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除夕传说

除夕传说

时间:2023-05-29 17:30:05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除夕传说,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除夕传说

第1篇

中国农历年12月的最后1个晚上,叫做除夕。除,是去掉的意思;夕,指夜晚。除夕就是把本年中最后的1夜去掉,迎接将要来临的新的1年。在中国,除夕,又叫做“除夜”,“年夜”,也叫做“年310”。

在中国民间,除夕的风俗是很多的。 除夕大扫除的风俗由来已久。除夕前几天,人们要把屋里屋外打扫得干干

净净。到了除夕这1天,人们还要进1步大扫除,进行“除故纳新”。这种习俗来源于古代的传说,据说,古代神话中颛顼有1个不争气的儿子,好吃懒做,平日穿着破烂衣服,喝很稀的粥。有1年除夕夜晚,他又冻又饿,死在屋角。所以,除夕这天,人们乘大扫除机会,把家里的破烂衣服和剩饭剩菜拿出来,在新的1年来临前倒掉,表示不让贫穷到家里来。

扫除之后,人们就在自己的家门贴上春联,挂上灯笼,营造出1派节日景象。 在民间,除夕要喝1种叫做“屠苏”的饮料,它是用酒或水制成的。传说,在1间叫“屠苏”的茅屋里,住着1个很不寻常的人,他专门在山林里采集草药。每当除夕时,他就将配制好的中药,往乡邻的屋里送,并告诉乡亲,来年初1时给全家人喝,可以驱病消灾。他还毫无保留地将药方告诉乡亲,于是乡亲们就称这种药为“屠苏”。“屠苏”到底是什么?据古代药书记载,它是由大黄、桔梗等7种中药研制而成,具有防治疾病的作用。

除夕夜,吃团圆饭,几乎是每家每户的传统习惯。这天,在外工作的人,只要有时间,都要赶回家中,1家人团聚在1起,把最丰盛的食品拿出来,团团圆圆地吃1顿年夜饭。

在中国各地,吃团圆饭并不都1样。在南方,这顿饭1般有10几道菜,其中1定要有豆腐和鱼,因为这是汉字“富裕”的谐音。在北[!]方,团圆饭大多是饺子,全家人1齐包,这是1种把美味肉馅包在圆形的薄面皮里的食品,包好后,用开水煮熟,加上佐料,全家人坐在桌前,热热闹闹地聚餐。“饺子”具有象征团聚的意思。

除夕晚上,大人带着孩子到亲朋好友家里送礼,拜年,叫做“馈岁”;邀请别人到自己家1起吃年夜饭,叫做“别岁”;叫完饭,大家互相祝贺道谢1番,各自回家,叫做“散岁”;在家里,晚辈要向长辈行礼,长辈对晚辈嘱托几句,还要给没有工作的小孩子压岁钱,并互相祝贺,叫“辞岁”;这时,大家都不愿去睡觉,1家人或看电视、或打牌等等,享受天伦之乐,直到新1年的到来,叫做“守岁”。

“守岁”是最普遍的1项除夕活动。中国古代诗人陆游在“守岁”诗中,曾写有“儿童强不睡,相守夜喧哗”的佳句。守岁时,小孩子最高兴,平时受大人管得比较严的孩子,到了此时也不受规矩的约束,可以同大人们1起高高兴兴地守岁到元旦天明,充满了辞旧迎新的欢乐气氛。

第2篇

除夕要守岁的原因除夕守岁是最重要的年俗之一。除夕之夜讲究一见人团圆,而守岁从吃年夜饭开始,全家人围坐在一起,有的家庭一桌年夜饭有时候能吃一夜。但大部分家庭会在在吃过年夜饭后,将茶点瓜果摆满一桌,全家人围桌谈话。

关于守岁,有三个不同的传说。一个为,迎接灶王奶奶。相传玉皇的小女儿也就成了“灶王奶奶”,深知百姓的疾苦,常以回娘家探亲为名,从天上带些吃的、喝的、穿的、用的东西回来分给大家。从腊月23开始,“灶王奶奶”便开始收集年夜饭所需东西,直到除夕才收集齐,为了为了人们能过个好年,连夜赶回人间,人们守岁就是为了迎接她。

还有一个传说为“守岁熬年”。这也是人们最常听说的一个传说,即为了一年来一次的年兽,每到除夕之夜,人们把“年”肆虐的这一夜,视做关口来熬,为消磨时光,一家人团聚交谈,有祈求平安度过这一夜的意思。时间长了后,除夕熬年守岁的习俗就形成了。

守岁还有驱走邪瘟病疫之说。传说邪魔、瘟疫病毒害怕灯光、火光,因此人们在除夕之夜灯火通明,放鞭炮等,就是为了驱走对人们不利的邪瘟病疫。

除夕守岁的寓意除夕守岁是最重要的年俗活动之一,守岁之俗由来已久。最早记载见于西晋周处的《风土志》:除夕之夜,各相与赠送,称为“馈岁”;酒食相邀,称为“别岁”;长幼聚饮,祝颂完备,称为“分岁”;大家终夜不眠,以待天明,称曰“守岁”。

“一夜连双岁,五更分二天”,除夕之夜,全家团聚在一起,吃过年夜饭,点起蜡烛或油灯,围坐炉旁闲聊,等着辞旧迎新的时刻,通宵守夜,象征着把一切邪瘟病疫照跑驱走,期待着新的一年吉祥如意。这种习俗后来逐渐盛行,到唐朝初期,唐太宗李世民写有“守岁”诗:“寒辞去冬雪,暖带入春风”。直到今天,人们还习惯在除夕之夜守岁迎新。

古时守岁有两种含义:年长者守岁为“辞旧岁”,有珍爱光阴的意思;年轻人守岁,是为延长父母寿命。自汉代以来,新旧年交替的时刻一般为夜半时分。守岁的“守”,即有对即将逝去的旧岁有留恋之情,也有对即将到来的新年怀希望之意。

除夕守岁要注意的事守岁是汉族民间在除夕的习俗,又称照虚耗、熬年、熬夜。指在除夕夜一家人团聚,熬夜迎接农历新年的到来。那么在这欢乐的气氛中我们有什么需要注意的讲究吗?下面为你讲述那些在除夕守岁应注意的风水。

1、如果是自家大门对准邻居家大门,那么,请务必在自家大门口外面的门框上挂两个中国结,以趋利避害。

2、大门上的“福”字,千万不要倒着贴。

3、家中破损的家居要处理:该扔的扔、该修理的修理。千万不要届时坐在摇晃的椅子上。

4、晚上所有的灯要打开,一直开它三天三夜。

5、晚上八点之前要烧香拜佛。

6、要穿红衣裳、挂红灯,放鞭炮。以图吉利。

第3篇

除夕夜吃年夜饭来历除夕之夜,无论相隔多远,工作有多忙,人们总希望回到自己家中,吃一顿团团圆圆的年夜饭。有时实在不能回家时,家人们也总是为他留一个位子,留一副碗筷,表示与他团聚。这年夜饭也叫“合家欢”,是人们极为重视的家庭宴会。年夜饭又称团圆饭。除夕这一天对华人来说是极为重要的。这一天人们准备除旧迎新,吃团圆饭。

在古代的中国,一些监狱官员甚至放囚犯回家与家人团圆过年,由此可见"团圆饭"对古代中国人是何等的重要。关于年夜饭来历的传说流传着不少有趣的传说故事。其中,流传的比较广泛的,是一则关于人们齐心协力共同抵御“年”的故事。

相传古时候,有一种头如狮子身如壮牛的凶恶怪兽,到了冬天山中的食物稀少了,便要跑出山来闯进村子,见人伤人,见畜伤畜。因此一到冬天,人人惊恐,村村不安。大伙儿只得搬到远远的地方去逃避“年”的伤害。时间长了,人们发现“年”虽凶猛,却也害怕三样东西:一是鲜红的颜色,二是明亮的火光,三是巨大的声响。于是大家商量,只要家家都具备这三样东西,“年”就一定不敢进村了。防御“年”进村侵袭的日子,家家户户照样挂上红色木板,点着火堆,通宵敲敲打打,“年”不再出来危害村民和牲口了,第二天便也相互道喜设宴团聚一起吃饭,欢庆平安。人们认为年夜饭还有逐疫、驱邪、健身的意义。全村的人聚在一起,为驱逐凶兽获得的胜利互相祝贺道喜。

除夕夜吃年夜饭注意事项1、皆围着桌吃饭,不分长幼皆一起吃,在家的成员一定要等到全家到齐了才可动筷子,也要为未能回家吃团员饭的家人摆碗筷,寓意合家团圆,幸福美满。

2、年夜饭不要吃得太快,每样菜最好都要吃一口,因含有吉祥意味,所以在年夜饭中是不可少的,如:芥菜要一根一根从头吃到尾,预示年首才能长长久久。菜头表示好、彩头。全鸡象征全家福。吃鱼丸、虾丸、肉丸,乃指三元及第之意(即状元、会元、解元)。

3、餐桌上唯有鱼不能吃,表示富裕和年年有余之意。

4、如果你家中供奉神灵等,要记得在除夕的晚上饭后二十三时上头炷香,这是敬拜神灵,祈求期盼神灵在新的一年会保佑自己和家人行大运,吉祥如意,平安健康。

5、大年三十晚上辞旧迎新,一定要吃饺子,在众多的饺子中只包上几只带有硬币的(现在人们讲究卫生,就用花生或其他果仁来代替。),谁吃到了这样的饺子就预示着在新的一年里会交好运,有吉祥之意。

6、如果长辈给晚辈添饭加菜,若吃饱了不想要,不能说“不要”,而是说“有了”。

7、如果个别茶果吃完了,要说“吃兴了”或“太多了”,而不是直接说“没有了”。

8、年夜饭就餐前,必须要先要准备供品祭祀祖先。

除夕年夜饭食物1、馄饨

新年吃馄饨取其开初之意。传说盘古氏开天辟地,使“气之轻清上浮者为天,气之重浊下凝者为地”,结束了混沌状态,才有了宇宙四方。再则取“馄饨”与“浑囤”的谐音,意思是粮食满囤。

2、饺子

是中国的传统食品之一。也称作扁食或煮饽饽。古来只有馄饨而无饺子。后来将馄饨做成新月形就成饺子了。在唐代吃饺子的习惯已经传到中国的边远地区了。除夕夜,十二点钟声一敲响,就开始吃饺子,因此时正是子时,取其新旧交替,子时来临之意。

3、长面

也叫长寿面,新年吃它,预祝寿长百年。古代的一切面食都叫做饼,所以汤面起初也叫汤饼,开始的面片不是擀成或压成的,而是将和好的面,用手往锅里撕片片,和北方吃的“乌鸦头”、“猴耳子”等的做法差不多。到唐代以后开始用案板擀面,才逐渐有了长面、短面、干面、素面、荤面、挂面……

第4篇

除夕简介除夕是春节的前夜,又叫年三十。有一种传说:是古时候有个凶恶的怪兽叫夕,每到岁末便出来害人,后来,人们知道夕最怕红色和声响,于是年三十晚上,家家户户贴红春联,燃放爆竹,来驱除夕兽。以求新的一年安宁。这种习俗从此流传下来,年三十晚上便称为除夕了。

除夕的禁忌除夕有很多的禁忌禁忌。如忌言鬼、死、杀等不吉字眼、忌打碎碗碟,忌恶声谩语,忌随地便溺,忌泼污水、灯油于地等。人们在大年三十到来时,一面欢度佳节,喜庆丰收,一面洗澡更衣、打扫卫生,以驱疫病、除恶鬼。尤其是在年夜饭时,有更多的禁忌。

1、长辈给晚辈添饭加菜,如果吃饱了不想要,不能说”不要“,而是说”有了“;如果个别茶果吃完了,要说”吃兴了“或”太多了“,而不是直接说”没有了“……这些吉利话是人们的”除夕功课“,大人要教孩子说,否则新年不顺。

2、年夜饭就餐前,必须要先要准备供品祭祀祖先。请祖灵之前,家庭成员和物品必须齐全,否则就是说人不团圆、财不完整。祖灵请来之后,供桌两旁的座位,任何人不得占用,意为不能与祖先争座位;不得吵闹,更不准骂人,否则就是对祖先不尊敬;

不得把喝剩的茶水泼在地上,以免混淆了浇奠与泼水;大祭祖灵时,不得高呼小孩的名字,以免大门外无主鬼魂听到后,造成小孩夭折。正式进餐时,非常忌讳别人来打扰的,特别忌讳有人来串门,因为这叫”踩年饭“,会使全家人不得安宁。

3、吃完年夜饭后,有除夕守岁的风俗。全家欢聚一堂,围炉而坐,叙旧话新,畅谈美好的祝愿,寄希望于新的一年,因而通宵不眠。同时,要遵守一些守岁的禁忌,禁忌大声喧哗,以免惊醒恶魔;禁忌照镜子,以免见”恶魔“;

禁忌将灯油泼地,倘若油味冲淡了酒味,”恶魔“便会醒来,导致祸害接踵而至;禁忌打碎器物,意谓着这年会有”破运“,补救方式是用红纸包起,口中念”岁岁平安“等吉祥话,并放在神案上数天,即可化解灾难。

4、除夕是去旧迎新的时候,尤其是惧怕疫病与恶鬼。

除夕传说相传很久以前,有一个老员外,家里雇了一个好厨师,老员外有一个独生子被抓去当了兵,眼看要过年了,老员外两口想起儿子一年都没给家里来个信儿,也不知道是死是活,就成天板着脸,没一点要过年的意思。老厨师看在眼里,心里为老俩口伤心,可他也没什么别的办法,只想把饭做的好点儿,也叫老俩口高兴点儿。

第5篇

除夕来历和传说 除夕夜祝福语大全

除夕的由来

关于年的由来,有一个传说。相传在远古时候,我们的祖先曾遭受一种最凶猛的野兽的威胁。这种猛兽叫"年",它捕百兽为食,到了冬天,山中食物缺乏时,还会闯入村庄,猎食人和牲畜,百姓惶惶不可终日。人和"年"斗争了很多年,人们发现,年怕三种东西,红颜色、火光、响声。于是在冬天人们在自家门上挂上红颜色的桃木板,门口烧火堆,夜里通宵不睡,敲敲打打。这天夜里,"年"闯进村庄,见到家家有红色和火光,听见震天的响声,吓得跑回深山,再也不敢出来。夜过去了,人们互相祝贺道喜,大家张灯结彩,饮酒摆宴,庆祝胜利。

为了纪念这次胜利,以后每到冬天的这个时间,家家户户都贴红纸对联在门上,电灯笼,敲锣打鼓,燃放鞭炮烟花;夜里,通宵守夜;第二天,大清早互相祝贺道喜。这样一代一代流传下来,就成了"过年"。

除夕夜简介

除夕夜是指每年农历腊月的最后一天的晚上,它与春节(正月初一)首尾相连。“除夕”中的“除”字是“去;易;交替”的意思,除夕的意思是“月穷岁尽”,人们都要除旧迎新,有旧岁至此而除,来年另换新岁的意思。而此时也是让孩子了解传统春节,接受传统教育的最佳时机。

除夕夜祝福短信

1、静候新年钟声的敲响,许下心中美好的愿望,今晚是幸福的聚会,今夜是快乐的海洋,亲手点燃了烟花,夜空绽放了吉祥,亲身体会了团圆,幸福在胸中游荡,亲眼目睹了盛世,享受最美的晚上。除夕夜,等候幸福来临,快乐放飞梦想,点燃心中激情,拼搏实现理想!

2、爆竹辞旧岁,欢喜过大年;爆竹炸上天,来年赚一圈;爆竹炸得响,钱财如水淌;爆竹炸最后,钞票赚得厚;爆竹时时放,来年旺旺旺!愿除夕快乐!

3、除夕到,鞭炮阵阵响,响出20xx年的吉祥;烟花满天放,放出20xx年的希望。也让我的祝福在你心里绽放爆响:祝鼠年幸福安康,福运无疆!除夕快乐!

4、今夕何夕,又逢除夕。一夜连双岁,愿您岁岁如意,家兴人兴事业兴;五更分两年,祝您年年称心,福旺财旺运气旺。敬祝您及家人新春愉快!

5、雪里江山美,花间岁月新,和顺一门有百福,平安二字值千金。和风吹绿柳,时雨润春苗,冬去山明水秀,春来鸟语花香。除夕到来之际,祝您及家人吉祥!

6、除夕像一个完美的句号,又像一个开启未来的冒号,而我的祝福就像一连串的感叹号,永无止境。愿你天天快乐,周周开心,月月健康,季季平安,年年幸福!

7、除夕的风儿暖暖的,除夕的焰火艳艳的,除夕的美食馋馋的,除夕的气氛融融的,除夕的祝福美美的,除夕的时光赞赞的。过年快乐!

8、除夕夜,我把最温暖、最真挚的祝福给你,愿你的人生有平安相伴,幸福相随,快乐相守,成功相望,年年岁岁朝朝暮暮都幸福快乐!

9、阳光给你明媚,火光点燃激情;月光给你梦幻,星光唤醒心灵;灯光给你幸福,烛光释放心声!除夕钟声敲响,新年送给你一生平安幸福!

10、带上诚挚的祝福,愿除夕的钟声,激荡起祈盼的音符。愿平安、幸福、快乐、健康、好运能够为你奏响鼠年生活的主旋律。辞旧迎新,愿你鼠年暴吉!

除夕祝福语大全

1、或许给你拜年的人已经排成了长队,或许送你祝福的人已经济济一堂,趁着大年初一,赶紧送上最早最真挚的祝福,愿你万事如意!

2、春节到,鸿运照,烦恼的事往边靠,爱情滋润没烦恼,钞票一个劲儿往家跑,出门遇贵人,在家听喜报,年年有此时,岁岁有今朝。祝:新春愉快!

3、祝你鼠年:大名鼎鼎,大吉大利,大红大紫,大显身手,大炮而红,大鸣惊人,大马当先!

4、不许动!举起手来,认识的站左边,不认识的站右边想笑的站中间。说你呢!快放下手机,双手抱头靠墙站好,仔细给我听着:祝你新年快乐!

5、天增岁月人增寿,春满乾坤福满门。三羊开泰送吉祥,五福临门财源茂。恭祝新春快乐,幸福安康!!

6、快乐的秧歌扭起来,长长的祥龙舞起来,欢快的舞步跳起来,幸福的歌曲唱起来,祝福的短信发起来。春节到了,祝你快乐不断,喜笑颜开!

7、祝你新的一年致富踏上万宝路,事业登上红塔山,情人塞过阿诗玛,财源遍布大中华。

8、烟花的一瞬间是快乐;流星的一瞬是祈愿;思念的一瞬是感动。而我只想让你看到短信的一瞬能够明白:无论你天涯海角,都会深深祝福你春节快乐!

第6篇

文/陈书秀

农历五月初五为端午节。古代在端午日午时,切菖蒲以泛酒中,饮之可辟瘟疫之气,故曰蒲节。《帝京岁时纪胜》曰:“五月五日细切蒲根,拌以雄黄曝以浸酒,饮余则涂抹儿童面颊、耳鼻,并挥洒床间帐,以避毒虫。”这一天,士人还于郊野或演武厅走马较射,谓之藉柳。传说师旷在这一天采艾占病,为采艾日。又传说因五日午时,头柄星正掩五鬼,送药行业在此时制百药,无不灵验,是古代的制药日。这天以五彩丝系臂上,谓之“续命缕”,可辟兵及鬼,令人不病。又以石榴、葵花、菖蒲、艾叶、栀子花插瓶中谓之五瑞,可辟除五毒(蛇、壁虎、蜈蚣、蝎子、蟾蜍,民间百姓多用此说)。“榴花角黎斗时新,今日谁家酒不樽。堪笑江湖阻风客,却随蒿叶上珠门。”这首古诗是描述当时人们欢度端午佳节的种种习俗。端午节前后,人们除了吃粽子、插艾叶之外,还要给孩子们带上香囊。

农历六月初六为天贶节。传说这天为大禹的生日,故又称神诞节。《燕京岁时记》曰:“京师于六月六抖晾衣服、书籍,谓可不生虫蠹”。据《宋史・真宗记》和宋・赵升《朝野类要》所载,宋真宗大中祥符四年六月六,天书降,诏以此日为天贶节。这一天要辟恶驱蛊。

农历七月初七为乞巧节。历史上许多名士在这一天晒衣、晒书,遂成卫生民俗。古人还认为,这一天是化生之日。以蜡做婴儿,浮水中以为戏,为妇人生子之祥。也有做泥孩儿,巧饰金珠,七夕用以馈送,为天仙送子之祥。

农历八月初一以朱墨点小儿额,谓之天炙,以厌疫。

农历九月初九为重阳节。汉代时有宫人在九日这天饮酒和茱萸酒,后得长寿,此后民间也在九月九日饮此二种酒。

至除夕,即是年底请傩神驱逐疫鬼,每家又有门神。传说黄帝时,有兄弟二人,名神荼、郁垒,能执鬼除疫,后世祀以为神,便画成两幅图像,贴在两扇门上,后世演为对联。传说上古西方深山中有恶鬼,名山魈,人犯之即病寒热,畏爆竹声。除夕,人以竹烧火中,噼啪有声,则惊走。火药发明后,以鞭炮代之。故除夕放鞭炮,意在祛除瘟疫。

举白旗的由来

文/刘元

两军对峙时,战败的一方准备投降,就要打出白旗,战胜的一方则会停止使用武力允许其投降。

在战争中使用白旗起源于远古,但当时白色旗帜代表要求先休战进行谈判,而不表示投降。

当交战的一方打出白旗时,对方便知道另一方要求谈判,于是下令停止一切进攻活动。持白旗的一方则派出军使、号手、旗手和翻译到对方指挥部说明条件或意图。军使从展示白旗开始到再回到本方为止享有不可侵犯的权利。谈判期间双方谁也不能向对方发动进攻。

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渐渐把在战争中打出白旗认为是投降,后来,打白旗就成了“投降”的标志,且一直沿用到今天。

“三”为什么在成语中遭贬

挑三拣四、丢三落四、推三阻四……你注意到了吗?这些含“三”和“四”的成语多为贬义。

细翻成语词典,发现成语里不光三和四有这个问题,三和其它任何数字只要一碰头,基本上贬义居多。如“三长两短”、“三心二意”、“三天打鱼,两天晒网”,难道问题出在“三”上?

第7篇

“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我的家乡在浙江,浙江有许多名风名俗和很多地区不一样。

春节是我国第一个古老的节日,也是全年中最重要的一个节日,因此春节的民风民俗也多种多样。因为相传年兽怕红色,怕火光和怕响声,所以人们便贴对联,放鞭炮和敲锣打鼓等习俗。

腊月中旬的时候,鞭炮上市,商店里的老板进来了许多的鞭炮,有手雷炮,甩炮,飞天炮……有许多的小孩子去商店里购买鞭炮,生意非常红火,我们小孩子玩得高兴,老板就开心。

在浙江的春节中,活动丰富多才,带有民族的的浓郁特色。在农历腊月二十三的时候,传说这日是“杜老爷上天”这一天,因此家家都要祭杜神,请求他上天之后多说好话,吉利话。民间传说,杜老爷上天专门告人间的善恶,一旦那家被告,小罪要减寿一百天,大罪减寿三百天。

除夕是指每年腊月的最后一天的晚上。过了那一天的十二点。我们就长大了一岁。除夕那天晚上,在我外婆家吃团圆饭,蔡很鲜美,有老鸭煲,美味的虾,还有好吃的羊肉。压岁是由长辈发给晚辈的,并勉励我们在新的一年里学习进不。

这就是浙江的春节。

第8篇

The Spring Festival, the most important festival to Chinese. Is China the biggest, the most lively,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ancient traditional festivals, is also unique to Chinese festival.

Festival, is the beginning of the lunar calendar, another name is called New Year's day, Spring Festival is the biggest, the most lively, China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ancient traditional festivals, is also unique to Chinese festival. Is the most concentrated expression of Chinese civilization. Since the western han dynasty, the custom of Spring Festival continues today. The Spring Festival, generally refers to New Year's eve and the first day. But in private, in the traditional sense of the Spring Festival is from the Greek festival of the day or month, 23 or 24 people, until the fifteenth, among them with New Year's eve and the first day of the first lunar month. How to celebrate this holiday, in one thousand years of history development, formed some relatively fixed customs and habits, there are a lot of handed down also. During the traditional festival, the Spring Festival of the han nationality in our country and most of ethnic minorities have to hold various celebration activities, these activities are to worship deities, worshiping ancestors, blow away the cobwebs, meet jubilee blessing, pray for good harvest as the main content. Form rich and colorful, activities with strong ethnic characteristics. On May 20, 2006, "Spring Festival" folk have been approved by the state council listed in the first batch of state-level non-material cultural heritage list.

The origin of the Spring Festival has a legend, the Chinese ancient times have a kind of call "year" monster, head long feelers, fierce abnormalities. "Year" the elder deep in the bottom of the sea, every New Year's eve just climbed out, swallowed cattle damage lives. Therefore, every New Year's eve that day, the people of CunCunZhaiZhai could flee to the mountains, to escape the "year" animal damage. One NianChuXi, from the village outside a begging the old man. Folks a hurried panic scene, only the east village, an old woman gave the old man some food, and urged him quickly up the hill avoid "year" beast, the old man stroked his beard say with smile: "mother-in-law if let me stay overnight in the home, I must have" years "beast." Old woman continue to persuasion, begging the old man smiling without a word. At midnight, "nian" beast into the village. It found the village atmosphere unlike previous years, village east wife's husband's family, the door stick red paper, candle lit the room. "Year" beast was a shake, long a sound. Nearly the door, hospital suddenly spread "banging spluttered" Fried sound, "nian" shuddered, again dare not go up. Originally, "year" the most afraid of red, fire and exploding. At this time, her mother-in-law's door open and saw hospital a red-robed man laughed. "Year" frightened to disgrace, mess up. The next day is the first day, the people of refuge back very surprised to see the village safe. At this point, the old woman was suddenly enlighted, quickly spoke to the fellow villagers begging the old man's promise. This matter quickly spread around the village, people know driven "years" beast approach. (the legend of hakka) from then on, every year New Year's eve, families paste red couplets, firecrackers; Household candle lit, keeping stay by age. Beginning in the early morning, still walk close bunch of congratulate friends say hello. This custom spread more widely, Chinese the most solemn of the folk traditional festival.

春节,中国人最重要的节日。是中国最盛大、最热闹、最重要的一个古老传统节日,也是中国人所独有的节日。

节,是农历的岁首,春节的另一名称叫过年,是中国最盛大、最热闹、最重要的一个古老传统节日,也是中国人所独有的节日。是中华文明最集中的表现。自西汉以来,春节的习俗一直延续到今天。春节一般指除夕和正月初一。但在民间,传统意义上的春节是指从腊月初八的腊祭或腊月二十三或二十四的祭灶,一直到正月十五,其中以除夕和正月初一为。如何过庆贺这个节日,在千百年的历史发展中,形成了一些较为固定的风俗习惯,有许多还相传至今。在春节这一传统节日期间,我国的汉族和大多数少数民族都有要举行各种庆祝活动,这些活动大多以祭祀神佛、祭奠祖先、除旧布新、迎禧接福、祈求丰年为主要内容。活动形式丰富多彩,带有浓郁的民族特色。2006年5月20日,“春节”民俗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春节的来历有一种传说,中国古时候有一种叫“年”的怪兽,头长触角,凶猛异常。“年”长年深居海底,每到除夕才爬上岸,吞食牲畜伤害人命。因此,每到除夕这天,村村寨寨的人们扶老携幼逃往深山,以躲避“年”兽的伤害。有一年除夕,从村外来了个乞讨的老人。乡亲们一片匆忙恐慌景象,只有村东头一位老婆婆给了老人些食物,并劝他快上山躲避“年”兽,那老人捋髯笑道:“婆婆若让我在家呆一夜,我一定把‘年’兽撵走。”老婆婆仍然继续劝说,乞讨老人笑而不语。 半夜时分,“年”兽闯进村。它发现村里气氛与往年不同:村东头老婆婆家,门贴大红纸,屋内烛火通明。“年”兽浑身一抖,怪叫了一声。将近门口时,院内突然传来“砰砰啪啪”的炸响声,“年”浑身战栗,再不敢往前凑了。原来,“年”最怕红色、火光和炸响。这时,婆婆的家门大开,只见院内一位身披红袍的老人在哈哈大笑。“年”大惊失色,狼狈逃蹿了。第二天是正月初一,避难回来的人们见村里安然无恙十分惊奇。这时,老婆婆才恍然大悟,赶忙向乡亲们述说了乞讨老人的许诺。这件事很快在周围村里传开了,人们都知道了驱赶“年”兽的办法。(客家人的传说)从此每年除夕,家家贴红对联、燃放爆竹;户户烛火通明、守更待岁。初一一大早,还要走亲串友道喜问好。这风俗越传越广,成了中国民间最隆重的传统节日。

第9篇

除夕的传说与习俗

这一年,村里的人们在收拾东西逃走的路途中遇到一位年纪约七八岁的孩子,饿倒在路旁。有位好心的老婆婆将孩子救醒,并要这孩子一起上山躲避恶兽——夕,这个聪明的孩子便与老婆婆一起跟着村子里的人来到了村后的竹林里。由于冬季在竹林里寒气逼人,大家冷得纷纷伐竹盖房、烧火取暖。这个被老婆婆救来的孩子就好奇的问大家:我们这竹林离村子那么近,就不怕夕会来到这里吗?有位老人回答他说:“我年小的时候就随乡亲们来这里躲避夕,雪很大的那几年因为它饿极了也追来过,可是它每次都看到乡亲们在这竹林里伐竹就匆匆忙忙的走了。”这个孩子想了想告诉大家:“我有办法除掉‘夕’让大家从今以后不用每到腊月里就出来逃难。”大家听后都非常高兴,纷纷问该怎么办?这个聪明的孩子告诉大家:多砍一些竹节带着,今夜全村人都可以回家!在你们各家的门外挂一块红布,就好了,等到明天天亮之后夕就再也不会来了。乡亲们半信半疑的听着这个孩子的话,由村里的老者带着各自回了自己的家。

很快入夜了,村民们由于害怕“夕”会来没有人敢睡觉,除都在自家的门外悬挂了红布条之外,就来到村中间的空地上,守着一些从竹林里带回来的一些碎的竹节。天气寒冷大家点了火堆取暖,饿了就拿些吃的出来……子夜,便听到一声震天的巨吼,大家恐惧的缩做一团。这时那个聪明的孩子突然间站出来告诉大家说:“我去把他引来,然后大家就往火堆里扔我们守了一夜的碎竹节。”

还没等好心的老婆婆伸手去拽,这个孩子已经来到了村口,孩子看到夕正在往村里硬闯,破坏了很多东西,于是他大声的叫到:你每年都来,害得百姓不能安居乐业,今天我一定要给你点厉害!“夕”听到孩子的叫声,便循着声音追来过来,可是它看到家家门墙都挂着红红的布条就没敢进,于是顺着孩子的声音忍着挨饿的肚皮来到了村中央的空地这里。这时孩子大声地说:“乡亲们,往火里扔碎竹节啊!”,可是大家因为害怕早已经站在那里礓住了,这个瞬间“夕”用他的角把孩子挑了起来重重的甩在了地上。村民们听到孩子落地的声音反应过来,纷纷往火里扔起了竹节。由于是砍伐不久,湿湿的竹节遇到旺火纷纷爆裂,噼里啪啦的响了起来!“夕”听到这响声掉头鼠窜,没有再损坏村里的东西。

天亮起来了,“夕”被人们扔到火里的竹节爆裂时发出的声音吓跑了,住户家因为门前挂的红条,夕没有进所以保住村里的房子了,人们心中却高兴不起来。因为那个救了这个村庄的聪明的孩子被“夕”挑死了。而这一天就是正月初一。这个聪明的孩子,他的名字就叫做“彭炫”。

因为“夕”没有死,所以每年的腊月卅十,大家都守着碎竹节等待着,希望早日除掉“夕”。可是一年年过去了,谁也没有再见过“夕”,有的只是大家为防止“夕”的到来燃放的爆竹与门前挂的红布条,然而却给我们留下了这个传说与过年的习俗:腊月卅的夜里,大家齐聚一堂吃着年夜饭,一起守岁等待除夕的钟声。放爆竹,贴门联。等到天亮彼此走访邻里给予问候与祝福。 初一早上乡亲们彼此走访看看相邻有没有受伤说一些吉祥客气的话。希望来年的腊月“夕”不再来。

为了纪念这次胜利,以后每到冬天的这个时间,家家户户都贴红纸对联在门上,点灯笼,敲锣打鼓,燃放鞭炮烟花;夜里,通宵守夜;第二天,大清早互相祝贺道喜。这样一代一代流传下来,就成了"过年"。

除夕的是年饭后长辈发"压岁钱"。接下来就是全家人守岁到凌晨。接着就是张贴春联和门神,并关上大门。到初一的早上才开门"接财神"。

除夕夜的灯火,通宵不熄,俗称"光年"。

如今我们过年的很多俗语与习惯都来源于这个传说:

年初一:人们为了让自己的后代子孙记得这个救了整个村子的孩子——年,就把天明后的早晨就叫年。又是正月初一 ,所以又叫大年初一。

守岁:大家守着碎竹节等待的过程。守岁就是守着碎竹片的简称。

除夕:腊月三十大家守着碎竹节等“夕”的这一夜。

红布:如今的对联。

除夕的习俗与传说,你知道多少?

风俗习惯

undefined

年夜饭

年夜饭也就是团圆饭,借着这个机会,外出的家人都会回家团聚,家人的团聚往往令一家之主在精神上得到安慰与满足,老人家眼看儿孙满堂,一家大小共叙天伦,这是何等的幸福啊。而年轻一辈,也正可以借此机会向父母的养育之恩,表达感激之情。

undefined

贴春联

春联也叫门对、春贴、对联、对子、桃符等等,它以工整、对偶、简洁、精巧的文字描绘时代背景,抒发美好愿望,是我国特有的文学形式。每逢春节,无论城市还是农村,家家户户都要精选一副大红春联贴于门上,为节日增加喜庆气氛。

undefined

贴窗花

在民间人们还喜欢在窗户上贴上各种剪纸--窗花。窗花不仅烘托了喜庆的节日气氛,也集装饰性、欣赏性和实用性于一体。剪纸在我国是一种很普及的民间艺术,千百年来深受人们的喜爱,因它大多是贴在窗户上的,所以也被称其为“窗花”。窗花以其特有的概括和夸张手法将吉事祥物、美好愿望表现得淋漓尽致,将节日装点得红火富丽。

undefined

贴年画

年画,和春联一样,起源于“门神”。随着雕板印刷术的兴起,年画的内容已不仅限于门神之类,而渐渐把财神请到家里,进而在一些年画作坊中产生了《福禄寿三星图》、《天官赐福》、《五谷丰登》、《六畜兴旺》、《迎春接福》等彩色年画,以满足人们喜庆祈年的美好愿望。

undefined

贴福字

春节贴“福”字,是我国汉族民间由来已久的风俗。“福”字指福气、福运,寄托了人们对幸福生活的向往,对美好未来的祝愿。为了更充分地体现这种向往和祝愿,有的人干脆将“福”字倒过来贴,表示“幸福已到”“福气已到”。

undefined

燃爆竹

中国汉族民间有“开门爆竹”一说。即在新的一年到来之际,家家户户开门的第一件事就是燃放爆竹,以哔哔叭叭的爆竹声除旧迎新。爆竹是中国特产,亦称“爆仗”、“炮仗”、“鞭炮”。其起源很早,至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

undefined

挂灯笼

中国的灯笼又统称为灯彩。起源于1800多年前的西汉时期,每年的除夕节前后,人们都挂起象征团圆意义的红灯笼,来营造一种喜庆的氛围。

undefined

祭祖

祭祀祖先是除夕的第一件大事。在我国很多地方,这一天,民众都会在家中摆上丰厚的饭菜,点燃香烛,家长率领子孙们叩拜。北方一些地方的农村还会在家中焚烧纸钱。大年三十傍晚时分,在祖宗像前点上香烛,倒上美酒,摆上菜肴,全家人举行隆重的祭祀仪式,表达“慎终追远”的感情。等各位先人用过年夜饭之后,人们才开始享用。

undefined

收压岁钱

压岁钱是由长辈发给晚辈的,有的家里是吃完年夜饭后,人人坐在桌旁不许走,等大家都吃完了,由长辈发给晚辈,并勉励儿孙在在新的一年里学习长进,好好做人。有的人家是父母在夜晚待子女睡熟后,放在他们的枕头下,更多的人家是小孩子们齐集正厅,高呼爷爷奶奶、爸爸妈妈新年快乐,列队跪拜;而后伸手要红包。

除夕的故事

夕的传说

话说古代有一只四角四足的恶兽——夕,因冬季大雪覆盖而短缺了食物常到附近的村庄里去找吃的,因其身体庞大、脾气暴躁、凶猛异常,给村民带来了很大的灾难。每到腊月底,人们都整理衣物扶老携幼,到附近的竹林里躲避夕。

这一年,村里的人们在收拾东西逃走的路途中遇到一位年纪约七八岁的孩子,饿倒在路旁。有位好心的老婆婆将孩子救醒,并要这孩子一起上山躲避恶兽——夕,这个聪明的孩子便与老婆婆一起跟着村子里的人来到了村后的竹林里。由于冬季在竹林里寒气逼人,大家冷得纷纷伐竹盖房、烧火取暖。这个被老婆婆救来的孩子就好奇的问大家:我们这竹林离村子那么近,就不怕夕会来到这里吗?有位老人回答他说:“我年小的时候就随乡亲们来这里躲避夕,雪很大的那几年因为它饿极了也追来过,可是它每次都看到乡亲们在这竹林里伐竹就匆匆忙忙的走了。”这个孩子想了想告诉大家:“我有办法除掉‘夕’让大家从今以后不用每到腊月里就出来逃难。”大家听后都非常高兴,纷纷问该怎么办?这个聪明的孩子告诉大家:多砍一些竹节带着,今夜全村人都可以回家!在你们各家的门外挂一块红布,就好了,等到明天天亮之后夕就再也不会来了。乡亲们半信半疑的听着这个孩子的话,由村里的老者带着各自回了自己的家。

很快入夜了,村民们由于害怕“夕”会来没有人敢睡觉,除都在自家的门外悬挂了红布条之外,就来到村中间的空地上,守着一些从竹林里带回来的一些碎的竹节。天气寒冷大家点了火堆取暖,饿了就拿些吃的出来……子夜,便听到一声震天的巨吼,大家恐惧的缩做一团。这时那个聪明的孩子突然间站出来告诉大家说:“我去把他引来,然后大家就往火堆里扔我们守了一夜的碎竹节。”

还没等还好心的老婆婆伸手去拽,这个孩子已经来到了村口,孩子看到夕正在往村里硬闯,破坏了很多东西,于是他大声的叫到:你每年都来,害得百姓不能安居乐业,今天我一定要给你点厉害!!“夕”听到孩子的叫声,便循着声音追来过来,可是它看到家家门墙都挂着红红的布条就没敢进,于是顺着孩子的声音忍着挨饿的肚皮来到了村中央的空地这里。这时孩子大声地说:“乡亲们,往火里扔碎竹节啊!!”,可是大家因为害怕早已经站在那里礓住了,这个瞬间“夕”用他的角把孩子挑了起来重重的甩在了地上。村民们听到孩子落地的声音反应过来,纷纷往火里扔起了竹节。由于是砍伐不久,湿湿的竹节遇到旺火纷纷爆裂,噼里啪啦的响了起来!“夕”听到这响声掉头鼠窜,没有再损坏村里的东西。

天亮起来了,“夕”被人们扔到火里的竹节爆裂时发出的声音吓跑了,住户家因为门前挂的红条,夕没有进所以保住了,人们心中却高兴不起来。因为那个救了这个村庄的聪明的孩子被“夕”挑死了。而这一天就是正月初一。这个聪明的孩子,他的名字就叫做“年”。

因为“夕”没有死,所以每年的腊月卅十,大家都守着碎竹节等待着,希望早日除掉“夕”。可是一年年过去了,谁也没有再见过“夕”,有的只是大家为防止“夕”的到来燃放的爆竹与门前挂的红布条,然而却给我们留下了这个传说与过年的习俗:腊月卅的夜里,大家齐聚一堂吃着年夜饭,一起守岁等待除夕的钟声。放爆竹,贴门联。等到天亮彼此走访邻里给予问候与祝福。 初一早上乡亲们彼此走访看看相邻有没有受伤说一些吉祥客气的话。希望来年的腊月“夕”不再来。

七郎射夕

很久以前,有一个妖怪叫“夕”。这家伙专门害人,特别是看见哪家有漂亮的女孩,晚上就要去糟蹋她。而后还要把女孩吃了才甘心。老百姓对它恨得要死,但又没有办法。

有个叫七郎的猎人,力大无穷,箭射得特别好,喂的狗也非常厉害,任何猛兽都敢去斗。七郎见百姓被“夕”害苦了,就想除掉他。他带着狗到处找“夕”,找来找去始终没有找到。原来“夕”白天不出来,太阳落山后它才出来害人,半夜后又不见了,也没人晓得它住在哪儿。

七郎找“夕”找了一年,这天已是腊月三十,他来到一个镇上,见人们都在欢欢喜喜准备过年,心想,这个镇大,人多,姑娘也多,说不定“夕”要来。他就找镇上的人们准备商量,说“夕”最怕响声,叫大家天黑了不要睡觉。多找些敲得响的东西放在家里,一有动静就使劲敲,好把“夕”吓出来除掉。

这天晚上“夕”果然来了,他刚闯进一户人家就被发现了。这家人马上敲起了盆盆罐罐,这家一敲,整个镇子也跟着敲起来了。“夕”吓得四处乱跑,结果被七郎看见了。七郎放出猎狗去咬他,“夕”就跟七郎和狗打了起来。人们一听外头杀起来了,都拿起东西敲得震天响。这时“夕”有点斗不过,想逃跑了事,哪晓得后腿被猎狗咬着不放。七郎趁机开弓猛射,一箭就把“夕”射死了。

从那以后,人们就把腊月三十叫“除夕”。这天晚上,家家户户都要守岁、放火炮,表示驱除不祥、迎接幸福祥瑞。

熬年守岁

守岁,就是在旧年的最后一天夜里不睡觉,熬夜迎接新一年的到来的习俗,也叫除夕守岁,俗名“熬年”。探究这个习俗的来历,在汉族民间流传着一个有趣的故事:

太古时期,有一种凶猛的怪兽,散居在深山密林中,人们管它们叫“年”。它的形貌狰狞,生性凶残,专食飞禽走兽、鳞介虫豸,一天换一种口味,从磕头虫一直吃到大活人,让人谈“年”色变。后来,人们慢慢掌握了“年”的活动规律,它是每隔三百六十五天窜到人群聚居的地方尝一次口鲜,而且出没的时间都是在天黑以后,等到鸡鸣破晓,它们便返回山林中去了。

算准了“年”肆虐的日期,百姓们便把这可怕的一夜视为关口来煞,称作“年关”,并且想出了一整套过年关的办法:每到这一天晚上,每家每户都提前做好晚饭,熄火净灶,再把鸡圈牛栏全部拴牢,把宅院的前后门都封住,躲在屋里吃“年夜饭”,由于这顿晚餐具有凶吉未卜的意味,所以置办得很丰盛,除了要全家老小围在一起用餐表示和睦团圆外,还须在吃饭前先供祭祖先,祈求祖先的神灵保佑,平安地度过这一夜,吃过晚饭后,谁都不敢睡觉,挤坐在一起闲聊壮胆。就逐渐形成了除夕熬年守岁的习惯。

守岁习俗兴起于南北朝,梁朝的不少文人都有守岁的诗文。“一夜连双岁,五更分二年。”人们点起蜡烛或油灯,通宵守夜,象征着把一切邪瘟 病疫照跑驱走,期待着新的一年吉祥如意。这种风俗被人们流传至今。

春联门神

据说贴春联的习俗,大约始于一千多年前的后蜀时期,这是有史为证的。此外根据《玉烛宝典》,《燕京岁时记》等著作记载,春联的原始形式就是人们所说的“桃符”。

在中国古代神话中,相传有一个鬼域的世界,当中有座山,山上有一棵覆盖三千里的大桃树,树梢上有一只金鸡。每当清晨金鸡长鸣的时候,夜晚出去游荡的鬼魂必赶回鬼域。鬼域的大门坐落在桃树的东北,门边站着两个神人,名叫神荼、郁垒。如果鬼魂在夜间干了伤天害理的事情,神荼、郁垒就会立即发现并将它捉住,用芒苇做的绳子把它捆起来,送去喂虎。因而天下的鬼都畏惧神荼、郁垒。于是汉族民间就用桃木刻成他们的模样,放在自家门口,以避邪防害。后来,人们干脆在桃木板上刻上神荼、郁垒的名字,认为这样做同样可以镇邪去恶。这种桃木板后来就被叫做“桃符”。

到了宋代,人们便开始在桃木板上写对联,一则不失桃木镇邪的意义,二则表达自己美好心愿,三则装饰门户,以求美观。又在象征喜气吉祥的红纸上写对联,新春之际贴在门窗两边,用以表达人们祈求来年福运的美好心愿。

第10篇

一、节日传统

中国的众多传统节日中,首推四个,即清明、端午、中秋和除夕,其中中秋和除夕就是与“团圆”有极为紧密的联系。

唐宋时期,以赏月为中心节俗的中秋节开始出现,到明清,中秋上升为民俗大节,贴近了民众生活和精神的需要。在国人心中,月亮始终具有柔和与光明的象征,拜月与赏月,寄托着中国人的美好向往。中秋夜,人们沐浴同一轮月光,共享象征团的月饼,品尝新收获的瓜果,分享亲情与友情,是中国人极为重要的精神需要。更重要的是,中秋节代表中国人生活的理想境界。“人月两圆”的意境,自古就是中国人特别追求的美好人伦境界。中秋时节,每个家庭都对着天上一轮皓月,观赏祭拜,思念亲人,企盼团圆的习俗,正是月亮的原始意象一一团圆,在血亲相思的人性情怀上的文化体现。数千年来,每当皎洁的明月悬挂于中秋的碧空,不知有多少情感在此时波澜起伏,不知有多少思绪翻涌翩跹,盼着那如月一般的团圆。

在中秋晚上,我国大部分地区还有烙”团圆”的习俗,即烙一种象征团圆的、类似月饼的小饼子,饼内包糖、芝麻、桂花和蔬菜等,外压月亮、桂树、兔子等图案。祭月之后,由家中长者将饼按人数分切成块,每人一块,如有人不在家即为其留下一份,表示合家团。

除夕作为中国人数千年的核心节日,有着丰富的节俗内容。春节首先代表着温暖和亲情。“回家过年”不仅仅是亲人的聚会,也是精神的洗礼与伦理关系的更新。其次,除夕是中华民族文化的心结。人们将自己的感情、愿望、伦理、信仰都积聚在这一节日上,使春节已经不是简单的时间点,已经被广大人民充分价值化,乃至成为一种民族文化象征与凝聚民族情感的重要力量。

除夕是中国“第一大节”。它是中国民众一年一度情感、愿望的释放日,应该努力使充满活力与温情的传统春节永远成为中国人日常生活的期盼除夕这一天对华人来说是极为重要的。这一天人们准备除旧迎新,吃团圆饭。在古代的中国,一些监狱官员甚至放囚犯回家与家人团圆过年,由此可见团饭对古代中国人是何等的重要。

家庭是中国社会的基石,一年一度的团年饭充分表现出家庭成员的互敬互爱,这种互敬互爱使一家人之间的关系更为紧密。家人的团聚往往令一家之主在精神上得到安慰与满足,老人家眼看儿孙满堂,一家大小共叙天伦,过去的关怀与抚养子女所付出的心血总算没有白费,这是何等的幸福。而年轻一辈,也正可以借此机会向父母的养育之恩表达感激之情。

二、神话传说

中国神话传说中的团圆意义就更多了,彝族传说阿诗玛就讲了这么个故事:撒尼族(彝族的一个分支)一户穷人家生了一个女儿阿诗玛,她美丽善良,深得父母及乡亲的喜爱,地主热布巴拉家慕名欲娶阿诗玛,说媒不成,于是用卑鄙的确良手段抢亲。阿诗玛的情人阿黑哥闻讯赶回,闯过对手设置的重重阻挠。救回阿诗玛,两入终在一起。民间传说白蛇传中也是如此:千年白蛇精为了报恩,化为凡间女子白素贞,嫁给民间男子许仙,生活原本十分幸福,哪知被法师法海苦苦相逼,定要收复“蛇妖”,白素贞无奈之下水漫金山寺犯下大错,被关雷锋塔底;十多年后,其儿子终长大成人,考中状元,以其孝心感动上天,放出白素贞,一家三口终得团聚。

人们盼望团圆的心理是如此地强烈,即使是最大的障碍一生离死别,也不能够阻挡:牛郎织女相知相爱,组成幸福的家庭,却因为天帝的阻挠而被迫分开,织女被带回天上,牛郎追至,却被一条银河挡住了去路,两不能见,本已是一场人间爱情的悲剧,但终究还是有一年一度的七夕可以让他们“鹊桥相会”;梁山伯与祝英台互生晴愫,私定终生,一段佳缘却因为恶人的破坏而使得梁山伯丧命,祝英台亦殉情而死,原本生命已经结束,故事也该终结,可两人最后化成了一对蝴蝶双宿双飞,日夜不分。

三、戏剧小说

第11篇

2.今天,是除夕夜,家家户户都忙着准备年夜饭、贴春联、放鞭炮。但是,除夕还有一个传说。

3.爆竹声声,消散一年的劳碌;烟花朵朵,迎接新年的光顾;饺子香香,庆祝一年的结束;短信条条,载满新年的祝福。除夕之夜,愿你快乐数不胜数,开心绝不虚度。

4.冰雪晶莹莹,烟花亮闪闪,美酒香香醇,美味热腾腾,日子红火火,喜庆甜蜜蜜,团聚乐呵呵,生活步步高,祝福匆匆到;除夕到,愿你全家团圆乐逍遥!

5.接近年夜十二点,整个城市上空火花满天,绚丽多彩。到了十二点新年钟声敲响了,接着又是一阵爆竹声,新的一年,我又长大了一岁,我希望在新的一年里学习进步,步步升高。渐渐地我睡着了。

6.一到过除夕,二目盼团圆,三更难入眠,四海亲朋念,五洲同挂牵,六合共祝愿,七色彩灯悬,八方红春联,九州喜相连,十分幸福甜。除夕夜共祝团圆。

7.除夕夜无眠,烟火铺满天。家家摆酒宴,欢声拜新年:祝事事无烦恼,样样平顺安;贺康乐欢喜年,团聚阖家欢!除夕夜,祝你新年吉祥、万事如意!

8.绽放的烟花将喜庆诠释,火红的对联将吉祥写满,高挂的灯笼将幸福笼罩,香香的水饺将欢乐包裹,真诚的文字将祝福传递,除夕愿合家团圆,幸福美满!除夕快乐!

9.爆竹声中一岁除,让爆竹燃放春天生命的绽放,让爆竹噼啪夏天的热情和奔放,让爆竹鸣响秋天收获的喜悦,让爆竹升起冬天的幸福和安康,除夕夜,点鞭炮,愿您新的一年四季平安,幸福吉祥!

10.工作如船,成绩是帆。春节如岸,家是港湾。借助短信,送去祝愿:洗掉烦恼,

11.又是一年大年节夜,夸姣祝福不中断。我用煎炒烹炸炖煮蒸,将鼓鼓的水饺做出幸福的味道送您,我用赤橙黄绿青蓝紫,让绚丽的烟花绽放夸姣的但愿给您,我用宫商角徵羽,伴着真情弹奏出快乐的旋律陪您。大年节夜,愿您幸福美满到永远。

12.爆竹声声除夕到,春风送暖吉祥报。灯火辉煌歌声高,一年旧尘一帚扫。酒香四溢举杯邀,圆美一家吃水饺。祝你除夕如意笑,福禄寿康幸福耀。

13.除夕夜,阖家欢,愿君:百事可乐!万事芬达!天天娃哈哈!月月乐百事!年年高乐高!心情似雪碧!永远都醒目!新年快乐!

第12篇

除夕的一天

2009年1月25日,我们热烈迎来了除夕。

那天上午,我正在爷爷家玩,爷爷喊道:“皓皓!快来帮我贴春联!”我走过来,问:“为什么要贴春联哪?真麻烦。”爷爷答道:“当然要贴啦!因为传说在这个除夕之夜里,总会有一只叫‘年’的怪兽会来吃掉人们的粮食,害得许多老百姓被饿死,人们为了防止它在来搞破坏,就用红纸与鞭炮吓跑它,最后那贴红纸就慢慢演变成贴春联了。”我的嘴吧立刻成了一个圆,长长的“哦”了一声。

到了晚上,整个村子都充满了鞭炮声、烟花声,我和表姐、表妹们也玩的不亦乐乎......“吃饭啦!”奶奶叫道,我听见了,只好恋恋不舍的放下鞭炮,吃年饭去了。

刚一上桌,我就弄出了小笑话。我随便挑了一个座位,一屁股就坐了上去,大家看着我,都忍不住笑出了声,我还纳闷:什么事这么好笑呀?最后,表姐才告诉我:“嘿!你坐错座位了,那是上席!”“啊!”我吓得蹦了起来,脸也涨红了。换了座位后,我们开始吃饭了。我站了起来,说:“祝大家在2009年这个牛年里牛气冲天,爸爸不要有牛脾气;妈妈不要钻牛角尖;而我也不要做一块牛皮糖......”大家听了都直夸我。

这一夜,我高兴的一夜都没睡,因为......新的一年!新的一天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