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公文范文 企业经营风险论文3篇

企业经营风险论文3篇

发布时间:2023-01-29 14:49:16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篇企业经营风险论文3篇,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企业经营风险论文3篇

企业经营风险论文篇1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市场环境也在不断变化,企业作为市场经济的竞争主体,也面临着越来越大的经营风险。对于企业来说,降低经营风险并完善风险管理体系已经成为企业在发展和生存过程中必须面临的问题。并且,内部审计工作对于企业来说具有相对独立性,内部审计工作人员应该站在独立角度,找出风险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对策,对风险进行识别、判断和应对,确保企业经营发展的平稳运行。

一、内部审计在企业风险管理中的特点

(一)服务的内向性服务内向性是企业内部审计工作进行中风险管理和控制发挥积极作用的关键因素,不仅能够有效控制企业内部各工作职能部门的即发风险以及潜在风险,还能够通过科学合理的方式促使企业在经营管理和规划发展过程中避免风险并化解风险,使企业的各类风险能够保持合理的范围内,以便有效管理和控制风险隐患,保障企业的稳定健康发展。相关工作人员在使用内部审计对企业各部门实际运营情况进行评价的过程中,应该主动采取统一的标准和规范,加强内部审计工作人员和其他部门工作人员的密切沟通交流,熟悉企业各部门管理运营的真实状况以及相关人事的关系。在这样的背景下,内部审计工作才能成为企业日常运营管理过程中的审计监督人员,并为企业的战略发展和决策提供有力支持,帮助企业更好地实现自身经营和发展目标。

(二)审查的广泛性内部审计工作最根本的任务就是有效识别、分析以及评估企业在日常经营管理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风险行为,并将风险控制在一定的范围之内,避免各项风险行为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从根本上确保企业的健康稳定发展。在这样的背景下,内部审查在企业风险管理中的应用就具备广泛性的特征。内部审计部门应该对企业内部其他各职能部门的工作内容进行全面审核,确保各职能部门日常运营管理工作的有序开展。并且,内部审计部门还应该对各活动项目进行事前审计、事中审计和事后审计,确保活动各个环节的安全性、有序性以及稳定性。与此同时,企业内部审计部门的审查流程具有一定的简化性特征,因为内部审计主要包括了审计计划、审计实施、审计终结以及后续审计等四个主要环节,且这些环节涉及了企业生产、运营、管理的各个方面,相关工作人员为了提高内部审计的工作效率和质量,就会简化内部审计的审查流程。例如:在内部审计流程的审计计划环节,内部审计工作人员应该根据企业日常工作的运行状态和上级领导的指示拟定具体内容,有效减少内部审计工作的任务量。

(三)工作的独立性企业内部审计部门只有具备一定的独立性,才能够不受任何人的主观意愿和外界客观因素的直接影响顺利开展工作。内部审计工作人员应该在实际工作开展过程中严格遵循相关法律法规和财政会计制度的影响,独立审核企业内部各职能部门的具体发展情况和相关运营活动,保障企业的健康稳定发展。根据现阶段大多数企业的组织结构来看,内部审计部门大多是由领导层或者管理层直接负责,且因为这些领导和管理人员在企业中的地位比较高、权限比较大,使得内部审计部门能够在企业日常运营管理过程中独立自主地开展工作,并站在企业战略发展和经济利益的宏观角度,充分发挥自身作用和价值。

(四)实施的及时性对于企业来说,内部审计部门大多是由企业领导或者管理人员直接领导的,因为领导和管理人员的工作权限和管理权限比较大,可以根据企业发展需求对其他各职能部门进行定期审查,这就使得企业内部审计工作的开展具有及时性。例如:企业在开展专项审计工作的过程中,内部审计人员应该及时了解企业经营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其他内容,并有效分析内部审计工作开展过程中产生的信息,及时发现其他各职能部门在运营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在这样的背景下,企业内部审计工作人员就能够迅速和其他各个职能部门进行沟通、交流和反馈,采取科学合理的措施对问题进行有效纠正。

二、内部审计和企业管理之间的联系

内部审计工作指的是企业内部面对各类风险而成立的内部审计部门,主要作用就是为了对企业内部的生产经营活动进行有效监督和评价。企业实施内部审计工作的最终目的就是为了评估企业财务收支内部控制,并有效管理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的风险控制,根据企业实际发展状况制定相应的解决方案和改进措施,帮助各部门工作人员更好的规范企业经营管理行为,以达到企业稳定经营的目的。可以说,企业实施内部审计工作最重要的目的还是为了识别各项风险,并全面分析各项风险因素,制定科学合理的措施,最大程度降低各类风险产生的概率,有效避免各类风险对企业产生的不良影响。与此同时,企业在生产经营管理过程中,内部审计作为独立性较强的部门,能够精准有效地体现出企业运营发展现状,并全面分析各类风险形成的因素,从而制定科学完善的管理策略,有效降低各类风险出现的概率。在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内部审计工作应该体现出其运营管理的现状,以此解决生产经营中存在的各类问题。具体来说,企业管理和内部审计工作之间存在的联系有以下两点:第一,企业风险管理和内部审计工作具有协调发展的关系。从我国现阶段企业风险管理工作的开展情况来看,企业管理和内部审计工作处于一种共融共存的状态下,一旦企业内部出现会计信息真实性缺失的情况,企业就应该将内部审计工作的重点放在财务审计上面,从而保证企业会计信息和数据的真实性,最大程度避免企业内部发生徇私舞弊的行为。而企业在平衡管理工作和效益问题的过程中,内部审计工作的重点就应该放在效益管理上,以确保企业效益管理数据的精准程度。第二,企业内部审计工作有利于风险管理的完善和优化。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企业也面临更高的生产经营风险,这就需要企业管理人员加强对风险管理的重视。内部审计工作的开展也应该参考企业自身优势,有效评价企业风险管理制度,确保该制度设计的合理性和完善性。与此同时,内部审计还能有效控制各项目的薄弱环节,有效监查企业风险管理的开展情况。

三、内部审计在企业风险管理工作中的作用和价值

(一)有效识别企业面临的风险内部审计在企业风险管理中具有重要作用,一些企业在日常运行过程中会在获取经济利润上投入较多资源,忽视了企业在生产经营和规划管理过程中可能会面临的质量问题以及风险隐患,直接制约了企业的规划和发展。当前很多企业根据自身特点选择科学合理的内部审计方式,有效识别和分析企业自身在经营管理中的风险内容,及时发现企业在现阶段生产经营和未来规划和发展过程中可能会存在的安全隐患,这些安全风险隐患直接影响到企业经营管理和规划发展的路线,内部审计工作人员应该在企业受到影响时,就需要对其进行科学有效的识别,判断风险因素对企业规划发展产生的影响。并且,企业还应该确保内部审计部门的独立性,使得内部审计部门和其他职能部门之间不会产生过多的业务联系,相关工作人员应该在确保内部审计部门独立性的同时,最大程度提高内部审计结果的真实性和准确性。同时,内部审计部门工作人员还应对企业全局关系进行全面了解和掌握,站在宏观角度识别企业现阶段生产经营活动中存在的风险,有效评估和分析企业的内部环境和外部环境,及时发现企业经营管理和规划发展过程中的隐藏风险,避免企业在生产经营中由于出现风险因素而产生的发展瓶颈。对于企业经营发展的全过程来说,识别风险、分析风险并化解风险是非常重要的。内部审计工作就是通过识别企业运营管理过程中的风险因素,有效减少企业面临的经营管理风险因素,加强相关工作人员对企业长期战略发展目标的规划,充分了解和分析企业所面临的市场竞争及发展环境。

(二)能够合理有效评估企业面临的风险内部审计工作不仅能够对各类风险进行有效识别,明确风险的种类和风险的严重程度,还能对各类风险进行合理评估。企业在进行内部审计风险评估工作时,内部审计工作人员应该重点关注风险类型和风险严重程度,从而对各类风险进行科学合理的评价,使其能够更好地完成风险评估工作。与此同时,企业内部审计部门还需要采取更加科学合理的方法,量化评估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可能会存在的风险,使工作人员能够在具体数据和信息中,及时发现企业经营发展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风险。在这样的背景下,企业内部审计工作人员才能站在企业经营管理的宏观角度对风险隐患进行评估,并全面了解和分析风险产生的源头,找出企业产生风险的本质原因,并制定科学合理的风险应对措施。并且,企业在进行内部审计风险评估的过程中,还应该对各种类型的风险事件进行合理化的评估,找出导致风险产生的根本原因,同时,还应该确保风险评估工作的确定性,这就需要企业在对其他职能部门的某些数据进行评估的过程中,强化内部审计工作人员的主观判断,使其能够对相关信息和数据进行科学评估。与此同时,企业内部审计工作人员的专业水平、综合素养和判断能力直接影响着内部审计工作的质量和效果。内部审计工作人员还应该参考企业的实际经营情况和自身经验,对企业当前进行的审计项目进行合理判断,为企业管理层进行内部审计工作提供有效的决策建议。除此之外,企业还应该站在经营管理和规划发展的角度,使内部审计工作的开展能够为企业提供更加有效的发展方案和风险规避方案,最大程度降低企业在日常生产经营和规划发展过程中可能会遭遇的风险。

(三)能够减少企业发生风险的概率随着企业生产条件和发展环境的变化,企业在开展生产经营活动的过程中面临较为严峻的挑战,不仅存在外部生存环境风险,还存在企业内部的生产经营风险。我国现阶段大多数企业面临的外部生存环境风险主要是行业的发展趋势、国家相关政策的变化以及越来越激烈的市场竞争。而我国现阶段企业面临的内部生产经营风险主要是存在于财务管理或者是内部审计工作中的风险。从风险因素的产生以及企业经营的发展角度来看,经营管理风险主要是对内部控制管理不当导致的,企业应该在经营管理过程中强化对内部风险的管理和控制,并强化工作人员对内部审计工作的建设。与此同时,企业还应该加强内部审计工作的质量和效率,有效提高企业预知风险和抵御风险的能力,从而加强内部审计部门工作人员对各类生产经营活动的监督及审核,确保企业在经营管理活动中各项业务活动的高效开展。此外,企业在内部审计工作的作用下,内部审计部门工作人员可以对各项经营管理活动中的潜在风险进行识别、评估和判断,并对风险内容进行科学有效分析,最大程度提高企业在应对各项风险隐患过程中的风险管理能力。只有这样,企业才能提升自身财务的管理能力,减少企业面临的各项财务风险,全面提升企业在经营管理中的效果。

(四)能够对各类风险进行科学合理的预警内部审计工作能够有效识别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面临的风险,并对这些风险进行有效评估。相关工作人员还可以通过内部审计工作对各类风险进行预警。内部审计工作还可以针对企业内部运营管理过程中存在的具体风险,采取相应措施并降低各类风险因素对企业生产经营活动开展的影响。企业内部审计部门还可以针对具体的风险因素采取具体的措施,根据企业日常经营管理的实际状况,结合内部审计工作人员识别风险和判断风险的经验,找出企业各部门在运行过程中潜在的风险因素,并根据不同的风险因素类型采取不同的解决措施,将企业风险控制在一个合理的范围之内,提高企业对风险的预警作用。与此同时,企业内部审计部门应该在进行风险控制之前,有效判断风险的大小和类型,权衡企业运营管理过程中的风险和收益,使得工作人员能够根据企业的风险类型和等级,提升企业应对风险水平的同时,采取不同的应对措施,最大程度降低风险因素对企业经营管理的影响。除此之外,企业在预警各类风险的过程中开展内部审计工作,还应该采取科学有效的风险管理和控制对策,有效减少风险因素对企业的影响,避免企业在生产经营中产生较大的经济损失。

(五)优化企业管理模式,避免经营风险的产生虽然当前市场经济的发展为企业生产经营提供了良好环境,但社会发展和企业发展之间还存在一定的差异,这就使得企业在运营管理过程中存在一定的风险和威胁,并且,企业在运营管理过程中面临的风险大多是企业自身在生产经营和规划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一些企业通过内部审计工作,逐渐完善企业日常经营管理制度,最大程度降低企业面临的生产经营风险。一些企业在财务管理建设过程中缺乏科学完善的体系,这就使得企业整体的财务管理水平偏低,财务管理工作的开展已经无法满足企业日益发展的需求,这对于企业经营管理和整体发展来说具有非常不利的影响。而内部审计工作则能不断优化和完善企业管理,使企业逐步走向现代化建设,如果企业缺乏有效的管理模式则无法顺利生存下去,因此,企业管理人员应该充分发挥内部审计工作的作用和价值,全面优化和完善企业的财务管理工作,解决企业在财务管理工作开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在这样的背景下,企业才能够对工作人员的行为进行规范和约束,形成科学规范的内部控制管理形式,推动企业的经营管理和规划发展。综上所述,内部审计工作的开展对企业风险管理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然而,当前企业在日常运营管理过程中还面临多种风险,直接限制了企业的高效发展。因此,为了提高企业自身风险管理的效率和质量,企业应该立足于内部审计工作,有效识别和评估各类风险内容,在对各类风险进行预警的同时,降低各类风险发生的概率,实现企业的高效可持续发展。

作者:张爱娜 单位:江苏金财投资有限公司

企业经营风险论文篇2

1我国鞋服外贸企业的外部宏观环境

1.1政策环境随着我国外贸扶持政策的落地见效,我国鞋服对外贸易高质量发展工作得以稳步推进,业内企业的营商环境持续改善,鞋服市场主体活力不断增强[1-4]。第一,我国对外贸易管理体制不断完善健全,对外贸易行政管理权力下放,经营外贸的鞋服企业大幅增加;第二,我国对外贸易管理体制深入改革,通过汇率双轨制、财政补贴、许可证与配额和出口退税,从中央垄断逐步实现对外贸易自由化;第三,面对美国和欧盟的种种贸易保护政策和单边主义,我国政府、商会积极寻求出路。现已形成了“规范无序竞争,推行行业自律;扶持品牌企业,提高产品附加值”的鞋服产品外贸政策格局。

1.2经济环境首先,在全球高通胀、国外疫情形势不见好转和地缘局势紧张的背景下,人民币持续升值将直接影响到我国中小型外贸企业的产品出口量[5]。人民币升值导致我国鞋服外贸企业的出口价格也相应上调,使鞋服产品的竞争力降低,直接影响到我国鞋服出口企业的收益。其次,人力资源短缺和原材料价格上涨对企业利润形成了双重挤压。人口红利优势的消退、社会老龄化趋势明显、结构性失业现象严重等,加大了我国鞋服外贸企业在人力资本储备上的难度,增加了其招工用工成本。2020年,受各种因素的影响,超过200个品类的全球大宗商品价格普遍上涨,且国外鞋服市场对我国低廉的产品存在过剩的消费需求。为了尽可能满足海外订单要求,我国鞋服企业需要采购大量原材料以供生产,原料需求大于供给,最终使得上游供应链的价格居高不下[6]。然而,因为国际鞋服市场竞争激烈,我国鞋服外贸企业很难将价格压力分散给最终消费者。最后,随着疫情的常态化,海外供给市场的产能步入正轨,我国鞋服外贸企业的出口量将从高位运行慢慢转下,西方国家开始对本国产业链进行大规模重构,我国鞋服外贸企业将面临着巨大的经济不确定性。

1.3社会环境新一轮消费升级和多元化需求要求我国鞋服外贸企业不能停留在中低端的生产线谋求生存和发展,国际贸易的激烈竞争已然给我国鞋服外贸企业敲响了警钟,消费市场更加偏好个性和品质兼具的鞋服产品[7]。因此,在经济高速发展和生活水平持续提高的当代社会,技术创新和设计创新才是鞋服产品巩固国际贸易核心竞争力的关键所在。我国以往出口的鞋服产品大部分技术含量低,代工贴牌生产的产品较多,鞋服产品出口的结构不合理,缺少具有国际影响力和技术壁垒的知名品牌,这就导致我国外贸鞋服企业在出口贸易上较为被动,无法灵活快速地对海内外市场变化做出及时、有效的反应,增加了鞋服外贸产业的经营风险。

1.4技术环境影响我国鞋服外贸企业的主要技术环境在于生产制造工艺和营销商务技术[8]。目前,我国大多数鞋服产业仍以中小型企业为主,在外贸出口方面,使用的生产技术和营销模式仍然落后于西方发达国家产业。在第三次工业革命中,我国先声夺人,在移动支付的数字技术上把握住了技术风口,具有良好的互联网技术基础。我国鞋服外贸企业应加速生产自动化、贸易数据化、服务专业化、产品品牌化的技术革新,用基于互联网的跨境电子商务模式转变传统的外贸交易方式,利用物联网技术、云计算大数据等先进手段,弥补当前国际货运体系的不足,降低我国鞋服对外贸易的交易成本,增加我国鞋服出口的贸易机会和效率。

2我国鞋服外贸企业经营风险管理的不足之处

2.1经营风险管理意识薄弱目前,国内鞋服外贸企业的管理者对经营风险认识不足,还没有把握住外贸风险的严重性[9-10]。从根本上说,企业的目标是实现长期稳定的收入,这就驱使我国部分鞋服外贸企业采取一定措施,最大限度提高当前经济效益,在保证收入最大化的基础上实现稳定经营[11]。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鞋服外贸企业借助我国的人口红利,在短期内获得了一定的国际贸易利得,但因缺乏风险意识和企业内部风控体系,忽略外贸全流程风险管理的重要性,不懂得利用政府的产业支持政策化解转移各类风险,如政治风险、汇率风险、技术风险和市场风险等,最终会在全球经济的大浪潮中止步不前甚至就此埋没。

2.2经营风险管理能力不足一方面,我国大多数鞋服外贸企业在经营风险管理上存在错误的认知,将所有经营环节的风险混为一谈,并未将不同类型的经营风险进行科学合理的分离归类,割裂了各风险之间潜在联系,未分析出不同风险的内在产生机理[12]。换而言之,我国大多数鞋服外贸企业没有做到将企业经营风险进行集中统一管理,经营风险分散在企业内部各个部门之中,容易造成“信息孤岛”和信息不对称,阻碍鞋服企业整体的贸易规划,最终形成针对性不足、科学性低下的决策。另一方面,我国鞋服外贸企业缺少专业的风险监测软件模型和适应性高的风险理论体系,在国际贸易中仍然沿用以往事前预防控制、事中过程控制和事后检验把关的传统项目管理机制,其本质上还是依靠“人治”,对风险识别和风险评估的准确度不稳定,对风险的防范缺少操作性强、系统性强的手段,事后风险的损失成本控制也没有行之有效的保障体系。

2.3经营风险管理机制不合理当前我国很多鞋服外贸企业没有设立专门的风险管理部门,即使设置了个别风控职位,但在企业实际运营管理中并没有发挥其对应的职能[13-15]。任何一个产业面临的风险都是瞬息万变的,鞋服外贸企业更是如此,它们不仅面临着普通企业的市场风险、政策风险等,还需要应对国际市场上各种政治风险和汇率风险。因此,仅将整个企业的风险管理交由个别管理人员并不能增强企业的经营风险管理能力。其一,过于集中的权力范围会导致企业的代理成本和道德风险增大,缺乏有效的市场监督和企业内部监控的风控机制会偏离企业风险管理的初衷;其二,缺乏专业性强的风险管理机构或部门,会降低企业风险管理的效果,不能够统筹企业内部各部门之间风控需求,限制了企业风控的战略性眼光并妨碍了企业的动态管理。

3构建鞋服外贸企业经营风险体系的对策建议

3.1增强鞋服外贸企业风险管理意识上到高管团队,下至业务员工,我国鞋服外贸企业应全方位树立经营风险的防范化解意识,将企业各环节都纳入组织内部风险控制制度中,增强抵御重大风险的能力,各部门构建高效协同工作机制,为企业风险管理提供坚实的组织屏障。建立风险管理系统,并明确各层级人员的职权和责任,设置清晰的企业战略目标和短期目标,拒绝守成或盲目保险,对企业在对外贸易过程中的风险因素进行科学的识别和监控,对风险事故做到及时控制和转移,根据自身的风险承受能力选择合适的风控手段,及时止损,而后涅槃。

3.2切实实行“双循环”的政策指示为了更好应对西方国家对我国对外贸易的“去中国化”及各种贸易壁垒,弱化国际市场的不确定性对我国国际贸易的不利影响,我国鞋服外贸企业应紧跟国家“建立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号召,充分应用数字经济,加快自身数字化转型,用国内消费市场吸收企业内部滞销的大量产能[16-17]。正确认识我国超大的鞋服需求市场,不仅要抓海外的国际市场,更要满足国内消费者的产品偏好,提升企业洞察市场风向和风险的敏锐度,积极参与国内市场的“消费经济”。抓住自媒体和新型电商的时代机遇,拓宽企业的受众群体,严守产品质量关卡,在国内鞋服产业中站稳脚跟后再向国际市场进军,逐步扩大鞋服品牌的影响力。

3.3建立科学有效的风险管理系统首先,建立健全鞋服外贸企业的风险识别方法体系,主要可以利用两种手段:一是基于知识的分析法,这种传统方法以其专业性和高投入,可对鞋服外贸企业进行全面具体的风险扫描;二是基于模型的分析法,在把控大多数风险上,该方法精准性更高、针对性更强,但对个别风险的识别缺乏系统性,且要求企业具备一定的经验。其次,完善鞋服外贸企业的风险防范机制,运用互联网技术和数字技术,根据鞋服外贸管理的特点,实现企业全链条的风险监控,在风险识别的基础上,阻止风险因素进一步转化为风险事件,规避经营风险带来的经济损失,具体的有多层B/S模型系统结构,可以对鞋服外贸企业的订单交付、业务跟踪和海关申报各环节进行统一数据管理。最后,对于即将发生或已经发生的外贸风险,鞋服外贸企业应在评估自身风险承受能力的基础上,采取有效的风险化解转移策略,如财务性的保险措施或战略性的调整措施,最大限度降低经营风险带来的各项损失[18]。

4结语

贸易保护主义、地缘政治冲突、单边主义等不断阻碍着我国参与国际贸易,面对这些逆经济全球化的风险和挑战,我国鞋服外贸企业必须提高在日常经营中的警惕性,严防各类不确定性的侵害,依托国家出台的各类支持政策,根据政府经济发展的规划纲要,增强风险防范意识,提高企业自身抵御风险、化解危难的经营管理能力,降低环境风险、市场风险、技术风险等的冲击影响,善于将自己融入国内国际的产业结构中,从而实现真正意义上的高质量、可持续的健康发展。

作者:姜华 单位:西安财经大学行知学院

企业经营风险论文篇3

一、风险防控在国有企业经营管理中的作用

风险是企业经营活动中绕不开的问题,重视风险是所有企业经营中的必修课。作为市场化的国有企业同样必须高度重视企业经营风险问题,必须牢牢守住不发生风险的底线,否则国有企业在经营活动将受到重创,对市场信心造成打击,同时也会造成国有资产的损失。因此,对于国有企业而言,做好风险防控有着非常关键的作用,主要可以表现为以下几点内容。

(一)决策更加精准国有企业将风险防控和经营管理相结合,可以使决策更加精准。国有企业在经营过程中同步做好风险防控对国有企业科学精准决策具有重要意义。从国有企业的角度来说,所制定的决策,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决定自身今后发展水平以及国有企业资产是否处在安全状态下[1]。国有企业的经营决策就是对风险的预判和决策,国有企业的发展是基于企业健康运行状态基础上的,如果运行存在风险,国有企业就不存在可持续的发展,国有企业就没有好的未来,国有资产将极大遭受到损失。此外,国有企业经营活动中提前对尚未进行的经营活动开展风险进行评估,能够及时了解和掌握国有企业应对风险的能力,为决策工作的开展提供充足的数据作为支持,确保所进行的决策是精准的。

(二)提高风险应对能力国有企业所进行的风险防控,能够较为有效地提高国有企业对于风险的应对能力。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企业只要是处在运营状态下,就有一定的可能会出现风险,国有企业作为全民所有制主体更应关注企业经营中的风险,以保障人民和国家的利益。客观而言,国有企业所进行的风险评估以及运用的风险防控措施是否合理,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决定国有企业是否处在安全稳定的运营状态下,会对国有企业的经济收益和社会效益产生较为直观的影响。重视风险防控,在经营活动中借助安全可靠的风险评估以及防控措施,可以将企业经营中出现风险的概率降到最低,即使出现安全运行隐患也能依靠完善科学的风险防控机制使国有企业更加妥善的科学处理所面对的风险问题。国有企业在进行项目经营时,需要对于各个环节进行分析、评估,补充现有的风险防控体系,这对于增强国有企业风险防控能力有着非常关键的作用。

(三)提高对市场的了解程度国有企业在经营管理过程中进行风险防控,能够提高国有企业对于市场的了解程度。做好风险防控工作不仅是要从制度上下功夫,更是要从市场上关注经营变化,保障国有企业经营既要有制度的约束,也要有敬畏市场的意识。只有确保国有企业对于市场有足够的认识,才能够在市场竞争中占据优势。当前世界正处于前所未有的百年之大变局中,市场信息瞬息万变,市场竞争日益纷繁复杂,如何在巨大的变局中把握趋势性的变化,实现对国有企业未来发展的主动权至关重要。为此,国有企业在进行经营管理工作时,要善于从多个角度出发对于数据进行搜集、汇总,从而了解到市场进一步发展规律,推动国有企业的快速发展[2]。通过数据分析,科学研判经营风险,精准制定风险防控预案,确保在市场竞争大变局中始终能够屹立于领先的地位。

二、风险防控在国有企业经营管理中的应用只有对于国有企业的经营风险进行科学精准防控,才能够确保国有企业经营项目得以顺利开展,最终实现国有企业的平稳健康发展。风险防控机制会对于国有企业所进行的经济活动产生较为直观的影响,无论是在事前控制还是落实环节都有着不容忽视的作用。在进行风险防范控制时,可以根据以下流程进行操作。

(一)明确风险点找准问题是解决问题的关键,找不准问题就容易出现盲人摸象,难以全面准确客观的把握企业经营风险的全貌。在现有的防控机制中,首要的就是要找准风险点,将企业经营过程中可能面临的风险点清单化、可视化、制度化,让每位员工,特别是国有企业的管理者都知晓风险点以及如何应对风险发生,这毫无疑问是最为关键的一环。所以,国有企业在尚未开展项目活动时,需要对于前期项目开展情况进行分析,怀着敬畏市场的心态去认真调研市场,梳理项目可能面临的风险问题,进而全面了解其可能出现风险的概率以及较为常见风险类型。在对于风险进行分析时,要尽可能地可能地从所签订的合同、安全手段、组织、技术等角度出发,找出项目较为关键的风险点,有针对性地进行防控,并制定完善的评估报告,真正实现风险来了都有预案执行,切实全面提高国有企业应对风险的水平。

(二)做好风险防控后的评价要做好风险防控后的评价工作,对于现有的风险防控体系进行补充。每一次风险发生都是对现有经营体系的一次全面检验,重视风险防控后的经验总结,对国有企业的长远发展具有重大意义。每位国有企业掌舵者都不希望发生风险,但市场经营风险又是客观存在的,真正发生了风险除了要第一时间采取风险应对措施全面消除经营风险外,也要善于从风险中去学习,从危机中去发掘新的机遇。只有,通过不断的地“识别应对风险--优化完善风控机制--促进企业健康发展”才能实现对风险防控制度的最优化,才能真正将国有企业经营风险化解在苗头阶段,不至于产生重大经营风险。因此建议在结束项目运营以后,国有企业需要从整体角度出发分析项目风险防控水平,并找出其中较为常见的问题,总结相关经验,为风险防控体系的补充、优化提供条件,确保国有企业的经营管理能够顺利开展[3]。

(三)构建完善的责任追究制要构建完善的责任追究制,科学合理地划分不同人员的责任和义务,确保风险防控机制能够展现出应有的作用。有了风险风控机制,关键是落实到责任人,确保“风险灭火员”能够各司其职,在风险真正发生的时候能第一时间冲上去,将风险成功处置。此外,国有企业还需要关注建立惩处机制,如果在进行经济活动时,由于操作不当引发风险,导致经济亏损,就必须要根据相关要求进行惩处,明确责任人,确保不因员工个人玩忽职守等主观性因素给企业发展带来巨大的危机。

三、国有企业风险防控存在的不足

从当前情况分析发现,部分国有企业在进行风险防控时还存在着诸多方面的不足,国有企业在风险防控方面还存在一些需要加强的地方。这就需要大家进一步关注和研判国有企业经营中可能发生的风险,进一步明确导致国有企业出现风险的原因,并有针对性地制定措施进行改善。综合而言,目前我们国家的国有企业风险防控中较为常见的问题可以总结为以下几点内容。

(一)风险防控并没有和企业现实情况相结合国有企业经营风险防控不能脱离实际谈防控,必须与国有企业实际经营情况以及所处市场变化情况进行客观把握。从现实情况分析发现,我们不然发现国有企业风险具有层次性,这就需要我们考虑到企业、业务、专项三个方面内容。在这个过程中,加大力度在业务活动中进行风险防控有着不容忽视的作用。如果所开展的风险防控并没有和内部控制相联系,而只是为了机械应对风险照搬一些不合实际的机制,这很可能会阻碍企业的发展,导致企业难以达成预期目标。国有企业在进行内部控制时,需要做好风险辨别和风险评估两项工作。对于这些步骤进行全面分析,能够较为有效的找出企业在发展过程中较为常见的风险,为企业风险防控工作的开展提供支持。这要求国有企业与时俱进,从整体角度出发看待问题,避免看待问题片面化的情况,可以减少国有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出现经济亏损的概率[4]。

(二)风险防控和内部审计缺少联系监督是国有企业风险防控非常关键的内容,而内部审计在企业监督中有着不容忽视的作用。内部审计的主要任务是对于风险进行防控,对于企业数据进行查询,找出具有价值的数据,为企业的发展提供数据作为支持,确保企业决策的科学性。除此之外,国有企业在进行风险防控过程中还有着较多不足,借助于内部审计,能够在第一时间找出其中较为常见的风险,并明确导致风险出现的因素,制定适宜的措施进行调整。但是,当前我国国有企业在进行风险防控和内部审计时,是独立开展的,并没有意识到风险防控和内部审计的关联,阻碍了相关工作的开展。

(三)风险防控信息化程度较低虽然国有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是这并不代表其在发展过程中没有任何困难。事实上,国有企业在发展过程中需要应对较多新问题。在新时期,大部分国有企业所进行的经营管理存在一些问题,企业并没有考虑到时代需要及时地进行更新,信息化程度比较低[5]。并且,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很可能会被一些因素所制约,难以高效地进行相关工作。这就导致企业缺乏对于风险防控能力,难以在第一时间识别出现的风险,并进行应对。在这一背景下,进行企业风险防控,很可能会出现较多问题。风险防控最主要的目标是要在第一时间找出并判断风险,而数据是对于风险进行分析的主要依据之一,由于企业的信息化管理程度并不高,难以满足信息化管理需要,无法为企业风险评估工作的开展提供大量数据,这就导致所进行的风险识别较为片面。在这个过程中,想要控制风险,对于内部控制制度进行优化、梳理各个工作环节的作用越发突出,这是时代发展的必然,也是国有企业风险防控大势所趋。

四、国有企业经营管理中开展风险防控策略

在国有企业经营管理过程中开展风险防控有着非常关键的作用,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决定国有企业整体水平以及后续发展方向,谁能重视风险并及时应对风险,谁就能在激烈的市场环境中生存的更长,生存的更好。因此,必须要重视国有企业风险防控,进一步建立健全相关的风险防控策略,为国有企业的健康发展保驾护航。目前而言,国有企业管理人员可以着重从以下几点出发。

(一)重视合同管理在新时期,合作共赢成为了大趋势,只有在合作共赢观念下,各个企业才能够获得更好的发展,实现合作共赢必须要有法律合同保障,随着国有企业经营业务的不断扩张,企业需要签订的合同数量增加,这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企业出现风险的概率。合同是国有企业对外开展业务的重要法律依据,可以说合同关系决定了国有企业对外经营项目的合法地位,合同签订的合法与否、签订的条款是否公平公正,签订的合同是否能完整保障企业的利益,直接关系到国有企业的经营成效。重视合同管理就是重视经营管理的体现,也是注重风险管理的体现。国有企业想要确保自身的稳定发展,就必须要考虑到市场需要,并高效地进行企业经营管理,增强企业风险防范观念,确保企业有足够的能力应对出现的风险[6]。因此,需要从国有企业所处的行业进行分析,结合企业现状,有针对性地进行风险防控,并重视对于合作企业的挑选,尽可能地减少风险对于企业产生的影响。

(二)增强风险防控观念国有企业风险防控人员的意识往往较弱,部分国有企业在经营活动中存在着重业务、轻风险防控的意识,对人员风险防控意识的培训和经费保障不足。虽然国有企业的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可以获得较高的薪酬,但是大部分职工的薪资报酬并不高。并且,随着物价的增长以及人们生活质量的改善,当前的薪资报酬已经无法满足国有企业员工生活所需。这就导致大部分员工在进行工作时较为敷衍,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国有企业的发展。在这一情况下,国有企业领导层应该认识到基层员工的重要性,提高其薪资报酬,并大力组织员工参与到风险防控的培训与学习之中,确保员工能够对于风险管理形成正确认识。这要求国有企业领导层必须积极了解基层员工的想法,对于国有企业风险管控机制进行优化,为国有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条件[7]。

(三)对于风险防控体系进行完善国有企业在对于风险防控制度进行运用时,需要坚持查找、防范、控制、评价顺序。并考虑到以上要求,构建全面的风险防控管理机制。首先,要借助于计算机技术构建完善的风险防范管理机制。其次,监察部门需要从事前、事中、事后等多个环节出发加大力度进行监管,将监督管理制度落实到位,从而防止违规行为的出现。只有如此,才能够使国有企业风险防控更加顺利开展。

(四)做好宣传工作国有企业在开展经营管理工作时,风险防控管理有着不容忽视的作用,也是一种全新的工作形式。首先,需要改善的是从思想角度出现的不足。这需要国有企业将教育宣传作为增强工作人员思想观念的有效手段,使员工意识到教育的关键性。在进行教育的过程中,可以潜移默化的营造适宜的文化环境,使员工对于风险防控的关键作用形成认识,主动的加入到风险防控之中,推动国有企业的发展。

(五)加强风险防范和内部控制的联系在开展国有企业风险防控工作时,不能仅从某一方面进行治理工作。需要从多个角度出发,整体进行分析,了解到国有企业在发展过程中有可能出现的风险。在这个过程中,国有企业进行风险防控,不但要考虑到外部环境对其产生的影响,还需要考虑到内部控制,只有加强内部和外部的联系,才能够使国有企业的进一步发展提供支持[8]。从国有企业的角度来看,在现实经营和风险防范过程中,内部控制可以进行监管、预防,将其和风险防范共同开展,可以避免重复工作的情况发生。因此,相关人员必须要将其作为立足点,构建完善的国有企业风险控制系统,有针对性地进行治理。国有企业需要提高自身对于风险防范的重视性,将风险防控观念和内部控制相结合,对于内部控制进行优化,提高工作人员对于内部控制的关注程度,只有如此,才能够为风险防控的开展提供条件,有效应对多种不同类型风险。在开展内部控制工作时,还需要明确不同方的关系,营造一个良性循环。

(六)风险防控和内部审计相关联新时期,国有企业想要提高自身进行风险防控工作效果,就必须要将风险防控融入到内部审计工作之中,国有企业负责人需要认识到内部审计的重要性。并且,作为企业管理层,内部审计工作人员需要选用恰当的方式对于常见风险进行判断、监管,加强风险防控和内部审计之间的联系,充分展现出内部审计的优势。除此之外,还应该组织人才参与到学习之中,定期的对于审计人员进行培训,不但要增强审计工作人员的数量,还需要改善工作质量,将风险防范观念告知给员工,为审计风险防范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条件[9]。最后,还应该更新传统的风险防范模式,这要求工作人员更新自身的看法和观点,主动的对于技术进行学习,提高内部审计在企业中的地位。增强内部审计人员对于风险防控的理解,主动参与到风险防控学习之中,构建将风险作为重点的内部审计模式。比如,在进行收款时,审计人员如果无法发现客户的偿债能力比较低,很可能会导致应收款项难以第一时间收回。因此,必须要加强风险防控和内部审计的联系,使国有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化被动为主动,为国有企业的健康、长远发展提供条件。

(七)应用信息化技术推动风险防控信息化发展,最主要的目标是要借助于信息化技术搜集相关数据,了解到企业的经营和运转情况,并构建相关模型,对于可能出现的风险进行预警,达成风险防控目标。企业在进行信息化建设时,需要加强和风险防控的联系,确保两者具有协调性,使“1+1>2”,只有如此,才能够充分体现出风险防控的优势。从国有企业的角度来进行分析,需要从整体角度出发对于行业、市场以及国际市场发展趋势进行分析。因此,要聘请专业程度较高的技术人员参与到风险管理之中,加强风险管理和业务部门的联系,构建完善的风险管控和内部审计管理信息系统,使管理成果转变为可视化的数据,对于数据库进行优化。在这个过程中,可以运用现代化的硬件软件加强和风险防控的联系,减少国有企业出现风险概率,使其有足够的能力应对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风险,更好的为国有企业发展提供支持。需要注意的是,国有企业风险防控工作并不是某一个部门的责任,需要加强多个部门之间的联系,共同努力,从而提高国有企业应对风险的能力[10]。

(八)防范合作过程中存在的风险在明确合作单位之后,国有企业需要按照要求和单位进行合作,明确彼此的责任和义务,并将经营管理方案落实到位,确保国有企业能够顺利发展。在签署合同条例时,需要及时地对于管理制度进行调整,从而提高自身风险防控能力。

五、总结

综上所述,想要推动国有企业健康、长远发展,国有企业必须进一步注重风险防控,要进一步加大力度开展风险防控力度。这需要国有企业从自身现实情况出发,考虑到社会进一步发展需求,针对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科学完善优化风险防控机制,切实提高风险管控能力,只有如此,才能够为国有企业创造经济收益,推动国有企业的健康、稳定发展。

作者:翟明 单位:中国葛洲坝集团机电建设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