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公文范文 雷锋精神在统战文化建设中的作用

雷锋精神在统战文化建设中的作用

发布时间:2023-05-16 09:04:01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篇雷锋精神在统战文化建设中的作用,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雷锋精神在统战文化建设中的作用

摘要:统一战线是中国共产党克敌制胜的重要法宝。做好统战工作需要统战文化的正确引领。雷锋精神熔铸于党的百年发展实践中,其文化底蕴与统战文化高度贯通,发挥雷锋精神的多重价值意蕴能够深化统战文化建设。针对我国统战工作发展的新态势,厘清统战文化相关概念与价值功能,探析雷锋精神融入高校统战文化的实践路径,有利于推进我国统战工作高质量发展。

关键词:雷锋精神;高校统战文化;关联性

一、雷锋精神融入高校统战文化建设的理论阐释

(一)雷锋精神的丰富内涵阐释雷锋精神根植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熔铸于我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实践中,是与时俱进的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必须深刻理解雷锋精神的丰富内涵。如何界定雷锋精神的内涵,学界主要从以下三个层面进行阐释。一是雷锋的政治立场。有学者指出雷锋“拥护党的领导,并且具有明确的政治取向、坚定的政治立场”[3]。二是雷锋的奉献意识。雷锋具有“舍己为人、克己奉公的奉献精神”[4]。三是雷锋的敬业精神。雷锋精神蕴含敬业奋斗的职业伦理,甘当革命大厦的一砖一石[5]。学术界对雷锋精神内涵的研究,主要从政治品格,道德观念与实践观念等方面进行理论阐释。一是忠诚为党的政治品格。雷锋是赓续了党的纯洁政治血脉的共产主义战士。他“坚决听党的话,一辈子跟着党走”[6],以实际行动诠释对党的忠诚。二是无私奉献的道德境界。雷锋心怀朴素的爱民情怀,始终坚持群众路线,胸怀大公无私的奉献意识,把自己的一切奉献给人民,展现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深切情怀和工作作风。三是团结进取的实践观念。雷锋认为集体与个人的利益在根本上一致,在团结协作中实现了自我与社会的有机统一,团结精神是雷锋的坚实支撑。在工作中勇于担当选择最艰苦的岗位,攻坚克难的进取锐气是雷锋的重要思想武器。

(二)统战文化的概念界定统战文化形成于党的统一战线建设实践中。有学者认为,统战文化是统一战线的价值观念和行为准则[7]。有学者指出,统战文化是“各种政治力量所共同认同的目标、价值观和行为准则等形成特有的文化”[8]。还有观点指出,统战文化是政治文化的子系统,是政治文化的重要组件[9]。结合以上观点,笔者认为统战文化是指党在统战工作中为实现特定政治目标所生成的思想体系。统战文化具有丰富内涵。一是民主合作的政党文化。以多党合作和协商民主制度促进达成政治共识,与各民主党派营造出真诚互信、守望相助的良好文化氛围的政党文化。二是团结统一的民族文化。以多元一体的共同体认知为基础,推进实现多民族国家整合,最终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为目标的民族文化。三是崇德向善的宗教文化。以中华文化浸润,与时俱进充实社会主义时代内涵的中国化宗教文化。四是新社会阶层信义文化。引导各阶层人士遵从明礼守信、义利兼顾的道德理念,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营造良好氛围。五是海内外同胞同根文化。增进同根同源的海内外同胞对中华文化的认同,凝聚海内外华侨华人的团结力量的同根文化。

(三)雷锋精神融入高校统战文化建设的价值功能雷锋精神能够为高校统战文化建设打牢思想根基、凝聚广泛共识、提供不竭动力。发挥雷锋精神的多重价值意蕴,有利于构建新时代高校统战工作新格局。1.雷锋精神为高校统战文化建设打牢思想根基。首先,雷锋鲜明的政治立场能够提升统战成员的政治认同。无产阶级政党“没有任何同整个无产阶级的利益不同的利益”[10],雷锋公而忘私的生活作风对此进行了生动展现。其次,雷锋坚定共产主义理想信念能够引领统战工作的前进方向。激励高校统战成员以马克思主义为基本遵循,将个人价值的实现同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及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紧密联结,自觉为社会主义事业发展作出贡献,引领高校统战成员坚守党的价值理想与思想路线。2.雷锋精神为高校统战文化建设凝聚广泛共识。首先,雷锋重视团结协作的品格具有广泛汇聚各方力量的意蕴。步入新时代发展阶段,社会思潮呈现多元化的趋势,统一战线工作涉及的社会基础与领域更加广泛,统一战线的同心圆要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为高校统战文化建设提供最广泛的力量支撑。其次,雷锋精神有助于提升统战成员的向心力。将雷锋精神融入统战文化中有助于提升统战成员对党的主张与方针政策的理解,进而转化为高校统战成员的共同意志。3.雷锋精神为高校统战文化建设提供不竭动力。首先,雷锋精神蕴含的自强不息、锐意进取精神能为统战工作建设提供精神养料,激励高校统战人员攻坚克难。其次,雷锋精神蕴含的精益求精的意志品格能够提升高校统战人员的内驱动力。雷锋“干一行,专一行”的工作热情激励高校统战工作者立足本职,守好统战工作阵地。

二、雷锋精神与统战文化的关联性

在实践延展方式上,雷锋精神与统战文化同向追求团结之力。在文化底蕴来源上,二者根植于中国传统文化具有同质性。在本质属性上,二者都赓续了中国共产党人鲜明的政治血脉。

(一)注重团结,追求团结力量人民是社会历史进程的真正推动者,中华儿女无坚不摧的团结精神是我国攻坚克难的力量之源。第一,雷锋精神体现了“一滴水”的团结理念。雷锋曾说过“一滴水只有放进大海才不会干涸,才能最有力量”。他正确对待个人与集体的关系,维护集体利益,展现了团结协作、顾全大局的思想境界。雷锋不计较个人得失,愿意在集体中“做一颗永不生锈的螺丝钉”,深刻诠释了雷锋精神中的集体主义意识。第二,统战文化追求和而不同、互信互助的团结力量。统战工作的本质要求是大团结大联合,解决的就是人心和力量问题[1]。统战文化有助于联合不同党派、民族、信仰的党外人士,弘扬集体主义的大局观念,凝聚磅礴伟力形成牢不可破的真团结。

(二)蕴含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神儒家学说对中华文化影响深远。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本质和内核可以概括为儒学的三条根本观点:一是“明明德”,即彰显人性光明的品德;二是“亲民”,提高自己的道德并推己及人,使人民日新其德;三是“止于至善”,即力求整个社会都能长久的维持在完美的道德之境[12]。第一,雷锋精神展现了“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的思想境界。雷锋继承了崇德向善的传统文化基因,毫不利己专门利人,迎难而上主动申请条件更艰苦的工作岗位,并以自身持久的实际行动带动其他社会成员,引领了文明思潮与道德风气。第二,统战文化蕴含着“兼济天下”“君子和而不同”的理想主张。统战文化包含着守望相助、贵和尚中的人文情怀,不是停留在个体的自我完善上,而是为社会和谐发展培养具有与责任感的统战成员,这种特殊的文化能激发人民的爱国热情,凝聚各阶层统战成员,提升振兴中华的责任意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雷锋精神与统战文化的思想之根。根本固者,华实必茂,雷锋精神与统战文化都蕴含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本质和内核,沿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发展脉络不断延伸。

(三)具有鲜明的政治特性政治性是涉及政治领域中的权力主体为达到相应政治利益的性质属性。无产阶级政党具有鲜明的政治特性,政治性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属性,主要体现在坚持党的领导以及政治信仰,自觉维护国家意识形态的领导地位。雷锋精神与统战文化作为党的主流意识形态的重要载体,体现了鲜明的政治特性。第一,忠诚为党是雷锋精神最突出的底色。雷锋一生始终听党的话,跟着党走。这种坚定的阶级立场、鲜明的政治观念使他成为先进的共产党人。新时代党的政治信仰具体表现为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13]。雷锋把为共产主义献身当作最大的幸福,他始终保持为实现人类的解放事业而奋斗终身的斗志。第二,坚持党的领导是统战文化最鲜明的特质。统战文化产生于统一战线发展中,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根本遵循推动国家实现完全统一的特殊文化力量。统战文化能够引领统战成员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遵循共产主义政治信仰,与各阶级党组织统一思想。与其他文化不同,统战文化在不同历史阶段围绕着特定的政治目标,因此具有鲜明的政治特性。

三、雷锋精神融入高校统战文化建设的实践路径

雷锋精神融入高校统战文化建设,要深入挖掘雷锋精神资源,增强统战成员爱国主义情怀,开展形式多样的统战文化活动,推动新时代高校统战工作持续开展。

(一)挖掘雷锋精神资源为高校统战文化建设筑牢基础雷锋精神资源是雷锋精神的具象化体现及其物化形态。高校雷锋精神资源丰富,主要包括雷锋课程资源、雷锋育人场地资源、网络雷锋文化资源等。高校是统战文化建设的关键场所。深入挖掘雷锋精神资源,找准雷锋精神与高校统战工作的结合点,为高校统战文化建设夯实文化根基。一是开设雷锋精神精品思政课程。高校智力密集、联系广泛,留存众多先进的雷锋精神研究成果。开设雷锋精神相关课程,有利于专业化、系统化梳理高校雷锋精神资源,推进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同向同行,激发教师对雷锋精神与统战文化研究热情,激活统战成员文化基因,为高校统战文化建设奠定基础。二是开辟雷锋元素育人场所。将雷锋精神融入校园环境,如雷锋文化屋、育人展馆、文化走廊等。整合高校雷锋资源,构建融创新宣讲、体验、实践为一体的育人模式,以雷锋精神为突破口,引导高校统战人员在潜移默化中增进对大团结大联合的认识,进一步深刻领悟统战文化。三是搭建雷锋文化交流平台。精心整合与打磨本校雷锋资源,创新文化交流形式与内容,利用网络交流平台突破交流壁垒,将优质的高校统战文化资源共享至高校范围之外,提升文化影响力。此外,还要注意网络的舆论导向,牢牢掌握统战文化宣传阵地的主导权。

(二)用雷锋精神增强统战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一种建立在统一的民族观念之上对民族与国家的心理认同与情感归属[14]。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凝聚民族团结伟力的思想内核。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的根本目的是增强全体人民的中华民族认同与心理归属[15]。雷锋精神可以增强各领域统战成员对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自觉认同,铸牢高校统战文化深化发展的思想根基。一是雷锋精神融入民族团结教育。高校汇聚大量少数民族知识分子,党的民族工作的主线要求筑牢高校统战成员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以雷锋精神为抓手开展民族团结教育,可以提升统战成员的“五个认同”。雷锋的忠诚为党、团结协作的情感能够引导少数民族学生增进中华民族共同体整体利益认同,并在高校民族团结教育中融入雷锋精神,使高校少数民族成员树立正确的国家观和民族观,积极投身建设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二是用雷锋精神引导宗教中国化。用雷锋团结协作精神消除宗教中的对抗分裂因素,积极引导宗教中国化,推动宗教信仰在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中发挥积极作用。三是以雷锋文化为精神纽带加强与海外留学人员的沟通与联系。探索开展海外雷锋志愿服务、雷锋交流论坛等活动,提升海内外教师学子的文化自信,凝聚海内外统战人员的思想共识。

(三)用雷锋精神凝聚统战爱国主义情怀爱国主义情怀是指积淀在主体内心的情感价值体系,体现的是个体对祖国的一种心理感怀、价值关怀和担当胸怀[16]。爱国主义情怀具有高度凝聚力与感染力,厚植爱国主义情怀有助于提升统战成员的使命担当与责任意识。在爱国主义教育中发挥雷锋精神的德育价值,有利于凝聚统战爱国主义情怀。一是用雷锋精神创新教育模式。要改变以往理论灌输与说教式的爱国主义教育模式,将雷锋精神融入爱国主义教育,引导统战凝聚爱国主义情怀。二是用雷锋精神深化爱国内涵。新时代爱国主义是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的有机统一,用雷锋精神赋能高校理想信念教育,引导高校统战人员增强对马克思主义及社会主义道路的深化认识,积极投身建设社会主义事业。三是用雷锋精神落实爱国实践。爱国主义教育的理论性来自具体的爱国主义教育实践。爱国主义情怀需要通过实践升华,将雷锋精神作为爱国主义理论知行合一的联结纽带,激励高校统战成员将爱国主义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在实践中谱写新时代雷锋故事。

(四)用雷锋精神涵养统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党的主张、国家意志、人民意愿高度统一的具体表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指明了我国现代化治理的价值追求,为凝聚社会共识作出了方向指引,为统战成员提供了核心价值准则。雷锋精神的丰富内涵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高度贯通,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具体阐述。在高校统战文化建设中以雷锋精神为着力点,涵养统战成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一是为统战成员的价值选择锚定标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凝聚统战成员共识的重要法宝。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属于上层建筑意识形态,在个体素质结构中处于顶部信仰层面。用雷锋精神固本培元、凝心铸魂,强化理想信念教育。增强高校统战人员价值判断力,涵养统战成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高校统战成员作出正确判断与选择。二是为统战成员的道德养成设置准则。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凝结的品德观点,处于道德领域的顶端,掌握着道德建设的主导权。雷锋精神是代表至善的文化符号,用雷锋精神为统战成员的道德养成设置准则,提供日常品行参照和导引[17]。三是对统战成员价值认同进行深化。将价值观念落实到实践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归宿。不仅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为自己的精神素养,还要外化为自觉履践的行为准则。用雷锋言行一致的宝贵品质培养统战成员“知、信、行”高度统一,促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地生根。

(五)用雷锋精神丰富高校统战文化形式,推进高校统战文化活动开展统战文化活动生成于统一战线实践中,能够凝聚统战成员思想共识,具有高度的思想政治性与实践性。随着统战文化活动的发展与深化,统战成员对统一战线的思想认同逐渐加深,并能在活动实践中丰富统战文化活动形式。举办高校统战文化活动要坚持与时俱进的原则,让统战成员在丰富的文化活动实践中成为雷锋精神的践履楷模。一是组建高校雷锋公益团队。引领高校党内外知识分子在社会公益事业中提升奉献意识,在团结协作中交流沟通增强集体意识。在为人民服务中提高高校统战工作的实效性。二是将雷锋精神融入文艺作品。以雷锋精神为主题鼓励高校统战人员进行艺术创作表演,如雷锋情景剧、音乐及书画作品等,通过线下展演以及校园媒体融合矩阵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宣传,使政治性、思想性、艺术性相统一。不仅能增强统战文化的感染力与凝聚力,还能在生动的艺术活动中提升高校统战工作的亲和力,使政治色彩得更显温和、中立和含蓄。三是推进雷锋元素统战活动常态化。坚持以雷锋精神打造独特校园文化品牌,营造良好的统战文化氛围,结合实际与各学院特点举办常态化雷锋活动,用雷锋精神铸魂育人,推进高校统战文化建设高质量发展。

参考文献:

[1]促进海内外中华儿女团结奋斗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汇聚伟力[N].人民日报,2022-07-31(1).

[3]杨增岽.雷锋精神的基本内涵及其育人价值[J].人民教育,2021(Z3).

[4]臧英杰,孙超,李进.雷锋精神的时代内涵及其在高校的弘扬践行建议[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2020(14).

[5]谢文凤,贺培育.新时代雷锋精神的三维向度[J].毛泽东研究,2021(5).

[6]雷锋.雷锋日记[M].北京:北京联合出版公司,2012.

[7]刘恋.新时期统战文化的建设路径研究[J].湖南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21(2).

[8]李娜.基于文化认同视角下的中国传统文化与统战文化建设研究[J].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4).

[9]杨睿哲.文化治边视角下的边疆统战文化建设[J].云南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21(4).

[10]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2.

[12]肖群忠.论中华文化的崇德精神特质及其当代价值[J].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6).

[13]董庆霞.新时代中国共产党政治建设的目标定位及优化路径[J].行政与法,2021(6).

[14]李树德.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本质内涵及其建构[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21(19).

[15]林清新.中国共产党百年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发展历程·主要特征·经验启示[J].学术探索,2022(6).

[16]熊建生,郭榆.爱国主义情怀的本质要义、核心内容和价值品性[J].思想理论教育,2020(10).

[17]李新仓,周文利.大思政格局下雷锋精神融入高校思政课的多维向度[J].教育探索,2022(6).

作者:李新仓 吕晓涵 周景凤 单位:辽宁石油化工大学 辽宁省抚顺市第二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