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马未都说

马未都说

时间:2023-05-29 17:29:55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马未都说,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第1篇

2013年,荷兰一个老头想转让一批数目庞大的藏书票。得知消息,马未都立即乘坐飞机赶往荷兰海牙,希望购得这批藏品。

荷兰老头是个心理医生,已经70多岁。在荷兰,心理医生是个很赚钱的职业,可这个老头却没有车,也不会开车,居住在一所简陋的房子里。马未都一猜就知道,老头一直过着深居简出的日子。

马未都不关心藏品资料,反而关心藏品主人的生活状况,其实大有原因。原来,荷兰老头要转让藏书票的消息一出,想要收购的人就排成了长龙。不少财大气粗的藏家找上门,出高价想收购一部分藏书票,荷兰老头都没点头。很多人笑老头傻,因为分开售卖比一次性售卖全部藏书票,价格要高出很多。

老头会将藏书票转让给自己吗?马未都其实也没信心,可他分析,老头宁肯价钱上受损失,也要整体出让,因为那些藏书票是他毕生收藏,他想把它们完整地托付给一个会珍惜它们的人。为此,马未都见到荷兰老头第一面就先说了一句话:“我会购下全部藏书票。”紧接着,他又做下承诺:“未来,我将建一个专门的藏书票馆,用来存放这些藏书票。”

就是这两句话,马未都征服了荷兰老头。荷兰老头很快就与马未都进行谈判、签署相关文件。老头对马未都说:“我这一辈子业余爱好只有一个,就是收藏这些藏书票。每次收藏,我都会拿出铅笔,记录收藏当时的种种故事。”马未都随手翻了翻几张藏书票,一看,背面果真写满了荷兰文。

当时,马未都感动极了。他说:“十二万多藏书票呢!老头的一生,都记录在这些藏书票的背面了。这些记录,也许才是这批藏品最大的价值。今后,我一定会找一个荷兰文好的人翻译出这些文字,然后展现给世人。”

那一次荷兰之行,马未都成功购得整套藏书票。新闻一出,许多人评价马未都捡了一个大漏。马未都说:“的确是大漏,我既捡到了宝贝,也捡回了感动。但这个大漏,我捡时不是凭运气。我得到荷兰老头信赖的根本原因,是我从未把那些藏书票当成商品收购,而是打内心把它们当成是有生命的藏品。”的确如此。完成转让后,荷兰老头对马未都说了一句话:“你真心爱惜,我才放心托付。谢谢!”

(选自《意林》2015年6月上,有删改)

第2篇

说起收藏名家马未都,自然不用多介绍。3月17日下午,马未都在徐州艺术馆开展了一次《盛世收藏》讲座。马未都在台上诙谐幽默,谈古道今,妙语连珠,台下掌声连连,我有幸能在现场聆听了他的讲解。他长得很慈祥,说起话来慢条斯理,但信手拈来的收藏细节和穿越时空的历史知识,让人畅快淋漓,意犹未尽,我不由得被他的魅力所折服。

马未都首先说起从古到今的5次收藏高峰,在北宋、明末、康乾盛世、晚清到民国初年,第五次的形成以1993年“嘉德”成立为标志,一直延续至今,收藏者之众、规模之大、领域之广超过了以往任何一次收藏高峰。

关于如何鉴别真品和赝品,他说自己从来不研究赝品,更何况每件赝品的破绽都是不同的。每个月他都要抽空到博物馆泡上一整天,不干别的,就是盯着古董看,一直到看熟看透为止,收藏界称之为养眼。经过这样反复无数遍的养眼,眼睛就只会适应真品的感观,一旦看到赝品时就会觉得非常扎眼。

即使这样的收藏名家,也有遗憾的时候。马未都曾在闽南的一个祠堂里,遇见一张长4.2米的黄花梨独板案子,俗称“一块玉”,也就是说整块板跟玉似的,可以说是无价之宝,可惜他手头没有足够的钱来买。后来案子被这个家族的人拿出来卖,全体族人都站在场院里等买家点钱,人手一份分了了事。马未都去丹佛博物馆讲课,又看到这张被外国人视若珍宝的案子,内心非常遗憾。

马未都说,人的一生应有三重境界,第一重是物质上的追求温饱的趋利,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也是一种社会动力。第二重是趋名,希望心情愉悦,表现为精神上有所寄托。第三重是灵魂上的修行,追求内心的平静与超脱。有些中国人就将收藏艺术品当作一种修行,马未都希望自己也能达到这种境界,至少要像丰子恺所说的,处在坐二望三的“二楼半”。

一般而言,一些有很大成就的收藏家,将收藏心得和鉴宝秘笈等传给后代。马未都却给了儿子选择成才道路的权利,并不强迫他继承自己的衣钵。多年以前,他带着儿子逛古玩城,花了2400元在一楼买了一件文玩。父子俩坐电梯上楼时遇到一位朋友,朋友一看他捡的漏,愿意出3万块请求转让。马未都本来对这点小钱是不屑一顾的,但他无意间看到儿子的面部表情,似乎有些惊喜。也许这钱来得太容易了,让马未都产生了警觉,他怕儿子以后形成对财富的不良心态,并由此轻薄踏实劳动的价值与意义,成为金钱的奴隶。所以,他毅然决定自己的收藏品最后会一件不留的捐赠出去。由此看来,马未都不仅是收藏家,更是人生的智者。

在最后与听众的互动交流中说起捡漏,他说因为“全民皆藏”,现在已经无漏可捡。至于那张引起轰动的2.2亿江苏邳州造的“汉代玉凳”,他认为是一场闹剧,稍具一点收藏知识的人也不会认为是真的。

第3篇

10月30日,成龙现身圆明园海晏堂遗址,将精确复原的“新十二生肖兽首”赠予圆明园博物馆永驻海晏台,圆明园负责人等亲自迎接了这套迄今为止耗资最多,制作最为精良的复制兽首,并共同揭幕了《十二生肖》的圆明园主题海报及十二款生肖海报。成龙此次向圆明园捐赠的“十二生肖兽首”的复制品,该高级定制的复制品是将于12月20日上映电影《十二生肖》的复制品。

成龙说,虽然道具与遗失的文物无法媲美,但他借此呼吁人们爱护文物,希望珍贵的遗失文物尽早回归祖国。电影《十二生肖》讲述的正是“JC国际侠盗集团”将圆明园失散的十二生肖兽首寻回并送回中国的故事。影片除了娱乐大家以外,更希望传递这样的信息:尊重文物,尊重人类共同的文化资产,不应该因私欲而盗窃掠夺;另一方面,表达对掠夺了其他民族文物的行为的谴责,呼吁“物归原主”。成龙电影中的道具也不简单,他主导重塑的这套新十二生肖兽首,历时三年定制完成,在兽首原型基础上,融合了中国近代装饰细节美学特点与西方当代的线条、结构、造型等美学观,以更具保存性的铜合金浇铸制作而成。

其实,早在拍《神话》的时候,电影中就有一句话,他说没有一个人可以去到别人国家,拿走别人的文物说暂为保存,其实就是偷盗。而成龙的《十二生肖》则受到了2000年兽首拍卖的启发,当成龙当上“文物回归大使”后,他更加坚定了要拍这部电影的想法。将这套工高级定制的工艺品捐赠给圆明园,表达了他“物归原主”的期望。

在会上,圆明园方首度对外公布,成龙早在两年之前就接过了“圆明园文物回归形象大使”这个责任,一直低调行事对追回国宝尽心尽力,在这个过程中亦着手拍摄了《十二生肖》,筹备数年跨越五大洲全球八地取景半年拍摄,而此时成龙亲自赠送给圆明园的“新十二生肖兽首”其制作过程更是耗时两年,由4位文学家,6位雕塑家,用了2500小时参考原型,制作经过母模、硅胶模、蜡模制作、熔炼、铜浇铸、去石膏、打磨、找出瑕疵等多道工序,用95%的铜在1800度的高温下一体成型。更有国宝级书画大师黄永玉亲笔题写的“十二生肖”字样镌刻其上,被圆明园方誉为“当代十二生肖兽首”。

“这比赠送给友人更有传播力,因为将兽首摆放在圆明园这样一个具有历史意义的地方,人们便可以随时参观,那么我期望保护文物的精神就能够超越个人的生命而一直延续。”成龙说。成龙大哥还在会上动情的呼吁:“愿所有国家的国宝,都可以回到自己的国家,所有民族的文明都获得平等的尊重。”他也当场表示,“我希望《十二生肖》能调动大家更多的热情,每个人都能为寻回国宝贡献自己的一分力,就我个人而言,我愿尽我个人全力追回兽首。”但愿那些落入国外的收藏品能够尽快回国。

5亿元古建筑 捐赠新加坡

成龙约20年前开始收藏古建筑,藏品大部分源自8间明清两朝的古屋及古戏台,它们有200多年到400多年的历史。

管伟强说,成龙去年到新加坡时,与他谈到自己的古建筑珍藏时说,原本有意捐给香港政府,但管伟强建议不如捐给新加坡。管伟强过后特别飞到香港,亲自了解成龙收在香港货仓里的藏品,之后再联系新加坡有关的政府部门,最终成龙决定把这批价值连城的古建筑珍藏捐给即将在2011年开课的新大学。

这所新大学位于樟宜路上段和新加坡博览中心附近,大学将开设设计与建筑、机械工程、商学与资讯科技等核心课程。

管伟强说,成龙之前还在政府官员的安排下参观校址。他说,有关部门排除把这批捐献当作旅游景点,觉得这样意义不大,如果把它当作教育材料放在校园,让建筑系学生研究参考,反而更有价值。

管伟强说,成龙这回决定捐献珍藏给新加坡,是为了替它们找个好归宿。

首先,这种收藏占据地方较大,虽然价值高,但携带不方便,存在着安全隐患,让他一直不放心。管伟强透露,成龙买下位于安徽的古屋,拆下后运到苏州修补,再运到香港收藏,里面的木头都需要不时拿出来晒太阳,精心照顾以免虫蛀。

其次,成龙对新加坡有着特殊的感情。去年他在那里开设全世界第一家自家品牌咖啡厅。当时他说:“我也不知道为什么,总觉得对新加坡有特殊感情,因为常来,这里也有我的业务,而且我在那里有两个理想的合作伙伴。”正是因为这种合作与特殊感情,新加坡就成了他的不二选择。

据了解,成龙之所以有这样的收藏爱好,是因为他父亲想回中国住在古色古香的大屋里,于是他四处托人看房子,终于买下7间明朝和清朝的古屋和一个古戏台。而价值方面,成龙曾说“我想不会有数十亿那么多,数亿(港币)啦!” 这期间,成龙为了修复并清洗古木,也花了数千万元港币。

据报道,成龙日前公开他在清水湾片场货仓的珍藏。网上消息指有关藏品是紫檀木,是世界稀有贵重木料之一,素有“一寸紫檀一寸金”的说法。不过管伟强说,成龙收藏的不只是紫檀木品,还有其它珍贵古木。

据中国法律规定,凡是文物要出口,都必须得到政府相关部门的批准,如果成龙的心愿要实现,他和新加坡方面就要先征得中国当局同意。如果这笔捐献最后获通过,它应该是新加坡学府历来获得的价值最高的物件捐献。

成龙谈收藏 欲学马未都

和认识于丹一样,成龙是偶然间看《百家讲坛》认识马未都的。成龙还特意抽出时间观览马未都的博物馆,当时,马未都临时客串讲解员。一个多小时的攀聊里,成龙和马未都两个人成为了朋友。成龙还送给马未都一套中式服装作为答谢。

后来,马未都得知要在某音乐颁奖礼上给成龙颁奖,特意换上成龙赠送的服装赶去现场。没想到,在颁奖前衣服起了静电,马未都形容自己当时很像“真空的德州扒鸡”。情急之下,马未都拿水在身上进行了“紧急处理”,才避免了上台后的尴尬。在电话中得知此事,成龙又重做了一件,并在节目现场赠与马未都。

在节目中,成龙和马未都两人谈到各自收藏过的宝贝。成龙从小家境贫寒,成名挣钱后花了很多钱买了很多事后被自己称为“垃圾”的“藏品”,从调羹、白玉到手铐、钥匙和锁。成龙说,自己以后要建一个博物馆把这些藏品展示出来。在成龙讲到自己收藏蝈蝈的故事后,马未都也给成龙讲了“万国来朝”的典故。

马未都虽然被誉为中国收藏界的专家,但曾经也有打眼的时候。在节目现场,马未都讲述了自己年轻时买红木条案被掉包的“糗事”。现在的马未都对遭遇“打眼”抱有“不冤不乐”的心态,并把这种心态称为收藏的一个境界。

第4篇

体验式的文化回归

在马未都眼里,观复博物馆并不只是陈列藏品的场所,这里也将会牵引着我们的不同感官,让我们体验式地回归中国文化。马未都也正以此方向努力着,或许一个很大的房间只展示一样东西,比如看宋瓷,他会将此营造出宋代的环境和氛围,会有演奏宋代曲子的琴师,并让你沐浴更衣,换上宋朝样式的服饰。让你的所有感官都被古代的文化因子包围。而马未都也很注重参观者的舒适度,他严格地控制博物馆的大小,设置相应的休息场地,包括馆内的光线及景观的变幻等方面都尽量地把客人的因素考虑进去。让人倍感亲切。

观复博物馆的一切都是马未都的心血,最近展出的《瓷之纹》是以中国古代瓷器千姿百态的美丽纹饰为展览主题,展品为汉代至明清各时代近200件瓷器,纹饰分门别类,清晰地展现古代陶瓷在图案纹饰上的追求轨迹与非凡成就,呈现出一个瓷之纹样的世界,千文万华,星汉灿烂。在观复博物馆中,便是能够如此成体系地、舒服地尽情投入中国古代文化的怀抱。

P:你曾在2008年出版的《马未都说马未都》一书中为我们重点介绍了五件藏品:宋磁州窑梅瓶、乾隆官窑粉彩大瓶、家具馆的宝座、黄花梨龙床、《三国演义》隔扇,但里面的藏品也会一直更新,直到今年,现在有新的藏品可以推荐吗?

马未都:新的藏品有很多呢。我觉得现在去看博物馆,不是说非得要去看某一件东西,而是要看一个展品的体系,比如我们最近做的展览叫《瓷之纹》,就是瓷的纹饰,之前的展览是叫《瓷之色》,我们总是会有一些新的思路的展览,我觉得是需要更多的展品来构成一个思路和体系,这才是我们追求的,我们追求的不是某一件东西。

P:在你的书籍、节目、博物馆介绍中,都是以古代文物为主,但近些年当代艺术的发展行情也很惊人,你也会涉猎当代艺术的收藏吗?

马未都:不会,我没那么多精力,因为收藏需要钱和精力,我精力不够,所以我基本上是以中国古代艺术这一块为主。但我对当代艺术还是挺感兴趣的,我会去了解。

P:你在经营观复博物馆时,是以人为本,尽可能地让人能够舒适参观,这是否也反映了你曾经在其他博物馆参观的遗憾?

马未都:是的。我觉得我们会对博物馆的要求越来越高,需求也会越来越多,我经常去世界各地看博物馆,普遍的感觉就是比较辛苦,有时候想继续看呢,但是条件不允许,所以一般看半天就得走,我希望博物馆是可以让人很舒适地逗留一天,这样的话,你就需要提供饭食的选择和很好的休息空间,这种休息空间能让人很舒适、很放松,这样才能让人下午接着看展览,所以这是我们在未来博物馆的设计中要做的。

P:在观复博物馆中,是以供奉性质的藏品陈列方式,你说如果有钱的话,还想在展出宋瓷的时候,会把房间营造出宋代氛围,并让人换上宋朝的衣服。这样可能会让人产生敬畏的心理。但你平时的言语却是亲民的,以最简单的方式为我们讲解各种藏品。这矛盾吗?听与看,是两种不同的心理。

马未都:其实这不矛盾。我们原来想做一些体验空间,体验各个朝代,比如:唐宋元明清,每个朝代都有其不同的特点。但这种体验空间所使用的一切东西都是跟当时一摸一样的仿品,并非真品,因为真品在使用的过程中会出现问题。如果是宋代的话,就使用宋代风格的瓷器,都是统一的,不是宋代的瓷器。

P:今天看到自己开的观复博物馆,心里有什么感受呢?

马未都:我觉得需要建设得更好啊,现在就有计划在建设新馆,上海馆、深圳馆都在建设中呢。我相信会建得很好。

理性收藏

马未都就像收藏界的“百科全书”,他通晓陶瓷、古家具、玉器、漆器等中国古代文物。或许这一切知识,都因他喜欢问“为什么”而能够日益积累。他会拿个手电筒去故宫博物馆,就为了看清每件宝物。他也有很多收不到的东西,但他认为收藏的过程更多的是放弃的过程。他也有打眼的经历,但他觉得当时的难受只是当时一会儿的事,他说“我这人特能承受”。面对中国今天越来越热的收藏市场,马未都依然淡定、理性。

P:你曾说物不以稀为贵,而是以知为贵,那如果是别人知道“马未都藏”,是否也能让这个东西暴涨?

马未都:也许会这样。但我跟其他的、过去的收藏家不一样,我没有计划卖我的东西,我也不想卖。至于以后呢,它成了博物馆的永久收藏,它也就不会进入市场了,这些我就不是很清楚了,我也不想被扣上这样的一个标签,这个标签呢,对于收藏来说啊,尤其是我这样的一个标签,那理论上讲应该是有帮助的,但这种帮不帮助对我来说并不重要。

P:“知名收藏家”似乎也会成了藏品市场中的品牌效应?

马未都:会。你看王世襄现在的藏品就卖得很贵,有些藏品是市场同样东西的10倍、100倍的价钱,这就是他的品牌效应。但这个呢,我觉得对我并不重要,我买王世襄的一些东西,是比实际上的还便宜,王世襄第一次拍的时候,我就买过他的一些藏品,但后来我觉得就有点过头了。

P:我觉得一个人就算是再博学,也难以通晓中国所有古代文化,但对于收藏来说,藏品的文化内涵却又是一个重要的参考,当你对藏品的文化内涵无法进行判断时,你会怎么判断它的市场价值?

马未都:我从来不去判断市场价值,只是我在买的时候会量力而行,比如买得起买不起就是最简单的道理。因为我不是搞投资的,这是我的一个兴趣。所以我只会买一些我需要的、我能承受的,而且是在我了解的前提下才去购买。

P:从这些古拙的藏品中,你感受到的是什么样的画面?

马未都:也没有,只是对于每个年代的东西,我们都需要很深的了解,我现在的大部分收藏都是在了解一件东西。我在看一件东西的时候,都会想它的历史、环境,这件东西在历史中起了什么作用。

P:你这种方式挺理性的。

马未都:对,我肯定会越来越理性。

漫谈生活

我第一次看见马未都时,他正细细地端详着一件木制饰柜,他的眼里始终保持着一种好奇的搜索引擎。我在此刻也明白为什么他能够这么多年都热爱收藏。在与马未都的交流中,我很欣赏他的直言不讳,先判断,再分析,爽快至极,在看似无厘头之中又包含着某些人生哲理。以下,马未都与我们分享他的生活的点滴。

P:你认为什么样的生活才是美的?

马未都:我觉得美的生活最重要的一点就是,人需要有警惕性。我们今天的生活很强调警惕性,不管是生活啊,在家啊,电话啊,看短信啊,都需要辨识这个东西到底是怎么回事,出去还要考虑空气,这是一个不好的状态。好的状态应该是一种很放松的状态,心情放松。

P:那你现在放松吗?

马未都:我还行。对于社会的一些东西你没办法,比如赶上雾霾了,你就开始很紧张。我前两天从昆明回来,先要坐到上海的飞机,再从上海到北京。就因为雾霾取消了我很多航班,我们就很紧张。我会比较关注我身边的环境。

P:有时我们似乎忽略了东方的经典美,反而追逐西方潮流,这到底是怎么了?

马未都:我觉得这个方式会转回来,现在开始也有人会关注自己的东方美,那跟10年前完全泯灭了嘛,10年前还更关注西方,所以我觉得事情到哪一步,人就会朝哪步发展,这些都顺其自然。

P:平时我们应如何保存这些藏品,并保留对其不变的情怀?

马未都:其实我不愿意去讲这些事。因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感受和条件,每个人的想法对自己来说都是对的,不管你是喜欢中国文化,是以欣赏为目的或是以盈利为目的,都是个人的事情。但我觉得很重要的一点就是中华民族的心态,就是一个大民族的心态,而不是个人的心态。个人没有对错,也没有谁对谁错,我觉得不要去评判人家。但我觉得应该要强调的心态就是:要对自己的东西要有强烈的认知,认知自己的东西的价值,而不是价格,我觉得这个很重要。

P:十几年前,你去日本时,有个日本陶瓷收藏家以成化斗彩鸡缸杯请你喝茶,因为在他的眼中你是贵客、知音。但你自己也有很多藏品,你在生活中会拿几件来用吗?

马未都:我现在基本上不用。因为我用这些东西要特别小心,所以我会用商品或仿品,我们的商品很丰富,因为我们自己的博物馆也会生产很多有意思的纪念品,像我们自己做的仿宋的茶几就可以拿来用。

P:人与中国古代藏品,是人去了解、供奉它,但中国古代的藏品也会因为今天的人而发生变化吗?

马未都:我觉得不会吧。藏品就是很客观地摆在那,你需要了解历史的坐标,我们的历史是分段进行的嘛,历朝历代都是中国时代的坐标,我们只需要通过文物来了解这些时段的文化。我们今天的人不会影响后面的人对于历史文物的理解。

第5篇

2、我们应展开翅膀,为了理想的明天做好充分的准备,为童年而欢呼,为成长而喝彩!

3、人未老,心已老,有些悲哀。

4、晚年惟好静,万事不关心。

5、没有美丽的外表根本没人会去在意你美好的内心,这就是现实。

6、人活着,要的就是一份自在和洒脱。

7、别把永远想的太远,其实最长也就一辈子,最短不过一阵子。

8、没有口误,所有的口误都是潜意识里的真请流露。

9、人老自多愁,水深难急流。

10、人老心不老,热情是宝;身老容不老,青春永葆;岁老天难老,爱比天高。

11、淡然面对,从容走路,让心不倦,该丢的,该忘的,删删除除,增增减减,时常保鲜,让心始终轻盈上路。

12、老将出马,一个顶两;听了老人言,不会受颠连。

13、人人都说我很听话,其实我只听自己的话。

14、老牛亦解韶光贵,不待扬鞭自奋蹄。

15、心若年轻,则岁月不老。

16、成熟不是心变老,而是眼泪在眼里打转却还保持微笑。

17、我是越来越厉害了,看《还珠》都能看哭。

18、纵使我打败情敌三千又如何,我不在你心上。

19、老去心情随日减,远来书信隔年间。

第6篇

今年已经过半,仍然没有重要的畅销书或者畅销书品类出现。目前也没有任何迹象表明,行业人士、媒体、读者所共同期待的超级畅销书会在下半年出现。

如果从行外人的眼光来看,2008年6月的图书出版界相当热闹:郭敬明打算像选“超女”、“快男”那样选接班人,入选者除了获得10万元奖金之外,还将获得国外著名出版社如企鹅的签约;日本作家渡边淳一在上海推出新书的同时,国内知名出版社侵权;贝塔斯曼关闭了全国36家连锁书店,按《第一财经周刊》的说法,“贝塔斯曼死了”。

而在业内人士看来,郭敬明的作秀、渡边淳一所带来的版权纷争老话题,远比不上贝塔斯曼倒掉所带来的震荡来得剧烈:贝塔斯曼事件并不是偶发于2008年的一个孤立事件,实际上,它是图书出版业每况愈下、越来越不景气的状况的一个缩影。这个行业,已经糟糕到可以用“惨淡”这样的字眼来形容。

一位供职于某报的图书版编辑说,想知道这个行业究竟有多糟糕,看看曾经的书业大佬们现在做什么就知道了:曾执掌卓越的陈年在网上卖衬衫,曾经的民营连锁书店老大席殊回到江西老家卖酱油,曾策划《格调》等图书的石涛则在卓越亚马逊卖书。而且石涛说了,他现在不会回去做书,因为“知道有意思的书不会出来”。而处于行业基层的图书编辑们,已经感受到弥漫在整个行业中的不安定气氛,纷纷计划“逃离”。

这个行业到底怎么了?

畅销书的类型

行业不景气的一个表现,就是今年已经过半,仍然没有重要的畅销书或者畅销书品类出现。也没有任何迹象表明,行业人士、媒体、读者所共同期待的超级畅销书会在下半年出现。

于是在畅销书榜上,人们看到的仍然是《求医不如求己》这类的健康养生书、《二十几岁,决定××的一生》这类励志书;“百家讲坛”系列也还在热卖,只不过今年多出一个马未都。根据中华书局的数据,该社5月发得最好的书中,“百家讲坛”系列占了大半:《康熙大帝》(阎崇年著),72338册;《于丹(论语)心得》,44984册;《马未都说收藏?陶瓷篇》(上),27335册;《于丹感悟》,20634册;《马未都说收藏?家具篇》,10551册。至于表现亮眼的单种图书,打着“总理天天在读的书”旗号的《沉思录》算一本,被当作商战小说来读的《德川家康》系列也算。前者销量据说已超过20万册,后者目前出到第八部,根据北京开卷信息技术有限公司的监控数据,其第一部销量达到30万册,以此推算整套书共13部的销量可望过百万。

按照出版人止庵的说法,实际上,在畅销书的类型里,健康养生类图书还排不上最高的那几类。畅销书的长盛类型,一是励志类书,包括经管类图书里的人才培养、《二十几岁,决定××的一生》之类讲求人生价值实现的书;二是法律书,比如随着《物权法》、新《劳动合同法》的实施,相关的书也很好卖。这些都属于实用型的书,“永远都是畅销书”;相比之下,社科、文学类书则属于可出可不出的书。

在4月的郑州全国书市上,止庵已经注意到,今年的图书,重印多、新书少。虽说整体上并没有特别的不同,但是比较沉寂,也难以制造新的热点――因为文化本身已经不能形成热点。这势必会带来一个后果,正如石涛所说,一些有意思的书出不来了。有些小众的品种,恐怕会像恐龙一样灭绝。

奥运年的出版现实

对于出版社来说,在2008年这个奥运年,除了需要面对纸张大幅涨价(据说同比增幅达到了40%)、书价也不得不涨的严峻局面,还要应对奥运所带来的机遇和挑战。

纸价上涨,并不仅仅是图书行业遇到的大问题,传媒行业也一样。所不同的是,传媒行业可以通过产品涨价的方式消减一部分纸张上涨的压力,比如《21世纪经济报道》涨到2元、《南方周末》涨到3元。图书行业却不能轻易涨价,本来图书的读者已经在逐渐流失,书价再上涨,更没人买书了。但书价又不能不涨。按照止庵的说法,出版社的利润率一般在10%~15%,但这是在书全都卖掉、书款全部回收的理想状况下才能实现,而现实显然不是这样,哪本书都不可能全部卖掉。书在发行的过程当中有退货率,只要退货率超过10%,就意味着在发行方面没有利润。也就是说,出版社在缩减成本方面已经降无可降,实际上只有涨价一条路。如果不涨价就只能放弃对品质的坚持,使用价格较低质量也相应较差的纸张,但后果将是失去最忠实的读者。

另一个现实的问题则是奥运,有不少出版社都在做奥运概念。从1月图书订货会的数据来看,所推出的13万种新书中就有6000多种奥运题材图书。但北京作为奥运会的主办城市,从7月1日至9月20日限制外埠货车进京,这对于众多扎堆在这里的出版社来说,物流就成了大问题。一些有实力的大社,比如高等教育出版社,早早就在河北建了仓库,届时在河北发货。一些实力比较弱的小社或者图书公司,则干脆选择了停工两个月。

另外,奥运也使得不少出版社纷纷把选题延迟到9月以后再做,理由就是,暑期本来就是图书销售的淡季,奥运期间更不用说了,不会有多少人把兴趣放在买书、读书上。操作一本图书,快则一两个月,慢则四五个月,9月才开始集中操作选题的话,有一部分书势必要到明年才能出版,整个年度的表现将更显平淡。

读者都到哪里去了?

止庵把读者划分为两种:一种是个体读者,也就是英国著名作家伍尔芙所说的普通读者;一种则是大众读者。对于个体读者来说,有着自己的阅读口味和阅读渠道,图书行业怎么出书跟自己没多大关系。大众读者的阅读取向,则更为从众、趋同、跟风,他们容易“受惑”。在止庵看来,《沉思录》的热卖就属于典型的“受惑”的例子。

相对于个体读者而言,大众读者并不会觉得读书是一件多么要紧的事。在整体经济大环境低迷的情况下,他们首先削减的就是没用的东西,而读书在他们看来就是没用的事。止庵承认,现在是阅读最低潮的时候,图书行业的问题,根子就在于读书的人不够多,这也是贝塔斯曼倒掉的根本原因。他认为,“解铃还需系铃人”,要呼唤读者,有了读者,才是解决之道。另外,从政策层面上说,是不是可以采取给图书减免税等办法,帮助图书行业得以振兴?

第7篇

某机构驻北京办事处的首席代表,是一位外籍女华人。

一次聊天,她说,本公司待遇优厚,事业发展很有前途,因此每次招聘白领,硕士、博士云集,真像一句北京土话形容的――可用簸箕论堆撮。好中选优,我的用人标准,非常简单。开始阶段,完全唯文凭是举,而且一定要名牌大学的高才生。

我说,这样做,是否有遗珠之憾?自学成才也大有人在,俗话说包子有肉不在褶上,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啊。

首席代表点点头,你讲的也有几分道理,但现代社会如此快节奏,哪有时间像个老农似的,慢慢考察马的能力?我没有火眼金睛能看穿人的心肺,只有凭借他的历史。如果是匹千里马,早该“穿云破雾”“战功赫赫”了。馅里藏着很多肉的包子,必会油汪汪香气扑鼻,不能等咬了一口才知道。

名牌大学的学生,当然也非个个金刚不坏,但杰出人才的保险系数大一些。你想啊,重点大学的学生,一般来自重点中学,重点中学来自重点小学……据说一个小学生,大约要考500次试。念到博士毕业,便经历了成千上万次考试。都说现在学生压力大,精神负担重,能在大负荷下,成绩优等,不曾考试昏倒,没有长期失眠,精神无分裂,身体未崩溃……不正说明了他毅力顽强,心理素质稳定,是可堪造就的人才吗?

再者,我喜欢名牌大学生的自信和优越感,那是一种从小积累起来的雄厚功力,和接受了某种训练,培育出的虚张声势型的自信,内在质量不一样。后头这种东西,一般的场合下还可凑合,但到关键时刻,需要大胆魄大气概时,就易溃败崩解。现代商战很残酷,谁能在气势上压倒对方,进退有度,坚持到最后一分钟,才能成为长远的赢家。当然,衡量人的整体素质,是综合指标,但我哪有那么多时间一一鉴定?只有忙中取巧,简化约分,把复杂的问题程式化。打仗时,大家挑选勇敢的人。和平年代,人们便用名牌大学这孔筛子,成为人的初步甄别。

我说,您的这套观点,和现在的素质教育不符啊。人才应该是一个更广博的概念。

首席代表说,我也是无奈。除了分数,中国现在还有哪种比较公平、公开而又负责任的评语。此种经历和得分,对于就业极为重要。

(摘自《美丽是心底的明媚》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图/黄文红)

第8篇

这是中国文化艺术品在线拍卖领域中极具创新能力的平台。易居中国董事局主席兼总裁周忻先生介绍,有别于现在市面上普通的线上拍u,库拍走出了一条独特的道路。同时,库拍也成为了易居中国旗下四大业务板块之――文化板块的一员。

作为库拍的联合创始人及首位入驻的推荐人,观复博物馆馆长马未都先生道出了库拍的精髓:让每个参与者都能在拍卖过程中学到知识,获得乐趣,并收获利益。参与人的积极性是在传统拍卖业中看不到的,艺术品市场的技术壁垒太高,参与度太低。分享式的拍卖方法把过去拍卖的弊端一笔勾销。库拍的利益共享模式一定能对艺术品市场带来深远影响。

在风控方面,库拍会负责“把关”。马未都说:“库拍的拍品适合价值不甚确定的商品,价格普遍低于市场。文物板块由我推荐,这些拍品的价值都有上限,我们不允许它大幅度偏离市场轨道,有20%-30%的浮动是合理范围内的。”

易居中国首席技术官、库拍联合创始人兼CEO彭少彬先生预测,中国的消费升级趋势越来越明显,文化艺术品交易或许将迎来一个爆发的时代。“从交易环节去推动整个行业发展是最好的,要促进艺术品交易的流通,并且要选择与目前市场上不同的交易方式来进行。”

传统拍卖行多年存在竞购手续繁杂、受空间和地理限制、现场拍卖气氛及到场的藏家和拍卖师个人风格等不利因素。这直接导致被拍卖的藏品价格往往严重高于或低于合理的市场价格,高企的流拍率也大大缩小了文化艺术品市场的流通通道,不利于艺术收藏市场正规化和规模化。

收藏家马未都与互联网专家彭少彬的跨界碰撞,构建了库拍商业模式的内核,即“分享式拍卖”,包括“参与拍卖佣金制”和“传播式众享”。通俗来说,“参与拍卖佣金制”就是“出价即赚佣金”。在一场拍卖中,缴纳保证金的竞拍人每一次出价,都会获取一定的佣金回报。若竞拍人最终拍得藏品,其他出价参与者不会空手而归,将分享藏品最终价格里一定比例的佣金。这种模式有助于提升用户参与的积极性,也有利于拍品拍出更好的价格。但是,分享式拍卖并不是简单地将拍卖搬到线上,而是通过创新和改良,准确获取出价人、出价时间和出价顺序,这样才能按比例分享佣金。

而“传播式众享”则是一个全新的“玩法”。简单来说就是通过传播获取收益。普通用户参加藏品众筹获得“股份”,并通过社交媒体对拍卖信息进行推广,促成拍卖成功,在拍卖成功后,依据众筹份额领取卖家让利的佣金。

库拍是全新的交易模式和互动平台。库拍核心的商业模式是拍卖,而拍卖的核心在于信誉。在上游,库拍整合了上百家文玩艺术机构,提供文玩、玉石、书法、水墨、当代艺术、瓷器等多品类拍品;下端精准针对初学者、大众收藏消费者。

在平台端,为了保证拍品的品质和真实性,库拍推出了两大保证措施:一是对入驻商户实行严格的准入制度;二是与协会深度合作,由协会推荐优质商户。这两点从源头上保证了交易藏品的质量。

库拍吸引大众藏品收藏者到线上参与拍卖的一个创新是充分利用移动互联网优势,增强用户在拍卖过程中的用户体验,并开创性推出了所有参与者均收益的参与拍卖佣金制度。库拍产品负责人介绍,库拍推出了参加拍卖环节的所有用户的“佣金制度”。每个缴纳了保证金的竞拍人的每一次出价都可以获取一定额度的佣金回报,一场拍卖会结束后,拍到心仪藏品的买受人收获了藏品,其他竞拍人分享藏品最终价格里一定比例的佣金。

第9篇

外遇恐惧,

丈夫利用孩子监视妻子

今年35岁的石运泰是河北省衡水市安平县石庄村的一个农民,1996年,石运泰和本村的马隆菊结婚,婚后夫妻二人感情很好,一年后,儿子石英出生,给这个家庭带来了更多的欢乐。2005年,为了多给家里挣钱,石运泰和几个村民一起到广州打工,身在异乡,他常常感觉到精神上有压力,大都会的生活给这个善良老实的河北农民带来了许多思想上的冲击。除了许多观念和生活习惯上的不适应外,最让他苦恼的是他在这里耳闻目睹了许多绯闻,一些单独外出打工者不甘寂寞,背着妻子或者丈夫有了外遇,这些事听多看多了,石运泰隐隐地开始担心:自己的妻子长期在家独守空房,会不会出什么问题呢?

2007年春节前夕,石运泰像其他外出务工者一样,从广州赶回老家过年。回家第三天,一个让他震惊的消息传进了他的耳朵 :同村的张友金捅伤了妻子被派出所带走了!

张友金是他在广州的工友,又是朋友,他忙找邻居打听详情,听到的情况更让他吃惊:张友金在外打工期间,他妻子和临村一个织纱网的小老板好上了,两人还偷偷生了个孩子!石运泰一开始还将信将疑:“张友金的媳妇是多本分的一个女人啦,这怎么可能呢!”

邻居听了也叹气:“是呀,刚听说时我们也不信,可这就是事实!现在村里这种事多了,一个人外出打工,两口子长年不在一起,时间长了做些出轨的事,也是常有的,只不过这事碰巧让张友金发现了,那没发现的不知道还有多少呢!”

一席话说得石运泰心惊肉跳,他闷着头想了很久,越想越害怕:既然友金媳妇那么本分的女人都可能出事,那谁又能保证自己家里头就会万一无失呢?

由于情节轻微,张友金关了一星期后被放了出来,他一出来,老婆就和他离了婚,石运泰去看望他时,两人说着说着,就说到了他身上:“我现在算是解脱了,可你呢?开了年咱们去了广州,你一定要找个可靠的人看着家里,不然说不定哪天戴了绿帽子,你连哭都没有眼泪!我的经历就是个惨痛教训呀!”

一番话说得石运泰更坐不住了,自己的媳妇长得不差,又正值壮年,长年独守空房,谁能保证她不会背着自己干点什么?自己走后,是得找个人监视着点了。

可找谁呢?父母年迈昏聩,自己的兄弟姑嫂又都是家长里短之人,这事要托给他们,没事已经先有事了。想来想去,他觉得只有一个人靠得住:上小学三年级的儿子石英。这孩子老实听话,从不会撒谎,而且天天和妈妈在一起,情报肯定最准确可靠。

主意拿定,石运泰就在过完年要离家的前一天,找儿子谈了很久,给他布置了一个秘密任务:“每周未用学校门卫老吴商店里的公用电话给爸爸打个电话,把妈妈一周的情况说一下,重点是和哪些男人接触了”,要求他 “发誓绝对保密,千万不能让妈妈知道!”孩子已经开始懂事,知道这是爸爸不放心妈妈,让他帮助“看着点”,他开始很犹豫,可石运泰一再告诉他,这样做是为了家里的平安,孩子于是很郑重地发了誓。石运泰布置完任务,给了孩子150块钱,要他打电话时用。

绯闻突起,

和睦家庭出现信任危机

回到广州的第一个周未,石英就按约定给石运泰打了电话,报告了妈妈一周的活动情况。孩子很认真,把妈妈的很多事记在一个笔记本上,象读书一样读给了石运泰听,听完了他非常高兴:妻子一切正常。他表扬了石英,告诉孩子他任务完成得很好,鼓励他继续留心观察,又叮嘱他千万别让妈妈发现。

挂了电话,石运泰也心生顾虑 :这样做对妻子是不是一种伤害?对孩子的心理会不会有什么负面的影响?可他转念一想,从此能对妻子的一举一动了如指掌,可以安心打工挣钱养家,从长远看未必是一桩坏事。

之后很长时间,家里都是一切正常。可是三个月后,一个可疑的身影出现了:“朱叔叔这两天总到家里来,昨天妈妈还和他一起出去,很晚才回来,还喝了酒。”石运泰听了心里立刻狂躁不安,这个“朱叔叔”叫朱一龙,40来岁,是个做纱网生意的,很有钱,两年前妻子因为车祸去世了。他平时很少和自己家来往,怎么妻子突然间会和他搞在一起了?他越想越不对劲,就给马隆菊打了电话,问她 :“朱一龙上咱家来干啥了?”

马隆菊很纳闷,问这事他咋会知道的?石运泰撒了个谎,推说是张友金给家里打电话,听家里人闲说的。马隆菊听了很生气,骂了句“狗拿耗子!”,然后告诉石运泰:“朱一龙有点小事找我帮忙,没什么的。”石运泰问是什么事?马隆菊岔开话题没说,他追问紧了,马隆菊来了句“你累不累呀?长途电话不要钱呀!”就把电话给挂了。

马隆菊的反常举动引起了石运泰更大的怀疑,他一而再,再而三地给马隆菊打电话,旁敲侧击地想查出点什么,马隆菊最后烦了,告诉他 :“你是不相信我还是怎么?你在广州那花花世界呆着,我猜疑过你吗?我说没什么就没什么,这事等以后方便了再告诉你吧!”

话到了这个地步,石运泰不敢再逼问,可他的心悬得更紧了。和石英通话时,他就反复询问朱一龙和马隆菊来往的每一个细节,有一次通话时间竟然长达40分钟!

在焦躁烦闷中过了几天后,孩子给他带来了最新的消息 :“今天商店里的吴大伯问我,妈妈是不是和朱叔叔好了,我说他放屁,他笑着说这事瞒不了他!妈妈这两天又有两次和朱叔叔在一起,有一天晚上朱叔叔开车接妈妈出去了,两人很晚才回来。”

儿子的情报让石运泰如坐针毡,他打破了“周未汇报”的规定,让石英随时注意妈妈的动向,有什么新情况马上告诉自己。两天以后,儿子向他报告了一个惊人的消息:“慧玲小姨昨晚到家里来,和妈妈吵了一架,她骂妈妈不要脸,竟然把自己的情人介绍给她,妈妈最后打了她两耳光,两人撕扯了好长时间!”

石运泰一下子就傻了,慧玲是马隆菊姨家表妹,就住在邻村,这事连邻村的亲戚都知道了,看来是千真万确的了!他一怒之下给妻子打了电话,一开口就骂她 :“不要脸,竟然背着老公偷人!自己贱还不算,还把你表妹介绍给姘头,让人家找上门来跟你算帐!”

马隆菊听了很生气,怒问石运泰这些话都是从哪儿来的?石运泰一声冷笑 :“做都做了,还怕人说?”马隆菊辩解了半天石运泰还是不信:“就算你说的是真的,那为什么你表妹说你和朱一龙有染!”

生性刚烈的马隆菊急了:“是哪个嚼舌头的乱说话不得好死!石运泰,我是什么人你是知道的,这事你爱信别人瞎说那是你的事,只是我再不和你多扯了,我只告诉你,我没做任何对不起你的事!”说完马隆菊就把电话挂了。

妻离子亡,

怀疑的苦果无奈凄惨咽下

马隆菊的坚决让石运泰开始怀疑是不是自己弄错了,他于是找到张友金,托他问问情况,张友金和家里人联系后,告诉他:马隆菊和朱一龙的事千真万确,村里好多人都在议论这事!”

石运泰再也坐不住了,第二天就请了假风风火火地赶回了老家。见丈夫没打招呼就突然回来,马隆菊愣了,问他出了什么事这么急着赶回来?石运泰一声冷笑,抬手就给了妻子一个耳光:“出了什么事你不知道吗?你给我带了绿帽了,这事还算小?”马隆菊挨了打骂也气急了,她扑上来扯着石运泰的衣领:“姓石的,你倒是把话说清楚,我怎么给你戴绿帽子了!”两人各有各的气,撕扯了很久,最后两人闹累了,坐下来摆道理,石运泰追问马隆菊她和朱一龙是怎么回事?为什么慧玲会上门来闹?

马隆菊说:“朱一龙之所以上我们家来,是因为我把慧玲介绍给他了,你也知道,慧玲今年都28了,我姨一直托我给她介绍一个对象,我觉得朱一龙条件不错,人品、家境都好,就给他们牵了线,他们俩见了面也都同意,可我姨说怕遭人议论,死活不干。我前几天老和朱正龙在一起,就是帮他做我姨的工作,因为怕村里人说闲话,所以我表妹再三求我,事情没有结果之前,不要对外人说,怕万一谈不成,影响以后再找人,这本来是我们娘家的事,我也不想让人议论,我之所以没有告诉你,就是因为你是个大嘴巴,你身边的那几个老乡又都是喜欢传闲话的!”石运泰听了不信:“那慧玲干嘛上家里来闹?!”马隆菊很委曲地告诉他,她也不知道慧玲听到什么风言风语了,真是好心当成了驴肝肺!石运泰听了更怀疑了:“那还是因为你有问题了,别人才议论你的!”马隆菊听了,实在是忍无可忍了,她一拍桌子哭着吼道 :“石运泰,你要不相信我你就去查,查出奸夫来是杀是剐都由你了!

见妻子委曲成那样,石运泰也有些心慌,可他实在咽不下那口窝囊气,想来想去一咬牙,真的开始调查了。他首先去找朱一龙对质,可朱一龙对天发誓 :“她就是帮我介绍对象,陪着她表妹和我吃过几回饭,还有陪我到她姨家去过几回,我们要有什么见不得人的事,天诛地灭!”朱一龙甚至把每次见面的时间,地点都说得清清楚楚,和石英的情报基本吻合。石运泰在他这儿问不出什么,就转而去找慧玲,慧玲说的情况和朱一龙也一致,至于说到表姐的外遇,慧玲说也是听村上的人传的。调查到此,石运泰也没了主意,正进退两难,他突然想到妻子有外遇的事,最早是商店的老吴问石英的,从他那儿肯定可以找到线索!他于是找到了老吴,逼问他为什么对孩子说那些话?老吴看他一副来者不善的样子,也害怕了,急着推卸责任 :“这都是你儿子说的呀,他不是经常在我这儿给你打电话吗?是他在电话里说你媳妇最近和朱一龙如何如何的,他不说,我怎么会知道!小孩子打电话不背人,每次说话声音又大,不光我,好多人都听见过呢!”

石运泰这下傻了眼,原来这个流言的最初制造者,竟然是自己和儿子!他们说的话被旁听者传了出去,这些流言经过想象和加工,又回到儿子那里,一件没影的事终于越闹越大,最后竟弄假成真!

石运泰怕了,想赶紧把事情了结。他向马隆菊道歉,说经过调查,发现她是冤枉的,求她别介意。可他的行为,已经深深地刺痛了马隆菊,她流着泪伤心地说:“我真没想到,你居然会为几句闲话就专门从广州赶回来调查我,你考虑过你这样做的影响有多大啊?你这么不相信我,以后还怎么做夫妻?”

石运泰忙向妻子认错,他原打算等妻子气消了再回广州,可谁知道起事容易息事难,他的突然出现本身就佐证了人们的猜测,人们的议论马上又有了新的内容 :石运泰派儿子监视老婆发现了老婆的丑事,然后从广州专门回来收拾朱一龙和老婆了!之后他做的许多事,就被添枝加叶地传开了。

石运泰面对流言,选择了逃离。他想既然妻子没出什么事,也就放心了,耳不听为净,自己一走,这事自然就冷却了。他于是不顾妻子孩子正处在绯闻的压力下,匆匆地逃离了这个是非之地。

石运泰回到广州不久,石英监视自己的消息也传到了马隆菊的耳朵里,她一下子惊呆了,虽然长时间以来,她对丈夫在千里之外却对自己的行踪了如指掌也很怀疑,可她从没往孩子身上想过,她以为是张友金那几个同村的在没事乱说,她做梦都不会想到,监视自己的,竟然是自己的儿子!

一种被亲人欺骗与出卖的感觉让她又恨又痛,她找到学校,把石英叫回了家,怒气冲冲地问他:“你告诉我,你爸爸是不是给了你钱,让你定期打电话给他,报告我的一举一动?”

胆小的石英不敢撒谎,把事情的原委一五一十地对妈妈说了。当马隆菊从孩子的口中得知让自己快要发疯的“丑事”正是自己最亲的两个亲人制造出来时,她一下子情绪失控,狠狠地打了石英一顿,边打边骂他 :“你个白眼狼,我怎么就养了你个害自己亲娘的儿子!别让我再看到你!”

石英逃出了家,伤心之余,他给石运泰打了电话,告诉他妈妈生气不要自己了。石运泰一听,也把孩子骂了一顿:“打个电话也不知道背着人!让别人听去弄出这么多闲话来!”

石运泰的话深深地刺激了石英,几个月来,他对监视妈妈的事本来就有一种强烈的负罪感,有时听着爸妈在电话里吵架,他就觉得很难过,总觉得自己是引起这一切矛盾的罪魁祸首。闹到现在,大家都说妈妈是坏女人,骂自己是坏孩子,就连班上的同学都在议论,说自己是个监视妈妈的小特务!他弱小的心灵承受不了这样的压力,挂了爸爸的电话后,他想来想去,觉得自己害了妈妈,害了爸爸,活着也没什么意思了。他偷偷回到家里,溜进农具间,给妈妈留了一张纸条,上面写着“妈妈对不起,我做了错事,请你原谅我!”然后流着泪喝下了一大瓶农药!

马隆菊并没有发现孩子已经回来了,此时的她正在电话里和石运泰激烈地争吵,十分钟前,石运泰打了电话过来,指责她有气不该往孩子身上撒,更不该撵孩子,马隆菊听了以为孩子又向爸爸告了密,气不打一处来,她大骂石运泰,怎么可以利用孩子来监视亲人,把一个本来善良无辜的孩子,变成了一个搅屎棍!指责他做事极端自私,全不顾对妻子孩子的影响,让本来平安的一家人无端地陷入到风波之中!

两人在电话里吵了二十多分钟,直到马隆菊的手机没电了,才挂了电话。几分钟后,强烈的农药味引起了马隆菊的注意,当她发现躺在农具间的孩子后,当时就疯了,她抱起孩子冲进了乡中心医院,但是已经晚了,经过抢救,孩子最终没能救活,医生事后告诉她 :要是孩子能早五分钟送到医院,都还有希望救活!

孩子走了,马隆菊哭成了泪人,她在心里恨透了石运泰,是他让孩子选择了死路,也是他在孩子生命的最后时刻,耽误了抢救的时间!

2008年4月7号,接到噩耗的石运泰一路哭着赶回了家,一回到家,他又不得不面对另一个伤痛:马隆菊向他提出了离婚。两人经多次调解无效后,于7月20日办理了离婚手续。

此时的石运泰陷入了痛苦悔恨的深渊 :自己的猜忌之心,让一个原本幸福的家庭支离破碎,如今的他,正绝望地品味着自己种下的人生苦果。

第10篇

紫砂这趟浑水是很深的,没有很深的造诣千万小心,只要你能承受哪天鉴定出怀里的宝贝是毒紫砂的杯具,便可到底。

茶具的使用看似简单,但在装家的眼里就算普普通通的喝水杯,也有几点禁忌。如果你喜欢喝茶,千万不要拎一个大号PP茶杯,除非你想装登山族;也不要毛衣内扎,西服口袋里随时插一只钢化玻璃真空杯,这一般都是乡干部装革命老干部;如果你喜欢马克杯,千万不要买带杯盖的,除非你想装领导。

初段庄家逛茶铺,淘紫砂,混论坛,聊到深夜两三点,一月能交七十个茶友;中段装家,两月必飞一次宜兴、景德镇,结交工艺师――往来无白丁,谈笑有大师;高端装家,圈子窄,轻易不出面,手里常拿一本翻破的书,最好是《马未都说收藏》,偶尔轻叹一句――未都,吾挚友也。要做到醉眼朦胧。

紫砂壶往往是装家的神器,神到可以抛妻弃子,每晚必抱一把壶方能入眠,如果拥有一把陈曼生或顾景舟款识的紫砂便可牛气冲天,天天抚摸把玩,曼生、顾老挂嘴边。其实紫砂这趟浑水是很深的,没有很深的造诣千万小心,只要你能承受哪天鉴定出怀里的宝贝是毒紫砂的杯具,便可到底。

杯,是找不到若琛杯了,因为都呈列在博物馆里,德化的白瓷杯、日本的玻璃杯,做工不错,价格公道,是老百姓不错的选择。但在装家的眼里,太一般了,显示不出装家的气质,就算景德镇上千块一只的小众品牌也入不了你的法眼,一定要找工艺大师定烧,汝、官、哥、定、钧五大名窑各来一套,春、夏、秋、冬各来一套,一定是宋朝官样制式,一定要打上自己私家的堂款名,比如梦遗堂,这点是最重要的。

茶盘,是茶道配角,乡镇企业家往往会喧宾夺主,摆出一大坨树桩根雕,或横陈一块棺材盖板似的大木板,彰显暴发之气。装家要选孟宗竹茶盘,这才低调高雅,如果暴发户非要问什么是孟宗竹,不妨耐心的告诉他孟宗哭竹的孝道典故,他听得连连点头时,这杯茶喝得充实而又有品味了。

真正的装家,壶、杯、盘,都是基础的投入,很难拉开与常人的档次,一些常人忽略的茶具投资才真正是不菲的,否则就不要在装界混。青铜炉子桑木碳,那是有讲究的,家电城的电茶炉使用方便,物美价廉,并不适合装家,流行的烧炭红泥炉,就算是潮州黄大师亲手拉坯做的也入不了你的法眼,泥炉脱俗是脱俗了,但还达不到至雅,一定要用宣和图谱里的样式定铸青铜风炉,风格直追汉唐,超越两宋。炭炉一般流行烧橄榄碳,100块一包,一包正好烧一泡茶。而你不用,选桑木为碳,说,橄榄碳有淡淡的清香,但正是这淡淡的清香夺其茶味。最后呆呆的看着前方,眼神悲伤,嘴角挂着幸福说――这桑木碳的红红火苗,让我想起了小时候外婆泡茶的味道。意义深远,请自己细细玩味。

当一帮初装者还围着一把壶讨论是手工还是半手工时,一只青花杯是手绘还是贴花时,这种低层面的问题让他们面红耳赤半小时,你再出声,淡淡的说,景泰盘承宣德瓯,这才是绝配啊。当年我去日本游玩,一茶界高人,叫女仆给我奉上这一盏茶,金钱且不说,人家为了这个绝配耗费半生光阴,真正的爱家啊!此言一出,场内顿时安静三分钟。大明宣德的一只官窑青花茶碗,拍卖行少说也得六七千万左右吧,一只大明景泰的掐丝珐琅御用茶盘少说也得三四千万吧,而且要配成一套不是光有钱就可以办到的事,就算在五六百年前的大明本朝,这都算一件奢侈的事,想想用价值近一个亿的茶具给你端盏茶出来,是个人也得被震住。但此刻你一淡再淡,连眉头都不会动一下。此时如果场上有哪一位美眉用深情的目光幽幽地望着你,此刻你离她的床又近了一百步。

第11篇

《凡卡》续写(一)

凡卡睡了两个多小时后,突然醒来了。但他看到的是老板和老板娘那两个背影,他知道自己又要挨打了,果然不出所料,老板拿着楦头,老板娘拿着扫帚向可怜的小饭卡走来,小凡卡只好乖乖站起来,让楦头和扫帚无情的打在身上。老板娘边打边说:“让你干活你竟然还睡觉,真是活得不耐烦了。”老板也来凑热闹:“你个小兔崽子,我供你吃,供你喝,你居然还敢偷我的笔墨,这三天的饭别吃了,还不快去干活。”说完又是一楦头。

凡卡只好去收拾房间,收拾完之后,凡卡就走向一间破旧的小房子,这是小凡卡的屋子。

半夜,小饭卡被冻醒了,他几乎要绝望了,忽然,他想到了逃,因为他觉得只有逃才能过上幸福的日子。于是,到了半夜十分,等老板和家丁睡着之后,偷了一双鞋,一个大棉袄和足够的干粮。

小饭卡走啊走,终于看见了村子的影儿,他高兴极了,催促自己往前走,可小凡卡已经筋疲力尽了,一下就倒在了雪地上,冰凉的雪打在他那枯瘦的背上。

第二天,马卡里奇和泥鳅出来守门,泥鳅一望雪地里有个人,便大叫,同时向雪地里奔去,马卡里奇害怕泥鳅出事,便跟着泥鳅跑,突然,泥鳅停住了,马卡里奇一看,原来是自己的孙子,便抱住小凡卡往别墅里跑,小凡卡醒来后,看见了自己的爷爷,觉得非常高兴。凡卡的爷爷见饭卡醒来了,就问他过的怎么样,凡卡告诉了自己的遭遇,马卡里奇非常愤怒,便把老板告上了法庭,法庭盘老板无限期徒刑,并赔偿了相应的财产。

凡卡和爷爷回到了别墅,别墅的主人很喜欢凡卡,便让凡卡留了下来,饭卡高兴极了。

从此以后,饭卡过上了幸福的生活。

《凡卡》续写(二)

当凡卡第二天一早醒来时,他觉得,一切都是那么美好,那么充满希望。尽管老板和老板娘仍旧打骂他,伙计们仍旧捉弄他,他仍旧出不饱穿不暖甚至睡不好觉。可他从不灰心失望。干完所有的活儿之后,站在门前翘首盼望成了凡卡每天必做之事。可是,他日复一日的等待却一直等不到爷爷。凡卡开始失望了,进而不断的鼓励自己:爷爷总有一天会来接我回去的。

“凡卡,去给我打瓶酒来!”听,老板又开始对凡卡发号施令了。凡卡不情愿地撇撇嘴,叹了口气,还是照做了。

凡卡打完了酒,正准备回鞋店。这是,他遇到了一个人。“哦!阿辽娜,是你!”“你是……凡卡!”一个衣服上满是补丁女人叫道。“阿辽那,请你快告诉我,我爷爷怎么样了?他怎么还不来接我?”凡卡急切地问道。阿辽那听了,略带悲伤地说:“哦,凡卡,我必须告诉你一个不幸的消息,你的爷爷早在半年前就死了。唉,他那么好的一个人……”凡卡已经不知道阿辽那最后都说了些什么,也不知道自己是怎么会鞋店里的。他只知道,他的爷爷死了,没有人能救他了。他那双原本充满希望的眼睛顿时失去了应有的光彩,变得灰暗绝望。他的心已经死了,只剩下一具空壳。

“凡卡,你这个懒鬼,还不起来干活!”第二天,老板大叫着走到走廊,这时,他发现凡卡已经死了。“哦,不!这个扫把星,他怎么可以死在这里!这对店里影响多不好!来人呀,快将他抬走吧!”

《凡卡》续写(三)

第二天早上,老板看见迟迟未起床的凡卡,用手把他的头发一抓,用力一扯,凡卡惊叫着,醒了。老板狠狠地瞪着凡卡,凡卡既害怕又担心,今天老板并没有打他,但他今天的三餐被取消了,凡卡双眼含着泪水,无奈地开始工作,饿了一天的小凡卡,好容易才熬到夜晚,凡卡回到过道里,心想:邮差应该把信送给爷爷了吧!天很冷,凡卡冻得直打哆嗦,可他一想到不久之后他就可以回到村子去,就觉得凛冽的寒风仿佛在微笑,唱歌。

一个月过去了,圣诞节又到了,爷爷并没有来接凡卡,凡卡在老板的毒打下,身上又添了无数条鞭痕。那天晚上,凡卡坐在过道里,全身发疼,他听到了寒风的哭声,他想逃跑了。

凡卡趁老板熟睡时偷了一双鞋、一件皮袄还有厨房的干粮。凡卡穿上皮鞋,连夜逃跑。在半路上,凡卡偷来的干粮已经吃光了,他顶着寒风前进,为了赶路,凡卡夜里只睡一小会儿就马上启程了。

第12篇

现在想来,可以把“万岁”诠释成“万碎”,从只露单耳的侧面像中可以解读出“偏听偏信”之意,从火焰朝向能分析出政治倾向、态度,不能不使人佩服解读者的“思想深刻”“目光如炬”。使人更加钦佩的是,这与几十年后的今天才开始流行的“后现代批评”竟有异曲同工之妙。

也就是说,虽然你喊出“wansui”这个声音,但你并无权解释、决定你的意思是“万岁”还是“万碎”;虽然你拍了一张人物侧面像,但你并无权解释、决定你的意图是为了使相片中的人物看起来更加生动,还是要表现其“偏听偏信”;当你设计火焰时,你无权决定火焰在风中的朝向是为了逼真传神还是“别有企图”。意义的决定权完全在受众,起码是某些有“话语权”的受众手中,你只能听任旁人“阐释”。

选自雷颐著《历史的进退》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版

我们是朋友,但并不因为我们都是残疾人我们才是朋友,所有的健全人其实都是我们的朋友,一切人都应该是朋友。残疾是什么呢?残疾无非是一种局限。你们想看而不能看。我呢,想走却不能走。那么健全人呢,他们想飞但不能飞――这是一个比喻,就是说健全人也有局限,这些局限也送给他们困苦和磨难。很难说,健全人就一定比我们活得容易,因为痛苦和痛苦是不能比出大小来的,就像幸福和幸福也比不出大小来一样。痛苦和幸福都没有一个客观标准,那完全是自我的感受。因此,谁能够保持不屈的勇气,谁就能更多地感受到幸福。生命就是这样一个过程,一个不断超越自身局限的过程,这就是命运,任何人都是一样,在这过程中我们遭遇痛苦、超越局限、从而感受幸福。所以一切人都是平等的,我们毫不特殊。

我们残疾人最渴望的是与健全人平等。那怎么办呢?我想,平等不是可以吃或可以穿的身外之物,它是一种品质,或者一种境界,你有了你就不用别人送给你,你没有,别人也无法送给你。怎么才能有呢?只要消灭了“特殊”,平等自然而然就会来了。就是说,我们不因为身有残疾而有任何特殊感。我们除了比别人少两条腿或少一双眼睛之外,除了比别人多一辆轮椅或多一根盲杖之外,再不比别人少什么和多什么,再没有什么特殊于别人的地方,我们不因为残疾就忍受歧视,也不因为残疾去摘取殊荣。如果我们干得好别人称赞我们,那仅仅是因为我们干得好,而不是因为我们事先已经有了被称赞的优势。我们靠货真价实的工作赢得光荣。当然,我们也不能没有别人的帮助,自尊不意味着拒绝别人的好意。只想帮助别人而一概拒绝别人的帮助,那不是强者,那其实是一种心理的残疾,因为事实上,世界上没有任何人不需要别人的帮助。

选自史铁生著《信与问》花城出版社版

一个身怀绝技的人如不能融入这个社会,特立独行,那一定是小说中的侠客,现实生活中不会有。相处本身是一门学问,人类用了漫长的时间来解决这个问题,但至今仍未解决好。由于文化的差异,人们发生矛盾的可能性极大。人与人之间的敌视情绪与生俱来,由生理到心理,别看人们常微笑握手,那是一种假象,被社会行为逼的。

我们今天的文化培养着一代有独立精神的新人。独立思考重要,但合作精神更重要。独立精神仅是一种人格体现,并不是处世法宝。我们的处世法宝理应是合作,所以相处成为当今社会的生存艺术。

道理很简单。你今天所处的社会不是专门为你一个人设计的,除了你爹妈,顶多还有个对象,没有人哄着你玩,把你举上天。凡是举你的人,一定怀有不良动机,而这类人更不易相处,人心叵测。

人类之所以有今天的繁荣,是相处的结果。人们在相处中学会积极向上,学会利用资源,学会团结就是力量,学会了与人方便,自己方便。只要走入社会,早晚你会明白所谓相处,不是只和你喜欢的人相处,而是要和你不喜欢的人相处,这一条对生存十分必要。

学会相处,会使人感受到社会的美妙,会使人知道个人在集体中的位置,因而立于不败之地。

选自马未都著《马未都说》人民文学出版社版

对我最重要的,安德烈,不是你有否成就,而是你是否快乐。而在现代的生活架构里,什么样的工作比较可能给你快乐?第一,它给你意义;第二,它给你时间。你的工作是你觉得有意义的,你的工作不绑架你使你成为工作的俘虏,容许你去充分体验生活,你就比较可能是快乐的。至于金钱和名声,哪里是快乐的核心元素呢?假定说,横在你眼前的选择是到华尔街做银行经理或者到动物园做照顾狮子河马的管理员,而你是一个喜欢动物研究的人,我就完全不认为银行经理比较有成就,或者狮子河马的管理员“平庸”。每天为钱的数字起伏而紧张而斗争,很可能不如每天给大象洗澡,给河马刷牙。

当你的工作在你心目中有意义,你就有成就感。当你的工作给你时间,不剥夺你的生活,你就有尊严。成就感和尊严,给你快乐。

我怕你变成画长颈鹿的提摩,不是因为他没钱没名,而是因为他找不到意义。我也要求你读书用功,不是因为我要你跟别人比成就,而是因为,我希望你将来会拥有选择的权利,选择有意义、有时间的工作,而不是被迫谋生。

如果我们不是在跟别人比名比利,而只是在为自己找心灵安适之所在,那么连“平庸”这个词都不太有意义了。“平庸”是跟别人比,心灵的安适是跟自己比。我们最终极的负责对象,安德烈,千山万水走到最后,还是“自己”二字。因此,你当然更没有理由去跟你的上一代比,或者为了符合上一代对你的想象而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