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我的孤独是一座花园

我的孤独是一座花园

时间:2023-05-29 17:29:52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我的孤独是一座花园,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我的孤独是一座花园

第1篇

每个人都有自己盛开的花期,朝舞,夕逝,初绽,凋零。只是我与你,住在那风住尘香的时光中,在那些花开花落的岁月里,竟没有巧遇在同一个春天。

真正的生长发生在夜里,只是没有阳光的指引,必定要碰撞出深深浅浅的疼。我看得见你的伤,却不能抚慰、我听见你的孤独,却不能靠近。因为暗夜里,你总是绽起一身锋锐的刺。

一直以来我都觉得不可一世的你会主宰不可一世的命运。可时间让我发现,其实,你和我一样,不过是黑白方格上的一颗棋子。你的爱与伤痛,是我的乐与悲伤。原来在这个世界上,不可一世的你,只主宰了无能为力的我。你逆风站在沉暗的子夜,嘴角是无所谓的笑容。你是没有花园的孩子,疼痛凝在心底黑色的血痂里。其实每个人的成长里,都会不想被提起过往,我们总是试图抚平,却又总是不经意地撕开新鲜的痂。

其实每个人都像是一座站台,在漫长的时光里,

总是要面对无数大大小小的离别。

有些人走了,你会缅怀,

有些人离开,你会心痛。

有些人悄无声息,没有痕迹。

而有些人,即使不在,也会让你仇恨……

而你,始终就是一座站,不能前行,不能后退,只能站在时光里,

渐渐荒废,老去。

总以为乌云散尽就是晴天,

总以为埋下种子就可以开花。

总以为放飞的鸟就可以自由,

总以为说句我爱你,就可以天长地久,

可是当我们长大的那一天才发现,那些“总以为”的,

也只是以为。

总有一段生命,会肆意蓬勃,

总有一段青春,会开满繁花。

直到有一天,我们老去,

它也依然不会褪去鲜润的颜色,

山洞在记忆的湖畔……

爱你是一种折磨,

可失去你,是一种更大的疼。

如果我的心脏是一副七色的拼图,失去你,就失去了,

最跳跃生动的红。

如果真的到了世界的尽头。

那么,还好,我认识你。

我们还可以搭乘时光的绿皮火车,

回到那些美好难忘的往昔。

那时的阳光清鲜润泽,世界是缤纷的彩虹色,

你是神的孩子,眼里跳动着希望,温暖,与光。

第2篇

大家好!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感恩母校,感谢师恩》。

如果说,母校是一个万物赖以生存的太阳,那么,老师就是天空中的一轮明月,而我,就是天上那一闪一闪眨着眼睛的一颗小星星;如果说,母校是一座大花园,那么,老师就是那辛勤的园丁,而我,就是一颗小种子,在园丁的培育下萌芽、生长、开花;如果说,母校是一位纺织人,那么,老师就是春蚕,而我,就是春蚕吐出的一根丝;如果说,母校是一个和睦欢乐的大家庭,那么,老师就是慈母严父,而我,就是他们含辛茹苦、呕心沥血培养的孩童。

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

转眼间,六年的时光已从指尖溜去,无声无息。我们即将迈进中学的大门,进入一个崭新的学习环境。

但是,母校,我的母校,老师,我的老师,我不舍得离开您啊!在您的怀抱里,我从一个无知的小女孩,成为一名优秀的小学生。这难道不是您的功劳吗?

其实,老师有时比妈妈更像妈妈。

那一次,天空中弥漫着一种潮湿的气味,下雨了。中午,同学们的家长陆陆续续地涌进教室,又陆陆续续的离开。人越来越少,早已穿上雨衣的我在人群中那么渺小,那么孤独。一个人站在校园中,望着来来去去的家长,是那么无助。雨水打在脸上,与泪水相混合,流进嘴里的水,究竟是雨是泪呢?老师撑开伞,正要回家,却发现我一个人在那里抽泣。老师连忙收起伞,拉起我的手,把我领进传达室,坐在我身旁,用手捐给我擦去了泪水,说:“别哭了。你爸爸妈妈一定会来的,来,老师给你爸爸妈妈打电话。”我轻声说出妈妈的电话,老师把手机递给我让我接听。当我听到妈妈那带有东北味的普通话时,“哇”的一声哭了出来,让妈妈接我回家。老师等我接完电话,笑着说:“你妈妈会来的吧!不哭!老师陪你等一会儿!”妈妈来了,老师撑开伞,与我们一同走出了校门。

这不是处处体现出了老师对我们无微不至的爱吗?

我们点点滴滴的进步,与老师分分秒秒的付出是密不可分的。就像我们张老师,每天傍晚回家,放弃了散步健身的时间、放弃了娱乐休闲的时间、放弃了休息的时间。为我们编写学案,这一切不都是为了我们吗?这一切不都是为了她所挚爱的教育事业吗?

世界的发展是多元化的,人的发展也是多元化的。学校为了提高我们的综合素质,提供了一个又一个的平台,给我们了展示自我的机会。比如艺体节中开展的运动会、演讲、歌舞表演、诗文朗诵,锻炼了我们的意志,拓展了我们的才能,增强了我们的自信,提高了我们的修养。

依稀记得,XX年9月1日,我拉着妈妈的手,怀着好奇,走进了学校,迈出我人生中最为重要的第一步。从此我就成为了一名小学生,一位光荣的少先队员!

六年的时光如流水,奔腾不息。母校,我在您的怀抱中生长了六年,这六年里,学校就是我另一个家,老师就是我的爸爸妈妈,同学们就是我的兄弟姐妹。

第3篇

一滴水的命运

雾霭蒙蒙,细雨绵绵,枝头沉郁,天地都被湿漉漉的忧伤洇透。走进这样一幅水墨写意,就在一簇新开的桃花树下,我的眼睛忽然被一滴水挡住了去路。

可是,我还没有来得及看清一滴水的样子。一滴水是什么样子,一滴水也会忧伤吗,一滴水是不是也有命运? 这是我有生以来第一次去关注一滴水的生命,这让我有点激动,像是在我的身体之外打开了另一道门。

仔细想想一滴水,以及和一滴水相关的事情,起初觉得很新鲜,也很神秘和奇妙,继而深感悲怆。一滴水太过于平常和简单了,几乎没有人能够看见一滴水的孕育和生成,没人想着一滴水的故乡在哪里,究竟何处是一滴水的归处?一滴水的前世与今生,我们无法说清,一滴水自己也无法说清。一滴水做不了自己的主。

河流日夜流淌,有谁听到一滴水的脚步?水的脚步隐没在河流的涛声中,平时我们只留意一条河的行走,但实际上可以改变一滴水的走向,甚至改变一滴水的命运的因素实在太多了。把水捧在掌心,吮上一口,不止一滴水就这样消失了;随便把水泼到地上,覆水难收。在河流,一滴水即使真的碎了还会成为一滴水,你听不见一滴水的疼痛;而在岸上,一滴水碎了,就会在大地的一点,留下晶莹氤氲的回声,只是我们听不出那些声音也如一笔宣纸上的墨走他乡,温润之中其实是很锋利的。

更多的时候,一滴水不只是流淌在河流里。即便都是从一个源头流下来,可能就是一缕清风的吹拂,或是一块石头,乃至一根木桩的间隔,就会造成水与水的生死离别。一滴水顺着河流去了大海,一滴水忽然被一棵树拦住,一滴水沿着钢铁流向城市,最终挂在我的碗边,再顺着碗底,滴落在地板上。而其他的一些水,还很有可能被风带到天上,变成在空中飘动、又渴望倾泻的云朵。还有很多、很多,是我们日常的经验和智慧所无法想象的。总之,随便的一个偶然,或是一个什么简单的东西,都能简要地要了一滴水的命。一滴水微乎其微,一滴水无处不在,一滴水的命运被四处涂改。恰恰因为一滴水离我们太近,反而成了我们难以凝望的距离。

所以,通常我们是看不到一滴水的影子的,和一滴水最相似的是眼泪。眼泪并不比一滴水更大、更圆,眼泪流淌的不过是短暂的喜悦或者悲伤,而当我们一旦看见了一滴水的影子,那对一滴水而言,要么是一次命运的突变,要么是一生的终结。

一滴水的谦逊和明亮,让我照见了人的自以为是和妄自尊大。人死了能变成什么?迷信的说法是变成鬼,诗意的描绘、哲学的解读是变成大地另外的物质,而一滴水死了还会在另外的生命里存活。比如,一棵青青的小树被拦腰砍断,我们不仅在雪白的断处,也会从明亮的刀锋看见鲜活的水滴。人的死亡是呼吸的停止,一棵树的死亡是最后一滴水的远去。一个人不比一滴水更沧桑,也不比一滴水更性情,但人总是太过于看重自己的生命,一滴水死去的时刻比一滴水活着的时候更干净、更清澈,从不像人一样虚张声势,更不拖泥带水。

人与水的邂逅既是命中注定,又都是刹那之间的事情。人与河流真正的关系是告别。不仅仅是河流,在我们的周围,在人与那些美丽的生命之间,每天都充满了期许后的告别。比如,我们与擦肩而过的一缕清风,与落在掌心的雪,与飘在眼前的落叶,与头顶的飞鸟……有时,我会静静地站在河边,伴着流水,仰望晴空,看白云朵朵从我头顶掠过。有时,我会在雨过天晴来到一棵树前,看崭新崭新的一滴水,从一个细长而又柔软的叶子上无声地滑落。要说短暂,这是眨眼之间的事情,要说漫长,这对我们无法真正读懂的生命,可能就是一生。

一滴水的一生有多长,一滴水又有多深?

因为清澈和透明,恐怕我们一生都无法真正走进一滴水的深度。一滴水远在我的身体之外。在我身体之外,任何一种距离都是遥远。远在人的逻辑之外,总有一些是我们始终无法深入的东西。

谁为谦卑的生命掌灯,谁为一滴水送行?

树的一生不比人更轻松

人挪活,树挪死,树的一生注定无法逃避。

树不是云朵,可以在天上到处飘,树的根在大地,但树的脚步是风,在风的吹拂中,一棵树的绿色影子和摇动的声音已经走出很远、很远。可能就是这个缘故,古语里说“树欲静而风不止”。

我曾经很认真地观察过,树在春风里泛绿,通常有两种情形:一种是一夜之间的事,另一种很诗意。远远看去,在阳光、空气和微风中像有飘渺、跳动的绿色影子,清晰而又朦胧,柔弱而又强大。待你真正走近影子里的一棵树,风还在,但你却看不见任何一片叶子。春天里,每一棵树都怀揣一颗年轻的心。

我年轻的时候喜欢看的是大海。在夏日的黄昏,或是某一个冬日的下午,一个人站在海边,静静地,看碧波荡漾,潋滟千里,天海一色,溟朦一片。在大海的尽头,有时尽管什么也看不透,甚至有时看到的只是灰蒙蒙的一片,但那个年龄就是那样,大海毕竟是大海,大海多有激情、多么浪漫、多么开阔啊。而我现在更想来到一棵树下,与一棵树站在一起,尽可能地站成一棵树的样子。然后,在树下听风在树的枝叶间刷刷地穿过,并把一棵树的呼啸带向远方。

人总说要在大地上诗意地栖居,一棵树可不可以?究竟怎样才算诗意地栖居?

我不是一棵树,我不知道树的一生究竟会有多少诗意和梦想,多少追求和欲望,会受到多少诱惑和创伤,但我知道一棵树一定不比人的一生更轻松。树的一生,要么举着繁枝密叶,要么擎着浩瀚苍穹,不管怎么沉重都得挺拔地站着,死了也不能倒下。即使多年以后,皮肉被时光剥蚀,依然用惨白的骨头站立着。这算不算是一棵树,在大地上的诗意栖居呢?

一棵树可以陪伴几辈人,一个人活不过半截树枝,树的见识自然比人更多,树是把一生的沧桑都交给风了,被风带走,没有风,树会更加沉重的。

以往,每当我们自己高兴了,就说树在欢呼,叶子在歌唱。但当我们自己悲伤了,却不见树的眼泪,听不到树的哭泣,一棵树一定有他自己的悲伤,只是不屑让人看见。树的尊严就在于让人既抵达不了他悲伤的高度,更无法抵达他沉默的深度。树的沉默是他全部的思想、感情和语言,也是他自己的意志和尊严。都说人活一张脸,树活一张皮。事实上,人不要脸,鬼都害怕,而一棵树从来不在活着的时候说违心的话,做不要脸的事,一生都可以保持沉默,甚至连“不”都可以不屑去说,这是一棵树不同于一个人的地方。所以,无论是树的高度,还是他的深度,我们都无法抵达,只有敬仰和倾听。

大森林是由太多的树组成的,走进森林,我们反倒看不清一棵树,远离森林就不一样了。过去我坐火车出差的时候,列车常常会在途中穿越一些广阔的平原,方圆几里、几十里看不见山峦,星星点点的村落和房舍散落其间,房舍的周围是三三两两的树,在突兀中显得格外高大和卓然。起初,我以为这是过于空旷和广袤的原因,现在我知道那是因为孤独。

一棵树的孤独只能让一棵树更加高大。

人有时在自觉不自觉当中,就容不得比自己更有尊严、更有骨气、更高傲的东西。所以,人有时不仅习惯人的思想,也总是试图树的意志,让树按照人的想法活着。近些年来,在人的下,一些树总是被挖来挖去。我就曾经在一条高速公路上,看见一辆卡车拉着两棵大树奔跑。过去,我看到的常常是鸟儿从一棵树上惊飞,还从没有见过一棵大树在风中飞跑,那个场景看得我真是有些目瞪口呆。去年初夏,我们单位从一处山坡向另一个土岗移植了近千棵大树。移植之后,每一棵树的腰上都挂着一瓶“滴流”,齐刷刷地,看着怪怪的,很滑稽,一种被人治疗和喂养的感觉。结果,那些已经生长了十几年、几十年的落叶松集体死亡了,一棵也没有活下来。到了第二年的春天,这些成片的死树又被成片地砍伐了。看着这些明晃晃的树桩,我真的说不好这些死去的树,是源于他杀,还是自杀?

仔细想想人与树之间的一些事情,觉得挺有意思:干掉一棵树,人们习惯叫“砍伐”,而不叫“杀死”,好像就是因为树从来不会像动物一样地嚎叫,也不会像人一样地流着眼泪说我好痛苦,所以人们从来不把树看作是有疼痛的。

一棵树被连根拔起,带走了大地的一部分疼痛,最后在自己经久的疼痛里死去了。一棵树死了,一棵树死了都不屑让人听见他的疼痛,这可能就是一棵树比一个人更有尊严的地方。

有一朵花在人之外开放

准确地说,我并没有亲眼见过这朵花,也不知道世界上是否真的就有这朵花,有时我是靠想象,想象大地上应该有一朵这样的奇葩;有时是靠感觉,觉得在我们所能看见的事物的背后,一定有一种我们日常看不见的深远的美丽。

天大地大,总是有目光无法望及的地方,总会有无人走过的原野。事实上,不管我们是否真的亲见,这样的一朵花一定是存在的。

至于那一朵花叫什么名字,是什么颜色,有多高、多大,究竟开在哪一寸泥土,我并不清楚。但是连日以来,不知因为什么,这样的一朵未曾谋面的花朵,总是像一种亲切又神秘的影子,在我眼前不断地闪现,包括那一片似曾相识的模糊的原野。这影子有时一闪即逝,有时又挥之不去,常常像我自己一些纠结的心绪。这常常让我在一个夏日的午后,在静谧的夜晚,在那些悠长舒朗的孤独和美妙里,闭上眼睛,渐渐宁静,尽量接近一棵植物的状态。然后聚精会神,感受远方的那朵花在一种漂移中踏月而来,听那花朵在风中静静开放的声音来自何方。

在这样的倾听和默守之中,我隐约感到那朵花的脚下应该是僻壤,四周种满了贫瘠和苍凉,而那一朵花就在僻静的尘埃之上毅然地开放。有时,我觉得那朵花的脚下可能是荒原,没有一片绿色的叶子,没有人的足迹,没有鸟的翅膀,那一朵花就在荒草连天的浪尖上卓然开放。也许,那是一片墨绿墨绿的辽阔的原野,或者,就是一处再普通不过的低低的山岗。

一朵花究竟是什么样子,开在哪里,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有一朵花,远在城市和人之外静静地开放。

远离城市和人的花朵,注定是干净的,连洱海、西湖的一部分都变成了富家的后花园,眼下还有什么东西不能被人的手掌和贪婪欲望弄脏?不能将一朵雪莲一样的美丽迁居城市,这是一朵花的万幸,也是一座城市的不幸。如今,城里的人和城里的生活实在是太有意味了。不要说优秀的人才和漂亮的小姐都往城里跑,就是紧缺的绿色资源也像财富,被过度集中在城市。打个比方,假如在哪个路边看见了一棵名贵的大树,妥了,挖出来,栽到城市的广场;在哪个大山深处发现了漂亮的石头,哇塞,抠下来,贴在城市的脸上;在哪个水源惊现了饱含矿物质的活性水,那好,修渠铺管,输送到城市的喉咙。

山高水长,无论多么遥远和艰难,只要是城市看好的东西,总会从大地的四面八方运往城市,让一座座城市堆积更多的富丽与堂皇。

走在这样的城市街头,我发现自己所能拥有的,却是渐次的空虚和潦倒,深感紧张、慌乱、迷离和压抑。一种露骨的局促和尴尬让我全部的尊严和姿态,远远不如一朵花,在无人的原野简约而又淡定地开放。这个时刻,尽管在城市的大街小巷,在我身前脚后到处开满了五颜六色的鲜花,但我的心中感受不到大地和花香。在这宽敞、明亮、光滑的大街,这些盛开的花朵更像不败的诱惑和欲望,让人弥漫着一种喧嚣的虚无。

或许和城市本身没有关系,而仅仅是我自己的过错,我已经不再习惯用故乡的感情去咀嚼泥土的味道,已经不会用朴素的心灵去感受一朵鲜花的生命了。我丧失在一座城市巨大无边的膨胀、奢华、浮躁和脆弱里,变得颇像酒杯里那盏倒映的灯火。当我穿过城市的大街回到自己那一方斗室,于一床蓝花老棉被里再次闭上眼睛,我才会渐渐宁静,重新临近一棵植物的状态,看见阳光洒满大地,旷野阒静无声,天边白云朵朵,清风悠然吹过。一朵花在无人的原野静默着,摇曳着,无忧无虑,无拘无束,无声无息,无欲无求,自然而然,自由自在。无所谓寂寞与不寂寞,也无所谓孤独与不孤独,在自己的世界里,天天和清风说话,夜夜在月光里洗尽铅华。花香随风起舞,没有一点人的影子,没有一点思想的污染,喧嚣到此为止,欲望到此为止,贪婪到此为止,一朵花在天地之间干干净净,仿佛一个沐浴日月光辉的美人,宛如一个纯洁至美的精灵。这是一朵花全部的自由、喜悦和幸福,也是苍茫大地最后的尊严。

第4篇

关键词: 《瓦尔登湖》 绿色生态思想 城市建设

梭罗在《瓦尔登湖》中,他提出了很多关于建设绿色生态城市的理念和措施,其中最首要的一条就是要改变人们对城市功能和价值的评价标准。在书中第二章节“我生活的地方,我为何生活”,梭罗记叙了他一次尝试买下一个小农场并在瓦尔登湖周围定居的经历。他写道,在自己居所周围十几英里的地方到处寻找,希望能拥有自己的房屋。在寻找的过程中,他和周围的每一个农夫都交谈过,并且知道他们房产的价格。这虽然让其显得像一个地产中介一样,但是事实上梭罗追求的是农场和乡村生活的美好,而不是对财产的实际控制。事实上,他最后并没有实际买下任何房产。不过在寻找的过程中,梭罗饱览了农场的美景,而这种美景才是梭罗最想买下的。梭罗非常不能理解那些不能欣赏农场之美的农场主:“我时常看到一个诗人,在欣赏了一片田园风景中的最珍贵部分之后,就扬长而去,那些固执的农夫还以为他拿走的仅只是几枚野苹果。诗人却把他的田园押上了韵脚,而且多少年之后,农夫还不知道这回事。”

这样的一种短视,一种缺憾,也反映在了今天的城市化进程中,城市的文化和美学价值遭到了不同程度的短视破坏,城市的建筑变得像一片水泥森林。中国的首都北京,就是这样一个典型的例子。北京,曾经是一座壮观华丽的古老城市,但是在城市化建设的过程中,整个北京城的城墙和许多历史建筑都遭到了拆毁的命运。城市的扩展吞没了北京城特有的地标性建筑――四合院和胡同。在经过几十年的大兴土木后,北京成为了一座超大规模的国际化大都市。但是令人遗憾的是,北京也失去了自己的特色,与世界上任何一座国际大都市相比,毫无自己的特色可言。北京街边高耸入云的摩天大厦看起来和东京、纽约、伦敦的建筑毫无区别。历史文化建筑是城市的标志和象征,是一座城市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其存在的意义不仅仅是观赏,还有教育启迪,提高市民生活质量的重要作用,可惜的是,这样一种真正的价值常常在城市建设中被我们无视忽略。

一方面,我们忽略了真正需要注意的价值,另一方面,我们却过分重视城市的某一方面价值。城市的经济价值就是被我们过分,甚至畸形化重视的一个方面。过分重视经济价值虽然某种程度上促进了城市经济的发展,但是讽刺的是,这种发展并没有给市民带来很多福利和幸福,反而带来了极大的经济压力。城市化的过快发展,吸引了大批的居民涌向城市,尤其是大都市。大量的人群在给城市建设提供廉价充分的建设劳动力的同时,给城市造成了人炸、交通拥堵、市政资源紧张等弊病,城市居住的市民也在城市经济的高速发展中压力越来越大。在当代中国,房价居高不下已经不是新闻。房地产市场的繁荣带来的结果是普通市民的生活越发艰难。城市经济发展导致的高房价和高物价像两座精神和经济上的大山,压在普通市民的心头。在城市建设中,我们仅仅把眼睛放在经济价值上,而忽视了其他深层次的价值,其后果必然就是城市生活变得越来越难以忍受。逃离“北上广”这样的趋势还会变得更明显。只有建立起一种新的城市生活理念,这样的弊病才会得到解决。这样的新理念就是重新关注城市的人文主义和美学价值,寻求物质和文化的合理平衡,只有这样,我们才能走出城市物质化浪潮的泥潭。

在如何建设一个适宜人居的城市这个问题上,梭罗在《瓦尔登湖》中也提出了自己的独到见解。首先,梭罗认为要想建设一个适宜居住的城市,必须回归自然,过一种生态和谐的生活。梭罗自己就是这样一种生活的践行者。他在林中生活,建造了一个非常简单的小房子,但是生活得非常惬意。我们可以从文章中看出他房子的简陋:“我第一天住在森林里,就是说,白天在那里,而且也在那里过夜的那一天,凑巧得很,是一八四五年七月四日,独立日,我的房子没有盖好,过冬还不行,只能勉强避避风雨,没有灰泥墁,没有烟囱,墙壁用的是饱经风雨的粗木板,缝隙很大。”(P41)可是这样的房子在晚上非常凉快。而到了清晨,又是另一番美好:“特别在早晨,木料里饱和着露水的时候,总使我幻想到午间大约会有一些甜蜜的树胶从中渗出。这房间在我的想象中,一整天里还将多少保持这个早晨的情调,这使我想起了上一年我曾游览过的一个山顶上的一所房屋,这是一所空气好的、不涂灰泥的房屋,适宜于旅行的神仙在途中居住,那里还适宜于仙女走动,曳裙而过。吹过我的屋脊的风,正如那扫荡山脊而过的风,唱出断断续续的调子来,也许是天上人间的音乐片段。”(P41)如此简单的一个房屋,却使梭罗感受到了如此多的享受,不仅仅是感官上的享受,更是精神上的一种升华和净化。在梭罗看来,这种早晨的快乐可以持续一整天,这种简单的享受甚至可以拿来愉悦神灵:“这是一所空气好的、不涂灰泥的房屋,适宜于旅行的神仙在途中居住,那里还适宜于仙女走动。”可惜的是,很多人不能体会到这种美好。就像梭罗对很多人不能像他一样欣赏自然的愉悦而感到遗憾的那样:“创世纪的诗篇至今还没有中断;可惜听得到它的耳朵太少了。”而这样的自然中的美好体验感受,是每一个市民都应该欣赏到的。在城市建设中,我们不能一味地追求富丽堂皇的高楼大厦,追求昂贵复杂的基础设施建设,而使得我们在路越修越宽、楼越建越高的同时,丢掉了自己聆听自然之声的耳朵。我们要学会重新回归自然,放下自己的物欲包袱,才能真正享受幸福的城市生活。

梭罗的第二个见解就是要让我们的居所重新环绕在绿色的自然中。他的住所周围鸟语花香,生机盎然,如同伊甸园一样。在同样一章,梭罗写道:“我发现我自己突然跟鸟雀做起邻居来了;但不是我捕到了一只鸟把它关起来,而是我把我自己关进了它们的邻近一只笼子里。我不仅跟那些时常飞到花园和果树园里来的鸟雀弥形亲近,而且跟那些更野性、更逗人惊诧的森林中的鸟雀亲近了起来,它们从来没有,就有也很难得,向村镇上的人民唱出良宵的雅歌的,――它们是画眉,东部鸫鸟,红色的碛,野麻雀,怪鸱和许多别的鸣禽。”(P43)有如此之多的鸟儿相伴,我们可以想象梭罗的生活会是多么的充满乐趣和生机。这样的生活绝对不会再有孤独和低郁。除了鸟儿以外,梭罗的居所周围还被美丽的鲜花所包围着:“在我前面的院子里,生长着草莓、黑莓,还有长生草、狗尾草、黄花紫菀、矮橡树、野樱桃树、越橘和落花生。五月尾、野樱桃(学名Cerasuspumila)在小路两侧装点了精细的花朵,短短的花梗周围是形成伞状的花丛,到秋天里就挂起了大大的漂亮的野樱桃,一球球地垂下,像朝四面射去的光芒。”从这些梭罗对自己住宅的优美描写中,我们可以看出其居住环境的质量之高。有如此美丽的居所环境环绕,有如此热闹的动物陪伴在,梭罗当然会对自己的这个小屋十分满意。相比较起现代都市生活的人群,他又是非常幸运的,可以说他已经提前实现了现代城市建设中的生态宜居理念。对于我们这些生活在城市钢筋水泥包围下的居民而言,梭罗的这种幸运不仅仅应该引起我们的羡慕,而更应该引起我们的效仿。

在我们细细地品读梭罗的文章之后,可以发现其中有很多宝贵的思想可以让我们来借鉴。其中最重要两个思想分别是:

1.在城市发展中不能只看经济价值,不能一切围绕经济发展来进行城市建设,而忽视了居民的幸福感和生活质量。

2.在城市建设中,建设者要充分考虑生态保护和绿化园林建设,融自然绿色于都市中,使居民再一次回归自然。

梭罗的思想虽然简朴无华,但是却对我们今天的城市发展与居民生活有重大的指导意义,从《瓦尔登湖》中学习梭罗的绿色生态思想,实践其绿色思想,这样才能为城市居民提供一个真正宜居的、安宁美好的家园。

参考文献:

[1]王诺.欧美生态文学[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

第5篇

在Riad做天方夜谭之梦

“世界上有那么多的城镇,城镇中有那么多的酒馆,她却走进了我的。”《北非谍影》这一句台词,吸引着无数游人去卡萨布兰卡(Casablanca)朝拜。但电影是美好的,现实是冷酷的。卡萨布兰卡其实是个沉闷的商业城市,没有什么看头。位于摩洛哥南部的马拉喀什(Marrakesh)才是游人最爱。在马拉喀什,你会时时产生走进电影场景的幻觉,从中国穿越到天方夜谭的世界,从21世纪穿越到中世纪。

《Sex and the City2》会到马拉喀什取景并不稀奇,很多名人对马拉喀什情有独钟,伊夫?圣罗兰、高缇耶、詹姆斯?保罗?麦卡特尼和意大利《Vogue’s》主编等都在这里买了别墅。别墅非常人能承受得起,但摩洛哥的Riad不可不住。Riad音为里阿,是摩洛哥传统宫殿建筑形式的一种,有点像缩小版的四合院,一般为两三层楼高。Riad的亮点在中庭花园,屋顶天花是阿拉伯风的繁复花纹,透下天光照射在花园中。房间装修也极具异国情调。摩洛哥Riad风是欧洲建筑杂志最常见的主题之一,家饰设计跟风化用摩洛哥元素,欧洲旅馆业前赴后继赴摩洛哥抢购年老失修的Riad。在马拉喀什就有不少整修为家庭旅馆的Riad,花上人民币几百元一晚,即可做个天方夜谭的梦。Riad Zahr被不少旅行指南推荐,其建筑风格深谙对比混搭之道,合金桌子搭Tadelakt石灰地砖,丹麦设计师维奈?潘顿(Verner Panton)的塑料沙发上放的是柏柏尔小靠垫。

马拉喀什与菲斯(Fez)、拉巴特(Rabat)、梅可内斯(Meknes)并称为摩洛哥“四大皇城”,城内古迹处处。跟大部分摩洛哥城市一样,马拉喀什也分为新城(Ville Nouvelle)和老城(Medina,即麦地那),二者恍如两个世界―新城马路宽敞,高楼大厦,车水马龙,靓丽光鲜,而老城羊肠小道,房屋低矮密集,集市熙熙攘攘,却充满世俗韵味。

狄玛爱佛纳广场(Djemaa el-Fna)是麦地那的心脏,也是非洲最繁忙的广场之一。白天,这个广场平平无奇,只有些卖果汁干果的摊档。一到黄昏,金黄色的阳光打在广场边上的宣礼塔上,这个大广场就像变戏法似的热闹起来。夜市大排档的烧烤浓烟接管了广场上方的夜空,地面则是三教九流各显神通的大舞台。有打鼓的,有唱歌的,有跳舞的,有说书的,有算命的,有拳击的,有卖香料的,有耍蛇耍猴的……广场上的照明灯灯光微弱,主角们在地上点起煤油灯,一盏灯就是一幕正在上演的戏。看客们搬来长凳围起四方城听歌,更多的是站成里三圈外三圈,谁有人气谁受冷落,一眼看分明。算命的柏柏尔妇女都是黑纱蒙面,只露眼睛,平添几分神秘和威信。手拿一沓塔罗牌,在黑暗中炯炯有神地看着你。要讲价吗?那么点钱买不到你的命运,别跟我讲价。狄玛爱佛纳广场是摩洛哥最知名的世界遗产之一,被称为“Street Theatre”,露天剧院,它的价值,全在于广场上这些鲜活的人,一千年来均如此,好戏夜夜上演。广场夜市也是马拉喀什的最佳觅食地,摩洛哥传统美食酷司酷司(Couscous)、塔津(Tajine)、羊杂碎、煮蜗牛、烧烤、鲜榨果汁、薄荷甜茶,应有尽有。

紧邻狄玛爱佛纳广场的手工艺市场是摩洛哥最大的柏柏尔人市场。《牧羊少年奇幻之旅》里,牧羊少年从西班牙来,一进入这种大市场,眼见色彩艳丽的摩洛哥小皮鞋、镶嵌宝石的阿拉伯刀,目眩神迷,被扒手偷去身上的所有金币都浑然不觉。我没有在这里丢东西,魂魄倒是丢了一半,钱包也扁了一半。从手工打造的尖头皮凉拖,到花纹层出不穷的围巾地毯,到地域风情浓厚的条纹亚麻外套,到艺术品般的手绘小陶罐……更令人赞叹的是,从这些市井手工艺品中,你能看到欧美时尚大牌的影子。爱马仕周记本系列使用的Tadelakt小牛皮,灵感就来自于摩洛哥的覆层技术,而Tadelakt,其实是摩洛哥的传统瓷砖名字,以产自马拉喀什的石灰制成。

迷宫尽头的皮革作坊

到了菲斯,照例直奔麦地那。菲斯古城(Fez el-Bali)建于公元789年,是世界最大的无车古城、现存世界最大的中世纪城市,同时也是摩洛哥第一座皇城、至今的宗教文化中心。但你很难感知古城有多大,穿过镶满蓝色瓷砖的城门布日卢蓝门(Bab Bou Jeloud),一头扎进百转千回的小巷里,还没来得及看清楚,你就已经迷路了。

菲斯的麦地那与马拉喀什不一样,马拉喀什尚有大广场,尚能分得清几条主路和小巷。菲斯古城则是个大型迷宫,抬头不见天日,只见密密麻麻的店铺,熙熙攘攘的人流,斑驳的黄墙。“帕通!帕通!”(法语,让路)还没反应过来,身后就冲出一头毛驴,或是扛着一板大饼健步如飞的少年。菲斯古城里有多少条小巷?有人说有5000多条,也有人说9000多条,最宽的,能容两头驮着货物的牲口擦肩而过,最窄处,连人都要侧身走。

“最有能耐的地图师来到菲斯也甘拜下风。”这是菲斯人常说的一句话。古代的摩洛哥人似乎从来没有“规划”二字,总是比赛似的,把古城建得一个比一个复杂,把街道修得一个比一个百回千转,以让你迷路为乐,以他们闭着眼睛也不会迷路为荣。手上拿着《孤独行星》的地图,街道墙上也常常镶嵌着景点地图,但这些地图只能让你越看越晕。

在这里,我最不需要的就是地图,也不需要向导,带路的是我的鼻子和耳朵。作为一个超级路盲,在古城里来来回回游走三天,我竟然记住了去看皮具染坊的路,还能准确无误地找回我光顾过的雪糕店,在上百家小餐馆里找到我最爱的羊杂碎面包店!

作为手工业之都,菲斯各行各业的店铺简直应有尽有,皮革、制衣、刺绣、地毯、石匠、木雕,以及菲斯特有的蓝陶马赛克(Zillige)制作、铜器加工……那种在铜器上镶嵌金银线的工艺叫做大马士革工艺,如今在摩洛哥只有菲斯才能找到。

至于最为著名的皮革业,虽然马拉喀什也有皮具作坊,但菲斯出产的皮具才是摩洛哥乃至整个欧洲公认最好的。在古城任何地方打听Tanneries,人们都会为你指路,甚至无需打听,在卡拉维因清真寺附近循着那似臭非臭的怪味而去就能找到。穿过狭窄湿漉漉的小巷,与驮着皮革的毛驴擦身而过,走到小巷尽头,眼前豁然出现的景象让我瞬间猛抽一口气,又迅速屏住了呼吸―上百个大染缸,铺天盖地的皮毛,这里,就是菲斯闻名于世的皮革作坊!

菲斯的皮革作坊之所以闻名,不仅因为其历史悠久、工艺上乘,也因为其独特的加工方式。那一个个一米见方的大染缸,里面装的可是鸽子粪和牛尿!摩洛哥人相信,鸽子粪和牛尿能有效去除动物毛发,而又不会破坏皮革的纹理质地。不仅去除毛发的材料来自大自然,染料也一样,红色来自藏红花和罂粟花、米色来自石榴、绿色来自薄荷、咖啡色来自指甲花……在中国是昂贵药材的藏红花,在菲斯竟然被放在肮脏浑浊的大染缸,太奢侈了。这种天然加工方式已经保持了上千年,摩洛哥很多地方的皮革业都已经工业化了,只有菲斯的传统作坊还在坚持人手操作。

大染缸不可久留,在染缸周围遍布皮具工厂,随便走进一家,那些款式花纹千变万化的软牛皮拖鞋能叫你疯狂。在这里,他们可以为你量身定做皮衣和鞋子,快的话次日即可拿到,价格跟买现成的完全一样。不过,菲斯的皮具虽好,皮具店老板的叫价功夫也非同寻常。一般得照开价的1/2甚至是1/3还价,再慢慢把价钱往上加,千万别看到好东西就晕了头。一件做工精良的皮衣,如果你的砍价功夫到家,1000迪拉姆左右(折合人民币758元)便可拿下。

拉巴特巧遇奇迹蓝

作为首都,拉巴特对海外游人的知名度却远不如卡萨布兰卡、马拉喀什和菲斯。旅游指南书上的一句话让我决定去拉巴特:“这里的卖家态度轻松,不会向你强行推销。”从马拉喀什到菲斯,我对摩洛哥的手工艺市场总是又爱又恨,爱它的手工精细色彩缤纷,恨那些店家热情过火,喋喋不休。

在各地麦地那里泡了超过一个星期后,我正需要呼吸些现代大城市的空气。而这里的空气还带着一丝海风的清爽。拉巴特地处大西洋畔,昼夜温差比菲斯和马拉喀什要小,气候温和适中。这里的景点不少,哈桑塔和王陵(Le Tour Hassan & Mausoleum of Mohammed V)是拉巴特的标志性建筑。但奥黛亚城堡(Kasbah des Oudaias)才是我的最爱。

旅游指南书上说,那是一座美丽的蓝白城堡。大西洋加蓝白城堡的组合,令我立刻联系到希腊蓝白小岛圣托里尼。边看地图边问路,我来到一座土黄色的城堡外。摩洛哥各地老城,土黄色都是主色调,我一见便嘀咕,难道是我不懂法语,问错了地方?半信半疑地进去,心不在焉地走着,在黄色小巷中拐了几个弯,眼前突然出现一大片眩目的蓝与白,房屋墙壁一律上白下蓝,就像变戏法一样!各家各户的木门和门把手是城堡一景,有颇具中国风的圆环把手,有纤长五指的手形把手,手上还戴着手镯,甚至还有剪刀形、甲虫形的……奥黛亚城堡由历史上的西班牙难民所建,其城门可追溯至12世纪。城堡不仅是个景点,也是生活区,人们上班去了,大部分房子门窗紧闭,偶有老人坐在雕花窗下晒太阳。

第6篇

我总是在幻想的城堡里徘徊,那是个宁静清幽,无限大又无限小的世界。小河上的银色薄雾,李树上的紫色花蕾,草地上带露的黄水仙,月下萧音,水际乃,都是心中萦绕不去的牵挂。一不小心就沉入苍茫的夜色。淡绿色的月光笼罩下,我独自一人徜徉在黑暗的悬崖,倾听风的声音。(马燕婧)

在即将离别学校的时候,我无法遏制地多愁善感起来。像一个恋旧的幽灵,疯了一样四处乱转,没有方向,没有目的。

这里留下了关于我的种种痕迹,我从未注意。

这是个最好的地方,又是最坏的。

我最近中了杜拉斯的毒。反复咏叹的某个句子,单调琐碎的对话,将我折磨得疲惫不堪。这种自由散漫的叙述风格渗入了我。它是蓝色鸢尾一样的宁静和妩媚。

读者很累,杜拉斯很轻松。把构思的痛苦和下笔的艰涩全忘了吧。我是自由的。回忆是自由的。语言也是自由的。

让我很开心。

我们学校的主要建筑有着童话般的色调,红和白。它们在校门附近沿着主要甬道排列,从北向南。它们方方正正,培养的是循规蹈矩的头脑。时间在这里变白,由七彩逐渐变淡,然后是纸一样的白,冰冷,残酷,没有生气,颜色被谋杀了。里面的人一个个像雾气中的大理石雕像。

这些大楼很年轻,干净得不可思议,娇嫩如花的色彩。很娇嫩的颜色,像樱花,像妥帖的绒布,阳光遍洒。娇嫩,而且温暖。教室很大,楼层很高,呈现一种奢华气势。粗大的柱子,宽阔的楼梯。有一间教室那么宽的走廊,光滑的淡红色地面,像舞厅一样,真令人感动。

红与白,连成大片,艳丽又不失稳重,路边香樟虚弱的绿色几乎消失。红是浪漫的粉红,白是踏实的灰白。粉红与灰白,这是童话里城堡的颜色,灰色城墙红色塔尖,像一个遥远的梦想,静卧青山怀抱,被淡绿的月光笼罩。

多么可爱的房子!如何封锁了苍白的时间呢?这真是一件诡异又可怕的事。

我的教室总是在顶层。

在求真楼的顶楼可以看到电视塔和西南方向的高楼大厦。城市里最枯燥的风景。

这个楼的上部被高三占领,所以很安静。静,无处不在。吵吵嚷嚷推搡打闹再也没有,欢声笑语成了偷偷摸摸的地下活动。让人发狂的宁静,就是这里。空气中仿佛有一种有毒的东西,硝基苯有苦杏仁味,氢氰酸是甜杏仁味。宁静就像甜苦掺半的杏仁味的气体,让人不敢呼吸。到处是人而一片冷清,就是这里。

进入高三我开始无休无止地做白日梦,不知道何时清醒。是的,我的孤独是注定的。他们不敢做梦,不敢笑。我突然成了局外人。我冷静地看着高考的倒计时,笑。我用狼狈不堪的过去换了一张提前出发的车票。我要走了。我要走了。把高考踩在脚下。

我的未来已逐渐清晰。土木工程。是与该死的物理结缘了吗?高三剩下的时光,留给我来扭转我的喜好。

我依然魂不守舍地上课,机械地做作业,像一列踩下刹车的火车难以停下。惯性太大,质量决定惯性。可我的名字在渐渐地变淡,由黑变白,很快就会从这里消失。别人占据了属于我的光荣,从前我看着成绩表的时候就像银镜前的那喀索斯。自恋哪!

我要走了。我真是格格不入。我从没有过真正的高三――这也没什么可遗憾的。

无法回想疲惫不堪的过去。它是不是真的?当日子变得和“保研猪”一样,我已麻木不仁。

过去的回忆是什么?

苍白的时光。

花园很荒僻,少有人迹。可是突然一幢楼消失了,于是它变得怪异而突兀。大花栀子、玉兰、水杉、樱、楸、十大功劳,绿的都绿着。可是一座楼不见了,地上只有碎砖、水泥块和石子,闪闪发光的琥珀色玻璃散落其间,像忧伤的眼睛。

这是我从前的教室。我清楚我在某处留下了痕迹,墙上,桌子上,窗子上,甚至空气里。不,重要的不是这些有形的痕迹,是我的思想中被搅乱的某些区域,就像一池清水中落下石子而生的波纹。水纹会消失,记忆也会这样缓缓消逝,应该会更容易。令人恐惧。

很漂亮,只是没有人。一幢空空的老教学楼和一片废墟,封闭着这个空间。我看见一条瘦骨嶙峋的狗趴在校史馆门前,一动不动,长长的黄毛脏兮兮的。我以为它死了,它很久没有动一下。走近时它站了起来,狐疑地瞪了我一眼,慢吞吞地走开。真是无聊啊。真是荒僻啊。

熟悉又陌生的地方啊。我在甬道上走着,花岗岩反射着刺眼的金光,我甚至担心路的另一端会走来另一个自己,捧着一叠作业本,急匆匆奔向那狭窄、肮脏,总蒙着一层水汽的老楼梯。我熟悉草地上绿色和金色的变换,顺风飘来的每一缕清香。春天老楸树淡紫色的花瓣雨,夏天睡莲清凉的白玉杯盏,秋天银杏黄金的扇,冬日杉树寂寥的褐色淡影。在亚热带季风气候区,自然界随着时间明显改变,奇妙得不可言喻。

可是竟没有人。随着教学楼里最后一批学生撤出,这里再也无人注意。那些在小径上散步,在古井旁徘徊的或欢乐或忧伤的身影,竟也无影无踪了。当时三五知己,如今的我,孤身一人。

一阵风吹过。树叶又干又硬,与水泥摩擦发出决裂般的声音,突兀地打破寂静,让人心慌。青枝绿叶散发出香气,草已开始变得野性。

树叶吱吱作响,像粉笔痛苦地在黑板上滑行。

起风了。

巨大的悲伤猛然来袭,铺天盖地,像花岗岩上错乱的光线。

没有任何预兆。

这种感觉很好。

就像帕格尼尼只用一根弦谋杀人的思想。

绞紧回忆,然后是缺氧苍白。

结束和开始,欧米加和阿尔法。倒背祈祷文,银色星月和蓝色鸢尾。我像传说中的幽灵一样四处漂浮。

这个空间很特殊。

因为要离别,所以眷恋么?

但愿是这样,永远是这样,直到永恒的最后一秒。

怨恨、悲伤和疯狂,无声无息地交汇,消失在长庚星的光芒里。

第7篇

⒉理想与信念

①春暖花会开!如果你曾经历过冬天,那么你就会有春色!如果你有着信念,那么春天一定会遥远;如果你正在付出,那么总有一天你会拥有花开满圆。 ②选择自信,就是选择豁达坦然,就是选择在名利面前岿然不动,就是选择在势力面前昂首挺胸,撑开自信的帆破流向前,展示搏击的风采。 ③信念的力量在于即使身处逆境,亦能帮助你鼓起前进的船帆;信念的魅力在于即使遇到险运,亦能召唤你鼓起生活的勇气;信念的伟大在于即使遭遇不幸,亦能促使你保持崇高的心灵。 ④耐力,是一种不显山石露水的执着;是一种不惧风不畏雨的坚忍;是一种不图名不图利的忠诚。 ⑤大厦巍然屹立,是因为有坚强的支柱,理想和信仰就是人生大厦的支柱;航船破浪前行,是因为有指示 方向的罗盘,理想和信仰就是人生航船的罗盘;列车奔驰千里,是因为有引导它的铁轨,理想和信仰就是人生列车上的铁轨。 ⑥风雨过后,眼前会是鸥翔鱼游的天水一色。走出荆棘,前面就是铺满鲜花的康庄大道。登上山顶,脚下便是积翠如云的空蒙山色。在这个世界上,一星陨落,黯淡不了星空灿烂;一花凋零,荒芜不了整个春天。 ⑦信念之于人,犹翅膀之于鸟,信念是飞翔的翅膀. ⑧有了执著,生命旅程上的寂寞可以铺成一片蓝天;有了执著,孤单可以演绎成一排鸿雁;有了执著,欢乐可以绽放成满圆的鲜花. ⑨在浩翰的大海中航行,迷失方向,水手将葬身海底;在茫茫的戈壁中跋涉,迷失方向,旅者将暴尸荒野;在无边的探索中寻找希望之光,迷失方向,你将会与成功擦肩而过,抱憾终生. ⑩只有启程,才会到达理想和目的地,只有拼搏,才会获得辉煌的成功,只有播种,才会有收获。只有追求,才会品味堂堂正正的人生。

⒊人间真情

①母爱是迷惘时苦口婆心的规劝;母爱是远行时一声殷切的叮咛;母爱是孤苦无助时慈祥的微笑。 ②母爱是一缕阳光,让你的心灵即便在寒冷的冬天也能感受到温暖如春;母爱是一泓清泉,让你的情感即使蒙上岁月的风尘仍然清澈澄净。 ③母爱是一滴甘露,亲吻干涸的泥土,它用细雨的温情,用钻石的坚毅,期待着闪着碎光的泥土的肥沃;母爱不是人生中的一个凝固点,而是一条流动的河,这条河造就了我们生命中美丽的情感之景。 ④因为爱心,流浪的人们才能重返家园;因为爱心,疲惫的灵魂才能活力如初。渴望爱心,如同星光渴望彼此辉映;渴望爱心,如同世纪之歌渴望永远被唱下去。 ⑤ 思念是一首诗,让你在普通的日子里读出韵律来;思念是一阵雨,让你在枯燥的日子里湿润起来;思念是一片阳光,让你的阴郁的日子里明朗起来。 ⑥温暖是飘飘洒洒的春雨;温暖是写在脸上的笑影;温暖是义无反顾的响应;温暖是一丝不苟的配合。 ⑦"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说的是亲情;"人生得一知己足,斯世当以同怀视之"说的是友情,"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说的是爱情;"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说的是爱国情。 ⑧爱心是什么?爱心是能鼓起你生命风帆的激励;爱心是什么?爱心是雪中送炭式的资助;爱心是什么?爱心是扶慰你受伤心灵的微笑。 ⑨爱心是一片照射在冬日的阳光,它使贫病交迫的人分外感到人间的温暖;爱心是一泓出现在沙漠的泉水,它使濒临绝境的人重新看到生活的希望。 ⑩爱心是一股撞开冰闸的春水,使铁石心肠受到震撼;爱心是一座亮在黑夜的灯塔,使迷途航船找到港湾:爱心是一柄撑起在雨夜的小伞,使漂泊异乡的人得到亲情的荫庇;爱心是一道飞架在天边的彩虹,使满目阴霾的人见到世界的美丽。 ⑾爱心是一瓢纷洒在春天的小雨,使落寞孤寂的人享受心灵的滋润;爱心是一泪流淌在夏夜的清泉,使燥热不寐的人领略诗般的恬静; 爱心是一杯泼洒在头顶的冰水,使高热发昏的人得能冷静地思索;爱心是一块衔含在嘴里的奶糖,使久饮黄莲的人尝到生活的甘甜。 ⑿爱的力量是无比大的,爱的色彩是无比美的,她可使心中有爱的人幸福,贡献出爱的人快乐,得到爱的人欢笑。可使家庭美满,使社会安定,使世界和平。关心、宽恕和体谅都是爱,让我们一起把爱贡献出来,给社会,给世界,给人间,使人间处处有温暖,处处有温情,处处都有爱。 ⒀爱是一盏灯,黑暗中照亮前行的远方;爱是一首诗,冰冷中温暖渴求的心房;爱是夏日的风,是冬日的阳,是春日的雨,是秋日的果. ⒁ 热情是一种巨大的力量,从心灵内部迸发而出,激励我们发挥出无穷的智慧和活力;热情是一根强大的支柱,无论面临怎样的困境,总能催生我们乐观的斗志和顽强的毅力……没有热情,生命的天空就没的色彩。

⒋快乐.幸福.美好

①当每一天的太阳射进窗户时,我快乐;当经过一番冥思苦想后攻克难题时,我快乐;当看到别人因为我的帮助而露出笑脸时,我快乐。我是一个爱创造快乐的人,快乐,会因为我或者你而流动,而传播。 ②快乐如清风,吹走笼罩在 人们心头上的乌云;快乐如美酒,酝酿得越久味道越醇香;快乐如小溪,只有流入大海才更能感受到自己的存在;快乐如饮料,一经打开便冒出诱人的沁凉. ③什么是幸福?幸福是果园里果农望着压满枝头果实的满脸喜色,幸福是教室里莘莘学子憧憬未来的动人笑脸,幸福是实验室里科学家又有新发现时的舒展眉头,幸福是领奖台上运动员仰望国旗冉冉升起时的莹莹泪光。幸福是奋斗的结晶,勤劳的丰碑 ④幸福,时时刻刻围绕在你身旁。如果你从母亲手中接过饭碗,心存温馨,那就是幸福;如果你在灯下读着朋友的来信,品味友情,那就是幸福;如果你独坐一隅,静静听歌,凝神遐思,那就是幸福 ⑤有人说,幸福是星级宾馆里山珍海味间的觥筹交错;有人说,幸福是高档舞厅里动人旋律中的翩翩起舞;有人说,幸福是端座奥迪、宝马车于人流如潮的大街上招摇过市;也有人说,幸福是待在密室里数着成叠的百元大钞;然而我要说:拥有这些,不一定就是真的拥有了幸福! ⑥用美好的心灵看世界,总是用乐观的精神面对一生,多一分自信,少一分失望;用美好的心灵看世界,总是用积极的态度面对生活,多一分感激,少一分抱怨;用美好的心灵看世界,总是用顽强的意志面对困难和挫折,多一分勇气,少一分怯懦;用美好的心灵看世界,总是寻找别人最好的东西,多一分肯定,少一分挑剔…… ⑦请保留一份单纯,使你多一份与人的友善,少一些心灵的冷漠麻木;请保留一份单纯,使你多一份人生的快乐,少一些精神的衰老疲惫;请保留一份单纯,使你多一份奋进的力量,少一些故作高深的看破红尘。 ⑧如果你努力去发现美好,美好会发现你;如果你努力去尊重他人,你也会获得别人尊重;如果你努力去帮助他人,你也会得到他人的帮助。 ⑨美,美不过草原;阔,阔不过蓝天;深,深不过大海。我的朋友呀,你的胸怀,就像草原一样美丽,像蓝天一样宽阔,像大海一样深邃

⒌真诚.尊重.宽容

①拥有诚实,就舍弃了虚伪;拥有诚实,就舍弃了无聊;拥有踏实,就舍弃了浮躁,不论是有意的丢弃,还是意外的失去,只要曾经真实拥有,在一些时候,大度舍弃也是一种境界 ②真诚是美酒,年份越久越醇香浓型;真诚是焰火,在高处绽放才愈是美丽;真诚是鲜花,送之于人手有余香。 ③如果你失去了金钱,你只失去了一小部分;如果你失去了健康,你只失去了一小半;如果你失去了诚信,那你就几乎一贫如洗了. ④一颗孤独的心需要爱的滋润;一颗冰冷的心需要友谊的温暖;一颗绝望的心需要力量的托慰;一颗苍白的心需要真诚的帮助;一颗充满戒备关闭的门是多么需要真诚这一把钥匙打开呀! ⑤只有我们愿意打开心内的窗,才会看见心灵的宝藏;只有我们愿意打开心内的窗,才会看见门外清明的风景;只有我们愿意打开心内的窗,人间的繁花满树与灯火辉煌才会一片一片飘进窗来;只有我们愿意打开心内的窗,我们才能坦然勇敢走出门去,一步一步走向光明的所在。 ⑥尊重是一缕春风,一泓清泉,一颗给人温暖的舒心丸,一剂催人奋进的强心剂。 ⑦尊重别人是一种美德,受人尊重是一种幸福。 ⑧宽容了彼此的关系,消除了彼此的隔阂,扫清了彼此的顾忌,增进了彼此的了解。 ⑨生活如海,宽容作舟,泛舟于海,方知海之宽阔;生活如山,宽容为径,循径登山,方知山之高大;生活如歌,宽容是曲,和曲而歌,方知歌之动听。 ⑩学会宽容,意味着成长,秀木出木可吸纳更多的日月风华,舒展茁壮而更具成熟的力量。

⒍友爱与互助

①“朋”可理解成两个月亮坐在天空,相互关怀,相互照亮,缺一不可,那源源不断的光芒是连接彼此的纽带和桥梁!人间的长旅充满了多少凄冷、孤苦,没有朋友的人是生活的黑暗中的人,没有朋友的人是真正的孤儿。 ??②朋友是夏天的树阴,为你送来一片清凉;朋友是人生中的风景,没有他旅途便黯然失色。朋 友是你失意时无言地安抚你的人,朋友是你高兴时与你分享的人;朋友是你骄傲时提醒你的人,是你自卑时鼓励你的人… ③友谊,源于爱心。跌倒时,伸出扶持的双手,忧伤时,送上一缕安慰;孤独时,捎去一瓣心香。 ④ 我们用友谊写一本书,一本厚厚的书。在书里:友谊如珍珠,我们共同穿缀,联成一串串璀璨的项链;友谊如彩绸,我们共同剪裁缝制成一件件绚丽的衣衫;友谊如花种,我们共同播撒,培育出一个个五彩的花坛;友谊如油彩,我们共同调色,描绘出一幅幅美丽的图画。 ⑤友谊要用真诚去播种,要用理解去护理,要用热情去浇灌。 ⑥友谊之火温暖了朋友受伤的心,照亮了迷途者前进的方向,驱散了孤独者心中的阴云,点燃了失败者新的希望。 ⑦社会需要爱心,人类需要帮助。也许只是一根小小的木桩,就可救活一个溺水的人;也许只是薄薄的一条毯子,就可以温暖一个冻僵的人;也许只是一句话,一只温暖的手,就可以唤回失望者的希望。那么为什么我们不去做呢?别走开,让我们一起来奉献自己的爱心,一人是人,二人为从,三人成众,建设祖国美好的未来需要的不正是这种众志成城吗?

⒎成功与挫折

①成功是你梦寐以求的那朵红玫瑰,挫折正是那遍及周围的针刺。快乐是你辛勤耕耘获得的果实,悲伤正是那成熟前的秕粒。 ②成功是白天的太阳,那么失败就是黑夜中的星辰,没有星辰的降落也就不会有太阳的升起,耀眼的太阳也会有被乌云遮掉的时候;成功是甜果,那么失败就是酸果,甜果在最初却是酸苦的,也有不少甜果会甜得发苦发烂。 ③成功要用理想去引路,要用创造力去开拓,要用汗水去浇灌。 ④未经历坎坷泥泞的艰难,哪能知道阳光大道的可贵;未经历风雪交加的黑夜,哪能体会风和日丽的可爱;未经历挫折和磨难的考验,怎能体会到胜利和成功的喜悦。挫折,想说恨你不容易…… ⑤在经受了失败和挫折后,我学会了坚韧;在遭受到误解和委屈时,我学会了宽容;在经历了失落和离别后,我懂得了珍惜。 ⑥如果说人生是一望无际的大海,那么挫折则是一个骤然翻起的浪花。如果说人生是湛蓝的天空,那么失意则是一朵飘浮的淡淡的白云。 ⑦希望大海风平浪静,却常常有狂风和恶浪。希望江河一泻千里,却常常有旋涡和急流,希望生活美满幸福,却常常有悲伤和忧愁。人生旅程并不是一帆风顺的,逆境、失意会经常伴随着我们,但人性的光辉往往在不如意中才显示出来,希望是激励我们前进的巨大的无形的动力

⒏大自然启示

①风从水上走过,留下粼粼波纹;阳光从云中穿过,留下丝丝温暖;岁月从树林走过,留下圈圈年轮,朋友,我们从时代的舞台上走过,留下了什么呢? ②天空收容每一片云彩,不论其美丑,所以天空宽阔无边。大地拥抱每一寸土地,不论其贫富,所以大地广袤无垠。海洋接纳每一条河流,不论其大小,所以海洋广阔无边。 ③要装进一杯新泉,你就必须倒掉已有的陈水;要获取一枝玫瑰,你就必须放弃到手的蔷薇;要多一份独特的体验,你就必须多一份心灵的创伤。 ④冬天的河干涸了,我相信,春水还会来临,那时白帆就是我心中的偶像;风中的树叶凋零了,我相信,泥土里的梦将在枝头开花结果。 ⑤是一丛秋菊,也要散发芳香;是一片秋叶,也要装点大地;是一株古柏,也要撑起蓝天;是一眼古井,也要流出清泉。 ⑥远去的飞鸟,永恒的牵挂是故林;漂泊的船儿,始终的惦记是港湾;奔波的旅人,无论是匆匆夜归还是离家远去,心中千丝万缕、时时惦念的地方,还是家。 ⑦成熟的麦子低垂着头,那是在教我们谦逊;一群蚂蚁能抬走大骨头,那是在教我们团结;温柔的水滴穿岩石,那是在教我们坚韧;蜜蜂在花丛中忙碌,那是在教我们勤劳。 ⑧岩石下的小草教我们坚强,峭壁上的野百合教我们执著,山顶上的松树教我们拼搏风雨,严寒中的腊梅教我们笑迎冰雪。 ⑨因为有志,小溪汇成了大海;因为有志,枯枝盼到春的绿叶;因为有志,人类助长了山峰的高度。让我们站在地平线上,构筑我们的梦想吧,因为我们有志,并会为梦想拼搏的,我们将会是大海、绿叶,站在山顶的那个就会是我们。 ⑩泥土的味道是苦涩的,海水的味道是苦咸的,树林中清新的空气也有着一丝苦津津的味道。这苦的大自然,孕育了人们交织着各种苦痛的心灵。广袤的土地,浩瀚的海洋,辽阔的天空,了无际涯的心灵,构成了我们这个世界 ⑾百花争艳的春天是充满活力的季节,烈日曝晒的夏天是富有热情的季节,瓜果飘香的秋天是极具魅力的季节,白雪飘飘的冬天是最富遐想的季节 ⑿太阳无语,却放射出光辉;高山无语,却体现出巍峨;大地无语,却展示出广博。 ⒀我们不做屋檐下叽叽喳喳的麻雀,要做搏击蓝天高瞻远瞩的雄鹰。我们不做路边随风摇摆的小草,要做高山根深叶茂顶天立地的苍松;我们不做山沟里易涨易退的小溪,要做寒暑不变的一望无涯的沧海。 ⒁也许,你站不成巍峨的高山,但你依然可以挺立成一棵青松或一枝秀竹,为生命添一分绿意,增一道风景。也许,你升不成光芒万丈的太阳,但你依然可以升成一轮皎洁的月亮或一颗微弱的星辰,为大地添一分光明,增一分热量。也许,你妆扮不成雍容华贵的牡丹,但你依然可以长成一朵野花或一棵小草,为人类添一缕芳香,增一分活力。 ⒂见到满天的细雨,你只要无愧地做雨中飘落的一滴,虽是一滴,却能滋润大地;见到延伸的道路,你只需无愧地做石子中平凡的一枚,虽是一枚,却能支撑前进的步伐。见到美丽的花园,你只需无愧地做花朵中平凡的一朵,虽是一朵,却能增添色彩。见到宽广的大海,你只要无愧地做鱼儿中欢快的一只,虽是一只,却能演绎生机.

⒐读书与学习

①书是良药,刘向说:"书犹药也,善读可以医愚"书是益友,臧克家说:"读过一本书,像交了一位益友;书是窗户,高尔基说:"每一本书,都在我面前打开了一扇窗户" ②书是世界的一个窗口,人们就是通过这许许多多的窗口去认识世界的。书就是一艘船,它载着人们在知识的海洋中航行。 ③书籍好比一架梯子,它能引导我们登上知识的殿堂。书籍如同一把钥匙,它能帮助我们开启心灵的智慧之窗。 ④书籍是知识的一台电脑,题目是主机,目录是键盘,文字、标点是书籍的内存。] ⑤在学校里,读书学习是我的天职,在老师孜孜不倦的教诲下,我的羽翼渐渐丰满; 在家里,上网是我的课余爱好,与网友们谈天说地,侃侃而谈,是我人生一大乐趣; 奔驰在操场,享受狂奔的欢愉; 遨游在书海,享受文学的乐趣. ⑥我匆忙,书本是我善良的朋友;我悠闲,书本是我真诚的伙伴。生活于善良和真诚的氛围里,哪儿还有不悦之理? ⑦如果以考试来对应四季,春天是考试前老师的动员,夏天是动员后考场的铃声,秋天是铃声过后巨大的努力,冬天是努力过后无情的家长会 ⑧对于我们中学生来讲,中考是一次重大的敲打。有人从此可以继续深造,前途一片灿烂;可更多的被拒之“象牙塔”外,望“塔”兴叹,前途一片茫茫。当理想之舟刚刚起锚,就被狂风所掀翻,哪会不黯然神伤?然而,人总要长大,总要逐渐走向成熟。敲打总要挺住,泪水总要拭干,受伤的心总要愈合,布满荆棘的路总要走下去……

⒑时间与青春

①只有把握现在,才能在明天驰骋风云,只有把握现在,才能充实虚幻的明天,只有把握现在,才能造就明天的辉煌! ②时间好象一把尺子,它能衡量奋斗者前进的进程。时间如同一架天平,它能称量奋斗者成果的重量;间就像一把皮鞭,它能鞭策我们追赶人生的目标。时间犹如一面战鼓,它能激励我们加快前进的脚步。 ③时间好比一位妙手成春的良医,它能帮助我们医治流血的心灵。时间犹如一个万能的慰藉者,它能开导我们忘记人生的伤痛。时间有如一位循循善诱的智者,他能引导求学者构筑知识的大厦。时间好比一位点屏成蝇的画家,他会帮助勤奋者描绘辉煌的明天。 ④时间好比一个万花筒,它能让我们看到世间百相。时间好比一块试金石,它能帮助我们分辩出真善美和假丑恶;间好比一本教科书,它能帮助我们阅尽人世的沧桑。时间如同一口百宝箱,它将让我们尽情领略生活的幸福。 ⑤ 没有哪一种胭脂能涂抹时间,没有哪一件服装能掩饰灵魂,没有哪一套古籍能装潢空虚。 ⑥ 时间可以摧毁世界上的一切,可以把最坚固的城堡化作历史的残迹,可以把人类的偶像和权威化成灰烬,可以把英雄的利剑化作孩子的,可以把布满大森林的山脉变成布满珊瑚丛的无边的海洋。然而,时间也可以造就一切,可以给猿人居住的洞穴变成金碧辉煌的高楼,可以给曾是残破的荒村变成繁华的城市,也可以使无知的孩子变成百科全书式的学者,在自己的心中展开一个智慧的大星空。 ⑦ 青春无语,却焕发出活力,鲜花无语,却散发出芬芳,春雨无语,却滋润着大地. ⑧ 十五岁的女孩就像是五线谱,谱出生活的酸甜苦辣;谱出生活的巧妙绝伦;谱出了她们自己的天空。十五岁的天空,充满着春天的柔情与夏天的豪情。十五岁的天空,是花朵和阳光的一串串组合排列。十五岁的天空,是欢声和笑语的天空。

⒒金钱与财富

①知识是财富,它使人明智。经历是财富,它使人成熟。金钱是财富,但财富决不仅仅是金钱!人生的财富千万种,它是一切有价值的东西。 ②金钱能买到床铺,却买不到睡眠;金钱能买到补药,却买不到健康;金钱能买到食物,却买不到胃口;金钱能买到书籍,却买不到知识;金钱能买到钟表,却买不到时间。

第8篇

罐头厂街――蒙特利的前世今生

蒙特利的商业经济始于1853年,因附近海域沙丁鱼十分丰富,大批渔民从事海洋捕捞业,将沙丁鱼罐头出口到世界各地,缘于美国政府认为沙丁鱼罐头美味营养,便于储存,是理想的随军食品,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蒙特利的经济因此达到顶峰。正应了那句俗话,“没有买卖,就没有杀戮。”军方的大肆采购促使渔民疯狂捕捞,一家家罐头加工厂在罐头厂街如雨后春笋般拔地而起……然而好景不长,过度捕捞造成沙丁鱼的繁衍难以持续,上世纪30年代美国大萧条又接踵而至……1973年最后一家罐头厂终于关闭,结束了蒙特利罐头厂街的百年辉煌。

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出生于蒙特利下辖镇萨利纳斯(Salinas)的约翰・斯坦贝克(John Steinbeck),在其小说《罐头厂街》中,描述了美国大萧条时期,居住在蒙特利罐头厂街的普通人的苦乐人生。小说开头这样写道“蒙特利的罐头厂街是一首诗。令人掩鼻的臭气夹杂着刺耳的噪声,街道上杂草丛生,垃圾成堆,簇拥着一箱箱沙丁鱼罐头……”

在蒙特利海事博物馆,那些珍贵的老照片仿佛将历史穿越。厂房内3条罐头流水线正在紧锣密鼓地周而复始,有如卓别林演绎的《摩登时代》,齐刷刷站成一列的女工们像一个个没有灵魂的机器人,终日重复着繁杂的装配工作。而那一盒盒古董罐头上印制的沙丁鱼,已在如今的蒙特利海港销声匿迹。

翻过历史沉重的一页,我漫步在罐头厂街。横跨街道集装箱造型的廊桥上,赤红砖墙上清晰地涂刷着“蒙特利罐头厂公司”的字样,仿佛讲述那段“成也萧何败也萧何式的传奇与沧桑;怀旧店铺里排列着披头士乐队海报与老唱片,还有锈迹斑斑的全美各州

老旧车牌;宣传画上的“女汉子”铆工萝丝,紧握双拳庄严地宣布:“We Can Do It!”(我们能做到!)――那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妇女能顶半边天”的强大口号;在一家名为“蒙特利灵魂”的蜡像馆里,不仅展示着斯坦贝克的蜡像,还有美酒供游客品尝;在棕榈婆娑、海鸟翱翔的海岸线上矗立着一组雕塑,那是小说《罐头厂街》的人物众生相。其中梳着长辫子的华人,想必是李忠――小说中在罐头厂街开杂货铺的老板,一个从来不促销、不降价,却允许客人无条件赊账,以及12月销售万圣节礼品,并储藏着1920年的鞭炮存货,以不可思议的经营方式在罐头厂街生存的鲜活人物……也许,怀旧是人们对过往岁月的心灵补偿。就像人们来到罐头厂街,也是为了寻觅那段曾经的旧时光。

所幸美国政府痛定思痛,吸取了罐头厂街的惨痛教训。以环境保护为首要宗旨的经济建设,让蒙特利重获新生。1992年设立了“蒙特利海湾国家海洋保护区”(The Monterey Bay National Marine Sanctuary,简称MBNMS),隶属美国商业部,由美国国家海洋局和气象管理局管理。旨在保护和研究海洋生物,教育和公共资源利用,促进人类与大自然和谐相生。

作为美国最大的国家海洋保护区, 其包括444千米的海岸线和15783平方千米的海洋面积。蒙特利海底峡谷最深处达3250米,海洋表面平均温度为13℃。

保护区拥有世界上最丰富的海洋生态系统,营养丰富的海水孕育出惊人的生命力,从而成为大量海洋生物的栖息地。保护区包含34种海洋哺乳动物、94种海鸟、345种鱼类、4种海龟,31类无脊椎动物门和450种海藻,以及1276艘沉船和718处史前遗址。

17英里海湾――海鸟与海豹的天堂

作为蒙特利海岸线最华美的一段,我们游览的“17英里海湾”(17 Miles Drive),以其得天独厚的海洋资源与摄人心魄的壮美海景而闻名全美。因海岸线长度为17英里而得名。

漫游“17英里海湾”,无敌海景令人惊艳。浩瀚的太平洋以其超然魔力,忽而风平浪静、海天一线,忽而乱石穿空、惊涛拍岸。无边的蓝色有如《蓝色狂想曲》的流动乐章,将我彻底征服。我不知是天的蓝映衬着海的蓝,抑或是海的蓝折射出天的蓝。如果我的手中有一支画笔,我会用浓彩重墨,深深地涂抹那一笔笔醉人心脾、摄人心魄的蓝。此刻,我的心禁不住随着海浪起伏,伴着海风摇曳,我愿化作一只海鸟,融入这广袤无垠的碧海蓝天里。

海鸟一会儿在海面上划出优美的弧线,一会儿在我们头顶上盘旋。这些海鸟,是大海的精灵吧。它们挥动着有力的双翅,挺起骄傲的胸堂,发出欢乐的鸣叫,一只独霸领空,两只比翼双飞,更多的鸟儿加入队列之中……那矫健的身姿,在蔚蓝的天幕里,在碧蓝的海面上,谱写出华丽壮美的乐章!

投币25美分,透过海岸线设立的望远镜,能够清晰地看到中有块巨大的岩石。无数海鸟密密麻麻地聚集在那里,好似为岩石披上了一件黑灰色的霓裳羽衣。作为惊涛骇浪间的避风港,这块岩石是鸟儿们的福地,鸬鹚筑巢、鹈鹕栖息、海鸥飞翔……因此被称为86 Tourism Overview

“鸟岛”(Bird Rock)。据记载,因大量鸟粪堆积而成的富饶肥料有如“金山”,被人们清理后,“鸟岛”吸引了大量鳍足类动物迁移至此。如今在鸟岛区域,除了海鸟遍布,人们还能看到海獭在海藻间穿梭游弋,海豹慵懒地在岩石上歇息,甚至能听到海狮引颈高歌。

沿海岸线继续前行,我们来到了海豹栖息地。一群群海豹静静地依偎在暖暖的海滩上,它们流线型的丰满体形,貌似害羞的小表情,发呆卖萌之气十足,惹人怜爱。它们可曾真切地感受到这暖温暖的阳光、清新的空气、蔚蓝的天空和一望无际的碧蓝的大海?我不得不发出“投胎真是技术活儿”的感慨。

在海豹肥硕的身躯旁,我看到大量海带摊铺在海滩上。原来,蒙特利海域蕴藏着丰富的海洋植物,一种被称为“巨人”的海带,在海平面下繁茂生长,形成壮观的海带森林。海带全身都是宝,不仅可以维持贝类、鱼类、鸟类、海洋哺乳动物的生命,亦是人类的美味,还可用来加工药品,制作牙膏。

警示牌上用“privacy”这个单词提醒游客对海豹的尊重,因为海豹也有自己的空间与隐私。游客不可擅自闯过铁丝网,企图与海豹来个亲密接触;禁止喧哗,以防惊扰海豹。这种“只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的要求,源于1972年美国总统尼克松签发的《海洋哺乳动物保护法》,该法案以国家法律及地方法规的形式,规范人类保护海豹等海洋哺乳动物免受侵害。

据查资料,蒙特利海域是全美唯一的5个品种鳍足类动物栖息地。春意盎然的四、五月间,小海豹在这里诞生。海豹妈妈的乳汁含有40%~50%的脂肪,如此富含营养的高脂饮食,让小海豹在出生数周内体重翻倍。此外,视子如命的海豹妈妈无论在海中或海滩上,不离幼儿左右,以防外界对其伤害,可见舔犊情深,天下万物皆然。在海豹妈妈有如尽职护士般的精心照料下,茁壮成长的小海豹在出生4~6周后,开启独立生活的新篇章。

世外桃源――“可以居”

我曾几次游历17英里海岸线,对于爱好摄影的我来说,艳阳高照下的碧海蓝天当然是求之不得的好天气,偶遇云雾难免让我垂头丧气。但对于蒙特利半岛上浓密的沿海森林,云雾却是上天的恩赐之礼。特别是在加州的夏季,清凉的海风从太平洋袭来,吹向温暖的林地,遇水气凝结形成的雾滴是海岸线森林植被难得的温润之“雨”。难怪依山傍海的“17英里海湾”除了夺人眼球的碧蓝,还有满目的苍林翠绿。

苍茫大海间巍然屹立的“孤独柏”(the Lone Cypress),是“17英里海湾”久负盛名的地标景点。这棵柏树在陡峭悬崖上孤独地静守了250余年,见证着太平洋沿岸的春花秋月、潮起潮落、狂风暴雨、酷暑寒冬。而寒暖水流交汇产生的雾气,是它的长寿之源。

山林间的苍松翠柏枝繁叶茂,宛如一朵朵镶嵌在海边的绿色云彩,在海风的轻柔抚慰下飘逸灵动。夕阳的金辉把蔚蓝的海面染成绛紫色,嶙峋突兀的礁石沐浴金光,可爱的小松鼠在林间跳跃闪现,眼前的一切令我慨叹天地之奇。

如此造化尤物之地,自然吸引名人富甲购房置业,一幢幢花园洋房在蜿蜒曲折的林间时隐时现。我国著名国画大师张大千旅美期间,为其在此地居所起名“可以居”。依我看来,这个“可以居”颇为自谦。岂止可以居,真乃世外桃源,颐养天年之佳所胜地!

第9篇

澳门是个神奇的地方,传统与现代很好的结合着。在澳门的市面,你可以看到现代的交通工具,大量的私人汽车。在商场,你可以买到任何现代的消费品,人们说话也是习惯中英混集。无论你走到哪里,都能看到新与旧彼此交织,浑然一体,现代与传统同时延续着这个城市的生命力。

澳门是一个适宜徒步游览的城市,到松山、南湾、路环的步行径等行人稀少的地方走走,或在路边咖啡厅坐坐,是一个不错的选择。华洋杂处的澳门,不同的民族都有享受生活的独特方式,在走走停停中,你会感受到澳门不同的侧面。

其实,澳门最吸引人的还是其作为“中国第31处世界遗产”的澳门历史城区,那是世界对中国文化、对澳门四百多年中西文化交汇结晶的肯定。那是一片以澳门旧城区为核心的历史街区,妈阁庙、港务局大楼、郑家大屋、圣诺瑟修院暨圣堂、岗顶剧院、何东图书馆、卢家大屋等20多处历史建筑都囊括其中。

潜行澳门的背面

传说,有一艘渔船在大海中,突遇狂风暴雨,危急关头时,忽然有一位少女出来喝令风暴停止。风竟然止住,大海恢复了平静,渔船平安地回到了海港;上岸后,少女朝「妈阁山走去,忽然光环照耀,少女化成了一缕青烟。后来,人们在她登岸的地方,建了一座庙宇供奉这位娘妈,这座庙就叫「妈阁庙十六世纪时,首批葡萄牙人抵澳时,询问居民该地的名称,居民误以为指庙宇,答称「妈阁。葡萄牙人以其音而译成“macau”,成为澳门葡文名称的由来。

在妈祖阁下车处的对街有栋蓝白相间的建筑物,原本是新港务局大楼。老房子刷上亮丽的颜色,顿时成了很有标记性的大楼。沿着马路往前走两步,就看到妈祖阁,五颜六色的旗子随风飘扬。庙前广场搭了一个戏台,你可以看到有一些粤剧表演。

妈祖阁,该地华人俗称“妈阁庙”,坐落于妈阁山西面山腰上,从大门步入后,随着石阶往上爬,沿路有牌坊,几间摆着巨香的神殿,路旁的大石写着“觉路”两大字,也有供奉着石敢当的小牌位,整个庙给我的感觉是很古朴的,庙虽小但不失大方。走出妈祖阁,对面的海事博物馆刚好开门。海事博物馆总共二楼,展现了一些澳门从古迄今的舟船及渔民的生活,也有一个小小的表演,妈祖怎样救了渔民的故事,是值得一看的。

离开海事博物馆向博物馆旁的妈阁上街走去,是一段小小的上坡路,两边是一些花园洋房,与澳门其它华人所居住的老旧房子不大一样,一段路后左转鲍公马路,走了十多分钟就可以到主教山小堂,主教山小堂坐落于西望洋山上,是一座向航海者的保护神祷告的小教堂。

主教山小堂又称海崖圣母小堂,教堂建筑以高耸的门楼为主体,三角形的屋顶上站立着圣母塑像,教堂前是一片宽广平台,竖立着一尊大理石雕刻而成的圣母像,圣母双手合十,貌甚慈爱,面临大海。站在这个小广场上,可以清楚地看整个南湾景色,旅游塔矗立在南湾中,非常的好看。

离开了主教山小堂,沿西望洋斜巷慢步走,到了学校巷口,左转亚婆井街,不远就看到了一个小广场,名曰亚婆井前地,果真那个深受葡萄牙人思念的亚婆井已是荡然无存了,据资料:亚婆井的葡文意思是“山泉”,这儿之前是澳门主要的水源,是葡人在澳门最早的聚居点。澳门葡人有个民谣说:“喝了亚婆井水,忘不了澳门;要么在澳门成家要么远别重来。”可见亚婆井对本地葡人具有关键的意义。今天亚婆井前地一带仍然保留很多西式建筑,充满了南欧风情。

在亚婆井前地小憩一会儿,便可向对面的龙头左巷走去,路旁一所破旧的宅地就是郑家大屋,但整修中不对外开放,只得回过头,顺着高楼街走去,这条街很窄,但两边倒是许多小店铺,生气昂然,在这里你才能真正感受到澳门居民的生活。

如果说香港是一颗东方之珠,华丽璀璨、光芒逼人,那么澳门就仿如一副隋唐锦帛,经过岁月的侵蚀,表面虽然变得陈旧变色,但依然透着骨子里的优雅与淡定。

当你徜徉在满门阡陌交错的街道,感受着传统与文明的冲击,那刻满浮雕的走廊,浮躁的心情渐趋平静,步子逐渐放慢,浮光掠影间仿如跌入了时空隧道,时间在此刻停顿。 亚婆前地,周遭的葡式建筑,散发着浓浓的异国风情,仿如置身于欧洲的古老小镇。

她眼中的澳门

澳门并非商都,也不是如香港般的国际大都市。在这里,你看不见急促的步伐,也看不到涌动的人群,看不道堵塞的车龙,在澳门,除了赌场外,你甚至看不到高耸的商业楼宇。在澳门,没有像广州天河或者香港中环那样的金融商业区,取而代之是把生意做到你家门口的小公司小商行,这些小商行公司,完全颠覆了我们对公司开设的概念,连在横街窄巷中,我们都能看到某某公司的招牌。

看多了,大家都在想,在这样人潮稀少的街道,究竟它是如何经营得下去的呢,真的是匪夷所思。 澳门的警署,完全没有想象中的威严,在街道不显眼的一角,不留神就错过了。

或许由于生活节奏较慢,澳门的人显得彬彬有礼。在澳门你可以发现,虽然这里交通便利发达,但绝少看到堵塞的情况。除了主要的大马路设置有交通灯外,其余的小路,三叉路口,都没有红绿灯的,但是交通却依然井然有序。澳门的司机普遍礼让,我试过穿越一条没交通灯的马路,身旁的汽车见我过马路,都会主动停下来,司机摆手示意,让我先过。外国绅士的礼让及自律,是渗透到每一个的骨子里的,成为人们生活中自然习惯。

和许多大城市一样,澳门在夜幕降临的时候也挂出了灯笼,昏黄色的灯光照得人心暖暖的,白天喧哗的街道在夜色中显得温柔和妩媚。可以一个人走在浪漫的大街上,也可以和好友坐在安静的小酒吧里,或者干脆走到音乐喷泉下面体验一次“自然之音”的洗礼。

“一个背囊,一本书,一个人奔向一个陌生的城市。 一场潇洒的大逃亡,一次对自己的探求之旅。一直觉得,旅行是需要冲动的。这样的冲动与有些人,有些景,有些情结有关。”这是有关她一个人的旅程,而这次她把魂丢在了澳门。

【K=昆明航空,Z=张彤怡】

K:我们相信一个精彩的女人必然生活和事业两方面都非常的丰富,可以跟我们聊聊您是怎么安排日常生活吗?

Z:作为一名政府工作人员,朝九晚五是必然的日常生活,当然在工作之余,有效的安排时间,让自己的生活有序而精彩是必要的,例如周二下班后安排看场电影,周四与朋友小聚,周末两天之中一天安排去打一场高尔夫,一天在家整理家务,其他的时间可以挪出来做个美容,参加读书会,去健身房健身,这样我的生活即充实又健康,让我保持良好的状态,对工作游刃有余。

K:工作之余有什么消遣?

Z:我是个简单的女人,我喜欢的简单的生活。工作之于我最大的爱好和消遣就是读书、运动和禅修。

K:一般来说,发展越成熟,压力就越大,对您来说,什么事最能给您带来压力感?您有什么特别的缓解之道吗?

Z:在现阶段,我觉得带给我压力的大概就是对父母的日益衰老。病痛逐渐增多,但是这种情形是人力无法解决的,毕竟任何人都不可能让时光流转,让父母重获青春,因此这是让我最无奈而倍感压力的事,所以我现在一有空闲就多抽时间和父母待在一起,陪他们说说话,鼓励他们出去与老朋友聚会,参加一些体育锻炼,强健体魄,如果时间允许,会带他们出去旅行,享受不同地域的美食,这样让我尽了点为人子女的义务,也缓解了来自内心的焦虑。

K:您觉得在一段旅程中发生的最美好的事是什么?您从中获得了哪些感悟?

Z:我曾经在尼亚加拉瀑布旁边遇见一只小松鼠,它待在我旁边,一点都不怕,我拿瓜子给它吃,它跳到我的手心里,那一刻我觉得内心一下子柔软了,人与动物之间,其实可以很平和,很有爱的相处。

K:您如何选择一个旅行目的地的?是完全跟着感觉走吗?

Z:关于目的地,一般我会根据季节变换的情况来选择,比如九寨沟,就是金秋时分去是最美的,如果是海岛游,那么就选择在每年的4月左右,那时候气候不是很炎热,景致却很美。

K:您最喜欢的生活方式是什么?

Z:有时候很开心、很快乐,因为可以自由的呼吸,因为忙于工作而忘记了时间的存在,因为赴朋友之约而显得兴高采烈,因为淡泊名利而轻松自在。有时候,脑子里会想很多的事情,一幕幕真实的情景像放电影一样静静的闪过,有过贫穷、孤独和寂寞,有过欢笑、幸福和感动。人生在世,只要身体健康,比什么都重要,因为名和利都是身外之物,生不带来、死不带去。人活着的时候,就要好好的活着,让自己的心里、脑海里简单一些、透明一些,这样你才会感受到生活的甜美,才觉得生活有价值、有意义。

K:在您看来,生活中最不可缺少的是什么?

Z:情趣、书籍、朋友,这是我生活中最不可缺少的东西,情趣或许有点飘渺,但却让我的生活充满了灵性、欣喜与变化;书籍是我的朋友和导师,我可以在书籍中寻求未知的答案,可以在书里寻求生命的启示,也可以通过书籍荡涤我的心灵;而朋友,是我的财富,在无助时找到助力,在压抑时找到倾述的对象,在成功时能够有更多的人与我一起分享。

K:有没有什么事是您非常渴望却没有勇气去尝试的?

Z:高空跳伞和蹦极,这两个都是极限运动,对我来说是巨大的诱惑,却一直没有勇气去尝试。

K:您对自己未来有什么计划和设想?

Z:我希望自己能够在两年内走过亚洲的大部分国家,然后到欧美国家走走,感受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不同的价值观下的人们怎样享受生活,我希望有生之年能够环游世界,感受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也体会全世界不同地域的风俗,做一个“世界人”。当然我也会尽我自己的力量,多做善事,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们,授人玫瑰,手留余香,那样我的人生阅历将会更丰富充实。

K:最喜欢哪个城市?为什么?

Z:我是昆明人,我爱我的家乡。去过太多加过和城市,还是喜欢昆明,源于这里的气候,这里很蓝的天空和简单的人群。

K:你觉得一个人旅行怎么样?

Z:一个背囊,一本书,一个人奔向一个陌生的城市。一场潇洒的大逃亡,一次对自己的探求之旅。一直觉得,旅行是需要冲动的。这样的冲动与有些人,有些景,有些情结有关。

K:你欣赏什么样的女性?

Z:我喜欢独立、睿智、善良的女人。我觉得一个有灵魂的女人,才是一个有魅力的女人。一个有信仰的女人,才是一个有能量的女人。定性、知事、选梦、遇人、择城、终老!

K:你喜欢什么样的男性?

Z:有大男人的胸怀和小男人的情怀。

K:你觉得最美好的爱情是什么?

Z:爱情是纯粹的,不应该掺杂除了人之外的任何因素。其实我认为人真是没有高低贵贱之分的,无论贫穷还是富贵都不代表幸福指数的高或者低。但人一定是有圈子之分的,那是一种意识、一种生活形态、或者一种流派。而财富从某种程度上也代表了一个人的才干、经验阅历和奋斗轨迹。只要我们都能欣然接受对方的生活方式并以最自然的姿态融入其中。

K:到现在为止,你做过的最疯狂的事情是什么?

Z:突然想近距离的看大海,看大海里的生物,然后立刻订了机票,请了假,去马来西亚学潜水,然后下潜看海看鱼。因为喜欢蔚蓝,所以跃入深海。

K:这次澳门之旅感觉怎么样?

Z:澳门已经去过多次了,其实对我来说,澳门是个生活气息很浓厚的地方,除了景点有许多慕名而来的游客,其实,步入其中会发现,它的生活节奏其实不那么快,人们都很享受生活,但是也很注重环保,毕竟这个地方的淡水资源非常有限。

第10篇

信托是什么意思

通俗一点讲,信托是一种“受人之托,代人理财”的方式。严格一点讲,信托是一种对他人财产的管理制度,是委托人在对受托人信任的基础上,将其财产委托给受托人进行管理或者处置,以实现受益人的利益或者特定目的。

信托是一种对财产的处置,针对的是特定的人或机构,并且通过中介进行。

所谓财产的处置,是指信托的设立基本上和财产相联系,包括信托财产的管理以及信托财产的最终分配。常见的像公司定期从雇员的工资或公司利润中扣除一定比例的资金,委托给信托机构运作,赚钱的话在公司雇员间分配。比如年金或养老金信托,就是委托人定期缴纳养老基金并委托信托机构负责基金财产的运用,在雇员退休后再反过来向其支付退休金。

至于特定的人或机构,是指委托人可以是自然人也可以是法人。法人信托是指以法人作为委托人的信托业务,委托人是公司、社团等法人组织,信托财产一般数额较大。在我国现代史上,信托业务在改革开放后才再度兴起,标志是1979年10月成立的中国国际信托投资公司。经过30多年的发展,我国信托业务的主体依然是法人,就是说是在公司与公司之间进行的。

而在西方,自然人、也就是个人信托则很普遍,这是一种个人作为委托人的信托业务,分为生前信托与身后信托两大类。其金额虽然不大,但是目的多重,又很灵活,受托人既要对人负责又要对物负责。比如生前信托,是指委托人与受托人签订信托契约,委托后者办理各项事务,主要包括财产日常管理和最终处置权利。

中介则是受托人,在国内就是信托公司,在西方则比较多样化,比如,法国的公证人就常常作为受托人代人管理房产。一般说来,受托人都应该是专业人士和专业公司,随时了解法律、经济、税务、金融等方面的最新发展,同时具备忠诚、尽职、谨慎的特点。忠诚到对委托人的意志绝对服从,对承诺严格执行;尽职尽责到事必躬亲,不能任意辞职;谨慎到只做低风险投资,不追求超级收益,因为他的目的主要是保全而非扩充,尤其对上了年纪的老人。

法国老人的选择

在老龄化日趋严重的法国,许多人退休后拥有不止一套房产,而且不愿意将其转到子女名下,也不愿卖了房子住到别处去。可是法国的税收很重,自己是房主又自住的话,既要缴纳房地产税,还要缴纳居住税。此外,高档公寓还要每个月交物业管理费,各项费用加起来就相当高。

虽然这些老人衣食无忧,但是他们还是想过更舒适的生活,除了退休金外另有稳定的收入。于是不少人就采取了信托的方式,将房产抵押出去,自己继续住,每月还能有一笔额外收入。具体做法是:有房产的老人通过房产商找到买主,买卖双方通过公证人签一份协议,协议规定买主先付一笔很少的钱就获得了房产权(类似我们讲的首付),然后每月付老人一份几百欧元的生活费直到老人去世为止(类似还银行贷款),如果老人去世,房产就真正是买主的了。老人去世前有权一直住在房子里,买主则必须按月付协议中规定的生活费。

这是一种形式的对赌。赌注看上去是房产,其实是老人的预期寿命。房子可能价值50万欧元,买房人只需先付几万欧元的定金就可以是房主了,条件是以后每月付老人的生活费用,不需动用大笔资金。如老人几年后就去世了,买主就占了大便宜;但如果老人长寿,买主可能吃大亏。因为根据协议,即便买主先于老人去世,也要从自己的遗产中扣出生活费每月交给老人。

上世纪90年代,法国就有一个倒霉的公证人,自己已经年逾花甲,通过这个方式购买了当时一位90高龄的老太太的房子。结果这个老太太又活了30年,成了世界有名的人瑞,公证人自己直到离世也没有真正成为房产主人,还得按月从遗产中付生活费给她。

对法国老人说来,这是个不错的办法,反正人死带不走房产,也带不走钱,重要的是有生之年有钱花,被人供养着。有了这个协议,他就拥有了长期而稳定的现金收入,可以雇人来照顾自己,不必指望那些独立惯了的子女尽孝心。

这个交易完整地说明了信托的特点:首先这是对财产的一种生前管理和身后处置;其次针对的是个人而非机构,所以是个人信托;最后这个交易的中介就是公证人。公证人和信托公司一样扮演者非常关键的角色,他不仅促使双方达成协议,还要自始至终监督这个协议的执行过程,更为关键的是,他要尽职尽力保证在老人身后将房产完整地交给买主、也就是受益人手中,而不会出现其法定继承人挣房产的局面。

美国老人的归宿

潇洒的法国老人通过信托使自己始终能住在家中还被人供养,但是他们处理掉了房产却没有处理掉孤独,缺乏一个人气旺盛的环境。于是美国老人采取了另一种活法。

在美国工作期间,我住的是曼哈顿下城那个叫炮台公园市的地方。那几年,正是美国房地产缓慢复苏的时期,我住所的北面建了一个高档老人公寓,是一座几十层的楼,楼下是餐厅和娱乐室。这是一个不显眼的红楼,既没有花园也没有围墙,但周围环境很好,旁边就是宽阔的哈德逊河、河滨小路以及宽敞的绿地。我在旁边学校办了一张健身卡,经常在晚上游泳后从那里经过。透过大玻璃窗,我看见老人们穿戴整齐,像在高级餐馆里一样享用晚餐。旁边站着身穿白上衣、腰扎黑色围裙的男女侍者。

美国人有个习惯,搬入新居后请周围的邻居来喝一杯,相互认识增进了解,顺便参观一下。这个老年公寓也借此机会扩大影响,以便吸引更多的老人前来。他们向周围大楼的住户都发了一封热情的邀请信,我出于好奇就真的去参观了一次。接待我的是一位年轻人,虽然看到我不是他们客户的年龄,但还是很殷勤地为我带路楼上楼下地看,从房间到厨房到储藏室都转了一遍。

进电梯时,我注意到里面的空间显然比正常电梯间要宽大,他特意解释说:如此设计,为的是救护车上挂满氧气救生的担架能轻易推进来。

年轻人向我介绍,这里住的都是腰缠万贯的退休者,他们或者将独立的大房子卖了把现金交给基金管理,或者将房子直接信托给了机构,然后每月以几千美元的代价住到这里。他们像住酒店一样,一人一个带洗浴和卫生间的客房,吃住全包,有游戏打牌的场所,还有班车去市里的各个景点。关键的是,这里还有简单的医疗服务,全天候的身体状况监视,以及随叫随到的救护车。总之,这里有老人需要的一切,比家里热闹,比医院温暖。

临走前,这个年轻人低声对我说,这个公寓其实就是老人们的最后归宿,他们都是要从这里走向墓地的。听得我心里有一种说不出的滋味。

信托的优势

个人信托,这种由第三方管理财产的方式很早就有,比如遗嘱执行是一种信托,委托监护也是一种信托。现代信托业在各国都得到应用与发展,尤其是信用制度比较发达的美国、日本与英国等国家。

这是因为这些国家的信用制度相当发达,法律也健全。从信用角度说,人们之间一旦受到契约的约束就不能更改;从法律角度说,一旦更改或违约就要承担严重的后果。这正是为什么委托人可以将自己财产的处置权托付给一个陌生人或者陌生机构的原因。

在这样的委托关系中,体现委托人意志的文件,比如财产的运用和分配、受益人的份额等规定,被视为此项信托计划的“圣经”,受托人必须忠实执行。就像法国那位活了120岁人瑞的协议,受托人在买方去世后,仍然能从他口袋里掏出钱来一样。受托人如果违反这些规定,造成委托人或其他关系人财产上的损失,就要承担恢复原状或赔偿等财产责任。

另外,在西方国家,当一个人的遗产净值超过一定数额时就要支付很高比例的遗产税,在美国这个起点金额为67.5万美元,在法国这个起点低很多。这就是那些拥有城堡的法国继承人交不起遗产税而只好将其卖掉的原因。而利用信托,可以预先做些合法的避税安排以达到省税目的。

我国的信用制度尚在起步,契约对个人的保护还需要强化,法律规范也有待建设。但是,随着社会逐步老龄化和房产争夺官司一天天增多,西方这种信托未来的方式迟早会出现在我们国家。

第11篇

"我不婚,我快乐!"这么一群唱着"单身情歌"的红男绿女们翩翩起舞。当"不结婚"成为社会生活的一种时髦时,我们观照这些"不婚族"的种种心态,也许,他们的内心也有彷徨与无奈……他们的笑缘于不结婚,他们的哭也缘于不结婚。

据全国妇联做的"我国婚姻道德状况问题调查",结果表明:稳定、和谐、平等、向上是中国家庭的主导,87%的人对婚外情持排斥态度。另据上海市公布的一项调查表明:情感因素和责任意识是维系家庭稳定的重要因素。当"不婚族"在单身的路上一路狂奔时,他们是否忽略了幸福"后花园"的明媚春光?他们真的不想结婚吗?他们在怎样思考自己的现状和未来?他们这种"不婚"的生活方式将给社会和家庭带来怎样的影响?本期话题,让我们共同关注。

【个案写真】

苏小东的爱情走马灯

沈永新

32岁的苏小东,从日本留学回来后在一家公司任人力资源部经理。不久,他就在城西买了一套高档商品房。

苏小东平时爱穿灰色的西装,看财经类杂志,身上飘着淡淡的古龙香水味道。一张成熟俊朗的脸永远是微笑的样子。这样的男人,对于女人无疑是具有杀伤力的。人们总可以看到他的身边不乏年轻貌美的女子。

每次苏小东请她们吃饭、给她们送生日礼物时,都会调侃地说:“你千万不要当真啊。”那些掉到爱情旋涡的女人自然不信。苏小东实在不想这么早就过渡到婚姻里去,他曾经也有过结婚的愿望。3年前,在他那装饰优雅的房子里,他和一位用情很深的女友缠绵过后,问她:你会嫁给我吗?但还没等她点头,自己就后悔了:结婚意味着从今以后与别的女友约会,就会有一个人的手机骚扰自己;回到家里,她会谴责自己“花心”;她会到清晨7点还在哭泣;一旦结婚,自己“钻石”的地位立马贬值……他觉得以自己的优秀,应该有更多的谜底。过早地把自己的生活固定下来,以后遇到一个更好的怎么办?那种原本自由的生活突然就被另一个人紧紧地缠着,他受得了吗?于是,当女友山盟海誓地表示非他不嫁的时候,他退却了。终于有一天,在地铁站,他和女友分手了。女友哭得跟什么似的,但他还是狠狠心,绝然地割舍了。

一周以后,当他继续走向32层写字楼,便又能感觉到那些异性欣赏的目光朝自己投来。去迪厅、泡酒吧、上茶艺馆……他的身边仍然走马灯一样变幻着年轻貌美的女子。这样的生活,苏小东还在持续。

主持人语:功成名就的苏小东,喜欢自由崇尚浪漫,当然有一千个不愿结婚的理由。“大丈夫何患无妻”,或许是他这类男人的心语。这类人不愿为一棵树而失去整片森林。在“不婚族”中,有不少虽未结婚,却能尝到过去只有婚姻内才能尝到的种种“美味”,而无需承担婚姻应该承担的种种责任。曾经的神秘一个个如风一样飘过,还有什么值得他急着踏上红地毯?那些一心想嫁个成功男人的女人啊,与这类男人相爱,可要三思哦。

就这样成了“不婚族”

小船

在小区门口碰到同学杨力和老公推着婴儿车幸福地走过,我本能地躲闪。这一刻,淼淼的面容总会在脑际闪过。7年前,本是结婚的黄金时间,我和淼淼相爱了3年,却因为没有房子只得无限期地拖延。

爸妈对此冷嘲热讽。我心如刀绞,可又无法违背父母的意愿跟淼淼在出租屋里成婚。有一天,他说:小船儿,既然这样,我们散了吧。淼淼抽了几天几夜的烟,收拾了几件衣服去了广州。这几年,我知道他已结婚,却并不幸福。

从此,我对爱情心灰意冷。也和别的男人相处过,可想到要和他们共度一生,我就不由自主地拿他们同淼淼相比,比着比着就有一种世界末日的感觉,直到遇上栖子。父母总在催我。栖子是个聪明人,当然明白他们的意思。

谁知订婚当晚,淼淼的名字竟会在一瞬间让我脱口而出。栖子目瞪口呆地望着我。我拿起包想逃,对栖子说:“我不能心里藏着另一个男人嫁给你,那样对你不公平。”那晚,栖子和淼淼像两座大山,在梦里不断地向我压来。

我想,以后我都不会再有结婚的念头了。现在,我已有了一套自己的住所,经济上的富裕更让我找不到结婚的理由了,也不想再为生孩子而结婚了。两年前,我的助理阿静四处找房,我便邀她与我同住。阿静生日那天,她流着泪跟我说起她的故事:一个吵闹不休的家,有外遇的父亲和总是哭泣着的母亲。有时她被吵烦了,会劝父母分开,父亲却叹着气说:“唉,还不都是为了你。”那个阴郁的家,闭上眼睛就会出现在眼前,所以阿静害怕见到异性,更不敢结婚,害怕自己成为另一个母亲。

主持人语:看来,不结婚的人,都有各自不结婚的理由,要么亲历家庭生活的不幸;要么觉得一个不如一个;要么“遇人不淑”;要么耳闻目睹别人不幸的婚姻……来自内心和外界的“多重压迫”让他们产生了恐婚心理。“我不会得到什么,但起码我不会再失去什么!”于是,在结不结婚之间,他无奈地敲下了“NO”键。其实,绝大多数人是渴望找一个所爱的人结婚,在婚姻的海洋中享受爱情的滋味。有人守着寂寞与孤独,是为了等候真爱的来临。可是,与其活在过去的幻影之中,不如抓住窗前盛开的花朵。

女大当嫁爱嫁不嫁

夏君

国庆期间,邻居陶婶的女儿来看她妈,抱来一只雪白闪亮的波斯猫。陶婶大惑不解地问:“我几时对你说过想伺候这玩意?”女儿笑答:“你不是整天急着要我嫁了你好抱外孙吗?那就先抱抱它吧,给你一段实习期。”

提起女儿娟子,陶婶有时不管不顾地抹开了眼泪。她女儿算得上是女人里的“绩优股”。可是,眼看要奔30了,却还待字闺中,一会儿竞聘,一会儿又想攻MBA,不肯把婚嫁摆上议事日程。

有一天,陶婶声音哽咽地数落娟子说:“男朋友都处过好几个,有的都好上一两年了,搁我们年轻的时候,早就嫁了,谁像你?你不急,我还急!再说了,看见像我这样退休在家的姐妹,不是抱着外孙就是牵着孙女,我这心里就像有双小手在挠,直痒痒!再说你老这样不着急,将来……”她女儿说:“妈,你操的哪门子心呀,你就不怕女儿嫁到火炕里去吗?”

想想也是,女儿跟她男友在一起,表面上看起来甜甜蜜蜜,可真要谈婚论嫁,别说女儿,陶婶自己也觉得不踏实。如今的男人,有几个靠得住呢?

渐渐地,娟子在外企的身份由白领升到了金领,在左邻右舍的一片赞叹声中,陶婶唠叨的次数也渐次减了下来。

最近,陶婶一头扎进社区的健身队伍。一天,她对我说:“哎,年轻人要奔前程。幸好我家娟子没急着嫁,要不然,哪能奔到今天这样的光景?”然后,她又把嘴轻轻一撇:“哼,其实我早想通了,女大当嫁――她爱嫁不嫁!我呀,懒得操这份闲心。”说完,她抱起那只女儿送来的波斯猫,就像抱着亲外孙,屁颠屁颠地走了。

主持人语:陶婶从前因为女儿当嫁不嫁而忧心忡忡,后来她对此也表示理解。一堵墙倒了便变成了桥。陶婶的这种心理历程,也折射出社会的一种进步。开放的现代文明为人们的生活提供了多元化的选择,结婚还是不结婚,这也是人们的自由选择。只要这种选择没有侵害他人利益,没有违背社会法规,社会给予的应是理解、尊重和宽容。当然,一些人将婚姻视为畏途也不可取,婚姻固然有其局限,但带给人们更多的是美好、健康与和谐的家庭生活。毕竟,只有婚姻才可能真正使两个相爱的人相濡以沫地共同生活下去。

【嘉宾在线】

婚姻是必须的

我绝对是个主张婚姻主义者。尽管内心觉得自己并不称职于婚姻规定的世俗身份,可我依然固执地认为,婚姻于每一个人是必须的而且是必要的。其原因有如下两点。

一、婚姻是延续人类种族的必要手段。尤其在现行的非得婚姻才能有孩子的体制下,如果男女都视婚姻为障碍为负担的话,不出多少日子人类就将从地球上消失。

二、婚姻是对一个人成熟度、意志力与责任心的考验。男女之间的爱慕发展到极端时总是会想到婚姻,一方面他们已经不耐来来往往你找我我找你的奔波,另一方面,很多人如果不结婚就很难有自己的房子自己的空间,你就得和父母兄弟姐妹住在一起。19世纪的女权主义者伍尔芙还说过:“一个女人要拥有自己独立的空间才能自由地思考。”一些人必得借助婚姻这个模式让两个人齐心协力地创造一间属于自己的房子。当房子里有了孩子之后,接下来争吵也有了困惑也有了。因为家庭生活是具体而琐碎的,方方面面的问题都在考验着你,也因此使很多人对婚姻望而却步。然而逃避不是办法,毕竟,婚姻带来的独有心理和乐趣是不结婚的人无法感受到的。特别是当你想到你老了的时候头发发白睡意昏沉在炉火旁打盹的凄凉心境,你就要趁早找一个知心爱人,用孩子做成的绳索把自己捆绑在对方身上,现在还是时候。

我同时还想说的是,真正的婚姻并不一定要把夫妻双方牢牢捆在一起像伸不开手脚的螃蟹。它应该鼓励有想法的另一个人去开辟自己的天地。婚姻给予人的并不是两个人变成一个人,而是两个人变成三个人。

懒得结婚因为“婚”变

王珂(福建师范大学教授、博士后)

10年前,人们把婚姻看得太重,不少是低质量高稳定的婚姻,很多人相信“金窝银窝不如自家的狗窝”。如今,婚姻的目的、功能、形态都发生了变化,人们的婚恋观、幸福观以及两性之间的关系也发生了变化。比如,同居、试婚等事实上的婚姻形式更为常见,配偶双方的社会、经济地位,以及年龄、外貌等均不再有模式,等等。有人选择不结婚成了正常现象,甚至在一些都市人中成为时髦。

有一种婚姻观认为:赶路(干事业)是主要的,住店(安家)是其次的。有的发展到极致就成了只赶路不要家。他们认为结了婚就要承担许多义务,不能更好地发展自己。他们不愿意接受传统的从一而终、养儿育女的婚恋方式。

随着女性社会地位的提高,她们能够经济独立,不必再像过去那样把结婚等同于“要一张长期饭票”。“嫁汉嫁汉穿衣吃饭”,那是她们的母亲以上前辈的说法。她们离婚以后很多人不想再婚,并不仅是因为“曾经因爱伤透了心”,而是因为想找的那种比原丈夫更好的男人早已是别人的了。她们不想凑合着再结婚。特别是都市中还有不少未婚的年轻女子不想结婚。一些“傍大款”的女子多是弱者,她们中的很多人是想结婚的,只是现实条件不允许,只好退而求其次。

现在流行“懒得结婚”,原因一是结婚麻烦,二是觉得婚姻靠不住,结婚以后还有可能离婚。既然如此,何必要自寻麻烦?不结婚找恋人名正言顺,而且方便,何乐而不为呢?

今天的不结婚者与过去的不结婚者颇有差别。他们很容易获得过去只能从配偶那里获得的“精神性情感”(灵)和“生物性情感”(肉)。如果把婚姻分为三种类型,那么就是永久型(白头偕老终身相伴)、阶段型(结婚几年后再离婚)和短暂型(大多是非婚同居)。我这里所说的“结婚”是指第一种或第二种。那些不结婚或不想结婚的通常是第三种。当然,社会中确实有“不结婚”和“不想结婚”的人。

【七嘴八舌】

彭鸿(男,26岁,报社记者):我有一份不薄的收入,还有一个非常爱的女孩。可我还在享受婚姻之外的自由与轻松。说得好听些,是为了事业,说得现实些,是想多赚些钱。看到走进婚姻的朋友一个个为家庭琐事奔波的时候,我更是觉得有一个声音跳出来提醒自己:不要陷进去!当然,结婚可能会使我幸福,但更可能会绊住我的脚。结婚前没有面对的事,结婚后就得面对了。

杨春梅(女,29岁,公司职员):刚才彭先生说爱一个人,但又为什么不敢去娶她?婚姻中的人,谈论最多的往往是孩子的教育和柴米油盐,不大谈爱了,这使人觉得婚姻是一座樊篱。原来经常和自己一块玩的朋友,一旦穿起嫁衣,就很少有机会出现在那种“对酒当歌”的聚会上。但是,我觉得和别人谈论先生、小孩,也是一种真实的幸福。所以,如果让我重新选择的话,我还是会选择结婚的,不过可能会迟一点。

胡国富(男,32岁,医生):参加工作七八年了,可是总碰不到合适的,我的要求又不高。我至今未婚是因为我绝不退而求其次,我相信那个心爱的人总有一天会出现。老家村里人一到法定年龄就基本上张灯结彩了,能挨过30岁的只有3个――一个疯了,一个傻的,还有一个就是我。我好烦好烦!

杨柳飘飘(女,33岁,网站版主):我33岁了,还没结婚。可是情窦初开时我就幻想着自己的婚姻:洁白的婚纱,1000朵玫瑰,王子般的新郎,天堂一样的家园……但是,要找一个理想中人真的挺难!我谈了几次恋爱,一到谈婚论嫁的时候,我又改了主意,男朋友都觉得不可理解,我疯了?

彭鸿:以前我想结婚的时候,身边没有中意的人;现在,有了爱我的人的时候,我又不敢真的迈进婚姻的殿堂。我经常和朋友们争论这样的问题:不结婚对我们这样的上班族到底是不是明智的选择?我身边王老五一大把,这也算是我不结婚的一个理由吧。

杨春梅:其实,有多少人不渴望结婚的?当然想。但是,这样的男女又大都学历较高,要求不低,别人会望而却步。就这样一天一天拖着。

杨柳飘飘:不结婚有什么大惊小怪的?我到了这把年龄还没有把自己嫁出去,不少人认为这有点“另类”,但我无所谓。

胡国富:我还是想早点成家的。面对别人的询问、不解、猜测,我感到无奈,但仍然在寻找,寻找那个可以托付终生的人。拜托各位帮我介绍介绍……

【相关链接】

国外“不婚族”调查

美国在美国,愈来愈多的离婚女性不再婚。据美国统计局和全国健康中心调查,美国的职业女性,离婚之后乐于过独身生活而不再结婚的人数正在增加。40~50岁的不再结婚的独身男女,1970年为150万人,1991年上升到610万人,其中妇女占2/3。已有10年未再婚的48岁的医生亚尔解释说,以前结婚要求女性作很多牺牲,支持丈夫工作、生儿育女、照料家庭,女性总是把自己放在后面。离婚之后,不少女性拥有了自己的人生,这种新找到的自由她们舍不得放弃,当然也有找不到合适对象的缘由。对性的自由态度也是她们避开再婚的一个原因,拥有临时或长期的男性对象的女性也不少。也有人认为,保持高质量的性关系远比结婚好。

法国15年前,单身妇女的形象往往是寡妇和老年妇女,而如今,34岁以下独身妇女人数不断增长。25~39岁独身男女总数中,男性占多数(男性1600万,女性1107万)。由此可见,法国不缺男子汉,只是他们不热衷于结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