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公文范文 农业机械论文3篇

农业机械论文3篇

发布时间:2023-01-13 10:17:15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篇农业机械论文3篇,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农业机械论文3篇

农业机械论文篇1

1农业机械新技术推广应用背景

我国作为农业大国,用占世界7%的耕地面积养活了世界21%的人口,农业机械新技术在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于粮食等农副产品的需求增长较快。同时,城市化发展使我国耕地面积不断减少,也对我国的粮食安全提出了新的挑战。长期以来,我国农业机械化水平较低,但是由于近年来国家不断加大农机购置补贴政策的力度,我国农业机械化率已由2012年的55%提高到2022年的72%,预计到2025年提高到75%。小麦、水稻、玉米三大主粮机械化率分别达到97%、84%、89%,初步改变了传统农业生产中依靠人推马拉的落后局面。但是相比于欧美等发达国家,我国的农业机械在实际应用中还存在可靠性不足、品种不齐全、功能单一等问题。因此,有必要加大农业机械新技术的推广与应用,将我国从农业机械大国转变为农业机械强国。农业机械新技术的应用推广不仅能够加速农业机械技术的更新换代,淘汰落后机械设备,还能促进农业机械新技术的研发,提高我国农业生产技术水平,保障我国粮食安全。

2新形势下农业机械新技术推广应用的意义

2.1提高农业机械化率推进农业现代化有助于改变我国农村生产生活的落后面貌,而实现农业生产机械化是农业现代化中的一项重要内容。目前,我国农业生产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为主,但是该形式在面对市场经济浪潮时普遍缺乏技术和资金,无法满足现代农业大规模生产的需求。因此,在推进农业现代化过程中要根据我国农村现实情况,选择合适的农业机械新技术进行推广[1-3]。我国幅员辽阔,各地气候迥异,对于农业机械新技术的推广要因地制宜,对于适合现代农业机械作业的地区,要充分发挥现代农业机械效率高的优势,而对于丘陵、山地等地区,则要选择适合当地农业实际需求的机械设备。农业机械新技术的推广应用,能够满足我国不同地区、不同农业类型对于机械化生产的要求,能够提高农业机械化率。

2.2将农业机械科研成果转化为生产力要想发挥农业科学技术在农业生产中的作用,不仅要加强科研投入,增加科研产出,还要注重将科研成果转化为应用技术,提高社会生产力。农业机械新技术推广应用,能够将最新的研究成果应用于农业生产中,淘汰落后的生产方式,提高农业生产效率。目前,我国对农业科研已投入大量资金,但是在实践中,科研成果转化率一直低于30%,大量农业技术无法应用于农业生产,造成了科研资源的浪费。农业机械新技术作为科研成果之一,是连接科研人员与农民的纽带,只有加强农业机械新技术的推广应用,才能更好地获得农民的信任。将实验室中的农业科研成果顺利转化为生产力,可以从根本上提高农业科研转化率,发挥农业科技在农业生产中的作用。

2.3推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现代农业生产要求规模化、品质化、专业化,而传统农业生产方式缺乏统一标准,生产规模偏小,无法满足市场经济条件下对农业供给链的要求。现代农业要求在种植中实现规模化的同时还要形成产业链,从播种、生产、收获、加工、运输等环节实现工业化流程,尽可能形成标准化操作,提高农产品的品质。传统农业生产中农业机械化应用较少,需要大量劳动力,而劳动力供给不稳定,且成本逐年上升,极大地影响了农业的产业化[4]。农业机械新技术的推广应用代替了大量人工劳动,提高了农业生产环节的效率。同时采用机械化操作,还能提高农产品品质,对于一些不易保存的农产品,经过深加工,价值可以成倍提高,改变了农民出售价格低廉的初级农产品的情况,有利于农业转型升级,向着高附加值方向转变。

3新形势下农业机械新技术推广应用原则

3.1坚持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目前,我国农村经济基础薄弱,农民收入水平普遍偏低,缺乏抵御风险能力。因此,在农业机械新技术推广应用过程中,要将新技术风险尽量降低,保障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在农业机械新技术推广过程中,要考虑到农业生产经济效益,面对我国农村土地资源紧缺的现状,要在提高土地利用率的同时,切实通过新技术推广,提高农民的收入水平。农业机械新技术要着眼于解决目前农业生产中的突出问题,解决农民生产中反映的各种困难。对于未经过市场检验的新技术,在推广过程中要慎重。此外,还要考虑到农业机械新技术的推广费用,不能将这部分成本转嫁到农民身上。

3.2农业机械新技术推广应用应以自愿为原则在农业机械新技术推广应用中,应当充分考虑农民的顾虑和疑问,采取自愿原则进行技术推广应用,避免强制推行的做法。部分地方政府和企业为了快速实现农业机械新技术的普及应用,采用强制方式进行推广,做法过于简单粗暴,极易伤害与农民的情感,非常不利于后续农业机械新技术的推广。此外,农业生产受到地域性限制较大,在农业机械新技术推广过程中难免会出现各种损失,如果采用强制推广的方式,一旦出现问题就需要推广者向受损失农民进行经济赔偿。因此,相关工作人员在进行农机新技术推广过程中,应秉承农业劳动者自愿的原则开展该项工作,对技术进行详细讲解,使其自愿选择该技术[5-7]。

3.3农业机械新技术推广应用要因地制宜农业生产因其自身特点,受气候、地形等的影响较大。因此,在农业机械新技术推广应用中,技术人员要实事求是、因地制宜,采用科学的方法确定新技术的应用范围和应用条件。具体的推广工作可以从以下几点出发:1)对当地的农业基本情况进行调研,深入农村,对当地的气候、光照、降雨、地形等农业生产要素进行详细考察和分析,掌握一手资料;2)根据调研资料,确定农业机械新技术推广内容和推广形式,制定推广应用流程;3)选择特定区域进行试验,通过建立试验基地的方式,收集各种数据并总结经验,为大面积推广应用农业机械新技术做准备[8]。农业机械新技术推广应用要因地制宜,要以实事求是的态度服务农业生产。

4农业机械新技术推广应用存在的问题

4.1农业机械新技术推广体系不完善由于国家对农业机械服务网点的建设不足,导致乡镇级别的行政机构普遍缺乏农业机械推广服务站,部分现存的农业机械服务站也由于资金和技术投入力度不足,无法承担起农业机械新技术的推广工作。目前的农业机械新技术推广与应用主要为两种方式:1)依靠农业机械厂家建立以销售网点为基础的推广场所,让购买农业机械的客户在销售网点接触新的农业机械与生产技术;2)以农业科研院所为代表的科研机构定期深入一线,到农村推广最新的科研成果,并实践应用到农业生产中。由于我国农村市场广阔,以上两种农业机械新技术推广应用方式虽然能够实现新技术的推广,但仍然存在推广速度慢、渗透率较差等问题。此外,在实际工作中,由于工作条件差、收入水平不高等问题,从事农业机械新技术推广应用的技术人员越来越少。

4.2农业机械推广人员综合能力有待提升农业机械推广人员不但要具备丰富的技术知识储备,还要有一定的人际交往能力,能够深入乡村,与农民建立互助互信的关系,这样才能更好地取得农民的认可,将新技术推广应用到农业生产中。目前的农业机械推广人员综合水平不高,无法满足农业机械新技术推广中对推广人员的综合能力要求。例如,在实践中,农业机械推广人员要深入一线与农民建立互信关系,当农业机械出现故障时,如果推广人员没有一定的维修能力现场帮助农民解决问题,就很容易让农民产生不信任感。此外,农业机械设备新技术属于新事物,需要农民花费较长时间进行反复学习、使用并进行反馈,在这个过程中需要推广人员有一定的耐心服务农民。

4.3农民对农业机械新技术应用积极性不足目前,我国农村经济不断发展,农民收入增长明显,但是由于农业生产方式和种植规模的限制,广大农民并没有迫切的购买需求,即使有需求也会考虑到自身资金承受能力,如果购买费用较高,往往态度更不积极。农民是农业机械设备的主要购买者,在农业机械新技术推广及应用的过程中,农民的顾虑较多。比如,新技术存在一定的技术风险且需要花费较长时间去学习,由于农民的文化水平普遍偏低,农民对于农业机械新技术相关知识的学习还存在一定难度。上述问题均对现有的农业机械新技术推广应用提出了新的挑战。

5新形势下农业机械新技术推广应用策略

5.1改进推广方式,完善推广策略随着信息技术发展,传统的面对面进行农业机械新技术推广的方式已稍显落后,如今,运用互联网思维,结合现代信息技术发展,借助手机平台,将推广内容更精准地推送到农民手中。在推广方式上,改变以往枯燥说教的形式,注重运用短视频、小品、访谈记录等形式推广内容,传播农业机械新知识与新技术,提高推广效率。在推广策略上,做到因地制宜,结合地区的种植、施肥、田间管理等情况推广针对性的农业技术,切实提高地区内的农业生产水平,促使农业技术转化为农业生产力,给农民带来看得见的收益,增强农民对推广人员的信任感,为农业机械新技术的应用奠定基础[9]。

5.2以政府为推广主导,完善评估反馈机制政府要积极发挥导向作用,加强农业技术服务站的建设,在政策层面加大扶持力度,实现政府宏观调控,使政府成为农业技术推广的主要推力。构建完善的评估反馈体系,能够及时反馈农业技术推广的效果,实现对推广方式的改进。在推广工作中,要注重信息技术的使用,拓宽农业技术推广的渠道,利用网络、手机等新媒体渠道传播推广农业机械新技术,同时发挥好传统媒体的作用,提高农业技术推广的效率。

5.3注重农业机械新技术应用推广示范区建设为了更好地发挥农业机械新技术推广应用的示范作用,要重视示范区建设,与当地种粮大户、农业合作社等进行合作,建设示范基地,增强农户对新技术应用的直观感受。在农业生产过程中,充分发挥现代农业优势,高效率利用水、土、光、热等农业资源,形成集节能、节水、节地、高产、优质为一体的高效机械种植模式,同步提高土地的经济效益和生物学产量。除此之外,各地可以依托示范基地,组织当地农民参观学习,帮助农民学习现代农业种植方式,亲身体验农业机械新技术对于提高粮食产量、改善农业生产条件的巨大作用。

5.4提高农技推广人员的综合素质要充分重视对农业技术推广人员综合素质的培训,切实保障推广人员待遇,逐步改善目前推广工作面临的各种困难局面。基层政府要发挥农业科研院校与广大农业技校的技术优势,组织农业技术推广人员定期参加技术培训,不断提高农业技术推广人员的专业素养,确保推广方式与推广理念符合时代发展要求。同时,要加大对农技推广站的资金投入,加强信息化建设,发挥网络、手机等的作用,切实提高农民的思想认知,使农业技术推广工作得到广大农民的支持与配合[10]。

6结语

我国作为农业大国,农村经济是我国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新形势下,农业机械新技术推广面临着种种困难,在这个过程中,政府要重视基层农业技术推广服务站的建设,加大资金投入,增加人员储备,改善推广硬件。此外,广大农业技术推广者要提高自身综合素质,发挥互联网作用,改革推广方式,创新推广内容,更好地服务于我国农业生产。

作者:马芬花 单位:甘肃省临夏州职业技术学校

农业机械论文篇2

1现状

镇江市位于江苏省西南部,属于宁镇扬丘陵地区,市域内土地类型呈现多样化,农作物类型差异较大,其中丘陵地区面积占比约63.4%,是江苏省丘陵面积比重最大的地级市之一[5]。与江苏省其他地区相比,镇江丘陵地区具有农耕土地分散、破碎化程度较高的特征,农业机械的大规模推广存在一定的困难[6]。据2021年镇江市年鉴统计,镇江全市农作物机耕比重达93%、机播比重达77%、机收比重达84%,大中型拖拉机、小型拖拉机、联合收获机分别达5029台,11481台,3102台,养殖机械、林业机械、设施机械等实现稳步增长。2021年镇江市农业总产值达145亿元,其中谷物及其他作物产值38亿元,蔬菜、园艺作物产值达81亿元。镇江市目前已经基本实现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包括耕种管收烘干等),镇江市农业机械总动力达152万kW,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近80%,居全省前列。镇江市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农业机械化推进情况整体良好,但是在农业机械产业转型升级、智能化方面仍存在不足,如何在镇江丘陵地区实施农业机械的转型升级,推动农业机械的高质量发展,是亟待思考的问题。

2存在的问题

2.1农机装备结构不合理目前,镇江丘陵地区的农业机械产品集中在中大型拖拉机、联合收割机、插秧机等粮食作物机械方面,智能化产品较少,设施机械所占比重较少,养殖机械、林业机械等集约化现代化机械更少,农机装备结构不合理,不能满足现代化农业发展的需要。镇江丘陵地区的农业机械化仍然面临着“机”和“地”的双重制约,这也进一步限制了镇江丘陵地区的农业机械化进程。

2.2农机产品创新能力存在不足目前,镇江丘陵地区的高端农业机械产品大多由国外制造商供应,缺乏大量基础性的技术研究支撑,核心零部件长期依赖进口,核心关键技术处于被“卡脖子”状态。虽然农机产品销售量较多,但由于基础技术体系没有掌握,导致农机企业产品扎堆现象比较严重,呈现低端产品不良竞争、高端产品较少企业涉及的特征;再者由于创新能力薄弱和农业机械企业与科研单位生产研发能力较弱,导致镇江丘陵地区高端农机人才后继乏力,农机高端产品创新能力存在严重不足,制约农业机械的进一步发展。

2.3新型农机服务主体实力不强镇江丘陵地区地形地貌复杂、作业方式也呈现出多样化,明显影响农机服务的效率和作业速度,随着精准农业、养殖自动化、农产品加工业的发展,对农业机械的转型升级提出更高要求,根据区域生产特点开展个性化的农机定制服务也是亟需解决的问题;农机社会化服务主体能力不强、服务范围较窄、技术技能型人才相对不足,镇江丘陵地区急需一批既精通农学园艺知识又懂得智能农机使用维修操作技术,且具备经营管理的新型农机服务型农民,带动农业机械产品的推广。

2.4丘陵地区农机作业基础设施不完善农机作业基础设施是农业机械化的前提,镇江丘陵地区地型复杂,机耕、机库棚、农田宜机化等农机化基础设施相对落后。丘陵地区地型不同于平原地区,每块耕地之间有较大的落差或者相距甚远,田块细碎、高低程度不同,基础设施不完善,农业机械设备无法开展机械化作业,导致丘陵地区农业机械化水平提升缓慢。

3乡村振兴战略下农业机械转型升级路径

3.1推进农业生产全程全面机械化、智能化围绕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大力推进镇江市主要粮食作物的机械化智能转型升级,数字赋能农业生产全程全面机械化,同时探索畜牧、林业、渔业等其他领域的全面机械化。结合镇江丘陵地区种植、养殖模式等特点,融合农机农艺,制定农业生产全程机械化方案和装备清单。运用新技术、新管理、新模式,加快镇江丘陵地区农业机械装备转型再升级。

3.2农机装备结构调整镇江丘陵地区现有的农业机械装备制造过多集中于稻谷、小麦等粮食类农业机械,已经出现了产能过剩、销量下降的现象。要加大自动导航农机、果蔬采摘机器人、养殖机械无人化、设施农业机械、林业机械等研发力度,推动农业机械产品的横向发展,使农业机械种类向设施农业、林业、畜牧、渔业等领域的生产机械化延伸。

3.3农机社会化服务能力提升围绕提高农机服务的供给水平,倡导建设多层次、多类型、全面覆盖的农机社会化服务体系。有效组织政府主导的公益性、涉农企业主导的经营性、合作社主导的互助互利性和新形态企业主导的社会服务体系,探索智慧农场、智慧牧场、智慧渔场等农机服务新模式和新业态,有效解决镇江丘陵地区粗放管理的状态,形成多元共享的农业社会化服务新格局,不仅可以推动农业机械化的转型升级,还可以进一步引领农业生产性服务业的健康发展。

3.4改善农机作业基础设施持续改善镇江丘陵地区的农机作业条件,统筹政府、社会、企业、科研院所各方力量,积极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土地整理、土地综合整治,加快机耕道建设、地块建设、场库棚等农机化基础设施建设,开展丘陵地区的农田宜机化改造,改善农田基础条件,为镇江丘陵地区农业机械转型升级提供更加有利的条件。

4乡村振兴战略下农业机械转型升级对策

4.1加强农机人才建设,培养新型农业人才在农机行业构建自主可控的第三代农机的创新体系,加大农机科技人才的投入力度,建设农机科技人才培养基地,吸引更多的中高端技术人才加入新型农业人才队伍,从而实现城镇化发展和乡村振兴的良性互动;再者制定和完善相关的政策措施,依托重大农机科研项目,确保农机科技队伍建设出人才、留得住,对于在镇江丘陵地区有特殊贡献的人才,给予重奖激励,造就一批站在农业机械科技前沿的科技领军人才;加强农机人才体系建设,搭建农机人才梯度体系,推进农机实用型人才培养,促进农机行业高质量稳定发展。

4.2开展产学研合作,提高农机科技水平引导开展广泛的产学研合作,目前镇江地区有本科院校5所,高职院校4所,完全可以通过项目实施、试验示范、机具引进等形式,促成镇江市农机装备企业与科研院校广泛开展合作,共同研究制定和完善符合镇江丘陵地区不同作物、生产环节、适宜品种、机具配套、农艺模式的标准和规范,提升企业产品综合质量和创新能力,推动农机农艺融合发展再上新台阶。另一方面,采取“走出去”的形式,支持本土农机装备企业参加国内外农机产品展销展览活动,提升镇江丘陵地区农机装备企业的知名度、影响力和竞争力。

4.3面向丘陵地貌,发展特色智能农机依据镇江丘陵地区的需求和乡村振兴战略对农机的需求,以及本地区农业机械化的特征,提出适合镇江丘陵地貌的智能化、信息化农机装备与技术发展方案,完成新型智能农业、林业等机器人的研制,实现农业机械的无人导航、自主避障、地图构建、数据回传等功能,着重发展适合镇江丘陵地区的巡检机器人、植保机器人、旋耕机器人、采收机器人、播种机器人等,面向丘陵地貌,发展镇江特色智能农机,完成农业机械的迭代优化;同时建设具有镇江市特色智能农机示范基地,打造镇江市智慧农机研发中心,推动农业机械化、信息化、智能化融合发展,加速农业机械化转型升级的进程。

4.4落实绿色发展,实施生态保护工程生态环境发展是长久之计,要推进镇江丘陵地区的农业机械化可持续发展,就必须明确未来的发展目标,研发适合镇江丘陵地区的绿色高效农业机械,大力推广免少耕播种、秸秆覆盖、植保防治等技术,减少农用土地污染、节能减排,推进农业机械可持续发展、高效发展,强化高新技术集成配套,为农业绿色发展和可持续发展提供物质技术基础,协调好农业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实施好生态保护工程。

4.5党建引领服务,推动农机转型升级组织“农林田间日”系列活动,发挥人才优势、技术服务优势、精神引领优势,助力镇江丘陵地区乡村振兴战略。聚焦惠农助企,推动“三下乡三服务”走深走实。通过搭建“农林田间日”活动平台,让新型农民更加全面和直观地了解农业机械转型升级,提升农户购机积极性和生产企业参加活动的积极性,切实做到惠农助企,充分发挥党建引领、服务发展的作用,从而进一步推动镇江丘陵地区农业机械转型升级。

5结语

丘陵地区的农业机械化转型升级,关系到主要粮食作物的全程全面机械化的实现,也是现代农业发展的物质基础。当前,随着精准农业、养殖自动化、农产品加工业的发展,对农业机械的转型升级提出了更高要求。文章结合江苏省乡村振兴实施背景,围绕镇江丘陵地区农业机械化的发展现状,指出了取得的成果和存在的问题,探究镇江丘陵地区农业机械转型升级的路径并给出具体的发展对策和建议,以期为镇江丘陵地区农机化发展、智能化转型提供参考。

作者:高帅 王艳莉 于泓 冯英娜 姜宽舒 单位:江苏农林职业技术学院

农业机械论文篇3

近年来,我国已基本实现了农业全程机械化生产,为了进一步助推我国农业农村现代化,广大科研工作者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将物联网、自动化技术与农业机械相结合,推动我国农业种植向智能化、自动化方向发展。农业机械化不仅改变了传统农业生产方式,更提高了生产效率,实现了标准化、高效化的耕种,减轻了农民的劳动强度[1]。

1全国农业机械化发展现状

根据《中国农业机械化发展白皮书2021》中的数据,全国2021年农作物耕种机械化率增长迅速,现已达到了平均72.03%的综合机械化率,相较于2020年提高了0.78个百分点。在耕地方面引入机械作业率为86.42%,机器播种率为60.22%,机器收割率为64.66%。粮食作物的综合机械化率有快速增长趋势,水稻、玉米、小麦等常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较高,如图1所示,其中以大中型拖拉机为主。另外,北斗、5G等信息技术逐渐成熟并投入到了农机装备生产一线,加装北斗卫星导航的大中型收割机已有60多万台投入农业生产,植保无人机9万多架,比上年增长39.22%。

2自动化技术在农机设备方面的应用

2.1诊断机械故障农业机械设备在开展项目作业的过程中,无法完全避免的就是设备的故障问题。由于农田作业环境比较恶劣、障碍物较多,农业机械难免会出现问题,若是设备出现比较常见的问题,都是通过仪器来进行检查再诊断,但是这样的检查效果并不好。如果出现了一些复杂的零件损坏问题,人工和仪器都很难检测,无法有效进行诊断,很可能会引发一系列的安全隐患,严重时会造成内部精密零件的损坏。利用农业自动化技术能够准确分析系统所提供的信息,并通过分析得出设备出现的常见问题及其原因,从而制定相应的解决方案,提高诊断率[2]。

2.2自动控制配电系统自动化控制技术的核心部分就是可编程的逻辑控制面板,它最重要的作用就是能够将整个电网连接起来,确保电网的正常运转。在农业自动化技术发展的过程中,可编程逻辑控制面板逐步取代了机电控制面板,实现了对配电系统的自动控制,成为目前农业机械设备应用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保证整个农业生产过程的顺利。

2.3提高农业机械的安全性和灵活性以往的农机自动化技术主要是依靠技术工人进行实际的操作,并且农机传统的自动化仅限于几个较为简单、单一的技术动作。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计算机技术、物联网技术逐渐渗透到各行各业,也为我国农业机械自动化的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通过将技术人员设计好的算法应用到农业机械设备中,可以进行一些较为复杂的工作,相对于传统的自动化控制技术来说,不仅在技术层面进步较大,还可以保障操作者的安全,机械的灵活性更强,缩短了作业时间,大大提高了农机的工作效率[3]。

2.4智能化监控温室大棚在温室大棚内种植的作物,大部分是较为娇贵的品种或者反季节蔬菜水果,这类作物对温度和湿度的要求非常高,若是外界自然环境满足不了作物的生长需求,就需要靠人工来进行温度和湿度等的调节,以此来保障所有作物的正常生长。并且,温室大棚内的温度、湿度要完全按照作物的生长规律调节。基于此,温室大棚内的自动化检测设备能够起到良好的监控作用,实时检测棚内整体的温湿度,操作人员可通过远程系统对棚内进行自动化灌溉、温度调节,仅仅需要1~2人,就可以实现对大棚的全面管理。这样不仅降低了人力资源的成本,节约了时间,而且整个大棚的生长环境也都能够满足农作物的生长需求。目前,大部分的温室大棚接入了自动化监控设备,整体的工作效率都得到了提高。另外,自动化检测设备不仅能够监控作物的生长状态和发育过程,还可以根据实时情况开展自动灌溉或喷药工作[4]。若是某一区域的植物极度缺水,监控设备检测到后,会自动进行灌溉工作;若是发现病虫害,就及时喷洒农药。通过监控,最大程度上降低了农作物的损耗。

2.5自动化节水灌溉在生产中,农作物需要根据当地的气候环境、地理条件等定期进行灌溉。每种作物的生长周期不同,所需要灌溉的综合水量也不同。由于我国特殊的地理环境,很多地区较为干旱,年降水量不足,大部分作物都需要人工来浇灌,虽然能够满足作物的需求,但是效率不高,而且会浪费大量的水。采用自动节水技术装备,既能合理地降低人力、物力和时间,又能节约水资源。自动节水装置配有自动传感器,能利用计算机技术对作物进行动态监测,分析作物的生长状态是否缺水,选择合适的时间进行浇水,同时还能够智能设置供水量,选择浇水方式,包括喷灌、滴灌等。这样既能保证水分的充分利用,又能保证作物的正常生长,避免因浇水不足或者浇水过量而造成损失[5]。

2.6其他应用卫星遥感技术是通过机器的传感器,对周围的物体进行感应,处理汇总信息并传递信息,对信息进行全面、深入的分析,保障测量的精确度。遥感技术应用于农业领域的范围较广,包括但不限于土地、水、森林、草原等资源信息的收集、处理,可每天24h工作,成本较低,覆盖的领域较广[6]。遥感技术能够快速检测到100m~800m范围内的信息,并通过成像技术传递给操作人员以便掌握实时数据。农业自动化技术可以应用于不同的方面,不仅仅局限于温室大棚的管理中,更多的是应用到农业机械的研发生产上,将现代农业技术与计算机技术进行融合,以实现自动化、精准化作业。例如,2BS-JT10型精密蔬菜播种机,集合了土地整理、播种、覆土以及压实等流程,更能够同时进行10行播种,工作效率非常高,节约了90%以上的人力。安装北斗导航系统的拖拉机在整地收割方面的精准度有了较高提升,作业期间,能够将直线误差控制在±2.5cm/100m,使广大农民亲身体验到了农业自动化技术的便利。

3农业机械自动化发展短板

3.1区域发展不平衡我国地域辽阔,地势复杂,这给农业机械化的普及带来了不小的难度。大部分的农业机械在平原、丘陵都能够很好地进行作业,但是到了山地崎岖路段,状况频发。同时,农机的创新发展问题突出,为了平衡我国南北地域之间的发展差异,必须加大科技、资金力量的投入,研发出更多适合在丘陵山区工作的农业机械。

3.2设施装备发展不均衡如今,我国的农机以中小型为主,主要用于耕种、收割,缺少秸秆处理、田间杂草处理机器等。常用于小麦、玉米等农作物的田间作业,特色农牧少,例如当前种植藕,从耕种到采摘,都需要人力来完成,没有专业的农业机械。针对农机装备发展不均衡、研发力度不够等问题,我国还需要进一步调整农机研发资源结构,引入高技术型人才,促进我国农业机械化继续向前推进[7]。

3.3农业机械创新能力不足当前我国农业设备制造企业研发力度不够大,据了解,农业机械相关企业的研发能力较弱,甚至有的企业一年的专利仅有一两个,远远不够支撑创新能力的提升。当然,企业与科研单位的研发不仅仅需要资金和技术上的支持,重型智能机器由于其自身的研发难度,还有很多难题需要科研人员来攻克。与此同时,外国的知名品牌高度垄断市场,也增添了我国农业机械创新难题[8]。

4推进农业机械自动化发展的策略

4.1加大农机科研投入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我国的农业机械研究水平也有了一定的提高,许多优秀的高效自动化技术、系统智能化程度较高的农业机械早已进入农机消费市场,在整体上推动了农业机械自动化技术、智能化系统的发展。但是与欧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农机自动化水平和智能化水平仍较为落后,发展的道路还很长。因此,国家应该加大农业科技研发投入,制定相关的奖励措施,给予农业科技研发充足的资金和资源,鼓励农业科技工作者努力研究,开发出符合中国农业生产规律的高效、自动化、智能化的农业机械,同时提高科技成果转化利用效率,保证科技成果能被充分利用,发挥出其自身价值。

4.2对传统农机进行自动化改造当前,在我国的农业生产中,使用了许多常规农机,有些农机已经达到了半自动化的水平。要加快农机自动化技术的发展,必须结合当前农机的实际情况以及当前农机的特点,对现有农机进行智能化、自动化水平的提升。尤其是在大中型农机上,进行自动化技术和智能化系统的更新,可以大大提高农机的工作质量和工作效率,同时也可以减少购置自动化设备的成本[9]。在进行传统农业机械自动化技术的升级和改造时,要注意与原有的机器设备特点相结合,以保证自动化系统和装备的可靠运行,保证其安全性。

4.3扩大农业机械自动化的发展领域在农业生产领域开发自动化技术,可以有效地提升我国现有的农业生产效率,而在农业机械化发展过程中,还要扩大自动化和智能化的范围,扩大到所有的工业领域,不仅包括农产品加工、贮藏及畜牧养殖、水产业、林业等行业,还要使农机自动化技术在更多的行业发挥出应有的作用。

4.4推广节约型、环保型自动化农机装备在灌溉方面,农业机械不仅要保证相关的设备能够分析土壤中的水分含量,还要对灌水时机、灌水量进行智能识别与自动化操作,符合节约用水的原则,提高水资源的综合使用率,减少水资源的浪费。与此同时,在收获季节,也要针对收割机进行设计与规划,不仅要提高农产品的收割率,而且要降低对周围环境的污染程度[10]。另外,机械本身更要重视装备的节能水平,降低能耗,达到节约燃料的目的。

5结论

综上所述,农机自动化技术是我国农业信息化建设发展的基础,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目前,我国在农机自动化控制、浇灌、收割等方面的研究较为深入,取得了很好的成果,为提高农业生产效益和产业化水平打下了坚实基础。但在农业机械自动化技术的研发和应用方面,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因此,科研工作者应该紧抓研发,综合发展农机自动化技术研究,进一步提高计算机视觉技术、施肥灌溉等方面的研究水平,为我国农业的现代化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参考文献:

[1]陈治瑀.自动化技术在农业机械中的应用特征与发展分析[J].农机使用与维修,2022(8):78-80.

[2]黄耀东.农机发展的出路在于智能化和自动化[J].农机使用与维修,2022(3):125-127.

[3]王自强.农机自动化发展现状及趋势分析[J].农机使用与维修,2022(2):48-50.

[4]寇元金,刘毅龙.我国农机自动化技术的应用现状与发展趋势[J].现代农机,2021(6):119-120.

[5]孙鸿雁.农机自动化实现智慧农业的必经之路[J].农机使用与维修,2021(11):153-154.

[6]王晓龙.农业机械自动化在现代农业中的应用与发展[J].南方农机,2021,52(20):153-155.

[7]朱文轩.农业机械自动化在现代农业中的应用与发展分析[J].南方农业,2021,15(30):207-208.

[8]崔跃峰.浅谈自动化技术在农业机械制造中的应用[J].农业开发与装备,2020(3):36+34.

[9]席猛.农业机械设计制造中自动化技术的应用探析[J].山西农经,2019(4):127.

[10]窦兴玉.关于自动化技术在机械设计制造中的运用探讨[J].农业装备技术,2022,48(3):47-48+52.

作者:蒋建洲 单位:江西制造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