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03-29 11:54:59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篇历史自信的重要论述探析,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摘要:党的十八大以来,关于历史自信的重要论述蕴含着多重论域,其本体论以唯物史观为理论根基,深刻回答“何为历史自信”的根本问题;其价值论以历史自信的价值意蕴为独特视角,深刻阐释“为何坚定历史自信”的深刻意涵;其方法论以实事求是为根本原则,深刻指明“何以坚定历史自信”的思维方法;其实践论以系统思维为基本范畴,深刻指明“如何坚定历史自信”的路径选择,进而共同构成了坚定历史自信的理论、价值、方法与实践范式,是对马克思主义历史观的创新性发展所取得的原创性成果。
关键词:历史自信;党的历史;大历史观;历史主动
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坚定历史自信,增强历史主动,谱写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加绚丽的华章。”[1]历史自信是基于全面认识和深刻把握历史史实、历史规律、历史经验的自信;是增强历史主动,厚植历史情怀,面对风高浪急重大考验的信心、决心和勇气。
一、本体论:历史自信的生成逻辑
历史自信的生成并非空中楼阁、虚无缥缈,而是有其可以自信的客观实践基础,有其科学的理论基础,有其合乎规律的历史演进。科学认识历史自信的生成逻辑是对何为历史自信的理论建构,也是认识历史自信的基础和前提。
(一)唯物史观是历史自信的理论根基
唯物史观是解码人类社会发展一般规律的科学理论,内含着正确认识历史与深入研究历史的世界观与方法论指引,是透析历史自信的重要理论基石。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是唯物史观的理论内容之一,历史自信作为社会意识的表现形式,建构于社会存在之上,并由社会存在所决定。历史作为既定的客观存在,不可更改,历史自信也应当以客观的历史事实为依托,将其置于数千年历史长河中去审视和把握,从唯物史观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出发去认识和研究。马克思指出:“人们自己创造自己的历史,但是他们并不是随心所欲地创造,并不是在他们自己选定的条件下创造,而是在直接碰到的、既定的、从过去承继下来的条件下创造。”[2]人民群众书写崭新的历史新篇,历史自信的内涵意蕴也在人民群众的不懈奋斗中得到升华和充实。党的十八大以来,科学把握“两个结合”,强调“要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方法论,用具体历史的、客观全面的、联系发展的观点来看待党的历史。”[3]19-20进入新时代,社会基本矛盾发生了深刻变化,我国生产力发展实现突破性变革,正在实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但前行道路上仍然存在着不安全、不稳定的发展因素。为确保上层建筑适应经济基础,并为经济基础的发展而服务,中国共产党人始终秉持正确认识历史的原则和方法,总结历史经验、凝聚历史智慧,丰富历史自信精神内涵,进一步增进团结统一。第三个历史决议“充分显示了我们党高度的历史自信”,[4]也充分展现了历史自信根植于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学说的理论内涵。
(二)大历史观是历史自信的历史根脉
[3]511大历史观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新时代下以整体视角和开放视野全面把握历史、正确看待历史的重要遵循。数千年来,中国始终没有湮灭在历史的长河中,不断依靠自身力量为民族谋复兴,为世界谋大同。回望中华民族的昨天,贞观之治盛极一时,四大发明震古烁今,五千多年的中华文明历经变迁仍璀璨夺目,为世界文明进步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五百多年来,社会主义历经东欧剧变、苏联解体,一度遭遇曲折,陷入低谷,中国共产党人不畏艰难,在世界高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使社会主义在21世纪的中国焕发出了强大生机活力;一百多年来,中国共产党从“民主”到“自我革命”,找到跳出历史周期律的两个答案,以巨大的政治勇气、高度的历史自觉践行初心使命,取得彪炳史册的伟大成就;七十多年筚路蓝缕,中华人民共和国从一穷二白、举步维艰,到实现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再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人民的幸福感、获得感、满足感得以充分实现;改革开放作为决定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在四十多年来的实践历程中闯关夺隘,取得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这一伟大胜利。视野宏阔的大历史观是正确看待中华民族数千年来历史积淀的方法范式,泱泱中华文明,浩瀚如烟,只有牢固树立大历史观才能从几千年的恢宏民族史诗中牢牢把握历史主动,坚定历史自信,从而引领党和人民事业不断取得新的伟大胜利。
(三)伟大成就是历史自信的坚实基础
历史自信作为一种精神品格,并不是自发产生的,而是深深根植于特定的历史实践,具有唤醒人民群众情感认同的强大力量。[3]7百年党史,凝结了历代中国共产党人和全体中华儿女的牺牲、奉献和热血,实现了党和国家事业的历史性突破与历史性跨越。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所创造的一切伟大成就,奠定了历史自信形成并长存的坚实基础。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浴血奋战,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民族保卫战、人民反击战,推翻了压迫国民身心数年的三座大山,中国人民得以真正摆脱剥削、侵略和奴役,中国共产党以英勇顽强的奋斗姿态向世界表明中华民族再不任人蚕食,中华民族走上了实现伟大复兴的壮阔道路。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中国共产党带领全体人民消灭了毒害中国已久的封建势力,社会主义改造和社会主义建设深刻变革了中国的现实局面,让社会主义在这样一个一穷二白的东方大国生根发芽,再造了一个崭新的中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中国共产党找到了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条实现民族伟大复兴的正确道路。改革开放各项政策的落地实施,实现了新中国快速发展的崭新篇章,思想的解放引领了改革的突破、制度的创新,中国得以大踏步赶上了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在党的坚强领导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巍巍巨轮得以继续乘风破浪、行稳致远,创造了彪炳史册的人间奇迹。党和人民取得的一切历史性胜利、一切辉煌成就都是中华民族、中国人民得以自信的理由和依据,也是历史自信的现实例证和实践支撑。
二、价值论:坚定历史自信的深刻意蕴
“在新的赶考之路上,我们能否继续交出优异答卷,关键在于有没有坚定的历史自信。”[3]545坚定历史自信增强历史主动精神,是巩固党的执政基础的最大底气,是团结带领人民奋斗的精神动力,对于中国共产党能否继续带领中国人民在新时代新征程上展现新气象新作为具有深远意义。
(一)坚定历史自信是抵制历史虚无主义的关键举措
历史虚无主义,以所谓“重新评价”历史之名,杜撰编造与史实相背离的虚假谎言,“蔑视革命史、否定党史、歪曲国史,妖魔化社会主义制度”,[5]企图解构历史的整体性,在思想上否定大历史观,瓦解人民群众的正确历史观念,从根本上否定党和国家事业,以致阻碍社会正常运转,其危害性不言而喻。当前,历史虚无主义以隐性姿态泛起,严重冲击着我国意识形态工作。[6]历史自信作为一种精神力量,源于正确的历史观,又体现在对待历史的科学态度和方法中。坚定历史自信能够做到正确认识历史,以唯物史观为指导,正确、全面地看待历史,能够清晰辨别亵渎历史、假造事实、污蔑英雄的不正之行,自觉增强抵制错误思潮的意志和思维,做到从认知思维上自觉抵制历史虚无主义侵蚀。坚定历史自信能够以大历史观全面认识、把握历史脉络,“从整体上全面地看待历史而不是片面地评价历史,善于贯通历史发展过程以洞察历史,而不是选取某个阶段肢解历史”,[7]在历史纵深中把握各个历史时期的发展历程、宝贵经验,做到从思想根源上自觉抵制历史虚无主义侵蚀。坚定历史自信,是肃清历史虚无主义错误思潮的关键举措,认清历史虚无主义的本质和危害,才能在继续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中取得与历史虚无主义斗争的彻底胜利。
(二)坚定历史自信是增强历史主动精神的核心要义
“今天,中国人民更加自信、自立、自强,极大增强了志气、骨气、底气,在历史进程中积累的强大能量充分爆发出来,焕发出前所未有的历史主动精神、历史创造精神。”[8]一百多年来,中国共产党人主动承担历史使命,不畏万难开拓新路,得以夺得斗争胜利,焕发出了强烈的历史主动精神,这是推动党和国家事业不断向前发展、呈现向上向好态势的精神密码。“坚定历史自信,增强历史主动”,[1]1是对过去党同人民所作一切努力的致敬,同时也是谱写新的奋斗历史的必然要求,启示着全党全国各族人民要在坚定历史自信中锻造擘画未来宏伟蓝图的精神主动。述录先人的开拓,启迪来者的奋斗。研究历史发展大势、全面认识历史进程、把握历史规律,归根到底就是要求全体人民相信历史、尊重历史,坚定历史自信,从而增强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奋勇前行的毅力和勇气,激发开创历史新篇的行动自觉。
(三)坚定历史自信是巩固党的执政基础的最大底气
回望百年党史,中国共产党作为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经历百年仍初心不改,以人民伟力推进复兴伟业。党的历史就是一部践行初心使命的历史,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底气来源于坚定的历史自信。中国共产党愈坚定历史自信,就愈能获得更为强大的底气和信心,紧扣实现民族伟大复兴历史使命,坚持为了人民的根本利益不懈奋斗的历史主线,锚定目标意气风发向前行。(四)坚定历史自信是团结带领人民奋斗的精神动力[3]545历史自信深刻彰显了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劈波斩浪、一往无前的伟大奋斗成就以及在长期奋斗中锻造出的伟大精神,同时也昭示了推动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走好新时代赶考之路的重要精神动力。“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进行的一切奋斗、一切牺牲、一切创造,归结起来就是一个主题: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3]4不管在任何时候,中国共产党都坚定葆有历史自信,正确分析我国当下所处的历史方位,主动担当伟大历史使命,领导人民独立自主探索开辟成功道路,用奋斗、牺牲、创造依靠人民开创历史伟业、不负人民重托,吹响了实现民族伟大复兴的胜利号角,托起了实现民族伟大复兴的希望和明天。党的二十大的胜利召开,为中华民族擘画了实现复兴的宏伟蓝图,形象生动地体现了新时代新征程上中国共产党继续团结带领人民风雨无阻向前行的昂扬斗志和坚定信心。继续坚定历史自信,在党的领导下团结全体中国人民“撸起袖子加油干”,以更加积极的历史担当和创造精神继往开来,奋力书写新时代、新篇章、新辉煌。
三、方法论:坚定历史自信的思维范式
恩格斯指出:“马克思的整个世界观不是教义,而是方法,它提供的不是现成的教条,而是进一步研究的出发点和供这种研究使用的方法。”[9]世界观能够指引人们如何认识世界,而方法论真正指出了人们改造世界的方式方法。因此,既要认识历史自信的理论内涵,也要探究如何坚定历史自信的思维范式;既要实事求是,从系统观念着眼,以辩证思维探索,也要守正创新、开拓思路。
(一)坚持实事求是
实事求是,是中国共产党一以贯之、长期坚持的工作原则与思想精髓,也是中国共产党深得人民支持、被历史所选择、开创历史伟业的根本原因。坚定历史自信,必然要秉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6]中华民族遭遇过迫害,也经历过曲折,国家蒙辱、人民蒙难、文明蒙尘,“左”倾错误、“十年动乱”,党和国家的事业一度遭到了严重破坏而停滞不前,但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从未想过抹杀自己的历史,而是始终秉持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从已有的经验教训中总结历史规律、把握历史主动,不断汲取前进的力量,不断修正已有的错误,树立正确党史观和大历史观,从而带领中华民族阔步向前,走向复兴。在百年党史历程中,涌现了三个以“历史决议”命名的文件,这是中国共产党人始终坚持以实事求是的思想方法想问题、找出路的鲜明写照,并且都在各自重要历史节点统一了全党上下、全国各族人民的思想和意志,从而增添了历史自信与乘风破浪的勇气。
(二)坚持系统观念
党的二十大报告将“系统观念”列入了六个“必须坚持”内容之中,充分表明了应当把坚持系统观念作为我们想问题、办事情的重要世界观与方法论。坚定历史自信也必然遵循这一重要原则。[1]21历史具有非常宽阔宏大的视野与架构,需要用全面系统、发展变化的观点进行整体把握。多次强调要树立大历史观,就是要以系统观念把握历史、总结历史、坚定历史自信的鲜明表达,要以整体化的视角正确看待历史、把握历史规律。中华民族的昨天、今天和明天贯穿于中华民族救国、兴国、强国进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图伟业之中。走在复兴之路上,我们有回头看的勇气才会有向前走的决心。五千年的历史极为宏大,且纷繁复杂,更需在历史纵深处廓清迷雾,整体把握历史发展脉络,明确历史浪潮前进方向与最终旨归,才能以更为主动的担当精神,继续以系统、整体、发展的眼光探寻历史发展大势、担当历史使命,以坚定的历史自信继续走好新时代的“赶考”之路。
(三)坚持辩证思维
辩证思维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方法论,高度重视辩证思维的运用,强调“学习掌握唯物辩证法的根本方法,不断增强辩证思维能力,提高驾驭复杂局面、处理复杂问题的本领”。[10]以联系、发展的视角看待问题、解决问题,才能够把握事物的内在规律。[3]19-20这也就充分表明了坚持辩证思维对于坚定历史自信的基础性作用。坚定历史自信首要前提就是做到辩证地看待历史,同时,全面、贯通对待历史才能够做到一以贯之地坚定历史自信,将辩证思维落到实处、用到实处。以唯物辩证的思维方法正确看待我们国家和民族的千年历史,才能够真正做到固本强基,人民群众真正能够做到筑牢历史记忆、增强历史主动,以反思性思维总结历史经验、以辩证性思维看待历史过程、以创新性思维践行历史使命,以史镜鉴来路,将历史辩证思维转化为自觉辨别错误思潮、抵制历史虚无主义的能力和定力。
(四)坚持守正创新
守正是创新的前提基础,创新是守正的目标指向。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指出,“一百年来,我们党坚持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相统一、培元固本和守正创新相统一,不断开辟马克思主义新境界”,[3]509-510将守正创新作为中国共产党人的世界观与方法论进行重要阐述。党的二十大报告将其写进了大会的主题,将守正创新作为新征程上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应当焕发的崭新精神面貌予以阐释。守正创新是实事求是思想的承继与发展,“是马克思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的中国叙事,是马克思主义实事求是认识路线的新发展。”[11]坚持守正创新是坚定历史自信的重要范畴,,开创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在中华大地上继续书写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篇大文章,这是对中华文明的高度自信,也是对自身历史的高度自信。“坚持古为今用、以古鉴今,坚持有鉴别的对待、有扬弃的继承”,[12]守正是对历史的充分肯定,创新是对历史的继承与发展,两者熔铸在坚定历史自信的精髓要义之中,是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的辩证统一。
四、实践论:增强历史自信的现实指向
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马克思主义是实践的理论,指引着人民改造世界的行动。”[13]实践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哲学首要的、基本的观点,贯穿于其理论产生、发展全过程。认识的正确性都需经过实践的检验,并通过实践不断助推理论升华。历史自信是党和人民在团结奋斗中凝结出的重大命题.
(一)增强历史认知
强调:“历史认知是历史自信的重要基础。”[3]546能不能正确认识、正确对待自己国家的历史,关乎党和国家事业能否长盛不衰。中国共产党始终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与方法论全面认识历史,在历史问题上正本清源,取得了显著成效。第三个历史决议的制定和发布是中国共产党正确、全面、权威地对党的历史作出科学总结的有力证明,充分彰显了百年大党的清醒与成熟。因此,增强历史认知是坚定历史自信的基础要求,首先要着力推动“五史”学习教育常态化长效化,教育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特别是广大青年要坚定历史自信、筑牢历史记忆,让正史成为社会普遍共识;其次要牢固树立大历史观,以大视野、大思维全面把握历史脉络,正确认识历史经验及教训,丰富历史智慧,旗帜鲜明反对历史虚无主义。增强历史认知能够启迪人们前进的道路和未来发展的方向,进一步凝聚起最深刻最广泛的自信和决心,满怀信心地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
(二)强化历史认同
人民对于历史的认同,表现在对历史的高度认可并有所体悟,并将其转化为开创历史新篇的实际行动和前行力量中。[14]强化历史认同,才能巩固历史自信的思想根基。应当铭记光辉历史,赓续红色血脉,构筑价值认同。要教育全党全国各族人民自觉相信、传承党和国家宝贵的精神财富,将红色基因发扬好、传承好,“深刻认识红色政权来之不易、新中国来之不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来之不易。”[6]从而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自觉认同历史。应当厚植历史情怀,做到知史爱党、知史爱国,构筑情感认同。要在形成正确历史认知的基础之上,培育情感认同,涵养历史情怀,坚定历史自信,增强葆初心、担使命的思想领悟力和行动贯彻力,汇铸起一道最广泛、最持久的情感防线,成为奋进新征程的精神动力。
(三)掌握历史主动
《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强调,“今天,中国人民更加自信、自立、自强,极大增强了志气、骨气、底气,在历史进程中积累的强大能量充分爆发出来,焕发出前所未有的历史主动精神、历史创造精神。”[8]历史主动精神是历史自信在实践过程中的深刻体现,是中国共产党人在新的赶考之路上所焕发出来的昂扬态势。掌握历史主动坚定历史自信,根本在于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更好地理解过去的中国、读懂未来的中国,举旗定向,继续勇毅前行。要牢牢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历史是由人民创造的,历史和实践充分证明,党依靠人民创造了历史伟业。同时,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也需要依靠一代代中国人民接续奋斗取得,人民群众始终是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动力源泉。因此,掌握历史主动,要时刻站稳人民立场,发挥人民首创精神,才能赢得历史和时代的支持,“要推动党的创新理论成果走深走实,在学懂中感受真理之甜、在弄通中高擎理想之光、在做实中弘扬信仰之美”。[16]最后,要敢于斗争、善于斗争。“三个务必”的提出彰显了百年大党的清醒与成熟,对于坚定历史自信、增强历史主动意义重大,要保持斗争毅力与决心,直面风险挑战、勇立时代潮头,如此才能赢得历史主动,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汇聚奋楫笃行的磅礴伟力。
参考文献:
[2]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二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470-471.
作者:朱园萍 胡龙华 单位:赣南师范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