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5-29 17:24:40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静脉输液,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中图分类号]R472[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3-7210(2007)06(a)-081-01
静脉输液是临床护士必须掌握的常规护理技术操作。笔者从10多年的临床护理工作中,对静脉输液进行了认真的观察与实践,积累了一定经验,现将输液过程中除按操作规程外需特别注意的技巧问题按操作顺序总结如下:
1 配制液体
配制液体要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原则和“三查七对”制度,防止发生输液反应。
2 排气
按传统的排气法,在液体接近过滤器时,将针栓向下,使过滤器呈水平状,当液体充满过滤器后,再将针栓向上常规排气,此方法排气,过滤器中无散在气体,可提高一次性排气成功率,减少药液的浪费和排气时间。
3 静脉穿刺方法
3.1 操作者良好的心理状态是穿刺成功的基础
护士在操作前要调整自己的心理状态,对穿刺成功有信心,认真选择血管,不要急于进针,选择血管的同时与病人谈论一些轻松的话题,使病人感到亲切温暖,情绪放松,并对操作者产生信任感,可提高穿刺成功率。
3.2 选择血管的技巧
对长期行静脉输液的老年病人,建立从远心端到近心端的使用计划。60岁以上老年人,由于衰老,其静脉管壁增厚变硬,管腔狭窄,血管弹性降低,脆性增加,皮下脂肪少,皮肤松弛,血管浅、易滚动,不宜固定,容易刺破,回血缓慢,凝血较快。一般应选择小静脉的远端,同时应针对老年人的特点灵活掌握,选择较易固定且离开静脉瓣或静脉窦的部位,并使用指压揉捏、轻击穿刺局部或活动肢体、热敷穿刺部位、将肢体下垂等方法让血管充分充盈,为穿刺作好准备。
3.3 穿刺的技巧
3.3.1 手足背部静脉输液法让被穿刺者的手自然放置,护士用左手将患者被穿刺的手固定成背隆掌空的握杯状,右手食指与拇指前后平行,持头皮针柄使针头与皮肤成10°~25°角,从血管正中快速刺入,见回血后,针尾再向下压,使角度小于15°向前送针。笔者认为,避免用食指在头皮针柄下,拇指在针柄上的持针方法,因其食指在针柄下,角度大,不宜下压。
3.3.2 手腕、足部大隐静脉穿刺法
手腕桡侧、足部大隐静脉血管径粗大,充盈度好,但易滚动,深浅不宜掌握。常规皮肤消毒后,左手托住手腕或足踝关节处,拇指向下拉紧皮肤以固定血管,右手持针以15°~30°角在血管上进针,见回血后平行向前进针少许,用自制夹板,紧贴手掌或脚背外侧用2条长胶布固定,一条缠绕在腕关节或踝关节以上部位,另一条在食指跟部、或脚跟部缠绕,并妥善固定。
3.3.3老年静脉输液的技巧 穿刺技巧针对老年人血管特点,采用左手拇指绷直血管下端,食指固定血管上端,在选择的穿刺点下方1~2 cm处进针,进入皮肤约1/3时再进入血管内,见回血后稍向前进针少许,使整个针尖都进入血管。进针时角度、力度相对要大,针头部位充分接触管壁,使滚动的血管不宜滑脱。对表浅脆性大或细小血管要保持角度平行进针,见回血后不宜继续进针,以防穿破血管,不可用针头在血管内乱动,针头斜面忌在表皮与真皮之间停留,否则疼痛剧烈导致进针不顺利。
4 控制滴速
输液过程中的滴速可由不同原因自行发生变化,根据临床实践发现有以下原因:①由于开始穿刺时针头斜面与血管壁相贴,当时滴速不快,输液中因患者变化使针头斜面离开血管壁,结果自行变快;②目前使用一次性输液器,常出现滴速调节器失控。一般根据药物理化性质和治疗要求调节滴速,输入对血管刺激较强药物,应适当减慢滴速,以保持滴速既适合治疗要求,又尽量减少药物刺激对血管的损害,使患者在相对舒适的感受中输液。有高血压、冠心病、肺心病或其他心脏病患者应特别注意,滴速可控制在20~40滴/min左右,否则极易诱发或加重心衰。脱水严重而心肺功能良好者,可适当加快滴速。绝大多数患者输液时希望尽快滴完,常自行或请求护士将滴速调快,为避免发生意外,护士必须勤巡视、勤观察,向患者及家属说明滴速加快会使循环血容量在短时间内急剧增加,心肺负担加重,易导致心衰和肺水肿。
5 无痛拔针
5.1 以亲切的语言、关怀的态度与患者交谈,分散其注意力,这样不但通过心理护理减轻了患者的疼痛,还拉近了与患者的距离,使护患关系变得融洽。
5.2 拔针时,调整输液速度,越慢越好,但不要关闭输液夹。清理固定针头的胶布,按顺序揭起胶布,然后左手食指轻放于针尖部上方血管约1 cm处,右手拇指、食指捏住针尾软管处,拉直针头,快速拔针,左手拇指同时顺胶布敷料下压针眼。
5.3 注意掌握拔针时机,在莫菲管内液体全部滴完,输液管中残液面下降速度明显减慢或停止时拔针,贵重药品要冲管。揭胶布时动作轻柔,一手下压皮肤,一手慢慢揭起胶布。胶布揭起后勿乱贴或留在患者身上,护士应带走丢弃。胶布固定较多的患者,应察看胶布走向,有顺序揭起,勿盲目扯拽胶布,以防将针头带偏弄疼患者,甚至伤害血管,引起患者反感,导致对护理人员的不信任,对护理工作的不配合。请患者协助按压时,不要拔针后立即倒手,为防止针眼出血,护士应先按压30秒以上,嘱咐好患者按压时间。
总之,以上内容是笔者在多年临床工作中一点体会和经验,在临床实践中,提高了静脉输液的成功率和舒适感。
【关键词】静脉输液;操作;技巧
静脉输液是临床病人疾病治疗与抢救常用的重要措施之一。这一操作虽然看起来简单,却有不少的操作技巧。如果使用得当不仅能有效减轻患者的疼痛感,还能有效提高工作效率,从而减少医患纠纷的发生。
1 静脉输液前的准备
配制液体时,要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原则和“三查七对”制度,遵循药物配伍禁忌规律,避免使用不合格的药液,防止输液反应的发生。在输液瓶上标明患者的姓名、床号、加入的药品种类和剂量。与患者进行核对解释,取得其合作,从而消除患者的紧张情绪。
2 排 气
将输液瓶挂在输液架上,将茂菲氏滴管倒置,抬高滴管下输液管,打开调节器,使液体流入滴管内,当达到
1/2~2/3满时,迅速倒转滴管,使液体缓缓下降,当药液从针头流出1~3滴时,将调节器关闭,排气成功。
3 选血管
穿刺血管应选择粗、直、没有分支且弹性比较好的表浅静脉。显露明显、方便穿刺、疼痛轻、易于固定,既不影响患者的活动,又满足了病情的需要。
4 静脉穿刺
4.1周围静脉输液法
护士左手拇指绷紧并固定静脉下端皮肤,右手持针柄,使针尖斜面向上并与皮肤呈20°进针,见回血后再将针头沿血管方向潜行少许。
4.2小儿头皮静脉输液法
用注射器抽取适量等渗盐水,连接头皮针头,用一手拇指、示指分别固定静脉两端,一手持头皮针沿静脉向心方向平行进针,见回血后,再进针少许,推入少量等渗盐水,确定针头在血管内后分离注射器,连接输液器。
5 输液管固定
输液贴固定不当会引起针头滑脱,针尖刺痛,刺破血管。第一条输液贴固定针柄,第二条带敷垫的输液贴覆盖针眼处,第三条输液贴固定头皮针管,第四条输液贴固定输液管。这样完全可以确保针不移位及针眼处的无菌。
6 调节滴速
根据病人的年龄、病情、药物性质调节滴速。一般成人40~60滴/分,儿童20~40滴/分;对年老、体弱、婴幼儿、心肺疾患病人及输入高渗盐水、含钾药物、升压药时输液速度宜慢;对严重脱水,心肺功能良好者输液速度可适当加快。
7 更换液体
输液过程中,经常需要多瓶药液连续滴注,换瓶时可待液面下降至滴壶下段,用边旋转边轻轻挤压滴壶的方式拔出输液器,再插入另一瓶药液中,并检查输液管内有无气泡。掌握更换液体的技巧,可减少残余药液的浪费。
8 拔 针
最佳拔针时间选择在输液瓶内药液滴完,输液管中残液面下降速度减慢或停止时,这样可以保证药物的治疗量,避免浪费。拔针时先分离胶布,只留压针眼棉签这一条胶布不分离,快速拔针后立即用大拇指顺血管方向按压两个针眼(皮肤进针点和静脉进针点),切忌按揉。
关键词:静脉输液;护理;小儿
护理工作离不开静脉输液,在门诊和急诊护理中是常见的治疗方法。但给小儿进行静脉输液有一定的难度,由于小儿在接受治疗时不愿合作且小儿静脉的管腔小,位置表浅,脉管纤细,有很强的弹性。我院通过对收治的部分患儿进行充分的穿刺准备,运用正确的穿刺拔针方法,注重输液过程的护理技巧,取得了满意的效果。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去年我院有多例的小儿需要接受静脉输液治疗,年龄2 个月~7岁,平均年龄3岁。患病症状程度各不相同,均需要进行适量的静脉输液。
1.2方法
1.2.1穿刺准备鉴于患儿的年龄和疾病治疗的手段各不相同,选择静脉穿刺的位置也各不相同。面对0~2岁小儿我们选择从头皮上的额静脉、选颞静脉、耳后静脉及枕静脉进行穿刺输液,主要是应为小儿的额部血管浅粗,亦于发现和固定,便于静脉穿刺的进行,对于2~14 岁的患儿我们的首选静脉则是四肢静脉。穿刺要在备药,撕胶布等工作准备就绪后进行,准备穿刺的时候再患儿平卧,以免引起小儿过早哭闹致使的皮肤发红,影响穿刺的进行。穿刺尽量选择粗、直、有弹性的血管,若在血管的周围有毛发的话,需先行剃去,再行穿刺,有助有血管的准确定位。
1.2.2穿刺方法穿刺前首先要对穿刺部位进行常规消毒,并准备好按压的棉球。输液的调节器要置于茂菲滴管的下端,和针头要有40cm的放置距离。进行穿刺前用左手绷紧血管两端皮肤,右手持针与皮肤成45°角,离心方向进针,稳慢进针至静脉最清楚点的后方0.3cm处,用5~10°缓慢刺入头部表皮(临床经验表明当穿刺较细的浅静脉时,穿刺进针后将针柄下压并将针尖上挑,刺入后再平行进针)。见输液管回血后,用左手握住针柄,右手调节阀门。手部静脉穿刺常常会出现手背血管不清晰的状况,局部热敷能够改善血液循环,使血管扩张暴露充盈的静脉血管,提高了穿刺的成功率,对于腹泻导致静脉塌陷的患儿,主张使用热敷法来提高穿刺成功率。
1.2.3 拔针方法由于小儿忍痛能力普遍弱,易哭闹,而拔针时胶布的黏性会给患儿带来疼痛,我们便使用石蜡油对扎针部位进行,降低胶布的黏性,便于胶布的揭除,从根源上减少了患儿痛苦降低了他们的哭闹程度,(使用方法: 用棉球沾取少量石蜡油,涂抹在胶布的边缘处,待石蜡油渗入胶布和皮肤的连接处之后,再轻轻揭开胶布)同时使拔针更加的安全顺利。
2注意事项
在对小儿进行静脉输液治疗时,护理工作要遵守操作的规程制度严格进行,严格保证配药及穿刺过程中无菌操操作。穿刺的位置应选择静脉的两端而非血管的中段,防止穿刺失败造成的皮下淤血影响整段血管的定位[1]。扎针完成后要固定好针头的位置,防止针头漂浮在皮肤上致使针头移位,出现针头穿出血管造成皮肤局部肿胀的结果。拔针前应先轻揭去胶布,用消毒棉枝按压住穿刺部位,将左手的拇指纵向轻放沿血管方向轻压的棉枝上,同时用右手迅速拔出针头,随即用按压棉球的左手拇指挪按住接受穿刺的血管;由于身体形成的"生理性止血"需1~3min的形成过程,所以按压时要顺着血管方向持续按压5min。在对小儿进行静脉输液前还需告知患儿家长在不要在输液期间对患儿喂食奶水,以造成穿刺过程中哭闹引起恶心和呕吐,甚至造成窒息,引发意外。穿刺操作前还可告诉家长在输液期间用来协助约束患儿头部及腿部的方法。当完成穿刺后,可以使用喂奶的姿势协助约束患儿的双手,以免患儿拔去穿刺的针头。对于4岁以上的儿童,可以让家长给孩子讲故事,转移他们的注意力.当患儿要进行身体活动或需大小便时要保持手足的平行放置,以防止血液回流引发的针头堵塞。在穿刺的进行过程中还需要密切观察患儿的面部状况,全身的身体情况,特别是病情严重的患儿,由于集中精力寻找输液穿刺的静脉而忽略了患儿的病情变化可能会导致病情的反复或加重,出现意外[2]。输液的巡回观察过程中还需要加强对患儿面色及神志的观察,看患儿是否出现输液反应,穿刺部位有无肿胀现象,针头有无是否出现了移位,固定胶布是否松动,瓶内液体是否走空,输液器材的连接处是否有漏液的状况,从而保证输液的安全进行。
3结论
小儿的静脉输液是门诊、急诊护理工作中的基本治疗方法,大部份患儿都会接受这种医学治疗,小儿是护理工作中最不愿意配合治疗的患者,且小儿的静脉管腔小、位置表浅还纤细富有弹性,所以在对小儿进行护理工作的时候,要按照操作规程谨慎护理,根据患儿的状况还要随机应变,妥善面对,以保证输液的顺利进行[3]。在小儿的静脉输液过程中若能给其树立良好的心理支持,对我们后期的护理工作有很大的帮助。在护理的过程中进行语言和心理的必要沟通能够稳定患者和家属的心理情绪。熟练的穿刺技术和良好的心理状态,能够得到就诊者的信任。"指压法"相较"拍打法"可以减缓患儿的恐惧心理,配合儿童的心理特征塑造一个活泼可爱的输液环境也能帮助护理工作的开展。
参考文献:
[1]张立新,李兴霞.小儿静脉留置输液的护理[J].齐鲁护理杂志,2005,11(11):1697.
关键词:静脉输液 安全 防护
中图分类号:R826.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4-7484(2011)06-0147-02
1 静脉输液发生不安全的原因
由于在实际操作过程中,输液环境布置不合理,药物的运输、保存不科学;对新药物的配伍禁忌不熟悉;护理人员责任心不强 ,操作中缺乏规范性、严谨性,未严格遵循无菌技术操作原则,没有认真执行查对制度;由于护理人员配备不足,工作忙乱,没按操作流程实施治疗导致用药错误;输液过程中没有加强巡视,忽略对患者的沟通和健康教育,监管力度不够完善;患者缺乏医学知识,擅自调节药物滴数等都存在安全隐患。
2 静脉输液的安全防护
2.1创造良好的输液环境
操作时停止清扫地面、整理床铺,避免人员流动,以减少细菌微粒的污染,定期进行空气消毒,每月做空气培养,保证消毒灭菌效果。操作者应按要求穿工作服,戴好帽子,口罩。
2.2加强职业素质和慎独精神
操作时保持高度的责任感,对患者的态度要和蔼可亲,仪表规范,言行举止得当,给患者留下良好的护士形象,让患者感受到温馨、安全。
2.3严格执行查对制度
配药前要认真查对输液卡与医嘱是否一致,要检查药物的质量,有效日期,一旦有浑浊、变质、过期则一律不得使用;穿刺及换药时,一定要核对床号、姓名、药名、浓度、剂量、时间、方法,认真核对无误方可进行。
2.4注意药物的配伍禁忌
配药时一定要对药物进行评估,判断药物之间是否存在配伍禁忌,每种新药在使用前要仔细认真阅读说明书,要弄清药物的用法、注意事项,对未知有配伍禁忌存在的中药制剂和抗生素之间,需用生理盐水冲洗输液管,避免药物在输液管内混合。换药时要仔细观察墨菲试管药液有否变色、浑浊、沉淀发生。一旦发生应立即更换输液器,同时要安慰病人,向病人解释药物没进入体内,不会对病人造成影响,
2.5 熟练掌握穿刺技术,确保穿刺成功
选好血管后,不要急于对着血管穿刺,这样容易穿破上下两侧血管壁,造成药液漏渗,应在血管侧穿刺,先进皮肤后进血管内,见回血后松止血带,推药后若无渗漏方可继续静脉给药。
2.6 加强输液时的监控
保证充足的人员储备,加排机动班和巡视班,建立应急反应机制[1]。杜绝工作繁忙出现换错药的现象。每15-30分钟巡视一次,观察液体剩余量,观察穿刺处有无渗漏、输液管有无滑脱、移位;询问病人有无不适,特别是有易发生过敏反应的药物,患者在输液的前半小时,一定要加强观察,尤其是老人和小孩,一定要主动询问仔细观察;有无发冷、心悸、皮疹、头晕、恶心等。
2.7输液滴速的调节
输液滴速应根据病情、年龄及药物的性质进行调节,对老人、婴幼儿、体弱,心、肺、肾功能不良者,或药物刺激性强时速度要慢;对严重脱水、血容量不足、心肺功能良好者输液速度可适当加快。对病危的患者,不但要根据医嘱,还要监测心率、尿量、外周静脉压等指标灵活而及时调整输液速度[2]。
2.8勤于沟通,做好健康教育
告知患者及家属静脉输液的有关常识,用药目的,药物的不良反应、注意事项,特殊药物如硝酸甘油在静滴时速度要慢,甘露醇要快速滴注,告诉患者及家属不能随意调节,以免产生不良后果。
2.9加强输液的管理
各科每月将发生的输液安全隐患上报到院护理部,护理部召集全院护士长集中对护理安全隐患进行定性、分析、讨论,并提出有效的改进措施,会后,各科护士长将院内输液安全隐患进行传达,让全院护士提高认识,吸取教训。
3 小结
静脉输液是临床上治疗患者最重常用的方法,是抢救危重患者最快捷、最有效的措施之一,虽然输液过程中存在不安全的因素,但只要我们护理人员在输液过程中保持高度的责任感,勤观察,注意各细节的处理,不断探索护理新技巧,并将娴熟的护理技术,心理护理融合到患者中,渗透到护理的每个环节,严格把握好每一关,就可以保证输液的安全,病人的满意。
参考文献
【关键词】静脉输液;患者;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8231(2011)10-1761-01
静脉输液是临床中最常用最常见的护理操作之一,我们护理人员必须熟练掌握有关输液的理论知识和技能,在治疗疾病、保证患者安全和挽救患者生命过程中发挥积极有效的作用。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自2010年1月至2011年1月,我科共行静脉输液8230例次,发生故障90例。
1.2护理方法及要点
1.2.1儿童及妇女患者,皮肤薄嫩,血管多数过于细小,呈花纹状,穿刺时宜选用细小的针头并可在穿刺前做好局部准备,例如,可用热毛巾湿敷手背,使血管充盈易于穿刺。穿刺成功后,要固定好穿刺点下方的皮肤,防止血管被牵拉滚动,同时做好针柄固定以防针尖滑出血管外。
1.2.2年老患者的血管本身弹性较差,血管坚硬易滚动,穿刺时要扎止血带距离穿刺点近一些,左手拇指固定血管下端,金针角度为30度,采用梁孝梅等研究的负压进针法。[1]
1.2.3失血或休克患者的血管空虚,扁平,不充盈,在穿刺前需热敷,按摩,轻拍局部血管使其充盈;穿刺时用上挑进针法。营养不良、贫血、慢性消耗性疾病病人的血管脆性高且充盈不良,亦可按上述方法穿刺,且亦细小针头。
1.2. 4浮肿肥胖的病人血管触之有弹性感,用止血带后血管不易看清,我们护理人员要精炼穿刺技术,尽量缩短扎止血带的时间和压力,按杨梅主张的[2],让患者的手在穿刺时自然放置,护理人员用左手将患者被穿刺的手固定成背隆掌空的握杯状手,进行穿刺,可提高穿刺成功率。
1.3穿刺后出现意外症状的护理
1.3.1血管疼痛:由于长期多次穿刺,寒冷或低血压引起,遇到这种情况,应给予局部热敷和全身保暖,也可在输液过程中给予局部血管保暖。
1.3.2药液外漏:由于各种原因针头脱出或刺破血管致使药液漏入皮下所致,发现此情应重新穿刺。如果一般的药物外漏发生后,可在24―48小时给予热敷,以帮助吸收。如果刺激性强的药物,可立即用普鲁卡因局部封闭,以防组织坏死变性。
1.3.3局部疼痛:要检查针头位置是否固定牢固,针柄固定是否合适,可适当放慢输液速度,避免穿刺部位针头活动。有些药物如;甘露醇、氨基酸和含钾溶液在输液时都会引起局部疼痛,可根据具体情况给患者以解释和处理。
1.3.4穿刺部位出血:由于凝血功能障碍,静脉硬化或拔针后压迫不良所致,拔针时应压迫局部静脉穿刺点,以防出血,不要在已破的血管处穿刺输液。拔针时不将输液阀(调节器)并闭,左手拇指轻轻按在无菌输液贴上,然后在距针翼约1cm处将输液管反折,用右手拇指、食指将其捏紧,快速将针拔出,同时左手拇指迅速按压,将针插入莫菲氏管上部的瓶塞内,以免锐器外露伤人,拔针前不关闭输液阀,可以防止血液回流,反折输液管可防止血液流出滴在床单或地面上,造成更大的污染,特别是传染病病人的血液 。
1.4输液过程的护理
1.4.1根据液体质量应注意:先输浓度高的,后输浓度低的液体,先输盐溶液,后输糖溶液,输入含钾液体要控制速度和浓度,以防血钾过高和局部疼痛。输脱水剂时宜快,否则达不到药效。输入对血管刺激性较强的药物时浓度不宜过高,速度不宜过快。输升压药物时要随时测量血压,调整速度。
1.4.2 输液过程的观察:输液时突然发冷或发热,体温升高时应立即停止输液,更换新的输液器和可靠性液体。持续输液24小时以上应更换输液胶管,输液过程应注意三勤,勤看有无反应,勤问有无不适,勤查有无异常。切不可穿刺成功后就认为大功告成,而掉以轻心。
1.4.3 及时处理输液过程故障:如果发现液体不滴或输液不畅,应仔细查看原因,及时正确处理。如果发现针头阻塞,应拔出针头更换新针头另选静脉进行穿刺。处理故障后要给病人解释安慰,防止病人过分紧张。
2效果
患者8230例,对输液全过程较满意,提高了他们对医务人员的满意度,为医院争取了好的声誉和社会经济效益。
3讨论
临床上,在给患者输液的过程中,虽然各个步骤都按输液常规做到位,但仍会出现液体不能正常滴注的情况,而使患者感到不安。因此,做好静脉输液患者的护理,对减轻患者的痛苦,增强护患关系,提升患者对医务人员的满意度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 静脉输液的方法
按一般常规应注意从四肢远端开始穿刺,保护近心端静脉以备后期使用。①儿童及妇女,皮肤薄嫩,血管多数过于细小呈花纹状。穿刺时应选用细小针头,但最好不选用第一次用的新针头,防备血管穿透。注射局部皮肤备皮,热敷,可使血管充盈,暴露,易于穿刺。穿刺成功的关键是穿刺时要固定好穿刺点下端的皮肤,防止血管牵拉滚动,其次做好针柄固定。②年老多病者:老年人血管本身弹力就差。平时输液多的人,因常受药物刺激,而致血管坚硬易滚动。穿刺时止血带距穿刺点要扎近一点左手拇指固定血管下端,针尖要锋利,进针角度为30℃左右。③失血或休克病人:血管空虚,扁平,不充盈注射前需热敷,按摩,轻拍局部血管使其充盈;穿刺时用挑起进针法。④营养不良,贫血,慢性消耗性病人的血管脆性高,且血管充霭不良穿刺易破。穿刺时宜用小针头,旁侧进针。⑤浮肿肥胖病人:用止血带后血管不易看清,但手触血管有弹性感。穿刺时针头要长,方向要正,要由浅入深,以30℃~45℃角刺入。总之无论何种血管穿刺见有回血时均将角度减少,再向血管内缓慢平行进针少许,防止斜面漏于血管外,以防穿刺失败。
2 穿刺后意外症状的处理
①局部疼痛:要先查针头位置是否固定的合适,其次是输液速度要适当,如遇有药液外漏的应重新穿刺。药物刺激引起的疼痛,可用普鲁卡因封闭。②药液外漏:由于各种原因针头脱出,刺破血管药液渗于皮下,此时应重新穿刺。应用刺激性强的药物静注时,应选用无刺激性的液体穿刺成功后再接上刺激性强的药液。如药物一旦外渗用普鲁卡因封闭,用50%硫酸镁湿敷。一般药物外渗热敷可帮助吸收。③血管疼痛:由于多次穿刺,寒冷或低血压引起,此时应局部热敷,全身保暖便于穿刺。输液过程中血管痉挛,可按摩苍白的痉挛血管或在血管内滴入0.5~1%普鲁卡因2ml毫升。④穿刺部位出血及血肿:由于凝血功能障碍,静脉硬化或拔针后压迫不良所致。拔针时应压迫
局部以防为主,有凝血功能障碍时应针对病因治疗,不再注射,更不要在已破的血管处注射。
输液过程中应注意的几点:①输液速度:大量脱水,大出血速度要加快到90~100滴/分,视病而定。呕吐腹泻者中速40~60滴/分,需要进约又限制液体入量者可用慢速20滴/分。老年病人,心、肺、肾、功能不好和重度贫血者速度宜稍慢,根据病人表现随时调整。②输入液体在质量上应是:先输浓度高的,后输浓度低的液体,先输盐溶液,后输糖溶液,有尿者才能给钾溶液输入,输钾时要控制速度和浓度,以防血钾过高和局部疼痛。输入氨基酸,甲硝唑过快时可引起恶心呕吐;输垂体后叶素时易引起呕吐咯血,肠蠕动加快而有便意;应用脱水剂宜快,否则无效;输入红霉素等对血管刺激性较强的药物,浓度不宜过高,速度不宜过快输入升压药时随时测量血压,调整速度。病人不适时注意病情是否恶化及药物输入过怏或过慢。总之输液速度的快慢应根据病人的年龄、体质、病情程度、种类、药物的性质、浓度,而适当的调整。③输液过程中出现的反应:输液时突然发冷发热,体温升高时应立即停止输液,更换新的输液器和可靠的液体。持续输液每24小时应更换输液皮管。总之输液过程应注意三勤,勤看有无反应.勤问有无不适,勤查有无异常。切不可刺入静脉后就认为大功告成,而掉以轻心。
参考文献
[1] 张淑兰,闫锋.静脉输液临床应用进展[J].护理学杂志,2001年09期
[2] 杨希芳,李素云.关于静脉用药中微粒污染的认识 [J].实用护理杂志; 1998年01期
[3] 艾翔.微粒污染与净化台的临床应用 [J].实用护理杂志,1998年01期
[4] 吴勤,王鹏巨.静脉给药并发静脉炎的发病机理和防治进展 [J].实用护理杂志,1994年02期
[5] 余桂华.临床静脉输液配制中应注意的问题 [J].中华护理杂志.1997年09期
【关键词】门诊静脉输液;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44-5511(2011)10-0209-01
随着门诊病患人数的增多,门诊输液的重要性越来越突出,这也就造成门诊输液的几大问题,如人员流动性大,工作量多,药品繁杂,病室吵闹等,给护理工作者带来许多不便,针对这些不便,我们医院积极采取“以人为本”的优质整体护理,现将护理措施报告如下。
患者的心理护理 随着医院诊疗的规范化,在患者经历挂号、候诊、缴费、拿药等一系列就流程后就已感身心疲惫,此时的患者常出现焦躁,紧张,烦闷的心理,作为首次接药的护士需微笑迎人,语气温顺,和蔼,作为注射护士,需解除患者的疑虑心态,告之其药名,作用及副作用,作为拔针护士,需注意宣教的语气,让患者感受到关心。
营造一个良好的输液环境 门诊人员流动性大,环境嘈杂,不易保持,但舒适的医疗环境可直接影响患者的情绪,进而影响医患交流和治疗,所以我们需为患者创造个干净、明亮的就诊环境,保持输液室温度和湿度的适宜,每天晚上消毒,早上通风,避免交叉感染。完善硬件设备, 确保医疗安全,同时也应为患者提供服务性物品, 如面巾纸、饮水机、一次性水杯等,走廊设置橱窗格,里面放置一些常见疾病防治小册等宣传栏等。
1.输液护理
(1)严格执行查对制度: 必须认真查对输液单以及患者从药房取过来的药,问清楚患者的药物过敏史以及是否做过药物过敏试验,查看输液单上的药是否存在配伍禁忌,输液单上详细核对好患者的姓名,性别,年龄,输液单一式两份,一份放输液室配药用,另一份挂至病人座椅, 输液瓶上贴上患者姓名、药名、浓度、剂量、换药步骤。由于患者存在地域差异,导致有些方言护士听不懂,此时更应该注意核对。(2)配药时要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规程,有效降低输液反应。挂瓶时可告知病人现在准备注射的药品名称、输液总量、药物的作用以及可能发生的副作用。注射时根据药物选择好血管,尽量减少病人的疼痛感,做到一针见血,如果一次穿刺未成功,应主动向患者道歉。穿刺成功后,要根据患者的病情、年龄、药物性质,准确调节滴速,并告知患者及家属不要自行调节滴速[1]。(3)加强护理巡视,提高患者舒适度:检查病人输液速度是否自行调快或调慢,询问病人是否觉得温度适宜,如天气热开空调,天气冷提供热水袋等,帮助病人解决行动上的不方便,如护送病人去厕所等。加强健康教育,告知患者此病的病因、临床症状及护理措施,告知患者日常的健康保健知识,如饮食、锻炼方法、作息时间等。宣教时注意语气不要生硬,不带专业术语,句子要通俗易懂,患者理解,满意。(4)拔针时应做到快速、轻柔,并告知病人正确的按压方法,让病人再休息5-10分钟,无身体不适的情况下方可离开。
2.加强护士的专业技能训练及理论知识学习
目前药物品种繁多, 新药增加。护理人员必须不断学习, 才能保证自己的药物知识水平跟得上医疗服务的要求[2]。加强护士的理论知识,一旦有患者出现输液反应,要懂得采取何种抢救措施。同时提高护理人员工作责任心, 做好“三查八对一注意”。
3.总结
病人来就诊时,疾病上的痛苦加上静脉输液是一种侵入性操作,让患者感到紧张,焦虑。为了适应现代护理的发展, 体现"以人为本"的护理理念, 满足输液患者的舒适需求, 我们在护理实践中不断积累总结经验[3],通过有效的整体护理,规范服务流程,提高技术水平,加强护患沟通,做好每个病人的健康宣教,使患者感受到亲人般的呵护,在生理上获得满足,在心理上获得安全感,以患者为中心,大大提高了护理质量,真正促进了医院的文化、经济水平,提升了护士的价值,同时也提高了患者的健康水平。
参考文献
[1]鹿丽华,门诊静脉输液患者的护理与观察,中国实用医药,2011,6(7),202-203
[关键词] 输液;护理措施;改进;输液缺陷
[中图分类号] R473.72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4721(2012)08(a)-0132-02
儿科临床工作是普通医院门诊中较为特殊的一个门类。目前输液工作占到了儿科护理工作的相当大一部分。小儿的生理特点与大人相悖,易动、易哭闹,不容易和医护人员合作,因此,小儿静脉输液的难度很大,也很容易发生护理缺陷。很多医院都曾因儿科输液患者的投诉而发生纠纷。在本院输液患者中有相当大一部分属于5岁以下的小儿,缺乏表达能力,而且对于输液具有很大的恐惧。这就给护士的工作带来了很大的挑战。由于护理工作相当繁重,经常出现短时间内大量患儿需要输液,此时极易出现护理缺陷。因此,本院对以往的输液流程进行了改进,对输液环境进行改造,对基本护理技术进行标准化培训并考核,使每一名护理人员都能够熟练掌握小儿静脉穿刺技术以及护理缺陷的处理。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文选取实行输液流程改进前后的2008年及2009年儿科门诊输液病例作为研究对象。2008年全年在儿科门诊输液的总病例数12 603例,出现护理差错共21例(1.67‰),其中,漏打2例,占0.16‰;拔针不及时12例,占0.95‰;输液标签贴错3例,占0.24‰;因巡视不及时药液外渗4例,占0.32‰。患儿家属投诉6例。对患儿家长满意度调查:满意11 397例(90.43%),基本满意800例(6.35%),不满意406例(3.22%)。
1.2 具体措施
1.2.1 输液区环境设置 对原有输液区墙壁进行美化,使用小儿喜爱的卡通形象进行装修,使他们能够保持安静;周围放置各种玩具,配置了康乐椅、小儿玩具车;在中央区的电视屏幕上播放卡通片,使孩子们以放松的心态来接受治疗。加强卫生管理,随时清扫污物,保持室内外清洁无异味,夏天无蚊蝇。
1.2.2 改进护理站操作模式 将患者出入通道分开,穿刺结束后患儿即可进入输液区,防止人员流动对输液工作的干扰。同时对原有的配药台进行改造,将中间改造成垃圾区,同时将注射操作台加长,多人同时操作,加快输液速度。同时也可以防止穿刺时因为多人聚集妨碍视线。
1.2.3 改进护理流程 采取定岗制度,专人负责收药、配药;专人注射,专人巡视;做到分工明确,责任到人。交接时对于患儿姓名、药品等均当面核对清楚,对每一个环节定期进行抽查,以期严格执行护理制度。
1.2.4 狠抓穿刺技术 好的护士应该做到一针见血。这样才能尽可能减少小儿输液的抵触情绪。基本技术当中第一条就是正确选择输液用血管:小儿一般选择头皮静脉,因其分支甚多,静脉浅表易见,不易滑动,易于固定。较大的患儿一般常选用手背静脉、足背静脉、肘窝静脉及踝静脉,对于多次穿刺的患儿来说,应该隔日更换穿刺血管以防发生静脉炎[1]。对于有些需要长期输液的患儿,对血管的选择更要注意:首先从远端小静脉开始,原则是由远而近,由细到粗,以保护静脉,为以后输液作长远考虑[2]。
1.2.5 穿刺手法 对于小儿来说,静脉壁菲薄且不易固定。而且小儿易动,不易保持稳定的姿势,因此,穿刺的成功率取决于基本功的扎实程度和对于静脉走向的判断。因此要求护士在日常工作以外也要练习穿刺技术,尽可能减少重复穿刺给患儿带来的痛苦。特殊情况比如水肿的患儿,静脉隐藏于皮下,很难看清,弹性也非常差,尽可能选择相对粗大的静脉进行穿刺,如病情较重,亦可选用颈外静脉用留置针进行穿刺,尽量减少因穿刺带来的不便。现在肥胖患儿较多,其皮下脂肪较厚,静脉位置较深,此时可根据静脉走向,用指尖顺着其走向探摸,当摸到静脉时,用手指甲轻轻下压,确定其准确位置,迅速穿刺[3]。其他注意事项:止血带捆扎的位置要合适,一般在穿刺点上方的4~5 cm处,对于肥胖儿来说可以适当扎紧,而对于新生儿、早产儿及皮肤细嫩者,则不必过紧[4]。
1.2.6 输液管理 对于在输液过程中的患儿,巡视人员必须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随时观察患儿的情况,如有不良反应发生,应第一时间终止输液并请医生处理。如有家长对于输液过程有疑问,应耐心细致解释,以科学的态度和良好的沟通来取得家长的认同,绝不可以简单粗暴,防止发生不必要的纠纷[5]。同时也要懂得与小儿沟通的技巧,对患儿热情、体贴、动作轻柔。输液结束,应嘱患儿及家长留下观察30 min,以防迟发变态反应。拔针时要核对清楚是否还有续瓶,以防漏输。指导家属正确处理输液针眼,防止血液外渗。
1.2.7 加强对患儿的心理护理 护理人员应当学会与患儿沟通的技巧,对较小的患儿,让家属参与协助穿刺操作,并进行相关指导;对较大的患儿进行安抚、夸奖、鼓励,减轻其紧张感;对不合作的患儿,应当等待其情绪稳定后再开始穿刺操作,切不可盲目下手,以免引起患儿抵触情绪,增加失败的风险。
1.2.8 技术培训及考核 初到儿科的护理人员往往已经掌握了成人输液技术,根据儿科工作的特点,配备了儿科输液模型,对新晋护理人员展开业务培训。同时要求每一名护理人员对于各个岗位上的职责都要达到熟练的程度,以便对于紧急情况能够给予及时有效的处理[6]。培训一段时间之后,对于新人进行理论考试和模拟场景考试,检验她们对儿科工作的适应程度;同时加强护理人员的安全意识、协调能力、合作能力展开学习和培训,防止工作当中出现配合失误、等待他人等现象出现。
1.3 观察比较指标
对门诊输液流程改进前(2008年)、后(2009年)两个年份的护理差错及投诉情况进行对比。
2 结果
2009年实行改进流程之后,全年输液病例为13 505人次,杜绝了漏打差错,出现拔针不及时2例,占0.15‰,因此而造成投诉1人次。对患儿家长满意度调查:满意12 915例(95.63%);基本满意590例(4.37%)。同比,2009年比2008年输液差错减少91%,投诉减少83%,患儿家长满意率增加5.2%。从实行改进后的输液流程及整体护理之后,可以看出较改进前患儿家长的满意率明显上升,同时护理缺陷与上一年同期相比呈下降趋势。基本杜绝了因技术问题导致的患方投诉。
3 小结
对于儿科输液患者来说,有许多不同于成人的病情特点,针对小儿不同的生理特点,设计有针对性的输液管理,加强对护理人员的专项培训,改善输液环境,能够有效地提高穿刺的成功率,同时减少患方的不满和投诉。
[参考文献]
[1] 崔焱. 护理学基础[J].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153.
[2] 张小群,范丽风. 浅静脉显露方法和穿刺速度对成功穿刺的影响[J]. 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8,12(20):13.
[3] 黄萍,任爱玲. 新生儿静脉输液渗漏性损伤的临床观察及防治[J]. 农垦医学,2009,31(11):42.
[4] 闫永红. 新生儿头皮静脉输液外渗处理及经验教训[J]. 河南职工医学院学报,2010,22(2):16-17.
[5] 施春连. 杜绝静脉输液中安全隐患的对策[J]. 医药杂志,2011,23(4):194-195.
【摘 要】通过对婴幼儿采用静脉留置针一次穿刺同时完成静脉采血和输液,缩短了操作时间,减少了患儿痛苦,
【关键词】静脉留置针 静脉采血 静脉输液
婴幼儿采血和输液是儿科的一项基本操作技术,由于婴幼儿血管较细,患儿又惧怕穿刺不配合,为了减少采血与输液二次穿刺给患儿带来的痛苦,节约护士的操作时间,减轻患儿家属和护士的心理压力,减少护理人员的工作量,提高患儿及家属的满意率,采用一次性静脉留置针一次穿刺同时完成静脉采血和输液的操作,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1年1月~2011年12月本科收治的65例患儿,男38例,女27例,年龄5个月至11岁。肺炎15例,支气管炎21例,毛细支气管炎25例,哮喘2例,其它2例。病程3~15d,平均6d。采血量2~10 ml 。
1.2 用物准备:备BD 24号留置针,3M胶布,一次性采血针,一次性真空采血管。
1.3 操作方法:经医师下达医嘱,开出实验室检查单,核对无误。操作者洗手,戴口罩,备齐用物,按静脉输液操作程序,先排空输液器内空气备用。然后选择静脉常规消毒穿刺皮肤2次,以15-30°的注射角度针头斜面向上穿刺,看到回血后降低注射角度,沿血管方向再进1--2mm,固定针芯,将外套管缓慢送入静脉内,拔出钢针芯,穿刺成功后迅速用3M透明敷贴固定。打开采血针包装小袋,取出采血针,插入肝素帽,并将采血针的另一端尾部刺入一次性真空采血管,根据病情需要采集血标本。采血完毕后,再次检查输液管内有无空气,将留置针与输液管连接,调节输液速度,固定输液针头,注明置管的日期、时间及签名,将采集的血标本送检。
2 优点
(1) 一条血管完成两项操作,既保护了血管,又减轻患儿反复穿刺的痛苦,减轻患儿恐惧心理。(2)在患儿未进行任何药物治疗前留取血标本,可减少输液及用药因素对测定结果的影响。(3)减轻护理人员的工作负担,尤其是肥胖儿,脱水的患儿可选择血管少,至少要执行2次的操作(输液、采血),如静脉穿刺不成功可增加护士的心理压力甚至延误患者病情。(4)对于躁动的患儿采血时,由于不配合易使针头穿出血管外,当再次选择血管既费时又费力,而直接连在套管针肝素帽上采血,因其针头硅胶软管易于留置于血管内固定,加之套管针内径口粗便于采血,上述问题即可解决。(5) “时间就是生命”,此法简单、方便、快速,为急救患者赢得时间。
静脉输液是利用液体静压的作用原理,将一定量的无菌溶液(药液)或血液直接滴入静脉的方法,是临床抢救和治疗病人的重要措施之一。为使病人获得安全有效地治疗,促进病人早日康复,减轻痛苦,笔者通过对静脉输液穿刺工具的应用概况、中心静脉导管输液的优势、改良静脉输液操作技巧(静脉穿刺法、进针长度、针柄固定法、拔针时机及按压方法、一次性排气成功法)等方面综述如下。
一、静脉输液穿刺工具的应用概况
静脉输液穿刺的工具一般有头皮钢针、静脉留置针、中心静脉导管、静脉输液港等几种。李春燕等[1]对北京地区47家医院进行调查,头皮静脉钢针的使用率为100%,而国外绝大多数国家已经取消了头皮钢针的使用;静脉留置针的使用率为95.7%;PICC普及率达到91.5%;静脉输液港的普及率仅为10.6%。头皮钢针是国内普遍使用的输液穿刺工具,但长时间使用可能会产生使静脉输液渗透到皮下组织的并发症,如果液体是一种发泡剂,则有潜在的严重并发症。美国INS编写出版的《输液治疗护理实践标准》(2006版)中规定使用头皮钢针仅限于短期或单次给药治疗[2]。静脉留置针又称套管针,作为一种先进的新型输液器材,20世纪60年代在欧盟国家普及应用。它具有减少穿刺次数、刺激小、安全迅速、易于操作、便于固定、减少护士工作量、减少患者痛苦等优点[3]。因此在我国静脉留置针的临床应用也十分广泛,涉及到家庭及社区。但其临床应用效果受到合作程度、血管因素、疾病因素、护士的操作因素、输液工具因素、护理因素、药物因素等方面的影响[4]。当前,应用中心静脉导管进行静脉输液在临床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常用于测量中心静脉压,进行大量而快速的静脉输液,长期肠外营养途径,作为血液透析的管道等。它减少了浅静脉反复穿刺给患者带来的痛苦,减轻了护士的临床工作量。植入式静脉输液港(VPA),又称植入式中央静脉导管系(CVPAS),是一种可植入皮下,长期留置在体内的静脉输液装置,主要由注射座和静脉导管组成,可用于输注各种药物、补充液体、营养支持治疗、输血、血样采集等。经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后把导管送入上腔静脉,导管的另一端和穿刺座相连埋置胸壁皮下组织中,并缝合固定,患者体表可触摸到圆形穿刺座。需要输液时,将无损伤针头经皮肤垂直刺入注射座即可。其可避免反复穿刺带来的痛苦和难度,同时将各种药物直接输送中心静脉,迅速稀释药物、防止刺激性药物对外周静脉的损伤,可作为患者永久性通道。其安全性、感染发生率及患者对输液装置的接受程度明显优于PICC法[5]。
二、中心静脉导管输液的优势
临床上应用2种中心静脉导管术:经外周静脉至中心静脉置管(PICC)与传统中心静脉置管(CVC)。两者在临床应用上各有优劣,护士在穿刺前,必须全面评估病人的诊断、病情、心电图、胸片以及实验室检查结果(血常规、凝血功能)等,以确保置管的安全。PICC具有操作简单、危险性小、留置时间长的优点,更适合用于稳定状态输液(如完全胃肠外营养治疗、肿瘤化疗等);CVC具有置管时间短、流速快的优点,更适合用于重症急诊病人的抢救治疗[6]。CVC是指各种静脉导管插入后,其尖端达到上、下腔静脉与右心房交汇处,在临床上主要用于经由静脉的治疗、血流动力学监测及标本的采集等。中心静脉置管主要穿刺途径为锁骨下静脉、颈内静脉和股静脉。锁骨下静脉置管穿刺技术高,容易出血,但导管留置时间长,血流量充足,感染发生率低,不影响美观;颈内静脉穿刺难度相对较大,血流量充足,但影响休息及美观舒适,有时可遗留瘢痕等;股静脉穿刺置管较容易,不易出血,但血流量相对不足,感染率高,影响肢体活动。樊桂娟[7]对上述3个不同部位深静脉置管在血液净化中的应用进行比较,结果表明3种穿刺途径各有不同的优点,可根据患者的外周血管情况、具体治疗要求采取不同的置管方式。总之CVC具有置管时间短、流速快的优点,但对静脉的选择性高,危险性大,易引起气胸、血胸、感染、空气栓塞等并发症。PICC是一种经过外周静脉插入并开口于中心静脉的导管,它简化了中心静脉的穿刺过程,降低了中心静脉的穿刺风险和感染几率,延长了导管的留置时间,具有操作简单、危险性小、留置时间长、感染和栓塞率低、适应性广的优点。但由于送管路径长,在送管过程中可能遇到静脉瓣或血管走向异位不能顺利到达上腔静脉,这就需要常规进行拍胸片确定导管位置,也因此置管时间较CVC长[6]。
三、穿刺方法的改良及其进针长度
传统静脉穿刺法为斜刺法:针尖斜面朝上与皮肤呈15°~30°,由静脉旁刺入皮下,再沿静脉方向潜行入静脉,见回血后再顺静脉推进少许,最后妥善固定[8]。但具有一次穿刺成功率低、疼痛明显、留置时间短、耽误时间等缺点。下面介绍几种静脉穿刺的改良方法:①针头斜面向上直刺法:吴晓莲等[9]采用右手持头皮针小柄,使针尖斜面与血管纵轴平行,针头与皮肤成40°~60°,利用腕部力量,以轻快地动作在静脉上方快速穿过皮肤直刺血管,针头进入血管后见回血或感觉有突破感后,迅速将针柄放平,再沿血管进针少许。与传统静脉穿刺法相比能减轻患者疼痛,提高一次穿刺成功率,且能减少对静脉的损伤,延长静脉的使用寿命。②针头斜面向左静脉直刺法:张成[10]采用针尖斜面向左静脉直刺法,即右手拇指、食指分别持针柄上下两面,针柄与皮肤垂直,针尖斜面向左进针,针体与皮肤角度为30°~45°,见回血后,立即压低针柄将针头沿静脉进针少许。与传统静脉穿刺法相比能提高一次穿刺成功率,减轻患者对穿刺的疼痛反应及对组织血管的损伤。③增大角度进针法:谢玉凤[11]采用右手持静脉穿刺针头在血管上方或侧面与皮肤成60°快速进针,穿过皮肤,再呈约20°沿血管方向送入,见回血后将针头沿血管进针少许。与传统静脉穿刺法相比能减轻患者对穿刺的疼痛反应,改善护患关系。④手背自然放松进针法:孙玉红[8]等采用让患者自然放松,不需握拳,操作者左手紧握患者的四指或五指,使之向手心方向弯曲成弧形,然后右手持针,针尖斜面向上,针头与皮肤呈45°左右,向心方向,在血管的上方直接刺入静脉,见回血沿静脉走向向前推进少许。与传统静脉穿刺法相比能减轻患者对穿刺的疼痛反应,提高一次穿刺成功率。⑤逆向穿刺法:老年及长期输液患者因长期输液导致静脉受损,导致穿刺困难,不但在心理上给患者及家属带来不同程度的影响,而且延误了治疗时间。龙庆文[12]采用掌指逆行穿刺输液法进行静脉穿刺,与传统的正向穿刺法相比较,具有不受限制、易固定,掌指及腕关节活动度好、舒适度、满意度增加等优势。可提高静脉穿刺成功率,提高护士工作效率,减轻患者痛苦,增加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有关穿刺针进入血管的长度无明确要求,一般越短越好,但以固定方便牢靠,不损伤血管壁为宜。于瑞花等[13]采用穿刺见回血后分别再进针0.4 cm和1 cm的方法行静脉输液,其结果显示针头进入血管短的(约0.4 cm)的一组对血管的损伤小,血管使用寿命长,病人疼痛反应小。而进针长(约1 cm)的一组对血管损伤大,静脉使用次数减少,疼痛反应剧烈。这主要是由于注射针头对血管壁的局部机械性损伤所致。进入血管针头越长,对血管壁的机械性刺激和损伤面积越大,对血管壁损伤程度越严重,红细胞及血浆成分渗出越多,血管淤血明显。而进针越短,对血管的机械损伤越小,上述变化越轻。提示临床上静脉穿刺时见回血后,确定针头在血管内,在能达到牢固固定针头的前提下,应尽量减少进入静脉的针头长度,特别是长期输液的危重症、慢性病、肿瘤化疗病人,对延长病人静脉的使用寿命、减轻病人痛苦、预防静脉炎的发生有着重要的临床实用价值。
四.针柄固定改良方法
传统的静脉输液针柄为右侧固定,当针头进入血管后,针头与血管间均形成一夹角,当角度很小时,针尖斜面与血管内上壁几乎贴近,往往造成液体不滴现象。为解决这一问题,常将针尾部垫起,如遇到较小的血管,针尖可直接抵碰血管下壁,根据力学原理,针尖着力方向正好斜对血管下壁,稍有外力作用,往往造成血管被刺破,液体渗漏,引起肿胀疼痛。而洪晓珍[14]采用针柄左侧固定法,即穿刺针进入静脉血管后轻轻旋转针柄至左侧后固定,针头与血管间的角度使针尖着力方向正好与血管上壁斜行背离,不易刺破血管上壁,由于斜面朝下,针尾端并未垫起,针尖往往位于血管较中间的位置,不易触碰血管下壁。与传统的针柄右侧固定法相比能减轻患者疼痛,保护血管不易刺破,维持输液管道通畅。另外,针柄左侧固定时,针梗阻挡血流形成的旋涡在针尖斜面的背后,针头内流出药液可以很快被血流冲散稀释,单位时间内接触血管的血药浓度相对较小,不易造成血管疼痛。对于小儿头皮静脉穿刺的固定法,蔡秀乔[15]采用先将一条胶布的中心点贴住穿刺针针柄底部,并将胶布两端向上作“V”型胶布初步固定,打开调节器,看滴速通畅局部无异常后,用带敷料贴的胶布横贴于针眼和针柄处,如针头与血管不在一个平面,用一棉签去梗后垫于针柄与头皮间的空隙处,使针头与血管在同一水平,并用一条胶布作“U”型固定(塑料管不要压住针头),如还不能固定妥帖,在适当的部位贴胶布加强固定,调节滴速。与传统的固定法相比,能提高一次性穿刺成功率、减少固定时及输液途中发生渗漏。
五、按压时间及拔针方法
迄今为止,护理教科书没有明确规定按压时间[16],护士只是按传统习惯嘱咐患者按压针眼片刻,具体按压多长时间很少有人注意。大多数患者输液完毕多急于离开,按压时间常不足,导致皮下瘀血增多[17]。陈凤华等[17]采用竖压法,即输液完毕后,护士左手将进针部位的皮肤向下绷紧,右手迅速拔出针头,并立即用消毒棉签在与穿刺血管平行方向按压穿刺点分别为3 min和5 min,与横压法,即患者静脉输液拔针时消毒棉签在与血管垂直方向按压皮肤针眼3 min和5 min相比:静脉输液拔针后竖压法能减少皮下淤血,效果明显优于横压法,按压时间为5 min效果明显优于按压时间为3 min。陈华萍等[18]采用改良后新的拔针按压法,即患者输液完毕,护士不关闭输液调节器开关,先揭下除覆盖针头之外的所有输液贴,然后嘱患者用对侧食指、中指、无名指并拢横向轻轻置于覆盖针头的输液贴上方,此时不要用力按压,接着护士右手捏住针柄,顺着血管纵轴平行方向缓慢向外拔针,当针头即将拔出血管壁时,则快速拔出体外立即反折针头软管,以防止液体漏出,当针头退出表皮的同时,嘱患者将置于皮肤针眼处上方的食指、中指、无名指迅速向下按压,按压力度均匀和适中,按压时间≥5 min,在按压同时输液侧上肢举高。与传统拔针按压法(称传统法)相比,该法能减轻拔针后疼痛、减少皮下瘀血发生率。孟维玲等[19]采用无创拔针法,即揭开固定针头的输液贴(保留带小纱块一条),用左手食指在针尖的上方约2 cm处绷紧病人手背皮肤,拇指虚按输液贴的小纱块,右手反折输液管并持针柄,将针柄抬高10°~15°,快速拔针立即用左手拇指沿血管纵向按压。与传统的拔针法相比,患者痛感反应明显降低。而通常在临床上,患者静脉输液完毕用常规方法拔针后,护士即用原无菌敷贴按压穿刺点,迅速拔针(约0.5 s),用左手(患者为输液对侧)拇指沿血管纵向按压穿刺点片刻,此拔针法常出现局部皮下瘀血、出血、疼痛等现象,给患者带来痛苦。鉴于此,刘滨泉[20]采用缓慢拔针法即护士用左手指尖上方2 cm绷紧皮肤,右手持针柄抬高10°~15°,缓慢(1~2 s)拔针。拔针后用无菌敷贴覆盖针眼处,并用左手或指导患者用输液对侧手的大鱼际按压针眼及上方皮肤,中等用力,持续按压5 min左右。患者拔针后疼痛、皮下瘀血发生率少于快速拔针法。
六、一次成功排气技巧
传统排气方法是将莫菲滴管倒置,打开调速器,待液平面达1/2~2/3处时,将滴管倒转180°,慢慢放下输液管,使液平面缓慢下降,直到排尽导管和针头内的空气,关上调速器[21]。而刘萍等[21]采用新排气法提高了一次性排气成功率,其方法为先将调节器夹紧,应用无菌技术将输液器插入液体瓶内,挂在输液架上,用左手拇指、食指、中指持莫菲管,将莫菲管下端输液管向上夹折在左手食指和中指之间后,拇食指挤捏莫菲管1~2次,液面迅速达到1/2~2/3后,中指放松输液管,打开调节器,莫菲管水柱沿滴管壁快速流入下方液面,直到排尽管内空气。金哲芳[22]所用的新排气法也能有效减少出现气泡的几率,增加一次有效排气的成功率。方法如下:排气前将输液导管与头皮针连接处旋紧,不用关紧调节器,直接应用无菌技术将输液器插入液体瓶内,一手挂上输液架上的同时,另一只手将莫菲氏滴管倒置,待液面自然达到至1/2~2/3时(不挤压莫菲氏滴管),将莫菲氏滴管与水平面缓慢形成30°~60°的角,并将过滤器及向上,保持不变,让瓶内液体自然流经莫菲氏滴管侧壁或液侧表面,再流向下端输液管,直至排气完毕。
综上所述,静脉输液是临床上最常用的基本护理技术操作,是医院治疗抢救患者的重要手段,如何做到安全、有效、提高一次性穿刺成功率、减轻病人痛苦,还需要在临床护理实践中不断探索。
参考文献
[1]李春燕,黄 静,李 丽,等.北京地区静脉输液专业化发展现状调查及对策[J].中华护理杂志,2009,44(7):607-609.
[2]左丽宏,李春燕.静脉输液护理相关用具合理选择与临床应用[J].中国护理管理,2010,10(1):78-80.
[3]田春梅,靳丽华.安全静脉留置针留置时间及相关因素研究[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5,21(9A):7-8
[4]尚玉芝.静脉留置针留置时间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护理研究,2006,20(11A):2878-2879.
[5]池迎春,陈 娜.静脉输液港在临床应用中的常见问题与对策[J].护理管理杂志,2008,8(11):36-37.
[6]叶 彦,陈丽明. PICC与CVC在普外科患者中的应用比较[J].护士进修杂志,2009,24(22):2086-2088.
[7]樊桂娟. 3种途径深静脉置管在血液净化中的应用比较[J].国际护理学杂志,2009,28(2):273-275.
[8]孙玉红,厉海霞.浅谈静脉穿刺术最佳方法在临床工作中的应用体会[J].中外健康文摘,2009,6(24):75.
[9]吴晓莲,黄娥娥.改良静脉穿刺法与疼痛及穿刺成功率的相关性研[J].国际护理学杂志,2009,28(5):711-712.
[10]张 成.改进静脉输液进针方法的护理探讨[J].丹东医药,2007,2:53-54.
[11]谢玉凤.静脉穿刺进针角度与患者对疼痛感受性关系的探讨[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5,21(8b):41.
[12]龙庆文.192例掌指逆行静脉输液的临床效果观察[J].华夏医学,2007,20(5):951-952.
[13]于瑞花,兰胜才.行静脉输液时不同进针长度对血管壁影响的对比研究[J].国际护理学杂志,2009,27(8):854-855.
[14]洪晓珍.静脉穿刺针柄左侧固定法的应用[J].护士进修杂志,2009,24(11):1029-1030.
[15]蔡秀乔,何 雪,杨 萍.小儿头皮静脉输液法及针头固定方法探讨[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08,7(8):142.
[16]丁言燮,陈维英.护理学基础[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206.
[17]陈凤华,梁镝敏.静脉输液拔针后不同按压方法及时间的研究[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2009,25(6):33.
[18]陈华萍,尉京波,张美萍.静脉输液后两种拔针按压法的效果观察与分析[J].浙江临床医学,2008,10(7):966.
[19]孟维玲,周建芳.静脉输液病人拔针时间观察与无创拔针方法研究[J].国际护理学杂志,2009,28(12): 1706-1707.
[20]刘滨泉,张 宇,段滨红.静脉输液后两种拔针方法效果比较[J].护理学杂志,2005,20(19):11-12.
护理心理学是医学心理学的一个组成部分,是当代护理工作中的重要一环,因此护理人员应充分了解并掌握患者的心理状态,解除其心理压力。静脉输液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手段。通过静脉输液可以纠正水、电解质失调,补充营养、维持热量,滴入药物、解救中毒、排除和稀释体内毒素,抢救休克、增加循环血量、维持血压。为保证患者的安全治疗,切实提高疗效,探讨静脉输液时患者的心理护理理论,实施正确的心理护理方法是十分重要的。现将我们的做法介绍如下:
1 静脉输液时患者常见的心理反应
1.1 恐惧心理 在众多接受静脉输液治疗的患者中,对静脉输液的目的、治疗了解甚少。尤其是首次接受静脉输液的患者,看到输液针头就产生恐惧感,有的甚至出现晕针现象,特别是婴幼儿患者在静脉输液时怕护士、怕针头,大哭大闹,不能很好地配合治疗,由于这种恐惧心理,使有的患者不能接受静脉给药而改用其他方法,从而延长了病程,延误了治疗。
1.2 紧张心理 大多数患者在穿刺前都有一种紧张而担心的心理。在治疗过程中,有的患者担心液体和药物输进血管会产生不良后果,还有的患者输抗生素怕有反应,所以在输液过程中一直处于紧张状态。
如一患者感冒发烧输入青霉素,液体输入后针眼痛,一会又说胳膊痛,询问是否青霉素过敏,不停地向护士提问题;有的婴幼儿患者从静脉输液开始一直哭闹到输液结束,种种紧张心理,都会影响治疗效果。
2 心理护理
根据患者的心理反应特点,我们从以下几个方面对患者施以心理疏导,帮助患者充分认识静脉输液的特殊性,取得患者的主动配合,提高治疗效果。
2.1 帮助患者正确认识输液 针对患者的恐惧紧张心理,护理人员首先要给患者以心理安慰,以亲切、诚恳和富有同情心的语言和态度,结合专业理论,用患者能听懂的语言向患者介绍静脉输液的一般知识、治疗原则及输液过程中的注意事项,使患者从科学的角度认识静脉输液。
2.2 帮助患者尽快适应输液 医务人员把在输液过程中可能发生的一切反应向患者解释清楚,要针对不同患者进行健康指导,如所患疾病、用药目的、药物的治疗作用及其防治方法,护理人员在操作时应尽量做到动作轻柔,减轻患者的痛苦,对年幼患儿就像母亲对待孩子一样。如一个4岁患儿患肺炎来门诊输液,看到护士拿着针就哭闹不止,根本不配合治疗,我们通过用亲切的语言给予表扬和鼓励,与患儿沟通,表扬他非常勇敢,消除其紧张心理。使之在以后的输液过程中不哭不闹,主动配合治疗,获得早日康复。
2.3 以优质的工作取得患者信任 当患者了解输液的一般知识,亲身体会到静脉输液并不可怕之后,剩下的忧虑就是对护士操作技术的信任。因此护士应具有多科、多类型疾病的治疗、护理、康复和咨询工作能力,工作中应具有高度的责任心和娴熟、细致的技术操作,以亲切的语言、和蔼的态度对待患者,用恰当的语言回答患者的提问以消除患者存在的担心心理。中肯的语义、和蔼的语调、清晰的语音,对于患者来说有如一剂良药。语言的交流可使护患心灵相通,消除影响疾病的不良情绪,促进患者的身心健康,才能使患者完全消除恐惧紧张心理。我们在进行静脉输液时,严格执行技术操作规程,在静脉穿刺时尽量做到一针见血,让患者减少不必要的痛苦,只有这样才能使患者对护士产生充分的信任,因而受到了患者的赞誉。有的患者家离其他医院较近,但他们宁可舍近求远到我院门诊来输液治疗。
多年来,我们综合运用上述方法,对来我门诊静脉输液的患者给予恰当的心理护理,增进了医患间心与心的交流,取得了患者的信任和配合转贴于
【关键词】小儿;甘露醇; 外渗; 皮肤损伤; 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1―0118―02
静脉输注甘露醇容易发生药液外渗,造成血管和组织损伤,尤其是儿童,发生外渗的现象更多,速度更快、程度更重,如不及时处理,会造成组织损伤,甚至坏死、致残【1】。本文针对小儿甘露醇静脉输液渗漏的护理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1小儿静脉输液甘露醇渗漏的预防现状
由于小儿群体的特殊性,家属缺乏照顾经验等原因,小儿很容易发生液体渗漏。20%甘露醇是高渗性药物, 若发生外渗, 组织难以吸收而受到损伤【2】。我国护理人员对甘露醇渗漏的防治措施进行了诸多的研究和探讨,有效地避免了外渗的风险伤【3】。
2 小儿甘露醇静脉输液外渗的影响因素
2.1药物因素:(1)甘露醇的渗透压高达1098mosm/L,据最新动物实验病理检查显示,静脉推注20%甘露醇4~8次后,血管壁增厚,内皮细胞破坏,周围组织炎性变及水肿等【4】。(2)药物和环境温度影响,据文献报道【5】对20%甘露醇在室温19~20℃的条件下对血管的损害比在室温37℃时更为严重,其原因在于甘露醇加温后溶液中小于25um的微粒数量明显低于常温状态时。
2.2患儿因素(1)血管因素,由于小儿血管细,头皮毛细血管网密等特点,血管通透性增加,药液渗漏几率大。(2)年龄因素,凌云和项志英【6】在2006年对6347例输液渗漏的患儿进行了原因分析,结果显示,3岁以下的患儿较容易发生输液渗漏。
2.3护士因素:(1)护士观察输液的经验或责任心不足,输液过程中未加强巡视,或未及时发现输液渗漏隐患。(2)护士穿刺技术不成熟,更容易损伤血管壁及周围组织造成输液渗漏【7】。
2.4穿刺工具:临床上对甘露醇局部组织损伤已引起高度重视, 并尽可能采用中心静脉输入途径以减少药物外渗。但由于中心静脉导管费用昂贵和甘露醇用药时间相对较短等面的原因, 应用甘露醇时仍会采用外周静脉输入【8】。
2.5家长因素:部分家长照顾不周易引起渗漏。花芸等对127例静脉输液渗漏患儿的发生原因进行了调查显示,患儿哭闹或家长无意碰撞、牵拉引起的静脉输液渗漏占59.06%【9】。
3 小儿甘露醇静脉输液渗漏处理措施
3.1一旦发现甘露醇溶液外渗皮下组织立即停止输液,分离输液管,尽可能回抽药液。
3.2局部外敷 甘露醇外渗后很难被组织吸收,采用山莨菪碱针剂或50%的硫酸镁冷湿敷。山莨菪碱能扩张浅层血管,改善组织缺血、缺氧;50%硫酸镁冷湿敷【10】能使血管收缩,减少药物吸收,还能促进渗漏的药液灭活,局限损伤部位。
3.3药物封闭 采用2%利多卡因局部封闭,利多卡因是一种皮肤麻醉剂和透皮吸收促进剂,具有明显抑痛、促血液循环作用,从而减轻红、肿、热、痛等炎症反应【4】。
3.4中药湿敷 张连荣等介绍采用复方大黄膏外敷【11】。在穿刺点上方约0.5cm处沿静脉走向湿敷,外用保鲜膜覆盖,4h后去除,用清水洗净,每天1次,直到药物疗程结束。
3.5新鲜芦荟外敷 吴声荣等研究,芦荟有消炎、止痛、消肿的功能,因而用芦荟鲜汁治疗甘露醇所致静脉炎,对处理静脉输液渗漏性损伤疗效显著【12】。
3.6 马玲署贴敷 方楚如等研究,甘露醇外渗应用马玲署贴敷治疗有独特的疗效,新鲜马玲署含的异柠檬酸具有促进血液循环,扩张毛细血管之功效,能加快血肿吸收,有利于组织修复,使局部消肿时间缩短【13】.
4 小结
护理人员应掌握小儿甘露醇输液渗漏的影响因素及预处理输液渗漏的措施,从而避免或降低小儿甘露醇静脉输液外渗的损伤,促进患儿身体早日恢复健康。
参考文献:
[1] 陆琴, 韩萍.我国预防小儿静脉输液渗漏的研究进展.护理管理杂志,2010,10(1):45-46
[2] 贾晓慧,李锦燕.0.1%新洁尔灭酊治疗小儿输液引起的液体渗漏70例[J].福建医学杂志,2007.29(1):145.
[3] 楼晓芳,吕华等.经外周置人中心静脉导管在危重新生儿中的应用研究[J].护士进修杂志,2007,22(23):2119―2122.
[4] 韩雪玲,胡淑芳,张文香等.甘露醇外渗后局部组织损伤处理的实验研究.中华护理杂志,2002,37(4):260-261
[5] 辛燕飞,王丽萍,乔丽琴.等.不同温度甘露醇对兔耳缘静脉及其周围组织损害的实验研究[J].护理杂志,2000,17(2):1~2.
[6] 凌云,项志英.小儿静脉输液渗漏的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J].护理与康复,2007.9(6):621―622.
[7] 侯春珍.不同进针长度行静脉输液时对血管壁的影响[J].山西中医学院学报,2003,l(4):38-49.
[8] 林桂荣,刘京风.王恒珍.等.20%甘露醇致静脉损伤的防护[J].中华护理杂志.1998,33(2):71-72.
[9] 花芸,刘小文.刘新文,等.小儿静脉输液渗漏的相关因素的调查分析及预防对策[J].护理学杂志,2006,21(23):30―31.
[10] 冯新为.病理生理学.第3版.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134
[11] 张连荣,冯喜平,池金凤,等.复方大黄膏外敷防治诺维本静脉损伤的实验研究[J].中华护理杂志,2005,40(6):4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