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公文范文 高职院校物流专业复合型人才培养

高职院校物流专业复合型人才培养

发布时间:2023-03-21 15:49:16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篇高职院校物流专业复合型人才培养,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高职院校物流专业复合型人才培养

关键词:高职院校物流专业;高技能人才;校企合作机制;理实一体化;教学做一体化

一、相关背景及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物流业在数据驱动、人机协同、跨界融合背景下,从“汗水物流”向“智慧物流”转型升级,简单重复性技能的传统技术型人才,难以适应企业发展新要求。智慧物流新时代对从业者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物流企业需要智能物流设备使用与维护、智慧物流流程优化与现场管理、物流新业态创新创业等复合型高技能人才。然而,国内高等职业院校在与物流企业的合作过程中,存在校企“双主体”作用不显著、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融合不深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不紧密、学生在工学结合时难以兼顾学习和生产等问题,职业院校所培养的技术技能人才难以完全满足物流企业的需求,人才的供给与需求未能实现无缝连接。为了服务物流企业在转型升级过程中的人才需求,湖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与顺丰速运共建“智慧物流教学营业部”(简称“营业部”),针对物流高技能人才培养涉及学科领域广、技术含量高的特点,改革传统的企业和学校分头培养人才的模式,创建校企“一体化”育人新范式,共同培养智慧物流所亟需的高技能人才。“营业部”是校企共建的以一流智慧物流设施设备开展生产与教学的校内实践基地。

二、解决问题的措施

学校和企业将“智慧物流教学营业部”作为校企融合的载体、课程共建的抓手、教学和生产的场所、学生成长的平台,建立“两个机制、一个体系和一个模式”,探索校企混编师资团队深度融合的新途径,构建人才培养与产业发展同步的新方案,形成“校企命运一体化”、“课程理实一体化”、“教学做一体化”、“学业与职业发展一体化”的物流高技能人才培养新模式。“两个机制”指:以“智慧物流教学营业部”为载体,开展高质量联合招生、联合培养、联合就业,建立“命运一体化”校企合作机制,实现招生与招工两不误、育人与生产两不误、学生发展与企业用人两不误;构建“学业与职业一体化”成长机制,实现教学任务和工作任务同步完成、校园文化和企业文化同步融入、技能证书证和学历毕业证同步获取。“一个队伍”指:依托“智慧物流教学营业部”典型工作任务,建立“教学做一体化”双导师教学队伍,实现教、学、做的场所一体、时间合拍、过程一体。“一个体系”指:将“智慧物流教学营业部”工作实践与理论知识深度融合,构建“理实一体化”课程体系,适应智慧物流技术更新频率高、学科跨界的发展要求,实现课程内容与产业发展同频共振。具体做法和措施如下。

1.构建“命运一体”校企共同体,强化校企双主体育人作用

(1)针对企业在人才培养过程中作用不显著的问题,在学生入校后,校企以“智慧物流教学营业部”运作模式和一流的智慧物流设备为展示平台,共同开展“沉浸式体验”订单班招生,增强了校企合作订单班的吸引力,实现招生与招工“两不误”。

(2)以“智慧物流教学营业部”作为教学和生产主要场所,在企业业务淡季时以实践为主,在企业业务旺季时以学习为主,施行“候鸟式”的教学组织,让校企双导师能深度参与人才培养全过程,实现育人与生产“两不误”。

(3)将“智慧物流教学营业部”育人渠道与企业总部用人渠道的对接,在企业全产业链、全国区域、全业务领域开展学生的实习和就业,实现学生个性化发展与企业用人“两不误”。校企高质量开展联合招生、联合培养、联合就业,形成“命运一体”校企合作机制,获行业好评,荣获全国“最受物流行业欢迎院校奖”。“命运一体化”校企合作

2.构件“理实一体化”课程体系,紧密对接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

基于原有课程体系难以适应智慧物流技术更新频率高、学科跨界的发展要求,导致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不够紧密的问题,校企以“智慧物流教学营业部”3个主要工作岗位为主线,共同构建“理实一体化”专业课程体系

(1)在课程设置方面,打破传统学科体系下专业界限和课程限制,建立基于岗位工作任务的课程模块,融合大数据、人工智能等跨专业课程;在课程内容方面,将“智慧物流营业部”的工作实践与理论知识有机结合融入课程。

(2)在课程学习方面,按由易到难、由浅到深的能力递进原则开展训练。

(3)在课程更新方面,每年调整更新保持与行业技术进步同频共振。基于该思想编写的课程教材获全国教材建设奖和物华图书奖。

3.建立“教学做一体化”双导师教学模式,紧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针对“在企业实践、在学校教学”做法使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不够紧密的问题,校企将教学与生产场所合一,同步在校内“智慧物流教学营业部”,实现生产与教学的地点无缝连接。

(1)校企共建3个能力各异的混编师资团队,将企业新产品、新流程和新技术引进课堂,将“智慧物流教学营业部”的实际工作业务问题演化成具体的教学内容,在智能物流设备使用与维护、智慧物流流程优化与管理、物流新业态创新创业等3个主要领域开展教学,建立“教学做一体化”双导师教学模式

(2)学生在校企双导师的指导下学习真项目、开展真业务。真业务带来真技能,真技能带来实收入,激发了学生学习和工作的主动性,有效地促进了教学过程和生产过程的紧密对接。该模式获评全国邮政行业校企合作优秀典型案例。

4.建立“学业与职业发展一体化”机制,解决了学生难以兼顾学习和生产的问题基于学生难以兼顾学习和工作的问题,建立全流程“学业与职业发展一体化”机制,实现入校即入厂、学习即上岗、毕业即就业

(1)入校(入厂)时,签订订单培养协议,明确学生作为学生与员工的职责,合理安排学习和工作计划,减轻在“学生”与“员工”角色转换的难度。

(2)学习(上岗)时,将专业课堂设在生产一线,将“智慧物流教学营业部”工作业务与专业学习任务相结合,学生在双导师的指导下学中做、做中学,让学生同步胜任学业与工作双重任务。以“顺丰校友会”为纽带开展以物流“小蜜蜂精神”和学校“刚毅精神”为主题的团建活动,强化学生对企业和学校的感情认同,促进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同步融入。

(3)毕业(就业)前,着重考核技能训练成果(技能证书证)和理论学习成果(学历证)。对同时完成技能“出师”和理论“出师”者办理正式入职,工学实践期计入工龄。该机制下培养了千余名物流业优秀技术技能人才,湖北省人民政府门户网站作了专题报道。

三、取得的成果

1.构建了物流高技能人才“一体化”育人模式

(1)改革传统的校企分头培养人才做法,率先在国内交通职业院校物流类专业中建立“一体化”育人的生产性实训基地——“智慧物流教学营业部”,将其作为校企融合的载体,校企“双主体”在招生、培养和就业等方面共同推进、共同治理,解决了“产教跨界融合”难题,丰富了产教融合理论的内涵。

(2)以“智慧物流教学营业部”作学生成长的平台,学生以“双身份”跨界学习和成长,突破了“工学跨界结合”难点,丰富了工作本位学习理论的内涵;将“智慧物流教学营业部”作为校企导师教学和生产的场所,提高校企导师的融合度,使校企导师深度参与教学和生产,解决了“校企跨界育人”的难题,丰富了组织合作理论的内涵.

(3)将“智慧物流教学营业部”作为课程共建的抓手,以工作岗位为主线建立跨学科的理实一体化课程体系,解决了“专业课程跨界融合”难题。构建的物流高技能人才“一体化”育人模式获行业认可,在中国交通教育研究会学术年会暨中国交通教育高峰论坛等多个渠道向全国职业院校推广应用。

2.探索了校企混编师资团队深度融合的途径

(1)改革传统的校企各自管理师资做法,将能力类型相似的校企导师组成混编师资团队,校企共同管理、共同培育,提高师资团队的人员融合度。

(2)根据各个师资团队能力特长和任务侧重点,围绕“智慧物流教学营业部”业务工作开发新产品、研制新工艺、应用新技术、实施新流程,用于实践教学和理论教学,提升校企双导师的工作融合度,共建了多个省级以上校企工作室和产学研基地。

3.形成了人才培养与产业发展同步的新方案

(1)破解人才培养与产业发展要求不同步难题,构建动态革新的课程体系,使学生的学习内容与产业发展同步.

(2)建立深耕产业前沿的双导师混编团队,促进双导师的教学能力紧跟产业发展需求。

(3)开展紧贴智慧物流发展趋势的教学做一体化训练,使学生的技术能力与产业发展要求保持一致。与时俱进的“课程体系+双导师团队+教学做一体化训练”使人才培养与产业发展保持同步,学生进入企业后晋升时间同比缩短50%,培养了顺丰集团最年轻的总经理龚威等优秀学子。

四、获得的成效

高职院校物流专业复合型高技能人才培养探索在“校企双主体育人、校企共建课程、校企双导师教学、学生双身份成长”等重要领域取得了显著成效,突破了校企共同培养高技能人才的多个瓶颈,为推动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物流高技能人才培养模式树立了新范式。该研究历时6年多,经过理论研究、实践论证、推广应用等改革实践阶段,取得了一批理论和实践成果。成果获奖案例被“中国政府网”报道;老挝政府部门评价为“中国特色人才培养模式;“智慧物流教学营业部”被教育部认定为智慧物流专业群生产性实训基地,被国家邮政局认定为全国邮政行业人才培养基地;学校物流管理专业成为全国交通运输类示范专业点;相关课题两次获全国院校物流教改教研课题一等奖;学生就业率98.8%,6年内人才留存率95%,薪资年均增长率25%;学校在服务物流业转型升级中找准定位、精准发力,荣获“高等职业院校服务贡献50强”,3次被政府行业主管部门授予“特别贡献奖”。

1.校企合作共赢机制成效明显

校企基于“命运一体化”合作机制建成全国示范性职业教育集团培育单位1个、国家部委级人才培养基地2个、国家部委级教师工作室1个、国家一级学会优秀(示范)人才培养基地2个、省级实习实训基地2个、省级创业示范基地2个、省级教师工作室3个。企业每年获学生就业相关财政补贴20余万元,为学校投入智慧物流实习实训设备500余万元,企业导师获评工程师职称30余人次,实现了双方互惠共赢。

2.人才培养成果显著

项目成果在学校10个专业的高技能人才培养中全面推广,直接受益学生累计2000余人。学生获省级和国家级竞赛一等奖(金奖)40余项,其中,政府部门举办赛事一等奖24项,12人获省级技术能手。学生在交通强国建设中成为中流砥柱,涌现了“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钟起铭、“长江学子”万宇、“一带一路”国家创业典型武凯峰等杰出代表。

3.服务物流业转型升级能力大幅提升

学校培养了由全国交通高等职业教育专业带头人、全国邮政行业科技英才、全国交通运输系统劳动模范、楚天技能名师等交通行业领军人物、名师和骨干教师组成的双导师团队,主持湖北交通运输“十三五”“十四五”规划项目,主持和参与全国物流类专业设置报告项目、物流类专业目录调整项目。每年为湖北交通企事业单位开展各类培训班、职工大课堂和班组培训班170余期、培训干部职工7000余人次,承担12000余人次交通运输职业资格鉴定和考试,促进2项交通运输专业技术类职业资格与职称对应,完成邮政快递工程专业人员职称评审500余人次,为交通企业提供科研服务50余项,技术服务收入700余万元。

4.国内外影响力不断增强

基于项目思想编写的教材入选“十二五”和“十三五”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获全国教材建设奖和物华图书奖,被200多所学校选用。学校在“中国职业院校物流专业竞争力排行榜”排名全国第4位(湖北省第1位)。项目成果在老挝等“一带一路”国家予以推广,在中国交通教育高峰论坛、全国邮政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年会、湖北邮政行业职业教育发展研讨会、湖北交通职教集团年会、湖北物流教育专业委员会学术会议、武汉物流协会年会上推广应用,获《人民日报》《新华网》《中国青年报》《中国交通报》《中国邮政快递报》《湖北日报》、湖北电视台等多家媒体专题报道,吸引省内外30多所职业院校的骨干教师来学校参观考察交流,成为全国交通类高职院校物流高技能人才培养的典范。

作者:任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