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5-29 17:30:07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描写清明节的诗,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描写除夕的诗句有:
除夜
【宋】文天祥
乾坤空落落,岁月去堂堂;
末路惊风雨,穷边饱雪霜。
命随年欲尽,身与世俱忘;
无复屠苏梦,挑灯夜未央。
2、春节——农历正月初一。
描写春节的诗句有:
元日
【宋】王安石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3、元宵节——农历正月十五。
描写元宵节的诗句有:
元夕
【宋】欧阳修
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
月到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
不见去年人,泪湿春衫袖。
4、清明节——农历三月初三。
描写清明节的诗句有:
清明
【唐】杜牧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5、端午节——农历五月初五。
描写端午节的诗句有:
端午
【唐】文秀
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
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
6、七夕节——农历七月初七。
描写七夕节的诗句有:
七夕
【唐】罗隐
络角星河菡萏天,一家欢笑设红筵。
应倾谢女珠玑箧,尽写檀郎锦绣篇。
香帐簇成排窈窕,金针穿罢拜婵娟。
铜壶漏报天将晓,惆怅佳期又一年。
7、中秋节——农历八月十五。
描写中秋节的诗句有:
中秋月
【宋】苏轼
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
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
8、重阳节——农历九月初九。
描写重阳节的诗句有: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唐】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清明节到了,妻事先约好了几个姐妹去给我的岳父扫墓上坟。天气特别的晴好,早晨还是南风,看似越刮越大,但到了墓地却转了北风,而且越来越小。唐代诗人杜牧描写清明的诗:“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早在小学的时候就学过,诗中描写的情景和气氛,早在我们的心灵里留下了一种定势,好像清明节就该是愁云密布,凄雨沥沥,凭吊亲人的人悲伤万分或肝肠寸断。但此时凭吊亲人的人还是希望天气晴好,风和日丽,这样也便于出行,顺利完成祭奠的仪式和心愿啊!
小的时候不知道清明节期间为什么雨纷纷,大人们告诉我们清明节祭奠亲人,是人们的悲伤感动了上天,上天在哭泣,所以才阴天下雨。长大了才知道这个季节正是春雨绵绵的时候,是自然的现象。虽然如此,我还是愿意相信前者,因为人的心中总有一份情感需要悲伤的洗礼,总有一份追思需要缅怀。
站在荒郊群冢之间,看着似蝶舞般的纸灰到处纷飞,任何一个人都会对人生产生无尽的思索,“愚贤千载谁知是,满眼蓬蒿共一丘。”无论生前如何尊贵或低贱,死后都是黄土一抔,“蓬蒿共一丘”。看淡了的人生,没有必要忙忙碌碌地去追求虚荣与浮华,更没有必要尔虞我诈地去争权夺利,到头来还不是一样地静卧荒野?人生真正的意义是要活出自然,活出洒脱。不为媚骨而活,不为权贵而活。生,有人敬仰,死,有人牵挂足矣。几年前参观华西村的时候,华西村的党委书记吴仁宝的一句名言让我终生难忘:“家有黄金数吨,一天也只能吃三顿,豪华房子独占鳌头,一人也只占一个床位。”人的一生知足就好。
说心里话,我对清明节的认知,从小到大经过了许多变化。小的时候,只知道清明是“鬼节”,每到这个时候,爷爷就带着我的父亲等人去给祖坟上坟,就是给祖坟添点新土,烧点纸钱。记得那时我家的祖坟在离家很远的一块荒地上,那里大大小小密布了很多坟茔,周围长满了荒草,我每次到那里都感到冷森森的,让人毛骨悚然。坟地里长了几棵高大的槐树,每到冬季树上就有乌鸦——我们叫老鸹在上面做窝,荒凉的旷野里偶尔听到老鸹的叫声更是瘆人。那时,每到春天,我们都去野地里挖野菜,祖坟的荒地里长满了小头蒜,是我们最爱吃的,尽管如此,我也从不敢自己一个人去那里。
后来祖坟的荒地开垦农田,在一年的清明节,爷爷带着父亲等人把祖坟迁到了更远的旷野。再后来,那里也开垦了农田,在没有通知的情况下,拖拉机把所有的坟茔全都给平了,爷爷知道后,带着父亲等人,只好找到原址,把所有的尸骨殓在一块,找个地方埋了。接下来好像父辈们就不去坟地上坟了,我只记得逢节日在十字路口烧点纸就算祭奠了。
等上学了,每年的清明节都去烈士墓扫墓,缅怀先烈的丰功伟绩,这才知道,清明节还有另一层意义,之后,每到清明节,都有一种肃穆和崇敬的情感在心里涌动,激励自己去学习先烈做人做事的风范。此时,清明节在我的心里不单单是“鬼节”的概念了,而是凭吊先烈追思先烈的纪念日了。
长大了,知道了清明节的习俗,特别是把清明节当作传统节日固定下来之后,有了假期,对清明节的认识和情感也悄悄地发生了变化,不再是以前每到节日只有的那种恐惧、敬慕的感情了。随之增添了期盼、愉悦的心情,因为此时正是踏青交游的好时节,加之有了假期,大可以借此去到大自然中去吸吸氧,抒发抒发心情。“问西楼禁烟何处好?绿野晴天道。马穿杨柳嘶,人倚秋千笑,探莺花总教春醉倒。”这样的踏青交游场景总是令人向往的!
我不是个不肖子孙,但很多年以来由于对祖辈的印象实在太模糊了,所以重大节日和清明节几乎没有给他们烧过纸钱祭奠他们。直到岳父的过世,才开始有了对亲人的祭奠仪式。但我还是信奉一切从简的方式,只要心中有那一份怀念,时常想起他们,感恩他们给予我们的一切就行了,人死了何处有魂灵?为人之子应该在他们生前好好尽点孝道,不要等他们没了而有“子欲孝而亲不待”的遗憾。
生命是宝贵的,在纪念逝去的亲人的同时,更应该好好善待身边的亲人,让他们都能有一个快乐幸福的晚年。一年之计在于春,让所有的生命在这春天来临之际,都萌发出盎然的生机吧!
关键词:传统节日; 文化; 德育课程; 对接
思考来自于一学生的清明节日记:清明节到了,老师让了解清明节来历与习俗。问妈妈,妈妈不知道;问爸爸,爸爸不清楚;爷爷奶奶呢,能做的就是带全家去上坟。可上坟时看到的是香火弥漫,点香磕头的场面。既老套又不好玩,真是郁闷。(节选)
日记引发深思:作为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丰富的民族传统节日是中国文化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传统节日文化的发展和继承,就是本民族、本国文化的传承,这可以保留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特色。今年,国务院将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等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被列入国家法定假日,一方面增加了更多人文情结,另一方面也是社会对传统文化回归的呼唤。可是由于多年来人们对传统节日文化的漠视,加之西方节日文化的冲击,很多人尤其是中小学生对传统节日文化是一无所知。传统节日的淡化,传统文化的断层,为我们敲响了警钟。“关注传统节日文化,留住我们的根”这一工程显得是那么迫在眉睫,势在必行。
一、纵里寻它千百度
《公民道德建设纲要》中指出:“各种重要节日、纪念日,蕴藏着宝贵的道德教育资源。”的确,节日文化蕴含着丰富的道德教育资源。欢度岁时节令,我们的孩子每年都反复参与节日的活动,节日期间丰富多彩的习俗风尚,人们的衣食住行,民族的传统艺术,以及人们之间的社会关系,人际之间的各种情感,都会在儿童面前得到充分展现,这种强烈的文化氛围,以及其中蕴含着的道德资源,在新时期的今天仍具有重要的教育意义。开发并利用好这些资源,将有助于提高小学道德教育的实效。正确组织、引导学生开展节日活动,既可以与传统的优秀文化紧密联系,弘扬民族精神,又有助于公民道德规范教育实现生活化、大众化、行动化,体现时代精神。
每一个传统节日都有它的历史渊源、美妙传说、经典诗文、独特情趣。它们反映了民族的传统习惯、道德风尚和宗教观念,寄托着整个民族的憧憬,是千百年来一代代岁月长途中欢乐的盛会。了解传统节日的来历与习俗,开展寻根活动,培养他们对传统节日的兴趣,是对接的前提。
学校应积极引导学生开展三个一活动:开展一次调查活动,探究传统节日的来历和习俗:师生共同拟订传统节日研究调查方案。内容可涉及传统节日的来源、习俗、传说、经典诗文等。通过小组分工、同伴互助,深入乡村、社区,实地调查走访,通过报刊、广播、影视、图书馆、互联网、等不同形式和渠道,收集整理分析资料,写出传统节日的调查报告。开展一次知识竞赛,比一比谁了解的习俗多;开展一次经典诗文诵读活动,在诵读中与节日亲密接触,亲密对话。
另外,学校应积极开展传统节日文化的系列宣传,利用国旗下讲话、班队活动、综合实践活动课对学生展开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的初步教育,另一方面出黑板报、制作展板、通过红领巾广播在校内进行宣传,告诉学生节日的来历,古人流传下的习俗,好的活动建议等,激发学生传承民族文化的使命感。
二、惟有源头活水来
很多学生不喜欢过传统节日是因为他们根本不了解这些节日中所蕴藏的内涵。因此,挖掘传统节日内涵显得尤为重要,引领学生了解民族传统节日文化知识,增强学生对传统节日的认知和理解,进而认同传统节日、喜爱传统节日。
如何开发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需要教师探索研究,对传统节日进行界定,对节日核心内涵进行概括和提炼,如端午人与自然和谐共处、七夕乞巧爱慕、腊八融和感恩的主题。引导学生开展道德实践体验活动。
今年是清明被列入法定国假日的第一年。可清明节在大多学生的眼中是“一个心情比较沉重的日子”、“怀念与悲伤的日子”,认为清明节就是“祭扫先祖墓地的日子”、“许多烈士为国家牺牲,要纪念他们”。除此之外所蕴含的丰富寓意,却一无所知。
为了让学生了解清明,过一个有意义的清明节,我校就充分挖掘清明节的文化内涵,分析了清明节人文精神应有两个层面:一是纪念感恩,缅怀故人,二是维护新生。如果把清明仅看成扫墓的节日,是一种偏见。清明节的活动还有郊游踏青、荡秋千、踢毽子、拔河、放风筝等等亲近自然、张扬生命力的活动。为此,学校开展了系列德育实践活动:
① 追寻清明文化,搜集资料,了解清明节的由来;各地的清明节习俗;有关清明节的传说、故事;背诵一首以上有关清明的诗。
② 郊外踏青,开展拔河、踢毽子、荡秋千、打羽毛球等亲近自然、张扬生命力的活动。
③ 跟随家人祭祖、扫墓,了解家族中各人的姓名、经历等;关注祭祖、扫墓活动中的现象、习俗;谈谈自己对清明节各种习俗的感想,有哪些是作为文化传统可继承的,哪些是封建迷信活动应破除的?
④ 制作科技小制作、环保袋;阅读先进人物或事迹,撰写的读后感。
实践的收获令孩子们兴奋:交流中,他们发现清明是春耕春种的大好时节,是唯一既是节气,又是节日的传统佳节;诵读会上,一首首描写清明、春天的诗词在朗朗传诵;辩论会上,对于迷信习俗的辩驳,铮铮有理;体验日记中,对于清明节的认识和感悟具体深刻。
正因为我们清楚地认识到清明节的内涵不仅是缅怀故人,还有亲近自然、珍爱生命的意味;不仅要传承尊老爱幼的孝文化,还要弘扬珍爱生命、呵护自然、维护环保成果的精神,光大我国民俗文化的魅力。在老师、家长的引导下,孩子们过了一个文化内涵深厚的清明节,与传统节日文化亲密接触,既增长了知识,陶冶了情操,锻炼了能力,心灵也受到了一次洗礼。
又如端午节,除了引导学生了解端午习俗,参与包粽子、缝香袋的实践活动之外,重点还应开展“走进屈原”活动。通过“屈原故事知多少”屈原诗词朗诵等活动,与伟大诗人屈原面对面:两千多年前,伟大诗人屈原为他的祖国流尽了最后一滴泪,纵身跳进波涛滚滚的汨罗江。屈原报国无门而以身殉国,坚守了他不同流合污的高贵品质;他上下求索、九死未悔,宁愿去死也不愿离开故国半步的情怀,一直引起同学们的深思和探索;他那与日月齐光的高洁品德,激起同学们无限的仰慕。从中体味他那痛苦执著的伟大情感,体验他那崇高忠贞的伟大人格。人格教育能够发挥其它教育形式所不及的重要作用。在重塑中华民族的理想人格的今天,过端午节,学习和传承屈原的高尚人格,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三、总把新桃换旧符
比较洋节日,一些传统节日对中小学生缺乏吸引力,春节和元宵节等传统节日之所以今天被国人看淡,与这这些节日大多来源于农业文明,与祭祖、驱鬼、借节日填饱肚子等联系在一起是密不可分的。这种文化渊源和传统形式也使得中国传统节日欢快的气氛中缺少些浪漫色彩,这与富裕起来追求生活品位和精神愉悦的现代中国人显得有些不协调。
随着经济的发展,节日本身也应该发展。无论是元宵节也好,重阳节也好,它们都与最初的起源有所不同,发生了变化,所以我们的传统节日也应该跟着我们的经济、文化、社会的发展而发展,一成不变肯定是不行的。
首先,活动形式要多样。要结合时令,组织各种类型的班际、校际活动,利用探究课、社会实践、校班会,充分整合校园、社区、家庭、社会资源,开展大量的主题式、探究式、体验式、寻根式节日文化活动,引领学生走进传统节日,过传统节日。
其次,可发挥家庭、社区、学校三方力量,共同开展德育实践活动。在传统节庆之际,组织学生、家长、社区人士过传统节日。如元宵节学做元宵,制灯笼,猜灯谜;端午节讲屈原爱国故事、进行划船比赛、拔河健身运动;重阳节进行敬老爱老活动。
四、千树万树梨花开
继承传统不等于匍匐在传统脚下,更不能把民族节日与外来节日对立起来。要引导学生科学认识传统节日习俗,赋予传统节日新的时代内涵,使民族文化薪火相传。同时又要以开放的心态吸纳外来文化精华,培养学生全球化视野和尊重理解多样文化的胸怀。
加强传统文化内涵的发掘,创新节日文化内涵。如就春节期间是否该禁鞭展开辩论,就重阳节是否和母亲节父亲节进行整合向有关部门提出研究报告,并尝试过一个推陈出新的传统节日。
通过调查访问、专题研究等方式,探究西方洋节的由来和文化习俗,尝试过西方洋节。通过专家讲座,调查访问等方式探究中国节日不敌洋节的原由,写出调查报告,提出改进措施。转贴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