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5-29 17:24:40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赞美母亲的文章,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你从雪山走来,
春潮是你的风采;
你向东海奔去,
惊涛是你的气概。
你用甘甜的乳汁,
哺育各族儿女;
你用健美的臂膀,
挽起高山大海。
我们赞美长江,
你是无穷的源泉;
我们依恋长江,
你有母亲的情怀。
你从远古走来,
巨浪荡涤着尘埃;
你向未来奔去,
涛声回荡在天外。
你用纯洁的清流,
灌溉花的国土;
你用磅礴的力量,
推动新的时代。
我们赞美长江,
你是无穷的源泉;
我们依恋长江,
你有母亲的情怀。
2、赏析:
一、由表象上升到本质
考生要在叙述的基础上,善于挖掘提炼,揭示事物的本质或其内在的深层含义,催人感悟,发人深思。这是升华主题最常见的一种方法。如优秀作文《发生在身边的故事》写了母亲对我学习、生活和精神上的关怀与帮助,充分体现了母亲对我无微不至的关怀。文章结尾写道:“母亲的话像一丝清风抚平了我心中的郁闷。茶要冲三次才能散发香气,人要承受无数次挫折,才能有所成就。一缕缕茶香沁人心脾,它融入了我的嗅觉,融入了我的内心,融入了我的血液,我整个人都被这香气包围着……细想,这不正是母爱的味道吗?像茶一样幽香。”这就将母亲对我的关怀从表象向本质上进行了升华。
二、由事件上升为影响
考生可先对人物或事件展开生动的叙述,然后交代人物或事件对“我”或文中的主人公产生了怎样的影响,以此来升华主题。如现代作家厉彦林的叙事散文《布鞋》回忆了在艰苦的岁月里,娘做的布鞋伴随自己成长的历程。文章在结尾对主题进行了升华:“如今城市人穿布鞋已逐渐成为时尚。穿惯皮鞋的都市人,开始与布鞋有了缘分。无论身在何处,有一双布鞋,一双包含亲人惦记和祝福的布鞋,就学会了感恩。尽管踩着纵横交错的路,有黑暗,有泥泞,有坎坷,有暴雨,可人生的路不会错、不会斜,心中总是洒满春风、阳光、幸福和欢乐。”这段议论抒情文字既抒发了作者对母亲的感恩之情,还强调了母亲做的布鞋对自己的人生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三、由点上升到面
文章先把某一个人或事物作为具体的写作对象,突出这个人的思想、品质、习性,进而推及到对具备这一特性的一类人或事物之上,或由个人命运推及国家民族的命运,从而揭示主题的普遍性和典型意义。如作家莫言的回忆性叙事散文《母亲》写了一个艰难岁月中的母亲的事迹后,写道:“饥饿的岁月使我体验和洞察了人性的复杂和单纯,使我认识到了人性的最低标准,使我看透了人的本质的某些方面。我的父母、祖父母和许多像他们一样的人,为我树立了光辉的榜样。这些普通人身上的宝贵品质,是一个民族能够在苦难中不堕落的根本保障,也正是文学的灵魂。”这段文字由点及面,由母亲一个人推及到许多像她一样的人,再推及到一个民族,从深度和广度两个方面拓展了文章的主题。
四、由托物上升为寄意
考生对某种事物进行了形神兼备的描写与刻画后,通过相似的联想,把对这种事物的赞美转移到与这种事物具有类似品格的人的赞美上来,把主题升华到一个全新的境界。如优秀作文《种子的追求》写一粒稚嫩的种子怀着梦想,踏上了一段艰苦的征程,最终冲破了重重阻碍,实现了梦想的故事。文章结尾写道:“种子的一生都在追求着光明,它历经千难万险,穿越重重阻隔,终于在艰难、恶劣的环境中成就了自己的梦想,实现了自己的价值。”作者在对种子的成长历程进行了生动的叙写之后,由物及人,自然而然地把对种子的赞美转移到具有不畏艰险追求梦想的精神的人身上,使文章的主题得到了升华。
五、由事件上升到哲理
《爷爷的毡靴》
1.(1)增强故事的真实性。“我”既是故事的叙述者,也是故事的参与者、见证人,故事更显得真实可信。(2)由于采用第一人称,使“我”对爷爷的毡靴的描述、议论、抒情得以运用自如,从而引导读者更深地领悟爷爷的优秀品格。
2.爷爷是一位普通的渔民,他却具有许多高尚的品格。(1)俭朴。一双毡靴他穿了十多个年头,修修补补,总是舍不得扔掉。(2)勤劳。尽管他年迈,双腿酸疼,但仍然坚持捕鱼。(3)有爱心。爷爷让自己的一只毡靴成为鸟窝,温暖动物。(4)重友情。爷爷将另一只破毡靴送给了自己的猎手朋友。
3.观点一:以“我的爷爷”为题不合适,不如“爷爷的毡靴”好。(1)“爷爷的毡靴”是作者行文的线索,贯穿故事的始终,使结构趋于严谨。(2)“爷爷的毡靴”是表现人物性格的道具,借毡靴表现爷爷的纯朴、勤劳、善良的品格。(3)“爷爷的毡靴”是抒情的需要。借毡靴表达对爷爷生活片断的追忆和对其品格的赞扬。
观点二:以“我的爷爷”为题合适。(1)爷爷是小说的主要人物,作者的写作目的是表现爷爷的优秀品质,抒发对爷爷的深厚情感,以此为题切合文章主题。(2)虽然小说用许多笔墨写爷爷的毡靴,但这些笔墨最终是为表现爷爷的品格服务的,因此以此为题更切合小说的内容。(3)“爷爷的毡靴”是小说的线索,但不是唯一的线索,还有爷爷的生活、“我”的情感也可以视为小说的线索,并且这两条线索,对抒发感情起到了更为直接的作用。
《套袖》
1.(1)既指孙犁家高大的墙院,更指作者没见大作家之前的心理阻隔,表现对大作家的心理敬畏。
(2)戴套袖并不是老人为工作(劳动)所需临时戴上的,他始终珍爱(喜爱)套袖,保持(坚守)着朴素勤劳的生活作风。
2.(1)要点:①作为线索贯穿全文。②蕴含着中华民族勤劳质朴的美德和潜心创造的精神。③寄托作者对这种精神内涵的珍爱和赞美之情。
(2)要点:①(布袜子与套袖都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写布袜子正是为了写套袖)意在拿它与套袖作类比,以引导我们与作者一起去探寻套袖的精神内涵。②升华文章主题,表达作者对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珍爱和赞美。意思对即可。
3.示例1:粉笔让我联想到了老师的辛勤劳动,我认为粉笔中蕴含着老师的奉献精神。粉笔一生甘于奉献,用生命传授知识,粉身碎骨也在所不惜;老师每天手握粉笔,呕心沥血,默默耕耘,两鬓染霜也无怨无悔。粉笔是老师奉献精神的集中体现。多少个课堂,他们用粉笔教给我们丰富的知识,教会我们做人的道理;多少个春秋,他们用粉笔浇灌出桃李芬芳,培育出祖国的栋梁。他们为祖国的未来奉献了自己的心血和汗水。我们永远赞扬老师的“粉笔”精神。
爱与奉献
------读《樱树下的母爱》有感
“虽然他当年在母亲那儿得到的只是无声的鼓励,但这其实是一个伟大的母亲奉献给儿子的最振聋的喝彩!”这句话出自《樱树下的母爱》,它使我体会到一个伟大的母亲为了孩子可以做任何事,甚至把自己的一生都奉献给孩子。
文章写的是蒂姆随着母亲来到一个大型的化工厂定居下来。由于化工厂发生了严重的毒气泄漏事故,而导致蒂姆和他母亲听力下降。母亲为了不让孩子更加绝望,所以没把自己双耳失聪的事告诉蒂姆……当蒂姆知道这件事时,他感到了母亲对他的爱是多么的无私,他为母亲拉了一首最动听的乐曲。
读完这篇文章,我感受到了伟大的母爱。文中的母亲为了不让孩子更加绝望,而将自己双耳失聪的秘密隐藏了下来,直到现在。而如今却不知该如何说话了。“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儿子就像小草一般难以报答母亲那无私的爱。岁月无情地在母亲脸上刻下了痕迹。那时,你一定会觉得母亲唠叨,可是,在这唠叨的话语里,包含了母亲多少爱呀!你一定会勉强地回答一句:“我知道了”但是你这句话却把母亲深深地打击了。但是母亲并不怪你,还是一如既往地关心你,呵护你,照顾你……啊!母亲你是多么的伟大,而我是多么的渺小。想到这,我要歌颂母亲,赞美母亲。此时此刻,我只想说一句话:“啊!母亲,你的爱是多么的无私,你的呵护是多么的纯洁,而我永远都报答不了你那无私的爱。母亲,我爱你!”
今天,我带着一种沉重的心情读完了《镌刻在地下500米的母爱》这篇文章,让我久久不能平静。
文章很长,但是我却从头到尾的读了两遍,在字里行间我所感受到的都是一个字“爱”,这种对子女无形的爱让这位只有45公斤的母亲和男人一样下井挖煤;为了让孩子能够上学,为了让孩子有好的学习环境,她每天冒着生命危险在煤井深处弓着脊梁爬行了13年!孩子考上了华中农业大学,但是她还没有看到孩子毕业就被无情的瓦斯爆炸夺去了生命!在生命的最后一刻,她用最后的力气在湿润的井壁上刻出来几个字:“儿子,读书……!”我被震撼了!被深深地震撼了!她没有过上一天像样的日子,就长眠于地下了!但是“儿子,读书……儿子,读书……”的教诲却永远萦绕在许多人的耳边!
写到这里,我长叹一口气,觉得千言万语也表达不完对“母亲”赞美!母爱是伟大的!又何止这位母亲呢!我的眼前仿佛出现了在大地震中,那位用自己的身体护住孩子,并用手机写出自己心声的母亲,她用自己柔弱的身躯谱写了一曲爱的诗篇!
在我们的周围,在我们的身上,又何尝没有感受到这种母爱呢!身为母亲,她们对自己的子女没有什么豪言壮语,但是她们所付出的点点滴滴都来源于“爱”!她们对子女的爱没有任何修饰,也许你会觉得母亲很烦,但是这又何尝不是一种唠叨出的爱呢!也许你会觉得母亲对你要求很严格,但是看到那些社会上的混混,父母的放任自流导致他们的无拘无束,可是看到人们对他们的歧视,你是不是庆幸父母的“严爱”呢!
每当谈到这个话题,我都有好多话要说,但是却不知用一个什么词来形容,只能说:“用我们的实际行动爱我们的母亲吧!哪怕你忙不能回去看她,一个电话也行;她不需要你买多贵重的礼物,只要你多回家看看她就行!"元旦马上就要到了,就看大家的行动了!
1、恋人之间:玫瑰:恋人过生日,玫瑰花是最好的选择,它本身就代表了美好的爱情,能够给人浪漫、梦幻的感觉,一般收到此花之后都能感受到浓浓的爱意。百合:还可以选择百合,它的外形好看,第一眼就让人很喜欢,再就是寓意不错,代表了纯洁、清新脱俗,也能很好地表达爱意。
2、朋友之间:郁金香:它的意思是美丽、祝福等,花色鲜艳,其中粉色的能代表友谊和幸福。马蹄莲:它的意思也很适合送给朋友,代表了优雅、希望、纯洁友爱、春风得意等,并且外形清雅。
3、送给父母:送给母亲我们知道最好的选择就是康乃馨,是一种很流行的花卉,或者选择观音莲、鲁冰花等,能祝愿母亲身体健康,赞美她们的奉献。送给父亲可以选择太阳花,寓意父爱的伟大。
(来源:文章屋网 )
I have learned that without water, there is no life. Happy Mothers Birthday!
您是给我以生命并抚育我成长的土地,我深深地爱着您。
You are the land that gave me life and brought me up. I love you deeply.
不管我将来人生的路将是怎样,我都会永远爱您,妈妈!
No matter what the way of my future life will be, I will always love you, Mom!
妈妈,给您我的全部的爱,您是我今生唯一的祝福。
Mother, give you all my love, you are my only blessing in this life.
我歌颂母爱,我赞美母爱,是因为母爱让我茁壮成长。
I praise maternal love, I praise maternal love, because maternal love makes me thrive.
妈妈,我知道您辛苦了,我永远爱您!想永远都和您黏在一起!
Mom, I know you have worked hard, I love you forever! Want to stick with you forever!
妈妈,您辛苦了,我希望我能使您晚年生活更幸福。
Mom, you have worked hard. I hope I can make your life happier in your old age.
谢谢您,我可敬的母亲,您的养育之恩,永世难忘!
Thank you, my respectable mother, for the grace of your upbringing, which will never be forgotten!
您的爱,像阳光温暖着我;您的爱像和风轻拂着我。
Your love warms me like the sunshine; your love kisses me like the breeze.
母亲心是纯洁的,至高无上的每一个母亲,都有一果肉最虔诚的爱心。
文绉绉(zhōu ) 绰号(chuò ) 庶祖母(shù ) 吹笙(shēng ) 摹画(mó ) 眼翳(yì ) 舔去(tiǎn ) 侮辱(wǚ )
二、词义
责罚:处罚。 管束:加以约束,使不越轨。
气量:指才识和品德的高低;指能容纳不同意见的度量。
广漠:广大空旷。 宽恕:宽容饶恕。
质问:责问。
文绉绉:形容人谈吐、举止文雅的样子。
面红耳赤:形容因急躁、害羞等脸上发红的样子。
仁慈:仁爱慈善。 ’
侮辱:使对方人格或名誉受到损害、蒙受耻辱。
三、课文解析
文章回忆了作者童年、青少年时期,母亲严格要求和深情关爱下成长的几件事,表达了对母亲的深切怀念和感激之情,赞美了母亲优秀的品格。
本文分层:
一、(1-4) 我的性格特点和童年生活
二、(5-12)母亲对我的管教
三、(13) 母亲对我的影响
第二部分:1对我学习上的督促2严厉的管教的方法3犯错的严厉惩罚4用舌头舔“我”的病眼
5除夕打发债主6与嫂子们的相处,及如何处理她们的矛盾7母亲受到人格侮辱的反应
前三段内容并非闲笔,既为下文写母亲做了铺垫,又于文末相呼应。
母亲为人:仁慈温和,严父慈母,克己谦让,宽容善待,很有刚气
教子:严格
“与嫂子们的相处”:写了母亲的以身示范对“我”的耳濡目染,潜移默化,不仅写了言传,更写了身教。
如果……如果……如果……:用假设表现自己已经具备的美德,表现了他不溢美,不自夸的品质,也符合自传的语言特点。
不能不:双重否定来肯定“打了一点底子”,既表明态度,又不是很绝对。
注释:
1选自《自传》。(1891-1962),字适之,原名胡洪骍,安徽绩溪人,学者。著有《尝试集》《文存》
2文绉绉(zhou):形容人谈吐、举止文雅的样子。
关键词: 鉴赏题 鉴赏要素 解题方法 例题解析
鉴赏是语文阅读的核心能力,鉴赏题是语文阅读题中的重要题型,但是考生失分率比较高,主要原因是考生不知道如何解题。那么如何提高考生解答鉴赏题的能力呢?笔者对此作了探讨,简述如下。
在阅读中,鉴赏题分值一般占2~3分,有时甚至占4分。考生每当遇到这种题目的时候,往往无从下手,或答不全,或答不准,或答不对,那么,如何解答鉴赏难题呢?这就需要考生掌握必要的解题的基本方式方法。
一、鉴赏题的解题要素
解答鉴赏题,需要考生先了解鉴赏的要素。那么,鉴赏题有哪些鉴赏要素呢?请看下面两个鉴赏命题的例子:
例1:原文:⑥即使冬令时节,父亲也闲不住。他会和叫做家贼的麻雀对话,有时就撒出一些苞谷给这些小家伙,作为对它们一年来在窗前恪尽职守叫醒农人的犒赏。有时父亲要在阳光晴好的时候堆粪翻粪晒粪,这是对泥土的滋补。你想他们陪伴着小麦走了一春,陪伴着苞谷走了夏季秋季,如今到了该歇息的时候,就如女人产后要吃红皮鸡蛋喝红糖水。父亲还会到田地里去,他像逡巡的士兵,把泥土里的瓦块、砖头剔除了,怕这些骨头硌着睡眠的泥土,怕在地里漫游的小动物们闪了腰,怕来年开春撞坏了犁耙。父亲心里最清楚,土地糊弄不得,土地和人是兄弟,多少辈子都比邻而居,对别人好也是对自己好。(2012盐城,《向泥土敬礼》)
问题:2.品味文章第⑥自然段画横线句子的语言特色。(4分)
答案:2.(4分)示例:运用比喻修辞手法,将“父亲”比作逡巡的士兵,生动形象地表现了父亲清除田间杂物时认真、仔细的神情。或: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赋予泥土地、小动物以人的情态,活泼生动,富有情趣。或:运用排比修辞手法,父亲的连续三个“怕”,强烈地表达出父亲对土地及其生灵的关切之情。(点明所用的修辞手法1分,略加分析1分,表达作用或效果2分。意思对即可。)
例2:原文:最妙的要数那些即将盛开的莲花了,一枝枝从绿伞之中挺身而出,像一支支花剑直指长空,对着这神秘的大地凝望。这些花苞的表层如少女,娇面含春,呈现一派羞色。微风过处,到处是芳香弥漫。白色的莲花掩映于莲叶之间,粉红的朵儿,则探着脑袋,露于莲叶之外。无数洁白粉红的花儿朵儿,在水面上漫卷开来,像晚霞,像云彩,像少女那一抹不经意飘起的红晕。(2012荆州《荡里莲花》)
问题:21.(2分)试从修辞的角度品析下面句子。
白色的莲花掩映于莲叶之间,粉红的朵儿,则探着脑袋,露于莲叶之外。
答案:运用拟人修辞手法,一个“探”字,将“朵儿”的柔美、可爱、羞涩、俏皮之态凸显无余,表达了作者对莲的喜爱。
从上面两个例子来看,解答鉴赏题,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的要素入手分析:
1.方法。作者运用了什么方法(怎样写的)?如,例1中的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方法;例2中的拟人修辞方法。
2.作用。怎样地写出了(写得怎样)?如,例1中的“生动形象地”“强烈地”;例2中的“凸显无余”。
3.对象。什么人或事物(写了什么)?如,例1中的“父亲”;例2中的“莲花”“朵儿”。
4.结果。人或事物的怎样心理或特点(写出了什么)?如,例1中的父亲“清除田间杂物时认真、仔细的神情”“对土地及其生灵的关切之情”;例2中的“朵儿柔美、可爱、羞涩、俏皮之态”。
5.作者。表达了作者怎样(什么)思想感情?如,例1答案中,虽没有给出明确的“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但从原文中我们能感受到:作者对父亲的感激和热爱之情;例2中的“表达了作者对莲的喜爱”。
6.读者。给读者留下了怎样的印象(感受)?如,例1、例2都给读者留下了深刻而难忘的印象。
上面这些要素,涵盖了命题者命题时所给全部答案的内容要素,考生只要将上面这些鉴赏的基本要素答全,不得满分,也得高分。
二、鉴赏题的解题公式
根据上面解题的基本要素,鉴赏题可用公式的形式简洁概括为:
答:作者运用了……①方法,……②地写出了……③人(或事物)的……④心理(特点),表达了作者……⑤思想感情,给读者留下了……⑥的印象。
对上面鉴赏题解题公式的解析:
1.……①:填写某种方法(角度)。首先选择一种方法(角度)进行鉴赏。如果命题者给出了某种鉴赏的方法(角度),那么,考生按照要求答题就可以了;如果命题者没有给出赏析的角度,那么,考生就应该按照要求选择适合考生自己的方法(角度)解题。这些方法(角度)一般包括:词语(成语、俗语、歇后语、动词、形容词、副词等)、人称、表达方式、描写方法、修辞方法、写作方法、语言表达、句式特点、文章结构,等等。
2.……②:填写以上某种方法(角度)的作用。方法(角度)不同,其作用也不同。如,比喻、拟人的作用是生动形象;排比的作用是使语气强烈有力;对偶的作用是使句式整齐、音韵铿锵。
3.……③:填写人物(或事物)。一般,写人的散文、小说等文章要填写句子中涉及的人物;写景状物的文章要填写句子中涉及的事物。
4.……④:填写人物或事物的结果。填写人物,突出人物的心理(性格、动作、思想、品质、精神等),填写事物,突出事物的特点(特征、情况等)。
5.……⑤:填写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这一项可以填写的思想感情,如热爱、赞美、敬意、憎恶等。
6.……⑥:填写读者的感受。这一项可以填写读者的感受。如,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或增强了文章的感染力等。
三、鉴赏题的解题例析
请看下面的例子:
原文:②母亲很勤快。她种的菜总是比别人家的高出半指,她养的猪总是比别人家的膘肥体壮,她织的衣服总是比别人家的光鲜亮丽。她用一双灵巧的手织出波浪花纹的紫色毛衣,如今我都还记忆犹新。(2012年营口《母爱的硬度》文/叶浅韵)
问题:请从修辞的角度,赏析上面画线的句子。(3分)
解答:赏析可分解为以下几项:
1.……①:运用了排比修辞方法。
2.……②:有力地增强了语言的气势。
3.……③:选文写了人物:“我”的母亲。
4.……④:选文写出了人物母亲的勤快能干、心灵手巧(要强)性格特点。
5.……⑤:表达了作者对母亲的热爱和赞美的思想情感。
6.……⑥: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只要将这六点按照鉴赏题的解题公式组合成句,再用精练的语言准确地表述出来,就能使回答问题的答案更加趋于完美,获得满分。如:
这个句子作者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方法(①点),语气强烈有力地(②点)写出了母亲(③点)勤快能干、心灵手巧(要强)的性格特点(④点),表达了作者对母亲的热爱和赞美的思想情感(⑤点),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⑥点)。(注:有时②点写在答案的最后。)
综上所述,鉴赏题有其独特的特点,解题是有规律可循的。这里为考生完整地回答问题,提供了操作性很强的具体做法和一些经验。只要考生正确、有效、适当地加以训练,就定能答好鉴赏题。不过,这只是一种方法,在熟练解答鉴赏题之后,考生不应拘泥于这种条条框框,而应灵活解答鉴赏题,否则,考生会走入解题的死胡同。
有一次,一位记者问史铁生:“你对你的病是什么态度?”
你们猜,他会如何回答?他回答道:“是敬重。”
面对困惑不解的记者,史铁生解释道:“这绝不是说我多喜欢它,但是你说什么呢?讨厌它吗?恨它吗?求求它快滚蛋?一点用也没有,除了自讨没趣,就是自寻烦恼。但你要是敬重它,把它看作是一个强大的对手,是命运对你的锤炼,就像是个九段高手点名要跟你下一盘棋,这虽然有点无可奈何的味道。但你却能从中获益,你很可能就从中增添智慧。一边是自寻烦恼,一边是增添智慧,选择什么不是明摆着吗?”
这就是史铁生!我们在《我与地坛》中见到的史铁生。下面就请大家畅所欲言,共同分享精神大餐。
黄紫星:读着这篇文章。我忽然明白了史铁生那蕴藏在内心深处的悔恨与悲伤,明白了他对生活的憧憬与希望,但我更敬佩他对母亲的爱与怀念。
他意志的坚强,是我无法想象的。他在双腿初残时,那长达数载的心理活动和他在地坛中所思所想的一切,更使我惊骇不已。他当时的想法几乎是绝望的,似乎只有死,才能得到身心的解脱。可他母亲,他那伟大的母亲,以无私的爱感化了他。她的爱,就是那初春的雨露,滋润了史铁生冰凉的心。他开始复活,开始清醒,生命的火焰又重新绽放出那耀眼的光芒。
邵鹏:当我读完这篇课文后,眼睛里不觉涌出了许多泪花,我不知道自己为什么会这么感动,也许是史铁生的不幸遭遇和顽强意志打动了我。我认为这篇文章给人的启示是,人遇到了挫折时,不应绝望,而应该重新振作起来,磨砺自己的意志,这样才能闯出
付文章:自从踏入高中大门以来,这几个月有许多事都触动我的心灵,但史铁生《我与地坛》中的一句话却深深地打动了我的心灵――“一个人,出生了,这就不再是一个可以辩论的问题,而是上帝交给他的一个事实;上帝在交给我们这件事的同时已经顺便保证了它的结果,所以死是・件不必急于求成的事,死是一个必然会降临的节日。”
虎月:以前我也很不理解我的母亲,有时她会做出令我恼火的事情,我往往控制不住自己的脾气,跟她大吵一场,现在才了解到,其实她是为了我好。我也应该向史铁生学习,向母亲表示歉意,不能留下无法弥补的遗憾,要让母亲对我的爱得到应有的补偿。无论怎样,史铁生永远是我的榜样。
黄立衡:作者愧对“鸟有反哺之情,子有跪乳之恩”。在这意识下顽强地与病魔作斗争。这应归为母亲的力量。
李婷:有一个人永远在我的心中,他顽强的毅力,毫不畏惧的坚强令我折服,他就是让我感动一生的史铁生。
虞为光:结合自己,想想史铁生,我觉得惭愧,我总是沉迷在挫折里,不能自拔,而史铁生在命运漩涡中挑战命运。想想史铁生,我们要高扬自强的生命旗帜。
曹维:每当测试成绩不理想,每当因不努力学习被父母责骂犹如压上了一座大山,笼罩着一片乌云,致使我的思想被扭曲,甚至产生了许多不好的念头。自从学了这篇课文之后,“雨和云渐渐散开,撒下一片温暖”,心中的石块总算落地了。心中的太阳发出阵阵光芒,穿透乌云,照亮我的心房,我的心中充满光明,充满希望,充满勇气,充满力量!
曾蓓:我想与其说史铁生是不幸的,倒不如说他是幸运的,因为他有一个爱他如爱自己生命的母亲,他虽然失去了健壮的身体,但他没有失去世间最美丽的感情。
柴冬太:我虽然没有身体上的缺陷,但我的性格和对母亲的态度与史铁生的性格及其对母亲的态度相差无几,文章中记叙他与母亲的故事,就像我所经历过的。
黄建明:每当听到史铁生这个名字,我心里总会产生一种新的力量。不是他享誉人世的名声,而是他那种在生死徘徊中理智的选择和他永不放弃抗争的精神气质。
欧阳景斌:学习这篇文章后,我决心和史铁生一样,对母亲不再有一丝一毫的倔强和羞涩,只有这样,我才会感觉到母亲那片深情的海……“我认真想告诉想要长大的男孩子,千万不要跟母亲来这套倔强,羞涩就更不必了,我已经懂了,我已经来不及了!”史铁生的这句话,我将永远铭记于心,让它永远地停驻在我心灵
张晴云:何为强者?仅仅是拥有结实的肌肉,健壮的身体,排山倒海的力量吗?史铁生――一位作家,备受种种病痛的折磨,创造出生命的奇迹,不得不让人佩服,不得不使人承认――他是一个真正的强者。
李云镇:放弃,是一个念头,而永不放弃,则是一种信念。现实生活中,人们总是自觉不自觉地选择前者,而有些人却坚定得近乎倔强。我不知道史铁生在忽然失去双腿时的真实感受,但史铁生绝对是一个永不言败、永不放弃的强者。
徐建勤:史铁生的命运是坎坷的,但他的意志力是顽强的。我想,可能是因为他的名字中有个“铁”字吧。在我的人生中,史铁生将为我的人生导航,把握着我航行的目标和方向。在我的心目中,他的生命力就像春天的小草一样,正呈现一片欣欣向荣的气象!
悠悠的,从梦中醒来,那梦里千寻的碎片还在脑海中跌宕。天边晨曦微露,薄雾还未散去,淡淡的晨光下的街道上已有人影浮动。
轻轻的推开房门,一阵凉风袭来,吹开了我禁锢一晚的思绪,也吹开了我沉寂一晚的心,贪婪的吸了一口这沉淀了一晚的空气后,迈步加入了晨练的人群里。
当阳光能清晰的洒在脸上,当晨雾渐渐散去,我携着刚买的香气萦绕的早餐轻轻推开家门时,发现母亲正站在窗边带着慈爱的笑容静静的看着我,看那窗外的阳光,感觉很暖,很暖········
温馨午后
懒懒的舒展一下身子,再轻轻的打了个嗝来表示我已经满腹母亲的佳肴后,如往昔一般,我上线发了条信息给姐姐后,就会打开“白云飘飘网”,在欣赏了一番他人的佳作后,我总会留下我赞美的痕迹。
不服输的我怎么会甘于落人后,于是,我便又开始自拟一份觉得还不错的文章,完成后则如往日一般投入“白云飘飘网”的收件箱里,这是我对自身的尝试!
而每每此刻,姐姐的信息总是会“姗姗来迟”,那信息似问候,似关怀,姐姐的话总令我感到很温馨,很温馨·······
恬静黄昏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天边残阳未落,却已有明月朦胧浮现,被阳光染红的白云,也在天际随风而动。
在夕阳的映照下,捧一杯香茗,时不时啜上一小口,淡淡的香味同阳光的味道相交织缠绕,想起母亲的慈爱,姐姐的温柔,心底不由得升起一份宁静,一份舒适,一份欣喜,一份希望,一份······这一份的一份,互相交融,最后,只融得一丝淡淡的恬静,淡淡的·····
我喜爱这样的生活!
我爱梦里初醒的清晨!爱温馨如斯的午后!爱恬静淡雅的黄昏!爱姐姐的温柔,爱母亲的慈爱!爱·····我爱之我所爱,我若喜爱,天亦美!
一、层次分析类试题
例:(2009,河北)阅读《昙花终于怒放》回答:在下面方框内,填写表明作者心情随昙花的生长而发生变化的词语。
高兴极了■■■
答案:有点心急,心情淡然,欢喜欲狂。(每空1分,意对即可。)
解析:这道题要求考生概括作者随昙花的生长而发生变化的心情,属于层次分析类试题,其实就是考查学生对行文脉络的整体感知能力。仔细阅读全文,从原文第三段可找出答案“有点心急”“心情淡然”,第五段可找出答案“欢喜欲狂”。
解题思路:直接或间接地从文章中找答案。在通读全文的基础上,将要回答的问题放到阅读试卷上的文字材料中,再去浏览所要回答的试题,经过初步的思考,确定解决问题的阅读空间。对短文进行理解,然后分析句子结构,确定该词的词性和在句子中的成分,同时利用句子提供的信息,这样我们可以从文章中或文字材料中直接提取有效信息。有些试题要求用文中原话来回答,我们就可以用文中的原话来回答。还有一些题目虽不可以直接用原文回答,但或多或少都会用到文章中的关键性语句、重点信息。这就要求学生必须具有对原文材料进行加工处理的能力,要尽可能把原文材料和自己的加工处理结合起来,最终形成概括性答案。对此类题目,学生要先提取题干的主要信息,然后从文中截取关键性语句,筛选出有用信息,再按实际需要进行加工整合即可。
二、作用分析类试题
1.引用的作用
例1:(2007,河北)阅读《江南陶公柳》回答:文章第三段引用古人吟咏“陶公柳”的诗句有什么作用?
解答:①印证“陶公柳”“武昌柳”的名称由来已久;②增强文章的文化内涵;③赞美了“武昌柳”的风姿,表达对陶公的怀念之情。
2.描写的作用
描写有环境(景物)描写、细节描写、外貌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神态描写等,在交代场景、渲染气氛、刻画人物、展示故事情节、表达作者思想感情等方面都起着重要作用。
例2:(2008,河北)阅读《小扇轻摇的时光》回答:选文中加横线的部分(虫鸣在四周此起彼伏地响起,南瓜花在夜里静静地开放。月亮升起来了,皎洁的月光洒满寂静的小院。)是什么描写?其表达作用是什么?
解答:景物(环境)描写;交代了人物活动的场景,渲染了农村夏夜安适、恬静的气氛,烘托了“我”轻松、闲适的心情。
3.修辞手法的作用
例3:(2009,河北)阅读《昙花终于怒放》回答:简要分析选文第④段画线句子(只见嫩绿的花苞低首含羞,微启小口。)的表达效果。
解答: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方法,描写了昙花含苞待放的情态,将昙花人格化,更加生动形象。
4.文段或句子在结构或内容上的作用
例4:(2009,河北)阅读《昙花终于怒放》回答:选文第⑨段(我爱昙花)在全文内容与结构上的作用分别是什么?
解答:进一步抒发了喜爱昙花的感情;首尾呼应,使文章结构严谨。
解析:这类题型要求对作用进行分析,考生的答案应力求全面准确。答案一般应包括两部分:一是基本作用。如例1引用的基本作用是“增强文章的文化内涵”,例2环境描写的基本作用是“渲染气氛,烘托人物”,例3拟人的基本作用是“将昙花人格化,更加生动形象”,例4选文第⑨段的基本作用是“首尾呼应,使文章结构严谨”。二是概括语句意思。如例1为“印证‘陶公柳’‘武昌柳’的名称由来已久”,“赞美了‘武昌柳’的风姿,表达对陶公的怀念之情”;例2为“渲染了农村夏夜安适、恬静的气氛,烘托了‘我’轻松、闲适的心情”;例3为“描写了昙花含苞待放的情态”;例4为“进一步抒发了喜爱昙花的感情”。大多数时候,同一个句子这两个方面的作用都具备,因而从两个方面全面分析,都能得到满意的分数。
解题思路:语句的基本作用和语句的具体内容相结合。分析语句在文章中的作用是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目标要求。因此,在中考阅读题中比较常见。这类题型要求考生积累各种基本的作用。现列举一些常见的基本作用,以供参考。如总起全文、引起下文、打下伏笔、巧作铺垫、承上启下(过渡)、前后照应、总结全文、点明题旨、推动情节发展、设置悬念,引起读者的注意和思考等等。
三、理解重点语句和关键性词语
例:(2008,河北)阅读《小扇轻摇的时光》回答:你对选文中加波浪线句子(母亲先是一愣,继而脸上写满笑意)的含义是怎样理解的?
答案:母亲对“我”执意到外面纳凉去主动陪伴她的举动感到意外和欣喜。
解析:这类题型要求考生对选文的内容(主旨)和形式(布局谋篇、表达方式和语言风格等)进行理解,是阅读的较高要求。
解题思路:1.需要理解的重点语句和关键性词语后加上表现出什么,形成一个问题。对这个问题的回答,其实就是对这个重点语句或关键性词语的理解。如根据的《我的母亲》一文中的“当我和大哥的小女儿发生争执时,总是我吃亏,可母亲总是责备我”这句话,可以提问:“总是”表现出母亲的什么性格?理解这个词语应结合该词所在段的中心句“我母亲的气量大,性子好”“她事事留心,事事格外容忍”,从而可以得到答案:“总是”一词表现了母亲的宽容大度以及好性格。
2.需要理解的重点语句和关键性词语前加上“为什么”, 形成一个问题,对这个问题的回答,其实就是对这个重点语句或关键性词语的理解。如朱自清在《背影》中描写了父亲给“我”买橘子回来之后,“于是扑扑衣上的泥土,心里很轻松似的”。对这句话可形成如下问题:为什么父亲会“心里很轻松似的”?结合前后文,前文是在“我”让父亲走的情况下他才去买的橘子,后文是父亲要“我”给他写信,让我“进去”,从而可以得到答案:因为儿子就要远行,做父亲的心里自然不轻松,但是为了不让即将远行的儿子担忧,所以父亲表面装作很轻松的样子,让儿子放心。再者,在儿子远行之前能为儿子做一件事,他心里也感到很轻松。
上面列出的这些关于理解重点语句和关键性词语的解题思路,我们在做题时必须结合语境,根据具体的题目灵活运用,这样才能得到理想的分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