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教学后记

教学后记

时间:2023-05-29 17:24:36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教学后记,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教学后记

第1篇

1.教学后记的写作方式

1.1 评点批注式

一堂课结束后,要对教案执行情况进行回顾。从教学目的、教学内容、教学结构、教学方法、教学语言、板书和教态等诸多环节进行对照检查,根据检查情况,在教案相对应的地方,要言不繁地加以评点批注。

1.2实例分析式

所谓实例分析,即抓住典型教学片断实例分析得失,一般写在教案的最后部分。它要求抓住教学过程中存在的有关教改教研中的主要问题,进行实事求是的检查总结,运用教育学、心理学的理论去认识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例如,对一堂课中如何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等问题,从教育学、心理学的高度去分析自己的做法,找出成功的经验或失败的教训。

1.3心得体会式

写心得体会必须注意两个问题: 一是“感”的生发,即通过教学,鲜明、准确地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二是“感”的阐述或论证,不仅要求说理清楚,还要注意观点和材料的有机结合。心得体会可以是一堂课的一孔一得之见,也可在一章一节内容结束后,对教学的成功与失误进行总结。

2.教学后记的写作原则

2.1及时性原则

课前备课只是教学的准备工作,不等于实际课堂效果。教案写得再周全,也不可能完全符合客观实际。教师只有在讲完课以后,才能发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如教材处理是否恰当,学生积极性是否调动起来,是否启而得法等。这些宝贵的东西在大脑中停留时间并不长,稍纵即逝,如不及时记下来,就会白白付之东流。因此,应及时整理记录在案。

2.2持久性原则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溪无以成江海”。教学经验的积累,不是靠一、二节课所能完成的,而是日积月累的过程,需要教师在漫长的教学生涯中不断记录、归纳、总结和提高。为此,写好教学后记必须有恒心、有毅力,想起多少记多少,哪怕是三言两语,也来之不易,持之以恒,必有所获。否则,一曝十寒便会功亏一篑。

2.3反馈性原则

课堂教学中,师生的一系列活动过程蕴藏着大量的信息。教者灵活处理课堂各种教学信息,有利于学生知识的迁移和深化、智能的培养和发展;有利于教学目标、教学过程、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效果的优化。同时,教者在课后应加强调查研究,其中最重要的材料是学生提出的问题和意见。教师应随时记下课堂及课后的教学信息反馈情况,并加以分析和研究,对提高教学效率大有裨益。

2.4验证性原则

写好教学后记是为了更有效地促进教学,达到教学相长。教者应根据教学后记的内容,及时修订教案,再拿到下一个班去讲授,通过又一次教学实验,,有效地检验后记内容的准确性、操作性、指导性。这样,一课教材在几个班讲授,就修改几次教案,力臻完善,从而提高教学水平。

第2篇

教学后记是教学工作的一部分内容,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环节,是对本节课的自我评价,这一环节,应与备课、上课一样,一丝不苟,认真回忆该节课的“成功”与“不足”之处,有可能发现教学过程中的一些问题,从而对知识、技能、技巧等缺漏情况了如指掌,有的放矢的采取相应的补救措施,长期坚持,不仅能总结积累教学经验,探索教学规律;还能逐步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和教学方法。

教学后记是下课后对自己教学行为的自我评析和反省。用笔记的形式记录下来,以便总结教学经验和不足。从而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孔子说过:“吾日三省吾身”。这里的“省”是指回顾、反省、检查自己一日之内的所作所为,有无不足之处,以便改正自己的行为。《学记》中也有“学然后之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我们今天所说撰写教学后记,就是指回顾检查自己教过的课,写出教学分析,找出不足,久而久之便能不断总结经验,提高教学水平和教学效果。从而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

撰写教学后记,对我们每一位教师,特别是新教师更为有益。在实际教学工作中,我发现有些教师的教学后记,在课前就写在了备课笔记上,也有的教师只写几笔,就了事,没有什么东西。那么如何撰写教学后记呢?我认为应注意以下几方面: 

一要“全”即全面。写教学后记,要把内容记录完整。大致包括五个方面内容:

(1)对教材的理解。教师只有认真钻研教材,吃透教材,才能整体把握教材。写教学后记时,要检查教学目标是否达标、教学任务是否完成、重点是否突出、难点是否突破、教材中的思想内涵的挖掘是否深透、教学时间安排、板书设计是否合理、自己的素质有无欠缺、教学的实际效果与备课的设想有无差距等等原因分析。

(2)教法的选择与运用。教学方法是实现教学目标的手段,教学手段选用是否合理、科学,是否有启发性、趣味性、是否符合学生的年龄、心理特点,在组织教学上是否宽严适度(如教师对偶发事件的处理方法、学生的不同意见等),集中指导与个别指导的时机处理是否得当等等。

(3)学生的反馈和建议。要写好教学后记,也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只有满足了学生的需求,才能有好的教学效果。所以教师应倾听学生的反映和建议,搞好调查研究, 摸索学生的思想,不断探索该时代的学生心理特征。

(4)学习有关的业务材料,以丰富自己头脑,提高理论水平。

(5)写点滴体会。通过教学后记的编写,把零散的经验教训积累起来,便能形成宝贵的经验。

二要“精”即简单扼要。教学后记不是长篇文章,也不是流水账,而是对该课的“实况”的回忆,对课堂上每一环节(如:教师的示范操作、讲课中的语言、操作要领的叙述、对学生的指导等等),通过表象,找出内在的规律,进行初步归纳和取舍,讲课中“成功”与“失败”扼要记录下来。做到有话则长,无话则段。言简意赅,即“精”。

三要“重”即重点突出。写教学后记,要在课时计划的指导下进行,在课前备课时要按预先打算进行,在教学上要搞点什么研究探索,事先有个考虑,这样在教学时就会注意,留神在写教学后记时才能目标明确,重点突出,对于那些尝试和探索的实验项目,应重点记录,使其成为再实践的第一手材料。如劳技课中的试验教材《室内花卉栽培技术》中的“蟹爪兰的嫁接繁殖”教师通过录像先介绍嫁接方法,然后让学生实践,并让学生总结嫁接步骤,这一教法是成功的,并收到了一定的教学效果,那么就可以记录下来,并总结这一教法的长处与不足,以便改进。对于日积月累的大量“教学后记”材料,要进行归纳总结、概括,从中吸取经验教训,以便摸索教学规律,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第3篇

当今社会,反思已成为人的自觉行动,作为教师,我们只有在教学中不断地反思总结,才能使自己的教学方式更具有可行性和合理性,从而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教学过程包括教学前的准备、教学中的实践、教学后的总结三个阶段。课堂教学是整个教学过程的中心环节,一节课的终结并不意味着教学任务的完成。任何一堂课都有自己的成功之处,也都有它的不足之处,我们教师应及时反思,深入研究课堂教学中的得与失,加以认真思考,扼要归纳整理,认真总结,写好教学后记。这样才会不断提高我们教师的自身素质,不断提高教学水平,达到优化课堂教学结构、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

一、教学后记在实际教学中的运用

(一)记成功之处

成功的教学,往往体现在教师以自己创造性的教学思维,从不同角度和深度去把握教材内容,以恰当的方式和表现去设计教学环节,将教学过程中自己感受深刻的、达到预期效果的、好的做法都及时记录下来,这便是教学经验。如教学Life in the future(SEFC Book2Unit6)内容时,我的设计思路是:以下面的Life这首诗为切入口,直接引入阅读话题,使导入部分具有“切入口小,切入主题快”的效果。

Lite Life can be good,1ife can be bad,Life is mostlycheerful,but sometimes sad,Life can be dreams,Life canbe great thoughts,Life can mean a person,sitting in court,Life can be dirty,Life can even be painful,But life iswhat you make it,S0 try to make it beautiful,

(二)记失败之处

教师上完一节课后,有时总会感到有些不尽人意的地方或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有的课甚至以失败而告终,究其原因是多方面的。俗话说“善于从自身找失败根源的人是容易走上成功之路的”。因此,我们教师要勇于承认教学上的不足,不仅要及时将问题记录下来,而且要积极从主观上找原因,还应请同行赐教,向学生征询意见。如在教学Life in the future(SEFC Book2Unit6)内容时,本课在进入到Reading前,未能把电影《骇客帝国》引入课堂,这是一大遗憾。因为电影的视听效果和视觉震撼能使学生很快进入情境,从而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因此,今后在设计教学时应特别注意在培养学生各种能力的同时,还应特别加强人文意识的培养,使自己的教学具有内涵和深度――课堂不仅要活跃,还应有厚重的分量。

(三)记机智之处

所谓“机智”,就是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产生的灵感。有时候,教师在上课过程中会灵机一动,突发奇想,觉得某一知识点的处理用另一种方法效果会更好。这些灵感往往是在特定环境下产生的,并非备课时所想到的,它具有“瞬间性”,这就要求我们及时记录下来。否则,时间一久,就很难回忆起来了。在教学Life inthe future(SEFC Book2 Unit6)进入到Listening&Scanning阶段时,我采用了抢答判断正误的形式。通过有目的地听和读,让学生在了解课文大意的同时把握课文中一些细节性的内容。教师要求学生判断正误,纠正错误的句子,然后针对学生的回答适当穿插对课文内容的讲解。

(四)记学生问题

学生是教学的对象,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教师的教学活动是以学生为中心进行的。教学的成败主要是通过学生反馈出来的。因此在教学后记中,应把学生在课堂上、试卷上、作业中暴露出来的共性问题全部记录下来,再加以整理、分析,考虑下堂课教案的设计,以便及时修改教案,改善课堂的欠缺。如:“介词+关系代词”引导的定语从句是英语语法中的难点和重点,而学生对此感到难以掌握。针对学生出现的实际情况,我扼要地对它的几种考查热点进行了归纳和解析,使学生能举一反三,加以掌握并运用。

考点1,简单介词+关系代词。知识归纳:用于此结构的关系代词指人时只能用whom,指物时只能用which;介词选择的依据主要是根据从句中的动词、形容词、名词与介词的固定搭配而定;或者以先行词与从句中的动词关系及所表达的含义而定;或者以先行词在定语从句中的作用和含义而定。

考点2,复杂介词+关系代词。知识归纳:用于此结构的关系代词有which,whom,whose。常用于该结构的复杂介词有:as a result of,at the back of,becauseof,by means of,fnr want of,in front of,in case of,onaccount of等。

考点3、简单介词+关系代词+名词。知识归纳:用于此结构的关系代词有which,whose。介词的选择取决于关系代词后的名词及整个句子的含义。

考点4、the+名词+of+关系代词。知识归纳:用于此结构的关系代词只有which。该结构表示所有关系,口语中常用“whose+名词”代替。非正式文体中可以用“ofwhich the+名词”。

考点5、表示部分的词语+of+关系代词。知识归纳:此时,指人的关系代词只能是whom,指物的关系代词只能是which。表示部分的词语常见的有:不定代词all,both,none,neither,either,some,any,数词(含基数词、序数词、分数和百分数);数词+名词;the+最高级仳较级,以及表示数目或数量的词语many,most,few,several,enough,half a,a quarter等。

(五)记学生见解

在教学过程中始终要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我们教师应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学生在课堂上回答问题和解题时有创新、提出一些新见解和新问题,在课堂上教师应予以肯定和正确的引导,课后要认真记录并虚心接受。这既提高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鼓励了学生勇于创新,也在一定程度上拓宽了教师的思路,教师的教学能进一步得到补充和完善,真正做到教学相长。

(六)记课堂出现的问题

教师在教学之后进行小结,可作为教师备课的必要准备。诚然,课前备课十分重要,它可以根据教学目的和要求,精心设计教学过程及每一个环节,把握住教材的重点和难点,合理分配教学时间,但单有课前备课是不够的,因为整个课堂教学是主动丰富、十分复杂细致的工作。从教学的双边关系来看,学生的学恰是我们须细心研究的,好的教学方法往往是从学生的学习方法中,结合亲身实践的体会悟出来的。大家会有同感:教师辛辛苦苦地备课,有时课上会卡壳;而备课中没有特别注意的地方,有时课堂之上却发挥得当,成为一节课的精彩和得意之处。诸如此类的现象,有的是由于教师备课的疏漏;有的是因为学生学习能力所致。我们教师如果把这些课上出现的失误与意外的“收获”记录下来,就会收到“上一课,进一步”的功效。

二、写教学后记应注意的问题

(一)时效性

教学后记有它的最佳时期,错过最佳时期再进行反思,效果将大大打折扣。如上了一堂新课后,对自己刚刚完成的教学印象深刻,及时反思自己在教学中的得与失,将收到很好的效果。

(二)坚持性

教学后记是一项长期的工作,是教学过程中必不可少的环节,偶尔的教学后记肯定是收效甚微的。

(三)实践性

第4篇

【关键词】数学教学 教后记 探索 创新

在教师教案中,有一栏是写“后记”,他越来越引起教育工作者的重视。由“教后记”引发的教研课题,成为教研教改的一个新的切入点,有力的推动了教学改革。现就以下几点谈谈自己的看法,愿与大家商榷。

1 “教后记”是教学的反思

在每一节课前,教师教案中都确定了本课难点、重点,板书设计及教学方法等,但在上课前,并没有得到有效的检验、实践。我们只有通过具体的实践、教学,才能对自己本课所设定的教学目标得到检验。一节课后,我们反思,才发现自己原先设计的各环节可能并不完美,甚至失败。这就要求我们及时记录下本节教学中的得与失、成功与不足,甚至几经反复,又会发现新的问题,它促使我们不断适应学生,吃透教材,尽力找到一种更佳的教学方略。

譬如,初一数学第一册中“绝对值”是较抽象、较难理解的一个概念,我原以为只要弄清楚了绝对值定义,一切有关的问题就会迎刃而解。可在具体教学之后,发现问题并没有那么简单。当a>0,a

2 “教后记”是教训

每一节课后,我们都有一种体会,当自己备好的教案,在课堂四十分钟得到有效地实施,学生课堂气氛活跃,顺利完成教学任务时,教授者就浑身轻松,有一种如释重负的感觉。但有时一节课下来,自己也有压抑,沉闷的感觉,原因在哪?究其原因,很大程度上我们预先设置的教学思路和过程,可能在某环节出了问题,这正是教授者静下心来面对“教后记”地时候,留下自己的教训。例如,我在教授解一元一次方程“去分母”一课中,预先设置的例题,学生已经弄懂,但真正课堂练习的时候,效果并不理想,班上十几个同学做的一塌糊涂。一堂课下来,自己隐隐有一种不爽快的感觉,面对“教后记”,自己留下了这样的字迹“例题地讲解应适当拓宽思路,增强做题的灵活性”。多么有益地教训。

3 “教后记”是经验

我们面对的总是接受能力参差不齐的学生,每一节课都有新内容。我们可能找不到最佳的教学方略,但可以做到更好。在教学中我们有时对某一定义或概念的阐述,并没有按预定的教案进行,而是瞬间的灵机一动,采用了具有创新意识的新方法,而且效果更好,这就要求我们课外及时记录下这来之不易的灵感。在今后的教学中,为自己积累更多经验,争取少走弯路。

第5篇

“反思”一词源于哲学,本指思维,即反思性思维。英国哲学家洛克认为,反思或反省是人心对自身活动的注意和知觉,是知识的来源之一;荷兰哲学家斯宾诺莎认为,反思是认识真理的比较高级的方式。德国哲学家黑格尔认为,反思是一个把握绝对精神发展的辩证概念,是从联系中把握事物内部的对立统一本质的概念。总之,人们通常把反思或反省视为对自己的思想、自己的行为、自己的心理感受等的思考。所以,威廉・杜拉姆在《思维的革命》一书中指出:“假如一个人掌握了思维的力量,那么就会加速成功的频率。”

早在两千多年以前,曾子便有“吾日三省吾身”的格言。波斯纳也曾提出一个教师成长公式:经验+反思=成长。他还指出,没有反思的经验是狭隘的,至多只能形成肤浅的知识;如果教师仅仅满足于获得经验而不进行反思,那么他的发展将受到很大限制。教学后记是指对所教一堂课的过程进行思考与再思考和自检自评的反顾。教师若能在教育教学后勤于撰写教学后记、善于撰写教学后记,自主自动地自查自检,就会惊喜地发现:今天的我不同于昨天的我,明天的我不同于今天的我;现在的我不同于过去的我,未来的我将不同于现在的我。那么撰写教学后记对教师成长到底有什么样的作用呢?

使教师专业业务趋于成熟

按照教师成长阶段理论,教师的成长一般分为三个阶段,即幼稚阶段和欠成熟阶段、成熟阶段、专家阶段。其间要经历一系列过程。这一系列过程又是一个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在这一系列过程中,教师撰写的教学后记起着核心的作用。它有利于教师教学机制的形成、教学智慧的发展,以至有利于教师在新课堂教学发生的一切具有准确的预见性,并能提前设好有效的应对措施。最终使教师在教学中能根据各种情况在第一时间做出适当的反应,从而体现和实现了教师专业业务的成熟。因为教学后记是教师的一种挑战、一种超越。后记是一种辅助教学手段,又是一种走向有效课堂的很好的催化剂。教学后记中的反思让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得到解决,教学思想得到发展,理念得以更新,思考问题更加深入,教学经验得到升华。教学反思的真谛就在于教师要敢于怀疑自己,敢于和善于突破、超越自我,不断向高层次迈进,再迈进。这是教师在教学后善于撰写教学后记、勤于撰写教学后记的结果。从而使教师教学业务更加成熟、教学理念更加深入。

教学理论由感性向理性认识提升

《哲学》中讲:“人的认识一般分为两个阶段,即感性认识阶段和理性认识阶段。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是辩证统一的。一方面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另一方面感性认识也有待于发展到理性认识。人的认识的重要任务就在于经过感性认识达到理性认识,以形成对事物的本质认识,进一步指导行动。”撰写教学后记,在某种意义上就是实现教师教学理论由感性认识向理性认识提升的重要条件。没有这种“提升”,教师对教学的认识只能永远停留在感性认识的阶段,他就难以正确认识和科学把握教学活动中的本质特征和内部规律,也就不可能成为一名清醒的教学实践者。例如笔者在教学人教版第七册的《新型玻璃》一课时,设计了一个问题:“本文介绍了五种新型玻璃,它们都有什么特点、作用呢?请自主选择一种,以学习小组为单位合作研读,然后向大家汇报。”结果学生没费多大力气就将五种新型玻璃的特点、作用罗列出来,至于课文是如何借助语言对这些特点、作用进行说明的,学生则根本没有去细细研读、体味。课后笔者认真思考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在于自己只将《语文课程标准》提倡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落到实处,却没有在教学时,注意体现语文学科的特点和考虑学生的实际水平、年龄特征,结果只能失去语文课应有的本色,从而造成“种别人的田,荒自家的园”,将语文课上成常识课,让课堂成为少数尖子生的“一言堂”。这一课让笔者的教学感悟更加深刻,教学技能更加娴熟。

由“教书匠”转变为专家型教师

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在他的教育名著《给教师的建议》中,强调教师在自己的日常工作中,做一些科学研究,他指出:“只有善于分析自己工作的教师,才能成为得力的、有经验的教师。在自己的工作中分析各种教育现象,正是像教育智慧攀登的第一阶梯。”这里讲的“在自己的工作中分析各种教育现象”与撰写教学后记是何等相近。撰写教学后记,从本质上说,就是一种经常的、贯穿始终的对教育活动的各种现象包括教师自身的行为,进行检查、分析,进而进行反馈、调节,以使自己的整个教学活动、教学行为趋于优化。这无疑是一种很现实的、融贯于整个教学活动、教学过程之中的教学研究活动。重视了撰写教学后记,教师无疑会容易成长为一名出色的教学研究者。

总之,教师的教学反思是教师自我完善和提高的过程,通过反思教学能使教师不断成长,成为出色的专家型、学者型教师。教师边学习,边实践,边思考,边反思,边总结。教师反思的过程,也是学习的过程、探索的过程。通过实践探索,大幅度地提高了教师的理论水平和研究水平,提高了实际教学水平。大多数的教师实现了由“经验型”“辛苦型”向“学者型”“创造型”教师的改变,他们开始思考教育现象,从事教学方面的研究,总结经验教训,钻研教学方法,探究教学新途径。让教师真正成为“智慧型”“学者型”“创造型”教师吧。

(作者单位:江苏省宿迁市泗阳县穿城小学)

第6篇

一、记录成功点,让收获激活思维

每堂课的教学总会有让我们产生获得感的地方,比如某一个教学环节的巧妙设计,某一种教学方法的有效实施,某一组师生对话的精彩演绎……课后,将这些教学成功之处及时记录下来,日积月累,点滴经验终将汇成智慧的海洋,碰撞出思维的水花,为今后的教学提供借鉴。

苏教版中年级语文教材有6篇文章明确提出了“复述”的要求,首篇是三年级上册第8课《蒲公英》。我在教学生复述《蒲公英》一文时,发现有的学生对文章的思路理得不清,在故事的紧要处卡壳了,就引导他们看板书,理思路,忆情节,畅表达,这样学生就觉得复述并非难事。我在教学后记中写道:“以往语文教学中凡涉及到复述,绝大多数老师都把它作为阅读课的附属品一掠而过,而且课堂往往成了一两个能说会道学生的表演场。正确的复述教学思路应该是在师生的话语权平等的前提下,教师按照课标的要求,尊重文本,遵循低坡度原则,进行有计划、有系列、有步骤的教学,让学生想说,敢说,能说,乐说。这样,学生的复述才会个性张扬,异彩纷呈。”根据《蒲公英》复述教学的实践以及其它课文复述教学中有关复述方法、复述评价等方面的探索,我还撰写了《让复述也绽放精彩》一文,在全国“凤凰杯”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实验暨语文课程改革优秀论文评比活动中获一等奖,并发表在《七彩语文・教师论坛》(试刊号)上。

成功之处在于发现,在于积累,在于运用,更在于突破。将教学中的这些闪光点及时记录下来,就会成为成功之母。

二、 记录失误点,让缺憾化身美丽

老子曰:“大成若缺。”教学中出现失误是正常现象,关键是教师要有容错的心态,要有化腐朽为神奇的智慧与能力。

有一年我教一个毕业班,期末考试前两天的下午,我去上复习课,准备评讲一下刚做的一张综合试卷,但紧张的复习已经使孩子们很不耐烦了,整个教室一片喧腾。好不容易安顿好纪律后,小琪居然拿出了乒乓球,左右开弓,用力往上抛,接住再抛……我三番五次用眼神制止,他依然一副不以为然的样子。我不禁怒火中烧,大步流星地走到他身边,伸手去要他刚才玩弄的乒乓球。他的两手拽得紧紧的,死也不放,我使劲去抠,球被抠瘪了,霎时,小琪伏在桌上号啕大哭。我忍无可忍,一把将他拉到讲台前,他站在那儿,又狠狠地把老师坐的长板凳掀翻在地。我突然意识到这样僵持下去只会使事态变得越来越严重,冷静下来的我做出了让步,叫他回到座位上去。他愤愤然走上座位,背上书包做出赌气要回家的样子,但没有挪动脚步。我竭力控制住自己的情绪,如果不做出让步,说不定他就会冲出教室,不但这堂课彻底泡汤,而且会激化矛盾,甚至可能使他产生厌学情绪,继而逃学。但让他站着总不好,我想还是给自己找个台阶下,情急之下,冒出个问题:“小琪,你是从哪个学校转过来的?”说实话,我问这句话的目的是出于震慑的需要,因为我们班有很多学生是刚从外校转过来的,其他老师经常警告他们:不好好学,就回到原来学校。这招在短时间内还是挺灵验的。没想到的是,小琪瞥了我一眼,理直气壮地说:“我原来就在这儿上的。”我话锋一转:“既然一开始就在这里上学,那你能说出我校的校训吗?”大家异口同声地说:“尊师爱校,乐学守纪!”他的嘴角动了动。“那你做得怎么样呢?”理亏的他似乎知道了自己的错误,低着头不做声。

继续上课,不一会儿,我看见他座位上没人了,跑过去一看,他蹲坐在地,眼睛直直地盯着我,嘴里不停地念叨:“请你赔!”可以看得出,我刚才的冲动导致他的心爱之物毁坏使他耿耿于怀,伤心不已。脑海中迅速检视刚才自己的言行,觉得确实处理不妥,多年的教育经验告诉我,老师要用宽容的心态对待学生的错。我走到讲台边对着全班同学说:“我要为刚才的行为郑重地向小琪道歉,由于老师的情绪失控,掐坏了小琪的乒乓球。同时我也希望大家上课遵守纪律。”大家怔怔地看着我,教室里一片寂静。

我在当天的教学后记中写道:“明朝吕坤在其著作《语》中有一句话:‘有过是一过,不肯认过又是一过;一认则两过都无,一不认则两过不免。’犯了错,无论是谁都要坦诚认错,用不着回避,更用不着信誓旦旦做回天无力的辩解,老师更应如此。”

第二天上课,小琪坐好了,开始认真听课。在大家自读课文的时候,我踱到他的座位旁,悄悄地把嘴凑到他的耳边,轻轻地说:“好样的小琪,原谅老师的鲁莽。相信你是不会跟老师计较的,也一定能考出好成绩!”他低着头,羞愧地说:“老师,我也做得不对。”

第二天考试之前有一段复习语文的时间,我早早地来到学校,小琪也来了。以往他来了之后,总是傻坐在位置上,书都不翻开,而那天我却看到他在认真读书了。两天后,期末成绩出来,他考了92分,是个不错的成绩。考试中成绩优异的同学,我奖励他们每人一本书。小琪跑过来对我说:“老师,我也要!”我笑嘻嘻地把挑好的书给了他,他心满意足地欢蹦而去。

我将发生的这一切以《退一步海阔天空》为题写成文章发表在《教育导刊》上。它使我认识到,在教学过程中,无论是组织教学,还是教学设计,抑或知识授予,出现问题要及时、科学地解决。只有善于把教育教学的缺憾转化为教育教学的契机,才有可能实现从“山重水复疑无路”到 “柳暗花明又一村”的跨越。

三、 记录疑难点,让困惑引导实践

有时,我们在备课中没有充分估量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课堂教学没有设计有梯度的教学环节,教学重难点就不能很好地突破,给后续教学带来障碍,这类疑难问题在教学中俯拾皆是。

苏教版三年级上册第八单元习作《的观察》,讲述了小作者非常喜欢,对进行了简单的观察,从中发现了的用处。我和学生一起在赏析了文章的内容、结构以及写作方法后,让学生也写一写自己观察到的。学生尽管学了范文,但真要他们写,却很为难。我在教学后记中记下了课堂观察所得:“学生没有进行实际观察,写作时抓不住的外形特点,语言枯燥、乏味。课前没有搜集整理有关用处的资料,写作也就捉襟见肘。怎样解决这一问题呢?”记录下这一困惑后,我就一直在思考解决的策略。

第二天下午,我组织学生去人民公园参观菊展。踏进公园,空气中弥漫着一股幽幽的清香。花匠因地制宜,将摆出各种不同的造型:有的像花篮,有的像孔雀,有的像大象……每一种造型都由不同的组成,形态各异,争奇斗艳。在引导学生整体观察的基础上,我又根据学生的喜好把他们分成几个小组,每个小组重点观察某一处。大家兴趣盎然,有的掏出纸笔,记录下的颜色、形状、气味;有的拿出相机拍下了的美丽身姿;有的爱画画的,对着画起了速写……离开公园时,大家兴犹未尽,恋恋不舍。到学校后,我进行了简单的指导,并提供了大量的可用来描写的词语,然后布置学生按顺序、有重点地重新写作。收上来的文章与之前的相比,可谓天壤之别。“学生习作前需要组织有效的观察,让学生运用眼、耳、鼻、口等感官去感受事物的特征,去获得写作的材料,开发和丰富写作的新信息。写作观察还要通过对事物的观察而激活写作心灵,升腾写作情感,开阔写作视野,捕捉写作感觉,注重写作细节。今天的习作教学让我深切感悟到,学生要写出有血有肉的文章,唯有观察,观察,再观察。”在教学后记中,我记下了这样的话。

《礼记・学记》云:“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我以为在其后可以再加一句:“困然后知行。”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在不断的实践中,我们对教学就会产生许多新的认识,教学困惑也就迎刃而解,我把这次习作教学的经历写成文章发表在《新作文》上。

四、 记录感悟点,让感性升华理性

一堂课教完,有所感有所悟的地方不少,对于不同的课型,感悟点也会不同。语文教师要透过教学现象看本质,寻找、发现、总结教学规律,让感性认知上升为理性认知,逐步走向智慧的教学。

我在教学苏教版第8册《练习七》有关象棋成语时,确定了如下教学流程:

一是认识象棋,激发兴趣。上课伊始,我跟学生一起玩猜字游戏,先后出示甲骨文“山”“车”让学生猜字,然后介绍“棋”字的来历,出示“棋”的甲骨文。顺势提问:你们喜欢下棋吗?都会下什么棋?

二是走近象棋,学习规则。先了解学生的知识基础:关于象棋,同学们对它都有哪些了解?再出示棋盘,简介楚河汉界的来历。请学生上台摆一摆棋子,其他同学在小组内的棋盘上写一写。检查对错后,出示有关下棋规则的歌诀和学习要求,学生小组合作学习。接着小组汇报,进行朗读展示。我示范后,大家一起有滋有味地齐读这首歌诀,一名学生按照歌诀的顺序一边演示一边给大家讲述棋子的走法。再是激发背诵欲望:看来这首歌诀作用可真大,记住它咱们就能学会下棋了,试着背背看,好吗?让学生尝试背诵后再指名背诵、小组背诵,最后齐背。

三是联系生活,学习语言。活动一,播放录音:“老王,怎么今天一整天都愁眉苦脸的呀?”“唉,别提了,今天的会议上,李明将了我一军,弄得我下不来台。”问:这段话中哪个词语是下象棋时常说的?(引出“将军”)“将军”这个词在下棋时是什么意思?在这句话里又是什么意思呢?(给人打击)生活中很多词语、成语就来源于象棋。出示词语,指名读,理解其在生活中的意思。活动二,“我来学语言”。要求学生自由读词语,在小组内联系生活说一说这些词语的比喻意思,选一两个词语做好汇报准备。小组合作学习后大组汇报。学生补充其它源于象棋的词语,并理解意思。活动三,出示学校弈趣苑图片:瞧,这是哪呀?我们课间常在那里玩耍,弈趣苑石头上这些词语你一定不陌生吧(一着不慎,满盘皆输;人生如棋,落子无悔等等)。指名读,齐读,小结:这些词语蕴藏着丰富的哲理,随着同学们渐渐长大,对这些词的理解一定会越来越深刻。

四是拓展延伸,促进实践。先请男女生各一名朗读晨诵读本上的一个关于胡荣华从小刻苦学习的故事,弄懂故事要表达的意思,配乐诵读,分享象棋大师胡荣华的一段话,小结:棋局小世界,世界大棋局。中国象棋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瑰宝,能够流传千年以上,有它自身的魅力。这节课,我们学会了下象棋,知道了象棋中的一些词语的比喻意思,并能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加以运用。我们的生活中处处有语文,处处留心皆学问!布置作业:学校的“棋乐无穷”体验馆为大家提供了各种棋类游戏,课后,同学们可以去和好朋友对弈,感受下棋的乐趣。有兴趣的同学还可以将你下棋时的感受编成歌诀和大伙儿交流。

我在本课的教学后记中写道:“魏南江老师在《语文教学散论》一书中提出这样的观点:语文教学必须背倚宏阔的中国文化语境,否则,那都是没有用处的空谈。中小学语文教学需要返璞归真――多读、多背、多思、多写,重感受、重体悟、重积累、重运用。这种回归并不意味着‘复古’,也不意味着‘排外’,而是一次自我否定。自我否定需要勇气,自我否定也是一种超越,是哲学意义上的更新、升华,是在汉语文教育传统的框架基础上的一种重构。诚然,这堂练习教学基于学生的生活实际,学生读、思、感、悟,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悄然润泽了学生的心田。学生的语文学习像农业那样精耕细作,像小火煨汤那样慢功浸染,像小口抿茶那样琢磨品味,在感性和理性的交相辉映中,实现了生命成长。”以这堂练习课的教学为基点,结合其它练习课的教学经验,我撰写了《让智慧领跑语文高效教学》,发表在《山西教育》上。

第7篇

一、记录教情

如在学习《组成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一节后,我的教后记是这样写的:

1.实验进行得比较顺利,实物板演效果很好,避免了操作中的很多问题。

2.讲解耗时10分钟左右,学生实验20分钟,10分钟小结。

3.拓展实验学生做了短路实验和铅笔芯导电实验。

4.意外:并联电路给一只灯短路时,另一只灯还微弱发光。可能是导线电阻较大,以后需注意。

由于实验课容易发生各种状况,而且时间不易控制,这样的教后记可以让自己以后再上这节课时对教情有所了解。学生如果提前完成了实验,可以根据学生在学习中的难点或兴趣点设计拓展实验,也可以记录在教后记中,供以后参考。

二、记录学情

如在学习《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一节后,我的教后记:

1.对机的升力,学生提出的问题有:(1)为什么上方流速快?(2)为什么是同一时间到达?(3)如果始终有一个向上的力,那么飞机不就会一直向上吗?

2.现象解释很有意思,学生都非常感兴趣。

有时候,你无法预料学生会提出什么问题,经常把学生的问题记下来,才会有备无患。另外,要知道学生会在什么方面感兴趣,你的设计才能受学生欢迎。

三、记教学反思

如在一节习题课后,我的教学后记是这样写的:

1.做过的题仍然出错是什么原因?――习题课还是贪多,题型多,题目没有处理透,没有充分的变式训练来巩固,也没有给学生留出足够的整理的时间。所以以后的习题课不要追求面面俱到,可挑选出几个典型的题目,进行反复的变式训练,充分归纳方法,并给学生归纳总结和整理的时间。

2.复习过程过于乐观,对电路分析、实验专题、复杂计算重点进行训练,但最后发现学生对基础类题目不过关。所以要降低复习难度,落实好基础。

讲过的题为什么学生还会出错?我们往往会归罪于学生,批评他们不认真听讲、做题不用心等。其实认真反思一下,是因为我们的设计有问题,我们只顾着教师讲了就放心了,没有考虑学生能否接受。这样的后记让我以后对复习课的设计有了更多的思考。

四、记录学生的精彩表现

如在学习《声音的特性》一节后,我的教后记是这样写的:

1.音调弄清楚了,响度和音色就容易理解了,所以音调讲得较多。

2.学生举例说:唱《两只老虎》和唱《青藏高原》音调就不同,男低音和男高音唱得音调也不同。我觉得例子举得不错。我让会乐器的同学把乐器带到教室里,并亲自演奏如何改变音调,非常有说服力,课堂也很快乐,学生还易于接受。

五、记课堂生成

如在学习了《密度与社会生活》一节后,我的教学反思是这样写的:我让学生列举生活中和密度有关的现象,8・3班的学生列举的现象是:炖鸡时会不时飘起油花,我们引申出:油的密度小于水的密度,因而发现密度小的物质总在上层,如木块、泡沫等也总浮在水上。8・4班的学生提出的问题是:铅笔芯的“铅”和铅球的“铅”是不是真用铅做的?我们由此讨论了物质的鉴别方法等。这样的过渡非常自然,感觉效果也不错。这样使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更加深入,对知识的运用能力也提高了,同时教师也积累了应对的经验。

第8篇

本课开始教复韵母ai ei ui,教材包括如下四部分内容:

1、复韵母ai ei ui的读音和它们的四声读法。

2、ai ei ui 的形体和书写规则。

3、复韵母ai ei ui与声母的拼读练习。

4、含有复韵母ai ei ui 的带调音节组成的拼音词。

今天终于教到ai ei ui了,由于事前的备课很详,心理准备充分了,基本顺利圆满地完成了教学任务.当我挂上挂图时,照例有一群唧唧喳喳的声音迫不及待地读着ai ei ui 我会我会。堵不如疏,脆问:“谁会读?”这下倒好,小手举起来了,教室安静了。让表现欲得到一定的满足之后,我话锋一转“你们知道的这些读音就藏在一个小故事里呢,谁知道?”于是,讨论图画,讲故事,我们把语境歌和韵母联系起来,孩子们“走”入课堂了。我教孩子们读ai ei ui,每个韵母用不同的方法纠正读音,加强记忆,虽然不能做到个个起立朗读,但通过“抓重点”和“看嘴型”,我知道,基本过关了。

接下来,便是巩固运用。除了课本上的拼音,我从课外生活中补充了大量含有ai ei ui不同声调的词,让孩子们开展比赛,先在自己的脑中呈现可能出现的音节,然后汇报,最后看看谁想的和屏幕上出现的音节一样。每当他们猜对时,总是兴奋地叫起来,借助简单的课件、儿歌、口诀,我们把拼读任务完成了。可是,写字的时间……只好等下午的写字课了

第9篇

关键词: 高中数学 教学后记 教学活动

引言

与初中数学教学内容相比,高中数学教学的难度加大。在教学内容难度提高的同时,高中数学教师的教学难度也会有所提升。开发正确的教学方法,整理自己的教学思路,是教师教学工作的重要内容。教学后记,就是整理教学思维,进行教学创新的重要途径。在开展教学活动后,教师对自己的教学行为,学生的课堂反应,以及教学问题进行分析,有利于教师及时发现教学活动的不足,从而及时弥补。

一、从成功教学经验出发,进行教学后记记录

每讲完一节课,高中数学教师都会对自己的课堂教学结构及教学中所利用的方法是否有效有一定的感受。教师需要在教学活动之后,对自己的教学成功之处进行反思,像如何巧妙地引导课堂活动,如何做到随机应变;创新的教学方法及正确的教学理念,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方法,促使学生学习兴趣更深厚的手段,都可以及时记录下来。教学后记的记录是一个过程,教师在原有的教学基础上进行必要的改进与创新,会让高中数学教学质量快速提高[1]。

比如在讲解有关于集合的时候,教师在课堂导入阶段,利用具有相同特点的水果或者蔬菜进行课堂引入,让学生发现每一组水果与蔬菜的共同点,并为这组水果或者蔬菜命名。学生的注意力快速集中起来,数学学习的畏难情绪也有所减轻。高中学生的心理放松之后,学习兴趣更浓,当教师呈现出数字的时候,他们也更容易接受。在课堂活动后,教师可以将这样的课堂导入方法记录在自己的教学后记中,从而总结成功的经验,在未来的教学中适当应用具有相同性质的课堂导入。这样一来,教学后记对于高中数学教学质量提高的促进作用就能显示出来,也会让教学后记成为教师成功的重要催化剂。

二、从失败教学教训出发,进行教学后记记录

有成功,就会有失败。即便是再成功的课堂,也会有疏漏与失误。在教学活动中出现失误是在所难免的,但只要教师很好地处理、总结这些失误,开发出有效的方法去应对,就能有效避免同样问题的出现。在高中数学教学活动中,会出现教学内容安排不当,教学方法的科学度不高,以及数学教学重点不够突出的问题。在教学之后,教师需要对自己的课堂教学活动进行整体回顾,发现教学中的问题,并对教学失误进行反思与剖析,从而开发出更有意义的教学方法。有效的教学后记,会让失败成为成功之母,不进行反思,教学失败就会成为永远的遗憾。

比如在讲解有关于直线方程的知识时,教师对课本中的例题进行讲解,但讲解之后,许多学生开始皱眉头,没有了解直线方程的意义。在接下来的练习阶段,学生虽然可以照着例题中的思路完成习题,但仍然存在许多困惑。在教学之后,教师要利用课下时间与学生交流,一些学生说不知道直线方程的意义是什么,所以不知道自己在课堂上该做些什么。那么,在教学后记的记录中,教师就要对课堂活动的失败之处进行分析。从教学内容设计与流程安排入手,在下次课先对直线方程的定义与意义进行讲解,再讲解习题,开展练习,让学生明白自己学了什么,为什么要做练习,从而提高高中数学教学质量。

三、从教学突发灵感出发,进行教学后记记录

教学过程是一个动态化的过程,在教学活动中,随着教学活动的深入,教师与学生的互动会越来越多,师生的思维也因此而得到更多的交融。也正因为如此,在教学活动中会因为一些偶然事件的发生促进教学灵感的产生,让教师在瞬间得到更有效的教学手段。教学灵感都是不由自主产生的,每一位教师都会在教学中得到一些新的教学思路,做一些新的教学设想。加强创新性教学方法的实施,会让教学效果更显著。如果在教学后记过程中,教师没有对这些教学灵感进行有效的记录,那么这些教学灵感很快就会被忘记,教学智慧白白被浪费。要做一名不断进步的教师,就要对教学灵感进行有效的捕捉与记录,从而是使自己在教学中与学生一起进步[2]。

比如在讲解有关于点、线、面之间关系的知识时,教师要引导学生进入几何的世界,帮助学生建立起立体几何意识,培养学生基本的几何能力,可以正确分析几何体的数学意义。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用自己手中的工具对学生呈现点、线、面的不同关系,引导学生说出答案。这时,教师发现一些学生在用自己的橡皮、笔进行操作,呈现着相对应的点、线、面关系。因此一个互动性的教学灵感应运而生。在教学后记中,教师就可以写下自己说点、线、面关系,让学生利用身边有效的工具呈现对应关系的教学创新点,在下次教学中进行利用,促进教学效率的提高。

结语

在新课程标准的推行下,反思性教学与总结性教学得到广泛推广。在教学反思过程中,教师对教学经验进行积累,开发正确的教学方法,这对于教学质量的提高是十分重要的。利用教学后记,教师对自己的教学体验与经验进行及时记录,会让课堂信息转换为有效的教学信息,从而促进课堂教学活动的有效开展。

参考文献:

第10篇

一、“教后记”记什么

“教后记”的内容是多方面的,它可以涵盖教学活动的方方面面,包括与课堂教学有关的各基本要素及其关系。下面谈几点看法。

1.记亮点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每一节课都会有“闪光点”,也就是成功之处,如有效的课堂组织、高超的教学设计、活跃的课堂氛围、独创的问题情境、默契的师生配合、精彩的教学片段、成功的临场发挥、独特的教学思维、经典的师生对话、典型的教学案例、逼真的教学演示、巧妙的问题处理、精当的教学语言、传神的体态眼神等。只要稍加留心,这些可记之处俯拾皆是。例如教学《两极世界的形成》一课时,本文在板书设计上抓住了“冷战”的主线(即“冷战”兴起的背景、具体表现及其影响),从而使教学的脉络清晰。尤其是在教学“‘冷战’的对抗措施”时,采用图示法使板书独具一格。教学中,学生不仅能准确地表述“冷战”的措施,还有学生代表模拟美国、苏联领导者的口吻进行对话,回答“‘冷战’兴起的背景”,甚至回答“‘冷战’的对抗措施”等问题…一教学中我注意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调动了他们学习的情绪,气氛异常浓厚,体现了历史教学的趣味性。我记下教学的这些成功之处,可以使自己的教学经验不断丰富、提高。

2.记病例

如教材处理欠当、课堂组织欠妥、教学演示失败、语言表达不准、出现知识错误、解答不了学生的问题等,只要教师认真仔细地揣摩和寻找,也许自己教学的“病例”在每一节课中都会或多或少地存在。例如讲授《两极世界的形成》时,学生对“美苏两国在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方面的根本对立”“‘杜鲁门主义’和‘马歇尔计划’的相互关系及其实质”的理解可能出现偏差。我记下自己在课堂教学中的这些病例,可以帮助自己进行准确“诊断”、查找“病因”、“对症下药”、确保“疗效”,使之成为教学工作中的前车之鉴,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少走或不走弯路,进而使自己的教学活动日臻完善。

3.记偶得

课堂上常常会有一些偶然事件发生,教师虽然事先毫无准备,但能沉着冷静,应对自如,因势利导,妥善处置。有时,随着课堂教学的一步步推进、教学内容的一步步展开,自己会突然产生一些灵感,并创造出与预先的教学设计完全不同的教学策略,收到意想不到的良好效果。例如在《两极世界的形成》一课中,在理解“‘冷战’的影响”时,竟然有学生认为两强竞争客观上促进科技的发展(“星球大战”计划)。它体现了历史教学的发散性思维、创新性思维。我把自己这些教学中的充满智慧的“偶得”在教学之后及时记录下来,并对之进行归类、整理、总结,就会使自己的教学智慧实现从量变到质变的飞跃,从而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增强自己的教学能力。

4.记再教设计

教师教学水平是随着“教学设计一教学实施一教学再设计一教学再实施”的过程而多次循环、螺旋上升的。因此,教师在每一节课后要总结经验与教训,并根据这一节课的反馈信息和教学体会,对教学情况进行必要的归类与取舍,修订教学方案,写出再教设计。这样可以帮助教师对课堂教学活动扬长避短、精益求精,把自己的教学水平提高到一个新的境界和高度,使自己迅速走向成熟和成功,在以后的教学中更加得心应手、游刃有余。

二、写“教后记”应注意哪些事项

“教后记”是教师对自己的教学实践活动进行的回顾和反思,是以达到总结经验、发现问题、提高教学水平为最终目的的,因此,教师在写“教后记”时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趁热打铁

“教后记”是在课堂教学之后对教学得失情况作出的反思,写“教后记”必须趁热打铁,及时记下有关情况,而不能等以后有时间时再通过追忆来检讨自己的教学行为。

2.持之以恒

“教后记”是教师将平时教学过程中一点一滴的教学得失汇集起来的。写“教后记”必须持之以恒,不能一曝十寒,只有做到“节节思、天天记”,才能真正“集腋成裘、聚沙成塔”。古人云:“旦旦而为之,终日成骐骥。”

3.深思熟虑

要通过认真思考,去粗取精,去伪存真,完成由实践到认识的飞跃。只有这样,才能使自己在以后的教学中扬长避短、常教常新,使自己的教学水平不断得到提高和升华,才能有利于自己形成独特的教学风格。

4.注重价值

“教后记”不能包罗万象,将与课堂教学有关的一切情况都记下来,那种“流水账”式的“教后记”,不仅耗时费力,而且收获甚微。所记的情况一定要有比较充实的内容和思想深度,要能对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第11篇

【关键词】高效课堂;教学设计;教改思考

教学反思是教学实践后的体验与感受,是否按预设的教学计划完成了教学任务,是否按预设的构想如期达成教学目标,学生在课堂活动中是否达到了预想的学习效果。哪些教学活动与对策是成功的闪光点,又哪些方面完成得不尽人意,尚待研究与解决调整。教学实践往往由一个教学情境故事而生发出一个教育见解,从而来说明一个教育理性和道理,它的思维方式是从具体到抽象,是对具有典型意义的教学故事情节的析理与点评过程。

一、教学反思的功能

1.课堂资源信息与理念智慧的捕捉。课堂上学习资源的捕捉与利用,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除了运用备课时已搜集的课程资源之外,还会随机生成一些教育预想不到的问题或案例,一旦在课堂中出现,怎么去处理和应对就体现出教者的教育智慧和捕捉、利用学习资源的能力了。同时,教者在这种教学氛围里最受促动的是什么,最令教者深思的又是什么,会给撰写教学后记提供一些素材。

2.课堂“三维学习目标”达成的成败。每一节课教师都在精心设计、准备,在课堂实施教学方案流程中能体验到自己设计的学习目标得以实现,教学任务得以完成,设置的教学情境等如愿得到实效。这些均能令教师精神振奋、情绪高昂、十分惬意;同时,在课堂上也会出现一些不尽人意之处。比如,学生在学习中思维不投入,在质疑答题讨论中气氛不浓烈,在探究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实践中自主性不强,学习效果不佳等,这些也足够能让教者沮丧。那些无论是成功的教学,还是失败的教学,在教学后记的撰写中均是体会感知的素材。

3.课堂创新教学成功的喜悦。那些有益的教学常规和成熟的教学经验都不易被自己所感所动,而令教者有心反思的恰是实践检验的创新思路和创新方法。“教育的对象是活生生的人,一个孩子如同一堆堆尚未成型的钢铁机器,他们等待着一座座创新的火炉。因此,教育和工人生产产品不一样,它每天都是新的,具有不确定性,它应该是一项充满创造的事业。”教学后记的撰写也应如此,要从习以为常的课堂教学中挖掘出一些新意来,不能平庸无奇。既要勤于急就章,走熟路,更要贵在探新知,求创造。创新是师生互动求真的火花,能点燃课堂教学的激情;创新是五彩斑斓的魔方,能激起探究学习的情趣。因此,课堂创新教学是教师最为关注的反思素材。

二、教学反思的特点

1.针对性体验。教者在课前预设教案时,创设出影响学生思维或情感的关键性的情境或引导手段与对策,选取出有积极影响或指导价值的教学方法或学习方式,建构出有利于学生自主发展的教学模式等等,这些都是有目标的去能动实践与体验的对象,是教后反思的主要教学现象。针对性体验也是一种教学设计与教学效果对比检测的反思方法,既有的放矢,又重点感悟。

2.典型性体验。在课堂教学中,学生的自主能动思维反应是五彩斑斓,多姿多样。课堂教学现象的点点滴滴,方方面面,不可能一股脑地都纳入反思的视角里面,亟需选择出具有突出代表性的闪光点和具有明显代表性的瑕疵点。尽管课堂教学瑕瑜互见,但也能循途而入,以窥全貌,即能反映出一堂课的优劣与成败。所以,一位有心的教者,能溶于典型教学现象之中去积极体验反思,是教学后记写作的显著特点。

3.创造性体验。任何一堂课设计好之后,除了在课前也时时有新的理解和认识在教者头脑中不断补充之外,在课堂教学实施过程中,随即会有一些没有预想的新思想和新意识在支使着和规范着教者的行为,使师生间的互动,立刻摩擦出闪光的火花,效果良好。同样,在课后反思过程中,也能忽而生发出对本教学策略的新的理解和认识,从而填充了备课时教学构想之不足。实际是一种再实践,再认识的提高过程和促进过程。

三、教学反思的作用

1.积累课堂教学经验。教学后记的撰写虽不像教学日记那样天天记录描写课堂教学情况和体会,但它能积极、主动地对自己有创见的或有问题的教学活动进行总结反思。经常坚持撰写教学后记,实际就是在不断地总结自己的教学经验,从而就不断更新教学观念,不断增长教学技能,使自己的课堂教学很快成熟起来。

2.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教师专业成长主要体现在课堂教学技能和教研成果上,而课堂教学与教研是紧紧地捆绑在一起的,无论是校本教研,还是教育学术教研,都不例外。教师坚持写教学后记,不仅能积累丰富的课堂教学经验,而且通过教学后记这种研究载体,也不断完善和充实校本教研成果,使教师一手抓教学,一手抓教研,一举两得,相得益彰。

3.交流分享教研心得。在校本教研活动中,可以通过撰写教学后记这种研究形式进行交流与研讨,这样相互间能从别人那里得到不同的观点和认识。因为,只有在教学的合作交流中,教研的思维才会迸发出火花,只是个人独立的苦思冥想,是很难跳出自我的。作为现代的教师,课堂教学研究特别需要与别人合作、交流,共同分享教研经验。这样,才能够更好、更快地成长。

四、教学反思的要求

1.教学反思的自述要有鲜明的主题。在反思回顾具体的教学细节过程中,本自就带着一定的教育思想和观点,其记录描述的价值,就在于其具有鲜明的研究主题。比如,自述课堂上的一些学习资源,通过归类与分析,教者在捕捉和利用的过程中,有哪些共性的规律,或者在课堂激励学生的语言及产生的积极效果。

或者跟踪记录某一学习障碍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根据其表现,可以采取一定的措施进行矫正,等等。这样有意图、有目的地自述,就能避免教学后记的随意性和盲目性,自然会表现出教学专题研究的性质。

第12篇

一、激发兴趣,快乐教学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众多非智力因素中,兴趣是最为活跃的一个因素,是学生探求知识,促进思维发展的巨大动力。我在课堂上采取的方法是:

1.巧用课堂导入

课堂教学的导入,犹如乐曲中的"引子", 戏曲中的"序幕",起着酝酿情绪、集中注意、渗透主题和带入情景的作用。 “多变的天气”一课中以学生熟悉的“海尔兄弟”歌曲和常见的天气图片导入,让学生产生一种身临其境的亲切感受和情绪体验,激发起他们对天气与生活在联系的认知兴趣,使学生主动进入学习情境。

2.引用故事

在地理课堂中也可以用地理故事增强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我在讲"气候"一节时,引用《三国演义》中的诸葛亮"草船借箭"的故事,让学生了解诸葛亮是位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同时,也是位地理学家。他并不是祭神而得来的风和雨,而是他具有渊博的天文与地理知识,知道天气变化情况,所以取得了一个又一个战略的胜利;让学生明白地理知识的重要性,学习热情就更加高涨。又如讲"中东"一节时,讲阿拉伯国家风俗习惯的一些小故事,阿拉伯人喜爱白色,很多建筑物的外观是白色的,在电视里也可看到阿拉伯人戴着白色的缠头巾和穿着宽大白色长袍。讲完后,提出疑问:为什么他们喜爱白色呢?当然这与他们的风俗习惯有关,但其中最重要的原因是西亚气候干燥,白色对强烈的阳光有反射作用,故吸热少。从而使学生对西亚气候形成长时记忆。

3.扑捉生活中的地理

地理是一门实用性很强的学科,它接近现实,贴近生活。新课程理念强调学习生活中的地理,学习有用的地理。因此我在平常的教学中,有意识的把这种理念渗透到教学中。给学生装上“地里的头脑”,也就是会用地理的思想和方法看待身边的一些事情。如:“多变的天气”天气的描述及天气对人类生产和生活的影响都是从学生自身的感受或经历说起。又如天气预报的播报,从学生已知的生活知识说起,最后又把学到的课本知识用到实际生活当中。使学生感受到生活中时时有地理,处处有地理。

二、学会看图,培养读图能力

地图是地理学的第二语言。地图以特殊的语言表述着地理事物的特征、分布、联系和空间结构,成为学生学习地理的重要而丰富的信息源,也蕴涵着学生更多的未知领域。读图能力是最具地理学科特征的能力。基于初一学生认知能力特点,我注重培养学生观察力和空间想象力。

学生观察力的培养要注重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革新,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参与作用。学生是否有兴趣观察,是否积极思考,是否能够将所观察的内容得以消化并储存在自己的头脑中,不仅在于教师设计的问题是否得当,还在于教师是否设计了恰当的教学活动,真正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始终处于积极主动的学习状态。例如学习"中国山脉的分布规律"时,我设计了如下步骤:第一步,学生在中国地形图上查找我国都有哪些走向的山脉?第二步,每四人一组,发一张中国政区空白图,四人共同在中国地形图上找出我国东西走向的山脉有哪些,并由一名同学执笔将它们画在政区图上,教师选取其中一、二个组画的图在实物投影仪上展示请学生先进行评议然后教师再评议;第三步,请各组同学进一步观察并总结。东西走向的山脉在空间分布上有什么规律?"东北--西南走向的山脉用同样的方法学习。其他走向的山脉只有一、二条,因此只引导学生观察其分布位置即可,不需学生再画图。第四步,当学生了解了我国各种走向山脉的分布后,再次引导学生观察中国地形图,提问:"我国山脉在空间上的分布规律是什么?其他地形区与山脉之间有何关系?"学生的答案是:"山脉分布呈网状;山脉一般是其他地形区的边界。"我进一步提问:"如果将其他地形区从图中删掉,请想象这张中国地形图的特点,并用语言描述。"学生答:"只剩空架子。"总结:"山脉构成了我国地形的骨架。"第五步,提问:"观察中国地形图,你能够利用哪些地理事物帮助记忆山脉的空间分布位置?"学生的答案有以下几种:"有的山脉分布在两省交界处,可用省区记忆","有的山脉分布在国界上","有的山脉切穿了河流,可以根据切穿的河段记忆","有的山脉是我国三级阶梯的界线"等等。可以看出,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的思维始终比较活跃,而且关于山脉的分布规律,基本上是学生通过自己在读图、填图的过程中获得的,教师仅仅是起到了引导学生得出结论的辅助作用。

空间想象力可以说是地理课堂教学中较为典型的一种想象力的培养,也可以说是地理课堂中独有的,发挥学生的空间想象力不仅可以帮助学生了解某一地区的地理环境特征,还可以帮助学生记忆空间位置,以及进行图形的转换等。如“地形图的判读”中山地不同部位的等高线形态特征,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所见描述山体不同部位的形态特征,然后想象自己足够高大,在山体的不同部位每隔一定高度围着山体画一条线,最后把这些线垂直投射到一个平面上,会变成什么形状?学生在观察的基础上通过自己的想象力,理解了山体不同部位等高线的特征。。

三、 重视教学后记,及时调整教学方法

教学后记,又称课后记,简称后记。我的教学后记归纳起来有学生的、自己的和别人的三种类型。

学生的"教学后记。这类教学后记是讲授新课过程中和讲完后从学生方面获得的信息反馈。学生是教学的对象,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教师的教学活动是以学生为中心进行的。在教学过程中通过提问,根据学生回答问题的情况;观察学生的表情变化和学生的练习等可以获得有关教学的一些反馈信息。讲完课后我通过谈话、问卷等形式也可以从学生身上获得有关教学的反馈信息。然后将这些来自学生的反馈信息综合归纳后填入教学后记中,为后阶段的地理练习与复习,下一次同样内容的教学提供依据。

"自己的"教学后记。在教学过程中或教学之后,由于灵感的产生或其他原因,忽然感悟到教学中某一个环节或方面有一个更好的处理方法,然后把这种方法写在教案后。我认为,作为教师,在讲完课后除了从学生方面获得信息外,还要多作自我反思,及时对教学状况和水平进行分析和评价,如教学目的是否恰当,教学方法是否优化组合,教材处理是否适当,课堂练习设计是否合理等等。有的时候还需要临时变动教案。

"别人的"教学后记。为提高教学水平,教研部门和学校经常要举行公开课、观摩课、汇报课等。听课的人有各级领导和同组教师。他们会对教师讲的课进行评价,并提出一些合理的改进意见,我很珍视这些宝贵的意见并写在教案后面。要经常请教学经验丰富的老教师或其他学科的教师听课指导,虚心听取他们的意见,积累好的教学经验,充实教学后记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