,幼儿的听说能力、理解能力和接受能力都能够得到发展。

三、幼儿园亲子活动开展现状

很多时候,家长将幼儿的教育工作全部托付给幼儿园,认为孩子入园后家长就成为一个辅助者,不需要承担更多的责任。其实,这种看法是错误的,家长始终是幼儿成长中的重要角色,家庭教育应与学前教育相结合,家长需要配合教师的工作。由于部分家长的心态,幼儿园在开展亲子活动时遇到了不小的阻碍,有的家长不配合,还有的家长觉得亲子活动没有什么教育价值。当然,也有家长想要参与亲子活动,但幼儿园很少组织亲子活动,导致家长无法了解孩子在幼儿园内的情况,不利于家校共育工作的开展。一方面,幼儿园应将亲子活动纳入园内活动组织规划;另一方面,幼儿园应尽量和家长沟通,让家长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到亲子活动,增强家校共育的效果。

四、幼儿园亲子活动培养幼儿合作素养的策略

(一)以活动强化幼儿合作意识

幼儿园亲子活动形式多样,为了展现活动对幼儿能力发展的促进作用,教师需要按照培养幼儿合作素养的要求,设计活动内容,并选择幼儿喜爱的活动主题,邀请家长共同参与,逐渐提升幼儿的合作意识。亲子活动前期的准备工作十分重要,因为准备是否充分决定着活动能否顺利开展。在活动开展之前,教师可向家长和幼儿说明活动规则,要求他们按照活动主题,明确自身扮演的角色,并且准备相关材料。与此同时,幼儿要清晰认知自身角色,不但要明确自己扮演的角色,而且要知晓自己扮演的角色和他人角色之间的差异,能够按照对应规则完成任务。在活动过程中,幼儿会和家长相互配合,朝着一致的目标共同合作。亲子活动结束以后,教师、家长、幼儿要共同参与点评,分析活动过程中幼儿与家长的表现,让幼儿明确自身行为是否符合活动要求,是否能够与他人配合完成任务,从而形成合作意识。比如,为了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锻炼幼儿肢体的协调能力,再考虑到幼儿喜爱游戏的特点,幼儿园可以设计“用纸运球”主题亲子活动。活动之前,幼儿园准备活动道具,包括小球、硬纸板等,之后教师向家长、幼儿讲明游戏规则。在游戏过程中,家长和幼儿双手分别抓住报纸的四角,将小球放在报纸上,然后共同走过特定距离,且要保证小球始终在报纸上,不能掉落。每次只能运送一个球,在规定时间内,成功运送小球数量最多的小组获胜。由于该游戏需要家长和孩子共同配合,才能保持小球始终平稳地在报纸上,所以孩子和家长的步调要保持协调,才能平稳完成运球过程,整个活动过程都强调合作的重要性。在活动结束以后,教师可针对活动阶段幼儿合作意识、表现等进行评价,家长和幼儿也可参与评价。这样一来,幼儿对合作有了全新的认识和理解,在后续的亲子活动中也能够自觉运用合作意识和他人配合,形成良好的合作精神。

(二)用活动引导幼儿的合作行为

父母是幼儿的启蒙教师,他们的行为会对孩子产生终身影响,因为大部分孩子都会不自觉地模仿家长的行为。教师可利用幼儿这一特点,通过亲子活动,让家长以行动的方式向幼儿展现合作理念。另外,在参与活动时,幼儿和家长之间的默契程度会对合作结果产生较大的影响,所以家长需要明确自身的角色定位,发挥榜样示范作用,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让幼儿掌握和他人合作的方法。因为幼儿的合作习惯尚未养成,在活动过程中可能按照自己的想法出现不遵守规则的行为。此时,家长要及时引导,提醒幼儿规范自身行为,保证活动有序进行。例如,在亲子游戏“踩圈圈”组织阶段,教师应要求家长和孩子共同参加,幼儿园提供呼啦圈,要求10组幼儿和家长同时参与,准备9个呼啦圈。在活动之前,教师要向幼儿、家长等说明规则,家长和幼儿手拉手,然后跟随音乐在呼啦圈外走动,当音乐声停止,家长和幼儿要快速找到1个呼啦圈,并在圈内站好。由于准备的呼啦圈数量比参加活动人数的数量少,所以哪组在规定时间内没有找到呼啦圈,那么在本轮游戏结束以后就会被淘汰,之后去掉1个呼啦圈,继续展开比赛,哪组最终留在赛场上,就是获胜家庭。特别注意的是,在音乐声响起时,无论是家长还是幼儿都不能站在呼啦圈之内。该活动不但需要幼儿和家长相互配合,而且需要幼儿和家长根据音乐指令,快速做出相应动作。当幼儿出现违反规则的行为,如音乐没有结束就站在呼啦圈内,家长应该及时提醒,让幼儿形成规则意识,使幼儿能够和家长共同配合参与活动。

(三)借活动提升幼儿合作情感

在亲子活动中,当幼儿产生积极情感时,教师和家长要及时鼓励,肯定幼儿的行为,并为幼儿愉快合作提供良好条件。当幼儿出现消极情感时,教师要及时引导,有目的地培养幼儿的合作素养,并充分利用亲子活动,让幼儿的活泼情感逐渐向有利的方向发展。当活动失败时,幼儿可能产生消极情感,此时,教师和家长要给予幼儿引导,让幼儿反思活动过程,明确自身表现,改进自身行为。活动成功以后,幼儿可能会产生与他人合作的兴趣,形成合作素养。因此,在活动阶段,教师和家长要密切关注幼儿,根据幼儿参与活动的状态和活动结果,培养幼儿的合作情感。例如,在“毛毛虫”活动组织阶段,教师可展示卡通图片,然后介绍活动主题,利用道具“比比谁爬得快”。幼儿园可以准备地垫,每6个家庭分成一组,参与家庭24个,共分为4组,由家长弯腰,手脚着地,彼此连接,为幼儿搭建山洞,每组幼儿听教师的指令,依次爬过山洞,每组最后一个幼儿完成任务以后,队尾家长像滚雪球一般依次向前,为幼儿继续搭山洞,直到幼儿爬完规定路线才算完成任务。这个游戏需要多组家庭配合,无论是幼儿和家长之间,还是幼儿和其他同伴之间都需要运用合作的方式,才能完成任务。部分幼儿可能在游戏阶段出现注意力不集中的现象,影响速度,其他幼儿可能产生不满情绪,教师或者家长需要及时引导,让幼儿形成集体观念,意识到自己和同伴属于一个整体,只有合作,才能获得胜利。游戏结束后,教师要及时评价,找到各小组幼儿表现优异之处,表扬幼儿的合作行为,让幼儿产生积极的态度,不断形成合作素养。

五、做好亲子活动收尾阶段的总结和反思

在亲子活动的收尾阶段,教师应组织好总结和反思的工作,让参与活动的家长发表参与亲子活动的感受,保持家长继续参与亲子活动的积极性;教师应反思本次亲子活动的过程和效果,调整和优化亲子活动中的不足。在总结过程中,教师应引导家长发现幼儿在活动中的特殊表现,引导家长了解幼儿的优点和不足。在家长反思过程中,教师应分析亲子活动中出现与活动设计预期不符的原因,向家长说明亲子活动开展的目的是培养幼儿的合作能力,输赢不是目的,幼儿有所成长才是目的,让幼儿与家长之间形成更信任、更亲近的关系。

作者:陈学莎 单位:山东省东营市河口区六合街道中心幼儿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