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固定资产优化

固定资产优化

时间:2023-05-29 17:30:10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固定资产优化,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固定资产优化

第1篇

关键词:医院 固定资产管理 优化

随着我国卫生事业的不断发展,医院的数量在不断增加,医院拥有的固定资产总量也在迅速的增长,固定资产管理在医院管理中占有越来越重要的位置,研究固定资产的优化管理对提高医院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 我国医院固定资产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一)制度不完善,执行力度不够

由于医院固定资产的种类繁多、数量、金额较大,使用分散,因此,为了加强固定资产的管理,很多医院制订了【固定资产管理制度】,但无论从制度内容还是具体条款来看,缺乏明确、合理的奖罚制度,致使制度没有约束力,大多流于形式。对各科室之间固定资产的调拔、维护等环节也没有具体的管理细则,相关职能科室职能、权限不明确,遇到具体问题时,相互推脱,“踢皮球”现象普遍存在。

(二)固定资产盲目投资,重复投资现象普遍

医院固定资产是医院进行医疗服务、开展医疗经营以及科研、教学研究的物质基础,各医疗单位为了在竞争中胜出,不顾自身实际情况,盲目上项目,竞相购买高精尖端设备,相互攀比,要求设施、设备必须是最先进的,功能要多多益善。医院内部各科室之间,各自为政,封闭管理,很难实现固定资产资源共享。搞科研、教学的以有课题经费、教学经费,科研、教学工作需要且有能力为由购买,搞医疗的以医疗工作和学科发展需要为由要购买,形成医院设备事实上的科室占有,课题占有,耗费巨额资金,造成资源的极大浪费。

(三)资产管理意识淡薄,账实不符

一些领导和职工在医院国有资产管理的各个环节存在意识不到位的偏差。只注重花钱购置资产,不注重对资产的日常维护和有效使用。资产的具体使用部门在处置资产时,不经过单位领导和资产管理部门,自行处理;已经报废淘汰的资产未能按照规定的文件执行报废,已经竣工使用的基建工程没有及时办理竣工结算和验收手续,再加上单位不按规定定期进行资产清查,致使资产记录不完整,确认不及时,计量不准确,造成账实不符。

二、 优化医院固定资产管理的措施

(一)完善职能管理机构,健全固定资产管理制度

目前,医院固定资产在医院的发展中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加强医院固定资产的管理,使医院的固定资产得到充分的利用,是向社会提供优质医疗服务的重要举措。

第一,健全固定资产管理制度。医院应该制定一套针对现有固定资产的使用、维护以及部门之间的调拔等环节的管理细则。配置专门的管理及监察人员,明确奖罚标准。将固定资产管理列入医院对科室领导及科室考核的内容,通过完整的制度增强责任感,让各个环节的工作都有章可循。避免出现管理上的混乱。

第二, 完善职能管理机构,建立三级管理体制。第一级由院长、分管后勤的副院长以及财务负责人组成固定资产领导小组。该组织主要负责指导和监督固定资产的管理工作。第二级是职能管理部门,如财务科、国有资产管理办公室、基建科、设备科以及总务科等部门。这些部门负责整个医院的固定资产管理以及具体工作的开展,定期对固定资产实行维护和清查。第三级是固定资产领用部门。应配置专门人员负责固定资产的处置、领用、维修和保管的工作,定期进行盘查,有人员调动要及时进行移交。

(二)贯彻固定资产购置原则

医院在购置固定资产时,要明确自身发展方向和学科定位,遵循实用性和经济性、资产管理和预算管理相结合的原则。具体到申请购置固定资产时,应根据立项依据和可行性论证报告,先编制资产购置计划,并将购置计划纳入部门预算,严格按照预算和政府采购办法来购置资产。购置完成后,还要有一套健全有效的追踪问效制度,明确监督考核职能部门,客观地总结固定资产管理经验,有效地避免造成资源浪费。

(三)加强固定资产的有效使用和日常维护

在日常使用中,设备维修部门应建立固定资产维修保养制度,定期做好检修并记录维护情况,同时对固定资产的安全使用进行定期或不定期的抽查。资产使用部门,应派遣专人进行管理,做好日常的保护和管理工作,有效的提高固定资产的使用效率。

(四)采购部门尽量延长售后服务和保修期限

采购部门应该随时和供应商保持联系,尽量延长供应商提供的医疗设备的保修期限。设备科、总务科负责管理固定资产的调配、维修工作,指导各科室正确的使用和维护设备。为了确保各种固定资产的正常运行,医院应该设立专门的设备维修部门,对设备的使用和维护情况进行不定期的考核,对于闲置着的设备,要加强它在各科室之间的调配,这样就可以避免固定资产闲置造成的浪费,提高了医疗设备的使用效率。

(五)加强信息化建设,实现固定资产网络化管理

医院固定资产品类多、数量大,价格相差悬殊,存放地点分散,人工难以全面、准确、完整的进行管理。建立固定资产计算机网络管理信息系统,实现对固定资产从购进、使用到报废整个使用周期全过程、全方位的跟踪管理。财务部门可以浏览、统计、检查全院所有固定资产账目,并对其进行有效的管理;各科室安装客户信息终端系统,使各科室固定资产管理人员能及时了解本科室固定资产使用和分布、维修情况,做到心中有数,并能实现在线报修、报损、报废等申请工作;在对医院资产检修方面,可以预先设定好每种资产需要保养维护的信息,方便维护人员进行有针对性的设备巡查和维护,同时记录有关资料信息,以便以后可以直接从数据库中筛选出所需的资料,大大提高工作效率。实现固定资产网络化管理后,还降低了资产清查盘点工作量,保证了固定资产财务账、实物账、网络信息资料相一致,避免由于有关人员疏忽而造成的工作失误,可以高效清晰地动态管理全院固定资产。同时,院领导也可以随时掌握医院固定资产的情况,便于院领导全面、综合考虑固定资产的管理。

(六)提高财务人员的素质和业务水平

第一,在固定资产核算和管理中,会计人员要努力提高业务水平,养成终身学习的习惯。办理会计事务时,必须以实事求是的精神和客观公正的态度,完整、准确、如实地反映各项经济活动情况,不隐瞒歪曲,不弄虚作假,不搞假账真算、真账假算。提高职业判断能力,遵循“实质重于形式”原则,多借鉴企业会计管理经验,使得固定资产的核算更加规范和完善。从而为管理者制定发展规划提供有利的决策依据。

第二,会计信息化是现代会计和计算机网络技术相结合的产物,需要精通计算机信息技术与会计专业知识的复合型人才,要求财务人员的知识结构要有更大的深度和广度,才能提高服务质量和医院管理水平。医院应建立和完善财务会计信息化人才选拔和评价机制,发现和选拔财务会计信息化人才,以完成财务会计信息化人才建设任务,确保财务会计信息化人才建设与全面推进财务会计信息化工作的要求相适应,为推动医院高效管理发展提供充足的人才储备和强大的智力支持。

三、结束语

总而言之,优化医院固定资产的管理,提高固定资产的利用率,不仅能为提高医院核心竞争力提供可有力保障,也是促进医院的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

参考文献:

[1]陈峥珍.浅谈如何优化医院固定资产管理[J].现代医院,2011,(10)

[2]张炳楠.浅谈优化医院固定资产管理的措施[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1,(8)

[3]张晓萍.优化医院资产管理探析[J].财会研究,2011,(2)

第2篇

关键词:固定资产;信息化管理;资产管理

随着新时代日新月异的发展变化,应用信息技术对企业的各项业务流程进行管理已成为时代的潮流。近年来,固定资产的信息化管理也已逐渐普遍,如何更加科学、规范、高效地开展固定资产信息化管理,亟须加以研究。

一、固定资产信息化管理概述

(一)固定资产信息化管理的内涵

固定资产作为企业资产中最为重要的组成部分,其管理质量对于企业利益的维护、企业管理水平的提升具有重要的影响。相对于传统的固定资产管理,信息化管理是依据固定资产管理需要而逐渐演化而来,它是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的一项必然产物。所谓固定资产信息化管理是指通过应用业务信息管理系统——实物资产管理子系统,实现固定资产从预算、采购、登记、使用、维护、处置、报废全生命周期信息化控制和档案管理,保障固定资产的管理动态和信息变化同步实现。固定资产信息化管理主要包括以下方面的工作。首先,固定资产购建形成后,其所有权单位必须及时在实物资产管理系统中建立资产卡片、录入资产实物图片、生成二维码、进行贴牌,形成固定资产管理台账。其次,固定资产使用过程中,当资产权属、状态、功能、价值发生变化时,其所有权单位必须按照业务发生种类及业务审批流程,及时录入数据、上传附件、维护信息,形成相应的管理台账。再者,企业应及时更新并完善实物资产管理系统中地图数据,建立完善的资产地图。最后,每年年底之前,企业应组织对所有固定资产进行全面清查盘点,并将盘点数据同步录入实物资产管理系统中,做到账实相符、账卡相符、卡物相符。要及时对达到报废年限且已无法使用的固定资产办理报废清理手续。

(二)加强固定资产信息化管理的现实意义

1.有助于提高资产的利用率,为企业增加效益

在固定资产信息化管理系统中可以随时查询了解固定资产的所有数据,能及时准确地计提固定资产折旧,提高资产的管理水平。而且通过及时掌握每项资产的使用情况和固定资产的产出情况,及时将闲置的固定资产盘活,能够提高资产的利用率,为企业提高经济效益。

2.有助于减少人工成本,为企业节约开支

企业通过使用固定资产信息化管理系统,在管理台账上,对所有资产的权属、状态、功能、价值都一目了然,减少了传统管理上的复杂和繁琐。在熟悉掌握了这套管理系统之后,将会节约大量的资产管理时间,进而节约人工成本。

3.有助于更全面地管理资产,减少资产的流失

固定资产从预算、构建、使用、处置、报废的全生命周期都是通过信息化管理系统来操作,对所有固定资产进行系统化管理,避免了传统模式下的漏报、漏查情况,减少了资产的流失。

二、固定资产信息化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固定资产信息化管理缺乏实物基础

固定资产信息化管理系统虽然与财务资产卡片每个月都会核对一致,但并不能保证实际的实物资产也会和卡片一致。比如,有些企业2003年购买的电脑、打印机等,折旧早就提完了,该实物资产也早已替换了,原资产卡片却还存在固定资产明细账中,并且数量还不少。根据2016年的会计核算办法,固定资产的确认标准变更为单位价值在5000元(含5000元)以上,像现在购买的电脑、打印机等原值低于5000元的办公设备,都直接确认为低值易耗品了。所以,固定资产信息化管理系统对于实物资产的管理在实际实物资产管理方面还是有所欠缺的。

(二)固定资产信息化管理缺乏实时监控

由于在固定资产的使用过程中,固定资产信息化管理系统不能监控到每一项固定资产的实时状况,当资产权属、状态、功能、价值等发生变化时,必须由资产管理员录入数据、上传附件、维护信息,形成相应的管理台账。那么这个录入人到底有没有将资产的实时变动情况录入系统,或者这个资产管理员有没有发现某项资产的功能、状态、价值等发生了变化呢?这就不得而知了。就像有些企业,资产的更新、改造、维修等都是机械维修项目竣工了以后,财务上在做账务处理的同时变动了资产卡片之后,资产管理员才根据财务数据对资产的变动情况进行更改,这样就将事实本末倒置了。再加上财务对一些机械设备的功能、配置等都不太了解,有时候做变更资产的时候,增加资产原值的资产又不是维修改造的同一个资产,等到资产管理员发现这个问题的时候,当月的财务报表都已经上报了,但为了匹配度又必须改回来,既增加管理的工作量,也因为耽误时间而降低了工作效率。这样操作起来对固定资产的使用状态就没有起到实时监控的作用。

(三)固定资产信息化管理缺乏风险提示

固定资产信息化管理系统不能对闲置资产及不具有使用价值的资产进行预警提示。比如,有些企业的闲置资产因为无人管理,就一直闲置,没有人去盘活、利用或转卖,放着长久就变成了报废资产,浪费了企业的资源。还有一些待处置的、不具有使用价值的资产,甚至是已经提了减值准备的资产,也在账上一放就是好几年,也没有人去管它。如果固定资产信息系统能对这样的资产定时进行风险预警的话,就可以降低固定资产价值流失的风险。

(四)固定资产信息化管理缺乏人才储备

固定资产都是需要人来进行管理的,而固定资产信息化管理系统同样离不开人的管理,企业开启一项新的业务,自然离不开人才的培训和培养。固定资产管理员只有对固定资产信息化管理系统熟练掌握之后,才能把企业的固定资产管理好,而固定资产又都分布在不同的管理部门,每个部门都有每个部门的兼职资产管理员,然后综合部门有一个总资产管理员,这就要求各部门的资产管理员都要对固定资产信息化管理系统熟练掌握,并对本部门的资产情况了如指掌,这样企业的资产就需要一批综合素质高的人才来共同管理,才能把企业的资产管好、用活。然而,大部分企业的人员素质都参差不齐,也没有专门去培养、培训高素质的资产管理员,这样就容易造成企业资产管理人才储备的匮乏。

三、优化固定资产信息化管理的建议

(一)加强对固定资产实物的清查盘点

在企业快速发展过程中,随着企业规模的扩大,管理工作的需要,以及资产设备的陈旧老化,企业将不断地购置新的资产,以满足生产经营的需要,而老旧的资产却得不到及时的清理和处置,久而久之,企业的账面资产就越来越多,而实际使用的资产却不见得增加多少,这就要求企业要及时清理处置那些旧的资产设备,以便更高效地管理资产。所以,企业应该由领导牵头,指定盘点人、监盘人、责任人对所有的实物资产进行一次彻底的盘点,而不是像之前的盘点一样,走过场的形式居多,对账面资产逐一清理并核对每项固定资产的型号、数量、配置等数据,确保每一项资产都是购进时的同一个资产,将该处置的处置,该报废的报废,以减少账面资产,再将清理出来所有实物资产的图片上传至固定资产信息化系统,真正做到账实相符。

(二)加强对固定资产的实时监控

对固定资产的实时监控,可以有效掌握各项资产的实时运行情况,方便掌握各机器设备的产能,并能及时发现问题,作出相应的处理措施,可以及时发现机械故障,并及时维修处理,这样不仅可以提高固定资产的产能,还可以提高资产使用效率。为了适应企业对固定资产管理的需要,以便随时掌握每一项固定资产的实时使用状态,并提高固定资产的管理水平,应该对固定资产信息化管理系统进行功能提升,增加固定资产的实时监控功能。

(三)加强对固定资产的风险管理

固定资产是企业资产组成的重要部分,如果因为固定资产管理的缺失造成企业资产的损失,将直接影响到企业的经济效益。为了加强固定资产的管理,提高固定资产的使用效率,减少固定资产价值的流失,固定资产信息化管理系统应增加自动预警功能,对闲置资产、已无使用价值的资产以及已提足折旧的资产等存在价值流失风险的资产进行预警,在特定的时间段之内必须做出相应的处理,不然就会一直预警,直到对该项资产作出相对应的处理为止。

(四)增加固定资产人才储备

固定资产信息化管理离不开资产管理人员对其进行管理操作,而该管理人员综合素质的高低对固定资产管理质量的高低起到了决定性作用,所以为了能够更快更好的使用固定资产信息化管理系统,就有必要培养一批高素质的固定资产管理人才。对其及相关人员进行业务技能培训,增强其实操和管理能力,使其熟知企业资产运行状况以及固定资产信息化管理系统的管理流程,并能熟练运用该系统对企业固定资产进行系统化管理,维护好该系统对固定资产全生命周期的正常运转。另外,要在企业中全面普及固定资产管理的重要性以及相关的信息管理技术,使企业所有人员都能够具备固定资产管理的意识与能力。总之,企业在固定资产管理过程中,实施信息化管理是符合时展的要求,也是提升固定资产管理水平的关键。通过改进固定资产管理信息系统,可以更加全面系统地管理固定资产,提高固定资产管理效率,增强固定资产的风险管理意识,为企业的持续健康发展提供有力保障。企业应该从提高固定资产盘查力度、增强固定资产管理风险意识、增加固定资产信息化管理监控功能、增加固定资产管理人才储备等多方面加以改进,提高固定资产信息化管理的质量,助力企业市场竞争能力的提升。

参考文献

[1]陈瑛.加强固定资产信息化建设改进资产管理手段[J].财会学习,2020(26):164-165.

[2]丁瑞.企业资产管理信息化刍议[J].当代会计,2020(16):71-72.

[3]张钰.浅析固定资产信息化管理的改进意见[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9(16):57-58.

[4]张宇.企业固定资产管理中如何实现信息化管理模式的思考[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20(2):10-11.

第3篇

关键词:企业固定资产管理;问题;优化对策

中图分类号:F40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4)01-0-01

企业固定资产的管理对企业本身的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不仅可以很好的调配各个部门的合作和制约,而且可以更大限度的发掘自身的潜力,提高竞争力。换言之,企业完善固定资产管理,是健全企业财务管理的必然要求,也是现代化市场经济发展、优化资源配置的要求。

一、企业固定资产概述

固定资产是指企业为了生产商品、提供劳务、出租或者经营管理而持有的,使用寿命超过一个会计年度,单位价值在规定标准以上,并在使用中不改变其原有实物形态的有形资产。企业固定资产具有单位价值较大、使用期限较长、在使用过程中保持原有实物形态的特点,它是一种有形的物质资产,其价值会随着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的物质磨损而逐渐地转移到产品成本中去,并构成产品价值的一部分。固定资产是企业开展生产经营活动的物质基础,是不可替代的主要生产资料,是企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经济资源,是企业进行商品生产的关键要素和提供劳务的重要保障,企业拥有一定种类与数量的固定资产是企业经营能力与竞争力的重要标志。

二、企业固定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

1.固定资产管理的观念淡薄。当前,我国的某些企业依然在沿用传统的资产管理模式,企业的管理者在固定资产管理的工作上意识淡薄,依然只注重对经费的管理,只要求企业做到收支平衡。这样从表面上来看,企业的资产已经得到有效的管理,然而这样做使得资产没有得到有效的利用,导致资产只有社会效益,却缺乏了经济上的效益。此外,企业中还存在着非经营性资产被非法占用的问题,使企业的固定资产不能发挥其效能,导致出现资产浪费的问题。

2.缺乏完善的固定资产管理制度体系。目前,我国的企业在对固定资产的管理过程中,缺乏科学、合理、完善的固定资产管理规范和制度。没有建立专门的固定资产管理组织机构,缺乏相应的固定资产管理专业人员。再加上企业的固定资产管理工作缺乏独立性,使得管理人员在进行单位固定资产的控制和管理时,没有充分的制度依据和监督处罚手段,造成企业的固定资产管理制度形同虚设。

3.固定资产管理模式陈旧。传统固定资产管理中,企业的固定资产主要由财务部门、资产管理部门和资产使用部门来管理,主要运用财务软件中固定资产模块进行管理。相关管理部门要对固定资产建立台账,记录使用情况,并于每月末上报财务部门进行数据处理。资产使用部门对固定资产进行日常管理和维护。这种传统的模式,会加大资产管理部门工作量,盘点准确性难以保证,且管理过程中,容易出现固定资产归属不明的情况。

三、企业固定资产管理的优化对策

1.增强企业负责人和各级管理人员的固定资产管理意识。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日益增长,企业的资金投入也逐步增多,在此背景下,企业不应把工作重点仅放在经营资金的管理上,对固定资产的管理也应进一步加强,使企业实现全方位、无死角的全面管理。增强固定资产的管理意识是加强固定资产管理的基础,意识未树立,则措施难执行。企业负责人和各级管理人员要提高管理意识,将固定资产管理作为重要工作内容之一,使固定资产管理制度得到落实,转变重视购置、轻视管理的陈旧思想,对加强固定资产管理的重要性充分认识,并且加大宣传力度,提高资产的利用效率,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2.不断完善企业的固定资产管理制度。要想使企业固定资产管理规范化,首先应当制定完善的固定资产管理制度,对固定资产管理过程中的各个责任主体以及所承担的职责予以明确,这是加强企业固定资产管理的重要基础。除此之外,企业还应当加强针对固定资产管理的内部监督控制机制,确保实现固定资产的账实相符,从源头上防止固定资产流失问题的出现。比如,企业应当制定科学的固定资产盘查制度,严格遵守不相容职务分离原则,将固定资产的记录、核查等相关工作交由不同的部门或者员工来完成,确保内部控制机制的充分发挥。认真开展定期的固定资产盘查工作,对于盘查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应当及时上报并查明原因,使固定资产管理人员不断增强管理意识。

3.规范固定资产财务核算与监督。首先由资产的首要管理人实施监管,在资产日常管理中及时发现问题,了解问题症结,向领导层提出资产管理改进建议,使企业的固定资产保值、增值。二是财务部门要做好会计基础工作,正确进行固定资产账务处理,认真履行固定资产报批审核程序,严格执行固定资产管理操作规程,建立健全固定资产管理的内控制度,加大财务控制力度。三是定期进行固定资产盘点,认真做好减值测试工作,确保固定资产的完整性,防止固定资产流失。

4.对固定资产进行信息化管理。企业的逐步发展使得其固定资产的规模数量会越来越大,加之种类繁多,所以传统的手工记录及统计就不能适应企业的发展要求。计算机技术的运用能够实现固定资产管理的方便快捷,计算机技术的引入使得固定资产进入了电算化管理阶段,能够实现固定资产的采购、预算、处理及报废和核算等信息的准确录入及记录,实现了企业对固定资产的有效管理。但是企业在引入电子信息技术的同时,一定要注重对固定资产管理人员进行技术培训,这样才能真正的发挥出计算机信息系统在固定资产管理中的实际作用。

5.培养高素质的员工队伍。新技术、新设备的更新要求员工具有驾驭新设备的技能,企业要有计划地采用定期与不定期相结合的方式组织员工学习,从思想上激发员工爱岗敬业的主人翁热情,调动员工参与企业管理的主观能动性,培养良好的企业文化。从行动上提高员工的操作水平,可采用选派优秀员工交流、观摩、培训等方式,对优秀员工实施奖励机制,从而带动员工整体素质的提高,造就一支优良的员工团队。

总之,固定资产管理是一项技术性较强的工作,同时也是一项复杂的组织工作。因此,企业管理人员和设备操作人员应积极转变传统固定资产管理理念,牢固树立固定资产设备全过程、全寿命周期的现代化管理理念,以提高企业固定资产使用效益,实现固定资产的精细化管理。

参考文献:

[1]边慧芳.论企业固定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财经界(学术版),2013(1).

第4篇

关键词:中小学校:固定资产管理:现状:原因:优化

随着时代的发展与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我国教育事业进一步繁荣发展,各级各类学校办学条件日益改善,人们日益认识到学校固定资产管理的重要性,纷纷采取措施进行优化固定资产的管理。实践证明,只有提高固定资产管理的效率,才能为学校教学提供便利的条件,保障教育教学活动的有序开展。但是当前形势下,我国中小学固定资产管理存在诸多问题,限制了固定资产管理的发展,更影响了教育教学活动的顺利进行。因此,在新形势下探讨中小学固定资产管理问题就显得尤为必要。

一、新形势下中小学固定资产管理现状分析

(一)固定资产配置不合理,资产流失问题突出

这种固定资产配置不合理的问题,主要表现在:重点中小学的师资力量、教学资源与资产实力等都远远超过了普通中小学实力水平。实际上,这些多出来的资源、资产并不能完全应用于教育教学活动中来,有的甚至只发挥了充当门面的作用。从小的方面来说,学校内部的信息无法共享,自然会造成重复购置的问题,致使一部分固定资产利用率低,甚至根本无需使用,闲置、浪费等问题严重,导致部分资产流失。

(二)管理制度不健全,管理工作不到位

部分中小学固定资产管理制度不健全,致使平时的资产管理工作不到位,因而难以满足新时期的要求。这种问题突出表现在以下几点:第一,在进行资产处置时。往往缺少标准的处置流程;第二。中小学在使用固定资产时,也缺少相应的监督机制,无法对使用行为进行约束;第三,很多学校在管理固定资产时不规范,没有按照要求将固定资产进行统一编号及粘贴标签,有的学校编号随意,存在重复编号的问题。标签的粘贴也没有统一的标准,有的标签破损后没有及时更换,导致编号缺失。这就导致管理混乱。在固定资产清查与盘点时难以一目了然,效率不高:第四,中小学固定资产管理人员配置比较简单、滞后,有些学校甚至缺少专业的固定资产管理人员,难以有效开展管理工作;第五,管理过程中没有落实责任,不论是管理人还是使用人责任缺失,定位模糊,导致出现问题时难以查找原因及追究相应责任,管理效率低下,效果不好。

(三)固定资产账实不符,资产信息不够真实

这一问题产生的原因也比较多,比如在中小学建设后没有按照要求对学校的固定资产进行详细的入账:固定资产管理人员没有及时与财务人员进行平行入账,导致账外资产的存在等。不仅如此,中小学固定资产在使用过程中,随着时间的推移,其价值会逐步降低。但是学校在对其进行管理时,没有及时根据实际情况对这些固定资产进行折旧,也就是说固定资产在入账后就一直以原价的形式保存在财务报表上,账实不符的问题就此出现。除此以外。中小学固定资产管理工作比较复杂,并且对核对、清查等工作欠缺相应的监督,导致资产管理工作比较混乱,无形中增加了账实不符的问题。

二、当前中小学固定资产管理存在问题的主要原因

(一)对固定资产管理的重视程度不够

很多中小学校依然将教育作为学校工作的重点,因而对固定资产管理工作不太重视。这样一来就导致了学校固定资产清查、盘点等工作流于表面形式,难以有效发挥其监督、审查的作用。与此同时,对于已经缺失的固定资产,工作人员也没有有意识继续追查。致使固定资产管理工作越来越混乱,难以发挥效果。

(二)固定资产管理不规范,管理责任不明确

中小学校固定资产管理制度不规范,管理责任不明确也是限制固定资产管理工作进一步发展的重要原因。在这样的环境下,固定资产的转移与变更也没有可以遵循的制度,导致工作难以继续开展。

(三)财务人员素质偏低,有待进一步加强

一些学校固定资产管理人员大多由不具备专业财会知识的教师兼任,这些教师一方面缺乏固定资产管理工作的热情,另一方面也欠缺相应的知识支持,更对财务知识以及相关的法律知识不了解,因此在工作时往往存在诸多问题,导致工作难以有效开展。

三、新形势下优化中小学固定资产管理的策略

(一)重视学校固定资产管理工作

要想优化中小学固定资产管理,就必须重视学校固定资产管理工作,转变观念。第一,学校要将主要领导作为固定资产管理的主要责任人,以此为基础进一步落实责任。以便提高固定资产管理的效率:第二,必须确保学校固定资产管理工作人员资料的真实性与完整性,重视对固定资产管理工作人员的监督与考察:第三,采取措施化制度,确保制度与本校实际情况符合,确保制度执行的可行性:第四,逐步引入权责发生制核算理念,以便将学校真实的资产状况反映出来。

(二)进一步完善固定资产统一协调制度

只有进一步完善固定资产统一协调制度,才能确保中小学固定资产管理制度的稳定、有序。国有资产管理部门要和地方教育部门联合起来,制定出统一、透明的固定资产管理规定与方法,严格监督、督促中小学校按照此标准与规定进行固定资产管理。要依托技术平台并利用高效、科学、准确、标准的数字化技术进行固定资产管理监控,确保其业务流程的准确与规范,并能够及时向社会各界反应固定资产的具体情况。如果学校要采购固定资产,则要采取公开、公平与公正的原则,按照政府的要求统一招标采购。在清理固定资产时要力求准确。

(三)健全各级中小学校的内部资产管理制度

进一步健全各级中小学校的内部资产管理制度,做到资产的归口管理,进一步落实管理人和使用人的责任。在这一过程中,要对校内固定资产的投资、租借、报废、调度等责任和权限加以明确。不论是资产的购置、等级、转移乃至报废等,都需要上报以待核查。在进行固定资产的选购时,工作人员必须根据学校办公室数量、教室数量、师生人数等实际需求制定采购计划,避免盲目采购。固定资产入库之前要进行严格的验收,没有问题后才可以入库登记。除此以外,要进一步落实固定资产日常维护、维修制度,延长其使用寿命。进一步落实固定资产清查制度,监督工作人员定期对学校固定资产进行清查、盘点,按照要求将盘盈盘亏的固定资产加以处理。

(四)定期开展学校固定资产清查工作

中小学校必须根据要求,定期开展学校固定资产的清查工作。清查工作至少每年进行一次,从而保证账物相符。在进行固定资产清查时,一切清查工作都要坚持以财务部门为中心的原则,其他各个部门要同理合作,尽最大努力给予财务部门支持。固定资产清查理应按照学校寒暑假的时间进行,避免耽误正常的教学工作。有条件的学校甚至可以聘请专业的财会人员进行指导与协助,对于清查出的各类问题要及时解决,难以解决的要及时上报。根据清查的数据与内容构建一个准确、完整、清洗的固定资产财务体系,确保管理工作的有序开展,

(五)培养更加专业的资产管理人才

随着时代的发展与科技的进步,学校固定资产管理工作也逐步引入先进的管理软件,这样一来就更加需求专业的财会人员。为了保障固定资产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中小学校就必须培养具备高素质与高度责任心的专业财务人员。学校必须定期组织培训,不断提升管理人员的业务能力与管理能力,从各个方面着手保障固定资产管理的优化,避免问题的出现。

第5篇

关键词:公立医院;固定资产管理;措施探讨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以及公立医院改革的深化,公立医院也逐步进入了市场经济竞争领域。面对市场,如何提高公立医院的经济实力、市场竞争力以及社会知名度显得尤为重要,而固定资产是衡量医院各项业务水平的重要标准,又是医院各项工作开展的重要保障,再加上固定资产在医院资产总额中占比较高,因此对固定资产的管理就成为医院众多管理工作中的重要课题。

一、公立医院固定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

根据公立医院固定资产的定义、特征及分类标准来看,以我院为例,目前将固定资产分为六大类:房屋及建筑物;交通工具;专业设备;通用设备;家具及其他;图书。

1.缺乏对固定资产管理应有的重视

受公立医院体制的影响,公立医院的产权是国家的,购买的固定资产也相应的属于国有资产,但是,绝大部分公立医院对固定资产的科学管理缺乏重视。医院领导普遍存在重医疗技术、重科研、重服务的意识,对固定资产的管理只要资产不丢失,至于放在哪里,设备可以产生多少效益往往是忽略的,因此容易出现资产信息不准、资产使用效率不高等现象。

2.没有从医院整体角度建立固定资产管理流程与制度

医院现在对固定资产的管理一般为采购部门负责资产的招标采购,财务部门负责总账管理、总务及物资部门负责明细账的管理,而具体的使用部门只负责使用,不参与管理,也没有建立相应的科室资产台账。大部分医院没有设置专门的资产管理机构以及专职管理人员,多部门的共同管理,造成了各个部门之间缺乏沟通,采购部门、使用部门和管理部门相互脱节,各个部门根据职能分工不同制定各自的资产管理流程和制度,甚至出现部门制度之间的相互冲突。建立医院内部整体的固定资产管理流程和制度是做好固定资产管理的基础。

3.对固定资产的管理缺乏有效监督检查

由于医院负责监督检查的审计部门人员配备有限,专业差异较大等因素的存在,导致对医院资产配置是否合理,资产是否存在违规使用,资产的处置是否合规等情况缺乏有效监督。监察审计部门作为独立于资产管理和使用的一个部门,应该建立健全监管制度,定期对资产的采购情况、使用状况、报废流程以及资产使用效率等进行监督检查,并将检查结果作为科室绩效考核的指标之一。

二、公立医院固定资产管理工作优化措施的探讨

1.创新固定资产管理思维,加强固定资产管理意识

固定资产是医院总资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医院提高竞争力、拓宽业务范围、创造良好市场环境都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医院必须强化固定资产管理,优化资产结构,提高资产使用效率。首先,医院管理者应从思想上认识到固定资产管理的重要性,创新管理思维,制定出相应的、具体的举措来优化固定资产管理工作;其次,不仅管理层要重视,并应通过有效的宣传,督促资产使用科室乃至全体员工高度重视,要将固定资产管理工作的意义传达到医院最基层,在医院内部形成对固定资产管理的共识,以便于固定资产管理的相关措施顺利进行。

2.明确各部门职责,完善固定资产管理制度

新《医院会计制度》的实行为医院更加科学规范的进行固定资产管理提供了参考依据,医院应据此建立健全固定资产管理制度,为医院固定资产管理工作夯实基础。完善的固定资产管理制度应该是全方位全过程的制度,包括固定资产购建环节的制度、固定资产领用使用环节的制度、固定资产内部调拨环节的制度、固定资产考核环节的制度、固定资产会计核算环节的制度以及固定资产处置环节的制度等。只有站在全院的角度建立和规范固定资产从采购到报废等各个环节的管理制度,明确各个部门的职责,才能共同协作管理好固定资产,进而提高固定资产管理水平。

3.强化固定资产监督机制,提高固定资产管理效率

医院构建固定资产监督机制是完善固定资产管理制度的不可缺少的部分。即使细化的固定资产管理制度可以将权限和责任落实到人,但是单凭管理工作一方来进行管理,其固定资产管理的效率也难以得到保证。因此,医院要充分发挥内部审计人员的监督作用,制定明确的监督制度,定期或者不定期的对固定资产的招标、采购、入出库、管理、折旧、处置、捐赠等工作进行必要的审计,使得固定资产整个生命周期内的各个环节都能够受到严格的监督,并对所发生的不正常的现象,及时提出,及时纠正,进而保证整个固定资产的管理效率得以提高,规范性得到有效的加强。

4.打造固定资产信息化平台,实现固定资产精细化管理

医院配备的固定资产由于种类繁多、价值差异大、摆放分散,因此打造一个符合本院实际情况的固定资产信息化平台,对固定资产的精细化管理显得尤为重要。通过建立计算机网络管理系统,将各个责任中心的终端连接起来,可实现资源共享,信息互通,使医院管理者能够快速、准确了解全院固定资产的分布使用情况,同时还可以将各风险点的控制通过计算程序进行管理,避免人为因素的影响,较好地解决固定资产监督乏力、信息滞后等问题。好的固定资产管理系统可实现各个部门在管理平台上进行良好的沟通与交流,并相互监督,从而全面提升医院固定资产管理工作的水平。

综上所述,公立医院固定资产管理还存在很多的问题,随着公立医院改革进入深水期,管理体制的改革和创新已经迫在眉睫了,对于医院固定资产的管理只要明确管理的主体,规范管理的程序,严格责任的追究再加上有完善的资产信息化管理平台作支撑,医院固定资产管理工作就会不断优化,进而为医院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提升提供保障。

作者:冯倩 单位:湖南省妇幼保健院

参考文献

第6篇

关键词:烟草商业企业;固定资产;全过程管理

烟草商业企业是资产、资金密集型的企业,对固定资产进行科学的管理,能够使得固定资产的经济效益、使用效益得到全面的提升,有利于企业资源的优化配置,保证资产能够实现增值、保值,这对于企业管理水平的提升是极为有利的。

一、烟草商业企业固定资产管理的特点

首先,固定资产基数较大,数量也较多。近些年来,烟草商业企业通过各项举措,例如规范资产基础管理工作,清产核资工作等,理顺了管理流程,但是仍然存在一些基层企业管理混乱不规范的现象。其次,固定资产年投入量逐渐增加。随着烟草行业进一步发展,固定资产的规模也逐渐增加,相应要求固定资产管理水平提升,管理难度增加。再次,多部门合作式分工管理。在固定资产的全过程管理中,涉及到很多部门,如管理、财务等部门,这些部门需要依据固定资产管理的实际需要进行分工,对固定资产管理某一环节、某一方面进行管理,但是由于资产管理的部门比较多,因此管理的难度也比较大。最后,当前烟草企业的资产管理主要是利用固定资产卡片进行管理,通过财务系统形成新型的功能体系,对资产进行科学化管理,但是还没有形成全方位的财务综合管理体系。

二、烟草商业企业固定资产全过程管理的有效策略

在烟草商业企业固定资产管理中,需要提高管理意识,实现资产的全过程管理,形成科学化的管理理念,使得固定资产管理能够顺利推进。1.完善管理制度的建设,实现资产的全面预算一方面依据固定资产管理的实际需要,结合业务发展特点,建立完善的固定资产管理长效机制,完善管理制度,做好日常的监督管理工作,保证责任的有效落实,使得固定资产管理更加规范。二是严格按照预算管理、内部控制制度进行固定资产采购。遵循“无预算不得采购”的原则,统一采购,按流程申请,依据经济技术论证,对价格进行询问和比较,相关部门会签批后再进行购买。对于比较大的项目,还需要做好全过程的、动态化的审计。2.借助于信息技术手段,优化管理效果在固定资产的日常管理过程中,需要对各个管理环节进行监督,避免固定资产出现流失,明确资产管理的相关责任,减少固定资产的维修成本。在固定资产信息化管理过程中,要科学的使用信息技术,加强固定资产实物与价值管理,完善制度,明确责任,使得管理流程得以优化。通过全过程的信息化管理,对烟草商业企业固定资产进行统一、集中的管理,对固定资产进行科学的分配,对固定资产的来源以及去向进行动态化的管理,提升固定资产的使用效率,避免固定资产管理出现漏洞而导致的固定资产流失现象。3.规划内部调拨流程,定期盘点固定资产对固定资产内部调拨流程进行规范,烟草商业企业中的办公设备移动起来比较便利,比如电脑、打印机等,随着时间、科室以及人员等变化,移动设备的管理、使用无法查清,事后也不能及时通知财务,导致账实不符。即使每年都定期对固定资产进行盘点,但是不能了解其原因,也没有明确的责任人,因此需要建立完善的内部调拨流程,对固定资产进行调拨,并通过相关部门签字,做好相关记录工作,保证实物转移。要使固定资产更加安全、可靠,需要建立固定资产定期盘存制度,依据制度对企业财产进行细致的核算,通过定期或者不定期的方式对相关资产进行盘点、核查,对固定资产的利用效果进行考核,及时发现,对固定资产进行科学的调配,对不能及时利用的资产要及时处理,确保固定资产的高效利用。4.完善奖惩机制,避免固定资产流失在固定资产管理中,报废资产的处理是极为重要的,但是这一工作在实际中很容易被忽视。在固定资产处理过程中需要科学、及时,对于利用效率不高或者闲置的资产需要科学的评估,对这些资产要公开、公平、公正的处理,对处理流程进一步规范,对监督管理机制进行进一步完善。加强资产处理,完善考核机制,依据相关的指标对资产进行盘点,考核生命周期成本等,[3]使得固定资产的管理更加科学、高效,实现良好的发展。

三、结语

总而言之,烟草商业企业是一种资产、资金密集型的产业,做好固定资产的管理,使固定资产的经济效益、使用效益等得到全面的提升,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与管理,实现资产的保值增值,促使管理水平得到全面的提升。

参考文献:

[1]田甜.烟草商业企业固定资产管理的问题探析[J].重庆与世界(学术版),2015,12:118-120.

[2]周向容.试析如何加强烟草商业企业固定资产管理[J].财经界:学术版,2016,11:69.

第7篇

关键词:固定资产管理;现状意义;有效途径

企业的固定资产的是企业完成各项生产指标的基础,它本身的使用期限长、单位价值高、周转速度慢,如何将其进行科学合理的管理对优化企业资源配置、提高经济效益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加强企业固定资产的管理势在必行。

一、企业固定资产管理的现状和意义

1.我国企业固定资产的管理中存在很多亟待解决的问题

(1)部分企业的管理者对固定资产的管理意识比较淡薄,更多注重生产销售管理、可控成本费用的管理、经营利润方面的管理等等,没有将固定资产的管理作为专项提出,通常认为与企业的直接利益关系不大,所以一般情况下也不会配备固定资产的管理专员,管理责任不能落到实处,出现问题找不到固定的责任人,这样就不能有效解决问题。

(2)企业固定资产的相关制度不够健全,比如在固定资产购买配置时往往缺乏目的性,或者没有进行深入研究盲目购买和配置,企业的审批制度和监督制度也没有做到位,种种因素导致企业的很多固定资产长时间闲置,资源浪费现象严重。

(3)有些已经投入使用的固定资产在支出账目上仍显示的是尚未投资,实物和账户往来不符导致资产的具体存量混乱。还有一些报废资产没有及时进行核销,有些项目的赠送资产没有入账,这些资产与账目的问题急需解决。

(4)固定资产的核算问题也长期存在。例如有些企业忽视了固定资产的折旧,也会影响到企业的实际利益。企业的固定资产需要更新换代,原固定资产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在别的行业或者领域中变废为宝,同时可以为企业增购固定资产提供一定的物质支撑,这也充分利用了现有资源,达到了企业利益的最大化。

2.企业固定资产管理的重要意义

尽管我国企业固定资产的管理过程中问题重重,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固定资产优化管理的重要意义。固定资产在企业总资产中占有较大的分量,它为企业提供物质基础,使企业生产经营步入良性循环的状态,固定资产的有效管理不仅能为企业创造效益节约资源,同时也能很好的优化国家宏观资源的调控,提高资源和资产的使用效率。

二、企业固定资产管理的有效途径

鉴于企业固定资产的管理意义深远,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进行固定产的有效管理:

1.提高相关管理人员的管理意识,尤其是企业领导的固定资产管理意识

企业高层和各部门可以分工分级管理固定资产,总部抓好宏观管理的工作,各使用部门实行责任管理制度,切实提高每个人的固定资产的管理意识,定期做好宣传工作。对负有固定资产管理责任的专员要经常进行业务能力的培训和管理知识技能的考核,以便适应未来企业的不断向前发展。与企业固定资产关系密切的财政部门也要更新固定资产的管理观念,建立健全固定资产的购置控制机制,相关的资产变动报告必须经过审核才能执行,否则不予生效,这也能有效防止购置过程中可能出现的种种账目问题。企业固定资产的专管人员要对固定资产及时检查核对,对于那些长期闲置的、或者使用不当的固定资产要提出有效的管理措施。对账目和实物不相符合的固定资产要进行仔细核对,找出问题的原因所在,及时解决。同时企业可以建立精神激励与物质激励相结合的鼓励机制,使得企业固定资产的管理专员爱岗敬业、尽职尽责,这样能有效的为企业增收做贡献。

2.完善相关制度与规范,包括评审制度、维修保养制度、报废审批制度等

健全评审制度有利于科学合理判断固定资产购置的可行性,并能准确预测经济效果,对投资额做出规定等,这样使得企业固定资产的配置具有目的性,不至于盲目和随意。健全企业固定资产的维修与保养制度,有助于企业能够对固定资产及设备进行定时定期的盘点和总结,及时发现有缺损的固定资产,同时对其进行维修与保养,这样就能够很好的提高企业固定资产的最高使用效益。另外,如果企业将固定资产分门别类进行安置,并配有固定场,又能按照不同的设备特性采取相应的维修、检修、保养办法,就能够减少企业不必要的开支,充分做到资金的合理应用。最后,企业加强固定资产报废审批制度的完善将有利于对固定资产的报废申报相关环节做出明确规定,提高管理效率。

3.提高投入使用效率

企业的固定资产最终是要投入循环使用的,在管理过程中要注意提高使用效率,才能达到固定资产管理的最终目的。这就要求各部门专管人员及时了解和掌握企业内部的固定资产使用情况,同时也要掌握同行其他企业的固定资产的使用情况,以便更好的分析对比,制定适合企业自身发展的规划,妥善管理固定资产,优化资源配置。同时,加强固定资产的财务核算可以有效提高使用率,这就要根据国家的具体规定和企业的实际情况组织相关人员制定详细的固定资产目录,以便将符合标准的纳入到企业固定资产的管理范围中去。

三、结语

综上所述,只有不断加强企业固定资产的管理意识,完善相关管理体制,将责任明确化、具体化,提高管理人员的思想水平,同时加强监督力度,才能使企业更好的履行应有职能,实现预期效益,企业整体实力才能更上一层楼。

参考文献:

[1]张雅荣:中小企业固定资产管理问题与对策[J].企业研究,2012,(04):52.

第8篇

关键词 石油企业 固定资产 全生命周期管理

石油企业的固定资产是国有资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企业的总资产中所占的比重很大,是企业赖以生存的和发展的物资基础,具有数量大、种类多、价值高、使用周期长、使用地点分散等特点,管理难度大。因此,推行全生命周期管理对于保护固定资产的安全完整,提高设备的运营效率,实现国有资产保值增值,促进石油企业平稳、健康持续发展很有必要。

一、固定资产全生命周期管理概述

固定资产是一个动态的生命周期,在固定资产的全生命周期管理过程中是一环紧扣一环的闭环管理。固定资产全生命周期的管理就是对固定资产从预算、购建、运维、改造、报废处置的全过程管理。它从固定资产的规划预算、购置建造、使用维护、改造维修、定期盘点、淘汰处置全面推进资产全生命周期管理,查找管理漏洞,适时调整管理手段,实现固定资产生命周期成本最优化,充分发挥固定资产综合效能,持续推进企业资产管理水平的提升,确保各项固定资产有限掌控,提高资产运营效率,确保资产保值增值。

(一)闭环管理,降低成本,提高效率

固定资产全生命周期管理是一种先进的管理理念,运用现代的科技手段,建立完善的闭环管理制度,在保证固定资产安全完整的前提下,及时采取有效的措施,实现固定资产高效率低成本使用,使企业整体的投入产出水平得以提高。

(二)动态管理,提高资产运营效率,确保资产保值增值

固定资产全生命周期是一个动态的管理过程,其动态管理机制优于传统管理模式,对固定资产整个生命周期进行动态管理,记录、分析增减变动的全过程,为企业固定资产管理和分析提供有效数据,挖掘企业内部资源,充分利用闲置资产,避免重复购置造成的浪费,提高资产运营效率,确保资产保值增值。

二、石油企业固定资产管理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石油企业尤其是油品销售企业集团化集中管理,点多面广,固定资产管理难度大,随着企业固定资产规模的不断扩大,资金投入的增加,必然会带来了一些新的管理上的问题和挑战。

(一)固定资产管理相对薄弱,对固定资产管理的重要性认识不足

部分石油企业领导对固定资产的管理相对薄弱,重实物轻价值,重投资规模,轻投资效益,造成固定资产管理工作条块分割,重购轻管,账账、账实不符,固定资产流失现象存在,重清查轻分析,重复配置,固定资产配置不合理,形成不必要的浪费。

(二)购建审批及实施不严谨

部分石油企业一方面固定资产的购置盲目性、随意性较大,缺乏细致的可行性研究,没有充分考虑到石油企业点多面广、区域跨度大、经营特点及消费群体有地区区别,因集团统配资产不适用而长期闲置,造成不必要的浪费;另一方面购建维修项目因为赶工期,往往重经营,为了尽快投营而牺牲等待期,造成油站的整改质量不过关,反复整改加大维修费用。

(三)实物变动与财务记录不同步,造成账实不符

石油企业数量大、分布广、管理链条长,固定资产的实物变动管理工作量大,业务处理审批流程复杂。往往存在不经审批的相互调拨,信息传递不及时,实物形态变动与财务台账记录更新不同步、不匹配,都会造成资产的账实不符。“在建工程”转资不及时,或占用其他费用购置固定资产不入账,形成账外资产,会出现有实无账的账实不符现象。报废处置、盘亏的固定资产未及时进行账务处理造成有账无物。

(四)固定资产信息化不够完善

石油企业大多单位目前仍依赖手工台账登记固定资产实物变动,由于管理单据涉及部门人员众多,传递记录滞后,固定资产的历史操作和统计工作量大、时效性差、准确率不高、信息查询不便,无法动态掌握固定资产的真实使用状况,无法有效地对固定资产进行统筹调控,导致固定资产流失和重复购置。在现使用的系统中没有一个专门的管理模块与相关的模块衔接,对固定资产的管理,不能针对某项固定资产生命的特定阶段进行管理。即使是ERP系统,与资产相关的信息分散在项目管理、物料管理、设备维护、资产会计各个独立的模块,没有专门的管理模块与所有相关的模块衔接,资产管理技术系统与价值信息也未能实现有效集成,固定资产实物与账务信息严重脱节,难以满足固定资产全生命周期管理的需求。

三、加强石油企业固定资产全生命周期管理的建议

(一)树立固定资产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管理的观念

企业要加强组织领导,组建强有力的固定资产综合管理部门,强调管理范围的全面性,固定资产占用单位必须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落实资产管理人员、责任和措施,加强资产日常管理,形成健全的固定资产管理组织体系。各部门相互配合,多角度、全方位综合,建立健全固定资产管理制度,从固定资产的预算、购建、运维、改造、报废处置的整个生命周期考虑,实现资产整体优化的管理;以国有资产增值保值为出发点,贯穿固定资产管理各阶段,从严管理经营固定资产,积极盘活闲置待用资产,确保各项固定资产有效掌控、征收创效、保值增值,使固定资产的价值管理和实物管理相互渗透、相互促进。

(二)优化固定资产全生命周期流程

固定资产全生命周期管理以优化资产的流程管理为主线,从固定资产的预算、购建、运维、改造、报废处置流程进行梳理、优化,加强部门之间内部协作和控制,协调各具体业务流程之间的衔接关系,完善跨部门交接的关键点设计,明确部门责任人的相关职责,形成一个由实物部门、财务部门、使用单位齐抓共管,建立完善的闭环管理机制,贯穿固定资产生命周期全过程,及时准确的动态反映固定资产的运行状态,定期对固定资产的运维进行分析,可以有效控制风险、降低成本,提高固定资产营运效率和全面高效的固定资产管理水平。规范固定资产管理,实现“一事一物一档”,强化痕迹,形成强有效的闭环管理,严控风险。落实各级管理人员责任,定期对固定资产进行现场查验,加强固定资产现场巡查管理,确保对资产的使用管理及时监控,切实推进资产从严管理,促管理创效。

(三)规范固定资产管理流程,确保账实相符

在每个实物使用部门设置专职或兼职的固定资产管理岗位,负责本部门资产台账登记,不定期与财务部门核对账物,及时更新相关的使用及变更记录。每半年或至少每年一次对企业固定资产进行一次全面清查,核实账物,摸清家底,掌握资产使用状况;对是否涉及抵押、担保及诉讼事项,被他人占用,账实不符等异常情况要查明原因,分清责任,及时跟踪解决,涉及账务处理要及时,确保固定资产账实相符及安全完整。规范业务流程,建立一套从预算、购建、运维、改造、报废等环节入手的管理和业务系统操作流程,制定相应的目标控制和考核,避免固定资产管理流于形式。严格划分资本性支出和费用性支出,防止占用其他费用购置固定资产,对已完工的工程及时转资,正常反映资产的现时价值,保证账实相符。

(四)应用管理信息系统,实现固定资产信息化管理

先进信息系统的实施有助于固化贯穿固定资产实物全生命周期的操作流程,实现无缝连接,有助于各部门、各环节被有效结合起来,构成一个强有力的整体系统。将原来以手工方式进行的分散管理,变成了信息化集中管理,在计划部门、财务部门、归口管理部门、使用单位之间建立资产信息共享共用机制。将ERP信息系统中计划部门的投资信息、财务部门的资产价值信息和设备部门的资产运营信息进行衔接,并向基层延伸,组成一个具有综合功能的管理平台,在系统上及时反映资产的动态变化,全方位掌控固定资产信息,极大地提高了固定资产管理水平。有效解决原固定资产管理中账、卡、物不符,资产不明、设备不清、闲置浪费和资产流失等问题,降低管理成本,提高工作效率、固定资产管理的速度和准确性。同时在现有的公司门户信息平台开辟专项固定资产管理板块并创建链接,实现各使用部门的实时查询,便于根据各使用部门的实际需求合理调配资产,减少重复购置和冗余浪费。使得各种固定资产物尽其用、用得其所、使用经济效益最大化,减少企业基本建设及后期维修维护资金的投入,以有限的建设资金不断扩大企业的资产规模,实现国有资产的增值保值。

(作者单位为中国石化销售有限公司广东湛江石油分公司)

参考文献

[1] 朱虹,张庆伟.油田企业推行固定资产全生命周期管理的构想[J].企业管理.

第9篇

关键词:新规则;事业单位资产管理;优化

中图分类号: F810.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5)010-000-01

引言

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为各个事业单位完成事业计划任务和行政管理提供物质基础。然而,长期以来,诸多事业单位的相关资产管理人员普遍存在着“重购置轻管理、重现金轻实物”的片面思想,具体表现在固定资产管理中的思想观念落后,缺乏创新意识,管理手段不科学等方面,因此,不同程度的管理问题在多数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管理上都有所体现。

一、新规则下事业单位资产管理的进步

(一)资产管理力度加强,保证了国有资产记录的完整性

新事业单位会计制度有效地解决了通过特殊途径获得资产入账价值口径不一的实际问题,其要求在无法取得公允价值的情况下采取名义价值入账,并在相关的报表中对这一资产情况进行披露,对减少事业单位资产通过不记账的方法所引起的资产流失问题做了指示;关于资产的折旧和摊销,新制度下的资产核算将采取累计折旧和摊销的方法冲减非流动资产基金并避免将其计入支出,以便真实反映资产消耗情况、避免影响事业单位支出的口径。

(二)加强了事业单位基建项目的管理力度

新事业单位会计制度要求事业单位在对基建项目单独建账和核算的同时,还需要将跟基建相关的其他会计数据一并列入到该事业单位的总账当中[1]。事实证明,对基建账目实行并账处理,事业单位的会计核算和会计信息在反映单位的实际资产方面能够做到更加全面、详细。

(三)细化财政和非财政补助的核算,规范了资金用途管理

新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对财政和非财政补助的收入、支出、结转和结余等相关的会计科目以及会计核算的详细流程进行了科学、合理的设计,针对旧版会计制度当中补质的不明确以及资金流向的不详细等缺点做了适量的补充,严格规范事业单位资金的来源、使用以及结余情况的核算,这对进一步规范和公开事业单位的收入、支出等财政信息,促进事业财务透明化进程十分有利。

二、新规则下事业单位资产管理的优化

(一)完善固定资产管理制度,加大内控制度建设

事业单位开展固定资产管理工作需要依靠健全的固定资产管理制度为其提供保障。现阶段,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共分为以下四大类,纳入政府采购的固定资产要求政府开展采购行为时必须严格按照相关的法律规定实施;未纳入政府采购的固定资产强调了请购、审批、采购、验收、付款等环节的工作重要性;出租出借的固定资产需严格按照报财政部门和上级主管部门审批,审批通过后,评估机构再实施对固定资产的出租资金的科学评估行为,并最终确定合理的出租价格的审批手续;报废的固定资产应由财务、技术、资产使用和管理等相关部门共同出具固定资产报废证明,再由上级主管部门审批,审批通过后可直接由评估机构对报废固定资产价值予以评估,最后得出合理的解决办法[2]。

(二)强化事业单位领导层的资产管理意识

事业单位资产管理环节之所以会衍生各种各样的问题,事业单位的各级领导层对资产管理工作的重要性与必要性没有全面的认知力是关键因素,他们在资产管理责任意识上的薄弱直接削减了资产管理工作的积极性[3]。为加强事业单位资产管理力度,提升事业单位各级领导层的资产管理责任意识,应充分激发他们的模范带头理念,为有效规避重复购置和无计划购置等不良现象的发生做到根本性的杜绝,以实现事业单位资金利用率的不断提高;建立健全固定资产登记管理制度、加大资产管理措施的执行力度、组织专人承担固定资产的购置、验收、转让、报废等各项工作。同时,对负责各项工作的人员应进行进行定期或不定期的绩效考核,以保证这些工作人员的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

(三)健全资产清查制度

资产清查作为事业单位资产管理的一个重要环节,由资产清查制度为其工作提供重要依据。事业单位若要科学落实资产清查工作,需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 定期清查,事业单位固定资产清查工作的开展应定期执行,这有利于事业单位及时准确、高效的了解单位的固定资产运行状况、重点发现固定资产管理全过程中的薄弱环节并采取有效措施予以纠正;重点清查,会计核算资料是事业单位的财务部门开展工作的主要依据,需有目的性的将使用固定资产较多的部门作为重点清查对象;离任核查,当有相关的部门负责人离任时,事业单位应组织专职人员对其部门进行必要的资产核查,以规避资产流失、杜绝浪费现象的发生。

(四)强资产管理信息的动态监督

现阶段的互联网技术已趋于成熟,且被广泛用于各行各业中,国家事业单位完全可以尝试将这一技术应用于固定资产管理,对固定资产的维护、查询等工作要落实到位。并在此基础上,设立配套的资产管理岗位,并派遣资深的专业技术人员负责固定资产的构建、处置等相关信息的记录工作,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固定资产动态监督,保障账目记录与实几情况相符[4]。

三、结论

综上所述,建立健全固定资产管理体系、提高事业单位的固定资金使用效率等方法对于新规则下的事业单位资产管理优化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只有严格执行新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保障资产信息的完整性,落实管理工作的各项责任,才是实现事业单位固定资产优化的有效途径。

参考文献:

[1]周桂芸.新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下事业单位资产管理探讨[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4(15):153-154.

[2]王陆萍新事业单位会计准则下事业单位资产管理问题探讨[J].财经界(学术版),2013(16):151-153.

[3]郭怡静新规则下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的探讨[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12(7):158-159.

第10篇

关键词:发电企业;固定资产;内部控制

中图分类号:F275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7)001-000-01

一、发电企业固定资产管理概述

根据我国《电力工业企业固定资产管理办法》相关规定,可将发电企业固定资产分为生产经营性固定资产、租出固定资产、基建用固定资产、融资租入固定Y产及未使用固定资产。相对于其他类型企业固定资产管理而言,发电企业固定资产管理涉及内容更多,复杂程度更高,整体工作具有一定难度[1]。发电企业属于典型的技术、资金密集型企业,其固定资产不仅类型多,而且数量多,且价值较高,分布较为广泛。同时,发电企业固定资产变动较为频繁,且更新频率快,且规模愈来愈大若要通过财务管理及时、准确地反映固定资产变化,存在一定难度。发电企业加强固定资产管理,能够让高层管理者确切地掌握固定资产实际情况,以实现资源优化配置,避免重复购买,有利于降低发电企业运营成本。

二、发电企业固定资产管理存在的部分问题分析

在电力行业不断快速发展的背景下,发电企业运营管理水平较以往有了显著提升,在固定资产管理方面取得了一定进步。但在实际管理过程中,在部分环节上还是暴露了一定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2]:(1)固定资产管理与实物管理存在偏差。在发电企业管理固定资产的过程中,价值管理是十分重要的环节之一,主要由财务部门负责。然而,很多发电企业财务部门偏向于资产价值管理,但却忽视了设备运行管理。在构建固定资产台账的初期,工程技术人员及生产技术人员参与度较低,导致固定资产价值与实物价值出现偏差,容易出现“有物无账,有账无物”的情况。另外,部分发电企业在固定资产盘点工作方面存在一定不足,未能做到按时、按量盘点,使得固定资产台账未能及时更新,实物与账面记录存在差异。(2)固定资产内部转移不够规范。部分发电企业在进行固定资产转移时仅进行实物交接,但相关信息归集及记录工作却未及时跟上,因此无法及时、有效地收集固定资产转移信息,可能会导致资产丢失、权责不清等问题,会对固定资产安全产生一定影响。另外,国有发电企业存在多种低价使用主业固定资产的现象,这给发电企业运营带来了一定风险,影响了固定资产的安全。(3)固定资产管理制度有待完善。以往国有发电企业是整个行业的垄断者,市场竞争意识不足,固定资产管理手段落后,整体管理效率不高。然而,随着电力改革及市场开放程度的加大,发电企业固定资产管理工作所面临的压力愈来愈大,相关管理制度有待优化、完善,工作重心也需要调整。

三、发电企业加强固定资产管理的相关策略

1.完善固定资产管理体制

完善发电企业固定资产管理体制,有利于促使相关工作规范化开展,保证管理工作充分发挥成效。在体制完善过程中,要求管理人员树立先进的、科学的、现代化的管理理念,并不断增强竞争意识,加大制度执行力,让制度具有可操作性。管理人员要对固定资产进行全过程记录,包括固定资产购入、更换、租赁、报废等环节。同时,要对固定资产预算、审批、验收等制度进行优化,其中重要设备要由专人负责[3]。发电企业固定资产类型复杂,且专业性较强。因此,要制定出有效的沟通机制,促使相关部门相互配合,形成一个标准化的固定资产管理流程。另外,要完善考核、奖惩制度,以发挥督促、激励作用,增强固定资产管理人员的主观能动性与积极性,让相关工作能够顺利开展。

2.加强固定资产计价工作

很多发电企业所涉及的固定资产金额、数量较大,这给固定资产管理带来了一定难度,也对固定资产计价工作提出了较高的要求。为保证发电企业固定资产计价工作顺利实施,一方面,发电企业内部要加强资产管理人员专业知识培训工作,促使其业务能力不断提升。要求资产管理人员不但要把握固定资产增减账务处理工作,而且要与单位各部门之间密切联络,随时掌握固定资产变更情况,实现固定资产动态跟踪管理。另一方面,要充分落实固定资产折旧计算工作。资产管理人员要严格遵循相关规定,对旧设备进行合理、科学地资产折旧,并由专人进行核实,以保证固定资产折旧的精确度。

3.重视固定资产内部控制

对于发电企业而言,固定资产是其重要的基础性资源。在固定资产管理方面,要构建出有效的岗位分离制度。固定资产采购由使用部门提出,采购期间审批人员及请购人员要相互分离;同时,固定资产记账人员与资产保管人员要相互分离,盘点工作由记账人员、保管人员及独立的第三人共同协作实施;固定资产报废处理过程中,要保证报废通知人与保管人员相互分离。通过岗位分离,让固定资产管理更加透明化、规范化,避免出现暗箱操作、的行为,让企业利益得到最大程度保护。同时,企业可结合实际运营情况,设置固定资产考核指标,对固定资产管理行为进行约束,达到固定资产规范化管理目标。另外,要加强内部审计工作。通过强化内部审计,对固定资产管理进行有效监督,避免账实不符、闲置浪费等问题,让固定资产资源得到充分利用。

四、结语

固定资产管理是发电企业日常运营管理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其涉及因素较多,影响范围较大,流程较为复杂。为了保证发电企业固定资产管理取得成效,必然要对管理体制、计价工作及内部控制工作等进行完善,科学、合理地支配并利用固定资产,促使发电企业资金利用率提升,为企业带来更大的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赵俊.论企业固定资产管理现状及有效管理途径[J].商场现代化,2015(26):56-57.

第11篇

固定资产投资结构影响经济结构投资效率,它与地区经济发展有密切联系。能够反映一定时期内社会投资在经济空间内组合分配的格局,其恰当的组合会使投资效率实现最大化,所以探求优化的投资结构不仅能充分利用各种资源,实现资源优化配置,还对国经济快速发展有重要意义。对山西省而言,虽然固定资产投资结构具有良性的发展趋势,但是仍与发达地区有差距,如果山西省经济希望得到长远的发展,就必须对其投资结构进行优化。

二、山西省固定资产投资总体概况

近年来山西省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呈增长的趋势。2012到2014三年间,山西省全社会投资累计15021亿元,占全社会投资总量的2.4%,其中城镇投资1.3714万亿元,农村投资130亿元,各占山西省累计投资总量91.3%和8.7%。相比全国农村投资占投资总量的24.7%,比山西省高8个百分点,山西省农村投资总量偏低,投资总量不如城镇投入多。

自2012年山西省融资渠道中民间投资增长速度加快,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中,自筹资金13017.44亿元,年均增长22.5%;利用外资189.378亿元,年均增长9.6%;国内贷款3515.043亿元,年均增长21.8%;国家预算内资金1335.493,年均增长35%。民间投资的比例逐年增多,在部分行业占据重要地位。山西省的固定资产投资总体呈现融资渠道单一,投资总量少,投资效率低。

三、山西省固定资产投资结构及问题分析

首先从主体结构来看,国有经济投资比重有上升的趋势,从2010年的105亿元增加到2014年的3189亿元,国有经济投资仍处于投资主体的主导地位,占45%以上,投资主体单一。山西省利用外资、个体经济、股份制经济投资比例小且增幅不大,这些数据说明山西省投资主体结构尚需调整与改进。

其次从供给结构来看,2010年以来,山西省在国家实施大项目战略的带动下,固定资产投资总额在不断增长,投资成为山西省经济发展的主要力量,与此同时,山西省的国家预算内投资呈逐年增长的趋势,这说明国家在对山西实施转型跨越发展战略的情况下,加大对山西省全社会固定资产的投资。来自国内贷款的比例总体呈下降趋势,这说明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银行逐渐规范信贷制度,提高贷款门槛,而山西省位于中部地区,经济欠发达,经济实力相对弱,一些商业银行不敢介入,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山西省的筹资渠道,制约经济发展。2010~2014年利用外资的比例也逐渐下降,主要是因为山西省的地理位置和经济发展水平,使得招商引资的优势难以发挥。另外自筹资金所占比例在60%以上,这主要是来自山西省的地方财政自筹资金、各主管部门的自筹资金、企业事业单位的自筹资金。

再次从产业投资结构来看,第一产业基本保持在2%~4%,所占比例相对较低,第二产业保持在40%~55%,所占比例略有下降,第三产业保持在40%~50%。我们从中可以看出,三大产业投资不协调,严重制约山西省经济发展。城乡投资不协调,一直以来山西省对农村投资力度不够,会限制农村经济的发展,如果不解决这一问题,将会影响山西省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

最后从固定资产投资率来看,山西省固定资产投资率与全国相比较低,山西省固定资产投资率基本保持在45%~55%,所占比例相对低,全国固定资产投资率保持在50%~70%。固定资产投资率低会影响固定资产投资效益。如果不解决这一问题将会严重制约山西省经济发展。

四、优化山西省固定资产投资结构的对策

第一,建立和健全山西省固定资产投资结构调整的诱导机制,早前的投资主要来源于国家预算支出,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国内贷款和自筹资金的比例较高。从固定资产投资来源的发展趋势来看,宏观调控已不能通过对微观投资主体的直接干预来实现,而应通过政府调节市场,市场引导企业来实现。基于这一原因,应该建立固定资产投资的诱导机制。

第二,拓宽融资渠道,增加投资总量,山西省应从结构调整的源头上解决投资总量不足的问题,首先要提高政府工作效率。政府形象和工作效率是影响外商投资的直接因素,打造服务型政府,提升吸引外资的能力。其次积极优化外商投资结构。利用外资必须同山西省经济结构调整、促进产业结构优化相结合。

第三,调整投资方向,改善投资结构,加大对重点产业发展的财政支持,在主导产业的投资上,可以选择向个别目标倾斜的办法,首先通过制定产业振兴计划,对产业发展布局进行统筹管理;然后把有限的财力、物力用到关系全局的最重要最显眼的地方,以增强投资的力度。还有就是要加大对欠发达地区的投资力度,特别是农区、林区、矿区和边远地区更加困难。

第12篇

(常州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医药药材分公司,江苏 常州 213000)

摘 要: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科技水平的提高和企业的规模的扩张,企业的经营与管理正在面临巨大的变革,这对企业固定资产管理与核算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战。在总结了目前企业固定资产管理与核算存在的问题之后,据此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以优化企业的资产使用情况。

关键词 :企业;固定资产;管理;核算

中图分类号:F231.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0-8772(2014)34-0077-02

收稿日期:2014-11-10

作者简介:秦峰,(1978-),男,江苏常州人,会计主管,会计师,主要研究方向为医药经营企业财务成本管理与内部控制。

一、引言

固定资产作为企业资产的重要组成部分,与企业的日常经营息息相关,因此做好固定资产的管理与核算成为优化企业管理水平、提高经济效益的重要环节。在具体分析当前我国企业固定资产管理与核算存在的诸多问题后,有必要为加强其管理与核算提出优化建议,以提高企业资产的使用效率。

二、企业固定资产管理与核算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缺乏风险意识与管理责任,执行力度较弱

长期以来,我国的多数企业受到传统观念的影响,忽视对现代管理理念的理解和应用,对于固定资产的管理观念和风险意识十分薄弱,重购置、轻管理的现象时有发生。多数企业单纯地认为只要做好生产和销售就可以提高企业的经营效益和管理水平,反而忽视了对于资产的购置和处置决策以及日常管理,部分企业在没有进行科学的预算和风险评估的情况下就盲目购置固定资产,这就造成了资产的闲置、重复和浪费,甚至有些企业会存在采购人员大量收取回扣的现象,忽视固定资产的日常管理则会造成资产使用寿命大大缩短。同时,及时某些企业制定了相关的固定资产管理规章,但员工并不严格执行规章,企业的管理人员也没有做好必要的监督,这就使得固定资产管理最终流于形式。

(二)手续和制度不完善,管理核算方式落后

由于对固定资产管理和核算的忽视,许多企业有关固定资产的相关手续和制度也不甚完善,管理和核算方式也十分陈旧,并不能适应企业的现代化经营与管理的步伐。首先,固定资产的相关人员没有进行正确的资产划分以及费用的确认和登记,导致企业的固定资产的价值与其账面价值存在严重不符。其次,企业对于固定资产的日产管理和使用以及资产的处置没有进行严格的审批与登记手续,不同部门之间的资产调配也没有履行相关的手续,一旦发生资产损坏或丢失,就会出现部门之间的利益冲突。最后,许多企业没有按照全员性和全面性的原则进行固定资产的管理,没有落实固定资产的管理责任,导致其日后责任追究的困难;没有各部门之间的合作与沟通,导致资产的配置效率低。

(三)会计核算不规范,资产闲置和流失严重

我国的多数企业对于固定资产的会计核算并不规范,资产的增减业务以及这就和处置较为随意,账务处理不够及时和准确,导致企业的账实脱节严重,难以真实反映企业的固定资产的使用状况,既不利于企业的管理,也不利于报表的使用着的决策。同时,多数企业不重视对固定资产的清查,没有定期对企业的资产的数量、质量及使用情况进行盘点和对账,有些企业构建的办公楼等一直挂在“在建工程”账户而没有进行合理的转入,对于资产的维修费用也没有按照合理的标准进行入账,资产盘盈、盘亏、毁损和报废等都没有进行及时的入账核销,更没有进行严格的责任追究,企业的资产出借等也并没有进行核准,私设小金库现象严重,这就为企业的资产流失提供了巨大的风险敞口,资产闲置和资产流失现象十分严重。

(四)资产管理人员和财会人员素质不高

随着科技的进步,市场竞争的加快以及企业管理水平的提高,企业对于固定资产的管理与核算也不断提高,而目前我国的许多企业的财会人员和资产管理人员的专业素养并不高。一方面,固定资产管理人员,包括采购人员和资产的日常保管人员的工作态度不够端正,责任心不强,其管理观念有随着企业的管理企业和管理观念的进步而发生变革,资产管理的专业水平和科技水平较低。另一方面,企业的财会人员素质不够高,财务知识框架落后,对固定资产核算的专业判断能力低下,难以合理确认固定资产的入账价值、折旧费用及相关明细科目,对于资产的分类和统计也不够准确。有些小企业干脆外聘财会人员代账,固定资产核算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大大降低。

三、加强企业固定资产管理与核算的对策建议

(一)提高意识、明确责任,加大执行力度

企业要想加强其固定资产的管理与核算,首先应当从思想上改变,企业管理人员应当摒弃过去陈旧的管理观念,树立正确的管理思想;增强风险管理和成本意识,对于资产的购置和处置进行科学的分析和决策;提高对固定资产的重视程度,明确企业各个部门及个人的责任,确保各项规定得到落实和执行,及时解决管理中所出现的各种问题,改变过去混乱的管理风格;要改变过去重购置、轻管理,重资金、轻实物的观念,合理分配企业的资源,科学确定固定资产的使用年限,严格监督各项资产活动的执行情况并进行严格的奖惩,提高全体人员的成本意识和风险观念以及执行企业相关章程的责任感。同时,企业应当将固定资产的运行的安全性和效率作为工作的考核指标之一,以激励员工执行企业的资产管理制度,使企业的固定资产逐渐走向规范化。

(二)完善管理制度,加强内部控制,规范执行程序

健全的管理制度是企业强化其固定资产管理与核算的重要保障,企业有必要完善其管理制度,并加强和优化其内部控制设计,保证企业的各项执行程序的规范有序。首先,企业应当对建筑工程及需要安装的固定自查执行严格的审核和验收,并在日常使用中严格划分企业固定资产维修和损坏的标准,以避免对应当报废的资产进行不必要的维修。其次,企业应当对固定资产的处置与外借进行严格的审核和批准,报废资产必须符合企业的报废标准,并科学评估资产的价值。最后,企业应当健全其内部控制制度,在全员、全方位、全过程进行固定资产管理、使用和核算的约束,严格执行考评机制,对固定资产的高效管理和使用进行表彰和奖励,对资产的侵占、挪用、毁损等行为进行严肃批评和惩处,最大限度地调动各个方面的积极性,。

(三)强化资产清查与核算,提高资产使用效率

目前我国企业固定资产存在的重要问题之一就是账实不符,因此做好资产的清查和核算尤为重要。企业应当定期对固定资产进行全面清查,并随时进行局部抽查,将固定资产的数量、质量及使用情况与其账面价值进行核对,对于不相符的固定资产,应当查明原因、追究责任并及时进行账面的调整并做好备案登记,以便于年终结算时对企业固定资产使用情况的分析和评价以及相关政策的制定。同时,企业应尽量对所有的固定资产设置资产卡片,对资产的购置、折旧、调配和处置进行统一规范化的登记处理,同时必须在验收单据、调拨单、报废单等单据与固定资产卡片相一致时才能予以批准,购置的资产要及时入账,处置的资产要及时核销,报废毁损要查明原因并及时调整账面价值,以保证各项固定资产与企业的账面相一致。只有这样,才能理清各种繁杂的固定资产并进行集中高效的管理,保证资产使用的效率和规范性。

(四)引进专业人才,加强人员培训

随着企业规模的扩大和技术的进步,企业有必要提高其资产管理人员和财会人员的专业素质。一方面,企业的资产管理人员应当熟悉企业的固定资产管理制度,学习固定资产管理的技术知识和财务知识,严格执行资产的看管、维护、检修等工作,保持固定资产的政策运行和安全完整,并做好与企业财务人员的配合和协调工作。另一方面,企业的财会人员要丰富和加强自身的固定资产相关知识,熟悉和了解企业各项固定资产的性能和指标,并能通过自己职业经验对固定资产的价值进行合理的评估,以提高企业固定资产账务处理的准确性,以提高企业会计信息的有用性。同时,有条件的企业应当引进外部的优秀人员或聘请专业的顾问进行咨询和培训工作,以更新企业的固定资产管理人员及财务人员的知识体系,从而提高企业的固定资产管理水平。

四、结论

综上所述,目前我国企业的固定资产管理与核算的管理观念、制度设计、会计核算以及人员素质方面都存在着一定的问题,企业应当据此进行优化和改革,以更好地发挥固定资产在企业中的积极作用。

参考文献:

[1] 边慧芳,论企业固定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财经界(学术版).2013(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