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5-29 17:24:35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安邦保险,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这个横跨财险、寿险、健康险、资产管理、保险销售、保险经纪、银行等多种业务的综合性保险集团,在2013年底因频频出现巨额股权交易而被业界热议。尽管其官网上称集团总资产规模达5100亿元,安邦保险却始终保持着与其体量不相符的低调。
现在看来,去年12月初安邦财险举牌金地集团,似乎只是一曲前奏。真正暴露其土豪身份、吸引全场目光的,是其对招商银行(600036.SH)展开的均价12.07元/股的高溢价交易;这一国内大牌的股份制商业银行罕有的被举牌事件中,安邦保险的总成本高达137亿元,占招行总股本逾5%,成为招行第三大股东。
招行被举牌一事中,有一个颇具戏剧性的细节。从公司公告和市场披露情况看,安邦先铺垫好一切,默默站在5%持股比例线前等着迈出最后的一小步——因为披露前后,安邦仅仅多买了100股。这被市场解读为“为了举牌而举牌”。
安邦保险想要干什么?投资者和媒体挖到了来自其品牌部颇为官方的回应:购买招商银行是出于看好其未来发展前景,从财务价值的角度长期投资。
“看好招行”这个理由说得过去。截至三季度财报,招行每股收益为1.8元,傲居16家上市银行之首;瑞银证券认为招行相比同业拥有较强零售优势,且具有较强执行力的管理层将稳步推进包括互联网金融、“两小”业务等战略转型,为公司中长期经营表现提供支撑。
但也有专家表示,就财务性投资而言,安邦财险投资的单一标的金额过大,似乎不太符合保险公司的风格。
不过,那就是要安邦保险自己去操心的事了。对于既非上市公司又非国企、连公告都罕见的它,投资者只希望能从这些行为里提炼出一点可能的趋势:险资正在悄然加仓二级市场?
保险资金加仓颇有空间。
2013年10月,中国保监会向各保险公司下发了《关于加强和改进保险资金运用比例监管的通知(征求意见稿)》,拟将保险资金投向权益类资产的比例上限从25%提高到30%。
保监会数据显示,2013年1—10月,保险业资金运用中,债券占比最高,为44.48%;其次分别是银行存款、其他投资,股票证券投资基金所用资金最少,仅占总量的10.22%。如果这一文件通过,2014年,或将听见险资的更多作为。
安邦保险的成长路径也十分迅速而生猛。2010年还只有安邦财险这一张牌照,2011年短短一年内,相继拿下寿险、健康险、资产管理三张牌照,并获批走上集团化之路,成为中国保险业第八家保险集团公司。
虽然眼前正值酷暑盛夏,但对于曾经在资本市场上纵横捭阖的安邦人寿险而言,颇有些许凉意。
这些许凉意既来源于安邦人寿4月和5月不尽如人意的保费收入数据,更来源于始自2016年年底如今愈发严厉严格的保险监管政策,尤其是这一次安邦人寿也未能幸免于处罚,更是让市场咂舌。
在内外不利因素的双重夹击下,安邦人寿能否突出重围渡过难关,市场正拭目以待。
断崖式下跌和监管函齐至
根据保监会官网公布的数据,2017年1月、2月、3月、4月,安邦人寿实现原保费收入分别为852.58亿元、777.96亿元、243.53亿元、13.44亿元,而从5月单月来看,安邦人寿仅实现原保费收入5652.76万元,竟然不足亿元,为2017年以来的最低值。
2017年以来,安邦人寿保费收入呈现“高开低走”的下行趋势,如果只看首尾两处的1月和5月的数据,5月原保费收入仅为1月的0.06%,几乎可以忽略。在一季度保费收入尚属正常的情况下,安邦人寿缘何在二季度前两个月突然大变脸,让市场惊诧莫名?
实际上,早在2017年4月,安邦人寿保费收入已出现“断崖式”下跌的苗头,虽然安邦人寿4月的保费收入已比2016年同期的402亿元下降约96%,但仍实现原保费收入约13亿元,市场并未太过在意,只把它当成是寿险行业普遍存在的一季度实现开门红后的后劲乏力而已。但5月安邦人寿保费收入直接跌至冰点,也让市场真正领略到了其中的阵阵寒意。
翻看数据,尽管4月安邦人寿保费已出现“断崖式”下跌,但在2017年前四个月80多家寿险公司规模保费收入排名中,安邦人寿仍居第三位。
数据显示,2017年1-4月,寿险公司规模保费排名前十的公司分别为:中国人寿(3105亿元)、平安寿险(2154亿元)、安邦人寿(1907亿元)、华夏人寿(900亿元)、太保寿险(895亿元)、泰康人寿(758亿元)、人保寿险(756亿元)、富德生命人寿(723亿元)、太平人寿(656亿元)、新华保险(459亿元)。
即使在安邦人寿5月实现保费收入已不足亿元的情形下,在2017年前五个月寿险公司规模保费收入的排名中,安邦人寿第三名的位置并未发生变化。
2017年1-5月,寿险公司规模保费排名前十的公司分别为:中国人寿(3452亿元)、平安寿险(2492亿元)、安邦人寿(1911亿元)、太保寿险(1014亿元)、华夏人寿(1007亿元)、人保寿险(857亿元)、泰康人寿(844亿元)、富德生命人寿(780亿元)、太平人寿(715亿元)、新华保险(526亿元)。
从4月到5月,规模保费收入前十名的保险公司没有任何变化,只是个别公司的排名顺序有微小的调整。对比发现,5月比4月增加额最大的为国寿的347亿元,除安邦人寿以外最低的为富德生命人寿的57亿元,而安邦人寿的增加额公为4亿元。
保监会提供的数据显示,5月,安邦人寿实现原保费收入1888亿元,规模保费为1911亿元,若不是在5月实现20多亿元的非原保费收入增长,安邦人寿的规模保费增加额会更低。
市场不禁要问,4月和5月,安邦人寿究竟发生了什么变故?这里有两个时间点值得注意,一是2017年5月5日,二是2017年6月14日。
5月5日,保监会官网挂出2017年第14号监管函,这是保监会公开针对安邦人寿的首份监管函。下发监管函的起因是安邦人寿报备的两款产品出现违反、规避监管规定等问题,保监会责令安邦人寿立即停止使用相关产品,对已承保客户做好客户服务等后续工作。同时,自监管函下发之日起三个月内,安邦人寿被禁止申报新产品。
根据上述监管函,保监会经核查发现,安邦人寿报备的两款产品存在以下问题:一是“安邦长寿安享5号年金保险”产品设计偏离保险本源,通过生存金返还设计形式将消费者所交保费大量快速返还,把长期年金保险“长U短做”,实际做成两年期业务,规避保监会中短存续期产品的有关监管规定,扰乱市场秩序。
二是“安邦e起赢两全保险(万能型)”产品报备材料中的中短存续期产品董事会决议无总精算师签字,不符合《中国保监会关于规范中短存续期人身保险产品有关事项的通知》(保监发〔2016〕22号)第四条的规定。
由此,保监会叫停了以上两款违规产品并对安邦人寿处以三个月内禁止申报新产品的处罚,并要求安邦人寿高度重视产品开发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对产品开发管理工作进行整改。
实际上,监管函只是表象,背后问题的显性化或许更有深意。安邦人寿触及监管红线的两款产品,均与中短存续期产品的性质有关,而上述中短存续期产品正是2016年以来监管政策重点限制和约束的产品。保监会自2016年以来陆续了停售或控制此类产品销售占比的监管要求,并规定自2017年1月1日起,各人身保险公司应当每月统计中短存续期产品的相关数据并及时报送。
数据显示,安邦人寿一季度实现原保费收入1874.07亿元,同比大幅增长699.67%,而反映万能险保费的“保户投资款新增缴费”仅有17.58亿元,同比骤降98.27%,仅占规模保费的0.93%。与2016年一季度相比,安邦人寿的保费收入结构发生了重大的变化。2016年,安邦人寿实现原保费收入仅为1141.97亿元,而2017年一季度,其原保费收入就爆发式增长64%,备受市场关注。
监管函称:“安邦长寿安享5号年金保险”把长期年金保险“长险短做”,实际做成两年期业务,规避保监会中短存续期产品的有关监管规定,扰乱市场秩序。与2016年12月保监会对前海人寿和恒大人寿的处罚相比,“扰乱市场秩序”的定性更为严厉。
根据2016年9月6日下发的《中国保监会关于进一步完善人身保险精算制度有关事项的通知》(保监发〔2016〕76号)进一步规定,寿险公司每年中短存续期产品占保费的比重,2019年要控制在50%以内,2020年控制在40%以内,2021年及以后年度要控制在30%以内。“76号文”已明确要求,自2017年1月1日起,保险公司不得将终身寿险、年金保险、护理保险设计成中短存续期产品。也就是说,年金保险的存续期间不能在5年以下,“安邦长寿安享5号年金保险”实际做成两年期,属于违规之举。
从保监会下发的监管函的描述和“安邦长寿安享5号年金保险”的合同发现,虽然这款长期年金产品的保费计入原保费,但是产品本质上却与中短存续期产品相类似。结合安邦人寿一季度原保费收入的突飞猛进,市场有理由质疑其统计数据的真实性――或许,安邦人寿2017年开门红期间,原保费收入同比猛增的重要原因就是将年金保险“长险短做”。
另一个重要的时间点为6月14日,安邦保险集团官网发表声明称,集团董事长兼总经理吴小晖因个人原因不能履职,已授权集团相关高管代为履行职务,集团经营状况一切正常。虽然董事长不能履职的声明公布于6月,但这一结果的发生肯定是由一系列事实铺垫而成,由此导致的公司经营的动荡也不仅仅只是始于6月。4月和5月保费收入数据的连续“断崖式”下跌或多或少与此相关。
激进扩张遭遇强力监管
根据安邦人寿此前披露的年报显示,截至2016年年底,公司总资产规模已达到1.45万亿元,同比增长61%。再加上安邦财险7954亿元的总资产,合计达到2.25万亿元,资产规模已逼近2.7万亿元的中国人寿。根据相关统计,2016年,安邦人寿的海外保险资产达9000多亿元,约占总资产的40%。
就在2010年,安邦人寿的资产规模仅为5亿元,到2016年已飙升至1.45万亿元。从2013年起,安邦保险集团通过全牌照、海外并购、资本市场举牌等一些列眼花缭乱的高调动作,一边大举扩张总资产规模,一边迅速提升保费规模。在扩大保费规模方面,安邦人寿功不可没,成立六年以来资产增至最初的近3000倍,成为保险行业“资产驱动负债”模式和“举牌式投资”的典型代表。
不过,保险作为中国金融业的三大支柱之一,天然存在安全稳定的特性,因此,保险资金的最大优势在于长期投资的特性。最近几年,保险行业都在提倡并践行“回归保障、回归价值”的本源,安邦人寿以激进的投Y带动资产规模迅速增加的模式明显与上述原则相背离。在对以万能险为代表的中短存续期产品的监管趋紧、寿险业的调整步伐愈发加快的大趋势下,安邦人寿“资产驱动负债”的激进扩张模式最终遭遇强力监管也是必然。
中国保险业向来都存着一颗“入主银行”的野心。在保险业看来,一张全国性银行牌照足以让其成为金融业的“正主”,而背后带来的利益也不言而喻。实际上,“入主银行”仅是保险业金融动作的“冰山一角”,进入2016年下半年,保险企业强势举牌A股成了风尚。险资玩转资本市场的背后,充满了哪些渴求?对普通投资者来说,又有哪些举牌概念股值得投资?
安邦保险强势入主民生银行
作为中国股权最分散的民营银行,20年来民生银行股权之争从未间断过,最终形成了历史上的三大豪门股东――刘永好的希望系、张宏伟的东方系、卢志强的泛海系,其也被称为民生银行董事会上的“三驾马车”。
然而,安邦保险集团的强势入主让这三驾马车开始动摇。
自2014年年底至2015年年初,安邦保险集团于二级市场集中增持民生银行。到2015年一季度末,民生银行A股的前三大股东全是安邦系成员――安邦人寿、安邦财险、安邦集团,三者合计持股高达16.57%;此外,安邦资产管理(香港)有限公司在港股市场同步增持至民生银行H股总股本的5.18%(占A+H总股本的1.043%)。由此,安邦保险晋级为民生银行第一大股东,此前,原第一大股东希望系持股不过6.5%左右。
这无疑使得民生银行的股权结构发生了巨大变化。就在2014年12月23日,安邦提名姚大峰进入民生银行董事会,原三大豪门股东的均衡格局被打破。恰在2015年初,时任行长的毛晓峰被调查,民生银行内部处于人事上的大动荡期。截至目前,民生银行第六届董事会与监事会已经“超期服役”一年半,换届选举已拖无可拖。换届前夕,各方股东开始了各种不同的筹划。
令人颇感意外的是,面对安邦系的强势举牌,众股东不“抵抗”,更像竞相欢迎安邦入主。希望系刘永好减持套现20亿元,郭广昌的复星系也选择减持,清空了民生银行A股,仅保留了H股的持股。
业内对此普遍认为,安邦强势入主民生银行,是在某种程度上“接济”民生银行。一切迹象表明,民生银行遇到了增长瓶颈。在安邦入主后,通过银保互联,安邦可以快速依靠银保渠道销售部的高收益理财产品获得保费;反过来,巨量的保险资金也将为民生银行负债端提供充足的弹药,缓解存款获取压力。
众所周知,安邦的“金控大梦”一直从未停歇。早在2011年,安邦便通过控股成都农商行,拿到银行牌照;2014年收购世纪证券,拿到券商牌照;又有消息称,安邦正欲收购天津信托,拿到信托牌照――显而易见,民生银行将成为“安邦系”全金融牌照体系下的重要一角。
对于这套全新的“玩法”,史玉柱认识的很透彻:“安邦控股民生,我觉得挺好。有大股东照料,民生未来说不定更有戏。安邦吴小晖好赖也是我同班同学,如果将来把民生股票搞跌了,我去踢他PP。”
七大险资系抛7000亿扫货A股
进入2016年下半年,保险公司举牌上市公司的大火烧得熊熊。截至今年8月1日,保险机构持有的A股股票已达602只,市值共计超过7362亿元,占总市值的比例为1.48%。据悉,七大保险系举牌最为活跃,依次是:恒大系、宝能系、安邦系、生命系、阳光保险系、国华人寿系、华夏人寿系。
保险公司举牌为什么会在今年下半年突然爆发?一个共识是越来越多的万能险保费收入造成的。今年上半年,万能险新增8103亿元之多,超过 2014年全年 7647 亿的增量,加大了险企投资压力。
另一个共识是,“资产荒”增大,资产驱动型险企投资压力相应增大。以10年期国债的到期收益率作为社会平均资产收益率的衡量标准, 自 2014年以来该指标一直呈持续下滑的趋势,截至 2016 年 8 月中旬已经跌至 2.64%的近年低位。
随着保险公司大举上市公司牌,在资本市场上却形成一股保险公司举牌概念股。以恒大为代表的举牌概念股,包括万科、廊坊发展、嘉凯城等股价大幅度上涨。其中万科上涨了43%,嘉凯城上涨了84%,廊坊发展更是上涨了141%。恒大举牌概念股的强势也刺激了恒顺众c、发展、新世界等被举牌股股价大幅飙升。
从目前已经披露的公告来看,七大保险举牌对象行业分布如下:“恒大系”主要在“地产、建筑”等领域;“宝能系”主要在“地产、商贸、公用事业”等领域;“安邦系”“生命系”主要在“地产、银行、商贸”等领域;“国华人寿”主要在“地产、商贸”等领域;“阳光保险”主要在“食品饮料”等领域;“华夏人寿”主要在“银行、非银、食品饮料”等领域。
对于散户们来说,这些举牌概念股还有投资机会吗?国金证券分析师李立峰给出的建议是,“可以继续跟进。”由于保险资金对于投资收益的渴求,注定了将会继续增加资金。他认为,投资者可以关注上述七大保险系所已经举牌或者潜在举牌标的为最优投资策略,尤其要选择市场热门的“恒大系”“宝能系”“安邦系”“生命系”。另外,如果这些险资持股本占总股本比例高于1%的公司更是重点关注对象。
不过也有市场人士认为,最大的风险应该来自政策。一个非常重要的信号,保监会三令五申万能险投资要审慎,近期保监会主席项俊波再次重申“保险姓保”,禁止保险成为股东的融资平台和提款机。
有市场分析人士认为,保监会一系列的言论和动作,就整体来说会给保险公司举牌热度降温,这等于给股市部分增量资金的入场热情浇了盆冷水。
更有国信证券的分析师在8月18日的报告中认为,保险资金举牌不能持续。他给出了三个理由:
第一,从行业经验看,较为激进的投资风格难以支撑起一个行业的平稳发展;第二,万能险若出现销售增幅回落的现象,则资产驱动型险企的流动性风险会加剧;第三,目前资产驱动型险企大规模举牌后,其权益类资产占比已经接近 30%的政策红线,后续空间有限。
他还警告激进的保险公司:资产驱动型险企的万能险具有较高的资金成本,对投资收益率的依赖度较高,目前“资产荒”背景下,其生存环境有恶化的可能性。
不过记者就此问题询问一家知名保险公司的相关人士,他告诉记者:“我们有那么多保费,总得让我们投资吧。而且我们的权益投资全部都是在保监会的政策范围内,完全合法合规,为什么不能做?至于保险要做保障的事情,每家公司有不同的经营策略,不会有什么风险。
保险业的“金控大梦”
实际上,每个保险公司都有一个银行梦。因为在保险业看来,银行业的净利润与国字招牌实在诱人。
有数据称,银行业2015年净利润仅实现2.4%的增幅,但依然暴收1.6万亿元,坐拥200万亿元总资产。而行情红火的金融三兄弟之保险、证券的净利润奔着翻番而去,也不过录得2800亿元、2400亿元净利。
“瘦死的骆驼比马大”,一纸全国性银行牌照对于国内金融企业之意义不言而喻,中国平安才如此牛气,不过就是因为旗下的平安银行;国寿233亿元登顶广发行最大单一股东,持股四成,引发行业强烈关注的原因也在此。
自2006年监管层放行银行、保险互相参股以来,保险的金控大梦得到了正式的许可,越来愈多的保险企业纷纷想要尝试。
中国平安控股平安银行虽耗时十年,却荣誉殊胜。因此,中国平安成为国内第一家且是唯一一家绝对控股全国性银行的保险集团。2003年,中国平安收购地方合资银行――福建亚洲银行,彼时总资产不过两三亿元。后来,平安在汇丰帮衬下实现对该行的控股,得到垂涎已久的银行牌照。随后,2006年平安又收购了国内第一家城商行――深圳市商业银行89.24%股权,隔年将之更名为深圳平安银行。然而,这与平安追求的综合金融相距甚远,为此,平安先后盯上多家全国性商业银行牌照,败北广发争夺战三年后,终于在2009年搭上深发展,耗时3年、耗资200亿元,通过打包原有平安银行等财务手段终控股深发展,持有59%股权,更名为平安银行。
本次“查勘”的是位于丰台区科丰桥附近的安邦北京丰台支公司。从电梯口拐到走廊,一眼就看到了安邦醒目的“AB”标识,前方就是目的地了。走进大厅,第一眼的感受是整洁,除了前台摆放的吊兰,没有花哨的点缀。
我们到达的时间是上午10点左右,刚走了一个投保的客户,看来不用排队就能办业务了。
跟随记者进行客户体验的是马先生,标准个体户,平时工作非常忙,车是他必不可少的生活、工作伙伴。已经有8年驾龄的他,对于买保险的事情一直处于“便利贴”的状态,八年的时间内先后换了四家保险公司。已经熟悉保险投保过程的马先生再一次体验了办理流程,不过,这一次可是带着任务来的。
马先生在前台办理业务,记者不断询问工作人员问题。她一边办理业务,一边回答我的问题,十几分钟以后,完成了“保险合同”的签订工作。
虽然合同拿到手了,里边还是有些保险术语不太理解,尤其是保险条款。遇到这种情况,只有让专门的业务人员来解答喽。前台的右手边有个敞亮的大厅,靠近窗户的位置有个圆桌,方便客户在办理完业务后询问。马先生一脸满意的微笑,看来与业务员聊得还挺投机。
方便你我他
—便利是王牌
穿过远程会议厅,就是定损中心。相比前台,这里的氛围要紧张一些,不断有办理业务的人进来。马先生咨询定损理赔业务时,记者趁机和一个客户聊天。
去年三月,春寒料峭,下班驾车回家的曹先生在经过一个无指示灯的十字路口转弯时,与直行通过的车辆发生刮蹭。“当时大脑一片空白,根本想不起来客服热线的号码”,马先生焦急万分地翻遍了手机里存储的号码,不抱希望地向当初买保险时的业务员求助。喜出望外的是,业务员在交警到达现场的十分钟内赶到了。车辆要进行维修,而常年以车为伴的马先生一刻都离不开车,业务员主动帮助他申请了代步车。“我只是提供了身份证和驾驶证,一切都有人代办。”采访中,马先生的口中一直重复着“省心”这两个字。记者仔细询问了代步车服务,客户投保车辆在保险期间内发生车损事故,员工将客户车辆送到定损中心进行车辆定损并维修,即可享受3天的免费代步车服务。
非专业不可
—查如疾风 付如闪电
马先生自从买车以来,特别注意驾驶安全,虽然没发生过大事故,但像小刮蹭这样的事情也是不可避免的。“就一个小事故,还需要垫付,然后再拿单据报销,实在太麻烦”,马先生抱怨道。
看着有点小激动的马先生,工作人员微笑着说,“如果是3000元以下的小额事故,在事故责任清楚的前提下,可以直赔直汇。不需要垫付,只需要签订支付协议、在核赔环节前置验证客户的真实信息、支付信息,核赔结案自动实现支付,凭借“移动查勘”的互联网工作平台,在客服经理还未向客户道别时,赔款就已经支付到客户银行卡里。从开始查勘到查勘结束待支付,整个过程25分钟内就能完成。
为了让马先生放心,工作人员向我们展示了移动查勘的设备,只见显示屏上分区显示了移动终端采集的实时场景。“原来理赔也能实现3G呀”,马先生感慨到。利用这种移动查勘平台,可以大大减少定损时间,提高定损效率,希望这种设备能够早日普及。
高端访问
边瑞来
安邦财险股份有限公司 北京分公司 丰台支公司负责人
家用汽车:保险公司的专业水准,不仅与设备的优差良劣有关,更与工作人员的业务水平紧密相连。请问,面对发展进步日益提速的汽车技术,安邦保险公司是如何保证查勘定损人员具有较高业务水平的?
边瑞来:对一线技术员工进行业务培训是单位的工作重点之一,主要是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来实现。
首先,精选行业人才。对于查勘定损人员的聘用,主要是面向与汽车有关的院校,优先选择汽车相关专业的大学毕业生。同时,吸收同行业、相关行业有经验的汽车从业人员。
第二,通过外派、内部培训等多种形式对员工素质和技能进行双重培训,并且创新使用“导师制度”,通过“传帮带”保证业务水平的有效衔接。
第三,以专业“定级考试”促进查勘人员专业技能的提升。公司会定期组织查勘定损人员进行统一的定级考试,并将考试成绩作为专业职级晋升的主要指标,
先是年初,东阿阿胶被宝能系旗下的前海人寿连续加仓,并且逼近举牌线,一度引来实际控制方华润大手笔增持,以此稳住东阿阿胶的控制权。到了三季度,前海人寿却又开始“大甩卖”,大手笔减持东阿阿胶的股份。但在前海人寿尚未完全离场之前,安邦系便开启“扫货”模式。
“旧爱”未去,又添“新欢”。那么,这一次华润是否还会增持东阿阿胶的股份?接二连三与保险公司“拍拖”,东阿阿胶对此如何看?当前正值阿胶的销售高峰期,东阿阿胶是否会有又一轮涨价?对此,《投资者报》记者联系东阿阿胶相关人士,但对方公布的电话无人接听。
“旧爱”与“新欢”
今年一季度,前海人寿-海利年年首次进入东阿阿胶的前十大股东名单,并占据了第三大股东的位置。当时,前海人寿持有东阿阿胶约1593万股,占比2.44%。但是在二季度,前海人寿继续增持东阿阿胶约1130万股,此时占比达4.17%。距离举牌仅有一步之遥,因此也一度引起市场热议,认为宝能系存在举牌东阿阿胶的可能。
但令人想不到的是,前海人寿不但未在三季度对东阿阿胶进行增持,反而进行了大手笔的减持,减持约1976万股。目前,前海人寿仍持有东阿阿胶1.14%的股份。
根据交易行情来看,今年一季度东阿阿胶的交易均价约为46.61元/股,若以此价格作为前海人寿一季度增持东阿阿胶的成本价计算,前海人寿一季度增持东阿阿胶的成本约为7.42亿元;二季度,东阿阿胶的交易均价为47.84元/股,其持股成本约为5.4亿元。
而以东阿阿胶三季度的交易均价57.5元/股来算,前海人寿在三季度抛售东阿阿胶约1976万股,套现约11.36亿元。以东阿阿胶11月9日的收盘价57.42元/股计算,前海人寿目前持有东阿阿胶股份的市值约4.29亿元。
算下来,前海人寿通过投资东阿阿胶近11个月的时间,赚了2.73亿元。由此看来,前海人寿当初布局东阿阿胶或许是为了短期获利。
在前海人寿增持东阿阿胶期间,华润立即增持约3047万股,以此稳住东阿阿胶的控制权。
值得注意的是,虽然前海人寿减持了东阿阿胶,但是在东阿阿胶三季报的前十大股东中,出现三个新股东。即:安邦资产-平安银行安邦资产-共赢2号集合资产管理产品(第六期)(下称“安邦共赢2号”)、安邦资管-招商银行-安邦资产-招商银行-安邦资产-共赢3号集合资产管理产品(下称“安邦共赢3号”)以及中国农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国泰国证医药卫生行业指数分级证券投资基金。
其中,安邦资产和安邦资管均为安邦保险旗下公司,两者共同持有东阿阿胶约1346万股,占比2.06%。以东阿阿胶最新股价计算,安邦系持股市值约为7.72亿元。
让人捉摸不透的是,当前东阿阿胶的股价处于历史高位附近(8月23日,东阿阿胶盘中触及63.63元/股,这是上市以来的新高)。安邦为何选择高价接盘?
有市场分析人士认为,主要有两方面原因:一是认为上市公司长期停牌有补涨潜力;二是看重上市公司实际控制人背后的资本实力及后续争夺筹码等的可能。而回溯安邦系举牌上市公司的情况来看,或许也不排除,安邦未来举牌东阿阿胶的可能性。
业绩稳健 阿胶存在提价可能
既然如此受险资的欢迎,那么东阿阿胶的盈利能力如何?
根据三季报的业绩情况来看,东阿阿胶的营业收入约为39亿元,同比增长5%;净利润为12亿元,同比增长8%。众多券商都表示,东阿阿胶的业绩符合预期。
查看东阿阿胶自上市以来的业绩表现,其盈利能力相对稳定,这应该也是险资惦记东阿阿胶的原因之一。不过值得注意的是,在东阿阿胶的三季报中提到阿胶块终端销量同比有所下降,但具体下降多少?三季报中并未提及。
目前已立冬,也进入了传统的滋补品阿胶的销售高峰期。近日有消息称,东阿阿胶价格或许会再涨三成,导致很多消费者对此表示不接受。记者对此也询问东阿阿胶,但未能得到答案。
一位熟悉东阿阿胶的人士告诉记者说:“一般到这个时候,东阿阿胶都会被问及涨价问题,但他们都选择回避。”
据外媒6月6日消息,广州农村商业银行(下称:“广州农商行”)将于近日在香港首次公开发售,目前已锁定3名基石投资者,其中之一便是寿险公司百年人寿。据了解,此次百年人寿拟认购金额约为1.9亿美元(约合14.8亿港元),认购完成后,百年人寿将持有广州农商行约总股本3.07%的股权。
在金融领域,银保联动已不是新鲜话题。除了银行参与设立保险公司或与保险公司在渠道方面相互合作之外,近年来,保险公司入股银行的行为也愈发寻常。
据了解,当前工商银行、建设银行、中国银行等国有大行均已成立了自己的保险公司,其中建行、中行更是集齐了产险、寿险两张牌照。而在百年人寿之前,也已有中国人寿、平安保险、中国人保、安邦保险、富德生命等保险公司入股银行,且都持有不少股份。
据业内人士分析,保险公司入股银行,可能是基于完善公司金融服樟刺蹩悸牵也可能是单纯的财务投资。中央财经大学保险系教授郝演苏对《投资者报》记者表示,无论是银行投资保险,还是保险入股银行,都是正常现象,至于布局的目的,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要综合各机构资产状态、能力、实力及必要性等综合因素来评估。
险企入股银行渐成常态
广州农商行拟于近日赴港公开发售,其已经确认的3名基石投资者为海航集团、大连万达集团旗下的百年人寿保险公司以及国际招商局集团。其中百年人寿拟斥资近14.8亿港元认购广州农商行18.5%股权。
公开资料显示,百年人寿成立于2009年,在2009至2014年间,公司一直处于亏损状况。2014年,自大连万达进入百年人寿,公司的经营状况开始好转,至2015年百年人寿开始进入盈利期,而万达也在2015年成为百年人寿的第一大股东。数据显示,2015年百年人寿净利润为0.32亿元,而到2016年,公司净利润已超过2亿元。
对于此次入股广州农商行的目的,百年人寿方面对《投资者报》记者表示,价值投资一直是保险资金运用的主要方向。广州农商行在全国农商行中位居前列,整体经营情况良好,百年人寿看好其上市后的未来发展前景,是较为优质的价值投资标的。目前,百年人寿投资占广州农商行总股本的比例仅在3.07%左右,不过持股比例和投资金额以最终广州农商行上市公告为准。
从业绩来看,广州农商行近年来表现比较亮眼。数据显示,截至2016年年末,广州农商行总资产达6610亿元,位居全国农商行第五位,净利润达51亿元,同比增长约2%。不过值得注意的是,该行过去一年的不良率有所提高,达1.81%,高于目前国内商业银行1.76%的平均不良贷款率。
《投资者报》记者通过查阅Wind资讯数据及公开资料发现,除百年人寿外,当前中国人寿、平安保险、中国人保、安邦保险、富德生命等保险公司均入股了银行,且都持有不少股份。
具体来看,中国人寿持有广发银行43.69%股权,居第一大股东之位;人保财险持有华夏银行19.99%股权,并持有兴业银行4.56%股权;人保寿险持有兴业银行6.14%股权;富德生命人寿持有浦发银行20.68%股权;安邦系险企则分别持有成都农商行、民生银行、招商银行35%、15.54%、10.72%的股权。更早的如平安保险,在2004年便已将平安银行收入麾下。
为战略为财务还很难说
据业内人士分析,保险公司入股银行,可能是希望整合更多的金融资源,为客户提供更为全面有效的金融服务,也可能只是一种正常的财务投资,即看重了银行股权的稳定性及高分红率。
前者以有“全牌照金融集团”之称的平安集团为例,其旗下不止有银行和保险公司,业务还横跨互联网金融、证券等多个金融行业,故而能在集团内部形成很好的协同效应,也能为保险业务导流。数据显示,2016年平安产险、平安健康险都通过交叉销售获得了金额不菲的新业务收入。
日前,中国人寿新总裁袁长清上任。公开资料显示,袁长清此前曾担任中国农业银行党委副书记、监事长一职,拥有多年的证券及银行从业经验。他的上任,也让外界对于中国人寿集团金融板块加速融合、构建综合金融平台的目标有了更大的期待。
2016年年初,中国人寿已经通过受让股权的方式,晋升为广发银行第一大股东,持股约为44%。国寿正式控股广发银行之后,双方的合作也进一步深化。数据显示,2016年广发银行代销中国人寿集团各类保险金额约为7亿元,同比增幅超过3倍,广发银行也实现0.4亿元手续费收入,同比增长三成。由此看来,无论是银行还是保险公司,都从银保互联中获得了不错的收益。
值得注意的是,保险公司入股银行并不代表其一定能获得所入股银行的渠道支持,因为入股与业务合作之间并未有必然的联系。
郝演苏对《投资者报》记者表示,保险公司成为银行大股东,理论上是可以控制银保渠道的,但实际上很少会有保险公司这么做,原因包括用户需求多样化等,单一家保险公司是无法满足银行渠道客户需求的。
另外,保险公司入股银行也可能出于财务投资考虑。基于稳健投资的想法,不少保险公司在二级市场购入银行股,是为了获得低风险、稳健且分红丰厚的投资收益。
被女儿拖进老年相亲会
2013年1月12日,张丽雯想带母亲吴淑华去参加一个老年人新春专场相亲会。母亲不同意。张丽雯明白母亲心里还装着那位叫王家祥的伯伯,她生气道:“我真不明白,您跟了王伯伯有什么好?”
在女儿的软磨硬泡下,吴淑华无奈地随女儿去了相亲会上。在相亲会现场,吴淑华看到,很多老人手里举的相亲牌对自己的介绍都很简单,但对儿女的介绍却很详细,高职位、高收入、名牌大学、海外关系等成了一些老人炫耀自己的资本。这样的老人身边经常围着一帮人攀谈,而没有儿女可炫耀的老人身边则少有人光顾。
吴淑华第一次来参加这样的相亲会,感到很新奇,就拉着身边的女儿说:“这些老人是怎么了,到底是给自己相亲还是给儿女相亲啊?”张丽雯笑着解释说:“妈,这您就老土了!如今的老人相亲,拼的是儿女。”吴淑华听后,忙摆着手说:“我要嫁就嫁你王伯伯,人是要讲感情的,你爸爸走后,他给过我们很多帮助。”张丽雯却说:“他是给过我们家一些帮助,但您也没必要以身相许啊!您再婚的目的是为了安度晚年,只有儿女条件优越的老人才能给再婚一个保障。王家祥的儿子30多岁了还没成家,整天就知道玩游戏、啃老,他的女儿嫁得也不好。如果您与他再婚,只会给您现有的生活增添麻烦和负担。您以为您还年轻,结婚还得讲感情?对于老年人再婚,物质是第一位的。”
吴淑华一时找不出合适的语言辩驳女儿,就随女儿去张罗。
吴淑华五官端正、皮肤白皙,虽年过六十但风韵犹存,退休前在新华书店系统工作,显得很有素养。在相亲会现场,张丽雯对一位名叫李安邦的老人很看好。李安邦退休前在沈阳市政府机关某局工作,早年丧偶,有三个孩子,大儿子和二儿子合伙开了一家桥梁建筑工程公司,年收益近千万元;最小的女儿在美国搞科研,也收入不菲。老人在浑南新区还有一套水景房,日子过得很优雅。张丽雯觉得母亲要是嫁给了这位老人,等于是嫁进了“豪门”。她连忙与李安邦老人互换了联系方式,承诺以后带母亲去登门拜访。
为儿女嫁入“豪门”
回到家第二天,张丽雯以上门推销保险业务为名敲开了李安邦的家门。李安邦对张丽雯的来意心知肚明,他对吴淑华的印象很深,有想进一步交往的意向。不等张丽雯开口,他就主动问起买保险的事,并当即买了一份人身意外险。
更让张丽雯没想到的是,第二天上午,李安邦给她打来电话,说他儿子公司的300名员工的人身意外险全都在她这儿购买,让她直接去公司洽谈。张丽雯高兴坏了,更加坚定了要让母亲嫁进“豪门”的决心。
张丽雯以感谢李安邦为借口,要母亲与自己一起去登门拜访。吴淑华不想去。但经不住女儿的软磨硬泡,后来她还是随女儿一起去了。李安邦对她们母女俩的来访很高兴,亲自下厨,做了一桌子好菜款待她们,还让自己的两个儿子回家作陪。看到这个充满生机的家,吴淑华的心有所触动,在内心深处对王家祥和李安邦进行对比,对两家的儿女进行对比……到最后,她心里的天平逐渐倾向于李安邦。
回到家,吴淑华表态,愿意与李安邦老人交往。张丽雯连夜把这个好消息告诉李安邦。李安邦很高兴。第二天一早,他就到吴淑华经常晨练的公园里去“邂逅”了……
儿女频频上门“打秋风”
2013年6月16日,吴淑华和李安邦举行了隆重的婚礼。
李安邦独住浑南新区,两个儿子只在周末和节假日回来看望老人。张丽雯是贷款买的房,每月都要还贷,日子过得很拮据;弟弟张继伟一家三口窝在母亲单位筒子楼的一间不足50平方米的房子里,更是节衣缩食。他们就时不时地跑到母亲的新家来蹭饭吃。
时间长了,李安邦不免有怨言。有一天,张丽雯和张继伟在此吃完饭走后,李安邦发牢骚道:“你两个孩子都已长大成人,总不能长期依赖我们吧?一天到晚跑来蹭饭吃,你看着就不觉得累得慌?”
吴淑华说:“我不会让他们白吃的。我每天给你打扫这么大的屋子,每个周末伺候你的儿子、儿媳和孙子。我就是给你家做保姆,也可以给我儿子、姑娘赚口吃的吧!”
见吴淑华如此说,李安邦只好不吭声了。
张丽雯和张继伟却不体谅老人,见继父没有说他们什么,就更加频繁地往继父家跑。名义上他们是来看望老人,实际上是为了节约开支。
这样的日子过了两个月,吴淑华单位的筒子楼要拆迁,政府补偿给他们30万元拆迁款。如今房价那么高,这点儿补偿款哪能买得起新房啊?一时间,张继伟一家面临无房可住的困境。
为了能让弟弟一家住上新房,张丽雯就做母亲的工作,要她找继父借钱给弟弟买房。吴淑华知道这样不好,但为了孩子,她决定试一试。哪料到,吴淑华一提这事,李安邦就火了,用手指着她说:“我管他们一家三口白吃白喝就已经很不错了,你竟然还想让我借钱给他们买房,你们这家人怎么这样不知足啊?”
张丽雯得知此情,又生一计,跟母亲说:“你跟继父说说,把弟弟和弟媳安排到他儿子公司工作,这样问题不就解决了?”
吴淑华提出这个要求后,李安邦担心张继伟干不好,砸了儿子的生意,起初不太同意。但经不起吴淑华的再三乞求,最后他还是给大儿子李学斌打了个电话。李学斌理解父亲的难处,为了让这个新组建的家庭度过磨合期,2014年春节过后,李学斌给张继伟安排了个填土方的工程。
物质婚姻以离婚终结
张继伟接到工程后,喜不自胜,成立了一支运输小分队。张继伟的妻子严娟在工地上管计数和后勤工作,夫妻二人吃住都在工地。这样一来,他们的儿子龙龙就无人看管了,他们只好将龙龙交给吴淑华照顾。
龙龙只有3岁,刚上幼儿园小班,吴淑华除了每天早晚要接送他外,晚上还得陪他睡觉。龙龙每天晚上都哭喊着要妈妈,吵得两位老人都无法安生。李安邦一辈子耳根清净,两个孙子都是请保姆带大的,哪经得起小家伙这般折腾?他的睡眠越来越差,脾气越来越暴躁。
2014年3月10日晚上,小家伙半夜开始哭闹,吴淑华怎么哄也哄不好。李安邦憋着满腔怒火,猛地推开客房的门,指着吴淑华说:“你明天就给我把他送到工地上去,交给你儿子儿媳看管,以后再不许来我家吵闹了,否则我连你一起赶走!”
吴淑华见他发这么大火,忍不住顶撞道:“有哪个孩子不是哭大的、闹大的?如果是你的孙子,你会这样嫌弃他吗?”李安邦本来就有高血压,听了这话更加激动,他一头向吴淑华撞去……
这一撞的力度很大,李安邦倒地的同时,吴淑华的头撞到了墙上,倒地时头又撞到了玻璃茶几上,把茶几打破了,玻璃割破了她的头。她口吐白沫,昏死过去……
不知过了多久,李安邦才慢慢地苏醒过来。听到小孙子要奶奶的哭声,他才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赶忙挣扎着打120急救电话,并通知双方的儿女。
经过医生的全力抢救,两位老人都保住了性命。李安邦的病情轻一些,几天就出院了。吴淑华的病情重一些,颅内出血,有可能留下半身不遂的后遗症。
经过半个月的治疗,吴淑华的身体恢复得不错,可以下地走路了,医生让她出院后做一些康复运动,估计不会留下后遗症。
安邦财险通过传统产品账户于日前通过上海证券交易所交易系统累计增持招商银行113326万股A股,增持后安邦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持有招商银行126099万股A股股份,首次达到并超过总股本的5%。这成为本周最为热门的消息,可谓一石激起千层浪。有关注红三代背景的,有关注溢价10%的价格的,也有由此认为银行股低估的,不同位置上的不同角色,带来各种不同的思路与纷争。
对于前两点我个人觉得无可厚非,红几代已经见怪不怪了,即使不服气又能如何。至于溢价也属大宗交易正常范围,毕竟一下达到如此大市值公司的举牌比例,不溢价则耗时、耗力、耗资金也未必圆满达到,除非有大卖家对接。毕竟最大股东也不过12%左右股权啊,大卖家自然有一定谈判能力,且若非红三代背景,相信即使溢价30%此大卖家也不会接受吧。
最后一点关于估值高低与否的问题,颇让人觉得无奈。因为迄今还有这么多人依然没有搞懂巴老爷子的价值投资和我们所谓价值投资的区别何在。不提概念,只要问你,你和巴菲特以同样价格、同一时点买进同一家公司的股票,你是否认为你和他都是一样的价值投资?
当然不是,这里存在着巨大的操作差别。巴菲特的手法可称为收购,而你的手法充其量成为买股。差别在哪里呢,就在于对于被收购公司董事会及管理层的影响力。巴菲特的行为可以使得他影响甚至控制董事会,进而控制管理层,从而促使其进行诸多有利于大股东的行为,比如分红等。而个人小股东却绝无这个机会促使管理层实现有利于自己的决策,即使分红是一样的,也不过是搭个便车而已,只有符合大股东利益时,小股东才被顺便照顾到。
所以是否能进入董事会,能否影响管理层行为,是巴菲特的价值投资与我等小户的价值投资之间的天壤差别,我们过于关注所谓估值、期限、护城河等等,却忽视了这操作手法上的差别。而造成的结果就是,巴菲特本身就能影响公司行为,可通过改变公司进而影响市场对于它的估值。而我们呢,只能买入持有,然后煎熬等待,等待着市场对这公司的态度从遗忘转向关注,再转向热衷,我们也借此实现解套和盈利。此中的主动干预与被动等待之间,是何其艰难跨越的鸿沟呀。
所以看安邦的操作,其实是符合巴菲特的操作手法的,一下持股超过5%,成为第二大股东,进入董事会是必然之举,影响力仅次于招商局。若再进一步增持股权,以及合纵联横其他股东,与大股东分庭抗礼也可做到。这样通过进入董事会,影响管理层行为,即使分个5%的红利,也就基本使安邦的资金成本打平了,剩下的股权价值、渠道价值等等,都可算是获取的收益。
而如果依据安邦的收购,我等小户就以为招商银行被低估了,可能也还要费一番思量,毕竟,我们影响不了管理层,拿不到银行的低价格资金,也不能让银行帮我们卖保险,我们能获取到的只能是搭着大股东和市场的便车,获取些微小的红利和价格的收益吧。
金发科技:改性塑料龙头企业
金发科技2014年1月28日公告称,截至1月24日,公司已累计回购股份7440万股,占总股本的2.82%,购买的最高价为5.81元/股,最低价为4.91元/股,支付总金额约为4.1亿元。
对此,金发科技董事会秘书宁凯军表示:“实施回购是考虑当时公司股票被低估,同时看好自己的主业,特别是新材料的未来发展空间。本次回购维护了公司资本市场形象,增强了投资者信心,基本达到了公司当初预期。”
截至10月23日,金发科技收盘价为5.13元,较最高回购价仍有0.78元的差距。
在经营业务方面,金发科技主要从事改性塑料的生产、研发和销售,下游应用于家电、汽车、电子电器等领域。公司现拥有广州、上海、绵阳、天津、昆山五大生产基地,是国内规模最大、产品最齐全的改性塑料生产企业。
近年来,随着节能环保标准的提高,一方面,塑料占汽车自重比例不断提高,车用改性塑料需求大大提升;另一方面,合资车企零部件采购本土化,使国内车用改性塑料进口替代速度加快,市场份额提升。
此外,除传统改性塑料产品之外,金发科技还陆续推动完全可降解塑料、碳纤维、木塑等新材料的应用和推广。公司公告显示,2013年12月,公司与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签署框架协议,计划未来3年与兵团农业技术推广总站共同进行700万亩以上生物降解农膜的示范和推广等相关工作。据介绍,公司可降解地膜在云南地区的推广使用也已试验成功。业内人士称,未来可降解地膜的大面积推广,将为公司带来新的利润增长点。
在机构投资评级方面,民生证券和兴业证券最新给予该公司“强烈推荐”和“增持”评级。其中,兴业证券在8月26日对金发科技的半年报跟踪研究报告中表示,“金发科技是我国改性塑料龙头企业。凭借技术和渠道优势,公司在整车、家电等市场份额有望持续提升,公司改性塑料销量将稳步增长。此外可降解塑料、木塑材料等推广已取得一定进展,未来进展值得关注。”
金融街:跌破净资产的地产股
金融街9月24日晚间公告称,公司拟自2014年9月16日起至2015年9月16日期间动用最高不超过2.5亿元自有资金回购公司股票,最高回购价格不超过7.5元/股,预计回购股份约3333万股,占公司总股本的1.1%。关于回购的目的,公司表示:“公司股票的市场价格低于净资产,与公司的内在价值不符。为维护广大股东利益,结合公司未来发展,公司拟以自有资金回购公司股份。”
截至今年6月30日,金融街的每股净资产为7.23元。受到地产政策影响,其今年股价一直徘徊在7元下方,10月23日,其股价收于6.13元,市净率不足1倍。
金融街此次回购股票,在资本市场引发较大关注。市场分析认为,金融街此举短期目的是为了狙击安邦系增持。截至6月30日,和谐健康保险(安邦保险旗下子公司)持有金融街2.69亿股份,占比8.88%;其关联方安邦人寿持有3373万股,占比1.11%。这意味着,安邦系合计持有金融街9.99%股权。而一旦金融街完成此次回购,安邦系将被动举牌,因为金融街总股本注销1.10%之后,安邦系持股将自动超过10%,从而触发二次举牌。
对于此次公司回购,瑞银证券在10月14日的研究报告中认为,公司回购价格不高于7.50元/股(较公司每股净资产7.23元/股溢价3.7%),该股票回购计划将在一段时间内将对公司股价形成支撑。
广州发展:有望受益天然气业务爆发式增长
8月16日,广州发展公告称,截至2014年8月14日,本次回购期限已满,公司已回购1602.5万股,占公司总股本的0.58%,购买的最高价为4.90元/股,最低价为4.75元/股,支付的总金额约为7825万元(含佣金)。
此外,公司大股东广州发展集团自2013年7月2日开始的增持行为已完成。期间,广州发展集团累计增持公司股份252.9万股。
作为交易对象的万科,在公告的时候一如既往般的平静,但一时舆论哗然:作为国内地产界龙头的万科,一夜之间大股东易手,这究竟会给其发展带来什么样的影响?而宝能系斥资200多亿元增持举牌,究竟会有什么样的考虑?
先从标的说起。 为什么是万科?
选择万科的第一个原因来自于业绩的长期优秀。
万科是一家好公司。1994年万科净资产10.9亿元,到2015年6月,万科净资产已达1177亿元,20年间增加100倍,年均复合增长26%。同时,万科的高增长并没有因为自身规模庞大而明显减速。在中国房地产市场整体下滑的最近几年,在销售额过千亿的情况下,万科依然能年年取得近20%的ROE回报。这样的业绩不仅是优秀,而且是惊人了。
截至2014年底,万科账面现金超过600亿元,拥有3600万平方米的土地储备同时获得价格低廉,公司管制长时间有效优秀,这些有利因素当然会吸引投资者的关注。
而选择万科另一个原因来自于其股权结构。
万科实际上是一家管理层控制的公司,大股东持股不足15%,并没与完全控股和影响万科发展的能力。因此,万科在历史上,也曾经成为各方争夺影响力和控制权的对象,这就是发生在20年前的“君万之争”。
万科董事长王石在其回忆录中谈道了这段情景:“君安承销万科B股,有1000万股仍压在手上,成本在12元每股,而目前市场价只有9元每股,按市场价售出将亏损3000万元。如何既脱手套现,又不亏损呢?就是制造万科被收购题材。收购概念自然刺激股价上涨,只要万科股价上涨,君安就可以一举三得:一、抛售积压的万科股票,资金回笼;二、借小股东的支持控制万科董事会,更方便地操纵股市;三、赢得维护小股东利益、市场创新的好名声。”
但最终,王石通过各方努力,瓦解了君安的努力。所用手段无非两个,第一,争取各股东以及监管层的支持;第二,用亮丽的业绩说话,减弱了对手改组董事会提升管理效率提议的鼓动力。
王石事后反省,他认为如果缺乏一个有力支持的大股东,万科未来还会遇到类似的情况。于是,在2000年,万科主动邀请华润入股。从王石的角度看,这是一个非常好的决策。一来华润央企的背景给了企业很多支持;二来华润持股不多,并不干预企业日常经营。双方合作融洽。
但是,华润毕竟只有万科14%的股权。这为其他人窥视万科的主控权提供了可能和机会,一旦新的股东进入,就可能对管理层的经营和决策产生影响。2014年,万科总经理郁亮在3月的春季例会上说,当下“野蛮人”来万科敲门是很正常的。“野蛮人”会怎么行动呢?如果能成为大股东,获得绝对控制权,这是最简单的;如果不能获得绝对控制权,可以通过股东大会、董事会来捣乱,比如投反对票、利益要挟等等。
在郁亮看来,当时也许仅仅只需要200亿元就能获得万科的控制权。而一年后的今日,其实需要的资金也没有增加太多。 为什么又是险资?
那么收购方前海人寿背景如何呢? 这家成立仅三年的企业由深圳市钜盛华实业发展有限公司、深圳市深粤控股有限公司、广州立白企业集团有限公司等6家公司共同发起筹建,其中一起举牌万科的钜盛华持有前海人寿20%的股本,而钜盛华的99%股本被深圳市宝能投资集团持有,因此前海人寿也被看做是宝能系旗下的金融旗舰。
前海显然不是第一家发动收购的保险公司。近年来,保险公司凭借其金融牌照,有着资金融通的便利,早就成为资本市场上并购的重要发起方。其中一个明星就是安邦保险集团。
从2011年开始,安邦集团已经开始增持民生银行(600016.SH,01988.HK)、工商银行(601398.SH,01398.HK)、招商银行(600036.SH,03968.HK)等银行股。2014年12月,安邦持有民生银行有表决权股份总数的10%,成为民生银行大股东;同期亦购入招商银行10%的股权,逼近其第一大股东招商局12.54%的持股比例。此外安邦的扩张也进入到房地产行业:除了在金地集团(600383.SH)的持股20%外,安邦此后又增持金融街(000402.SZ),四度举牌后持股比例高达20%。
其他险资企业也不甘落后。2015年7月,在市场大跌之际,国华人寿举牌了东湖高新(600133.SH)、华鑫股份(600621.SH)等6家上市公司;而阳光人寿、上海人寿、中国人保也分别举牌凤竹纺织(600493.SH)、中海海盛(600896.SH)、兴业银行(601166.SH)。
而前海人寿除了连续举牌万科之外,还盯上韶能股份(000601.SZ)。8月13日,韶能股份宣布第一大股东易主,前海人寿仅用半月时间超越韶关工业资产成为第一大股东。
险资如此密集的集体行动并非偶然,而是事出有因。
2014年1月,中国保监会副主席陈文辉公开表明,要进一步放开险资投资领域。到2014年8月,国务院出台的保险业“新十条”鼓励保险业发展。从中可以推算,到2020年,中国合计约保费收入近5万亿/年,而在2014年,中国总保费还在2万亿/年的规模。
巨大的市场空间和政策支持,刺激各家保险公司加速发展,抢夺地盘。而基本面表现优秀的蓝筹地产和银行,自然成为这些保险资金首要的关注对象。 财务投资还是战略投资?
耗资200多亿元购入一家市值1500亿元公司15%股权当然不可能仅仅是财务投资。万科良好的公司管理水平、账面充沛的现金、廉价的土地储备以及过往高速而平稳发展的业界和资本回报,足以令收购方垂涎并希望长期持有。同时,如果能凭借股东地位影响甚至主导万科董事会,则对收购方有着更大诱惑力。例如在举牌金地后,安邦集团和生命人寿就提名了代表各自利益的董事进入董事会,并着手参与公司经营战略层面,金地选举独立董事的议案也遭到了安邦集团和生命人寿的否决。
对于门口的野蛮人,万科并非没有防备。除了引入大股东华润作为第一道防线之外,万科也加设了后备防线。第一道后备防线就是公司章程。根据万科公司章程:
“董事由股东大会选举或更换,每届任期三年,任期从股东大会通过之日起计算,至本届董事会任期届满时为止。董事任期届满,可连选连任。董事在任期届满前,股东大会不得无故解除其职务。”
万科新一届董事会2014年3月上任,任期三年。因此,即便新的股东能通过股东大会来提名更换董事,并借此来影响万科董事会决定,那也至少要等到2017年3月本届董事会届满才行。
第二道后备防线就是盈安合伙人计划。截至2015年6月,半年报披露,成立仅一年多的盈安合伙人共持有万科4.14%的股份,市值约60亿元。同时,万科工会委员会也持有万科0.61%的股份,两者合计4.75%,加上华润持有的14.89%和刘元生持有的1.12%,合计超过20%。
此外,万科还在7月启动了100亿元的股票回购计划,准备在13.7元以下增持万科股票。在当下市场环境中,这也可以阻碍万科股票价格波动带来低价吸纳的机会。
而对收购方宝能系来说,拿出巨额资产投资一家公司仅仅出于财务考虑也几乎是不可能的。宝能在收购中使用了收益互换和融资的方式购入,这相当于在收购中使用了负债和杠杆。从这个方面来看,拿下万科15%的股权对于宝能系来说负担并不轻松。同时由于在2017年3月前万科的董事会难以改组,在高利率和高杠杆双重因素下,时间是敌人。
那么,要控制董事会,宝能必须收购万科30%以上的股份并触发全面收购要约的条件,这意味着万科的全体股东都可以向其出售股份,宝能能接得住么?
除非宝能系后面还有实力派。
8月26日晚,万科回应:“万科是一家公众公司,万科股票属于公开交易品种,对万科股票的操作由投资者自行判断和决定。”
5%,一条举牌线,牵出万千资本故事。
近日,阳光保险集团旗下的阳光产险增持伊利股份。经此变动,阳光产险和阳光人寿合计持有伊利股份总股本的5%,由此触发举牌。
似乎是有备而来为平息市场恐慌,阳光保险在举牌之后随即做出“两不”承诺:“不主动谋求成为伊利股份第一大股东”和“未来12个月内不再增持伊利股份”。
但鉴于此前宝能系、安邦系等先例,阳光举牌给伊利和外界带来不小的震动。伊利选择紧急停牌,谋求“重大资产重组或非公开发行股票”。还有评论称,股权分散的伊利遭遇“野蛮人”突袭,若处理不当,或将引发中国奶业地震。
保险资金,再度跳上风口浪尖。
早在2013年,生命人寿就举牌了上市公司农产品。2014年,安邦连续举牌招商银行、金融街、民生银行、金地集团。2015 下半年开始,保险公司更是掀起举牌上市公司的热潮,以前海人寿(宝能系)、国华人寿等为代表的险资频频发力,引起市场强烈关注。
尤其是宝能系争抢万科股权的凶悍手法,让险资的“野蛮”色彩尤为突出。一时间,资本市场对险资举牌风声鹤唳,仿佛一旦跨过了5%的首次举牌线,就如吹响了“篡权”的集结号,明争暗斗将会接踵而至。
背负着“野蛮人”的称号,各路险资频频举牌究竟存在何种投资逻辑?又暗藏怎样的图谋?
或许更基本的是,它们到底有多“野蛮”?
“阳光”底下有无“阴谋”? 即便阳光足够“温柔”也难保没有其他野蛮人垂涎。所以也就难怪以潘刚为首的伊利管理层,视举牌为警钟,欲图保全之策。
虽然举牌后,阳光一再承诺“两不”,表示增持伊利是“出于对伊利股份未来发展前景的看好所进行的财务投资”。但是,伊利股份仍重大事项停牌公告,表现颇为紧张。
对此,中国保监会保险资金运用监管部主任任春生也出来“安抚”,阳光此举在规则许可的范围,履行了相关程序,且做出相应承诺,从目前看是在公开市场上正常的财务投资行为。
《财经国家周刊》记者接触的多家大中型保险公司投资经理,也多以“平常心”视之。因为不少券商曾经向他们推荐过伊利股份,“股价显著被低估,建议逢低加仓”。
但外界一个疑问在于,阳光保险既然表态12个月内不再增持,何苦要买入区区几百万股触及举牌线而闹得沸沸扬扬?此前,阳光保险已经“安稳”持有4.91%,最新购入566.79万股,占总股本0.09%,刚好够上举牌线。
按东吴证券首席证券分析师丁文韬分析,按照目前财务会计准则,如果持有上市公司的份额超过5%并且获得董事会席位(或者股份达到20%),保险公司可以获得额外优势。
首先,达到5%,就可以用权益法记账。上市公司净利润可按持股比例确认为保险的投资收益,账面投资回报率大幅提升,且不受股价下跌影响,未来如果股价上涨卖出还可赚取价差收益。
其次,还可以降低偿付能力资本要求,“偿二代”标准鼓励保险资金进行长期稳定的投资、减小权益资产带来的价格风险。
此外,如果能够进一步获得董事席位,还可以影响上市公司分红计划,参与上市公司的运营,达到保险公司和上市公司之间的业务协同效应。不过,阳光与伊利的业务范围相差较远,并且阳光也明确表示仅为财务投资。
有阳光保险自身的承诺,加上保监会官员的“安抚”,再加上专业的分析,按理,阳光的财务投资者立场是比较可信的,但是,为何伊利仍然如惊弓之鸟?
原因也不难理解。与万科相比,伊利的股权结构更加分散。从其半年报不难看出,第一大股东呼和浩特投资有限公司持股比例仅为8.79%,前十大股东中公司董事占据四席,合计持股比例近8%。该类企业令其极易成为外来资本的潜在收购对象。自“万科大战”后,伊利便被券商认定为“举牌概念股”。
早期的2006年和2008年,伊利更是两次被传受到狙击,不过对象分别是达能和光明,来自同业的觊觎。
即便阳光足够“温柔”,也难保没有其他野蛮人垂涎这块“肥肉”(当然也难保阳光日后“翻脸”不再善意)。所以,也就难怪以潘刚为首的伊利管理层紧张了,视阳光举牌为警钟,欲图保全之策。
险资到底有多野蛮?
针对外界的质疑,阳光保险似乎表现得有点冤。其高管也对《财经国家周刊》表示接下来没什么动作,不宜过度解读。
但整体而言,打上“野蛮人”标签,险资到底冤不冤?
最权威的说法可能来自保险业的“大家长”保监会主席项俊波。项于今年7月的“十三五”保险业发展与监管专题培训班上,对多位保险公司董事长表示,少数企业进入保险业后无视金融规律,规避保险监管,蜕变成“暴发户”、“野蛮人”。
言下之意,确有少数“害群之马”。过去几年,有些民营中小保险公司利用寿险牌照作为杠杆融资平台,通过高收益万能险和高现价产品迅速做大资产规模。这类险企被称为“资产驱动型”险企。由于此类保险资金成本明显低于信托和银行贷款,可利用其配合实际控制人进行战略收购。
从安邦、宝能、恒大到阳光,纵观近年举牌险资的策略、动向,大体有如下几类:
第一类,保险公司作为杠杆融资平台配合股东进行战略收购。譬如,宝能系下的前海人寿,举牌万科A、南玻A等。该类公司目标多为地产公司。此类举牌过程中,保险公司通常会在短期集中买入,导致目标公司的股价急剧拉升。
即便宝能收购万科来势凶猛,据媒体公开报道称,宝能系掌门人姚振华也曾经承诺,宝能系成为大股东之后,王石还是旗手。只是生性直白的王石表态,“你想成为第一大股东,我是不欢迎的”,甚至扬言赶走“野蛮人”。
第二类,以财务投资为主,谋求一定话语权。比如安邦系、明天系、富德系等入股民生银行、招商银行、浦发银行、金融街、金地集团等银行、地产类公司,派驻董事,一方面获得财务分红,一方面参与董事会决策。较长时间大比例持有,但至少表面来看,多数与原管理层相安无事,未见较大纷争。
第三类,传统保障类保险公司寻求权益类财务投资。在此类投资中,保险资金充分发挥长期性优势,往往选择股价相对低点买入高分红优质个股并长期持有。
值得一提的是,在保监会对险企回归保障的要求下,国内大中型保险公司基本都隶属该类。他们利用产品结构布局上的优势,资金成本较低,盈利模式也不仅局限于投资利差,基本不存在控制上市公司的必要性。
阳光保险是国内保险业第二梯队“领头羊”,属于大中型险企。其管理资产近6000亿元,以往风格较为稳健,在二级市场迄今基本上以财务性投资为主。
据保监会数据,到今年7月,险资投资股票和证券投资基金有1.7万亿,而上演“野蛮人”故事的,并不多见。
好戏或在后头
不过,低利率、“资产荒”的背景下,险资的投资饥渴症难免要比以前严重一些。
再加上,从2015年3月至今,外管局收紧了海外投资,未再批复新的 QDII 额度。险资出海受到局限。所以,高分红、低估值、盈利具有可持续性的股权类投资,更加成为险资们出手的优质标的。
中央财经大学中国保险市场研究中心主任郝演苏分析称,长期权益类投资,一方面有利于险企从资产端配合负债端向长期、保障型转变;另一方面,权益类投资的弹性及收益预期好于债券和存款,具有“类固定收益”的属性,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成为对抗低利率、维持投资收益的有效手段。
尽管如此,受股市低位徘徊和保监会监管加强影响,到2015年底,累计只有10家保险公司举牌了36家上市公司的股票,投资余额是3650亿,占整个保险资金余额的3.3%,比例很小。2016年至今,也未出现险资集中举牌。
据报道,保监会资金运用部小范围不久前下发《关于加强保险机构与一致行动人股票投资监管有关事项的通知(征求意见稿)》,拟对保险公司及一致行动人投资股票的两种情形实施差别监管:一般股票投资和重大股票投资。保险机构进行上市公司收购的,应当在事前向中国保监会提交材料申请核准;保险机构进行上市公司收购的,20%以上新增的股份应当使用自有资金;保险机构不得与非保险一致行动人共同收购上市公司。
一个字:求“稳”。
监管层对万能险态度日趋谨慎,再加上结算利率在“资产荒”背景下逐步走低,万能险对保户的吸引力下降。所以“资产驱动型”险企举牌,将难以为继。
但正如阳光保险举牌伊利股份一样,自身实力较为雄厚的大中型险企举牌上市公司,或将成为资本市场的一个“新常态”。2016年7月,保险行业总资产已达14.3万亿元。尽管保监会对“重大股票投资”求稳,但对“一般股票投资”呈放开趋势。2014年初,保监会将权益类投资占比提升到30%。2015年中,进一步放开投资蓝筹股票监管比例,将投资单一蓝筹股票的比例上限提升为10%,投资权益类资产达到30%比例上限的,还可进一步增持蓝筹至40%上限。
回答人:王梦雨
汽车之家上市后,给了很多汽车方向的初创企业和投资人极大信心,汽车相关产品也纷纷冒出头来,有新车团购、二手汽车交易,也有租车、打车业务。在这里,我只谈租车业务。
当前互联网租车行业的产品主要有三种模式:租车、租司机、P2P租车。而在这三种模式中,显然P2P租车模式想象空间更大。神州租车模式需要公司提供车,车辆闲置损耗都是不小的损失;易到用车模式比较适合服务高端商务用户,比如机场接机,但需要人和车;这样看来,P2P租车市场显然更大,一般我们上班时间把车开到公司以后,车辆就闲置了,理论上我们都可以成为P2P租车的出租方。
目前打车市场已基本被滴滴和快的瓜分,新产品想进入这一市场成本很高,而且不划算。当前几大租车产品抢占市场的方式跟打车软件相似,只是价格战打得更含蓄而已。一来可以让用户感知到租车的价格优势,抢占打车用户市场;二来可以让用户以较低成本体验服务,为用户后续使用创造基础。但是租车是否方便,还要看它的模式。PP租车可以无钥匙取车,就近取车;易到是配驾,也不用担心;神州则是看网点覆盖程度,大城市还不错;如果只看过程,我觉得易到会更省心一些。然而,影响方便程度的要素还包括车的数量――从车所有人的角度来看,PP的模式很吸引人,毕竟相当于用闲置的时间换钱,但效果如何,则有点难说,有车的或多或少都经历过朋友借车的问题,这不仅仅是钱的问题,有时候还有很多麻烦;神州的规模虽大,但带来的问题也多,养护停车费用惊人;相对来说易到让车主比较省心,但是数量上可能又不如前两者。
我认为,PP租车想象空间更大,但要解决的琐碎问题也更多,现在看来,一个充分竞争的市场,获利的会是用户,这才是最重要的事。
和有形商品相比,为何很多人不愿意为知识付费?
回答人:刘凯罗
先提一个概念:价格公平性,即消费者对商品或服务价格的感知,是否公平公正值得买。一般来说,消费者感知的价格公平性由三个因素决定:过往价格,即以自己之前对同类产品的消费价格作为参照;竞争者价格,即以竞争品牌的价格作为参照;感知成本,即对产品成本的感知。
对于这个问题的答案,我认为是因为这类产品在价格公平性的感知上有天然的劣势。
从过往价格来说,中国盗版猖獗,很多人从来就没有花钱买过电子书、软件之类的商品,对此类商品形成了“免费”的错误印象。至于服务、咨询类商品,人们购买的频数很低,过往经验很少,没有过往经验参照就会觉得不公。
从竞争者价格看,当消费者看到一个高昂的价格时,如果看到货架上其他同类商品都是这个价,自然不会形成对特定商品感觉不公的印象,而会认为“这类商品确实都挺贵”。但遗憾的是,超市货架可以方便比较,服务类商品就比较难产生这种对比。比如消费者很难找到一个信息整合平台,把市内的游泳培训班价格都列在一起比较,更多的时候都是打电话或者到现场咨询价格。这时如果游泳培训班工作人员主动告诉消费者市内其他竞争者的价格,或许就能帮助他消除价格的不公感。
从感知成本看,我认为这是知识、服务类商品最大的硬伤。实物类商品的成本较易感知(如桌子、椅子),企业也可以很容易地围绕产品的物理特征包装各种新概念,以此提高成本感知。但服务类商品的成本主要体现在人力成本,人力成本则主要体现为人们习得技能的教育成本,而这种教育成本很难被消费者设身处地体会到。
安邦保险为什么要收购希尔顿旗下的华尔道夫酒店?
回答人:sky
从市场角度来看:安邦保险收购美国高端物业的投资行为并不是行业首创,国内保险巨头国寿、平安早就已经出过手。今年6月,中国人寿和卡塔尔控股公司以总价7.95亿英镑(约84亿元人民币),收购伦敦金丝雀码头10 Upper Bank Street大楼。在交易完成后,中国人寿将持有70%股权,卡塔尔控股将持有20%股权。跳出保险圈子看,2012年,中国投资公司也曾以2.50亿英镑收购德意志银行的伦敦总部大楼。2014年4月和记黄埔也投资10亿英镑在金丝雀码头附近的刘易舍姆区中,旨在重建金丝雀码头地区,发展商住项目。
我想收购伦敦地标物业的各位国内外大金主和收购纽约华尔道夫酒店的安邦保险想法是一致的。这种位于纽约市曼哈顿核心地段,自始建以来就是纽约地标建筑之一的物业,可以提供长期、稳定的租金,为公司的投资带来稳定的现金流,也可以分散集中于国内投资的风险。
未来,中国的保险企业海外投资步伐只会加大,投资额度也会逐渐攀升。这背后体现的是中国资本大鳄们的资本硬实力。作为保险公司而言,每笔保费进入都成了一笔负债,如果投资收益率无法覆盖保单成本并超过预定利率,这些巨量保费会成为未来很长时间的大窟窿。所以,对于投资回报和相关风险,大家有所担心是正常的。目前来看,中国保险业在海外投资方面相对还是谨慎的,看它们海外物业的单笔投资额貌似不少,但实际上,占它们投资大盘子的比例,根本不值一提,空间和潜力还很大。
正如某上市保险公司财务总监在半年报时表示,海外投资在金融手段、产品多样化和风险控制等方面都要更有优势,所以会积极地去推进海外投资,并把它常态化。
以饿了么和美团为例,这种疯狂烧钱的目的是什么?
回答人:马融
饿了么和美团烧钱的目的就是把对手打死,让自己成为外卖行业唯一的老大。这么烧钱是不是疯狂的呢?其实未必。饿了么的CTO汪渊曾透露,饿了么现在的订单量已经超过了每天100万单,这是什么概念呢?京东每天不到200万单,苏宁每天不到100万单。饿了么在几个月之内已经成为了中国订单量前十的网站。它的团队估计,订单量以后会达到每天500万单,成为仅次于淘宝的第二大O2O网站,但前提是把美团打死。
所以资本市场的想法很简单,现在拼命砸钱,谁抢占了这个大市场,谁就能做淘宝第二。垄断之后必然会带来好处,如果做外卖的都在饿了么开店,用户就不会上美团了;反之,如果用户的手机上只装着美团,那么店家也不会费心思去饿了么开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