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03-13 15:06:12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篇人力资源服务创新探究,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摘要:随着迈入共享经济时代,以及相关政策法规的颁布,灵活用工在促进社会发展方面扮演着愈加重要的角色。鉴于此,文章从灵活用工视角出发,分析了人力资源服务现状,并从人力资源服务机构、用工企业等两个层面,提出了人力资源服务创新策略。关键词:人力资源服务;共享经济;灵活用工;薪酬福利
引言中共中央在“十三五”规划纲要中强调:要加大对灵活就业的政策支持,以使劳动者就业问题得到良好解决[1]。由此可见,国家高度重视和支持灵活用工。尤其是受当下数字化新业态、云技术、互联网等持续发展的影响,以及新冠疫情的冲击,为实施和发展灵活用工提供了契机。在此背景下,加强人力资源服务创新至关重要,关系着社会的稳定发展。
一、灵活用工视域下人力资源服务现状
进入共享经济时代后,我国各地灵活就业的人员数量都大量增加。虽然很多地区都呈现出多样的灵活用工形式,如退休返聘、业务外包、实习用工和劳务派遣等,但就整体情况而言,关于灵活就业人员的人力资源服务暴露出如下问题:
一是,虽然灵活就业人员社会保险参保率较高,但个人购买占据较大比例,用工企业购买保险的比例较低,且多购买意外保险,并非社会保险。二是,灵活就业人员风险评控意识薄弱,若出现权责问题,常处于弱势地位,缺少上诉、维权的权利。三是,工资结算方面,灵活就业人员存在收入不稳定,无基本工资保障的情况,对于成交单量依赖很大,使得灵活就业人员的生存压力较大[2]。四是,用工企业培训内容及方式较为单一,且频次不足,往往经过简单培训,就让员工上岗,如此则导致灵活就业人员专业性不足,缺乏足够的工作胜任能力,导致顾客服务体验不佳。五是,共享经济时代下共享平台为灵活就业人员提供了大量就业机会,而灵活就业人员的绩效很大程度由消费者评价所决定,若出现不合理的消费者纠纷或评价,通常共享平台更多站在消费者角度来解决问题,评价难以做到合理公平,给灵活就业人员的权利形成较大侵害。
二、灵活用工视域下的人力资源服务创新策略
(一)服务机构层面
第一,应对市场需求做有效识别。伴随人力资源成本的持续上升,市场对于通过专业服务降低用人成本的服务需求愈加迫切。所以,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应做好市场的及时调研,能对市场环境与客户需求的变化做清楚掌握,了解何种因素导致了怎样的需求变化,以及对服务的相关影响。
第二,完善招聘信息。关于当前存在的招聘信息夸大、不全等情况,政府应加大对这一行业的监管,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则要完善行业规范,以鼓励良性竞争。同时,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可与用工企业展开联动,在管网上建立企业灵活用工的专栏,对一些企业的灵活用工需求和福利政策做定期更新,以使灵活用工报酬得到切实保障,这样既有助于用工企业灵活用工品牌形象的打造,也有利于企业品牌推广与传播,保证招聘需求的真实性。
第三,规范用人标准。一方面,要着手征信体系的建立,立足政府政策法规,借助互联网技术完成信誉体系的搭建,保证平台数字化、灵活化,能为应试者职业操守、岗位胜任力、道德法规等方面信息的查找提供便利。另一方面,要利用数字化和互联网技术,为应试者提供更专业优质的咨询服务。如着手招聘劳动关系专业咨询板块工作的构建,进行优秀灵活就业人员的储备,对其展开定期培训,取得各种技能证书,提高其岗位胜任力,从而让灵活就业人员具有更强的市场竞争力,能够提升自我价值,并为企业创造价值,真正做到人岗匹配,实现“企业—服务机构—就业者”的价值创造、价值联动及价值提升。
第四,创新培训方式。就当前时代而言,应借力互联网+完成培训方式、手段的创新,如开发各类适合灵活就业的MOOC与微课程,提供给灵活就业人员无时间限制、更为便捷的培训方式[3]。具体来讲,可利用大数据技术从用工企业的岗位要求、性质及需求等方面,提炼出众多属性标签,实现完整的用人画像。再通过智能算法模型,做到员工个人能力的准确匹配,以使灵活就业匹配效率得以提升。
第五,填补跨区域的服务空白。目前各地区之间的人力资源服务机构,服务范围较为局限,仅面向所属地区,较少有机构能提供跨区域服务。这既会影响用人企业与求职者跨区域获取人力资源、寻找岗位,也会使我国人力资源市场运行成本增加。若机构能提供跨区域服务,则能引导过剩的人力资源流向人力资源供给不足的区域,提供给用人机构与求助者更多机会。
第六,扮演好第三方角色,为灵活用工的供需双方搭建有效的一个网络服务平台。一是,将标准化的劳务合同提供到网络平台,帮助用人企业与劳动放完成合同签订,使劳资双方在“灵活用工”中的义务与权利得以明确,如此则能使经济业务中可能发生的法律风险得到良好规避。二是,可作为第三方存管灵活用工合同的交易资金,确保劳动者与用人方的经济利益均不受损。三是,若有劳动纠纷出现,作为第三方人力资源服务机构要予以及时调解,推动灵活用工的良好发展。
(二)用工企业层面
第一,健全薪酬激励体系。薪酬福利缺乏吸引力,会加大灵活就业人员的流动,使之对企业缺乏信心。并且优秀、专业的灵活就业人员对于用工企业的业务往来、工作环境及企业文化等都较为熟悉,在灵活就业人员为企业提供一定劳动次数后,除了基本的餐饮补贴、交通补贴之外,用工企业应提供给员工额外的奖金或其他形式的奖励。通过提高薪酬与工资待遇,能使灵活就业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及工作信心得以良好提升,从而减少流失的情况,实现就业人员与用工企业双方的良好发展。
第二,优化绩效考核。共享经济时代下,灵活就业人员长期处于虚拟且较为开放的一个网络化跨界系统,所以,针对灵活就业人员的绩效考核及管理难度较高。为了能够实现合理的绩效考核,一方面,要借助大数据完成灵活就业人员服务评价体系的建立,通过云数据、大数据等先进技术,使供需双方体验得以改善,使灵活就业人员和用工企业之间能互相信任,从而实现交易成本的降低。另一方面,应引进第三方信用评价、第三方认证等手段,加强对灵活就业人员和用工企业的信用评级管理与身份认证,保证用户双向评价更公平。另外,用工企业应持续优化绩效考核方案及标准。
第三,注重风险分担机制的建立。缺乏劳动保障,是灵活就业面临的最大问题。因此,用工企业应明确平台机构和用人企业之间的权利、责任,加强风险预警。结合自身目前的实际发展情况,与用工平台展开深度合作。同时,要结合用工模式的不同,与保险公司洽谈合作,完成不同险种的搭配,保证价格合理,促使用工愈加规范。另外,应由用工企业与员工共同分担保险费用,在员工完成入职流程后,完成保险的缴纳才开展正式的工作,确保在保障到位的情况下展开工作,并规避危险工作的用工风险。并且,用工企业为了进一步减少损失、分散风险,还应购买其他相应的保险。
结语
总之,共享经济时代下,灵活用工是市场发展必不可少的一种用工形式,其相较于传统人力资源就业模式,具有形式多样、方式便利、时间灵活等优势,且有助于整合社会闲置资源。对此,需要通过不断创新人力资源服务,来推动灵活用工模式的良性发展,促进我国经济的稳定发展,及和谐社会的构建。
参考文献:
[1]董良坤.人力资源服务业诚信共治:框架逻辑与实现路径[J].中国行政管理,2021(4):46-51.
[2]周小刚,陈水琳,李丽清.大数据能力、技术创新与人力资源服务企业竞争力关系研究[J].管理评论,2021,33(7):81-91.
[3]田永坡.人力资源服务业四十年:创新与发展[J].中国人力资源开发,2019,36(1):106-115.
作者:杨怀宏 单位:高台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发表于《南方能源观察》2022.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