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03-29 09:51:07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篇自然教育下儿童活动空间研究,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摘要:自然教育对指导人们了解自然、保护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方面有着重大作用。随着近年来“自然缺失症”的人群不断增长,自然教育在青少年成长中所发挥的作用也不断得到重视。本研究论述了森林公园开展自然教育的情况和作用,并介绍了森林公园儿童活动空间面向青少年的自然教育的优势,由此提出了森林公园儿童活动空间实施自然教育的意见与措施,为以后我国森林公园的自然教育建设提供案例与参考。
关键词:自然教育;森林公园;儿童活动空间自然教育即以自然为背景,以人为媒介,运用科学
高效的教学方式,让孩子们深入自然界,利用系统的手段对自然界讯息进行合理收集、梳理、编制,从而实现对社会科学逻辑思考的教育教学过程[1]。也是推动人类与自然和谐相处、提高人民科学素养的重要途径[2]。近年来,由于我国城镇化水平的提升,常年生活在都市“钢筋混凝土”环境中的人们,需要踏出家门、走入自然,感受和享受自然的恩赐。自然教育在中国也随之逐渐盛行,相关机构快速增长,自然体验更是成为自然教育的重要发展内容。儿童友好型城市建设理念的推进,使得我们生活的社区、公园、街道等公共活动场所也逐步向儿童友好的方向改进,“为儿童设计”这个领域已成为广大设计师需要密切关注和深入研究的领域。与此同时,也有更多的建设项目引入自然体验、天然农耕、博物游览、科普探险等自然教育的相关活动,可见自然教育的市场需求十分旺盛[3]。而森林公园的自然资源优势明显,是最为合适的自然教育载体。随着和儿童相关的业态逐渐成为文旅地产行业中最大的热点,其中儿童活动空间建设更是重中之重,且与常规公园儿童活动空间设计有所区别。
1自然教育理念下森林公园儿童活动空间设计的现状
虽然近年来我国儿童游憩空间数量不断增加,但存在游憩场地设施类型及功能单一,多为电动机械式的儿童游乐场与活动场地,缺乏创新和创意,且场地自然性低、安全性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相应的服务设施缺乏等主要问题。目前国内针对单项产品、材料的安全有标准,对于设计场地的安全却少有条款要求,这都是在未来设计中需要进一步改善的地方。《中国儿童友好社区建设规范》于2020年4月通过了全国初审,对儿童友好观念从结合城市到结合社区,由大方向逐渐向小方向、细方向发展。该阶段从安全、视觉等多种不同研究角度出发开展儿童活动空间的研究,并且关注留守儿童、残障儿童等特殊儿童群体的活动空间设计研究,从而推动儿童活动空间在学术研究层面的更深入研究与发展。在具体建设方面,高密度的城市发展所带来的城市绿地缺失,使得青少年选择“正规”场地(主题公园、住宅区草坪等)运动的耗时及频次远小于“非常规”场地(街头空地、马路二侧人行道等)[4]。与此同时,我国城市中的儿童活动场所也越来越多地趋向于设备化、室内化,户外的青少年活动区域也基本采用色彩丰富的地面铺设加上电动器械式的游乐设施,缺乏创意。此外,我国在儿童活动场所规划标准和国家标准方面并没有相应政策,直到2021年1月《儿童户外游憩场地设计导则》团标标准草案发布,才有了专门关于儿童游憩场所的有关设计标准。在设计理论方面,相关研究学者发现,在对儿童乐园的满意度评价中,孩子们对公园的重视程度依次是:安全>兴趣与成长>儿童适宜性>便利性>舒适性[5]。儿童户外区域的游戏大致可分为角色型、运动型、智力型、模仿型、冒险型、建构型等[6],儿童活动的具体内容大体包括爬行、学步、跳沙坑、探险、滑梯、骑车、捉迷藏、秋千、图形教学等[7]。各个阶段孩子的身心、社会活动特点都有所不同,不同年龄段的儿童在户外玩耍行为表现出不同的年龄群体特征。另外,孩子们的户外运动也是以自我为中心的,有表现欲强、倾向创造性游戏、注意力游走等特征[8]。西方国家的儿童活动空间大多在森林、草地等自然环境中,游戏设施大多采用自然木材这样取之自然的材料,对自然环境下的活动空间情有独钟。而我国的儿童活动空间正在建设发展中,但现有的开放式公园中,儿童的活动空间往往依靠电动设备,脱离了原有的自然空间,缺少了主体性、创造性,使儿童的自主娱乐变成了一种被动的、机械的消遣,也束缚孩子的自主想象空间。对于德国和欧洲等西方国家先进儿童场所设计的借鉴,观其表面不如解其规则。除了设计中的“形式”和“主题”,更应该首先了解那些优秀儿童场所设计背后的逻辑———儿童场所的出发点是尊重儿童的天性,满足儿童身心发展诉求,将自然教育融入场地,在玩耍中促进儿童的运动发展、认知发展和社交发展;再者,对于儿童来说,安全永远都是一个合格的儿童活动场所应该优先保证的内容,而“绝对的安全”并不存在,把握“安全-挑战”的平衡,是塑造一个高品质、受欢迎的儿童场所的关键之一。所以,在城市中怎样提供自由、安全、舒适、高品质的室外无动力儿童活动空间,成为当今亟待解决的课题。
2自然教育理念下森林公园儿童活动空间设计的意义
关注儿童活动空间与自然教育之间的关系,不仅仅是为了人们“自然缺失症”的疗养与孩子们身心的健康发展,更重要的是通过回归自然、接触自然,在孩子们的成长过程中潜移默化地施加影响,反过来让青少年们思考人与自然的关系,从而形成正确的、健康的、可持续的、互补的自然伦理观。首先,目前随着城市的高速发展,人们对公共绿地的功能品质需求也日益上涨,而在高密度的城市发展中,城市绿地的分散确实是必然的,使孩子们缺少户外活动的地方[9]。但从儿童的心理健康发展角度考虑,森林公园最适宜成为给孩子们一个可以亲近大自然、缓解“自然缺失症”的活动场所。森林公园的无动力儿童活动空间的设置相较于其他城市空间,具备了安全系数高、利用周期短、维护费用较少、趣味性强、互动性高、体验性独特等优点。无动力游乐设备可和大自然进行高度结合,由于设备可进行原创设计,而且设备形式新颖、贴合主题,能使孩子沉浸其间,最大限度满足孩子攀、爬、走、蹦、滑的不同运动需要。可以让孩子放下手里的电子产品来到户外玩耍,通过对真实大自然的了解,能增强他们对自然的感知力。其次,我国许多国家森林公园为创建自然教育基地提供了良好的资源,创造了良好条件。作为以树木为主的陆生生态系统,其植被繁茂,动物种类繁多,自然景观优美,空气清新,给参观者带来了最佳的休闲感受,还可引导各个年龄段的儿童到一起嬉戏玩乐,从而增强了孩子们的互动,减少了孩子孤独症的出现概率,促使儿童身心的健康成长,同时通过利用公园内丰富的动植物资源和地质地貌资料为儿童开展自然教育,一举两得。最后,儿童在森林公园进行活动的同时,也可以提高孩子的自然审美能力与色彩感知水平。森林景色中的四季变换能带给儿童一种新奇和愉悦的感受,在开阔眼界的同时也会增强儿童对环境的观察力、想象力和感知力。
3自然教育理念下森林公园儿童活动空间设计方法与策略
3.1儿童参与空间活动
作为自然教育理念下的森林公园在建设儿童活动空间时,并不能简单地用一个固定的常规场地来划定儿童活动的区域范围,应当充分利用整座森林公园的自然资源来为儿童教育和活动提供支持,同时这也是森林公园相比其他城市公园空间所具备的巨大优势。在注重孩子在景观参与度的同时,保持空间的创造力与独特性,让孩子在参与的环境中能够释放全部活力,在整个空间中充分释放自己的好奇心、创造力,寓教于乐。可将儿童活动空间分为4个部分:走进自然、认识自然、探索自然和回归自然。走进自然空间是以激起儿童对自然的兴趣为主要目的,是自然教育的第一个过程。强调参与者在环境中亲自参与,通过视觉、听觉、触觉、味觉来获取自然信息,通过接触、观察、感悟来学习。该区域临近入口,漫步自然之路,亲近树木苍翠的环境,与熙熙攘攘的喧嚣大都市形成鲜明对比,激起儿童的探索欲。认识自然空间主要是提供观察科普思考的场所。该区域为丰富植物群落,营造良好鸟类栖息环境,种植具备自然审美性植物。此外,利用陶艺、昆虫、植物、种子等趣味馆、自然教育体验馆、大自然课堂、栈道和平台,供儿童观察、识别动植物,认识自然,让儿童感受到季节的不同变化,将自然教育和近自然理念融入其中。探索自然空间旨在调动儿童的视觉、听觉、触觉、味觉等感官探索自然,通过情景模拟,使儿童学习自然知识,感受自然的魅力,亲身探索自然,思考自然与人之间的关系。回归自然空间目的在于建立与自然连接,认识、探索、思考自然,最后热爱自然,使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公园的采摘、林下种植的活动,为人与自然建立了连接,儿童在种植、采摘果蔬中享受自然带给他们的快乐,在加工自己劳动所得的农产品中得到满足,这不但承担着整个园区的自然教育活动,同时也为缓解儿童的“自然缺失症”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3.2植物选择
森林公园内最不可缺少的便是许许多多的植被,植物种植可以缩短孩子们和大自然之间的距离,所以在森林公园的活动场所景观规划和建筑设计的过程中,就必须充分关注植物。为使孩子对大自然有良好的认识,在活动范围空间中的植被类型应有多样性,栽培植物时要充分考虑植被的种类、色彩与造型的搭配。保护原生树种,保存古树名木和现存树木,培养地区性树木和特色植被群体。因地制宜修复、增加植被覆盖率,遵循适地适树、四时景致的原则扩展森林,以充分发挥植被的综合功效作用,提升景区的生态与环境,涵养水源。在空间上疏密有致、分布均匀,力求展现三季开花、四季有景的天然生态景观。在空间周边,应选择高大荫浓的树木,利于夏季遮阴,如红花荷是常绿乔木,高达12m,花期3-4月。红花荷花红色,花大,是红花荷属中花最大的。红花荷开花的时候挂满枝头,形成密林。红花荷花期由外部眺望内部,一层层红花荷层层叠叠,营造强烈视觉冲击,形成公园特色植物景观名片。红花荷枝繁叶茂,除了开花时带来美的视觉享受,还能阻隔外面的噪音和尘土,净化空气。同时适当搭配植物颜色,以提高儿童的感知力,如流苏树树形优美,四月开花,固有“四月雪”之称。花色白中透黄,开花时漫山白色花团簇拥,银装素裹。在季相变化上,如以早春开黄色花的金缕梅为基调树种,进行孤植或丛植,搭配种植其他常绿乔木。金缕梅和木本曼陀罗都是香花树种,种植在驳岸和道路边缘,为人在园中游览时提供良好的嗅觉体验,金缕梅枝条优美,花期时满枝开满黄金色的花,与枝条组合形成优美的植物景观。植被规划须与公园建设方向、主题相契合。在选择树种时,应注意速生和慢生相结合,同时考虑树木的美化作用,选择花、果、形、色的树种,形成复合的植物群落,生态效益与景观效益并重。提倡“绿化、美化、香化、彩化”,从而使自然生态内容丰富、环境优美,创造出充满生机的绿色空间。
3.3安全
儿童的心理发展中各个时期都存在着很大的不同,幼儿以前的自主性和独立性较差,需要在父母的严格监管下进行户外活动;儿童阶段的自主性和独立性逐步增强,但自我意识相对不强,在生活中面对的风险因素逐渐增加,以自我为中心,常常很容易忽视周围环境,这需要更多地考虑空间安全问题;青少年期逐渐完善,拥有了相应的自我意识,对风险可进行自主评估。在地面的设置上,由于幼儿期的孩子兴趣较高,对周围环境好奇心强,所以地面高度应适当,不要设计成高度差很大的阶梯,在地面有斜坡的活动区域,应尽可能减少斜坡变化,以使场地尽可能地平整,在学龄期和少年期活动时,地势的高差大反而更能够激发孩子的好奇心,但高差变化不宜超过12%。而在场地铺装的安全设置上,在主要道路应选用有透水性、平坦、抗滑性的建筑材料,在儿童活动场所铺设时,要选择橡胶、塑料等具有缓冲作用的柔软建材,以保证活动场所的安全[10]。在水体景观设计中,应严格控制水体的流量,避免水流过大,在水域四周应设置围栏,但每条围栏的空隙也不可太大,以防小孩越过。在植物的选择上,应根据不同区域的天气和季节合理安排,选取无毒、无刺、无异味、无飞絮且不易引起病虫害的植物。
4结语
综上所述,以森林公园为载体的儿童活动空间建设和寻常的户外儿童活动空间建设不同,森林资源作为天然的自然教育资源,其优势是其他类型的城市公园所不具备的,在儿童活动空间方面,更适合通过自然环境发展儿童身心健康的同时,引导儿童树立正确的自然观与环保观,利用自然教育资源来促进人与自然社会和谐共存。孩子的自然教育不但要给孩子创造良好发展的环境条件,更是给孩子在未来的生存空间中播下美与善的种子。
参考文献:
[1]刘静.自然教育理念背景下的小学校园软质景观设计研究[D].成都:西南交通大学,2017.
[2]李广元,方蒸蒸.森林文化课渗透生态伦理教育的路径选择[J].淮阴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7,16(02):183-185.
[3]张干荣,洪维.广东莲花顶森林公园开展自然教育的SWOT分析[J].林业科技情报,2019,51(03):112-114+121.
[4]翟宝昕,朱玮.大城市儿童户外活动的时空特征研究——以上海为例[J].城市规划,2018,42(11):87-96.
[5]陈婷婷.广州市新建儿童公园使用后评价研究[D].广州:华南理工大学,2017.
[6]高松.居住区儿童户外活动空间规划设计研究[D].重庆:西南大学,2009.
[7]胡剑锋,刘畅,曹弈璘.邻里交往空间实践探索———亲子成长与运动活力视角下的社区公园[J].风景园林,2018,25(02):116-122.
[8]武静.基于儿童探索行为的“野趣”景观设计探析[J].美术大观,2019(10):112-113.
[9]罗雨雁,王霞.景观感知下的城市户外空间自然式儿童游戏场认知研究[J].风景园林,2017(03):73-78.
[10]郭东阁.友好型儿童户外空间景观安全性规划设计[J].河南农业,2020(24):63-64.
作者:胡柱臣 张继兰 孙婷婷 史鹏飞 单位:西南林业大学园林园艺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