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高效生态养殖技术

高效生态养殖技术

时间:2023-05-29 17:24:53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高效生态养殖技术,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高效生态养殖技术

第1篇

关键词小龙虾;高效;生态;养殖技术

小龙虾学名克氏原螯虾,又称红色沼泽螯虾,原产北美洲。1918年由美国引进日本,1929年由日本引进我国。小龙虾对环境的适应性较强,病害少,耐低氧,能在池塘、河沟、湖泊、稻田、沼泽等水体中生长繁殖,而且能较长时间离水和穴居,对不良环境的耐受力很强,运输方便,运输成活率高[1]。小龙虾苗种易繁育,可自繁自育,不需复杂的设备。杂食性,摄食有机碎屑、水生植物、水生昆虫、小型底栖动物、发酵牛粪及人工配合饲料。最适生长的水温20~32 ℃。人工养殖当年苗种能长到50 g以上,2龄雄虾能长到100 g以上。六安市金安区翁墩乡桃园村小湾塘1.77 hm2塘口,投放3 cm幼虾,经过60~90 d人工养殖,体重可达30 g以上,从6月开始起捕,捕大留小,平均产量3 304.5 kg/hm2左右。现将其高效生态养殖技术总结如下。

1苗种培育

培育池20~40 m2,坡比1.0∶2.5,水深0.6~1.2 m的长形水池1 m×20 m,或2 m×20 m,还可以在塘口边围网培育,用生石灰900~1 200 kg/hm2全池泼洒,池底用生石灰彻底消毒。建好排水、防逃设施。放苗前对池子严格消毒,施基肥培育浮游生物,提供开口饲料,移植水草占总面积的30%,投放0.8 cm稚虾150万~225万尾/hm2,早期以天然饵料为主,适当投喂豆浆和鱼糜,随着个体的增大,以人工饲料为主。

2放养前准备

定期泼洒生石灰,增加水体的钙含量。深水区利用水体浮排种植空心菜,培育池塘水草占全塘水面30%左右,利用水生植物调节水质、遮阳,提供小龙虾休息场所和部分饵料;在浅水区种植苦草、轮叶黑藻、金鱼藻等沉水性植物,覆盖以30%为宜,而且以零星、分散为好,这样有利于沟内水流畅通、无阻塞[2]。沟四周用尼龙网双层防逃,用塑料薄膜、水泥板、石棉瓦或钙塑板建防逃墙均可,以防小龙虾逃逸。防敌害水老鼠,用鼠药、鼠笼、鼠夹;防野鱼,要清塘,进出水要用0.5 mm的密眼尼龙过滤网,或采用水泵加水,多设过滤网。

3苗种放养

种苗规格要在30~35 g/只,规格要统一,不可以挤压,不可以直接倒入池水中。小龙虾放养要试水,试水安全后,才可放虾。一是在8月中旬将种虾直接投放在塘口内,让其自行繁殖,一般放养种苗30~35 g/只以上的小龙虾300~600 kg/hm2,雌雄性比2∶1。二是在4月气温回升后,投放规格2~4 cm的幼虾22.5万~30.0万尾/hm2,或450 kg/hm2。小龙虾在放养时,要注意幼虾的质量,同一塘口放养规格尽可能整齐,放养时一次放足。在晴天早晨或阴雨天放养,放养幼虾时用5~10 mL的高锰酸盐浴洗10 min左右,铺塑料让小龙虾自行爬到池塘里。

4日常管理

坚持每天早晚巡塘,观察塘内水色变化和虾活动、吃食、生长情况,夏季高温季节加强水质管理,设增氧机或微孔增氧技术,务必保持水质清新,能见度在35 cm左右为好,平均每隔15~20 d换水1次,每次换1/3左右,每隔15 d用生石灰150~225 kg/hm2化水全池泼洒,保持池水pH值6.5~8.5,溶氧量大于4 mg/L,促进幼虾蜕壳生长(幼体5 d蜕皮1次,4 cm长时7 d蜕皮1次,以后每15 d蜕皮1次),大批虾蜕壳时不要冲水和干扰,虾蜕壳后增喂优质动物性饲料。经过60~90 d喂养,可达到20~30只/kg。做好病害防治工作,小龙虾对敌百虫、菊酯类杀虫剂非感敏感,应禁用。

5饲养管理

塘口养殖小龙虾在清塘后,放足基肥,应以施腐熟的有机肥为主,在春季进水前放生石灰全塘消毒,是小龙虾高产养殖的基础,追肥施尿素75 kg/hm2、复合肥150 kg/hm2,或施有机肥225~300 kg/hm2,特别是沼液沼渣丰富地区,可以从奶牛场、养猪场吸取沼液沼渣,就近高效,一般每15 d追1次。禁用对小龙虾有害的化肥,如氨水和碳酸氢铵,在高温季节一定不能在夏季中午、雷雨前高温天气施肥,宜在傍晚少量多次全塘施肥,以加快水草生长[3]。在小龙虾的生长旺季,投喂一些动物性饲料,如锤碎的螺、蚌及屠宰场的下脚料等,也可用仔猪饲料。饲料投在池边浅水中,每天投喂2次,早晚各1次,晚上太阳落山后投饵量占70%,6—7月以投喂植物性饲料为主,8—9月以投喂一些动物性饲料为主,日投喂量按虾体重的2%~5%安排[4]。

6收获

在6—9月小龙虾消费高峰期,每天用虾笼捕捞。小龙虾捕捞期长,每天现捕现卖,价格适中(10~30元/kg),可以增加广大群众的收入,能发挥农村广大群众养殖积极性、主动性。

7参考文献

[1] 丁立付.小龙虾池塘养殖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2010(13):355.

[2] 刘俊.池塘小龙虾高效养殖试验[J].科学养鱼,2008(7):38.

第2篇

(辽宁省灯塔市畜牧技术推广站 111300)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以及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饮食安全问题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动物类食品的安全更是受到广泛的重视,相关畜牧养殖者以及研究学者纷纷寻求一些有效措施来保障动物类食品的健康安全。除了防治动物流行疫病举措以外,还对养殖技术进行了刻苦的钻研与探索,终于摸索出生态猪养殖技术,这种养殖技术不仅有效改善了畜牧养殖的环境,而且还有效满足了人们对无公害绿色食品与有机食品的需求,因此,在这种技术背景下,生态猪动物食品将会受到广大消费者的喜欢。?

生态养殖是一项较复杂的系统工程,不仅涉及到动物养殖环境的卫生,而且还会涉及到动物喂养饲料方面,同时,还会涉及到疾病防治、资源高效利用等,故本文将生态猪养殖技术的具体操纵进行分析与介绍,为广大研究学者以及畜牧养殖者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借鉴意义,进而全面提高我国生态猪养殖技术水平。?

1 环境卫生的处理?

养殖户首先采用有机垫料填满猪舍的地底下方,并且对其及时进行翻埋,从而使得猪的粪便以及污水等通过有效发酵而分解,进而达到零排放的目的,同时,这种方法的应用,大大降低了猪养殖对水资源与农田的污染系数。另外,还需要保证猪舍的干净、通风正常等相关问题,以保障猪舍环境舒适、卫生,进而为猪的生命健康提供有力保障,大大提高了畜牧养殖者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

2 饲养原料的来源?

养殖户需要建立完善的有机农业生产体系,并且从自身的有机农业生产体系中获取天然食物,然后将这些天然食物投喂给猪,从而使得猪通过摄取天然食物而提高自身的营养健康价值,进而为广大消费者的生命健康提供有力保障。另外,畜牧养殖者需要在生态猪饲养原料中添加适量的抗生素与维生素,以提高生态猪的免疫能力与抗病能力,进而有效提高生态猪的产量,为畜牧养殖者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提供有力保障。?

3 生产加工过程分析?

生态猪生产加工过程对整个养殖过程具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因此,需要对生态猪的生产以及流通等过程建立完善的追踪体系,例如:其包装、贮藏以及运输等过程进行全面跟踪,从而保障动物类食品的健康、安全,进而有效满足广大消费者的个性化需求,继而为市场消费者的生命健康提供有力保障。?

4 饮用水投放措施?

生态猪在生长的过程中,由于其生长速度较快,且饮水具有提高动物猪抵抗疾病能力的作用,因此,畜牧养殖者需要给予足够的水,并且在水中投放适量的抗生素与食盐。所给予的水应确保干净,从而有效提高生态猪的健康成长,其中,食盐本身具有着较强的杀菌作用,故在饮用水中投放适量的食盐对动物猪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5 疫病防治工作?

一般情况下,养殖户除了给予猪绿色健康饮食、舒适居住环境以外,还需要做好疫病防治工作。这是由于疫病不仅大大降低了生态猪的自身价值以及标准,而且还严重损害了畜牧养殖者的切身利益,因此,畜牧养殖者需要做好相关疫病的防治工作。当发现动物猪出现异常时,需要及时联系兽医对其进行诊断,并且做好健康猪的隔离处理工作,同时,还需要对其他健康猪进行疫苗注射,以实现预防和控制疫病扩散的目的,为生态猪的产品质量以及其价值提供有力保障。?

第3篇

传统表层增氧技术(如叶轮式、水车式增氧机具)虽然对表层增氧效果较好,但存在增氧能力有限、底层增氧量低、增氧不均匀、能耗大、噪声大等诸多问题,尤其是水质改善的效果不明显,底层水体由于残余饵料和排泄物产生大量营养物质和有机物,使水质变坏,水中的固体沉淀形成了一层沉淀物,沉淀物中的有机物质分解并产生有害气体,如沼气、二氧化碳、硫化氢等,混合在水中,增加水产养殖品发病的几率,降低其品质。

耕水机健康养殖技术是通过机器桨轮翼的旋转,生成围绕机器中心上升的循环水流和扩展到水面的水流,将水体底部的水引导提升到水面,经吸收氧气和阳光后再循环回水底。使水体充分暴晒于紫外线下,消除多种有害菌类和气体,通过水体的循环使水质明显改善、水体颜色明显变浅,水体溶氧总含量增多,上、中、下各层溶氧均匀度显著提高,鱼群浮头现象明显减少。同时促进水体中的有益藻类和浮游生物的生长,形成完善的食物链,降低了饵料投放量,提高了饵料利用率,达到生态健康养殖的要求。

底层微孔增氧水产养殖技术主要是将微孔曝气管铺设在池塘底部,使用空压机或风机对管道充入一定压力的空气,空气经微孔曝气管至池塘底部进行曝气增氧。可以有效提高整个水体尤其是下层水体的溶氧量,溶氧均匀、噪声低、能耗小,通过气泡上升还带动水体循环,明显改善底层水质,解决目前高效水产养殖模式与传统表层增氧方式之间不适应的问题。

生态耕水健康养殖和高效增氧水产养殖技术的应用是对目前通常使用的机械式表层增氧方式的一次技术突破,它提高了增氧区范围,使水体溶氧分布均匀,并具有以下特点。

(1)有效改善水底底层缺氧、产量提高显著:水体增氧效果好,不会把水体搅浑和伤及种苗,使养殖物种保持旺盛的新陈代谢,成活率提高。可使养殖密度提高30%,平均产量提高30%~40%。

(2)缩短养殖周期:在同等规格条件下,可以明显缩短养殖周期,能促进水体中的有益藻类和浮游生物的繁殖生长,使天然饵料增加,可以节约10%左右的饵料,节约成本,提高经济效益。

(3)促进池塘生态良性循环:生态高效增氧水产养殖技术可以使水体流动和底部氧气充足,从而使得有害物质大幅度减少,尤其是对亚硝酸盐和大肠杆菌的降低效果更为显著。同时可以大大减少鱼类因水质不良引发的疾病,减少渔药的使用,降低了对环境的污染。同时使水体形成立体循环的水流,从而消除水体中溶解氧、温度、盐度和藻类的分层,降低气温、气压、雨水对池塘水质稳定的影响。长期使用可以使大部分池塘底部无底泥堆积,与传统养殖方法比较,底泥的平均厚度减少5厘米以上,且养殖品种的“霉味”、“土腥味”明显降低。

(4)节能:传统增氧机械的功率一般为750~3000瓦,微孔管增氧设施每亩均配置的动力功率仅需150瓦,为传统增氧机的三分之一,而耕水机的功率仅为25~60瓦,节能效果十分显著。

(5)安全:耕水机为无噪声低速运转,微孔曝气增氧,主机在岸上工作,没有像水车、叶轮那样的运转部件在水中搅动,不会对人和鱼、虾、蟹产生危害,同时也避免了噪声和震动对鱼虾保护膜的损伤和易造成疲惫厌食等养殖问题。

第4篇

关键词:鲤鱼;养殖;高产

中图分类号:S965 文献标识码:A

1 鲤鱼优质高产高效养殖技术

1.1 选择养殖池塘

养殖鲤鱼的池塘适宜选择一些交通方便、电力充足的地方。对于长期养鱼的旧池塘,为了确保其具有较好的保水性,应每隔一段时间对池塘中的淤泥应进行清理。一般养殖池塘总面积约为0.267hm2,水深2~2.5m;池塘水透明度应达到25~30mm,池底以砂壤土且平坦为宜,池水溶氧量控制在6~7mg/L,pH值为6.5~8.0。

1.2 鱼苗放养前准备

1.2.1 清整池塘

干池塘在冬季时应进行曝晒,以便于对池塘中多余的淤泥进行清理,之后对整个池塘用石灰2300kg/hm2化浆进行泼洒,再曝晒 1个月左右。这样不仅有利于池塘中有害气体的挥发,还可以对已板结的淤泥进行疏松。

1.2.2 调节水质

鱼苗放养前(一般为4~6d)需要对养殖池塘进行消毒、育肥,在养殖池塘内注入1.5m的干净水;将光合细菌、发酵鸡粪、液体肥水型氨基酸等混合物均匀泼洒(25t/hm2),这样可起到杀菌、育肥水质的作用;均匀泼洒芽孢杆菌来保持池塘水色[1]。

1.3 放养鱼苗

鲤鱼养殖的效益与鱼苗质量的好坏直接有关。在鱼苗选择过程中,应尽量选择健壮活泼、全身无病灶及大小均匀的优良鱼种,并且鱼苗品种应尽量选择当地养殖的品种。同时,应根据当地渔市价格及养殖池塘的计划产量、面积、水质和养殖水平等多方面因素来综合考虑鱼苗放养量。此外,为避免鱼苗将病菌带入池塘,在放养前需要用3%食盐水进行消毒。根据上述池塘条件,通常可以放养10cm长的鲤鱼种,4000尾/667m2为宜,并且还可放养15cm长的鲢、鳙鱼搭配养殖,500尾/667m2为宜。

1.4 喂养

1.4.1 喂养的饲料

若养殖鱼苗的体重为100g/尾左右,饲料中粗蛋白质含量需达到35%;若养殖鱼苗的体重为100~200g/尾,饲料中粗蛋白质含量需达到30%;若养殖鱼苗的体重为200g/尾,饲料中粗蛋白质含量需达到25%。

1.4.2 喂养的方法

鱼苗初期,投喂饲料方式可向整个池塘均匀泼撒,随着鱼苗的逐渐长大,应使用投饵机进行投喂。科学把握投饵量是喂养鱼苗的关键,在喂养过程中不能投喂过多或过少,每次让鱼吃到8成饱为宜。此外,还应灵活掌握池塘水质、水温、鱼体大小、鱼体健康指数及天气情况等。

1.5 养殖日常管理

鲤鱼养殖日常管理主要做到“三分养,七分管”。使用池塘增氧机应根据天气情况来确定,一般下雨天半夜使用,阴天早上使用,晴天中午使用,若遇到天气不好或有浮头现象时,应延长使用时间,并且要提前开机[2]。此外,为随时掌握池塘水质情况及池鱼情况,每天必须坚持巡塘,至少2次,以便于及时发现问题和及早采取应对措施。

1.6 调节池塘水质

鲤鱼的生长与摄食与池塘水质的好坏有着直接关系。对此,应高度重视池塘的水质问题,尤其是进入夏季后每天早晚应坚持巡塘,水温升高的情况下,应将水位增加至3m,为保持池水的水质,应定期向池塘中注入新水,同时对池中生长出的杂草或杂物应及时清除,并观察鱼类是否正常的生长与活动。另外,在8~10 月期间,为防止泛塘,每天应使用增氧机增氧;为净化池塘水质,每隔20d应向池塘内泼洒微生态制剂。

1.7. 病害防治

防治养殖病害,前期宜采用中草药。养殖中后期每隔20d左右应进行一次消毒、杀虫。为预防细菌性鱼病或病毒,应在每10kg的饵料中需是添加1kg三黄粉及0.4kg食盐,每隔16d连续投喂6次,2次/d。其中,三黄粉主要包括大黄、黄芩及黄柏,比例按照5:2:3为宜[3]。

2 养殖试验结果

本次养殖试验从2012年4月开始投苗至2013年7月捕捞为止,其中养殖时间为440d左右,其中捕捞商品鲤鱼总总量为9745.5kg,其中平均单位产量达到85~140kg/hm2,单条鲤鱼重量平均为1.9kg,鲢、鳙鱼产量为4527.8kg,其中鲤鱼养殖获利29236.5元(以3kg/元标准计算),鲢、鳙鱼养殖获利11319.5元(以2.5kg/元标准计算),极大的提升了鲤鱼养殖的产量与经济效益。

3 结语

在鲤鱼养殖试验过程中,通过采用健康、生态的养殖技术和模式,有效利用了自然水的资源优势,科学使用增氧机,定期清理养殖池塘,进一步提升养殖池塘水质,从而降低因池塘污染而引发鱼苗疾病几率。在整个养殖过程中,科学、合理控制鱼苗饵料的投喂量,而在鱼苗疾病防御方面坚持“以防为主,防重于治,防治结合”原则,从而实现高效、高产的鲤鱼养殖目标。

参考文献

[1] 张士罡,李为学.鲤鱼饲养优质高产高效四要点[J].渔业致富指南,2010(05):37-38.

第5篇

提高重庆产地水产品质量措施初探

采取切实有效措施推进渔业全面发展

当前渔业技术推广的新特点与新对策

关于三峡水库五年禁渔的建议

金湖县渔船安全生产现状及其监管措施

“鱼菜共生”、“微孔增氧”技术试验——市引育种中心“微孔增氧”、“鱼菜共生”项目试验情况简介

黄颡鱼养殖高产技术

利用沼渣沼液养鱼效益好

翘嘴红鲐的网箱养殖技术

青鱼鱼种养殖技术

池塘养草鱼如何防病害

斑点叉尾触细菌性疾病的防治对策

一种古老的新观赏生物一三眼异形龙

白斑狗鱼(Esoxlucius)江苏省2个日本沼虾群体的遗传多样性ISSR分析

杂交青虾“太湖1号”和日本沼虾抱卯量的比较研究

油脂添加水平对罗氏沼虾生长性能、血液生化指标及体组织脂肪酸组成的影响

12种中药有效成分对3株水产致病菌体外抑菌试验

嘉陵江瓦氏黄颡鱼卵巢生物化学周年变化的研究

8种常用药物对湘华鲮幼鱼的急性毒性研究

斑点又尾鮰肠道疾病发生原因调查与防治技术

从扬州的实践看渔业协会的科学发展

抚仙四须鲃的人工驯养繁殖试验

海州湾人工鱼礁海域水体富营养化程度评价

种群密度、温度、食物对发头裸腹潘休眠卯的诱导

化学抗生素对鱼类的毒性和残留效应

太阳能网箱养殖黄颡鱼集成技术研究

黄鳝网箱健康高效养殖技术

甲鱼网箱养殖技术研究

)投喂浮性料与冰鲜鱼养南方鲇的减碳技术效益对比

水库网箱浮性饲料养殖罗非鱼高效养殖模式

软孵化桶孵化培育鳜鱼苗试验发展泥鳅养殖 重庆大有可为

涪陵区水产专业合作社发展的思考

铜梁渔业的现状和问题

渝北区休闲渔业现状分析及对策

大鲵人工繁殖中几个技术问题的初步探讨

养殖池塘的水质指标和水质调控技术

冬季跨海区暂养海湾扇贝苗种技术

高温期水产安全管理要点

规范化网箱养殖黄鳝新技术

马口鱼人工繁殖及养殖试验

藕塘立体生态套养小龙虾技术

沙塘网箱养殖瓦氏昔一颡鱼试验

水库小体积网箱养鲤试验

白甲鱼成鱼池塘养殖技术

鱼类喹乙醇中毒的机理及其预防

水库网箱养殖鳜鱼的病害防治

鱼塘初夏鱼病防治技术要点

草鱼新三大病害的科学防治技术

垂钓鱼塘“十不宜”

永川区渔业船舶安全生产监管工作现状及对策

壳聚糖复合物对草鱼种生长性能的影响

美国的小龙虾市场和销售

第6篇

因此,如何改善养殖环境,采取有效措施对污染源和污染物进行防控和治理,推进畜牧业的持续健康发展,是重要而迫切的研究课题。目前我们正在开展技术攻关,进行畜禽养殖环境治理,通过技术手段建设一个零污染、零排放、无臭味的有机养殖工程。

一、技术概述 《有机养殖技术》是一套完整的生态平衡养殖系统,不但零污染、零排放、无臭味、而且是在畜禽的饲养期内完全不用洗澡的养殖方式,其特点是利用有机的圈舍来饲养,减少饲养成本提高畜禽肉的品质,并且将畜禽的排泄物全部回收,经由植物酶转化机制,制成优质高效的有机还原肥料。在这个不制造任何污染和排放的有机养殖系统里,除了畜禽饮用水和照明以外,节省了水、电费开销及污水处理设备的购置。并将回收排泄物所制造的高效有机还原肥料继续应用在农业栽培和水产养殖养护上,可生产种植生产无公害绿色有机的蔬菜、水果、花卉、粮食和养殖优质的肥美鱼虾。

二、项目的技术特点

1、畜禽的养殖过程无空气污染、无水污染;有机肥料制造过程中二次堆肥产生的空气及水、无污染;从而大量降低耗水量及用电量。

2、完全回收畜禽粪尿废弃物;全部将废弃物转换为农业可用资源;农业有机废弃物(例如秸杆)粉碎后,作为敷料进行再利用。

3、生产的畜禽产肉率高、育成率上升、高饲料利用率;畜禽体内脏小、肉质甜美,保鲜期长、市场价位高。

4、结合种植、饲料、水产养殖,形成生态循环,整体供销,创造无限商机。

5、结合环境控制科学,还原自然生态:以畜禽粪尿等排泄物加敷料(粉碎的秸杆、锯末等)生产的优质有机肥料不产生二次发酵,不会对作物造成伤害;有机肥料还原土壤、改善水质、有效处理废弃资源和污泥。

三、《有机养殖技术》生产的生物有机肥料特性

1、制造过程超短,转化污染源成为资源:在21天内将回收的畜禽粪尿及作为敷料的农业废弃物,转化制成优质的有机还原肥料。

2、重金属含量低,无毒性:用该技术生产的有机还原肥料经过国家权威部门的检验,标准完全符合国家标准,使用该有机还原肥料有利于提高作物产品的品质。

3、具有特殊的抑菌能力:该有机还原肥料抑止土壤中多种对作物生长不利的霉菌和线虫生存,还防治水稻的纹枯病。

4、高有机质含量:该有机还原肥料的氮磷钾的含量大于4.4%。有机质高于65%,是长效性土壤改良剂,对于土质酸化、板结化及贫瘠化,具有还原的效果。

5、速效性:该有机还原肥料能够迅速恢复土壤的代谢功能,免除土地休耕的麻烦。

6、发芽率高:经过对比实验,使用该有机还原肥料,作物的发芽率高,达到96%以上,用于育种育苗,可能增加投资报酬比。

7、无臭味、不产生二次发酵:该肥料对作物的根部不会造成伤害,还以利用其除臭性能,作为其他禽蓄养殖的除臭材料。

8、重量轻体积大,作作复合肥的基础材料:该有机还原肥料可以作为基肥和复合肥料的基础材料,根据作物和土壤状况的需要,添加各类资材和养分,制成有机复合肥料或有机无机复合肥料。

四、项目技术的先进性 1、完全零污染的养殖技术:该养殖技术的使用,让畜禽生活在干式养殖舍里,养育期不用洗澡,圈舍里,低臭味、零排放、零污染。

2、完善的系统规划管理流程:本技术的应用,管理作业程序,突破传统的养殖思维和方法。

3、完备的产品安全性检测:本技术已经完成相关的产品安全性检测,质量可靠,系统可复制性高。

4、完整的技术团队:我们与天津大学“天久科技开发有限公司”和“中科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建立了密切合作关系,拥有一只高技术力量的团队,保证该项目的实施。

5、完美的产品使用经验与成果:该技术已经在泰国、越南、我国的北京、福建、广东、台湾等地建场使用,并均获得丰硕成果。

五、项目效益分析 (一)社会效益:1、引领我国肥料产业的发展,符合可持续发展基本要求;

2、微生物肥料与有机肥相结合,达到1+1>2的效果,是生产无公害、绿色、有机农产品的理想肥料;

3、提高农作物品质,解决因过多施用化肥造成的食物品质下降和蔬菜中硝酸盐含量超标问题;

4、改善口感,使人们能吃到清新健康的有机农产品;

5、改良土壤理化性质,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提高土壤保水保肥能力。

6、与化肥配合施用时可大幅度提高化肥利用率,降低肥料投入成本;

7、减少病虫害的发生,减少整个作物生育期内用药次数、节约用药成本。

(二)生态效益: 1、生产过程中没有废水、废渣和有毒废气排出;

2、可大幅度减少化学肥料的施用量,减轻化肥对大气、水体、土壤等自然环境的污染,改善农田生态环境;

3、肥料高度腐熟,克服传统有机肥料的不足,产品的无害化程度高;

4、大量有机废弃物的使用,减少有机废弃物对环境的污染,变废为宝,化害为利,改善农村的卫生环境。

(三)经济效益: 1、缩短饲养期10-20天,节约饲料、人工、水电等支出;

2、饲养的畜禽和生产的有机肥达到有机产品认证标准,优质优价,提高养殖收入;30%

3、优质高效有机肥是绿色、有机农业的根本保障,有机肥市场售价3800元/吨以上、市场最高价格曾经达到4万元/吨;

第7篇

结合南通市发展低碳农业的实际情况和相关问题分析,笔者认为发展南通市低碳农业须要尤其重视现有农业生产体系过程中的合理、科学地去石油化,这就要构建以生态循环农业建设为目标的技术体系,同时通过政府行为,积极进行政策引导、技术推动、服务扶持等,促使农村有限的资金、人才、技术、土地等生产要素和资源,合理流向低碳型生态循环农业,推动低碳农业在农村又好又快发展,促进农民增收和农业增效,实现农业生态和谐和农业永续发展。

构建以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为核心的技术模式

1)秸秆综合循环利用技术模式。秸秆综合循环利用技术模式主要有:(1)秸秆肥料化利用模式,如秸秆还田、堆肥技术;(2)秸秆饲料化利用模式,如秸秆的青(黄)贮、氨化、微贮、压块饲料等技术;(3)秸秆能源化利用模式,如秸秆热解(化)技术、秸秆生物汽化技术、秸秆压块替代燃煤技术、秸秆碳化生产燃料乙醇等技术;(4)秸秆基料化综合循环利用模式,如用作栽培食用菌的基料,实现多级循环利用[6]。

2)畜禽粪污综合处理利用模式。畜禽粪污综合处理利用模式主要有:(1)户用沼气技术,如发展“猪—沼—果”“猪—沼—菜”“猪—沼—粮”等生态链,建立农户循环农业;(2)集约化畜禽养殖场大中型沼气工程技术,如以畜禽粪污污水为原料,建设沼气集中供气工程,向附近农户提供沼气;(3)畜禽粪污制作有机肥料技术,如利用蚯蚓转化生产有机肥或采用微生物制剂进行畜禽粪污的发酵、除臭和脱水等无害化处理,进行商品化有机肥生产,使畜禽粪污得到无害化、资源化循环利用[6]。

3)农村生活垃圾综合利用技术模式。主要是建立以村为基础、镇为枢纽、市(县)为中心的农村生活垃圾收集运输处理系统,即“村收集—就近处理—乡镇中转—集中处置”模式。其中,就近处理主要针对生活垃圾中可资源化部分,减少垃圾终端处理的费用。如纸类、塑料、废金属等可回收物由当地废品回收站回收,瓜皮、菜叶等易腐烂的有机垃圾就地简易堆肥后农用[7]。

4)农业与农村污水循环利用模式。(1)农村生活污水截留处理技术。截留的水可以通过土地处理或种水生植物进行处理,然后排入农田,经农田利用后再排入河流。(2)大中型规模化养殖场的畜禽粪污污水资源化技术。

以节能减排为核心的农业生产技术模式

主要有:(1)农田节水技术。围绕改革耕作制度,优化种植布局,配套田间节水设施,集成创新节水模式,形成蓄水、保水、集水、节水、用水一体化的农田节水格局。(2)农田节肥技术。重点是以小麦、玉米、棉花、蔬菜、大蒜、辣椒、花生等优势作物为主的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推广“一村一站、一户一卡”测土配方施肥模式。(3)农田节药技术。重点推广生物防治、生态控制、物理防治和科学用药的综合防治技术、精准施药技术以及病虫害高效机械防治技术。(4)农田节地技术。主要技术模式包括:以棉花为主的高效立体间作套种;充分利用林阴之下的土地资源,发展林下产业;积极发展庭院经济和立体栽培。(5)农业节能技术。重点推广清洁能源技术和节能降耗技术;加快农村生活方面机械设备的升级换代,积极推广节煤省柴灶具,降低农业装备能耗;积极打造“低碳农机”,推广多功能联合收获、保护性耕作、复式作业机械等环保的新机具、新技术。

以发展新型农业产业为核心的技术模式

主要有:(1)以农业延伸到工业再到农业的循环技术。这种模式链条主要是“农业副产物—工业原料—工业副产物—农用产品—农业生产”,通过这样的闭合链条,使农业生产和工业生产有机结合起来。(2)油脂农产品加工循环利用技术。重点将农、牧、水产品中的大宗农产品进行加工,提高产品附加值。同时,加工过程中推行环境友好型技术,促进企业单元的闭合循环链条建立。(3)发展休闲农业观光旅游模式。在城市近郊或风景区附近开辟特色果园、菜园、花圃等,把农业生产场所、农产品消费场所和休闲旅游场所结合为一体。在边远地区和生物多样性丰富地区建立森林公园、民俗观光村。还可和野生资源保护区结合起来,兼顾保护和科普教育相结合、保护与合理开发相结合。

第8篇

关键词 泥鳅;引进养殖;失败原因;应对措施

中图分类号 S966.4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6)01-0295-01

池塘高密度养殖泥鳅是近年来新兴的一项高投入、高产出、高效益、技术性很强的特种养殖项目,它对鳅种的来源选择、池塘条件、放养密度、饲养管理水平及防护措施的落实都具有严格的要求,养殖户要取得成功,就必须在各个环节做到疏而不漏,对于缺乏实践经验的新手来说的确很难做到。2013年,萧县龙城镇万达家庭农场修建高标准泥鳅养殖池20口,面积2.33 hm2,并配备小口机井11眼,2014年初,冯浩天、欧航航等8户承包了该农场全部养殖池,先后从河南范县、安徽五河引进泥鳅种苗进行饲养,经过近9个月日夜辛劳,最后因各种原因和问题导致养殖失败,泥鳅成活率、回捕率、产量很低,每户经济损失几万到十几万不等,让人痛心,为提醒广大养殖户引以为戒,避免步其后尘,特撰写此文分析此次引进养殖失败原因。

1 泥鳅养殖失败的原因

1.1 经验不足,盲目上马

在确定承包养殖池进行泥鳅饲养之前,8位养殖户对泥鳅的生态习性、养殖技术管理、病害防治知识等一无所知,对泥鳅苗种优劣缺乏应有的鉴别能力,不了解国内人工养殖泥鳅市场行情,对泥鳅养殖风险性估计不足,最重要的是缺乏泥鳅养殖方面的实践经验。在上述诸多问题没有很好解决的情况下,同时缺乏专业技术人员的指导,仅凭电视广告和场家提供的片面的养殖技术信息凭感觉盲目上马,导致后来在苗种选择、饲养管理、水质调节、病害防治、敌害生物防护等方面出现一系列问题,引进饲养失败应是意料之中,不能不让人深思。

1.2 苗种引进存在很大问题

池塘高密度养殖泥鳅,苗种选择是养殖户面临的第一个严峻的技术考验,如果选择放养的苗种质量不过关,将为后面的管理、生长、养殖产量、回捕率和经济效益带来无穷后患。据事后调查分析,此次苗种选择放养存在很大问题,从最后起捕情况得知,此次引进仅存活下来的泥鳅品种就有6~7个,起捕时成鳅颜色混杂,规格大小不一。此次引进的泥鳅苗种放养后成活率仅为50%~70%,苗种放养后伤亡损耗大,导致产量和回捕率很低,经济损失惨重。其中1口池塘放养苗种逾500 kg,到最后起捕商品鳅也仅为500 kg左右。

1.3 饲养管理技术不过关

本次参与承包的8位养殖户之前根本没有接触过池塘养殖泥鳅,对泥鳅养殖管理病害防治知识一无所知,养殖经验技巧更无从谈起,仅凭场家提供的粗浅片面的养殖技术信息,盲目引进技术含量高的养殖项目,又没有专业技术人员作指导,高薪聘请专家长期驻场指导又不现实,只能由自己摸索,再加上苗种放养带来的后遗症、泥鳅饲料价格高、市场行情因素等影响,最终无法逃避养殖失败的现实。失败的实践证实,没有掌握熟练的养殖技术,缺乏养殖的经验技巧,盲目实施一些高投入、高产出、技术含量高的养殖项目是非常有风险的。

1.4 水质管理和防护措施落实不过关

池塘高密度饲养泥鳅,水质的管理调节是一项技术性很强而又非常重要的工作,稍有疏忽就会造成水质老化,氨氮、亚硝酸盐等化学指标升高,导致养殖过程中泥鳅病害增多。夏季水温高,池塘高密度养殖投饵量大,鱼类排泄物增多,天气变化无常,水质极易变差,这项难度较大而又非常精细的工作对缺乏经验的养殖户来说是非常困难的,直接将过多的井水注入池塘会引起泥鳅的应激反应,经常注入井水也不利于泥鳅生长。此次引进养殖泥鳅,从放养苗种开始就没有加盖网来预防天敌危害,致使后来放养的泥鳅苗种受鸟类危害严重而一筹莫展,也是导致此次养殖回捕率低、养殖效益极差的一个重要原因。由于没有专业技术人员的指导,不能科学用药,造成用药过后泥鳅死亡更加严重也是养殖效益差的重要因素。

1.5 市场行情因素的影响

在做出引进养殖泥鳅项目决定之前,养殖户缺乏对国内市场行情的调查了解,对泥鳅市场供求前瞻性和预测能力不够,对泥鳅养殖风险性估计不足,本次引进的苗种质量差、价格高,商品鳅价格偏低也是此次引进养殖经济亏损的一大原因。

纵观此次引进养殖泥鳅全过程,该农场养殖户在各方面条件不太成熟的情况下盲目实施高投入、高效益、高风险养殖项目,最后造成引进饲养失败,经济损失惨重,望广大农民朋友在选择致富项目时头脑要十分清醒,高投入、高产出、高效益必然伴随高风险,千万不可盲目从事,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

2 农村养殖户从事特种养殖的措施

2.1 做好市场调查

对新发展的项目市场行情要进行深入细致的调查了解,做到心中有数,最好对市场行情发展趋势有一定的预测能力,对发展项目风险性作充分评估,最大限度地规避风险,减少损失。

2.2 熟练掌握养殖知识

熟练掌握基本的养殖知识和技能,最好先做小规模试验养殖,获得一定效益及实践经验后再扩大养殖规模,养殖成功率就会大大提高。

2.3 注意苗种选择

苗种选择是发展泥鳅养殖十分重要的技术环节,一定要选择体质健壮、规格整齐、体色鲜艳、无病无伤、品种纯正生长快且适宜本地的优良品种进行放养[1]。有条件的养殖户可以建立良种场,自繁自育,减少病害的传播和外购的风险性,外购苗种一定要到有资质的繁育场引进[2]。

2.4 科学饲养管理

饲养管理操作要细心,用于养殖泥鳅的水源最好选择河、湖、水库等天然水源,养殖水体的亚硝酸盐含量控制在适宜范围内,溶解氧达到3.0 mg/L以上,pH值范围为6.5~8.0,池水透明度以15 cm左右为宜,水质调节总体要求是“肥、活、爽、嫩”,最好有水产专业技术人员进行指导,同时加强病害防治和防护措施的落实[3-4]。总之,要在各个养殖环节都做得非常严密,确保无任何疏漏,才能获得养殖的成功和高效益。

3 参考文献

[1] 徐如卫,俞奇力,杨福生,等.台湾大泥鳅池塘养殖技术要点[J].河北渔业,2015(2):30-31.

[2]杨光维,赵磊,刘程才,等.伊犁河谷泥鳅活水高效养殖技术探讨[J].中国畜牧兽医文摘,2015(3):65.

第9篇

关键词:绿色畜牧;养殖技术;推广措施

1推广绿色畜牧养殖技术的意义

动物健康是绿色养殖技术推广工作的关键因素,一切的养殖活动都为了确保动物的健康,这样才可以获得预期的经济与社会效益。对此,动物医学在绿色畜牧养殖技术的推广过程中占据十分重要的位置,为绿色技术的推广宣传工作提供了保证。同时,发展绿色畜牧业还可以提高农民群众的经济收入,更好地保护生态环境。对此,相关部门应促进绿色畜牧养殖技术的研究工作,在确保食品安全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升畜牧养殖产品的质量水平,提升其市场竞争力,改善当前的畜牧养殖现状。由此看出,推广绿色畜牧养殖技术具备十分重要的作用。

2推广绿色畜牧养殖技术的原因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人们的环保与健康意识不断增强,绿色畜牧产品得到了人们的广泛青睐。宣传推广绿色畜牧养殖技术存在多种原因。首先,推广绿色畜牧养殖技术可以确保动物源性食品的安全性与可靠性。随着社会的全面发展,人类在不同产业中应用了更多的先进技术,畜禽养殖领域中开始使用各种激素与兽药,这些药物会导致较为严重的安全问题。为了确保人们可以食用安全绿色的禽畜产品,提升生活质量水平,应加强绿色畜牧养殖技术的推广工作。其次,绿色畜牧养殖技术存在较大的发展空间与潜力,具备较好的经济与社会价值。随着市场的不断变化,畜牧产品的价格也发生了较大波动,为了确保养殖户获得较多的经济效益,应重点做好绿色畜牧养殖技术的宣传与推广工作。

3绿色畜牧养殖技术的推广措施

3.1加强宣传绿色养殖理念

以往传统的畜牧养殖过程中,养殖人员更多的按照以往的经验进行,没有主动学习新型的养殖技术,以致在面对问题时无法有效解决,引发了大量的食品安全问题,严重阻碍了畜牧业的科学发展。对此,养殖人员应改变以往的养殖观念,重视绿色养殖。在绿色养殖观念的宣传过程中,应明确畜牧养殖期间的禁用药品,以免出现通过滥用药物提升畜牧产品质量的问题。作为畜牧养殖中的关键技术人员,兽医应树立正确的绿色养殖观念,严格按照规定进行动物用药,并做好饲料与养殖环境的管理工作,充分降低畜牧养殖风险,促进畜牧养殖的持续健康发展。除此之外,必要时应为养殖人员提供一定的资金支持,积极向其宣传绿色养殖的优势。

3.2强化行政管理

相关部门在对绿色畜牧养殖技术进行行政管理时应注重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并对使用违禁药物的养殖人员采用一定约束与处罚。且还应增大绿色畜牧养殖技术的资金投入额度,为使用绿色畜牧技术的养殖人员一定技术与资金支持,协助其完成无害化处理池的建造工作,充分发挥绿色畜牧养殖技术的运用价值。除此之外,还应强化绿色畜牧养殖技术的监管力度,不定期检查绿色畜牧养殖技术的应用情况,以便进行有效引导。

3.3利用第三方技术机构开展推广工作

当前我国绿色畜牧养殖技术的推广工作经常出现技术断层问题,严重阻碍了绿色畜牧养殖技术的顺利推广。为了提升推广效果,在开展活动时应采用第三方技术机构版,养殖人员与第三方机构签订技术合约,以便在第三方机构引导下正确运用绿色畜牧养殖技术。同时,第三方机构也应深入了解当前的畜牧市场情况,并主动参与技术竞争,完善竞争机制,为绿色畜牧养殖技术的推广创造良好的市场环境。除此之外,当地的政府部门也应给予第三方技术机构一定的资金与制度支持,全面扩大第三方技术机构的发展空间。

3.4设立绿色畜牧养殖基地

为了切实提升绿色畜牧养殖技术的应用效果,避免技术与设备的浪费问题,应实现养殖的规模化。我国的畜牧养殖制度并不完善,很容易造成技术与设备浪费的问题,不利于绿色畜牧养殖技术的顺利发展。对此,在推广运用绿色畜牧养殖技术的同时,还应建立规模化的养殖基地,做好兽药与养殖管理工作。且养殖期间应结合农业种植工作,将畜牧养殖期间产生的有机物作为植物肥料,减少畜牧养殖中病菌的滋生。除此之外,还应在养殖期间应用各种先进的技术,比如水质检测技术、空气检测技术等,以便及时了解畜牧业的整体情况,为此后绿色畜牧养殖技术的应用提供更多有利依据。

3.5强化使用绿色饲料

饲料的品质直接影响动物的生长、肉质产品的安全以及营养情况等。对此,在推广绿色畜牧养殖技术时使用绿色饲料,为消费者提供更为营养的肉类产品。除此之外,还应在畜牧养殖中采用发酵后的玉米秸秆,以降低化学物质产生的不良影响,在降低畜牧养殖饲料成本的基础上,确保绿色养殖业的健康发展。

4结语

第10篇

关键词:水产养殖技术;发展;规划管理

中图分类号:S964 文献标识码:A

根据我国水产业的现状,我国水产养殖的范围还有待拓展,很多的技术还有待改革。据相关资料显示,按照我国目前的技术水平,内陆可养水面为2734万hm2,目前仅开发利用536万hm2,只占可养面积的19.6%。所以,我们要建立经济学规律、尊重自然发展来建立完整科学的养殖模式,实现可持续发展,来弥补消费市场的供给不足,因此改革水产养殖迫在眉睫。

1 我国近代水产养殖技术现状

1.1种质资源和保存技术

这种技术源自于20世纪80年代,可是随着时间的推移,也存在了部分问题。即缺乏优良品种,抵抗力强的养殖对象,由于我国的养殖对象大部分来自野生的,虽然经过家化的基因改良,保留了一部分野生适应力强的本性,可是却丧失了对于养殖环境变化的适应性。再加之,养殖的设施陈旧落后,资金投入严重不足,发展中国家的绝大部分养殖池塘使用期已有10a、20a。技术没有存在创新,导致环境密度、营养元素、病原体的恶化和侵害,使得养殖对象大量死亡。

1.2生物遗传育种技术

为了实现新品种的开发,选择杂种、雌核发育、人工诱导、基因转移等,来促成新品种的形成。可是这个环境中,往往忽略了病害问题,虽然说我国市场劳动力充足,但相关人才受教育程度较低,难以有效使用先进生产设施和高科技,且专业知识相对缺乏,使得养殖技术水平普遍下降,出现多数的病原体,造成草、鱼的生病和死亡。在产业滑坡后,才会引起相关人士的重视,采取混乱的养殖模式紧急处理,就会使其养殖生物严重超过环境负荷,造成密集养殖、生物混乱。

1.3水产动物的营养需求

养殖人员缺少专业经验,不懂得搭配专用饲料,乱加饲料,导致水域富营养化和有害废弃物的增多,使得养殖环境生产进一步恶化。根据资料显示,大量新增加的养殖设施使养殖区及其毗邻水域流场发生改变,由于养殖设施的屏障效应,使流速度降低,影响营养物质的输入和输出。一些混合饲料的需求量持续增加,品种多且质量不稳定,水中溶解时间短,残饲在一定程度上引发水质恶化,影响养殖生产及周边区域的生态环境。

2 水产养殖技术的规划管理

2.1 实行生态养殖结构,不断优化养殖模式

我国目前大部分水产养殖企业,都有这样一种循环“发展-滑坡-调整-发展”,这样下来水产养殖将越来越差,应该走“可持续发展”道路,让水产养殖适应生态环境,达到与环境的和谐统一。另外,要创新养殖模式,来实现低密度、高效益的养殖。不断优化养殖结构,应充分发挥区域优势,例如沿海地区除了发展一般的浅海滩涂养殖外,还应适度发展工厂化养殖和多元化养殖,拓展淡水养殖的空间,山区水库要大力发展增殖渔业和观光渔业。水产养殖业可以利用人们的心理需求来观光类、休闲类方向发展,利用养殖业天然的地域优势来吸引消费,带动地域化养殖业的发展,继而带动该地域的相关产业的共同发展。要根据市场多变性和多样性的要求,从以生产为中心转变到以市场为中心上来,紧紧围绕市场,从而带动水产业的发展。

2.2 不断优化新品种,加大养殖建设

在养育品种方面,选择多种的培育方式,实现养殖对象的良种化。充分发挥经典的选择育种技术的可靠性与稳定性,大力发展分子标记辅助育种技术,推动细胞工程育种育苗技术的成果转化。同时,注重其他育种技术的开发与应用,形成多种技术并举、各有侧重的发展局面。在此基础上,逐步开展其他重要种类的选种育种研究,建立广泛地群众参与的优良品种选育体系。对国外已经引进的名特优种类,要强调对其遗传多样性的跟踪检测。加大养殖园区的建设,充分发挥养殖户、企业和政府三方力量,建立一整套符合本地区,又与国际接轨的水产养殖标准体系。广拓融资渠道,动员社会资金进入水产养殖产业,推进养殖业集约化进程。不仅如此,还要加大执法强制性标准的监督检查力度,建立专门的水产品检测机制,来引导群众正常选购水产品。

2.3 注重人才培养,加快替代饲料研发

在保障建设的同时,还要抓紧人才的培养,立足基础研究,强化高新技术的应用。加大新型的养殖设施或设备的投资,在养殖区加强员工人员的培训,以使其在生产一线发挥应有的作用,调动其推广生产经验的积极性。还需要加大投入力度,加快研发鱼粉替代产品,同时要加快建设水产养殖饲料合理化、效率化供给和高品质苗种供应体系,建立合理、科学的养殖管理模式。

2.4 改善养殖环境,保证养殖产品质量

污染的环境,应及时进行处理,在养殖现场要充分保持着水面的整洁,废弃的养殖设备应及时报废,减少外源污染物对养殖水域的污染。再者说由于加入WTO以来,水产品市场更加开放,渔业面临更为广阔的国际市场空间,市场竞争也十分激烈,对水产品质量的要求将越来越高。因此,我们必须高度重视水产品的安全卫生管理,实行更为严格的规范管理系统,加强养殖人员的安全质量意识教育,摒弃旧有的人工化、经验化养殖,采取科学的流程,来实现水产品养殖的安全质量规范。

3 结语

水产养殖作为国家粮食增加的最快的区域之一,为了弥补了全球水产品供应不足,应不断的改善技术,提高管理水平,来促进和实现未来的水产养殖更进一步的发展。

参考文献

第11篇

1 存在问题

1.1 环保意识不强

近年来,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养殖业迅猛发展,但部分养殖户只注重养殖增收,不重视环境保护;部分地方政府存在重发展、轻环境的意识,致使畜禽养殖污染日趋严重,“畜产公害”已成为农村三大面源污染之一, 对农村生态环境和人体健康造成了严重的影响。

1.2 治污设施落后

目前,我国畜禽养殖还没有实行规范的、刚性的环境准入制,大部分养殖场都是因陋就简,缺乏统一规划,也没有建设必要的污染处理设施;同时,养殖户缺乏专业的养殖污染防治知识和科学的治理方法,达不到良好的污染治理效果; 治污资金困难, 也致使养殖户直接将养殖废弃物外排,造成环境污染。

1.3 食品安全隐患

当前, 随着畜产品产量大幅度增长, 兽药、 饲料添加剂、 消毒剂等畜牧业投入品也被大量使用, 由此引起的抗生素、 激素等兽药残留问题, 导致畜产品安全事故频繁发生。 特别是近几年, “三聚氰胺”、 “瘦肉精” 等一系列畜产品安全事件的发生, 发展畜牧业发展敲响了警钟。

2 对策与建议

2.1 树立低碳养殖理念

低碳养殖是一种低能、 低排、 生态、 有机 、 绿色及具有良好社会生态经济效益的发展模式。 低碳养殖通过技术创新、 制度改革 、 产业转型等多种手段, 减少养殖生产中各环节的碳排放,达到降低能源消耗、减少污染的目的, 引导畜牧业向集约化、 规模化、标准化的生态模式发展,最终实现畜牧生产与环境保护双赢。

2.2 推广标准化养殖

发展标准化养殖,是提高畜产品市场竞争力,实现养殖业健康快速发展,促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必然要求。要按照“统一规划、适度规模、规范饲养、 生态平衡” 的原则, 科学选址、合理布局、规范建设,做到养殖设施化、 品种良种化、 生产规范化、 防疫制度化和粪污无害化, 提升畜牧业的短期生产效益和长远社会效益。

2.3 加大新技术应用力度

新技术、新方法的推广应用,有利于养殖过程中物质循环、能量转化和提高资源利用率,有利于减少废弃物、 污染物的产生, 有利于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促进畜牧业可持续发展。一是大力推广“畜-沼-菜”、 “畜-沼-果”、 “畜-沼-草 ” 等循环养殖模式 ,节能减排, 防止污染 ; 二是加大发酵床、 微生态制剂、 秸秆青贮氨化等新技术、 新方法应用力度 , 构建畜禽体内外微生态环境的和谐、 优化和健康;三是控制抗生素的使用, 减少抗生素残留和代谢; 四是推广节水技术, 改进饮水设备, 减少水的浪费, 并对污水实行净化处理, 防止水污染。

2.4 加强养殖污染治理

提升畜禽粪便无害化处理的科技水平, 引导和鼓励种植农户使用畜禽有机肥; 加强养殖场废水 、 废物处理 ,实施 “一池三改” (即一户一个沼气池, 改厨 、 改厕 、 改圈 ), 使沼气成为能源、 沼液代替农药、 沼渣用作肥料,使畜禽养殖形成“低排放、低消耗、低污染”的良性循环。

3 意义

3.1 发展低碳养殖 , 是保护生态环境的需要

通过大力发展 低碳养殖,应用、推广各种绿色、生态养殖技术,减少农业品的投入量,最大限度地增加碳储量,减少温室气体排放,从而达到改善和保护生态环境的目的。

3.2 发展低碳养殖 , 是产业转型升级的需要

当前,片面追求产量效益已不适应现代畜牧业可持续发展的要求,要从转变资源利用、生产方式入手,大力推广资源节约型低碳养殖技术,努力推动畜牧业转型升级,从而实现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有机统一。

第12篇

江苏省扬州市邗江杨寿现代渔业产业园区位于扬州市西北郊东兴村、新龙村,江苏省第三大湖泊——高宝邵伯湖西南,距扬州市中心17公里,紧邻杨天公路与扬菱公路,交通便利,通讯便捷,水产品运销方便。园区地处邵伯湖边,生态系统完整,生态环境良好,生物多样性丰富,湖边有成片的滩涂湿地,水生植物茂密,类型种属繁多,大部分区域的原有生态环境仍保持良好,是长江下游地区水质好、生态系统没有发生明显的结构变化的区域。

记者受邀来到扬州市邗江杨寿现代渔业产业园区(以后简称园区),在园区的道路上,一位镇政府倪姓工作人员告诉记者,道路两边的蟹池和鱼池以前都是低洼地,水涝严重,少数村民看到土地荒废非常可惜,抱着可有可无靠天吃饭的心理,每年都会在田里撒点麦种,每年产量都很低,最近几年,杨寿镇政府在扬州市农委和邗江区农委渔业主管部门的指导下,统一对低洼地进行改造,才有现在成片几千亩的蟹池和鱼池。

沿着园区道路往前走,记者走进扬州市邗江杨寿东兴水产养殖合作社理事王德定的蟹池边,王德定告诉记者,他就是东兴村的村民,养蟹已有十几年;目前,他们夫妻俩共承包130亩蟹池,像他这样承包100多亩蟹池的农户在东兴村还有十几家,很多人都是通过养殖河蟹发了家,致了富。王德定还告诉记者,以前他也养过河蟹,但不懂养殖技术,收入很低,三年前镇政府帮他们牵头成立邗江杨寿东兴水产养殖合作社,采取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的运营机制,由扬州市邗江区杨寿东兴水产养殖专业合作社引领基地建设,实行“五规范一分开”管理办法:即实行苗种质量规范、放养模式规范、饲料采购规范、渔药使用规范、技术标准规范,一分开就是分户养殖。以市场化建设推进基地建设,增强工作实效。现在全是订单式生产,饲料由厂家直接送货上门,用药有专门的技术人员指导,河蟹长大以后经济人就直接上门收购,从根本上解决了生长到销售的难题,往年每当河蟹大量上市后,他们都为一次几千斤的河蟹销路发愁,现在这些根本不用担心;合作社还经常组织他们到南京的高淳,常州的金坛等地去学习先进的养蟹技术。现在他家蟹池采用的套养办法就是学习外地养殖技术,以前蟹池经常有小杂鱼和小虾与河蟹争食,不但影响河蟹的成长,又增加了饲料的投入,现在在每亩的蟹池里投放20条季花鱼(学名鳜鱼)鱼苗,通过放养季花鱼以后,小杂鱼,小虾明显减少,这样不但节省了饲料,河蟹也长得很肥,同时季花鱼也有很高的经济价值,每斤高达20元,这样又额外增加了收入。

据了解,扬州市邗江区杨寿东兴水产养殖专业合作社和扬州市邗江区杨寿新龙水产养殖专业合作社,拥有“杨泉”牌、“氧呈湖”牌两个商标,杨寿东兴水产养殖专业合作社已认定扬泉牌中华绒螯蟹、青虾、花骨鱼、异育银鲫四个无公害产品,并已认证2000亩扬泉牌中华绒螯蟹、青虾、花骨鱼、异育银鲫无公害产品生产基地。杨寿新龙水产养殖专业合作社申请的中华绒螯蟹、鳜鱼、黄颡鱼、鲢、鳙鱼五个无公害产品认定和2000亩中华绒螯蟹、鳜鱼、黄颡鱼、鲢、鳙鱼无公害产品产地认证已得到农业部农产品检测中心和江苏省海洋渔业局的批准。园区注重产品品质,养殖技术领先,养殖效益显著,是邗江区重点河蟹池套养鳜鱼养殖模式和鳜鱼主养模式示范区。

杨寿镇农服中心主任詹坤田告诉记者,杨寿镇是邗江区水产重点乡镇之一。园区现有标准化养殖池63个,占园区养殖池65%,防逃设施建设4万米,护坡设施建设8000米,水泥路6.8公里,砂石道路6.2公里,安装路灯59盏,购置了800亩增氧设施,投饵机械150台套,潜水泵50台套,渔业机械桥覆盖率62%,新建500吨冷库1座,新增200KV变压器一台,活鱼运辅输车2辆,生活、办公室、实验用房500平方米。

詹坤田还告诉记者,园区规划总面积5000亩,拥有养殖水面4384.5亩,并将规划建设管委会办公区、 “河蟹池塘生态健康养殖示范区”和“鳜鱼高产高效养殖示范区” 。其中“河蟹池塘生态健康养殖示范区”占地面积3000亩,拥有养殖水面2600亩,包括养殖面积2300亩的“池塘河蟹生态健康养殖区”和培育水面300亩的“中华绒螯蟹良种扣蟹培育中心”; “鳜鱼高产高效养殖示范区” 占地面积2184.5亩,拥有养殖水面1784.5亩,包括养殖面积1584.5亩的“鳜鱼养殖区高产高效养殖区”和培育水面200亩的“良种鳜鱼苗种培育中心”。大部分已经建成,未建成的也在最近两年陆续建成。

詹坤田最后告诉记者,未来园区将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实施“科教兴渔,产业化经营,可持续发展,外向开拓和依法治渔”战略,以经济效益为中心,以市场为导向,依托本地自然资源优势,整合渔业科技资源,注重生产、资源、环境的协调统一,以渔业科技创新、成果转化和产学研合作为支撑,加速建设集高新技术渔业、生态渔业、设施渔业,大力培育优势特色产业,大力推进渔业产业结构的战略性调整,逐步将精品园建设成为技术创新、成果转化、科技服务平台,提升渔业综合生产能力和市场竞争力,实现渔业发展的新跨越,推动沿湖地区渔业经济的发展。

据悉,园区2011年生产水产品已达634吨,生产总值4360万元,经济效益2230万元,亩均效益5000元以上,辐射周边养殖区域60000亩,带动农户820多户,户均增收30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