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公文范文 采购管理工作思考3篇

采购管理工作思考3篇

发布时间:2023-01-30 14:50:29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篇采购管理工作思考3篇,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采购管理工作思考3篇

采购管理工作思考篇1

在企业生产经营的各个环节中,采购作为其中的重要一环,在现代化企业发展中受到了广泛重视。高效的采购管理工作能够直接反映企业的管理水平,采购成本是企业经营的重要指标内容,对产品成本及价格产生着重要影响。基于供应链管理模式下,企业传统的物资采购管理模式已被淘汰,而由以订单驱动为导向的采购管理模式所代替,消费者的实际需求决定着订单的形成,之后对供应商产生驱动,这个过程能从根本上降低企业的库存成本,提高企业的采购效率,采购管理更趋向于科学化和专业化,因此加强对供应链管理下物资采购工作的研究,对企业的经营发展意义重大。

1供应链管理的含义

供应链管理,即供应链中的物流、服务流、信息流、资金流等都由核心企业掌握,从初期的物流采购到最终产品到达消费者手中,将生产商、供应商、销售商等共同连成的网链结构模型(见图1)。其主要是通过根据目标对涉及的供应链商流、物流、信息流、资金流及合作者关系等规划、设计、运营、控制过程进行一体化的集成管理思想、方法和技术体系。

2物资采购在供应链中的作用

从全球市场由卖方转入买方的趋势来看,现代化企业的物资采购管理工作越来越突出,高效的采购除了降低库存成本外,还能够实现企业与供应商整体竞争优势的提升。从对企业的利润创造角度来看,产品利润呈现逐年下降趋势,同质化产品之间的竞争愈演愈烈,企业成本的节约引起了管理者的重视。这里以生产制造型企业为例,企业的成本由多个方面组成,而物资采购成本的占比高达70%,因此节约采购成本有助于企业效益的提升。从提升企业产品质量的角度看,产品质量是企业的根本,对原材料的要求也更高。因此企业物资采购是否高效,能否确保原材料质量,是企业经营发展的前提。从合作的角度来看,企业之间的关系已经从单纯的买卖关系转变为共同合作、联合生产的关系,供应链上下游企业之间的沟通不断加强,产品的复杂程度愈加明显,合作企业更应以沟通为基础,实现共同发展,进而形成利益共同体。综合上述几点可以看出,现代化企业中的采购管理工作,除了能降低资金成本外,更关键的是对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提升起着积极作用,同时能够加速企业供应链管理的发展。

3供应链模式下的采购管理的转变

3.1供需双方买卖关系转变为战略合作关系在传统市场经营中的供需双方,只存在着买方和卖方的关系,而基于供应链模式下,供需双方除了是买方和卖方的关系外,同时还有战略合作关系,其存在着利益一致性的关系,不再只是单独一方取得利润,而是要合作双方实现共赢。因此,供应链模式下的采购方式,即为供需双方之间通过建立合作,并在合作的基础上进行采购,这种方式从根本上降低了采购风险。鉴于供需双方之间是利益共同体关系,采购信息和采购资源等促使双方合作关系的建立,不仅减少采购环节,提高采购质量,同时对合作双方的发展也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3.2采购管理向外部资源管理转变基于供应链管理模式下的采购工作,采购思想仍旧保守和传统,对以库存为基础的采购继续沿用,没有针对动态的市场进行调整,使得企业的发展与市场导向相脱离,因此对采购工作进行调整刻不容缓,在采购中要积极加强与供应商之间的沟通,并根据市场发展动态不断调整采购计划,树立供应链模式下的采购思想。利用供需双方的信息和资源循环,从多个角度不断优化采购环节,从而将采购管理向外部资源管理进行转变,由此从根本上提高采购质量及采购效率,最终实现合作共赢。

3.3库存采购转变为订单驱动采购传统采购模式下,为了填补库存进行采购,对采购工作而言,认为只要关注库存这一要素,保持库存稳定就是工作的目的,而完全忽视项目进程中物资需求的变化调整,企业的修理、改造工作等,采购处于被动的状态,采购内容与实际的物资需求之间存在差异。而供应链管理模式下,由订单驱动方式开展的采购活动的流程为:用户需求订单驱动→制造订单产生→制造订单驱动→采购订单产生→采购订单驱动→供应商采购。在此种订单驱动模式下,供应链系统能够对用户的需求做出快速准时的反应,库存成本也因此降低,而库存周转率得到了大幅提升。同时,订单驱动模式下,采购工作流程得到了优化,采购部门的工作即为协调供应商与物资使用部门之间的关系。

4供应链管理环境下采购管理的优化措施

4.1强化供应链的整体观念基于供应链模式,就企业物资采购管理工作而言,虽然形成了采购概念,但在实际采购中,处于供应链上的各个流程环节,供应链模式下的采购只是徒有形式,而工作的实效性还有待进一步提升。由于受传统思想的影响,一旦部门利益与整体利益之间发生冲突,部门工作便会与供应链目标工作产生背离,这种情况下供应链工作效率和质量会大打折扣。解决上述问题的根本是树立供应链观念,不断深化供应链环境下的采购管理观念,并将其应用到实际工作中,对于供应链上各个流程环节而言,要能从根本上认识并了解供应链的实质内容,以往物资采购模式已经不复存在,应以供应链观念为出发点,通过供应链上各流程部门间的高度配合,实现整体供应链管理下的物资计划到需求,降低整体采购成本,进而实现整个供应链的价值最大化。

4.2确保供应链系统的稳定性基于供应链管理模式下的供应链系统,部门之间的沟通更为顺畅,采购内容也更为详细和具体,出错率会更低。在实际采购过程中,会遇到突发状况,所以对采购工作人员进行分配,将责任落实到个人,这对采购效率的提升及采购成本的降低都起着重要作用。供应链系统中明确采购管理流程能够满足供应链系统的战略要求,同时也满足管理外部资源的业务需求,对供应链管理起着积极作用,有助于实现供应链系统利益的最大化目标,因此供应链管理下的采购管理要积极确保供应链系统的稳定性,提升采购管理效率。

4.3企业加紧转变采购模式,变“分散采购”为“集中采购”传统的分散采购,不仅耗时耗力,而且采购的成本和质量也得不到有效控制,因此企业采购模式应尽快从分散采购向集中采购转变,集中采购,即整体统计企业各部门的物资需求,采用统一的采购标准,减少信息失真问题,减少库存成本,发挥集中采购的优势,提高企业竞争力。与此同时,企业在进行集中采购时,要建立相应的约束机制,明确采购的权利和责任,最大限度地确保采购的公平性。

4.4在供应链模式下实现物资采购的流程再造基于供应链模式下的物资采购工作,除了要树立现代化的采购观念外,更要积极利用数字信息化的采购手段,彻底摒弃传统物资采购流程及组织框架,构建现代化的物资采购流程体系,优化采购管理分工体系,简化采购流程,从根本上解决企业部门只关注自身利益的问题,实现多部门、多方位、多管理融为一体从需求式到订单式采购的管理模式,做到标准化、专业化、科学化的物资采购,由此实现供应链的价值最大化。

4.5加紧构建良好的供应商管理体系在实际采购管理工作中,对供应商的选择非常重要,在选择时要始终坚持质量优先、效率优先的基本原则,积极构建良好的供应商管理体系,具体可从以下几方面着手:第一,质量是企业发展的根基,在与供应商合作的过程中,要不断提升采购的质量,努力实现双赢;第二,企业进行物资采购,是企业持续生产的基础条件,选择合适的供应商,能积极促进企业生产,提升企业效益;第三,企业与供应商合作前期,要对供应商进行详细调查,确保供应商能够如期交货,以降低经济风险发生概率;第四,对于不符合要求的供应商一律不用,提高对供应商的要求,选择适合企业需求的、质量上乘的供应商。只有选择高效优质的供应商,构建良好、规范、科学的供应商管理体系,才能确保供应链安全,进而提高采购管理水平。

4.6强化采购管理的竞争策略从竞争层面而言,企业与供应商之间的对抗关系十分明显,在经济市场不断发展的过程中,竞争必不可少,而企业与供应商之间的竞争存在三方面,即采购方让步、供应商让步、双方实力相当。具体为:第一,当采购方的优势过强时,其通过压榨策略压低成本,而这个也是在一个可控的范围,以不影响采购链条平衡为标准;第二,当供应商的优势过强时,采购方要能从市场的大范围着手,以寻找可以替代的物资;第三,如果采购方和供应商两方势均力敌,则可以采取共同协商的方法,达成合作共识,并实现双赢。

4.7应用阶层式采购策略阶层式采购策略,即为将采购过程分环节处理,针对各个环节的不同需求制定不同的采购计划。在实际采购过程中,以市场发展为基础,采购管理人员要采取以市场发展为导向的采购策略,由此提升企业自身的竞争力。与此同时,对采购部门人员而言,在采购前期要全面分析市场,了解供应商价格和市场价格,精准把握一手价格,在此过程中要不断强化部门之间的沟通和协调。企业在应用阶层式采购策略时,要真正应用到企业各项发展目标中,并落到实处,进而明确各部门的相关责权。

5结语

综上所述,企业物资作为企业生产经营的根本,不仅能够帮助企业正常运转,同时有助于生产链的有序运营,由此可见物资采购环节的重要性。供应链管理模式下,经济的飞速发展对供应链管理模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必须加强以采购为开端的整个供应链条的管理工作。企业应不断加强采购环节的控制管理,从而实现对生产经营成本的控制,最终提升企业经济效益。因此对于企业的物资采购环节而言,要进行科学、规范、专业的管理,严格把关物资的采购品质,不断强化对采购人员的培训,提高其综合工作能力。在未来的很长一段时间内,供应链管理模式下的物资采购管理工作将作为供应链的重要内容,深入研究物资采购管理,对供应链管理发展的高效、有序运行起着积极的推动作用。

作者:张园园 单位:冀中能源股份有限公司物资供应分公司

采购管理工作思考篇2

一、引言

企业物资采购管理成效与企业运营成本关系密切,建立完善物资管理模式利于企业物资的充足供应和安全保管,为企业生产经营提供客观条件。企业物资采购管理工作涉及从生产资料储存、购销到组织、协调、控制等多项活动,把物资的保质、保量、配套和均衡供应作为工作目标,一起提升企业物资利用率,建立起集约化、高效化的物资采购管理模式。当前企业物资采购管理工作还存在采买人员素质不高、采购计划缺乏以及监督机制不健全等诸多问题,管理模式亟待优化。

二、制定完善的采购计划

企业采购部门负责依据企业的发展战略制定物资采购管理制度,保证制度具有监督作用,同时采购制度的具体内容要涉及对资金和物资的流动管理,比如财务部门、采购部门、仓储部门协调进行账目核对。在制度规范下制定物资采购计划是实现有计划、有目的的采购工作目标的前提。首先,统计库存和生产材料剩余情况,调度部门和财务部门统筹本次物资采购的数量与规模,制定采购计划过程中要求全方位把控物资统计参数、价格损耗,与生产机构、辅助机构之间做好协调工作[1]。此外,负责物资采买的人员要深入市场调研,动态完善采购计划,还包括客户取消订单、设备维护保养、故障等情况下生产计划的变动也要求物资采购计划随之变动。解决原采购计划中存在的问题之后形成最终的采购计划,保证计划和企业的生产经营需求相符合,尽可能降低对企业资源的损耗,达成成本控制目标。需要注意的是调整采购计划的有关信息要及时共享给预算部门、运输部门,方便这些部门及时调整工作计划。

三、健全供应商准入机制

制定完善的采购计划之后,需要选择合适的供应商,优化购买渠道,确保物资供应充足、顺畅。供应商选择中要建立明确的准入机制,尤其是针对关键性物资和重要生产材料采购需要技术部门以及其他相关部门要全程参与物资质检、供应商技术与服务能力的考核,供应商需要向企业提供全面的资质文件,对出现恶意报价的供应商及时录入档案不予合作,对当前建立合作的供应商的供应能力、服务态度以及对采购计划变动的适应能力等进行具体记录,为后续供应商评估提供参考数据。通过考核的供应商则可以进入企业后续物资采购的重要合作对象名单。具体来说,企业在物资采购环节供应商的选择要注意如下问题:第一,之前建立过良好合作关系的供应商作为优先选项,这些供应商经过上一轮评估在口碑、实力、价格等方面比较符合企业要求;第二,公开招标比价活动中,原供应商有优先续约资格;第三,原供应商无法继续建立合作关系的情况下,对有竞标资格的代理商优先选择;第四,同等资质的代理商价低者中标。总的来说,企业合作的供应商必须经由原厂家授权,保证物资供应稳定、价格合理,此外,同等品质的货源尽可能选择运输距离较近的供应商,可降低运输成本也利于提供及时的售后服务。

四、物资采购环节的审核与监督

首先,采购方式和评审方法的选择要合理。企业物资采购方法比较丰富,如公开招标或者非公开招标采购,还可以在电商平台采购,或者通过竞争性谈判方式等,采购方式的选择一般和采购侧重点、业务内容相关。当前形势下,电商平台上采购更方便企业横向对比,从配送、价格、货源等条件去筛选最优者,可保证物资来源可靠、物资质量可靠以及服务品质可靠[2]。在公开或者非公开招标中可以利用最低价中标法和综合评标法采购到性价比最合理的物资。其次,质量验收管控。选拔经验丰富、掌握专业知识的验货人员负责验收工作。为保障验收效果,可由采购人员、技术人员、物资使用人员等共同组成验收小组,在熟悉物资属性、参数、性能的基础上完成验收,顺利入库,保证验收程序规范,“帐卡物”一致[3]。最后,加大监督工作力度。第一,重视节点监督,基于多维度监管体系与采购文件范本做好源头管控工作;第二,重视供应商管理,重点针对供应商失信行为建立管控机制,建立惩罚机制和失信名单;第三,由专职监督部门负责受理投诉事件,物资采购项目实施独立审查,完善事后评价机制;第四,遵守采购工作纪律,坚持“一岗双责”,建立警示教育常态化机制,完善和运行审计监督机制。

五、加强物资管理信息化建设

互联网环境下,现代企业运行中新技术的应用为企业生产、管理工作提供了助力。物资采购管理工作中如果可以借助信息化管理平台统筹采购监管、采购审批、采购申请、信息公开、信息共享、绩效考核等环节的工作,可以弥补单一线下管理模式的缺陷,形成完善的管理体系[4]。此外,信息化管理平台建设后,物资管理信息的透明度全面提升,减少甚至是避免出现传统管理工作中信息不对称的问题,逐步形成统筹管理和资源整合的全新物资信息管理模式,优化企业资源配置,提升物资利用率。比如OA、ERP、集团采购管理系统在企业物资采购管理中就可用于采购计划申报、采购合同签订、采购价对比、货物验收、付款结算等环节,能够更好地适应企业生产规模变化、生产要求变动等不确定情况。

六、加强采购人员管理

首先,在岗位竞聘环节就要针对物资采购员岗位提出明确的竞聘要求。然后,对竞聘上岗的人员展开岗前培训,针对技术软件运用方法、市场调研方法、岗位工作纪律、基本采购流程等展开培训,提升采购人员的综合素质,使其在实战中逐步养成敏锐的职业嗅觉,保证能够精准预测物资价格变动趋势[5];面向不断变动的市场经济环境,还要求物资采购人员具备商务洽谈能力,为企业争取更多经济利益。此外,物资质量管控关系着企业生产活动质量,企业应该定期邀请专家以及行业尖端人才到企业中开展实践培训活动,培养采购人员评估常见物资质量的能力。另外,加强职业道德养成教育和法律教育,保证采购人员能够严格约束自我行为,免受利益驱使做出不当行为。总之,企业在物资采购人员培训方面要从长远利益出发,适当增加在人才培训方面的投入,依据企业实际的生产和运营情况编制物资采购相关的指导性文件,对采购人员形成强有力的约束,推进物资采购工作有序、健康开展,提高企业的内控能力,保证物资采购质量,为企业发展与改革提供保障性条件。

七、结语

综上,物资作为企业开展生产活动的基础,企业发展进程中物资采购管理的重要性不容忽视。企业想要在激烈的行业竞争环境中获得生存空间就必须深化内部改革,不断扩大生产规模以提高市场占有率。在各种生产原材料价格不断提升的情况下,企业推动物资采购管理效率提升要多措并举,通过提升物资采购管理水平来达到成本控制的目的,在这个过程中,要求企业加强对物资采购管理工作的全面监管,重视人才培养和制度建设,引入新技术。

作者:孟洋 陈高峰 王文博 封帆 单位:中国人民解放军32680部队

采购管理工作思考篇3

高校采购工作旨在通过采购高校教学以及日常管理必需的物资基础设施,确保高校的各项教学与管理实践工作都能得到顺利的开展。近些年以来,高校采购工作的传统实施路径方法正在实现全面转型,高校采购工作的具体流程也逐步得到了规范。高校采购管理的具体实施负责人员应当准确把握采购工作的管理要点,结合高校物资采购的计划方案来节约采购资源,促进实现高校采购工作的最大化效益。

一、新时代背景下高校采购工作的转变及其特点

(一)新时代背景下高校采购工作的转变在新时代的环境背景下,高校采购工作已经表现为明显的实践思路转变。高校采购的全面开展过程应当确保符合市场招投标的基本规范流程,严格施行招投标领域的现行管理法规[1]。近些年以来,“放管服”的重要实践举措已经在高校机构的范围内获得普遍推行,客观上决定了高校必须要尽快转变以及调整物资采购的原有实施方案。高校采购业务人员应当严格遵守招投标领域的管理办法,旨在确保现有的高校采购管理工作模式能够达到前瞻与适用的要求,对政府职能的转变过程进行积极的推动促进。现阶段的高校采购工作正在全面趋向于智能化与自动化,充分运用智能技术手段来辅助完成物资采购的实施过程。

(二)新时代背景下高校采购工作的特点高校采购工作在新时期日益表现为繁多的采购物资品种、较强的采购管理专业性、较大的采购预算经费投资数目等基本特征。高校采购工作赖以开展的经费基础主要来自于政府划拨的财政经费,高校采购物资应当被全面运用于高校日常教学、科研活动以及高校管理工作,因此体现了采购物资用途的公益性。在目前的现状下,高校采购工作的全面实施开展过程呈现出更加专业化的总体发展趋势,采购业务人员必须要正确掌握信息化的采购管理技术手段。由此可见,高校采购工作整体上具有专业化、规模化与规范化的显著特征。

二、高校采购工作存在的问题

(一)采购预算与采购计划存在差异高校采购预算应当达到全面约束采购业务开展的目标,确保将采购预算方案融入贯穿于高校物资采购的各个实施环节。但是在目前的情况下,高校采购预算以及采购物资的规划方案之间往往都会存在差异,根源主要体现在高校增加临时性的物资采购计划,或者存在采购物资方案的调整等。高校原有的物资采购方案一旦产生了改变,则会比较容易形成额外的采购经费支出。高校采购管理的具体负责人员在制定采购预算的环节中欠缺必要的前瞻性,导致了出现高校采购预算以及采购方案的差异性[2]。

(二)采购需求不明确物资采购需求构成了高校开展实施采购工作的关键前提基础,高校对于物资采购的基本需求状况如果没有形成准确的认识,那么通常都会产生盲目性的采购工作实施误区。例如,某些高校采购的物资没有及时投入于日常教学以及科研工作领域,而是长期表现为采购物资的闲置状况。高校采购的总体计划方案没有准确对接真实的物资采购需求,造成了采购方案与需求的脱节缺陷。高校采购工作由于受到以上的不利因素影响,那么就会形成采购资源的浪费,违背了精细化的采购管理实施宗旨目标。

(三)采购环节无法无缝衔接高校采购工作应当确保达到无缝衔接的程度,按照高校物资采购的总体实施计划来分配高校采购资金,全面增进采购业务人员之间的配合协作。但是在目前看来,高校采购物资的各个实施环节步骤之间缺少紧密的衔接性,各个采购管理的部门机构之间存在业务相互分离的缺陷。采购环节没有达到无缝衔接的基本要求,根源主要在于高校没有统一建立无缝对接的信息化采购管理平台。

三、高校采购工作存在问题的解决对策

截至目前,高校采购工作仍然比较容易存在多层面的开展实施弊端,导致高校对于物资采购的实施过程产生过多的经费、资源消耗。某些采购业务人员表现为较差的专业技术能力,无法到正确运用智能化的高校物资采购管理系统。高校采购工作应当建立在规范保障机制的前提下,严格约束高校采购专用经费的流向。具体在现阶段的采购实践工作中,妥善解决高校采购的现存问题应当注重于如下思路:

(一)成立采购管理委员会,规范高校采购工作采购管理委员会的基本职责在于全面管理高校的物资采购工作,采购管理委员会对于全面规范高校采购的开展过程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因此在当前时期背景下,高校管理部门有必要设立专门性的采购管理委员会,通过设置高校专业化管理机构的措施方法来保证高校各项采购工作纳入规范。采购工作涉及到的高校各个科室人员应当展开密切的配合,严格保障高校采购物资的规范化使用,维护高校的固定资产完整性。

(二)完善相关制度,提高资金使用效益高校采购相关的现行立法制度应当得到尽快的完善建立,通过健全高校采购管理的现有规范制度来促进采购工作的质量提高。具体在高校采购模式的不断完善基础上,关键就是要促进采购资金的使用效率提升[3]。高校采购人员应当具备更加优良的职业道德素养,严格遵守采购资金的正确使用规范。采购业务人员禁止表现为私自占有采购专项资金的行为,确保采购业务人员都能达到良好的业务素养与职业道德水准。

(三)宣传法律法规,提高团队业务能力高校采购工作本身具有专业性的显著特征,因此决定了采购业务人员应当准确掌握现行的法律法规制度,严格规范高校采购工作中的基本环节。高校物资采购的工作过程具有较强的政策性,并且表现为行业领域交叉的特征。在此前提下,高校目前必须要尽快建成专业化的采购人才团队,提升高校采购实践工作中的团队业务能力。除此以外,高校目前针对于采购信息化管理的实施保障平台应当尽快促进建成。信息化的采购物资统一管理平台具有整合高校现有采购经费资源的重要作用,通过统一化的物资采购方案来协调机构部门,增进了高校采购业务人员的信息数据沟通。因此,高校各个机构部门人员应当能够充分共享现有的采购数据信息资源,促进高校采购数字化的网络体系建成。采购业务人员应当具备良好的信息化素养,充分运用信息化与智能化的采购管理平台来降低高校采购成本,促进高校采购工作的综合效益实现。

四、结束语

经过分析可见,高校采购工作在当前时期的背景下已经产生了明显的调整转变,有效确保了高校采购资源的合理配置使用。但是从总体的角度来讲,高校采购工作的全面开展过程仍然存在缺陷。为了促进高校采购工作的规范化实施,关键性的完善保障措施应当落实于宣传现有的法规法律,确保高校的采购资金经费能得到优化分配。同时,高校对于目前实施开展的采购工作应当设立管理委员会,通过实施专业化管理的实践方法来促进采购效率提高,培养高校机构部门的采购业务人才。

作者:陈祷 单位:三亚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