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5-29 17:29:57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地理信息,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大数据的概念原本出自以谷歌为代表的新一代IT公司,利用数据密集型复杂挖掘技术处理海量数据,并创造惊人价值的现象,创立之初就颇有“沙里取金”的夺人眼球的效果。
美国政府年初宣布的“Big Data Initiative”,更是将其变成包括中国在内的全球各国炙手可热的新“掘金点”,Map Reduce迅速成为学术界、产业界反复炒作渲染的流行词汇。
“大数据”技术来自搜索、电子商务、科学计算等领域长期与海量数据打交道所积累下的经验积累,目前尚不存在公认的基础理论和解决方案。要真正理解大数据,用好大数据,必须跳出现有概念的窠臼,一方面从底层数据科学入手,提炼和解答出数据背后的科学问题,寻找数据真正的意义和基础规律;另一方面需要遵循“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的原则,在实际应用中了解大数据,研究不同领域的数据情况,明确大数据可以创造的核心价值与实现难点。
地理信息是天然大数据
从上世纪60年代诞生之日起,海量数据问题一直是地理信息领域的“阿基里斯之踵”。究其原因,主要是两方面:
第一,地理科学面对的是一个复杂巨系统。1986年钱学森院士在现代人类知识体系将地理科学归结为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之间的桥梁科学,研究整个地球表面同人类息息相关的大气对流层、岩石圈上部、水圈、生物圈和人类圈环境。因为上至卫星遥感数据、下至地震传感数据,以及我们常见的统计、环境、水利、资源、土地等领域数据都属于地理数据,所以地理信息技术需要处理的范围广,数据源多,数据类型多样,其数据量巨大是不言而喻的。
第二,地球表面的信息量巨大,感知手段多样。以谷歌地图使用Landsat TM影像为例,其空间分辨率为30米,则单一时相全球完整覆盖其整体数据量约为2TB。2012年底,我国已对成功发射天绘、天链、天拓、遥感、资源、气象、海洋等多系列卫星,建立起环境与灾害监测预报小卫星星座,“嫦娥一号”对月观测也取得良好效果,而整个“十二五”期间我国计划发射百余颗卫星。
以今年发射成功的资源三号为例,其几何定位精度为30米,重访周期仅5天,则一年内的基础数据量就可达数百TB。当中国遥感未来迈入国际上快鸟(Quick Bird)等高分辨率卫星达到1M分辨率的门槛后,则全球单次扫描的遥感影像结果数据量将至少超过1800TB,这对目前的数据处理能力来说是不可想象的,更别说还要考虑多波段、多时相、多产品、历史数据、中间数据、重叠区、雷达、点云数据等问题。
遥感数据之外,北斗定位系统的建立、移动互联网和物联网的快速发展也会导致包括来自车辆、风力、雨量、温度、湿度等各种传感器以及个人网络活动的高频空间关联信息的数据洪流涌入,并且要求快速处理响应。
地理数据蕴含巨大价值
随着谷歌地球等互联网电子地图的普及,目前公众已逐渐接受并熟悉了位置服务(LBS)、地图浏览查询、车辆导航等地理信息服务。地理信息已经创造了巨大的价值,但这只是诸多地理信息应用的冰山一角。
无论是遥感数据、物联网传感器数据、地图数据还是个人网络活动数据,都可以看作是地理自然与人文环境的采样与记录,只要使用合适的分析方法就可揭示其蕴含在背后的深刻而复杂的社会自然意义。
地理信息系统擅长于进行空间分析及与其他领域模型的关联分析。例如:
利用遥感数据再分类的特征识别与提取技术,可快速提取地表的水域、农田、城区、建筑等,对农业估产、城市规划等应用具有重要作用;
城市传感器数据的建模、分析可用于了解区域温度、PM2.5等指标真实分布,辅助政府市民进行出行活动决策;
将政区与耕地数据集进行叠加,通过格网分析即可快速统计行政区域内的耕地面积,这对于土地红线控制具有重要参考作用;
空间关系分析针对当前互联网中产生的大量签到信息进行商区聚类分析,从而帮助商业选址、广告优化;
网络分析更是应用广泛,从现代物流仓储选址、配货调度,到公路网,铁路网、电力网、市政管网等设施的优化管理调度,再有水系分析,管理、应急、导航路径分析、交通规则处理等等,都是网络分析的用武之地;
而时空分析则可用于区域环境变化监测,快速发现土地、建筑、气温、环境、水文的变化,从而积极响应。
目前国内地理信息产业建立了从数据生产、软件平台、应用服务的全产业链,上游有四维图新等专业图商;中游有超图软件等地理信息软件平台商;下游有天地图、百度地图、超图云服务等服务商。地理信息技术不仅已成功应用于水利环保、能源矿产、气象环保、国土房产等行业中,而且成为国家数字城市与智慧城市建设的核心平台。
大数据时代下,地理信息产业挑战与机遇并存。不仅需要地理信息系统数据采集、筛选、存储、分析与显示技术的升级,而且要彻底扭转传统地理信息系统重视数据管理与显示,轻视数据分析的状况。大数据的意义只有将地理信息产业的核心关注转移到用户价值上之后才能得到体现,否则大数据不如小数据,因为实现同样的价值前提下前者成本只会更高。
但是,如果在大数据浪潮下,地理信息产业可以完成一次升级,那么就不仅意味着产业链上下游的完全重构,而且可以在物联网、移动互联网、国土、环保、水利领域,分析挖掘其纷繁数据的空间意义,产生巨大的经济社会价值。
三个关键问题亟待解决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地理信息动态庞大的数据流代表着一个巨大的价值宝藏,基于地理信息技术从多源大数据中获取对自然与人文环境的知识,从而提高政府、商业与个人生活效率的美好未来并不遥远。要实现这一目标,有几个问题亟需解决:
一是研究地理信息适用的大数据技术。目前流行的MapReduce等技术只能看做是大数据技术示范,相比传统分布式计算、并行计算技术其适用的范围较窄,难以提高GIS中大部分运算效率,所以处理地理信息大数据必须建立自身的大数据技术体系。
二是解放沉睡的数据。大数据产业需要各个领域的数据融合才能更真实地对世界建模分析。美国政府已依照Government 2.0建设理念了Data.gov 网站,截至2012年11月已提供了来自联邦政府各部门的392590个数据与工具,其中包含空间数据服务386429个;欧洲也相应提出Inspire计划。虽然中国目前也推出了北京市政府数据资源网,推动包括地理信息数据在内政府数据资源的对外服务,但是各个部门行业数据被闲置、堆积、浪费而不共享的情况仍然非常严重,严重制约了行业与应用的发展。
关键词:地理信息;测绘环境;浅析
中图分类号:U469文献标识码: A
地理信息已经得到了广泛应用,服务于我们的生活、工作中,并带来便利。电子地图、卫星导航、遥感影像,这些地理信息产业链上的新生事物正在创造奇迹,效益已经显现。地理信息系统(GIS)集地球数字化于一身,能装下整个地球的超量信息。目前,全球GIS这一新技术产业的年增长率已达到35%以上。
一、地理信息的内涵以及地理信息产业现状
地理信息系统,英文全称为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英文简称GIS,它是一种地理数据管理系统,将地理环境中的诸多要素,包括地理空间的分布情况以及相关的属性数据等,通过计算机技术的应用建立成地理数据库,并对这些要素进行数字存储和分析处理,从而高效地达到地理数据管理的目的。地理信息系统的优势在于可以可以非常迅速地对诸多地理环境要素进行分析,从而便捷地获得所要知道的信息,最终以图形的或者数据的形式表达出信息内容,从而满足科学研究以及应用教学等需要。当前,地理信息系统在我国应用广泛,在天气预报、防灾抗灾、交通管理、公安办案、环境保护以及资源利用等方面都获得了很好的应用。
地理信息产业发展经过三个阶段,一是技术跟踪与实验阶段;二是研究发展与应用阶段;三是产业形成和发展阶段。目前,由于受国际大方向发展的影响,我国地理信息产业有着一日千里的良好变化,国人已越来越强的意识到地理信息产业对于自身的日常生活有着及其重要的关联。因此,地理信息产业近年来在我国呈现出蓬勃发展的良好态势。正在成为中国乃至全球服务业中迅速崛起的战略性新兴产业,成为国家创新体系和信息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十一五”期间,我国地理信息产业年增长率超过25%,保持了高速发展态势。到2011年,我国地理信息产业从业单位超过2万家,从业人员超过40万人,总产值接近1500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达37.47%,一些地理信息技术与产品已达到或接近当前国际先进水平。
最近几年,在“数字中国”和“数字城市”的推波助澜下,我国各个领域几乎都不同程度地在进行地理信息相关的应用系统集成与建设。卫星导航应用与服务也是地理信息集成应用的另一个亮点,呈现出强劲的增长势头。
二、创造地理信息测绘的良好发展环境
为了进一步加强我国测绘与地理信息产业市场的规范化管理,需要制订和完善相关政策。就市场管理而言,政策的核心应该是规范测绘与地理信息产业的市场秩序,建立统一、公平、公正、有序的竞争环境,促进我国地理信息产业的快速和可持续发展。以下是几点具体措施建议。
(一)完善测绘地理信息产业市场准入管理。针对地理信息产业的市场业务活动范围较广、一些业务活动涉及使用国家保密成果的特点,建议对不同的业务活动实行不同的市场准入模式。对于从事基础地理信息数据生产、公众版地理信息产品生产和地理信息应用系统开发与集成业务活动的单位,实行单位资质管理;对于从事地理信息工程咨询与监理业务活动的单位,实行单位资质管理和从业人员执业资格管理;对于只从事地理信息产品增值加工、地理信息服务业务活动的单位,可以不要求必须取得单位质,而通过与工商行政主管部门的合作实行企业注册,业务核准和备案。
(二)进一步加强测绘与地理信息产业市场监管。除继续通过资质年审、不定期专项质量检查和专项业务检查等方式外,还通过企业注册业务核准和备案等,对地理信息产业业务活动进行监管和指导;对从事地理信息产业有关活动的人员通过注册测绘师资格年审等方式进行监管;建立健全地理信息工程技术与造价咨询及项目监理制度;逐步建立我国地理信息市场诚信行为信息管理体系,营造诚实守信的市场环境;通过进一步宣传贯彻国家法律、法规,对地理信息用户特别是政府用户使用地理信息数据、接受地理信息工程服务等进行指导。
(三)尽快建立并逐步完善测绘与地理信息行业自律机制。中国地理信息系统协会等组织应尽快制订并在全行业实施《中国地理信息行业自律公约》;从事某一类服务的地理信息企事业单位可组建相应的地理信息产业联盟,通过制订和履行联盟章程和公约,实现联盟内部的公平、正当竞争;国家有关部门积极支持建立行业自律公约的实施监督和激励机制,保障公约的贯彻实施,维护市场秩序。
(四)充分发挥行业协会在市场规范化建设中的作用。行业协会应在规范地理信息产业市场、发展地理信息产业中发挥进一步的作用。有关行业组织应积极协助政府做好有关工作,如单位资质认证培训、从业人员从业资格认证、从业人员执业资格认证培训、诚信行为信息管理、产品标准制订与评测等。
(五)税收政策。当前,测绘与地理信息市场尚处于初级阶段。特别是进入市场的一部分市场主体,过去是国有事业单位,按国家经济体制改革要求转型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经济实体或完全改制为民营股份制企业,它们对新体制还应有一个适应期,加之地理信息产业本身属于朝阳产业,需要政府的政策扶助。政府在税收方面,如所得税可在一定时间段内给予减免优惠,则将有利于这些单位减轻压力,尽早适应新的测绘与地理信息市场环境,增强自主发展的能力。
(六)强化测绘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坚持以应用为中心,切实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协调好测绘成果保密与应用的关系,处理好公益测绘地理信息服务保障与地理信息产业的关系,深化测绘地理信息服务模式改革。以天地图、地理国情监测、应急测绘保障为抓手,加强测绘公共服务,打造测绘地理信息公益品牌。贯彻实施好《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促进地理信息产业的意见》,积极引导和扶持地理信息产业发展,推进现代地理信息市场体系建设。加快实现测绘地理信息工作从提供地理信息数据走向提供地理信息综合服务,从“幕后”走向“台前”,从基础先行走向服务决策管理全过程,实现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的最大化、最优化。
(七)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建立健全测绘地理信息科技创新体系,让市场真正成为配置创新资源的力量,让企业真正成为技术创新的主体,打通从科技强到事业强、产业强的通道,完成从科学研究、实验开发到推广应用的三级跳,促进科技成果资本化、产业化。坚持抓重大、抓尖端、抓基本,持续推进基础性、系统性、前沿性技术研究和技术研发,加快建设信息化测绘技术体系,夯实事业发展的科技支撑,不断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实现科技创新由“跟跑者”向“并行者”“领跑者”的转变。
(八)加强测绘地理信息统一监管。牢固树立法治理念,改革测绘统一监管模式和手段,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切实提升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动发展、化解矛盾的能力。结合《测绘法》修订,全面清理各类法规和规章制度,加快建成符合全面深化改革新要求的测绘地理信息政策法规体系,夯实改革发展的法律支撑。按照中央关于转变政府职能的要求,切实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坚持简政放权,依法行政,严格执法,把统一监管的着力点从“重事前审批”向“重事中事后监管”转变,加快形成多级联动、部门协作的网上地理信息安全监管新格局,促进测绘地理信息市场公平竞争,维护市场正常秩序,保障国家地理信息安全
三、结语
随着国家经济的快速发展,科学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地理信息测绘也会发展的更加快速。然而目前我国的地理信心测绘市场环境还处于较为初级阶段,必须要建立健全相关的制度,严格规范市场秩序,从而保证地理信息测绘的重要作用能够得到更充分的发挥。
参考文献:
[1]龚强.关于构建测绘地理信息行业云的若干思考[J].信息技术,2013,(5).
[2]唐根林.测绘地理信息成果档案建设初探[J].档案与建设,2013,(12).
[3]陈建国.统筹协调构建统一的测绘与地理信息公共服务体系[J].地理信息世界,2013,(4).
关键词:地理信息系统;发展历程;应用开发;数字城市
中图分类号:C9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地理信息系统 ( Geographical Information System ,GIS) 地理信息系统技术是一种采集、 处理、传输、存储、管理、查询检索、分析、表达和应用地理信息的计算机系统,也称为空间数据的管理系统。它通过对空间和时间数据信息的组织管理和处理分析,可以满足使用者对研究对象的分析、评价和决策是集计算机科学、测绘学、遥感学、环境科学、空间科学、信息科学、管理科学等学科为一体的新兴边缘学科。
1 地理信息系统的发展历程
地理信息系统起源于 20 世纪 60 年代加拿大和美国学者的在土地和交通方面的地理信息研究。1962年加拿大测量学者 R.F.Tomlinson 提出用计算机处理和分析地籍数据并建议加拿大联邦地质调查局研发地理信息系统;1963 年由 R.F.Tomlinson 组织研究开发的计算机地理分析系统研发成功,正式命名为加拿大地理信息系统(Canada 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简称 CGIS)。而几乎在同一时期, 美国西北大学的DuaneF.Marble 在研究城市交通过程中,也提出了建立地理信息系统的思想。作为一种建立在空间信息采集、模拟、处理、检索、分析和表征基础上的决策支持系统。而数字地球、地球信息科学(Geo-Information Science)等概念的提出和理论上的探讨,更是将地理信息系统的发展推向一个崭新的高度。 数字地球概念的正式提出源于美国前副总统戈尔 1998 年 1 月 31 日在加利福尼亚科学中心的一次讲演, 在该讲演中戈尔正式提出数字地球的概念。 戈尔在其讲话中提到的数字地球指的是一个内嵌海量地理信息、三维、多分辨率的地球的数字表示(“Amulti-resolution,three dimensional representation of the planet, intowhich we can embed vastquantities of geo-referenced data”) 。
2 地理信息系统应用开发的一般方式
2.1 基础开发
在开发过程中,开发者不依赖于任何 GIS 工具软件, 而是利用程序设计语言对空间数据进行采集、编辑和处理分析,采用相关的算法进行独立设计。 该方式的好处是无须依赖任何商业 GIS 工具软件,可减少开发成本。 缺点是设计和实现比较复杂,需要大量人力和财力,并且很难在功能上与商业化 GIS 工具软件相比。
2.2 借助 GIS 工具进行二次开发
目前大多数的 GIS 软件商都向开发者提供了利用自己的 GIS 软件进一步开发的宏语言。 例如,MapInfo 公 司 的 Maplnfo Professional 有 MapBasic 语言,ESRI 公司的 AreView 提供有 Avenue 语言,Intergraph 公司的 Geomedia 等。 用户利用这些宏语言可以方便地进行二次应用, 但是由于宏语言功能极其有限, 不利于将信息管理系统的面向对象方法引入 GIS应用中。
2.3 集成二次开发
集成二次开发是指利用专业的 GIS 工具软件(如Maplnfo,ArcView 等 ),实现 GIS 的基本功能,利用可视化开发工具,如 Delphi,Visual C++,Visual BasicPower Builder 等为开发平台,进行二者的集成开发,目前主要有如下两种方式:
1)采用 OLE/DDE 技术。采用OLE(ObjectLinking and Embedding,对象链接与嵌入)自动化技术或利用 DDE(Dynamic Data Exchang,动态数据交换)技术,用软件开发工具开发前台可执行应用程序,以OLE 自动化方式或 DDE 方式启动 GIS 工具软件在后台执行,利用回调(Callback)技术动态获取其返回信息,实现应用程序中的地理信息处理功能。
2) 利用 GIS 组件技术。主流 GIS 软件公司都提供有建立在OCX技术基础上的GIS 功能组件(如Mapinfo 公司的 MapX、ESRI 的 MapObjects 等),开发者可以利用自己所熟悉的常用编程工具,直接将 GIS功能嵌入其中,可以实现地理信息系统的各种功能。该方法可以将面向对象方法应用于 GIS 开发过程中来,从而实现功能更为完善的综合性的 GIS 应用系统。
3 地理信息系统的应用
人类的信息中有 80%与地理位置和空间分布有关,所以 GIS 具有非常广泛地应用。 经过 40 多年的发展,GIS 已发展成为一种成熟的空间数据处理技术和方法,被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 在资源开发、环境保护、城市规划建设、土地管理、农作物调查、交通、能源、通讯、地图测绘、林业、房地产开发、自然灾害的监测与评估、金融、保险、石油与天然气、军事、犯罪分析、运输与导航、“110”报警系统、公共汽车调度等方面展现了广阔的应用前景。这些领域将是 GIS 产业发展的新的增长点。实际上,GIS 的应用将加速度地深入人们的工作和生活的各个方面。由于地理信息在人类生活和国民经济中的重要作用,GIS 在未来的几十年中将保持高速发展的势头,成为 IT 高科技领域的核心技术。
3.1 GIS 与数字城市
GIS、RS(Remote Sensing,遥感)和 GPS(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全球卫星定位系统 )技术构成了空间信息技术的主要部分,即通常所说的 3S 技术, 其中GIS 技术是核心技术。 城市是人类活动最活跃的环节,GIS 技术的应用集中体现在城市应用中。 近 2 年来,数字城市已经成为国内信息化的热点问题,而且还有持续升温趋势。 而以 GIS 为核心的空间信息技术是数字城市的核心应用技术,它与无线通信、宽带网络和无线网络日趋融合在一起, 为城市生活和商务提供了一种立体的,多层面的信息服务体系。 数字城市建设包括 4部分内容,即基础设施、电子政务、电子商务及公众信息服务。而 GIS 应用贯穿上述 4 个部分和各个层面,从城市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到政府空间数据共享、电子商务物流配送以及基于网络的公众地理信息服务,GIS都发挥着不可缺少的作用。从具体的应用来说,GIS 已经广泛应用于构成数字城市的众多行业,如城市规划、城市地下管网、电力、电信、公安、消防、急救等方面。
3.2 GIS 与企业信息化
GIS 技术在企业整个商务过程中都能发挥重要的作用。以 GIS 为核心的空间信息技术可以无缝集成到企业信息化的整体业务平台中,与企业的财务系统、销售系统、工作流管理系统、客户关系管理系统等融合,并且在底层数据库层面上实现数据的相互调用。 当建立在网络架构上时则可以实现远程和分布式计算。
3.3 GIS 与人们的生活
近几年来, 随着 GSM 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GIS的应用范围迅速扩展到人们的日常生活中。 集成 GIS、GPS、GSM 的技术已开始广泛应用于车辆安全防范系统和调度系统,为人们提供车辆反劫防盗、报警、道路指引、医疗救护以及在此系统平台基础上扩展各种电子商务增值服务。 以医疗救护为例, 当患者向监控中心请求急救时, 监控中心可以从 GIS 电子地图上查看到患者的具置,并同时搜索最近的急救车辆,让最近的车辆前去接患者。 患者进入救护车后, 监控中心可以通过双向通话功能, 指导救护车上的医生实施救护治疗,同时通过 GIS 的最优路径功能,给救护车指引道路, 使其以最快的速度到达医院或急救中心。 而在救护车行进的过程中,患者的家属可以通过互联网立即上网查询救护车的行进位置及患者的状态信息。通过 GIS,并结合 GPS 和 GSM 无线通信及网络,使患者、家属、救护车及医生之间建立了无缝沟通体系,最终使患者能得到快速、及时的治疗。
如果在车辆移动目标、家居固定点目标、重点保护单位甚至路灯上都安装了 GPS、GSM 或其他无线通信设备,那么我们在城市生活中,无论是开车、行走或者是在单位、在家里,都可以通过由 GIS、GPS、互联网以及无线通信技术构成的综合服务系统获得急救、 报警和各种商务服务,真正使我们处于立体的、全方位的数字化生活中,体验数字空间高科技价值。
参考文献
地理信息系统的网络体系构架
(1)数据输入功能在所有的给水设施数据进行输入前,必须先完成数据字典的输入工作。①井室设施的输入;②管线设施的输入;③其他给水设施的输入④快速查询辅助点的输入。(2)数据输出功能①图形(地形图与给水设施数据组合)文件形式输出;②图形(地形图与给水设施数据组合)打印输出;③查询统计后的给水设施数据文件及打印输出;④具体给水设施数据信息输出;⑤给水设施整体拓扑结构图的输出。输出给水设施拓扑结构图是为了使GIS系统中的给水设施数据信息进行资源共享,实现供水企业信息化多系统集成,为水力数学模型系统及其他信息系统提供基础设施数据。查询统计子系统系统可以直观地表示给水设施的空间分布状况,并能将给水设施各种图形与设施属性有机结合起来,由设施图形分布状况查询和检索有关的给水设施的属性资料,也可以由属性资料查询给水设施的的分布状况。(支持模糊查询方式)为了使系统的查询功能更加强大,将地形图数据中的建筑物名称和给水设施名称有机的结合起来形成一套实用性很强的快速查询体系,用户只需要输入大概的地理位置名称就可以查询到相应的给水设施所在的地理位置。给水设施管理子系统该系统是给水设施管理的工具。比如:管理者可以进行给水设施的资产评估管理、设施节点之间的距离测量、各管理区域供水面积的量算、供水管段的类型、铺设时间、大用户等方面的信息处理,并能进行图形化界面展示。给水设施在地理位置上分布的不同,造成对管理要求的不同,在道路主干线上的分布和进入居民小区的分布就有很大的区别,市政道路上的管网分布较分散、而且主管线较多、分支节点少,虽然是地位上比较重要但却相对较好管理;而进入居民小区后,管线分布具有密集、分支节点多等特点,而且直接面对居民用户,这就对管理上就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用户管理子系统对于供水企业不同类型的缴费用户,本系统可以使每类用户的分布情况有非常直观的展现,对科学化用户管理,将产生极其深远的影响。管网事故分析子系统,如图4实际操作过程是:当给水设施事故举报人说明事故地点后,用快速查询的方式找到给水设施的具置,同时管网及其他的设施分布也在已在系统上显示出来,针对于是管线设施事故还是井室设施事故的不同,利用系统的空间分析功能,得出事故中所涉及的井室及管线信息,并在抢修工作之前就可以得到第一手的资料,并得到停水所要涉及的范围和具体用户,确定一套关阀方案和应急备用方案。本篇论文提供了部分给水管网地理信息系统爆管分析代码段(见附件)系统维护子系统包括系统数据的备份、数据字典的管理、系统的安全。(1)数据的备份:①地形图数据的备份;②给水设施数据的备份③系统数据的备份。(2)数据字典的管理(3)系统的安全①系统级。要求系统用户需注册登记,并配有口令,每次使用系统时,都需要进行登录,然后输入用户口令,方能进入系统,同时系统产生该用户的使用日志。②用户级。系统对用户分类并限定各类用户的给水设施访问权限。网上子系统网上子系统是利用网络技术,实现信息在Intranet上的,该部分功能根据用户要求作为一项扩展功能。
给水设施地理信息系统的技术性能指标、经济性能指标
当发生突发性事故时,可根据其发生的节点或管段进行计算机操作,得出关阀方案以及事故影响供水范围和具体用户。支持大量用户的并发访问;海量的空间及属性数据的管理;系统数据包含了给水设施数据、地形图数据、参照图数据三部分内容。这三部分数据量很大,尤其是地形图数据,虽然更新率较低、相对稳定,对这部分数据的处理重点放在了调用速度的优化处理上;全要素作业图纸的输入、输出;(1)给水设施地理信息系统应达到的时间性技术指标BS结构下平均调图显示时间:5秒;BS结构下平均查询处理时间:5秒;CS结构下平均调图显示时间:3秒;CS结构下平均查询处理时间:3秒。(2)给水设施地理信息系统的经济性指标对于供水企业来说,本系统的使用使其在科学管理上提升一大步,在减少人工成本、节能增效、降低管网漏损率、提高抢修速度和资产管理上都有明显的经济效益。现就其具体产生经济效益的部分进行经济指标的计算:(1)通过提高供水企业的管理效率,减少了人工成本产生,创造经济效益。(2)降低了因地下管线的不明造成施工事故的机率所产生的经济效益。(3)系统中对于事故处理分析的功能使管网维修部门提高了工作效率,降低劳动强度、减少维修时间所产生的经济效益。
地理信息系统的风险
一个项目的实施无论做了多么详细的论证,其潜在的风险也是存在的,正因为意识到了这点,我们才要对其作出正确的分析,并采取相应的措施,将项目建设的风险降到最低,达到项目建设的目标要求。市场风险:由于项目服务对象属于国家特许经营行业,国家定义这类企业为城市公用企业,所以企业没有太多的资金投入到这类项目中(几乎所有水司的水价都是倒挂的,企业利润极低)。技术风险:风险主要来自于数据格式的转换以及相关系统的无缝连接。管理风险:主要是给水设施资料的更新以及如何及时的反映到该系统中。
关键词:消防信息化 地理信息系统 119接警系统 应用。
一、消防地理信息系统的组成
消防地理信息系统分为消防地理信息数据库(包括:基础地理数据库、消防公共地理数据库、业务专用地理数据库)、标准地址数据库、业务关联数据库等。
1、消防地理信息数据库
包括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消防公共地理信息数据库、业务专用地理信息数据库,以矢量库、栅格图片库等形式存储。
、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
基础地理信息数据是从国土等部门获取的一些最基础的、为社会各行业和业务部门所共用的常规的公共地理信息(包含建筑物、道路、水系、植被等)。基础地理数据应分为数字线划图(DLG)、数字栅格图(DRG)、数字高程模型(DEM)和遥感影像四类。
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平台主要功能:数据管理、数据交换、平台管理、数据在线采集
功能要求:
数据现势性要高;城市正射投影图地理信息数据(1:2000);道路线与道路面需重合,并保持道路线完整;空间数据属性完整,属性内容保持一致;线不存在自相交、异点、悬挂、过线现象。影像图幅接边无缝隙、各图幅无色差,与矢量数据精确套合。数据误差范围:1:500、1:2000比例尺地形图的平面位置中误差不大于图上±0.5mm(城市建筑区、丘陵地)和±0.75mm(山地、高山地),相当于0.25米-1米误差。
、消防公共地理信息数据库
消防公共地理信息数据是指与消防业务密切相关、且为下属各单位所共同需要的一些公用性信息。它既可以是包含某一类公共的社会地理目标信息的图层(如体育场馆、党政机关等),也可以是包含某一类公共的消防地理目标信息的图层(如消防重点单位等)。
主要功能:
①通过消防公共地理信息平台提供的基础搜索、定位功能,在地图上定位一个建筑物,并显示详细位置信息(包括消火栓、消防中队及辖区、天然水源、街道及街区、重点单位)
②对建筑工程、城市公共消防设施实行数字化管理如,可以查询位于道路上的所有高层建筑,并以专题地图的形式显示出来。
③判定区域火灾危险性。通过对每一单独建筑的火灾危险性进行量化,并就整个区域内的建筑火灾危险性进行分析、评估,从而确定火灾高危区域,并有针对性地开展灭火演练、增设消防设施、消除火灾隐患,最大限度地确保消防安全。
功能要求:
①道路信息在后期路径分析上起重要作用的数据之一,在原有的数据上细分,将道路划分以节点为端点的一条条小线段,并重新命名,并做序号。
②为支持报警定位,要与道路相对应的门牌数据,建立以道路信息中道路名称,信息字段为索引的门牌号对应数据库。
③消防信息数据、包括消防点的空间信息和站点属性、人员、物质配备等信息。
④危险源空间信息和属性信息,如危险类型、等级
⑤消防重点保卫单位的空间位置和属性信息。
⑥跨平台的API的接口服务,使要使用到的GIS地图及相关功能能方便的通过API接口调用到GIS地图及相关功能。
、消防业务专用地理数据库
业务专用地理信息是指业务性特强、仅与某一种消防业务密切相关的一些具有特殊业务用途的信息。消防地理信息系统提供地址比对和地址匹配功能,可以将各业务部门的MIS数据关联到电子地图上,生成业务GIS图层。
2、标准地址数据库
在收集、分析城市地址信息的基础上,要按照公安部标准地址数据库规范要求,设计相应的地址要素,定义其编码规则,在此基础上利用消防地理信息平台软件提供的工具自动对已有的地址数据进行分析,自动按照地址要素模型提取相应的地址作为数据字典,并对地址进行编码、上图,形成市级标准地址数据库。省级标准地址库是市级标准地址库的汇总,全国标准地址库是各省标准地址库的汇总。标准地名及地址数据库中存储了各类地名,
在各种地理信息应用中,经常需要在已知地址(如火灾事故地点等等)的情况下,在电子地图中找出该地址的相应位置,定位显示数据记录。通过标准地址数据库和地址匹配服务,就可以实现在电子地图上的定位功能。
3、业务地理关联数据库
从业务数据库中提取业务标识码、地址信息、基本信息,并通过地址比对等手段建立地理关联,形成业务地理关联数据库,通过业务地理关联数据库可在地图上查询和定位业务信息,也可以在业务系统中实现业务信息地图定位。
二、消防地理信息平台在119接警系统中的应用:
①电话报警定位
将报警号码定位到电子地图上,便于接警人员快速定位案件发生的地点。固定电话报警:CTI系统将报警电话从公众电话网接入到后台,其传递的信息包括电话号码、地址等信息,地理信息系统要开发一个接口,当交换机发生电话时,GIS通过自身的地址比对技术将固定电话号码定位到地图上,手机报警:,要中国移动或中国联通开通定位服务,即所有拔打119的手机自动获得其定位坐标,其精度在200米左右,根据中国移动或中国联通等的定位网络协议,自动解析手机号码,定位坐标传递到GIS中,GIS直接定位到地图上,并画出200米的范围。
②快速查询最佳出警路线
很多火警119接警、出警系统仍然是人工接警、人工判断出车路线,不免存在人工记忆准确性差,不能确保最优路线等缺点。通过采用消防地理信息系统,可以立即显示出距离火灾现场最近的消防站位置,并通过算法(如Dijkstra算法,双向式A算法)快速量算出两点(从消防站至火灾现场)之间的折线(道路)距离,并结合路况选出最优消防车路线,确保及时到达火灾现场。
③评估化学危险品扩散、影响范围
对于氯气、氨气等挥发性、扩散性的有毒气体、易燃易爆气体泄漏事故,通过消防地理信息系统并结合当时的气象资料(空气湿度、温度、风向等),可以迅速得出有毒气体最低允许浓度分布区域,有助于快速确定警戒和疏散区域,开展抢险救援。
[关键词]配电管理;地理信息系统;设计;实现
随着我国社会的发展和农业的迅速发展,电力用户也在不断地增加,从而推进了配电网规模的扩大。在现行的电网系统下,其结构呈现日益复杂的状态,传统的管理方式已经不能适应现代化电力系统的需求,因此,必须要通过计算机系统的应用,将地理信息与电网数据进行有机融合,为配电网的发展提供技术支持。
1.地理信息系统
1.1地理信息系统
地理信息系统作为一门新兴的学科,主要是以计算机软、硬件系统为支撑,处理相关的空间实体信息及其属性,并且通过属性数据以及空间数据的有效连接,加强对地理信息的管理,为供电企业提供重要的参考数据。与其他的管理信息系统相比,地理信息系统具有无可比拟的优点。地理信息系统简称GIS,其是一种以采集、存储、管理、分析和描述地球表面与地理分布有关数据的空间信息系统。地理信息系统由数据输入设备、数据输出设备、数据传输设备、数据存储设备等方面组成。
1.2地理信息系统的工作过程
地理信息系统的工作过程主要有:信息源、数据处理、数据库、空间分析、表达等,其通过对地理数据的输入和存储、地理数据的操作和分析、地理信息输出来完成整个工作过程。通常情况下,常见的纸质地图、文字以及非数字形式的资料,都必须转换为数字形式,才能为计算机存储、识别和处理。实现从图形到数字的转换过程,称为数字化。在当前,遥感数据是GIS的重要数据来源。此外,采用GPS技术可以准确、快速地定位地球表面的任何地点,采集原始的地理空间数据。在地理信息系统中,采用“分层”技术,即将地图中的不同要素,存储在不同的“层”中。将不同的“层”要素进行重叠,就形成不同主题的地图,最终将地理信息输出。其中,对于不同图层构成的地理信息是不同的,有社会因素、植物分布、工程地质、土地利用现状、基本情况,在实现应用的过程,要对构成的全部状况进行研究。
1.3地理信息系统的应用
地理信息系统的应用领域:资源调查、环境评估、灾害预测、国土管理、城市规划、邮电通信、交通运输、公安、水利、公共设施、商业金融等。
用于查询空间信息、时间信息、车流信息、路面质量、沿路环境、居民分布等
地理信息系统在城市管理中的应用已得到推广,不同类型的地理空间信息储存在不同的图层上,叠加不同的图层可以分析不同要素间相互关系。
2.配电管理地理信息系统设计
首先,关于地理信息系统的总体设计思想。在进行系统设计时,要以配电网管理工作的方便性为基础,不仅要保证系统输入数据的直观化,而且还要保证数据来源的可靠性,以合理、有效、实用的输出方式,促进系统稳定运行。所以,在设计系统时,一方面要考虑到系统功能的丰富性,另一方面,还要考虑到配电网系统的复杂性、多变性,结合其工作节点又多又分散的特点,着重考虑系统设计的可靠性以及稳定性,从某种角度上讲,这是在进行系统设计时所要考虑的首要问题。
另外,在进行系统设计时,还要从长远利益出发,加强对现代新技术、新设备的应用,顺应社会发展的需求,满足业务管理和扩展的需求。因此,在实际实施中,要注意以下几点:第一,在设计时,要考虑到系统的可扩展性以及先进性,这是系统设计所要考虑的首要问题。第二,加强对系统安全性和维护性的考虑,确保系统不被破坏,并以此为原则,提高系统的实用性,延长系统的生命周期,将系统开发和应用成本控制到最低。
3.配电管理地理信息系统的体系结构
通常情况下,配电管理地理信息系统包括三大集成部分,分别是前台客户端、SCADA以及后台服务器端,在系统中,主要以分布形式的体系,呈现出整体结构。(如图1所示)
首先,前台客户端,其可以为用户提供良好的用户界面,这样,就方便于每个用户,通过计算机系统,进行登陆,从而进入配电管理系统。其次,对于SCADA数据,其主要是用来促进地理信息系统与SCADA系统的一体化运行,从而为用户提供有效方便的实时信息。还有,后台服务器端主是为了完成属性数据以及空间数据的有效连接,这是因为应用程序和地理图层文件都建立在这个服务端。
4.配电管理地理信息系统的实现
首先,关于GIS平台选择。在系统运行的过程中,其涉及到的技术多,而且复杂,如:数据库、图形处理技术等等,所以要加强对现代先进技术以及实用商品的应用,加强对系统的开发和利用,促进其功能的实现。当前,我国大多数地区所采用的是地理信息桌面平台,这个系统平台,简单来讲,就是一个工具型桌面开发软件,主要是通过数据与地图的结合,以数据的形式,达到思维的可视化,从而针对具体的情况提供一种对应的决策支持方式。与其他的地理信息管理系统的平台相比,其最大的优点就在于灵活、简单、精致,对硬件环境没有过高的要求。另外,通过地理信息平台,一方面,可以在不同的网络环境下和数据管理系统中运行,便于对各种格式的数据进行访问,另一方面,还可以其与现有硬件的连接,借助于相应的开发语言,将地图作为处理对象,进行合理调用。
其次,关于数据库的设计实现。对于系统来讲,数据库对其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因此,要想保证系统建设的成本和速度,就需要加强对数据库的应用和实现,并且进行及时的更新和维护,所以,整个系统功能作用的充分发挥必须要以设计的数据库为基础,但是在实际应用的过程中,其数据种类繁多,且复杂,必须要加强对这些数据的合理组织,通过分析整合,使之成为有效信息,这也是当前系统设计所关注的主要问题。
第三,关于属性数据库中的数据表的管理。所谓属性数据,简单来讲,就是对空间实体特征进行简单描述的数据信息,如:数量、名称、说明以及编号等等,通过这些数据的分析,可以有效地实现系统的分析和查询功能。
第四,关于对空间数据库的图层处理。在配电信息系统中,要针对数据不同的特点和特征进行全面有效的管理,并且通过点面形式进行分层处理,结合配电网的相关信息,以实际应用为导向,建立适合于本系统的图层信息空间。然后,将各个地理图层叠加,形成完善的配电网信息图。
第五,关于空间数据和属性数据的连接。在连接属性数据和空间数据时,要利用特殊程序,把空间实体进行数字化处理,然后将其与属性数据进行有效的连接,结合关键字的对应,对图形对象作为媒介,进行信息的交互管理。
关键词:地理信息系统;地理教学改革;新课标
基于当前教育信息化发展的背景,将信息化技术与地理教学模式相融合,对地理教学实践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而地理信息系统的运用则架起了地理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之间的桥梁。
一、地理信息系统的运用是地理教学改革的必然要求
1.地理教学改革的宏观要求
要利用信息技术“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这是教育部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所明确提出的。同时,新的地理课程标准也被给出,其中明确提出“在地理教学中要加强信息技术的使用”,培养学生地理信息意识和能力。促进地理教学模式和学习方式的转变,势必要充分利用地理信息技术,这已然成为地理教学课堂改革的必然要求。在地理教学改革的宏观条件下,虽然传统教育对地理教育的束缚正在逐步减弱,但是在实践中还存在诸多的问题,步入地理教育信息化的发展之路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例如,教师以及学生对信息技术的认识度不够,与地理课程的结合点较少,教学模式选择和应用不合理等,这些都严重阻碍了地理教学改革。
2.课程范式创新的要求
在地理课程改革逐步强化发展的背景下,地理教学范式展现出了差异化和时代化的特点。我国地理教学改革深受时代教育观念和学科科学发展的影响,不停地在发生着改变。教学范式虽然种类多样,但都存在着本身的优点以及或多或少的缺陷。这对地理教师在教学实践的过程中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线教师必须选择适合某种教学情境的教学模式,改变单一的教学模式,实现教学方式的多样化,进而达到吸引学生、充实教学过程的最终目标。
3.地理信息技术运用于地理教学改革的理论依据
(1)教育信息化理论。教育信息化的过程应{度重视对教育系统以信息的观点进行信息分析,并在此前提下进行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充分运用,设备上,加强计算机及其辅助工具、网络基础设施等信息处理设备的运用;技术上,依赖远程通信技术和计算机技术为主的信息技术;资源上,主要指建设数字图书馆和制作教育网站的信息资源。
(2)教学范式创新理论。高中地理新课标在“课程的基本理念”中指出:“强调注重信息技术在地理学习中的应用。充分考虑信息技术对地理教学的影响,营造有利于学生形成地理信息意识和能力的教学环境。”这为地理教学范式的创新点明了道路――地理信息技术与地理教学相结合。教育技术专家南国农教授认为:“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是把信息技术以工具的形式与学生的课程融为一体,使之成为辅助教师教学的工具、帮助学生认知的工具,是重要的教材形态和教学媒体;或者把信息技术融入课程教学的各个学习领域,既是学习的对象,又是学习的手段。”
二、地理信息系统支持下的地理教学模式设计
地理教学模式设计重点在于围绕地理信息技术教学环境进行设计,在此基础上结合不同的学习内容,选择不同的地理信息技术应用形式进行信息化教学设计,“以学定教”,科学地安排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使教学过程最优化。
第一,要考虑哪些地理信息技术可以应用在地理学习中。
根据目前学者们的研究,地理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利用形式主要包括:基于地理信息技术软件平台的运用、GIS地理空间分析教学、地理数据存储与可视化、数字地图操作等。另外,还包括基于GIS数据输出的应用,如利用GIS软件输出地图数据、专题地图等。
第二,要考虑如何结合信息化教学模式的特点,有效整合地理信息资源和工具。
第三,要考虑在地理信息技术的支持下,如何在地理教学中具体应用新的教学模式。
三、结论
关键字:测绘地理信息;国土资源管理
引言:测绘地理信息工作主要包括:测绘、地质、矿山、水利水电、建筑、铁路和公路建设、土地管理、地理信息相关企事业的工程测量、地理信息应用与维护。国土资源管理是我国必须实行最严格的土地管理制度,它将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保证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
1.地理信息系统
1.1地理信息系统定义
地理信息系统是以地理空间数据库为基础,采用地理模型分析方法,适时提供多种空间的和动态的地理信息,为地理研究和地理决策服务的计算机技术系统。以地理信息系统为平台,将现代计算机软硬件技术、电子技术、网络技术、数据库技术等引入到测绘数据管理之中,对各种数据实施强有力的管理,包括输入、存储、分析、更新等操作,为决策提供准确、直观的信息。
1.2系统建设的内容
整个管理系统可针对不同情况分成三个基础类别:大地测量数据系统、城市测绘数据系统、海洋测绘数据系统。各分系统之间又可相互支持、互相调用。大地测量数据系统主要存放国家大地测量的基础数据,首先应包括国家大地水准网和控制网的数据,满足大地测量成果资料管理和对外提供数据的需要。城市测绘数据系统功能是为城市规划、市政建设及其他相关部门提供直观、准确的相关信息。所存储数据应包括该城市的大比例尺地图、地籍图、遥感影像图、人口绿化等专题图,以进行叠加、统计等操作,以为空间决策提供支持。海洋测绘数据系统应包含海洋测量的控制网、水深测量、海洋重力测量情况等,同时要包括洋流、潮汐、海洋气象等专题信息。这些信息经过分析处理可以为导航、变化监测等应用提供数据支持。
2.土地资源管理
2.1土地资源管理的含义
土地管理是国家为维护土地制度,调整土地关系,合理组织土地利用所采取的行政、经济、法律和技术的综合措施。一般而言,国家把土地管理权授予政府及其土地行政主管部门。因此,土地管理也是政府及其土地行政主管部门依据法律和运用法定职权,对社会组织、单位和个人占有、使用、利用土地的过程或者行为所进行的组织和管理活动。
2.2我国土地资源管理现状
我国土地资源较其它国家更为紧缺,人多地少问题突出。我国地大物博,幅员辽阔,总面积居世界第三,但是如果按人均面积来算我国不及世界人均面积的1/3。人均耕地量远小于世界人均耕地。其次我国土地结构不平衡,农地和建设用地矛盾突出。为了实工业化和城市化水平的提高要以牺牲农用地,牺牲农民的生存之本,以及更甚者牺牲国家的长治久安为前提,那么这样的推进将没有了其最初意义。另外我国土地管理制度不完善,管而不严问题突出。许多地方政府由于受经济发展指导的偏差,只注重有利的经济效益而忽视在此过程中造成危害。
2.3我国实行土地管理的客观必要性
首先土地总量较大,人均耕地少且土地资源数量不清。我国的基本国情要求我们必须要保持18亿亩耕地不减少。但是由于现代社会正处于经济发展的高峰期,因此建设用地与农地的矛盾将愈加突出,致使耕地面积减少速度过快,土地质量与生态环境的退化,以致土地资源不堪重负,所以在此情况下查清我国土地资源数量,保持我国18亿亩耕地红线成为了土地管理工作重中之重。
其次水土资源不协调,土地资源质量不明。我国是土资源不协调,处于土地西多东少,而水资源为南多北少,此因我国西部地区有大量耕地却因无水而土地质量低下,南方地区虽有较好耕地资源却也有限。且近年来我国土地退化严重,纠其原因:一是受土地沙化影响,我国荒漠化土地面积为262万平方公里,已占国土面积的27%。二是土壤盐碱化影响:土土壤含盐量太高,只是农作物地产或不能生长。三是受人工影响:工业污染日趋严重,绿色人越来越少,因此只有查清土地资源的质量及其原因,才能进行相应的改良措施,从而更好的保持18亿亩耕地红线目标。还存在土地开发强度大,后备资源不足,土地权属混乱。我国耕地资源后备约为2亿亩,水土光热条件比较好的却不足40%。全国农业耕地普遍处于低等和中等级别,因此很多耕地都不可用。而由于《土地管理法》颁布以前的相当长的一 段时间里, 土地资源的管理使用多由行政领导口头批准, 行政随意性较大, 且没有办理正式的用地手续或行政调拨手续过于简单,用地管理资料不全, 导致土地权属紊乱。不仅如此我国土地纠纷多且复杂。引起土地纠纷的原因主要有人口自然增减、征地补偿、利益驱动、地界不清、权属不明。在土地承包中,过去是按家庭人口数发包,并要求“30 年不变”, “生不增地、死不减地”的政策导致人地矛盾比较突出,甚者全家都无土地。在征地补偿款的分配时,对参与分配的具体人群未作明确界定,导致各村社分配方案不一致而引发纠纷。随着农村城镇化、工业化 迅速发展,新农村建设步伐加快,土地征用增多,土地价值凸显,农民对 土地渴求的增强,成了土地纠纷增多的现实诱因。在第二轮土地承包合同中没有平面图或当时工作不细,登记承包地块、面积与实际地块、面积不符,造成部分农民土地承包权属不明,引发纠纷。此外盲目用地严重,城镇村用地超标,土地浪费大,违法用地现象严重。随着经济的发展,大力开发招商成为了许多乡镇发家致富的法宝,其中一些地方不具备条件,不经批准就进行大肆开发,盲目摆设摊点,对马路进行扩建,扩建广场与公园,开发工业园区的等,因而许多乡镇企业及开发区、工业园等像雨后春笋般飞快的出现在了大家的视野之中。其中有一些企业盲目圈地占地,建造花园式工厂,闲置仓库、厂房等,而一些开发商也为了得到更高的经济利益,进行恶意圈地与随意转换土地用途。
2.4.关于土地管理的相关对策
保护耕地,要大力推行耕地占补平衡制度。非农业建设占用农地,占地者必须开垦同量同质的耕地或缴纳耕地开垦费,本地不能开垦的实行异地开垦。同时实行基本农田保护政策。划定基本农田保护区,对基本农田实行特殊保护,完善和建立一系列保护政策。进一步完善我国国有土地有偿期限使用制度。国有土地供给实行有偿和划拨两种方式。划拨方式有限定的条件。有偿使用的土地根据不同的用途有不同的使用期限。有偿使用的方式主要有出让、租赁、出资作价入股。新增建设用地要缴纳土地有偿使用费。适时加强土地监查制度,提高人民耕地保护意识。法律规定,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土地行政部门行使土地监察权。对土地违法行为,依据有关法律法规进行刑事处罚、行政处罚、和行政处分。增强人民的土地法律意识,是人民依法行使土地权利。
3.总结
测绘地理信息应建立起基本统一、主体合法、职能落实、事权清晰的测绘地理信息行政管理体制。土地管理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也是一个具有实际意义的工具,掌握好这门技术,严格按照土地管理法中要求的去做才可以更好的保护好我国18亿亩耕地红线,保持我国的国之根本不会动摇。
参考文献
随着我国路网干线全面提速,铁路工务部门的线路管理与维护工作压力与日俱增,运营与维修的矛盾日益尖锐,如何才能化解这一困局?
铁路是国家的命脉,在铁路工务管理中,一个很重要的部分就是对铁路设施的管理。铁路基础设施主要包括轨道、线路、路基、桥涵、隧道等,针对这些设施的日常工作包括维修和大修。随着我国路网干线的全面提速以及高速、重载铁路的发展,路网设备维护已成为运输生产组织、行车安全中的关键问题。
由于客车的提速,以及高速、重载货车的开行,导致了工务设备状态恶化,造成工务部门管理工作量迅速加大。同时,由于行车密度提高、行车间距缩短,可用于养护维修的作业时间却在不断减少,运营与维修的矛盾日益尖锐,行车安全隐患也潜在地增多。这就对原有的主要以手工为主的铁路工务管理模式提出了严峻的挑战。
铁路设施管理
困局之解
铁路工务设备具有天然的地理属性,几乎每一条记录都含有类似“起点里程”、“终点里程”、“中心里程”等具有空间位置属性的字段。另外,反映工务设备空间布局的各种地图(例如线路设备综合图、车站配线图等)也是工务部门最常用的管理工具。但由于过去处理图形的软件技术相对复杂,目前这些地图主要以纸介质的方式被使用和管理。因此,工务数据库建设必须解决地图的电子化程度以及设备空间信息与属性信息的融合问题。
除数据特点外,工务部门的办公业务也具有鲜明的空间特色。比较常用的业务需求有图文互访、地址匹配查询、量算等,而原有的信息系统存在着信息孤岛、可视性差、决策支持弱等问题。
为了提高工务部门对车务、电务、机务、车辆,以及分局、路局、铁道部等部门的服务能力,自2000年开始,铁道部运输局和信息技术中心就计划开发和推进全国的铁路工务信息化进程,经过不懈的努力,开发出铁路工务管理信息系统(PWMIS),实现了对工务设备、调度、秋检、防洪水害等信息的管理。借助GIS(地理信息系统)强大的分析功能,系统为最终用户提供数据的可视化、信息的地图化,给管理人员提供了形象、量化的决策支持。从2003年以来,铁道部已经在京广线的主要三个路局(即北京、广州和郑州)实施了这套系统,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日常维护与灾难预警两手抓
工务地理信息/查询系统将铁路工务设备属性、伤损情况、维修记录、防洪备料等工务信息与铁路电子地图关联起来,通过GIS直观形象地将各种铁路设施按空间位置的概念管理起来,工务设备地理信息可对工务系统的线、桥、隧设备的空间数据进行管理和,包括管界图查询、线路设备综合图查询、车站配线图查询、允许速度图查询、大桥略图查询及枢纽图查询等。例如通过查询线路设备综合图可以看到该段线路的组成结构,枕木类型以及与估算铁轨劣化程度相关的参数,通过计算就可以估计出铁轨的劣化程度,从而为维护提前做好准备,预防重大事故的发生。
在重点地段,通过在管界图基础上迭加水害、沙害、碱害、雪害、高路基等重点地段信息,建立重点地段分布图。对于容易受到洪水危胁的地段,在防洪信息地图上标注有车站名、里程、工务管界、主要线桥设备以及水库、危险地点、防洪备用车、备用料、防洪抢险力量、主要河道名称、主要水文站点等地理信息,可以在图层上点击查询防洪基础信息和统计信息及相关的图片。路局/分局的防洪预案预存在系统中,防洪预案包括地形、气象、水文特征、铁路概况 、水害特性、铁路防洪工作标准 、重点防护对象 、防洪调度方案、 铁路抢修实施方案、铁路防洪保证措施等内容; 一旦发生灾情,可以及时调出并根据实际情况调整预案,提高响应速度。
关键词:地理信息;数据服务;基础地理数据库
Abstract: based on the current urban geographical information used to city GIS data acquisition department, and use and different levels of demand, in the analysis file level, data platform level, system function level and Web service level four service based on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model, and puts forward the city as a fundamental geographic information acquisition, service department service mode of the information sharing, for better service to the 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 to provide certain reference value.
Keywords: geographic information; Data services; Basic geographic database
中图分类号:C92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0 引言
早期的GIS软件一般采用文件方式管理空间数据。因此,在空间数据库技术被广泛应用之前,通过共享文件实现地理信息共享,是唯一可行的方式。随着分布式网络技术以及空间数据库管理技术的日益成熟,构建中心数据库管理模式的城市地理信息数据共享平台和共享机制,成为行业部门GIS应用系统数据共享交换的主要方式,也成了作为地理信息采集的测绘、规划部门主要思考的问题。但是,目前的数据交换平台通常只为已建GIS系统提供文件级的数据共享交换功能,为满足众多行业部门不同层次的数据应用需求,以及普通大众对于基础地理信息的需求,数据共享交换平台还应提供数据平台级、系统功能级以及Web服务级等多种形式的服务模式。数据平台级模式主要为满足市政设施管理部门利用中心数据库的GIS数据,自行开发专业的管理GIS系统的需求;系统功能级模式针对只具有基本的数据共享需求,但不具备购买能力或不想购买大型GIS平台软件的用户;Web服务级模式为满足行业管理部门在原有的信息管理系统集成共享GIS数据管理功能的需求。
1 城市地理信息服务模式分析
1.1文件级
文件级数据交换是目前数据服务最为简单又经常使用的一种服务方式,其核心就是针对客户使用管理系统平台的不同进行不同数据格式之间的集成转换。
在数据格式的转换过程中需要注意的就是最大限度的减少信息丢失。通常采用两种方式:一是利用通用GIS平台提供的转换工具,直接读写其它软件的内部格式、外部格式或由其转出的某种标准格式,在系统内部建立格式的映射文件,然后转换输出特定格式的空间数据,当前市场主流GIS平台的数据格式都经常被使用,如ERSI的SHP格式、MapInfo的TAB格式,甚至Autodesk的DWG格式也经常使用;另一种是基于通用数据交换标准转换,国际OGC组织制定的基于XML的地理信息编码标准--地理标记语言GML,以及我国颁布的国家空间数据转换标准(CNSDTF)等已经成为采用的转换标准,随LBS的推广使用,GDF格式的数据也有了一定的需求。
1.2 数据平台级
数据平台级共享交换是通过开放中心数据库的数据访问接口,客户端应用程序按照接口规范,直接存取共享交换GIS数据的共享交换方式。为保证数据存取操作的一致性,数据访问接口通常采用国际标准化组织OGC制定的简单要素规范。OGC的简单要素规范包括要素几何体的抽象规范和针对CORBA,OLE/COM和SQL的实现规范。目前,空间数据的数据库存储主要有两种方式:一是传统的关系数据库厂商通过扩展支持抽象数据类型(ADT)表达复杂的空间对象,典型的有DB2、Informix以及Oracle等。为表达更加丰富的空间数据的需要,这些数据库系统均对OGC定义的简单要素类型进行扩展,并推出相应的空间数据管理插件(如Oracle的Spatial)。另一种是GIS平台开发商基于传统的关系数据库系统,按照OGC简单要素规范,开发独立存储管理的空间数据中间件系统。这一方式的典型:ESRI公司的ARCSDE、MapInfo的Spatial Ware等。限于当前网络系统的带宽和安全性考虑,这种模式多数在机构内部使用。
1.3 系统功能级
系统功能级数据交换是基于某种GIS平台软件,开发存取中心数据库GIS数据的客户应用系统,用户直接使用客户应用系统,进行城市GIS数据共享交互的方式。系统功能级数据交换模式要求应用系统的开发平台,必须要与中心数据库平台能够系统兼容,否则开发平台需提供多源无缝存取管理的功能。目前国内外大型的GIS平台厂商(ESRI的ArcGIS系列、SuperMap系列、MapGIS系列等)均推出了C/S、B/S两种架构模式的系列产品。两种架构模式各有利弊:基于C/S模式的数据共享交换,速度快、效率高,缺点是需要进行客户端软件的分发。
1.4 Web服务级
基于服务式GIS,基础地理信息供应部门把已经建立的基础地理信息库通过Web服务向各部门,从而使各部门可以直接通过访问这些Web服务,使用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实现与本单位的专题数据叠加集成,用于开发应用系统。利用Web Service技术进行城市GIS数据的共享交换,是当前数据共享交换方法研究的热点,通过Web服务级的数据共享,可以把GIS数据交换功能集成到行业部门的专业应用系统。新一代地理信息共享模式不仅具备降低重复建设成本、提高共享效率的特点,还具有数据共享与功能共享并举、支持异构GIS平台集成应用、带宽要求降低、更高的系统安全性等特点。目前,国际标准化组织OGC已经启动了专门研究,如何利用Web Service及其相关技术解决GIS数据共享交换的工程项目即OGC Web服务的启动项目(OGC Web Services Initiative)。该项目提出一个可进化、基于开放地理数据互操作规范的、能够无缝集成各种在线空间处理和位置服务的框架即OWS(OGC Web Services),其中数据服务规范包括Web 地图服务(WMS,即Web Map Service)、Web要素规范(WFS,即Web Feature Service)等。
2 面向用户的城市地理信息服务模式提升
考虑到用户使用地理信息的方便性和当前技术条件、硬件环境等因素,根据实际情况在城市地理信息服务模式上具体进行以下的提升。
2.1 增量方式的文件级地理信息服务
基于常事务方式的采集、维护技术在地理信息采集机构的推广,地理信息采集机构是GIS技术的使用者,又是有力的推广者。在使用和建立基础地理数据库的过程中,逐渐认识到了各个不同阶段所采集的地理信息,这样在不知不觉中记载了城市发展的历史,对城市发展研究者提供了在空间上研究城市的最原始资料。同时在面向对象基础地理数据库的数据维护过程中,每次都记载了更新的增量信息,为获取不同历史时期的地理信息,提供了有力的数据基础保障。
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在用户中的不断推广和成熟,近年来,在地理信息的用户中也逐渐使用GIS技术,有直接使用基础地理信息的,也有在基础地理信息基础上获取各用户专业信息的,总体上采用的就是基础地理信息叠加专业信息的模式。在各用户的专业系统中,基础地理信息维护多采用文件级的地理信息服务,定期从信息采集机构或部门获取最新地理信息,并且用以替换系统中的基础地理信息,如果专业部门已经在基础地理信息上进行了不同程度的编辑或修饰,必将在以后的维护中带来很多不便,这样在用户中也逐渐提出了在基础地理信息方面采用增量方式维护的需求。
需要解决的问题,由于增量方式的文件级信息服务相对于简单文件服务有很大的区别,在技术、规范等方面有许多问题需要解决,如GIS建设中基础地理信息的标准、地理信息用户的稳定性、地理信息维护者和信息提供部门之间的协调等,各个GIS系统之间的标准不统一,也就没有推行增量服务的可能;相对稳定的地理信息用户才会有这样的需求,如果用户对于基础地理信息采取的是可以从不同部门获得这样的态度,也就没有推行增量服务的必要;只有地理信息的提供部门与维护部门的及时沟通,提供部门才能从维护部门及时、准确地获取用户所需要的地理信息。
2.2 基于API网络地理信息服务
网络环境的改善,随信息化进程的不断推进,网络环境不断得到改善,网络上传输速度不断提高,使得在网络上传输地理信息及网络GIS成为一种趋势,更多的地理信息用户在建设GIS系统时较多采用基于网络的C/S构架,以应变跨区域的办公及异构的数据结构。
GIS系统中基础地理信息的共同性用户对于基础信息要求的共性,才使得提供地理信息可以采用雷同的服务。
用户对地理信息使用的专业水平不断提升,用户在多年的GIS建设和使用中也不断提高了对GIS应用和开发的能力,甚至大量用户引进了专门的GIS人才,对于GIS不再是简单的提要求和使用,而是直接参与到规划、方案制定和建设的整个过程。
以Google Map API为代表的网络地图服务为地理信息的网络服务拓宽了思路,使得地理信息服务不再是简单的数据服务或地图浏览,而是将系统、功能、数据等整体封装,针对用户的不同层次定制不同的类、事件和属性,使用户得到不同的地理信息服务,在系统建设中更多的关注于系统功能以及系统专业需求,而不至于束缚与基础地理信息,从而大大缩短建设周期和提高系统的专业性。
3 结束语
城市GIS数据信息的服务是提高测绘成果利用的重要有效途径,数据标准的统一是实现信息共享的前提条件。只有统一的数据标准,才能保证数据的系统性和规范性,有利于数据的维护、分析、更新和利用。根据当前城市信息化建设的现状,针对基础地理信息的生产、使用、管理部门以及多层次用户的数据服务需求,充分利用Web技术的发展以及网络带宽的增加,基于API的网络地理信息服务将成为今后的主流模式,在当前网络条件不够成熟、文件级服务不够成熟,但基于对象的信息服务需求不断扩大的情况下,进行基于面向对象、增量方式的文件级数据服务模式将成为主流。
参考文献:
[1]张明波等.空间数据引掣关键技术与应用分析[J].地球信息科学,2004(12)第六卷第四期
四合院杂乱的现状给管理和规划带来了很多困扰,现有的管理手段已不能全面解决这些问题,主要困难如下:2)整体展现保护区内院落和胡同风貌情况困难。目前,反映保护区内风貌的手段主要有影像、实地拍摄的照片和风貌分类色块(即基于对院落和建筑风貌的分类,用不同颜块表现各院落和建筑风貌情况),但各种手段都无法让规划研究人员和决策者直观全面了解各院落的真实情况。对于影像,由于树木的遮挡和飞行高度的限制,不能清楚反映各院落的肌理;对于实地拍摄的照片,因为数量有限,只能反映部分代表性院落的情况;对于风貌分类色块,因为分类有限,无法全面描述各个院落复杂的情况。3)历史变迁研究困难。目前,在四合院内插建了许多高程建筑,采用二维地图只能反映院落格局的变化,无法反映建筑高度的变化和空间形态的变迁。4)规划效果表达困难。目前,规划方案的审核多采用规划效果图的方式,但由于四合院的环境复杂,规划效果图制作人员往往很难在效果图中还原建设项目现状,以及周边院落和临近胡同的现状情况,导致效果图和实施后效果差别较大。针对以上问题,本文对利用三维地理信息系统辅助四合院保护的方法和思路进行探索和研究,并将相关成果在“东四南历史文化保护区保护规划”和“钟鼓楼广场恢复整治”项目中推广应用。
二、技术路线
结合目前四合院管理、保护、规划中存在的各种困难和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区保护规划研究的需求,本文提出了一套利用三维地理信息系统辅助四合院保护的思路。基于多时期、多分辨率大比例尺地形图、影像图,以及文物保护专题数据、规划专题数据、房产专题数据、风貌普查数据,构建二三维一体化的现状库、历史库和规划库,并以此为基础,搭建旧城历史文化保护区三维规划管理系统,为在三维环境下研究四合院的生长与沿革,探讨四合院的规划和保护,直观呈现四合院的未来创造条件。
三、现状、历史、规划数据库的建立
1.现状三维库的建立按照《三维地理信息模型数据产品规范》(CH/T9015—2012)的分类,以四合院为主体的历史文化保护区现状三维库中主要包括:建筑要素模型、交通要素模型、植被要素模型、场地要素模型和其他要素模型。主流的三维建模手段包括:基于航空摄影测量、基于实地外业测量和三维激光扫描。由于历史文化保护区多集中于空域管制严格的二环以内,因此基于航空摄影测量和机载三维激光扫描进行三维建模均不可行。本文采用了基于大比例尺地形图,结合地面三维激光扫描技术、航空摄影测量等多手段采集建筑物高程的方法进行三维建模。为支撑保护规划研究和四合院管理,各建筑需拥有相关的属性,其中包括:建筑建成年代、产权登记情况、建筑风貌和院落风貌所属类别等信息。2.规划三维库的建立规划三维模型的制作要素应包括建筑和景观两大类。对于不同保护原则的四合院,三维模型制作工艺也不尽相同。对于以修缮维修为主的院落,规划三维模型应保留现状三维模型的坐落位置和主体结构,制作主要依据设计方案对现状三维模型进行修改。对于新建及完全改造的四合院,应按照规划设计总平图、立面图和效果图制作规划三维模型。对于部分改造的四合院,规划模型制作需结合现状三维模型和规划总平图共同制作。规划三维建筑信息应包括规划院落对应的模型生产日期、整治原则、设计单位、模型制作单位、方案名称和规划方案的经济指标,如容积率、绿地率、建筑面积、用地面积等信息。
四、旧城历史文化保护区三维规划管理系统开发
旧城历史文化保护区三维规划管理系统紧密结合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区保护规划研究和四合院管理中对地理信息的需求,除提供三维地理信息系统常有的三维浏览、信息查询、通视分析等通用功能外,还定制开发了历史变迁、风貌分类展示、规划方案比选、规划项目管理、违法建设管理等功能。系统基于CityMaker三维开发平台搭建,服务器端采用CityMakerServer+Java开发,客户端采用HTML+JavaScript+ActiveX控件(CityMakerPlug-in)开发,数据库管理采用MySQL。
五、应用展示
1.研究四合院肌理和尺度的变迁四合院是一种灵活性和适应性强的居住模式,可根据家庭人口特点和生活习惯组织和改造院落空间。研究四合院的变迁历史有助于对历史文化保护区历史沿革和发展脉络进行研究。20世纪50年代时该院还保留了院落格局;60年代,院内逐渐插建了多层现代建筑,原有院落格局被破坏;80年代,院落加建密度进一步增高,院落环境进一步恶化,已经完全失去原貌;2000年后,院落进行了整体改造,院落空间进行重组,逐步形成了围合的院落空间和舒适的氛围,实现了地块的自我更新和完善。2.研究四合院改造方案旧城历史文化保护区三维规划管理系统为直观表达规划意图、研讨规划方案搭建了平台。规划人员在进行方案审核时,可将四合院改造方案直接插入到系统中,模拟建成后的效果,分析推敲规划方案与周边现有建筑的关系。3.评估保护区风貌及历史价值目前,建筑风貌评估主要依靠史料研究、现场踏勘、居民访谈等手段。基于该系统,评估人员可首先利用该系统对保护区历史沿革和现状有一个总体和直观的认识,减少史料调研和现场踏勘的工作量。同时,规划人员可将评估结果在系统中直观呈现,为后期的规划设计提供依据。4.辅助违法建设管理利用旧城历史文化保护区三维规划管理系统,执法人员发现违法建设后,可直接到三维环境中找到相应的位置,填写记录表单,上传现场照片。事后,管理人员不仅可以直观了解违法建设在全市的分布,同时还可有效管理违法建设查处情况。
六、结束语
宫 鹏:清华大学地球系统科学研究中心教授
李朝奎:湖南科技大学建筑与城乡规划学院副院长
陈建军:湖南省国土资源厅基础测绘处处长
未来地理信息技术的最重要的特点之一,就是面向个体的信息服务,和以前的政府机构所拥有的信息有巨大的不同,这种信息服务更加多样化,也更加丰富。
国土资源导刊(以下简称导刊):7月下旬,国家发展改革委和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联合印发了《国家地理信息产业发展规划(2014-2020年)》。而在此前,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促进地理信息产业发展的意见》。国家如此紧锣密鼓地出台关于地理信息产业方面的政策意义何在?
宫 鹏:20年前,地理信息的主要用户是政府,如资源环境、城市规划、国防军事等部门;而现在,地理信息可以说是无处不在。由于定位技术和通讯技术的发展,特别是传感器和无线通讯技术的发展,对于个人、货物等移动目标,和商店、工厂、机关、学校等固体目标而言,其位置信息都可以高效实时地收集、处理、存储和,这是20年前人们无法想象的事情。有了这么多的数据,当然可以做各种分析,而数据种类越多、数量越大,能够做的分析应用就越多。
比如,我近年来正在进行的研究,是将地理信息与公众的健康,特别是传染病等进行关联分析,重点关注与环境有关的疾病的传播,并对其进行模拟。环境与健康逐步发展成一个依赖地理信息行业的新行业。
此外,越来越多基于个置的地理信息的产生,使得人们的社会需求与供给方式也发生了转变。比如,原来需要到商场选购商品,现在可以从网上订购,供货也不再需要经过商店,而是直接从生产地按位置的地理信息发送到消费地。
地理信息及其支持的相关产业正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相应地,也促进了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
导 刊:从全国的地理信息产业来看,整个行业的发展呈现出了哪些特点?
宫 鹏:随着定位传感器的小型化和无线通讯能力的增强,定位已经是一种无处不在的技术。这些定位能力的结合,与人、物资的链接,就构成了人、群体、物资的时空分布,并可以实时用手机,储存并处理应用。
未来地理信息技术的最重要的特点之一,就是面向个体的信息服务。和以前的政府机构所拥有的信息有巨大的不同,这种信息服务更加多样化,也更加丰富。
导 刊:就目前而言,我国的地理信息产业与发达国家还存在哪些方面的差距和面临哪些方面的问题?
宫 鹏:国家层面的《意见》里面很多内容都是粗线条、指导性的,未来还需要落实意见,拿出具体方案来。而在落实过程中,人才问题是重要的障碍。
由于行业发展的历史原因,国外顶尖的计算机人才很少从事地理信息行业,这是地理信息行业发展比较缓慢的原因之一。
而在中国,按照目前的教育专业设置和学科对地理信息的认识程度,实现跨学科人才培养也存在一定的难度。
在我国不少高校的地理信息专业的教学中,“地理”知识缺乏,学生无法联系地理知识去采用地理信息技术检测地理环境的变化;而学过GIS课程的学生,不知道如何去设计有关的GIS应用平台,造成他们到相关部门和公司参加工作时起步困难。
制约我国地理信息产业发展的另一重要因素是没有清晰的可执行的数据政策。
导刊:您说的这些问题,如何破解?
宫鹏:中国自上而下的专业设置有可能发挥优势。只要在顶尖的计算机、通讯、自动化学科适当开设地理信息相关的课程,通过市场机制引导一部分最优秀的技术和管理人才进入该行业,中国就有可能领先世界。
我赞成中国需要有保密政策,但需要清晰和可执行的保密政策,而不是笼统的、以推脱责任为由的保密政策。否则,我国巨大的地理信息科技产业投入所带来的海量的数据,可能被大大地浪费掉,从而制约我国地理信息产业的发展。
导刊:从您从事的行业看,您认为湖南地理信息产业的发展还存在哪些方面的问题?与国外及发达省份还存在哪些方面的差距?这些问题您认为该如何解决?
陈建军:近年来,湖南地理信息产业的发展非常快,但还是存在一定的问题。主要有这几方面的问题:第一,政府对地理信息产业引导、培育及统筹协调工作不够;第二,我省的地理信息产业链不是很完整,特别地理信息软件开发方面欠缺,主要依赖北京、武汉与广州的公司来技术服务;第三,我省的企业对地理信息产业的重要性与产业前景认识不足;第四,与地理信息产业相关的企业与公司,以政府所办的事业单位偏多,而民营或股份制的公司较少,市场活跃度不够,市场活力没有得到激发。
与国外及发达省份还存在的差距,主要体现在:第一是高层次的人才资源缺乏,有少量的高层次人员在高校与事业单位,而在企业的高层次人才非常少;第二,缺乏有技术与有实力的龙头地理信息公司;第三,在地理信息产业链中,我省大部分公司企业集中在数据获取与生产环节,技术含量与利润都比较低;第四,政府作为最大的地理信息生产与拥有者,地理信息的价值没有很好地发挥,信息的共享进展也不大。
李朝奎:规模不大,拳头产品不突出,项目的产业化及带动作用不明显、科技的引领作用没有凸显。
与北京、上海、武汉等比较,存在的差距:产业不集中且规模小,欠缺有影响力的项目及其显化的社会经济效益。
我觉得主要对策应该是,建立GIS产业园;发挥既有科研院所的国家/省级科研平台的作用,开展产学研结合;发挥已经立项项目的应用效益。
导刊:如何促进湖南地理信息的深层次应用?
陈建军:促进湖南地理信息的深层次应用,要从两个大方向发力:第一,要培育具有一定技术与资金实力的公司,壮大市场与扩展服务面,服务好实体经济的生产与物流等,服务好以人为主体的流动与生活,同时获取丰富的地理信息。可以进行大数据分析与挖掘,进一步优化服务生产与生活,例如我们的车载导航、手机地图与导航、运营车辆安装北斗系统等应用。第二,政府要不断丰富地理信息与深化各类应用。有许多需要是或必须由政府来管理的地理空间信息,如电力、城市管网与人防等基础设施的地理信息,通过数字城市、智慧城市建设,提升政府对现代城市的管理信息化水平。在这个过程也需投入大量的资金,比如长沙的城市各类管线网的地理信息获取并建设智能管理系统,就需要投入几十亿元资金,可以带动相当一部分地理信息公司的发展。
李朝奎:地理信息是基础性信息资源,应用面广。我的看法是,一手抓应用技术的深度研究,一手抓地理信息的泛在应用:一方面加大对地理信息系统建设的投入,另一方面减少对地理信息系统建设收益的期望。
导刊:湖南省《意见》的出台将解决哪些方面的问题?给湖南地理信息产业的发展带来什么样的影响?
陈建军:湖南的《意见》的出台将主要解决两方面的问题:一是培育地理信息企业与公司,提升产业发展能力;二是促进政府部门之间信息共享,同时拓展与深化基于地理信息的各类应用。
湖南的《意见》给湖南地理信息产业的发展带来的影响,我想在基于北斗产业发展将会非常迅速。特别基于北斗卫星导航的硬件装备与综合服务系统方面,湖南在技术研发、产品检测、高端应用等方面具有一定的优势,一批从事北斗导航产业的企业正在湖南成长。既有国信军创、创越电子、湘邮科技、长城信息、航天环宇等带动,又有湖南芯丰微电子、湖南中本导航、深圳善领科技、湖南北云科技等生力军的加入。同时,启动湖南北斗卫星导航应用示范工程,包括邮政物流、工程机械、岳阳北斗城市应用3个子项目,预计装载北斗卫星导航应用终端10万台套。
李朝奎:其影响应该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给了湖南地理信息产业明确的定位。二是明确了湖南地理信息产业的指向,三是确定湖南地理信息产业的标准和依据。
导刊:湖南地理信息产业发展目标的实现,将对湖南人们的生活及社会经济的发展带来什么样的影响和提供怎么样的支撑?
陈建军:在现代信息社会中,地理信息是最基础信息,对于政府、企业与百姓生活的重要性日益突显,服务面越来越广,应用度越来越深。由于原来主要靠政府提供地理信息服务,难于满足社会经济发展对地理信息的需求。国家从战略的高度,提出促进地理信息产业发展的意见与规划,意义非常深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