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公文范文 重症监护室护士护理工作思考

重症监护室护士护理工作思考

发布时间:2023-03-20 10:29:21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篇重症监护室护士护理工作思考,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重症监护室护士护理工作思考

摘要:目的调查三级医院重症监护室(ICU)护士职业生活质量现状,并分析其与护理工作环境的相关性。方法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护士职业生活质量量表和护理工作环境量表对山东省9家三级医院298名ICU护士行横断面调查。结果三级医院ICU护士职业生活质量量表总分为(174.72±26.85)分,护理工作环境量表总分为(90.97±14.20)分。文化程度、对科室喜欢程度、平均月收入、收入满意度、近一年加班时数、睡眠状况及护理工作环境可影响护士职业生活质量,一般资料可解释职业生活质量总变异度的27.7%,护理工作环境可解释35.8%。结论三级医院ICU护士职业生活质量处于中等偏上水平。管理者可从改善护理工作环境、扩充护理队伍、提高护士学历、改善护士睡眠质量、提高收入等方面采取措施,提高护士职业生活质量,稳定ICU护理队伍,促进重症护理事业发展。

关键词:三级医院;护士;职业生活质量;护理工作环境;相关性

《全国护理事业发展规划(2021—2025年)》[1]把发展重症监护事业作为护理事业的发展目标之一。而重症监护室(ICU)护士是影响重症监护质量的重要成员,护士生活质量的提升是护理质量提升的必要前提[2]。护士职业生活质量(QualityofNurs-ingWorkLife,QNWL)是指护士在实现组织目标过程中,其经历(包括工作中和组织中的)在个人重要需求上的满足程度[3],用于描述护士这一特殊职业群体的工作对其生活产生影响的个人感受[4]。有文献[5]报道,高强度的脑力和体力劳动,导致护士存在较高的离职率,护理队伍不稳定,加之ICU护理工作高负荷、环境封闭的特殊性,势必导致ICU护士生活质量低下[6]。护理队伍不稳定,也严重制约着护理质量的提升[7]。关于护士职业生活质量与护理工作环境相关性的研究较少,尤其是对ICU护士的此类研究尚未见报道,因此本研究通过调查ICU护士的职业生活质量和护理工作环境并分析其相关性,为管理者制定改善ICU护士生活质量的措施提供理论依据。

1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采用方便抽样法,于2022年5月抽取山东省9所三级综合医院298名ICU护士为调查对象。纳入标准:(1)取得职业证的注册护士。(2)从事ICU护理工作一年以上且目前仍从事ICU护理工作者。(3)自愿参与本研究。排除标准:(1)离职或转岗不再从事ICU护理工作者。(2)一年内接受停职处分者。(3)一年内病假、事假超过一个月者。以主要量表条目数的5~10倍估算样本量[8],若样本量>300,则可不考虑此比例[9]。发放问卷,同时向研究对象承诺,所得数据仅做科研之用,不会泄露个人信息,也不会给其工作和生活带来不利影响。

1.2研究工具

1.2.1一般资料调查表该调查表由研究者根据研究目的自行设计,包括性别、年龄、是否为独生子女、婚姻状况、子女数、文化程度、从事ICU护理工作年限、选择护理工作的原因、岗位聘用性质、工作部门、职称、护士层级、平均月收入、收入满意度、近一年夜班频次与加班时数、睡眠状况、有无慢性病及近一年是否发生过护理差错(事故)等。

1.2.2护士职业生活质量量表(QualityofNursesWorkLifeScale,QNWLS)该量表由Xia等[10]根据Brooks等[11]于2004年编制的护士职业生活质量量表翻译修订而成[12]。中文版护士职业生活质量量表包括工作家庭平衡(7个条目)、工作量(10个条目)、工作环境(20个条目)、社会环境(5个条目)4个维度,42个条目,采用Likert6级评分法,很不同意=1分,不同意=2分,稍不同意=3分,稍同意=4分,同意=5分,很同意=6分。维度得分=维度内各条目得分之和。量表总分为42~252分,得分越高说明护士职业生活质量越好,对工作越满意。本研究结果显示,该量表总的Cronbach′sα系数及各维度Cronbach′sα系数分别为0.940、0.791、0.894、0.824、0.654。

1.2.3护理工作环境量表(PracticeEnvironmentScale,PES)该量表由付霞等根据Lake等修订的自评式护理工作环境量表翻译修订而成[13-14],包括人力和物力资源充裕度(4个条目)、护士参与医院事务(9个条目)、高质量护理服务基础(10个条目)、医护合作(3个条目)、护理管理者能力及领导方式(5个条目)5个维度,31个条目。采用Likert4级评分法,非常同意=4分,比较同意=3分,比较不同意=2分,非常不同意=1分。维度得分=维度内各条目得分之和。量表总分为31~124分[15],得分越高说明护士对护理工作环境的感知越积极。本研究结果显示,该量表总的Cronbach′sα系数及各维度Cronbach′sα系数分别为0.967、0.899、0.945、0.920、0.955、0.913。

1.3研究方法

利用问卷星编辑问卷进行横断面调查,通过医院护士微信群、钉钉群以及单人单发等方式向符合纳入标准的ICU护士发放问卷,参与者本着自愿真实的原则完成问卷,研究者承诺对问卷内容严格保密。最终有318人提交问卷,将问卷结果导入Excel表格后经两名研究者对问卷结果行逻辑筛查,得到有效问卷298份,有效率为93.7%。1.4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22.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和计数资料分别用(x±s)和[n(%)]描述;对所得数据进行正态检验;一般资料对职业生活质量的影响行独立样本t检验或单因素方差分析,然后对相关因素进行线性回归分析,对职业生活质量和护理工作环境进行Pearson相关性分析后行线性回归分析。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ICU护士一般资料

298名ICU护士中,男89人(29.9%),女209人(70.1%);年龄:≤25岁20人(6.7%),>25~30岁72人(24.2%),>30~35岁139人(46.6%),>35~40岁53人(17.8%),>40岁14人(4.7%);是否为独生子女:是90人(30.2%),否208人(69.8%);婚姻状况:已婚236人(79.2%),未婚57人(19.1%),其他(离异或分居)5人(1.7%);子女数:0个66人(22.1%),1个127人(42.6%),2个105人(35.2%);从事ICU护理工作年限:<5年86人(28.9%),5~10年115人(38.6%),>10~<15年83人(27.9%),≥15年14人(4.7%);岗位聘用性质:有编制50人(16.8%),人事代理44人(14.8%),合同制204人(68.4%);工作部门:内科ICU101人(33.9%),外科ICU6人(2.0%),急诊科ICU37人(12.4%),综合ICU154人(51.7%);职称:初级108人(36.3%),中级181人(60.7%),高级9人(3.0%);护士层级:N033人(11.1%),N153人(17.8%),N277人(25.8%),N3及以上135人(45.3%);有无慢性病:有58人(19.46%),无240人(80.54%);近一年是否发生过护理差错(事故):是8人(2.7%),否290人(97.3%)。

2.2ICU护士职业生活质量、护理工作环境现状

ICU护士职业生活质量与护理工作环境量表总分分别为(174.72±26.85)分、(90.97±14.20)分,见表1。

2.3ICU护士职业生活质量的影响因素分析

以单因素分析中有统计学意义的变量和护理工作环境量表总分为自变量,以护士职业生活质量量表总分为因变量进行线性回归分析。护理工作环境量表总分原值代入,分类变量赋值如下。性别:女=1,男=2;年龄:≤25岁=1,>25~30岁=2,>30~35岁=3,>35~40岁=4,>40岁=5;是否为独生子女:是=1,否=2;文化程度:大专=1,本科=2,硕士及以上=3;婚姻状况:未婚=1,已婚=2,其他=3;子女数:原值代入;从事ICU护理工作年限:<5年=1,5~10年=2,>10~<15年=3,≥15年=4;选择护理工作的原因:喜爱=1,谋生=2,父母意愿=3;岗位聘用性质:有编制=1,人事代理=2,合同制=3;工作部门:急诊科ICU=1,内科ICU=2,外科ICU=3,儿科ICU=4(没有),综合ICU=5;对科室喜欢程度:非常喜欢=1,喜欢=2,不喜欢=3;职称:初级=1,中级=2,高级=3;护士层级:N0=1,N1=2,N2=3,N3及以上=4;平均月收入(元):<3000=1,3000~5000=2,>5000~10000=3,>10000=4;收入满意度:非常满意=1,满意=2,不满意=3,非常不满意=4;近一年夜班频次(次/月):0=1,1~3=2,4~6=3,>6=4;近一年加班时数(小时/每周):<7=1,7~14=2,>14~30=3,>30=4;睡眠状况:正常=1,不正常=2;有无慢性病:有=1,无=2;近一年是否发生过护理差错(事故):是=1,否=2。

3讨论

3.1ICU护士职业生活质量仍有待提高

本研究结果显示,ICU护士职业生活质量量表总分为(174.72±26.85)分,处于中等偏上水平,略高于赖敏华等[4]对广东省ICU护士的调查结果,即(161.15±21.56)分,可能与参与调查的护士学历高(本科及以上者占97.6%)、收入满意度高(73.8%)有关[16],而这也证实学历越高,对收入越满意,职业生活质量越高(见表2);工作量和工作环境维度百分制得分(77.22分、70.00分)较高,而社会环境和工作家庭平衡维度百分制得分(62.17分、61.31分)较低,这与魏丽君等[7,17]对不同科室男护士的调查结果一致。分析原因,一方面,调查对象的年龄多数(69.1%)在30岁以上,且有子女者占77.9%(35.2%的人有2个子女),而这部分护理人员家庭负担较重,因此工作家庭平衡维度得分较低;另一方面,可能与近几年频发的医闹事件导致护理人员对社会环境的感知较为消极有关。因此,ICU护士职业生活质量仍有待提高,护理管理者应采取更多工作环境改善措施,如扩大护理队伍,使护理人员有更多精力兼顾工作与家庭。同时,做好宣传工作,使社会对医务人员形成更加积极的认识。

3.2ICU护士职业生活质量的影响因素

3.2.1ICU护士职业生活质量的一般影响因素本研究结果显示,文化程度、选择护理工作的原因、对科室喜欢程度、收入满意度、近一年夜班频次、近一年加班时数以及睡眠状况,可影响护士职业生活质量(见表2),这与张睿等[18-19]对二甲医院护士工作相关生活质量的调查结果相似,虽然研究者所用量表不同,但都发现上述因素可影响护士生活质量。本结果还提示,护士职业生活质量与文化程度、对科室喜欢程度、收入满意度呈正相关关系。分析原因,一方面,护士学历越高,其知识获取与掌握能力越强,核心能力越强,工作给其生活带来的压力就越小[20];另一方面,较为满意的经济收入可以为较高的生活质量提供物质基础[21]。298名ICU护士中,睡眠不正常者占67.8%,说明绝大多数护士存在不同程度的睡眠障碍,比张娜芹等[22]对神经外科护士的调查结果高,而睡眠正常者的职业生活质量明显高于睡眠不正常者(P<0.01)。同时,分层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文化程度、对科室喜欢程度、平均月收入、收入满意度、近一年加班时数以及睡眠状况可解释职业生活质量总变异度的27.7%。因此,管理者可以通过提升护士学历水平、增加科室吸引力、扩充护理队伍以减少护士夜班频次和加班时数、对护士进行巴林特小组心理干预[23]改善睡眠质量等措施提高ICU护士职业生活质量。

3.2.2ICU护士职业生活质量与护理工作环境关系密切相关性分析显示,医护合作、护理管理者能力及领导方式维度与工作家庭平衡维度的相关性较弱(<0.4),其余维度间相关性均较高(r=0.471~0.762>0.4)。说明ICU护士护理工作环境感知对其职业生活质量的影响较大,且分层回归分析结果也说明,排除其他一般资料的影响外,护理工作环境可解释职业生活质量总变异度的35.8%。因此,管理者可以通过提高护理人员及仪器设备等资源充裕度为更高质量的护理服务提供保障,鼓励护士参与医院事务增强其主人翁意识等措施改善护理工作环境,以提高护士职业生活质量。4结语三级医院ICU护士的职业生活质量较从前有所提高,但仍有提升空间,管理者可在扩充护理队伍、提高护士学历水平与收入满意度、改善护士睡眠质量及护理工作环境等方面采取积极措施,提高护士职业生活质量,稳定ICU护理队伍,促进重症护理事业发展。由于目前关于ICU护士职业生活质量与护理工作环境的相关性分析尚未见报道,因此,本研究与以往研究进行的对比分析较少,以后尚需进行多中心研究,为管理者提高ICU护士职业生活质量提供更多参考。

参考文献:

[1]国家卫生计生委.全国护理事业发展规划(2021—2025年)[A].国卫医发[2022]15号.

[2]李淼,史金鑫,封丹珺.手术室护士心理弹性和生活质量的关系:心理困扰的中介作用[J].齐鲁护理杂志,2021,27(18):45-48.

[3]魏丽君,黄惠根,胡亚妮,等.广东省三级综合医院男护士职业生活质量现状调查[J].护理研究,2015,29(20):2509-2512.

[4]赖敏华,黄惠根,李华,等.医院ICU护士职业生活质量与社会支持的相关性研究[J].中国护理管理,2016,16(11):1511-1515.

[5]杨慧,曹淑殷,朱世超,等.河南省ICU护士护理工作环境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J].齐鲁护理杂志,2019,25(5):32-35.

[6]田小荣,田艳妮.手术室男护士职业认同与工作压力、生活质量的相关性研究[J].中国卫生质量管理,2021,28(3):51-55.

[7]魏丽君,黄惠根,胡亚妮,等.男护士职业生活质量对其离职意愿的影响[J].中国护理管理,2016,16(6):777-781.

[8]赖先婷,李茜,易子涵,等.护士预防职业性腰背痛行为量表的汉化及信度效度检验[J].中国护理管理,2022,22(1):38-42.

[9]郑粉善,曹沛莹,华兴龙,等.乳腺癌患者需求量表的编制及信效度检验[J].中华护理杂志,2022,57(4):469-475.

作者:王立新 吴妍平 单位:滨州医学院附属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