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公文范文 酒店管理人才培养研究3篇

酒店管理人才培养研究3篇

发布时间:2023-01-28 10:04:06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篇酒店管理人才培养研究3篇,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酒店管理人才培养研究3篇

酒店管理人才培养研究篇1

1课程思政视角下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意义

1.1树立正确的知识价值观在新时代背景之下,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处于一个较为严峻的状态,思政教育课程与专业教育并没有处在一个能够相互协调的层面之中,而是处在相互独立的不同层次当中,使得高校的思政教育与其专业教育脱轨,无法真正地发挥出其应有的作用。在高校教育的过程中,需要坚持立德树人的教育理念并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教育相融合,充分地利用学校各个学科中的不同资源作为教书育人的资源,将教书与育人合理的协调。将思政课程与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相结合,使得在每个专业的课程中都能够充分地体现思想政治理念,建立全员、综合课程的大思政课堂教学体系,为学生树立正确的知识价值观。

1.2培养职业意识与职业素养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科学技术得到日新月异的变化,在现如今的网络时代,当代学生的群体也得到了一定的变化,而为了使得思政教育能够更好地适应时代的发展,更好地与专业教育相结合,需要对思政课程框架下专业课程教学进行一定的变革。在新时代背景之下,高校大学生普遍出现对于思政课程当中刻板的文字产生低兴趣的现象,而对周围所发生的一些新奇的事物有着较为强烈的兴趣,尤其是对于互联网短视频等新鲜事物。而在这些互联网的产物当中,容易使得当代学生失去正确的价值观念,为了能够更好地对学生的思想进行引导,相关的专业教师需要在进行授课的过程中,将专业知识与思政课程内容进行有机融合,让学生能够在课堂过程中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更好地培养其职业意识与职业素养。

1.3推动全课程、全员育人理念的形成在课程思政视角当中,高校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过程中,能够对构建全课程、全员育人的教育起到重要推动作用。全员育人主要指的是在整个高校教育的过程中,每个教师都需要肩负起教书育人的职责,无论是在哪个时期,都需要不停地肩负起教书育人的本职工作。而在课程思政视角下,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过程中,教师需要不断地借助内外等多元化的资源对学生进行专业以及思政的协同教育。并且能够通过对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培养路径进行创新,使得在每个专业课堂教育的过程中都能够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穿始终,做好教书育人的本职工作,形成全课程、全员育人理念。

2课程思政视角下高校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现状

2.1人才培养目标亟需调整酒店管理专业对人才培养的目标制定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反映该时期酒店管理行业对人才的需求。随着人们对于生活质量需求的提高,对酒店行业人才的选用也不仅仅是停留在其专业水平方面,其综合文化素质也得到了较大的关注。但现如今,我国高校对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培养仅仅局限在对其专业技能方面的培养,重视对于相关专业学生的职业技术的培训,忽视了其综合素质的重要性,在一定程度上与市场中酒店管理基金项目:广西外国语学院2021年校级“课程思政”专项研究课题“基于‘文化自信’视角的酒店管理专业人才需求脱节,无法真正地满足酒店行业对人才的需求。除此之外,现如今,大部分高校在对酒店管理专业进行专业授课的过程中,出现酒店管理专业知识与课程思政内容严重脱节的情况,教师在授课的过程中一味地注重专业教学,忽视了对思想政治的教育。在现如今酒店管理人才市场当中,其对于思政教育的重视不断地增加,对高校的酒店管理专业而言,在重视专业教育的同时还需要保证思政课程的教育质量,忽视思政课程的教育,则可能会出现学生高分低能、道德底线低下等现象,无法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水平、培养全面发展的酒店管理专业人才。

2.2课程体系设置缺乏优化课程体系主要指的是相关课程的类型、科目内容以及学时分如何进行分配等,课程体系的制定能够集中地体现相关院校对相关专业人才培养具体实施的方案。现如今,我国高校对于酒店管理专业的课程体系制定内容主要有基本素质科目、专业技术以及职业素质等。尽管在课程体系的制定方面,其内容基本都能够涵盖,但是在科目课时的安排上,存在一定的偏失,在整个科目课时安排上,专业技术科目的课时占据整个学期的大部分课时,而基本素质科目的课时安排最少,存在课时分配不均等现象。除此之外,在酒店专业课程内容制定方面,一些高校的酒店管理专业相关课程内容主要是酒店管理的相关职业技能以及知识,而对于思想政治以及文化与酒店管理相结合的相关课程内容缺乏,并没有落实培养全面发展的酒店管理专业人才的要求。

2.3教学实践有待加强高校的酒店管理专业课程的开展是培养酒店管理人才的主要途径,在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过程中,实践技能素质的培养对于酒店职业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而实践技能素质的培养则需要长期组织学生进行校内外的实习教学,引导学生将课堂所学的相关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操作能力,培养酒店管理职业应用型人才。但现如今,我国高校在酒店管理专业的校内外实践教学中仍然存在着一些缺陷。例如,在校外实践教学过程中,大部分高校都是通过校企合作等方式,让酒店管理专业学生进行校外实践教学,为学生提供一些实习的机会与平台,但是大部分的高校都是与一些单一的商务酒店等进行合作,而对于实习学生而言,其大多都是在酒店服务人员以及部门文员等岗位进行实习,尽管通过此类型的校外实训教学,确实能够增加酒店管理人员的职业服务能力等,但是缺乏能让学生深入地了解酒店管理行业的机会以及无法真正地达到提升酒店管理专业人员的综合能力。

2.4师资队伍对于思政教育意识薄弱现如今,提高专业教师队伍的整体素养对培养专业型人才有着非常重大的影响。酒店管理专业的教师队伍整体素养的高低对专业人才的培养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尽管现如今我国高校的酒店管理专业教师队伍水平在不断地提高,但是在教师队伍当中,仍然是以年轻教师以及跨学科教学等居多,而年轻的相关教师其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思想观念方面存在着一定的变化,出现教师的思想价值多样性发展等现象。在大部分的高校酒店管理专业教师队伍当中,大部分的教师对于思想政治的教育意识较为薄弱,在进行课堂教学的过程当中,往往只重视对于专业知识的传授,而忽视了思想政治方面的教育工作,无法真正地落实将酒店管理专业课程与思政课程相结合的要求。因此,需要加强对于教师队伍的思政意识,为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培育全面发展的酒店管理专业人才。

3课程思政视角下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新路径

3.1加强教师对课程思政与专业课程融合的教学意识

在对高校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过程中,教师队伍的综合素养对于培养相关专业人才有着较为重要的作用,因此在高校酒店管理专业教师队伍建设的过程中,需要加强教师的综合素养,选择具有较为丰富的教学经验且能够顺应时代发展需求的教师。酒店管理专业教师除了需要传授专业,将知识理论与技能给学生,还需要在教学的过程中不断地对学生的思想产生影响,用其自身所具备的优秀品质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思想。例如,专业课程教师在进行授课之前,对思政课程教学进行系统的学习,清楚思政教学的内涵、功能、基本理论等,在进行教学准备时,精准地把握教材的脉络与内容,在酒店管理专业课程教材中寻找与课程思政相契合的相关内容,并且在进行授课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充分利用课程内容和授课环境,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通过提问或讨论的方式,启发学生对于某个问题的看法和见解,使得学生能够更加深入地了解课程思政的内容。

3.2提高教师课程思政教学能力

3.2.1加强酒店管理专业教师与思政课教师合作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对于专业的人才要求也不断地增加,因此对于相关专业的教师要求以及育人目标也在不断地发生变化。在酒店管理专业课程教育方面,要求相关专业的教师能够不断地提升自身的各个方面的能力以及素养,尤其是在新时代背景之下,除此之外,大部分的高校酒店管理专业教师在课程思政方面知识有所缺乏,存在专业知识突出而思政素养存在不足的现象。因此,想要将课程思政与酒店管理专业知识更好的结合,便需要相关的酒店管理教师与学院中的课程思政教师加强合作。

3.2.2加强酒店管理专业课程与课程思政内容有机融合将酒店管理专业课程与思政课程内容做到有机融合,并不是不管两个课程是否能够找到相应的共通内容,直接将两者内容放置在一起,此类做法并不能够真正的做到酒店管理专业课程与思政课程内容有机融合,反而在一定程度上会打乱酒店管理专业原本固有的一些教学体系,并且过于生硬、枯燥的教学内容也会使得学生对课程失去兴趣,降低教学效率。因此,在将酒店管理专业课程与思政课程进行有机融合的过程中,需要理清酒店管理与思政课程两者之间的关系,寻找两个课程之间的共通之处,使得两者能够得到有机的结合,使得教学效率能够最大化。例如,酒店管理行业,其作为一个服务行业,需要遵循顾客至上的宗旨,不断地提升自我,给顾客带来更好的服务体验。因此,高校在对酒店管理专业进行专业授课的过程中,相关专业教师需要引导顾客至上的一个服务理念,培养学生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在思政课程教育当中与敬业精神有着异曲同工之妙,在进行授课的过程当中将两者进行有机融合,最终培养学生爱岗敬业的美好品质,培养学生的职业责任感。

3.3课程思政视角下酒店管理专业人才教育内容

在对酒店管理专业进行课程授课的过程当中,需要将酒店管理课程内容与我国酒店管理行业发展等进行结合。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的思想教育方面也逐渐的得到了重视,将酒店管理专业课程内容与爱国主义教育等思想政治教育结合在一起,能够让学生在课程教学中更好地了解到我国的历史文化,更好地提升学生的民族自信、文化自信以及爱国主义精神。在对酒店管理专业课程内容进行制定的过程中,还需要根据现如今酒店管理行业需求变化来制定,根据实际情况的变化对课程教学进行一定的调整,丰富教学内容,使得高校的酒店管理人才培养能够有效的满足酒店管理行业对于人才的需求。除此之外,酒店管理的复合型人才的培养需要与酒店管理行业发展趋势一致,在进行酒店管理专业课程授课的过程中,相关教师可以加强学生学习服务技能、应变能力,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和职业素质,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更好地去迎合酒店管理行业对于复合型人才的需求。此外,教师需要引导学生树立爱国报国的价值观,形成将个人发展与国家发展融为一体的思维。并且将“传统文化”与时尚、青春等元素进行结合,在增强学生文化自信的同时,传播优秀的中华文明,提高文化自信。

3.4课程思政视角下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教学方法

在对酒店管理专业进行专业课程教学的过程当中,大部分的高校相关专业都是采取一种传统式教学方式,但是随着社会不断发展,传统的教学方式无法真正的满足酒店管理行业对于人才的需求。因此,在进行专业课堂教学的过程中,需要根据人才培养的实际情况转变教学方法,充分地利用自媒体时代带来的一些有趣的教学手段,利用自媒体课堂进行微课、情景教学等教学方法,使得在课堂中更好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导学生对课程进行更加深入的了解。除此之外,在进行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将思政课程中的内容无形地引入进酒店管理的专业教学当中,并且在课堂中,让学生对于一些思政视角下的酒店管理相关专业进行分组探讨,能够让学生在相互探讨的过程中,发表自己的相关见解并且吸收他们的一些优秀的思想,这不仅能够调动课堂上的教学学习氛围,还能够引导学生更加深入的学习,受到相关思政思想潜移默化的熏陶,从而使得学生能够更好地构建正确的“三观”。

4结语

综上所述,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我国对于高校学生的思想方面的要求也有一定的增加。在新时代背景之下,要求酒店管理专业学生能够对课程思政内容有更加深入的了解,而现如今,大部分高校酒店管理专业与课程思政之间的融合仍然存在一定的问题。因此,课程思政视角下酒店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需要其加强专业教师队伍的综合素养,让专业教师与思政课程教师加强联系与互动,并且对教学的内容与方法进行一定的改变,将专业内容与思政内容进行有机结合,培养全面发展的酒店管理专业人才。

作者:罗云利 符锦 单位:广西外国语学院中光信集团

酒店管理人才培养研究篇2

科学技术的发展助推了产业革命,新兴技术的出现与普及为酒店行业注入了新的发展力量,如云计算技术、互联网技术和物联网技术等的融入,极大程度上改变了传统酒店的运营模式,促使酒店行业的转型速度进一步加快,目前较为常见的智能化业态应用有人工智能迎宾机器人、人工智能服务机器人及人工智能语音中心等,智能化业态已经成为酒店行业未来发展的主要方向。鉴于此,相关人才也必须随行业转型需求进行转型,这对专职人才培养教育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传统酒店管理人才培养基础上增设数字化运营教学内容而形成了酒店管理与数字化运营专业,与时俱进培养该专业的新型人才,大力推进人才转型与升级,完善各项保障措施,保障酒店人才资源的充足供应。

1酒店管理与数字化运营专业人才培养的必要性及人才需求特点

1.1酒店管理与数字化运营专业人才培养的必要性酒店行业的转型与升级必须有充足的人才资源做支撑,没有专业的人才力量给予扶持和帮助,酒店行业的转型之路将会困难重重,因而结合当下行业市场发展需要,培养酒店管理与数字化运营专业人才十分必要。高校是培育输出人才的重要场所,当前高校专业教学中酒店管理与数字化运营专业的教学经验较少,在教学过程中存在较多问题,很大程度上限制了人才的有效培养,无法满足酒店行业转型升级的人才需要[1]。而且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学校也缺少对酒店行业市场未来发展情况的预测,未考虑到市场竞争格局的变化而依照传统人才培养模式组织开展教学活动,这种情况下也不能切实满足酒店行业总体发展需求[2]。因而,有效培养酒店管理与数字化运营专业人才是非常重要的,只有培养出高素质、能力强的新型人才,以创新发展理念武装其头脑,让学生掌握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与熟练的专业技能,才能充分满足酒店行业的转型升级发展需要,为行业发展提供助力。

1.2酒店管理与数字化运营专业的人才需求特点在当前酒店行业发展背景下,对酒店管理与数字化运营专业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人才需求条件发生了变化,新型人才除了要扎实掌握必要的专业理论知识之外,还要有服务创新精神和管理创新意识。创新一直都是发展的重要动力,新时期国家和社会发展中十分强调创新精神的作用,在酒店管理与数字化运营中创新元素必不可少,作为服务行业工作人员则应具备服务创新精神,因而在专业教学中需积极采取创新型教学方法来培养专业学生的服务创新精神,促使学生在未来工作实践中做好酒店服务工作,为酒店服务水平的提升奠定基础。[3]另外,酒店管理与数字化运营专业教学中多数课程都侧重于关注学生实操技能的培养和指导,而忽略了酒店管理能力的教学,导致许多学生的管理能力不足,很难满足酒店管理的实际需要,这就大大限制了专业学生的未来职业发展可能性。新时期酒店管理与数字化运营专业人才的培养要重视管理创新意识的形成,加强对管理能力的培养,通过多元化的教学方式指导学生掌握酒店管理技能,形成规范的管理意识,进而在实践工作中切实发挥管理技能,做好对酒店的数字化运营管理,保障酒店稳定有序地运营发展。满足行业对专业人才的切实需求,不仅要重视酒店管理与数字化运营专业特定能力的培养,还要加强通用能力、跨行业能力的指导和培育,如此才能适应酒店转型升级发展的多种需求。

2酒店管理与数字化运营专业人才培养现状分析

2.1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不够清晰酒店管理与数字化运营专业人才培养中对于人才的定位目标不够清晰,其所涵盖的范围比较广,导致最终人才培养效果不尽如人意,教学效果较差。在当前酒店行业转型升级发展中对于人才的需求侧重于综合性和全面性,既要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基础和熟练的专业技能,还要掌握数字化的运营能力,另外在综合素质方面也有着较高的要求,目的是充分适应目前阶段智能化酒店行业的发展需求。但由于实际教学中在教学目标设定方面缺乏精确性,所设目标过于宽泛,忽视部分内容,如过于看重学生的专业技能培养而忽略了数字化运营能力的培养,片面将数字化运营能力看作简单的计算机技术操作等,这都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酒店管理与数字化运营专业人才的有效培养。

2.2专业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不够完善酒店管理与数字化运营专业人才教学培养中对于专业课程体系的设置及教学内容的安排还不够完善,无法满足现阶段酒店发展所提出的创新型人才需求,因而对人才培养效果产生了一定的消极影响。从酒店行业发展来看,其是应用性和服务性较强的行业,随着社会发展及人们住宿需求的多元变化,对酒店的运营管理要求也随之提高,若想继续保持酒店的服务水准则应顺应发展需求,进行相对应的教学培育,而传统人才培养课程体系则与之存在差异,达不到人才培养的需求标准,也无法反映出酒店行业转型升级发展的变化。例如在专业课程教学中所采用的教学内容多是过去酒店经营管理的案例,未及时进行信息更新对当下智能化酒店发展的情况进行分析和讲解,并且在技能教学方面较为侧重于标准化的流程操作,对于数字化运营技术的教学指导还有所缺失,最终培养效果不够好[4]。

2.3专业师资团队综合力量不够充足酒店管理与数字化运营专业是在酒店转型升级发展前提下出现的新兴专业,给专业教师教学工作带来了挑战,要求教师必须具备数字化运营的相关技术能力,结合实际来看,在这方面学校的师资力量还不够充足,专业师资团队建设还不够完善,无法为专业学生提供完整的学习指导,对新型人才有效培养造成制约性影响。部分学校在专业教学中为保持人才培养的效果而选择聘请校外人员辅助教学,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专业教学的水平,但却存在过于依赖校外人才、忽略校内教师队伍建设的情况,师资团队力量依然停滞不前,这种情况下很难保证学生系统化的专业学习,也对其学习质量产生不利影响。

3酒店管理与数字化运营专业新型人才培养实践策略

现阶段,为了全面提高酒店管理与数字化运营专业人才培养效率,要明确人才培养目标,全面构建更加完善的课程体系,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从而不断迎合新时期教育教学改革发展,针对性地制定更加有效的人才培养机制,为酒店管理与数字化运营专业学生日后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3.1明确专业新型人才培养目标酒店管理与数字化运营专业人才的培养需明确详细可行的培养目标,为新型人才培养目标提供指导方向,实现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当前酒店行业面临着结构性饱和的激烈竞争态势,在这一基础下实现稳定发展、抢占市场份额的关键在于智能化的转型升级发展,而数字化技术在其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因而在新型人才培养过程中学校应充分认识到数字化在行业发展中的重要价值,用数字化意识和观念进行课程教学,让专业学生掌握数字化操作技能,在实际运营管理中真正落实数字化的实践,从而有效推动酒店管理和数字化运营专业教学的创新发展,也为酒店行业的转型升级奠定基础[5]。鉴于这样的培养目的,酒店管理与数字化运营专业新型人才的培养目标需要做出一定的调整,应重点培养复合型的新型人才,一方面,学生的专业知识、专业技能要足够完备和扎实;另一方面,学生的管理能力和数字化运营技能水平要足够高,足够强,包括数字化运营系统操作能力、数字化服务能力和数字化运营解构能力等,如此才能满足并适应酒店行业的转型发展人才需求。此外,酒店管理与数字化运营专业新型人才还需具备成熟的实践能力,酒店行业的服务性质要求学生能够灵活运用数字化技术来实现对酒店运营的有效管理,提供完备的酒店服务,知识与能力都是人才培养的重点所在。

3.2完善专业课程体系与教学机制专业课程体系的构建过程,要结合人才培养实际,针对性地构建良好的教学机制,提高学生参与学习积极性,促使学生在课堂中全面提高实践水平,为综合素质提高提供有效保证。这样不仅有利于完善课程体系,还能够提高人才培养效率。

3.2.1完善专业课程体系的设置在明确酒店管理与数字化运营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后,需对人才培养体系架构进行完善优化,综合考虑酒店行业的人才需求标准,在行业对接基础上构建符合学生发展需求及酒店发展需求的完善课程体系,借此实现对专业新型人才的高效指导和培育,促使学生学习效果得到提升。关于酒店管理与数字化运营专业课程体系的设置应立足于知识、能力与素质三个基础方面,明确课程体系的培养目的和方向,真正清楚要将学生培养为什么样的人,从而增强课程体系教学的目的性,获得理想的人才培养成效。(1)在知识方面,应培养学生酒店运营管理的理论知识,使其能够在把握酒店发展趋势的基础上推进数字化运营;应培养学生酒店管理发展的前沿意识,使其掌握前沿的数字化运营技术和管理技术;应培养学生数字化运营管理服务能力,使其能够灵活开展各项管理服务;应培养学生营销与财务等相关知识,使其能够运用数字化管理系统完善酒店财务管理和经营管理;应培养学生酒店运营发展中相关法律知识、安全知识等,使其能够及时应对酒店运营发展中的问题或事故,维护酒店稳定有序运营。(2)在能力方面,要求通过课程教学指导后,学生应具备酒店服务运营能力、酒店数字化管理能力、突发问题应对能力,以及智能服务实践能力、运营信息数据分析处理能力、数字化营销策划能力等,同时还要求学生具备良好的语言沟通能力等。(3)在素质方面,则要求课程体系中包含对学生专业素质的培养内容,将专业素质的培养贯穿整个课程体系当中,有效培养学生敬业、进取和真诚等优秀品质,促使学生形成创新思维与信息化素养[6]。

3.2.2完善专业教学内容酒店管理与数字化运营专业的人才培养需保证教学内容符合人才培养需求,对照人才培养目标对专业课程教学内容进行完善,解决教学知识内容滞后等影响学生发展的问题,并充分体现出当代智能化酒店管理发展的数字化特征。对此,在专业教学内容安排过程中除了要考虑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之外,还要重视对酒店管理教学内容的及时更新,围绕当下酒店行业的发展实际进行知识的讲解或者案例的借鉴,与时俱进深化学生对酒店行业发展趋势的认识,培养学生创新意识与开放思维,为酒店管理发展提供更多新观点、新想法。同时,专业教学内容中也要重点突出数字化运营方面的知识内容,拓展学生对数字化技术应用的认识,以酒店管理专业为基础,以数字化运营知识和技能强化学生的综合能力,便于其在未来职业发展中实现灵活的数字化运营技术操作,例如在教学酒店营销知识时,就可以引入数字化新媒体技术,让学生认识数字媒体的营销模式,强化其酒店营销能力。

3.2.3完善专业实践教学体系酒店管理与数字化运营专业新型人才培养中实践能力的培养是非常关键的内容,由于酒店属于服务类行业,对人才的实践能力原本就有着较高的要求,在数字化运营前提下则要求学生掌握数字化运营实践能力,对此应完善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学校要根据酒店管理与数字化运营专业学生实践能力培养需要在校内配置相应的实践教学环境与相关设备,打造校内实训培养基地,模拟酒店运营管理的实际场景,如配置酒店管理实践基地准备好前台办公设备、客房家具等设备开展前厅服务、客房服务、礼宾服务等实训项目;配置酒店多功能实训室开展餐饮服务、客房服务、酒水服务等数字化操作训练等。此外,学校也要加强校企合作,积极打造校外实训实践基地,与酒店进行合作,通过签订协议的方式,明确市场为导向的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对接酒店实际需要进行专业人才的有效培养,让学生真正进入到智能化酒店中感受数字化运营方式在其中的运用,理实结合培养新型人才,提高酒店管理与数字化运营专业的人才培养效率和质量,为酒店行业注入新鲜活力、人才力量,助推酒店行业转型发展。

3.2.4完善课程教学方法培养酒店管理与数字化运营专业人才需要对专业课程教学方法进行完善与创新,结合专业实践性需要,采用案例教学法进行教学,通过讲解现阶段一些酒店企业的转型发展情况及数字化运营情况,引导学生逐步分析其经营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指导学生利用所学知识进行问题的处理解答,然后教师再从专业层面对学生的问题解决方式进行评价,让学生了解自身在专业学习中的优势和不足,促使其自主完善自我。另外,还可以采用MOOC慕课这样的在线虚拟课堂教学方式,根据教学内容和需要打造数字化课堂,开发数字化教学资源,让学生能够随时随地利用教学平台进行学习,也可以通过一些软件指导学生完成酒店管理与数字化运营的模拟实训,构建一个更加开放的学习环境,从而提高人才培养效率[7]。

3.3打造标准且健全的专业师资团队专业教师是组织开展教学活动及践行人才培养工作的主导者,其知识能力水平直接影响着酒店管理与数字化运营专业人才的培养效果,因而若想高效培地养更多人才,就需要积极打造标准且健全的专业师资团队,组建高素质、能力强的专业教师队伍,发挥其指导作用。对此,学校要组织相关教师进行专业培训,指导教师掌握数字化技术和智能化技术,了解酒店行业的发展现状和发展趋势,明确市场对人才的实际需求,据此找到专业人才培养和人才未来就业之间的均衡点,实现人才培养目标[8]。另外,让专业教师实地到酒店企业进行参观或者实训,掌握智能化酒店数字化运营管理的实际情况,在此基础上优化调整专业课程教学计划和教学内容,培养出符合酒店行业实际需求的专业人才。通过聘请酒店优秀管理人员参与专业教学,为学生讲解更具实践性的知识与技能,增强学生的综合能力与素质,为其未来的职业发展做好铺垫。此外,提高专业教师的专业技能与实力,还要完善面向教师的激励措施,鼓励专业教师到酒店进行实训,从实际体会中了解真实的行业动态,不断优化和改进专业课程教学方案,实现对学生的有效培养。良好的师资团队建设是必要的,酒店管理与数字化运营专业更应针对性地打造标准化的师资队伍,从而全面提高人才培养水平,为社会输送更多高素质专业型人才。

4结语

综上所述,当今的酒店之间的竞争十分激烈,行业总体发展方向为智能化转型升级,因而对相关人才的需求量比较多,作为输送人才的专业院校则需从人才培养模式方面进行调整,优化人才培养过程,切实培养出符合酒店转型升级发展需要的新型人才。对此,酒店管理与数字化运营专业教学中需改变传统人才培养模式,明确详细的人才培养目标,构建完善的专业课程教学体系,从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实践教学和教学方法等方面进行改进,并强化专业师资队伍建设,进而培养出酒店管理与数字化运营专业新型人才,满足酒店行业市场的创新发展需要,储备充足的人才力量,有力推动整个行业市场的转型升级发展。

作者:刘颖异 单位:长春信息技术职业学院

酒店管理人才培养研究篇3

休斯顿大学希尔顿酒店管理学院是校企合作最具影响力的机构,它把酒店运营与学生培养紧密融合在一起,学院和酒店成为不可分割的一个整体,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参与到酒店经营管理的每一个细节,极具深度地做到了理论与应用的高效结合,是全世界校企合作办学的成功典范。[1]因此,吸收借鉴希尔顿酒店管理学院人才培养模式的成功经验,对促进我国旅游高等教育的发展和提高我国旅游人才的质量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休斯顿大学希尔顿酒店管理学院的形成与发展

休斯顿大学是美国一所知名的大型综合性大学,建立于1927年,至今已有近100年历史,位于美国德克萨斯州东南部的著名城市休斯顿。休斯顿大学设置了多个学术研究院,希尔顿酒店管理学院被认为是这个大学里最知名的学院。它是由美国希尔顿酒店集团的创办者希尔顿与休斯顿大学共同创立的,已经发展成为美国乃至全世界最为知名的酒店管理学院之一,自1969年成立以来,培养和造就了大量世界一流水平的酒店管理人才。希尔顿酒店管理学院要求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必须完成不少于600个学时的实习课程才能获得相关课程的学分。学院配备的专业导师既是具备全球视野的国际学者又是深谙酒店行业前沿研究的专家,学院每年有超过九成的毕业生能够获得优质的就业机会。[2]学院最大的优势是由希尔顿酒店集团和学院共同创办的一家供师生共同经营和管理的希尔顿教学酒店。此外,教学酒店还建有全球领先的餐饮研究实验室和葡萄酒实验室。完善的培养体系和齐全的硬件设施为希尔顿酒店管理学院的发展和酒店管理人才的培养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希尔顿酒店管理学院人才培养模式的特点

希尔顿酒店管理学院人才培养模式的特点主要体现在培养目标、课程体系、教学方法、师资队伍、办学模式等方面,这些特点不仅促进了希尔顿酒店管理学院自身的发展,也为世界上其他酒店管理学院的办学提供了参考经验。

(一)独具特色的培养目标培养目标决定着人才培养的定位,不同的培养目标会导致培养单位选择不同的课程体系、教学内容和方法,形成不同的人才培养模式。希尔顿酒店管理学院提出的培养目标是“为饭店和餐饮业培养本科和研究生层次的领导者”,定位准确,特色鲜明。[3]以学生的管理能力和综合素养作为首要的培养要素,定位于管理人才,相比较我国的“复合型应用型”培养目标,其目标更明确,更具有商科视角。

(二)从行业需求出发从行业需求出发,合理设置课程体系在希尔顿酒店管理学院,课程设置与酒店业的需求息息相关。希尔顿酒店管理学院酒店管理专业课程十分丰富,为学生提供学分从1学分到4学分不等的必修课和选修课共70余门。必修课程注重酒店管理专业基础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选修课程设置则注重酒店及旅游产业知识能力的拓展。从住宿和餐厅管理基础到酒店营销、餐厅布局与设计、俱乐部运营与管理、葡萄酒和高级酒店运营与管理等更高级的课程,要求学生必须修满75学分才能毕业。通过这些课程的学习将会激发学生的兴趣,提升学生的能力,有助于学生构思自己的职业规划。结合通过酒店实习获得的实际工作经验,合理的课程体系将为学生在不断变化的酒店行业取得成功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产教融合产教融合、强调实践的教学方法希尔顿酒店管理学院是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优秀代表。在课堂教学上,基本以企业工作中的实际问题为研究对象,多采用案例教学法,引发学生积极思考、讨论。针对不同的课程内容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在教学过程中十分重视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在要求学生亲手制作产品和参与经营管理的基础上,还要对实践中产生的问题进行探索分析并提出解决方案。学生完成一个类别的课程后,会被学院安排到希尔顿教学酒店的相关部门进行实践学习。该学院最具有特色的是一家供学生经营的咖啡馆,学生们在这里可以学习小企业运营的所有知识,包括营销和销售、定价、薪资、成本控制、供应管理和新产品开发。通过将习得的知识与技能应用到实际工作中,使培养的毕业生既能满足酒店行业的需求,也为自身职业生涯发展奠定了基础。

(四)理论知识与实践经验并重的双师型师资队伍希尔顿酒店管理学院对师资队伍有严格的选拔标准,要求教师必须具有良好的理论知识和实践工作经验。学院配备了酒店专业所有研究方向的教师为学生提供高效全方位的指导,任课教师一般都具有知名酒店相应岗位的从业经验,有的在授课同时还承担着部门工作,而且在岗教师会间歇性地回到酒店相应岗位,了解最新的酒店业发展趋势。另外,学院还聘请不同背景的行业专家来校讲座,学生在学习理论知识的同时,实践操作也能够得到有效的指导。因此,教师能根据行业发展需求调整教学方法和课程内容,教学始终与行业保持同步发展,以保证教学质量,提高学生的就业率。

(五)施行校企合作办学模式施行校企合作办学模式,秉持开放先进的办学理念希尔顿酒店管理学院通过校企联盟,加强企业与学校之间的深度合作,实现双方资源的最大化共享。学校和企业双方协商制定人才培养目标、课程设置、教学模式等一系列的培养计划,同时借助希尔顿教学酒店开展更具有真实性的教学实践活动,这样培养的旅游人才既能尽快适应岗位,也能满足旅游行业发展的需求。希尔顿酒店管理学院秉持多样性、开放的办学理念,让所有背景的学生、教师和工作人员都可以合作学习、工作和服务。多元化的校园文化带来了学术繁荣,提升了社会利益,推动了希尔顿酒店管理学院的蓬勃发展。通过校园各种经历帮助学生形成了包容、同情和相互尊重的处事态度,为学生的个人和专业发展做好了充足的准备。

三、对我国旅游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的启示与借鉴

通过对希尔顿酒店管理学院人才培养模式的特点分析可知,尽管旅游人才与酒店人才的培养存在一定的差异,但旅游人才培养中的应用性和实践性特点却与酒店人才培养的特色呈现高度的一致性。[4]酒店人才是旅游人才的重要组成部分,二者的培养方向具有一定的同质性。因此,借鉴希尔顿酒店管理学院的经验和措施对我国旅游高等教育人才培养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旅游从业价值观随着我国旅游业的发展,旅游业对社会的负面影响逐渐显现,如影响原有产业结构、民族文化过度商业化、破坏环境等。旅游业要想减少对环境、文化和社会的负面影响,实现可持续发展,关键在人,要求旅游从业者既有丰富的理论和实践知识,又能够理解旅游社会并对其有正确的认知,因此,强调以学生的价值观为重点的旅游教育更能彰显价值观在旅游活动中的重要作用。我国旅游教育应该重视学生的价值观教育,培养他们面对旅游负面影响的能力,形成公正的道德意识、创造性和批判性的知识观念、对稀缺资源的保护意识、多元的相互尊重的价值观。[5]因此,从学生的价值观层面入手,在培养一批有能力、会思考的毕业生的同时,也为我国旅游行业的可持续健康发展做出贡献。

(二)明确培养目标确培养目标,强调人才培养的国际化我国旅游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于复合应用型人才,呈现缺乏特色、定位宽泛等问题。但旅游业的各组成部分具有较大的差异性,对从业人员的需求具有针对性,这让毕业生在就业时面临对口选择问题。因此,“通才型”的培养目标很难培养出具有针对性的旅游人才。随着我国旅游产业国际化的不断推进,需要拥有国际视野的旅游应用型人才作为支撑。旅游专业的培养目标定位应明确且强调国际化。旅游院校作为人才供给方,应同教育部门共同根据国际行业发展趋势、院校层次制定出相应的培养目标;课程体系一定是根据国际旅游行业的实际需要加以设计的,强调基础、适用和符合行业发展趋势的知识和技能;打造国际化的师资队伍,国际化的教师才能培养出具有国际意识的学生;积极与国外知名旅游院校交流合作,吸收其成功经验并将其本土化,融入到我国旅游高等教育的人才培养过程中。这样,学生会有更清楚的职业发展规划,也才会扎根于我国旅游业的各个角落。

(三)增强文化底蕴强文化底蕴,应对文旅融合新挑战2018年,文化和旅游部提出文化旅游融合发展方向。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相互促进、共同发展成为当今发展的新主张、新挑战,对优秀文化的传承复兴、旅游行业的升级转型具有重要的时代意义。[6]在此背景下,人才是文旅融合的关键因素。文旅融合的发展趋势对旅游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新要求,这也是我国旅游高等教育的机遇与挑战,文旅融合的稳健发展需要既掌握旅游知识与技能,又具有深厚文化底蕴的人才。旅游院校要通过各方面的改革将传统文化与旅游教育相结合,培养目标要突出文化知识的重要性,设置与传统文化相关的课程,教学过程中用传统文化感染学生。在人才培养的过程中,不能只注重经营管理方法以及专业技术技能的传授,更要强调旅游的政治文化本质,提升学生的旅游文化修养,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让旅游人才用文化和旅游讲好中国故事,让游客享受文旅融合的新体验。[7]

(四)深化产教融合化产教融合,提升职业能力与素养随着旅游产业发展和旅游人才需求的多元化,单一的主体很难培养出合格的旅游人才,旅游高等教育应不断探索新的人才培养模式,提升毕业生的职业能力与素养。深化校企合作、产教深度融合,依托以往的校企合作,最大限度地整合社会资源,提高资源的利用率,使多主体合作教育成为现实,从而提升旅游教育的办学实力和水平。[8]目前,产教融合浮于表面,相关制度落实不彻底。推进产教融合深度,需要政府、企业和院校多方面的共同配合。产业学院作为校企合作、深化产教融合的新模式,可以充分发挥企业作用,允许企业参与育人过程,共同承担学生的实习和实践,企业优秀人才参与学校教学,学校教师进入企业积累经验,从而更精准地把握旅游市场的需求。通过创建产业学院,高校依靠自身的教学资源和管理资源,企业提供丰富的行业资源,实现产教的深度融合,深入发掘校企合作一体化的办学模式,提升学生的职业能力与素养。

(五)调整培养思路调整培养思路,应对旅游新业态随着科技的变革,人工智能、5G技术、大数据等新技术广泛应用于旅游行业。旅游与其他产业的深度融合促使旅游新业态不断涌现。同时人们的出游方式和旅行偏好更注重个性化、奢华的旅游体验,为旅游人才的培养带来了挑战,需要具有创新精神和多学科知识的旅游专业人才。旅游高等教育应根据行业需求和产业变化特征进行人才培养,培养不同类型和适销性的旅游人才。在专业设置方面要及时关注旅游产业的变化与需求,调整更新专业布局,优化专业结构;在课程设置方面要努力探索开设多维度立体的课程以完善学生的知识结构;在办学模式上要深化校企合作,采用多主体协同办学的方式,培养旅游业真正需要的人才。

四、结语

希尔顿酒店管理学院经过70余年的发展,逐步形成了一套科学、有效的人才培养模式。吸收和借鉴希尔顿酒店管理学院的成功经验,结合我国旅游高等教育和旅游业自身的发展状况,从学生从业价值观,培养目标,文旅融合、产教融合的培养思路等方面探讨旅游高等教育的发展问题,对提高我国旅游高等教育的质量和促进旅游业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作者:冷庆深 单位:辽宁师范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