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教学游戏

教学游戏

时间:2023-05-29 17:30:43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教学游戏,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教学游戏

第1篇

【论文摘要】在幼儿园教育体系中游戏和教学都不可相互替代。游戏能满足儿童在现实生活中无法实现的需要,帮助他们自由表达意愿,从而达到智慧和情感的平衡。而教育机构是不可能没有教学的,幼儿园也不例外。本文从整体上概述了幼儿园教学与游戏的区别和联系,应该将二者进行有机的融合,同时对当前幼儿园教学与游戏问题进行了一些探讨并提供了一些建议。

近年来,随着幼儿园教育改革的深化,同时也是为了尊重儿童以及体现儿童自主性的需要,游戏被推崇为幼儿园的基本活动。幼儿园课程设计以及教师的教育行为,无不在游戏性、活动性上下功夫。这本是可喜的现象,因为要使教育更加人性化、个性化,游戏理应受到重视,理应成为幼儿园最基本的活动,理应成为幼儿教育的重要手段。但是又出现了另一种现象,即幼儿园游戏与教学之间关系的淡化。

幼儿园是实施学前社会教育的专门机构,幼儿园活动是由游戏活动与教学活动共同构成的。在这个特定的教育环境中发生的游戏活动绝不等同于自然游戏活动,在这个环境中的教学活动也绝不是我们通常意义上理解的教学活动。因此,探讨游戏与教学的关系对开展幼儿园游戏与教学活动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一、教育家眼中游戏的地位及其与教学的关系

历史上有不少教育家对游戏的地位和作用进行过论述,从中我们可以看出他们眼中游戏和教学的相互关系。其中,柏拉图是“寓学习于游戏”的最早提倡者。他要求“不强迫孩子学习,主张采用做游戏的方法,在游戏中更好的了解每个孩子的天性”。[1]同柏拉图一样,在理论上赋予游戏重要地位的还有福禄贝尔,他认为游戏是幼儿自我表现的最高形式,强调应通过游戏来发展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同是著名幼儿教育家的蒙台梭利,她关于游戏及其与教学的观点不同。蒙台梭利反对有想象活动的游戏和玩具,否定创造性游戏在幼儿教育中的重要作用。她认为“儿童只有从事真实的活动,才能产生活动的目的性、责任感和其他社会性的品质”。[2]在她的“儿童之家”,教师们使用“教具”,而不是“玩具”进行教学活动。杜威摆脱了福禄贝尔和蒙台梭利等人将游戏活动与教学活动对立起来的思维模式。他认为教学必须通过“对儿童的兴趣不断地予以同情的观察”,教学中需特别注意“抓住儿童的自然冲动和本能,利用它们使儿童的理解力和判断力提到更高的水平,使之养成更有效率的习惯;使他的自觉性得以扩大和加深,对行动能力的控制得以增长。如果不能达到这种效果,游戏就会成为单纯的娱乐,而不能导致教育意义的增长”。[3]在杜威看来,教学中应该渗透着游戏,并且借助游戏达到“教育意义的生长”。

他们作为历史上杰出的教育家,由于不同的历史背景、不同的理论基础等,造成他们在具体的教育观、儿童观的许多差异。但是,正是因为这种差异,才使得幼儿教育变得“多元化”、“多样化”,直接影响后世的人们对游戏和教学关系的不同观点。

二、关于幼儿园游戏与教学的三种不同观点

1.“分离平行”的观点

持这种观点的人认为,在“分离平行”的状态下,幼儿园游戏与教学无关,教学主要在课堂中以让幼儿直接接受的方式进行,教与学之间的关系表现为“教为中心,学依从于教”。[4]主张把游戏排斥在“教学”范围之外,认为游戏仅仅是儿童在学习之后的一种放松和调剂,它可以满足幼儿自发活动的需要,因此可用作“奖励”的方式,以鼓励幼儿的表现和学习。这种观点只看到游戏与教学的区别,没有看到他们之间的联系,视二者为平行的关系,没有交汇的可能。持这种观点的教育者常出现的一种问题是“游戏功能手段化”。因为游戏和教学是无关的,游戏仅仅是教学的一种辅助手段,其功能就是加深和巩固幼儿在日常生活中掌握的知识技能。

2.“游戏和教学等同”的观点

这种观点认为游戏就是学习,学习就是游戏;幼儿园的教育不用提教学,不必有上课,游戏和教学是一回事,同一活动既可能是教学活动,也可能是游戏活动。于是,将教师引导下的幼儿活动都说成是游戏,将所有的游戏都赋予了特定的教育目的,本该属于教学的活动,成了孩子们围着老师团团转的“游戏”,而本该属于游戏的活动,则成了教师围着孩子团团转的“教学”。这是当前幼儿园实践活动中比较多的一种观点。这种观点淡化了游戏与教学之间的界限,只看到了游戏和教学之间的联系,而没有看到二者的区别,是将二者混为一谈了。

3.“相互融合”的观点

持这种观点的人认为,在“相互融合”的状态下,“教”追随和支持幼儿在游戏中的学习,教与学之间的关系表现为“学为中心,教依从于学”。[5]这是当前幼教界最提倡,也是最流行的观点。这种观点主张系统、全面、辨证的看待游戏和教学的关系。即既看到了二者之间的内在联系,又看到了二者是有区别的,把游戏寓于教学中,教学寓于游戏中,游戏是教学中的游戏,教学是游戏中的教学。

(1)教学和游戏是有内在联系的,不能将二者对立起来。

教学从本质上来说是教师对幼儿学习活动有目的、有计划的指导。游戏作为幼儿的基本活动,是与幼儿年龄特点相适应的学习方式,在幼儿的游戏活动中发生着大量的学习活动。“游戏有一个目的,这个目的就是一个起指导作用的观念,它使一个人的继续的行动有意义。”幼儿“如果要得到某种确定的外部结果,就得坚持目的,所期望的结果愈复杂,愈要坚持目的,并且需要有相当长的中间系列适应行为。”比如,“儿童在制作一个玩具小船,他就必须坚持这个目的,并且用这个思想指导他的一系列活动。如果儿童只是玩船的游戏,那么他可以随意改变当作船的材料,随着幻想的暗示,引起新的因素”。[6]因此,幼儿的游戏活动中渗透着大量教学契机,幼儿园教学应渗透在幼儿园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并以游戏为基本途径。在组织与指导幼儿的游戏活动时,目的不仅仅是让幼儿“玩”,更重要的是支持、引发和促进幼儿的学习活动,也就是引导幼儿明白“坚持游戏活动的目的和意义”。因此,游戏与教学是有着内在联系的。

(2)教学与游戏又是各自独立的,这种独立表明两者在本质上是有区别的。

教学是教师将外在的知识、技能传授给幼儿,目的是使幼儿从不知到知,从不会到会;而游戏是幼儿主体将内在已有的知识、技能以及情绪通过有趣的活动外化出来,是以已知为基础,且享受已知的活动。教学更多地强调“目的”、“计划”、“效果”,强调教师指导下的幼儿活动;游戏更多地强调“兴趣”、“表现”、“过程”,强调幼儿自主的活动。两者的规范不一样,本质的规定性方面也不一样。因此,对幼儿来说,教学和游戏都有独立存在的价值,我们不应将教学和游戏混为一谈。在游戏中“兴趣比较直接,这个事实常常用这样的话来表示,就是在游戏中,活动就是它自己的目的,而不在于它具有将来的结果。”[7]而教学具有鲜明的外在目的性,每一个教学活动都有其特殊的任务,都要追求目的的实现。从另外一种意义上说,只要是追求目的和结果的活动,就是教学;只有满足于活动过程本身的,才是游戏。所以,游戏与教学是有区别的。

三、“教学中的游戏”与“游戏中的教学”,把握融合的度,躬身实践。

由于人们存在不同的儿童发展观与教育价值取向,从而导致以上三种不同观点。我们应该坚持“相互融合”的观点,提倡“教学中的游戏”和“游戏中的教学”。但是在实践过程中教学与游戏的融合,这个度是很难把握的。而这只能靠我们在实践的过程中不断摸索、总结,将游戏与教学很好的融合。如我们应把握幼儿园中的游戏有着双重目标,对作为游戏主体的儿童来说,游戏的目标是内在的,不能为游戏而游戏,而对于教育者来说,游戏是儿童发展的手段。游戏能在多大程度上与教育和谐相融,依赖于目的和手段的协调一致。要使游戏最大程度发挥它独特的教育性,发挥其他活动无可替代的功能,就要让游戏成为游戏。只有这样,它才能获得最佳的效果。同时,我们还应清楚的认识到,对年龄越小的幼儿来说,其依赖于现存环境而产生的每一次具体活动的外在目的越不明确,他们只体验活动过程,即使是有目的的教学活动,目的和结果也是非常隐蔽的,这时应尽可能的强化手段,延长过程。随着年龄的增长,纯粹体验活动过程的游戏逐渐减少,教学活动中的目的性日益鲜明,这时应相应的缩短过程,追求效果。[8]

“教学”应当实现向幼儿的“生活世界”的回归,实现“生活世界”和“教学世界”的有机融合而不是人为的割裂。我们已经认识到教学与游戏的重要关系,至于实践的效果和程度如何,需要广大幼教工作者亲自去摸索。最后引用杜威说过的一句话:教育没有比适当提供休闲活动的享受更加严肃的责任,还不仅仅是为了眼前的健康,更重要的,如果可能,是为了心灵习惯的永久的影响。艺术就是对这个需求的回答。而教学活动中始终渗透着游戏,这样的活动就是艺术。[9]

教育实践工作者应该把握好游戏与教学融合的度,让我们的教育活动成为真正的艺术!

参考文献

1 吴式颖.外国教育史教程[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46

2 吴式颖.外国教育史教程[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365

3 杜 威.学校与社会·明日之学校[M].人民教育出版社,1994:274

4 黎安林.走近幼教实践[J].学前教育研究,2005(5):9

5 刘 炎.儿童游戏通论[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125~126

6 杜 威.民主主义与教育[M].人民教育出版社,1990:215~219

7 周 采、杨汉麟.外国学前教育史[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292

第2篇

从以游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游戏促使学生的肢体发展、以游戏完善学生的人格品质三方面,研究游戏在美术教学中的有效运用,以实现美术教学的高效教学和学生美术综合素养的提升。

关键词:

美术;兴趣;游戏;有效

美术是一门有趣的课程,游戏也是学生最爱的活动方式,如果能够将游戏与美术教学有效结合,势必会为美术教学注入新鲜的活力,也给美术教学带来崭新的春天。本文结合实际的教学案例,对美术教学中游戏元素的应用进行研究。

一、以游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大多数人的认识中,美术是一门丰富而又形象的课程,可以说学生从幼儿阶段就对美术有着独到的热情,因此在进入小学阶段对美术课程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是必然的事情。然而事实却并非如此,一些学生在小学阶段对美术课程的兴趣已经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变淡。为何会产生此种教学现象呢?总的来说是我们的教学观念和教学模式扼杀了学生对美术学科的兴趣。为了更好地解决这一教学现象,教师可以将游戏与小学美术结合起来,将游戏完美地融入到美术课堂中去。例如,在教学生画“汽车”时,教师往往会为学生准备充足的颜料和纸张,让学生将脑海中的汽车在纸上画出来,而学生虽然能够想象出马路上的车水马龙,却无法将其描绘在面前的纸张上。这样久而久之,学生自然就失去了绘画的兴趣。其实,教师只需要稍微改变绘画的器材,便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启迪学生的绘画思维。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可为学生准备废品易拉罐、闲置的纽扣以及铅笔头、橡皮擦、胶水等物品,同时配以充足的绘画颜料,让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用已有的工具创造出一个汽车模型。这样的绘画模型更容易激发学生的兴趣,同时动手制造汽车的游戏还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给学生带来更多快乐的体验。紧接着,教师便可以鼓励学生将自己创作的模型以纸质绘画的模式描绘出来,这样学生的大脑就不会出现空白,绘画兴趣就会更加浓厚。

二、以游戏促进学生的肢体发展

教育要注重对学生德智体美综合素质的培养,而美术教学无可厚非将在其中担当重要的角色。在美术教学中除了要辅助学生完成相应的美术学习任务之外,教师也要尽可能在教学过程中促进学生的肢体发展。因此,在平时的教学中,教师可以为学生设计各种各样的小游戏,让学生的肢体运动在游戏中获得充分的发展。比如,在教学生认识生活中不同的形状时,可以为学生准备许多漂亮的头饰,让每一个学生都选择自己喜欢的头饰,并将其戴在自己的头上,然后一边和学生一起认识各种不同的形状,一边将学生的代号以头饰表示,要求学生在听到自己的形状代号后就迅速站起来。这样,学生在游戏中对形状的认识就会更加深刻,同时学生的一起一坐都会是促进肢体发展最有效的方式。再如,在色彩的认识中,教师可以为学生准备五颜六色的丝带,让他们选择自己喜欢的丝带并做出各种优美的动作,使他们在做出优美动作的同时也对色彩有了自己的认知。可见,美术教学并不是静止的,也不是单调的,美术教学完全可以与肢体运动有效地结合起来,让学生在美术中感受肢体运动的魅力,在肢体运动中张扬美术的色彩,由此实现美术与肢体同时发展的有效教学。

三、以游戏完善学生的人格品质

人格品质的培养和完善存在于生活的方方面面。在传统美术教学中,教师更加重视美术理论指导,对人格素养方面的指导可谓是少之又少。而事实上,美术课程同样是培养和完善学生良好人格素养的大舞台。在美术课堂上,教师可以通过各种机会来教导学生,让他们在美术学习中领悟到更多的人生哲理。如教师可以在美术课堂上留出一定的时间来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并以游戏的方式来激发学生潜在的想象力。这样,在培养学生想象能力的同时,学生在人格素养方面也得到了充分的启发。例如,在一次美术课堂上,教师在黑板上画了一条线,让学生以这条线为基础,发挥自己的想象画出心中的物体。有的学生将其画成了一根蜡烛,有的学生将其画成了一根拐杖,有的学生将其画成了一条铁路……紧接着教师又鼓励学生走上讲台讲述自己的绘画内容。画蜡烛的学生告诉大家:“老师就是一根蜡烛,燃烧了自己,照亮了我们。”画拐杖的学生告诉大家:“我的爷爷老了,他需要拐杖帮助自己更稳定的行走,我就是爷爷的拐杖,我们都要懂得尊老爱幼。”画铁路的学生告诉大家:“这条长长的铁路是回家的路,它让远在他乡的人们能够踏上回家的路。”学生在一幅幅画作的创作中,不仅提高了想象力,更深入到了对人格品质层面的思考中,而这些思考是他们在平时的生活中不曾涉及的。可以说,以游戏促美术教学的策略给学生创设了一片人格品质培养的净土,能让他们从小养成品学兼优的良好品质。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为了让美术课程能跟上素质教育改革的脚步,也为了给学生提供一个愉快而又有效的学习环境,美术教学就要尝试在多种渠道中融入游戏的元素,让美术教学在游戏的带动下更加有趣,也让学生的心情在游戏的带动下更加放松,从而提高美术教学的效果。

作者:沈会敏 单位:江苏省新沂市阿湖镇黑埠中心小学

参考文献:

第3篇

关键词:教学;公平;游戏

【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79~81页内容。

【导学过程】

孩子们,平时喜欢玩些什么游戏?这节数学课我们就来玩游戏好吗?大家想一想我们数学课上玩游戏和你们平常玩游戏哪里不一样?

游戏一――摸球游戏

1.第一次摸球

师:首先玩个摸球比赛吧,这个箱子里有黄球和白球一共10个,你想摸到什么颜色球?

教师到学生中间,生摸球。五次以后,请班长宣布摸球结果。有争议。

开箱验球。

2.第二次摸球

怎样放球才能公平?为什么这样放才公平?

再次摸球:5黄5白。班长宣布最终结果,谁获胜。

师追问:这次比赛结果公平吗?刚才我们进行了两次摸球比赛,你有什么想说的?

游戏二――抛硬币

1.一枚硬币

老师这儿有一枚小小的硬币,用它来决定男生、女生的输赢,根据你们的经验,公平吗?说说理由。

我们试一试?正面是男生的幸运面,反面是女生的幸运面。

2.两枚硬币

(1)规则公平吗

刚才一枚硬币太简单了,增加一枚硬币怎么样?看看这个规则公平吗?

请生发表意见。

看来同学们的意见不太统一,两枚硬币落下后,朝上的两个面可能是什么样的?有几种可能?这样吧,请你在作业纸上画一画,或者填一填表格,我们来分析分析。

(2)学生反馈

师:这个规则是否公平?我们来听听这几位同学的意见,首先请某同学发表观点。

选取作业纸,请生上台反馈。

追问:从这四种情况中,你能分析出什么?

(3)玩一玩

既然这个游戏的规则是公平的,咱们玩一玩,好吗?师摇铁盒,玩三次。问输的一方,输得服气吗?

游戏三――石头、剪刀、布

1.玩

(1)生活中除了用抛硬币的方法决定双方的输赢,你还知道哪些游戏?玩过“石头、剪刀、布”这个游戏吗?我们一起玩一玩,看谁能赢老师。

(2)同座位玩三次。

2.悟

好不好玩?这个游戏公平吗?为什么?

先是学生互相说一说,再请学生单独发言。

当我们同时出手的时候,可能会有几种情况呢?同学们可以列表,也可以画一画或者用其他办法来表示,我们用数学知识来分析分析。

3.议

为什么说“石头、剪刀、布”这个游戏是公平的呢?我们听听这些同学的想法,大家可以向他们提问。

(课件播放):男、女生的代表小强和小丽要PK,咱们一起看看吧。

追问:看了小丽和小强同时出手,一共出现9种可能,你能分析出什么?

板书:赢输平的可能性相等,游戏公平。

第4篇

1、太过笼统的游戏模式让孩子不能够在玩中学

毕竟游戏教学经验在我国积累并不是很多,目前很多幼儿教师对游戏教学的认知也不足。很多教师认为游戏就是游戏,随便让孩子们凑在一起自己个儿玩,只要没有什么安全问题就达到目的了。但是这样散漫无目的的让孩子们自己去玩,长时间下来,不仅老师本身会怠慢,慢慢的将这一教学时间当作自己休息的时间,而且对于孩子来说,这就单纯的变得是游玩,根本没有通过玩乐来汲取知识,也没有得到锻炼或能够发泄自己的紧张与压迫感。这样的游戏模式连游戏教学中最基础的“寓教于乐”准则都达不到,也就更不用说是幼儿教育的一部分了。

2、游戏教学的针对性不足

在一个幼儿园中,存在着不同年龄,不同性格的许多孩子。各个年龄层的孩子的理解能力、动手能力与意识都是不同的,那么对于游戏的要求也是不同的。然而,很多幼儿教师却缺乏这种认知。在游戏的过程中,往往会主观的设定游戏的标准,再通过这种硬性的标准去和孩子进行游戏,既不顾不同年龄层对于游戏的要求,也不顾孩子的喜好。而且在进行一些引导性游戏的时候,往往还混淆了游戏主次之分,在孩子还在认真思考的时候就迫不急待的将正确刻板的答案或知识告知孩子。游戏教学是有针对性的根据某一孩子群体或者认知面进行指导的。如此一来,孩子在玩乐的时候不仅不能完全的释放自己,在游戏后也并没有得到适当的教育,当然是不见成效的。

3、幼儿家长对游戏教学的不了解以及不认同

孩子一天除了在幼儿园接触教师,再接触最多的就是父母了,因此,父母对于孩子的引导也是起了决定性作用的。现今一个家庭中最宝贝的就是孩子,父母把所有的期望都放在了孩子身上,巴不得他们成龙成凤。因此,许多父母会过早的对孩子进行学业教育,给孩子报学前英语班,教孩子算数,背唐诗等。当然,这种早期的教育不能缺少,但是过多的占用原本就属于孩子玩乐游戏的时间却会给孩子造成学习是负担的感觉,从而对学习造成阴影与排斥。

二、对改善游戏教学的策略

1、重视游戏教学中的每一个步骤

游戏教学对于孩子起到的作用就在于既能让孩子得到放松,又能让孩子学习一些课本上学习不到的知识。因此,游戏教学也是一种科学的教学方式。所以,为了能够使游戏教学效果更好,教师不仅要引导孩子的游戏,而且还要对游戏进行针对性的总结。教师引导孩子游戏,是作为一个旁观者指引孩子游戏的正确方向,在游戏时,只有孩子决定要做什么、说什么,让孩子成为游戏的主人。而游戏后的总结也要有针对性,根据孩子在游戏中的不同做法从孩子的角度引导他,告诉他这些可以怎么做而不是应该怎么做,给孩子留一个思维空间,使游戏教学更到位。

2、做到游戏教学的因人而异

游戏教学的目的是旨在让每一个孩子释放天性的同时得到锻炼。这一切的实现是基于孩子愿意玩游戏的基础上。若只是“少数服从多数”进行游戏,必然会打击到部分孩子的积极性,教学就是失败的。因此,在教师对孩子进行游戏教学时,应该仔细观察孩子的行为与游戏的兴奋点,了解到每一个孩子的性格,知道这个孩子对于什么样的游戏全身心热衷的投入,对于什么样的游戏只是敷衍。孩子是游戏教学的主体,因此只有真正的与孩子形成互动达成共识,游戏才能达到效果。

3、改变家长对于游戏教学的认知

井深大曾是日本著名学者,他曾经这样说过:“游戏是孩子的第一间学堂,亦是孩子的第二生命。”游戏是孩子的天性,爱玩乐的孩子不代表不务正业,也不代表没有出息,游戏是孩子成长中必须要经历的一个阶段。它是孩子变向社会化的必经道路。作为孩子的监护人与领导者,家长也必须要明白这一点。幼儿园可以根据家长的时间定期邀请其来到幼儿园陪孩子进行游戏,只要能向家长展示在孩子快乐的玩乐同时,还能够将所学的知识与认知变相的教授于他们的这一成果,家长们也自然会改变对游戏教学的看法。每一个孩子都是家长心尖尖上的一块肉,家长若能看见孩子快乐主动的学习,又会有哪位家长再对孩子实行“填鸭式”的学习方式呢?

三、结语

第5篇

关键词:小学语文;游戏教学;教学方式

爱玩、好动是孩子们的天性。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若教师能够顺应学生天性,适当引入游戏,则可创造出富有趣味、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在游戏中、竞赛中快乐学习,学会创造。当然,在开展游戏教学时,教师要根据具体教学实际,选用适宜的游戏方法,提高教学有效性。

一、游戏化教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

1.帮助培养小学生自我表达能力与人际交往能力。

在小学生成长过程中,游戏是实现精神成长的一种重要形式,是他们独特的表达方式。在教育事业的发展中,游戏的运用有着悠久的历史记载。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通过游戏认识与体验世界,在游戏中成长、发展、交往。在游戏中实现与外界的交流,与同窗之间的交流,从而提高与锻炼学生自我表达能力与人际交往能力。

2.有利于小学生的身心健康。

现在的小学生大多有孤僻症、心灵脆弱等心理疾病,10个小学生中有4个对老师非常畏惧、仇视、不信任,同学之间相互猜疑、勾心斗角。探究引发这些心理现象的深层因素时,发现他们是因为一些有益身心的游戏的缺失,损害了他们的思维能力以及表达能力,造成他们心理不健全。对于小学生而言,游戏是他们表达自我的主要方式之一,在小学语文课堂上进行游戏教学,可以促使他们身心成长健康的发展。

3.建立小学生主体人格的责任。

伴随着不断深入的基础教育改革,“人性化”在语文教学科目中逐渐受到重视。小学语文不但能丰富小学生的精神世界,而且对培养他们的人文素质很有帮助。小学语文游戏化教学方案需要根据学习者的心理特征,借鉴游戏的教育功能,设计富有趣味性、参与性、情境性的游戏教学法,保留游戏的“可玩性”特点结合学习策略,实现在执行与知识探究的过程中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实施小学语文游戏化教学法里的三要素是指:老师、小学生、游戏。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影响到学生的学习兴趣,导致在学习过程中出现机械性模仿,忽视学生的自由精神,失去学习的动力。因此,教育小学生学习语文不能死记硬背,还要承担起建立小学生主体人格的责任。

二、小学语文游戏化教学策略

1.巧用游戏教学生字。

(1)猜字谜。在小学语文识字教学中,语文教师可结合汉字本身结构特点,指导学生猜猜字谜,把握字形结构,巧妙记忆。比如:二小二小,头上长草。猜猜这是什么字呢?(蒜)再如:一字十三点,难在如何点?(汁)猜猜这又是哪个字呢?当学生猜出谜语时,则会写出正确的汉字,同时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与学习的乐趣,从而充满学习热情。

(2)开火车。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游戏活动,把握字的音形。伴随着“呜喀嚓、喀嚓”的火车声,语文教师展示某个生字,要求一组同学根据顺序来拼读这个汉字的音节,说说它的字形。倘若哪位同学读错了音,分析错了字形,火车暂停,当“修理”好后,再继续开下去。

(3)背歌诀或顺口溜。在识字教学过程中,当学生碰到一些结构复杂的汉字时,教师可引导学生借助顺口溜或儿歌来理解字形与字义,背诵记忆。比如学习“归”字时,可背诵如下顺口溜:短竖长撇倒过的山,归舟上面两张帆。(教师可引导学生结合有关插图,认真观察图画,获得这一儿歌,这样,既让学生牢固记忆了汉字,也训练了学生观察能力。)又如学习“郊”,可背诵下面的顺口溜来识记:先写六字头,二写撇点叉,第三右耳旁,一竖要写长。(这样,学生不但记下了字的结构,也学会了写法。)再如学习“照”时,形象记忆:一个日本人,拿了一把刀,杀了一口人,滴了四滴血。这样,当学生背出顺口溜时,也记住了字的写法。

2.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

课程的导入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是学生学习和教师讲课的有机组成部分。因此,有效的课堂导入能够将学生的注意力转移到课堂学习中来,尽快进入语文课堂学习的氛围中来。例如,当教师在进行新课文的教授时,利用谈话实现课程导入就会显得苍白无力,但是如果教师采用游戏的方式进行课程导入就会获得特别的效果。教师需要结合课文的内容,再根据学生的兴趣特点进行课堂游戏的教学组织和实施,这样不仅可以调动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而且还可以新课程内容的学习做好了知识和心理上的双重准备。

3.加强对小学语文游戏化教学的政策引导。

第6篇

游戏教学的实质是把枯燥的学习内容和机械操练变成了充满趣味性的各种活动,从而有效地达成教学目标。它把英语语言知识的学习与英语语言技能的训练有机地结合在娱乐活动中,既可以改变英语教学枯燥呆板的局面,又可以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激发儿童求知欲,还可以发展学生的智力与非智力因素,起到“以趣激情、寓教于乐”的作用。

一、游戏在英语教学中的运用

小学阶段的英语教学必须考虑学生心理发展的特点,游戏的成功与否在某种程度上决定于游戏对儿童心理的满足程度,游戏越能满足儿童的心理需求,就越容易成功。所以,设计游戏要以儿童的心理特点为基础。

在平常教学中,我以学生的身心发展状况为基点进行游戏教学的实践操作和探索,具体做法如下:

(一)游戏帮助学生记忆

案例:巧猜数字

游戏功能:巩固数字的读音和拼写。

游戏玩法:教师拿出准备好的数字卡片

T:Now,let's play a game.Please guess,what's the number on the card? If you're right,I will give you the card.I will say the first letter of the word.

T:“T”.

S1:T-W-O, two!

T:No,try again,please.

S2:T-H-R-E-E,three!

T:Yes,you're right!Here you are!

教师将卡片奖励给这位学生,然后带领大家一起拼读。以此方式将十个数字猜出,巩固数字的拼写和认读。

(二)游戏提高学生兴趣

小学英语教学的目的首先是激发学习英语的兴趣,使学生产生愉快的学习情绪。趣味性是英语教学游戏的基本特征,同时考虑到小学生好玩、好奇、好胜的心理特点,教师在课堂上安排的游戏要新颖、有趣,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游戏的形式要多变,再好玩的游戏玩过几次也就没有新鲜感了,学生的兴趣也就很难提起来。教师要利用多中契机,不断设计、翻新游戏以促进学生的积极参与。教师设计游戏的最终目的是要让学生掌握语言知识,所以要注意把教材内容和学生实际相结合,增强游戏的针对性和指导性,通过游戏对学生进行语言训练。所以在游戏中,我们要把趣味性、知识性和创造性有机地统一起来,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在组织游戏时,教师还要注意面向全体学生。如果只有几个学生玩,其他人观望,那么游戏的效果就会大打折扣,达不到教学目的。而且,让大部分学生在游戏过程中当观众的做法会挫伤他们的学习积极性。这就需要教师在设计游戏时,从游戏的角度、学生感兴趣的程度等多方面下工夫。学生是游戏教学的主体,任何组织形式的设计都必须有利于学生全面参与教学和实现教育目标为宗旨。

案例:

游戏功能:操练单词

游戏玩法:教师让一个学生背对着全体学生站立,然后将单词卡片藏于某一个学生的桌子内,再请讲台上的学生转过身寻找此单词的位置。全班学生一起朗读此单词,如果该同学离单词位置近,那么朗读的声音就响,如果离单词越来越远了,那么朗读的声音就越来越轻了。就这样直到找到单词为止。

(三)游戏提高学生多种能力

案例:钟表、钟表几点了

游戏功能:通过让学生扮演时针来掌握句型“It's....”使他们掌握英文数字1──12。

游戏玩法:请12名学生分演12个钟点,围站成一圈,1名学生扮演时针。游戏开始,教师说:“钟表钟表几点了?”学生说“1点”,“时针”要用英语讲:“It's one...”并伸直左手臂顺时针方向开始原地转,转到1时停止,手指尖指向1点。扮演钟点的学生举起卡片one。以后游戏继续进行。要求扮演时针的学生要手口一致。

儿童对未知世界永远充满了好奇和兴趣,喜欢挑战。教师设计的游戏活动要让学生有一些思考的余地,要有一定的挑战性,尽量做到开发学生的智力因素,培养他们的英语思维能力。案例中,扮演“时针”的学生要快速对“1点”作出分析,并要在句型“It's...”中进行运用,再配合身体的动作完成游戏,是一项集多种功能的连锁反应。

二、游戏在英语教学中应如何把握

注意做好游戏前的准备。包括道具的准备,知识的准备和心理的准备等。游戏前应让学生明确游戏规则及要求。

注意游戏过程中的公平性。好胜、好表扬是儿童的天性,游戏的竞争机制给学生无限的激动。学生非常在意游戏的结果和老师给自己的评价,一个不公平的结果会让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受到打击,甚至对老师产生排斥心理。

注意游戏过程中的纪律性。玩游戏时,教师要有一定的调控能力,注意观察学生的情况,利用游戏规则和奖罚机制有效地控制课堂纪律。

注意游戏的操作时间。教师要把握好游戏时间,时间过长会使学生的学习兴趣下降,下次再玩这类游戏就没有了热情;时间过短,一来学生会扫兴,二来游戏的“运用语言”的目的也没有达到。

注意游戏后的总结。课堂游戏后一定要总结,教师和学生一起复习知识点,了解学生到底掌握了多少,确定在以后的巩固练习中需要进一步强调的地方。另外,教师还要总结

第7篇

音乐课堂不仅要培养学生对于音乐有基本的感知,对于各种乐理有一定层面的认识,对于小学阶段的音乐课程的教学而言,这更是一个给学生们带来欢乐、培养学生具备基本的音乐素养的过程。因此,在小学音乐教学中教师很有必要给学生们打造趣味化的课堂教学,音乐游戏就是一个很好的选择。本文将结合实例具体谈谈小学音乐教学游戏化。

一、游戏化的节奏训练

节奏感的培养是小学音乐教学中最为基础的部分,也是学生最需要具备的音乐素养之一。节奏感的具备需要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一点点对学生展开培养,需要在教学中能够一点点深化学生的节奏意识。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们而言很难通过讲解让他们体会到节奏的概念,但是节奏感的具备却不一样,这几乎是所有人都能够有的。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游戏的模式深化学生的节奏意识,借助音乐游戏不仅能够激发学生对于课堂的参与,也能够将这些理论、枯燥的乐理很好地融入到游戏中,在“玩”的过程中让学生良好地吸收这些教学知识点。这样的模式不仅趣味化了课堂教学,也让教学效率更高。

如在教乐理知识二分、四分和八分音符时,一般教学只讲“二分音符唱二拍,四分音符唱一拍,八分音符唱半拍”。这些概念对于一、二年级的小学生来说既抽象又枯燥。我发觉到:如果能够通过游戏的形式制造一个让学生自身感受、想象的音乐环境,从而将“拍子”的抽象概念进行化解,这将会很大程度提升教学效率。首先,可以让学生们先分辨出声音的长短:火车汽笛声长,汽车喇叭声短;猫叫声音长,狗叫声音短等,使学生对于声音的长短得到直观的感性认识。接着,让学生闭眼聆听老师发出的不同节拍的走步声和跑步声,由学生用拍手、跺脚的方式把听到的模仿出来,从而完成由声音感知到动作感知的过渡。为了巩固已学的概念,我把几段风格各异的儿歌,让学生按一定节拍的规律朗诵出来。这样加入游戏形式的教学学生不仅感到新鲜、有趣,而且对于相关教学内容也学得透、记得牢。

二、游戏化的音高训练

音高是小学音乐教学中另一个基本的领域,在培养学生们对于音高有基本的认知时,通常会采用练耳的教学模式。练耳训练的目的在于培养耳朵听觉对声乐和器乐具备良好的识别记忆能力,目的在于培养并发展学生对音乐的听辨能力和记忆能力,从而丰富和提高其内在听觉,加深对乐谱的实际理解和音响效果的想象力。练耳训练为的是锻炼学生的基本功,这项训练也是非常有必要的。然而,常规模式下展开的练耳训练对于小学生而言是相对枯燥的,学生们很难接受那种枯燥乏味的训练模式,那样的训练效果往往也不高。在小学音乐教学中,完全可以将练耳训练借助游戏的形式展开,可以在游戏中来有效锻炼学生对于音高的辨识,进而培养他们具备更好的音乐素养。

在课堂教学中我会将音阶比喻为小动物的活动,对于不同音程的音阶也会给予他们特定的比喻。例如,小跳音阶我会比喻为小兔子蹦蹦跳跳,大跳音阶我则比喻为小猴子翻筋斗。这两个比喻非常形象,很难让学生们来分辨小跳音阶和大跳音阶的差异,但是这两个比喻却很好化解了这个教学难关。学生在想象小兔子蹦蹦跳跳和小猴子翻筋斗时就很直观地感受到这两种音阶间的差异,后者明显会比前者跨度更大,这也是需要学生们明白的小跳音阶和大跳音阶间的差异。为了巩固学生们对于知识的掌握程度,我会让学生们以游戏的形式展开对于教学点的实际应用。我会用钢琴弹奏出不同的音阶,一段音阶结束后会让学生们分辨,这个是“小兔子跳”还是“小猴子翻筋斗”呢?这个方法非常实用,学生们借助这个小游戏能够很清晰地辨识出不同的音阶,音高训练也潜移默化地展开,过程中学生们的音乐素养也在一点点提升。

三、游戏化的模仿训练

小学音乐课本中的很多教学内容都是在引导学生对于各种不同的音乐类型展开欣赏,在于借助美好的音乐不断陶冶学生的情操。很多教学内容中都和大自然有着很直接的联系,无论是自然界中存在的各种美好的声音,还是各种不同动物的歌唱。这些教学内容都能够在引导学生对于不同的声音有更好认识的同时,让学生的基本乐理知识得到积累。在培养学生对于各种不同的声音有更好感知的过程中,可以借助游戏化的模仿训练培养学生的音乐感知力。《欢乐谷》这一章的教学重点在于让学生们关注日常生活中的动画音乐,加强学生们对音乐节奏、音色、旋律的感受能力,能与大家分享可爱的卡通人物和好听的卡通片歌曲。在课堂教学中我会让学生们借助小铃、沙球、三角铁等课堂中常见的音乐器材来模拟他们熟悉而喜爱的动画音乐。很多学生们对于这个游戏都非常感兴趣,很兴奋地模仿出各种声音,手中的乐器起到了很好的辅助作用。模仿到尽兴处有些学生会情不自禁地唱起来,还会主动模仿那些自己非常喜爱的动画人物的讲话。很多学生听了后哈哈大笑,越来越多的学生们参与到游戏中来,课堂氛围异常活跃,学生们在轻松愉快的游戏中很好地锻炼了自己的音乐模仿能力。

结语:想要让小学音乐课程的教学游戏化,这可以从很多方面展开。教师可以在节奏训练时穿插有趣的游戏,这能够很好地简化教学知识点。在进行音高训练时也可以以游戏的形式展开,这将能够更好地提升学生对课堂的参与。此外,教师还可以设计各类游戏化的模拟训练,这将会让学生们在趣味化的音乐训练中得到更多收获。

(作者单位:江苏省盐城市潘黄实验学校)

第8篇

在如今的中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部分教师还是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以教师为中心,教师通过讲授、板书及教学媒体的辅助,把教学内容传递给学生或者灌输给学生。老师是主动的施教者,学生是被动的灌输对象,无论对于小学生还是对于刚升入中学的初一学生而言,从心理上他们都适应不了这种英语课堂教学模式。在这种形式下,就迫切需要一些能激发小学生和初一学生兴趣的游戏给中小学的英语课堂衔接教学注入新鲜的血液。

一、英语课堂游戏教学的优势

1.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英国有一名谚语“Education must be fun.”说明兴趣是学好语言的关键,在英语教学中恰当地运用游戏能够调节课堂气氛,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活动,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兴趣,使课堂变得生动、有趣。

2.改变师生课堂角色,减轻师生的负担。传统的教学中,一节课采用的都是“老师讲,学生听;老师问,学生答;老师领,学生读”的模式,老师感觉疲惫,学生感觉乏味。而在游戏活动中,老师是指导者,参与者,学生则是活动的主体。老师根据教学目标及教学内容设计的游戏指导起来轻松,学生学起来愉悦。游戏教学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使学生积极参与课堂的教学活动,有利于化难为易,从而减轻师生的负担。

3.有利于学生的身心发展。小学生和初一学生正处于身体发育阶段,肌肉收缩较差,在课堂上长时间保持一种姿势,会使有关的肌肉群总是处在紧张的状态,而多数游戏都要求开展积极的、多方面的身体活动,使姿势得以改变,从而使各部分紧张的粘连状态得到缓解。

游戏教学符合小学生和初一学生的心理特点。它可以缓和课堂的紧张气氛,营造轻松的氛围。游戏通常具有比赛的性质,参加游戏的人都积极参与思维,有利于克服腼腆羞怯的心理障碍,提高并保持良好的身心愉悦的状态。

二、做好游戏在中小学英语课堂教学的衔接

有效的游戏课堂教学活动,做好中小学英语的衔接工作,最大限度的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乐于学英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果我们能将小学英语课堂的活力延续并加以发展到初中英语课堂,我们相信中小学英语衔接将不会太困难。

三、游戏在中小学英语课堂衔接中的作用

初中英语学习已经不再是零起点,因此,中小学英语课堂衔接十分重要,可以充分延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优点,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我们课题研究组通过一年来对小学生和初一学生的教学实践,对游戏在中小学英语课堂衔接中的作用有了一些想法和体会。

1.游戏教学能创设丰富情境,提高学生兴趣。由于大部分学生年龄尚小,因此,他们在做游戏的情境中更容易进入角色,课堂气氛也会非常活跃。游戏的方法多种多样,没有固定的模式,我经常采用:大小声游戏,看图猜词游戏,传递单词游戏,听指令做动作游戏,西蒙说游戏、排队造句游戏。这些游戏有助于学生通过亲身体验角色来加深对语言的理解,还能帮助学生在语言与表述对象之间建立起直接的联系。

2.采用不同的游戏教学,激发学习热情。由于大多数小学生和初一学生都具有争强好胜的心理特征,因此经常性的游戏活动能够督促他们复习和巩固所学知识内容;游戏几乎是每位学生最爱参与的活动,游戏教学方法是小学英语教学中惯用的,在初中开始的时候连续使用也会使学生感到很熟悉,对接下来初中英语的学习就少了一份陌生感。因此,根据具体课堂内容采用不同的游戏教学,也是很有必要的。

四、游戏在中小学英语课堂衔接中的运用

第9篇

关键词:游戏教学;幼儿教学;效益

当前我国学前教育教学正处在全面的改革发展当中,幼儿教学的创新也必须与幼儿生活相联系,从孩子们感兴趣的方面出发,培养他们积极主动学习的态度,让他们充分地融入幼儿一日生活各项活动当中。游戏教学作为目前幼儿教学的主导教学方式,主要包括室外活动和阅读游戏等,通过这些活动的有效开展,幼儿能在活动过程中健康、快乐地成长。把游戏教学应用到幼儿教学当中,越来越普遍地成为幼儿园的主要教学模式。在这种模式的推动下,不仅有利于简化教师的教学过程,还能够深层次地提高教学效益。

一、游戏教学在幼儿教学中的效用

幼儿教学的发展,核心教学理念是全面促进孩子的身心素质,并要逐步引导和培养他们的兴趣爱好,优化他们的内心思想,创设优良唯美的教学环境。在行为理念上,游戏教学与幼儿教学的理念很相似,都是以孩子们的兴趣为主导因素,并与幼儿教学的具体内容进行融洽的结合,组织相关的趣味性强的游戏活动,同时将幼儿需要了解、掌握、运用的知识巧妙地融入其中,给予幼儿充分游戏的时间,使他们在游戏教学活动过程中增长知识、愉悦身心、得到成长,以培育健全的人格,轻松愉快的游戏活动中养成孩子们积极向上的自主学习态度。开展幼儿游戏教学,要在相关教材的应用和指导下进行,为孩子们提供丰富的、结构程度低的游戏活动材料,选择一定的游戏区域,合理划分和分配,根据幼儿的年龄特征、性格类型、能力发展,提供不同的游戏内容供他们挑选。比如,有的孩子天生活泼好动,可以进行角色扮演;有的小女孩则较为文静,应该选取图书漫画的游戏进行教学;还有一部分富有想象力,可以带领他们进行美术创作等相关的游戏活动。只有因人而异的游戏教学活动才能与孩子们思维相结合,才能在幼儿教学的发展中充分地发挥其积极作用。

二、游戏教学在幼儿教学中的发展创新

1.改变游戏形式,创新教学观念

在我国的幼儿教学中,由于教师在游戏教学中干预的程度太大,给予孩子们自由游戏和想象的时间也不是那么充分,对幼儿的成长和性格的养成有着不好的影响,也产生了诸多教学方面的不利之处。为此,教师应该优先创新教学观念,改变游戏形式,并且在创设游戏教学时,应当注意切实提高这些游戏活动的科学性,进而有效地吸引孩子们的注意力,使他们乐于参与到活动当中来。在进行传统的唱歌跳舞游戏时,幼儿已然习惯于这种单调的游戏模式,从中也得不到太多的趣味,教师可以对这个游戏形式进行改变,比如由简单的唱歌变成多样的儿歌接龙,每个幼儿唱一句,并做出一个舞蹈动作,依次进行,不仅能够充分激发幼儿的参与兴趣,也会在无形中打造一种全新的游戏教育氛围,合理地提高了教学效率。

2.增添趣味元素,提高学习兴趣

对于幼儿来说,他们活泼好动,注意力易分散,让他们长时间地静坐听老师说教比登天还难,他们所希望的学习模式是充满乐趣,并且要具有较强可玩性的游戏活动。幼儿阶段的孩子们往往具有较强的爱玩心理,他们的内心渴望游戏,十分享受游戏的过程。为此,教师可以进行适当的观察和发现,找寻幼儿们感兴趣的游戏内容,加以改善和创新,并实时融入教学内容,使他们感受到教学模式的新颖,进而全面提高学习兴趣,积极地参与到游戏活动中来。此外,教师可以在传统教学游戏的基础上,增添新鲜有趣的现代元素,用以吸引幼儿的注意力,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进而全面提高教学效益。比如,在进行跷跷板游戏的时候,可以把幼儿分成两组,规定一定的游戏时间,对他们分别提出有趣且简单的问题,答对了则在跷跷板的一边加上一个孩子,答错了则退下来一个孩子,到最后时间结束,观察哪头的孩子完全地超过了对方,最终取得胜利。

三、游戏教学在幼儿教学中的应用

1.以教学内容为基础进行游戏创设

在幼儿教学中,对游戏教学的具体实施应用要结合幼儿园的具体设备以及教学环境,不能创设脱离幼儿园实际的游戏活动。要系统化、科学化地设置游戏教学活动的主题和内容,与幼儿的学习状态和本能意识相联系,使得游戏教学合理地进驻到幼儿教学实践当中。由于孩子家庭或所处的周边环境,导致学习行为和思想上有着各式的差异,幼儿教师要将教学材料与幼儿的行为思想充分地结合,改善游戏内容的材料要求,从而实现教学的目标与教学思想的传达。

2.创设一些丰富且有意义的趣味游戏教学活动

游戏教学的主体活动要有适当的可玩性和丰富性,教师在幼儿进行游戏的过程当中,要细心地观察和发现孩子们的需求和兴趣所在,有的放矢选择游戏活动进行教学,进而积累孩子们的活动学习经验。合理且高效地激发幼儿自主学习的兴趣,游戏教学的活动要灵活多变,不能老是进行一些老旧缺乏新意的活动,比如“躲猫猫”“老鹰抓小鸡”等,长此以往就会使幼儿缺乏玩的乐趣,同时也达不到教学的效果。因此,教师要适时地进行游戏模式的创新,让幼儿对游戏产生浓厚的兴趣和创新意识,将游戏教学的多样性和可玩性充分地体现出来。总而言之,幼儿园教学活动是幼儿接触社会的真正意义上的“第一堂课”,也是孩子们以后学习和成长的基础,将游戏教学合理地应用到幼儿教育教学活动当中,可以提高孩子们的创新能力和求知欲望。为此,教师应根据教育活动内容的需要合理地选择教学游戏,并对所选游戏加以巧妙创新完善,进一步结合幼儿的学习内容及学习兴趣,使其产生较高的教学效用。

作者:吴国秀 单位:四川省旺苍县东河镇第二幼儿园

参考文献:

第10篇

【关键词】教学游戏,语法教学,英语

用游戏促进英语语法教学是该文章的重要研究内容。过去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怎样提高英语语法教学以及采用什么样的教学方法和为什么越来越多的老师开始采用游戏教学。但是有教师将两种教学结合起来,以便于更好地提高教学质量。鉴于写此文章的工作对将来的教学工作提高了更多的教学方法,使自己的理论能更好地运用于实践,本人就如何将游戏与语法教学结合起来的关键问题进行了系统的分析和综述。

1.课堂游戏教学与中学英语语法教学的现状

贪玩,爱游戏是孩子们的天性。初中阶段的学生充满好奇心,他们对英语课堂教学游戏极易产生兴趣,因为课堂教学游戏把枯燥,机械的语言变得生动、活泼,使学生在学习英语过程中充满激情和欢乐,从而激发他们对学习英语的兴趣。英语教学游戏不是简单地为玩而玩,它直接为教学服务,寓知识与游戏中。学生在参与中不知不觉地复习和巩固所学知识。教学游戏是情景教学的一种形式,它能使教学变得生动有趣,引人入胜,从而激发学生对学习英语的兴趣。

语法是语言的组织规律,是关于词的形态变化和用词造句的规则。在第二语言教学中,尤其是在第一语言环境下学习第二语言时,它起着非常关键的作用,因为它决定着学习者是否具备造句能力。学生们掌握了语法规则,就获得了新教材追求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必备的基础。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外语教学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从教材和与之相适应的教法就可以看出:英语教学正逐步从传统的语法翻译法走向与实际需求更适应的跨文化交际法,从重点强化学生的语法词汇知识转到听、说、读、写等交际能力,在提倡素质教育和推行新课程改革的形势下,多数中学英语教师认为非常有必要加强语法教学,但面对现行的以听、说、读、写等交际功能为基础目标的教材,又不知如何合理而有效地实施语法教学。

外语教学中长期使用的传统教学法是语法翻译法。外语教学界几乎一直在沿用这一古老的教学法。受此方法的影响,目前仍有相当多的中学英语教师或多或少地采用这种方法。或者是虽然从理论上已接受了现代的新的教学方法,但在实际操作中,仍然很难摆脱传统的语法翻译法对他们的影响。

针对新教材以跨文化交际法目标的设想,在使用“跨文化交际法”的课堂教学中,英语教师不能像过去使用“语言翻译法”时那样花大量的时间去讲授语法规则,而是在高度概括语法规则的基础上,通过引导学生在口语和写作中的大量实践,最终掌握语法。提出了以下几种教学策略:①利用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积极思维。②用归纳法教学,思路清晰。③英汉对比,。④举例力求简洁,切合生活实际。⑤生动的语言教学,使学生知其然也知其所以然。

2.游戏的定义

哲学家维根斯坦认为,因为游戏在于每个人的生活中,从出生到死亡,所以没有为游戏下定义的必要和可能;顶多只能说:若人们把某个活动当游戏来玩,那么那个活动就是游戏了。对于本文所讨论的语言教学游戏,朗文语言教学及应用语言学辞典的定义是:语言教学中一个有组织的活动,通常具有以下元素:①特定的任务或目标;②一套规则;③参与者之间的竞争;④参与者之间的口头或书面交流。

3.在初中英语语法教学中使用游戏的原因

游戏之所以可以(也应该)被用于初中英语语法教学中,是基于两个理论基础:一是语法教学的目的;二是初中生的心理特征。

3.1 语法教学的目的。众所周知,语法教学的真正目的在于使学生掌握在特定的情景中如何应用语言形式进行交际。简言之,语法教学的目的在于交际。而有效的交际是形式、意义、功能和语境的和谐统一。语法教学只有将形式(语法知识点)和意义、功能结合起来,应用于特定的语境中,才能使语言形式为交际服务。如果在语法教学中,教师仅仅将语法知识点灌输给学生,而不将其和语境结合起来,即便学生记住了该语法知识点,他也只是懂得了该语法现象,而不懂得该在何种语境下使用,以及如何使用。因此必然会导致语法运用的错误。而游戏恰好能提供一个接近真实的日常交际语境。在这个语境中,为了完成某个游戏任务。学生必须使其所学的语法知识点来表达意义,实现交际功能,从而有效地实现了形式、意义、功能和语境的和谐统一。最终提高学生用英语交际的能力。

3.2 初中生的心理特征。大部分初中生都觉得复杂且抽象的语法知识枯燥无味再加上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方法要求学生一次又一次的机器重复,使得学生对语法学习不敢兴趣,觉得学习语法是件很痛苦的事。所以在传统的机器语法教学中,学生习得的程度较小,然而,在通过游戏进行的语法教学活动中,因为游戏具有的游玩性、嬉戏性和趣味性,它能营造一种轻松活泼的学习氛围,使得生性好玩且好奇心强的初中生的焦虑感下降直至消失;由于游戏为学生提供了自我表现的机会和为团队争光的机会,游戏的成功“让学生体验到学习的成就感”,使得学生自信心和学习动机增强,使学生能高效地学习。更重要的是,游戏同时可以使初中生产生兴趣。而正如爱因斯坦所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游戏中所产生的对英语语法的兴趣会转变成动力,使学生能坚持学习。

4.课堂教学游戏的作用

4.1 游戏的教育特性。游戏是儿童的生存形态。甚至应该说,游戏本质上就是儿童的一种主要的存在形式,是儿童的基本生存形态。作为儿童生活与成长的重要形态,游戏显然是人类对儿童进行文化传承和社会教化的重要工具。

随着文化的传承与教化功能逐渐规范化为教育活动,游戏以逐渐成为教育的类容。正是因为游戏具有独特的教学效能。因为儿童更喜欢学习和参与这类嬉戏性的教学活动,才能使游戏活动具有以下教学技能:

(1)游戏能够提高教学质量。

(2)游戏能够提高教学效率。

(3)游戏能够弱化学习的认知负载,心理负载,能力负载。

(4)游戏能够促进学生形成积极的学习。

4.2 游戏是英语教学的一种重要辅助手段之一,它是儿童、青少年所喜爱的活动,它可使学生在听说的重要环节上得到训练。使学生获得英语基础知识和交际初步应用英语的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进一步学好英语打好初步的基础。作用如下:

(1)中小学生在教室里上一节课会感觉到疲劳,然而他们玩上一节课甚至更多的时间不会感到疲劳,这主要是因为他们的身心得到了活动,并且避免机器操练。

(2)学生借助课堂教学游戏创造的情景可使语言交际自然化。

(3)还能充分发挥出每个学生的语言交际潜力以及培养他们的社会交际能力。

(4)能够培养学生的上进心。

(5)能充分发挥每个学生的智力,充分发挥出每个学生学习外语的潜在能力。

(6)能使学生学习得生动活泼,学得轻松愉快。

(7)能培养和发展学生猎取科学文化知识的能力。

(8)激发学生学习外语的兴趣。

5.游戏在英语语法教学中的运用

为了进一步解释如何在英语语法教学中使用游戏及其效果,本人选择五个经教学实践证明效果良好的语法游戏,以举例说明。

5.1 我是谁(Who am I)。

(1)活动目的:练习一般疑问句及其回答。

(2)活动时间:5~10分钟。

(3)材料或工具:写好人物名字的A4纸数张,曲别针。

(4)活动过程:随意叫一名学生上台,将一张写好某知名人物名字的A4纸用曲别针别在他(她)的背后,然后展示给其他同学。让其他同学都看清楚他(她)背后的名字。这个人物必须是全班都熟悉的人,可以是同班的同学、学校的某个老师、或某个名人。为了找出Who am I,台上的学生向全班提问,但只能用一般疑问句,比如能问:Does he sit beside Li Lei? 而不能问:who sits beside him?而其他同学只能用Yes或No回答。这样的问答一直进行下去直至该学生猜到答案。

(5)变形:也可以让上台的学生在心中默默想好一个人,这个人同样必须是全班都熟悉的人,让其他学生用一般疑问句提问,来竞猜他(她)想的那个人是谁,他(她)只能用Yes或No回答,直至有人答打。

5.2 我没听见你的话(I didn't hear you)。

(1)活动目的:练习代词的变换。

(2)活动时间:10~15分钟。

(3)材料或工具:教师事先制作一些卡片,每张卡片写上2-4个句子,包括不同的人称代词、物主代词和反身代词。

(4)活动过程:将全班学生分成两人一组,每组发一张卡片。一位学生大声的念出卡片上的句子,另一位装作没听见,用陈述句进行反问,但是原话中所有的代词需根据说话人的角度进行改变。卡片上所有句子完成后,组内角色互换。一轮完毕之后,组与组之间交换卡片,重新进行。如此重复几轮,最后挑选数名学生上台表演,评出那一组速度最快,准确率最高,表演最逼真,并予以奖励。

(5)变形:为了增加趣味性和难度,可以让学生三人一组进行练习,第三个学生扮演旁人,向那个没听清的人转告,这样同时练习了三种人称。

5.3 我叫香蕉(My name is bananas)。

(1)活动目的:练习特殊疑问句。

(2)活动时间:5~10分钟。

(3)材料或工具:无

(4)活动过程:随意叫一名学生回答问题,其他学生用特殊疑问句向他(她)提问,他(她)你必须回答每个问题,但答案只能是一个字bananas.游戏的目的是把答题者逗笑,谁的问题把他(她)逗笑,谁就获胜,然后成为答题者。所以提问者的问题越古怪越离奇越好。这个游戏可以将bananas换成别的词,如apple,noodle,bus等等(但不能用don这样的贬义词,以避免可能造成的人身攻击),反复进行。

(5)变形:以可以不规定回答者必须用某个词来回答,但规定他(她)必须用不超过2个(或3个)词来回答,游戏的目的就是让回答者无法用规定的字数回答。这样提问者就必须提出高质量的问题。如现在的时间是3:23,提问者可以问Want time is it 那回答者就至少用三个词(three twenty three)来回答。

5.4 荒谬句子机(A Ridiculous Sentence Machine)。

(1)活动目的:练习组织句子。

(2)活动时间:10~15分钟。

(3)材料或工具:四个小木块。

(4)活动过程:预先准备好四个小木块(任何六面体都可以),在其六面上都写上不同的英语单词或短语或表示地点的单词或短语。同时郑动这些木块,然后要求学生应用自己掌握的句子结构知识,用木块正面的单词或短语组成一个句子(可以添加其他词或短语)。最先组成一个正确句子的学生获胜。

5.5 大侦探(A Detective)。

(1)活动目的:练习方位介词。

(2)活动时间:5~10分钟。

(3)材料或工具:各种物品,如杯子、铅笔盒、篮球等。

(4)活动过程:选择一名学生做大侦探。首先让侦探到教室外面去,在此期间,班上的其他学生将一个物品(如杯子)藏在教室里的某个地方。藏好后侦探回到教室。他(她)的侦破任务就是找出所藏物品。在侦破的过程中可以使用所学的方位介词向全班或某个同学提问。回答者可以提供一点线索,但不能直接说出所藏物品的具体的具体地点。这样的问答一直进行,直到大侦探找到所藏物品。

(5)变形:以可以让一位学生在心里默默想好教室里的一件物品,或全班学生都知道的一个地方、建筑等,如学校教学楼前的雕塑。然后让其他学生通过提问来找出他所想的东西。问答的要求一样,只不过所以有其他学生都是侦探而提供信息的只有一个。

总之,游戏可以使初中生语法教学生动起来,使学生能在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中练习语法,最终实现语法教学的目的,使学生掌握如何具体交际语境中使用所有语法知识。与此同时,英语课堂教学游戏不仅能使学生牢固掌握住英语的基本语法知识,而其也能训练他们具有较好的语言实际能力。它不仅能开发学生的智力,而其也能培养他们学习语法的兴趣,它不仅能使课堂教学生动活泼,而其还能使学生课外生活丰富多彩。因此,英语游戏教学是一种有效的方法,它适合孩子们身心发展的特点,能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在游戏中孩子的各种能力可以得到培养,例如智力、认知和社会交往能力等。语法教学枯燥无味,通过教学游戏的方式,激发了孩子们的学习兴趣。孩子们积极参与,领悟了学习的喜悦,获得了成功经验的满足,所以教学游戏是全面提高语法教学质量的一种有效方法。

参考文献

[1] 池升荣.谈现阶段中学英语语法的教学方法.山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5(12).

[2] 付梦蕤,吴惠忠.游戏在英语语法教学中的应用.浙江文教资料,2006(9).

[3] Hornby,As,Ed.OXFORD ADVANCED LEARNER'S ENGLISH-CHINESE DICTIONARY (Extended Fourth Edition). The Commercial Press &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97.

[4] 胡春洞.英语教学法.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5] 李洁.浅谈英语教学游戏.河南新乡教育学院学报,2005(2).

[6] 李庭.英语教学法.高等教育出版社,1983.

[7] 鲁子问.小学英语游戏教学理论与实践.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04.

[8] 潘运莉.教学游戏在英语课堂教学中的作用.株洲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3).

[9] Randolph,Quark.英语语法大全.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89.

[10] Rinvolucri,Mario.Grammar Games:Cognitive,Effective and Drama Activities for EFL Students.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84.

[11] Slinkier,Larry.Interlanguage.IRAL,Vol.X/3,Julins Groos Verlag,1972.

[12] Yu Zhiyuan,Ed.English-speaking Countries:A Survey.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85.

[13] Zhang Daozhen.Practical Grammar.Beijing:Beijing Commercial Affair Printing,1981.

[14] 张丽华.中国英语语法教学之我见.福建三明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15] 张塞花.运用游戏教学法提高小学生英语学习的兴趣.河南新乡教育学院学报,2005(3).

第11篇

关键词:游戏;教学;游戏化教学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 【文章编号】

由于传统幼儿教育观念的影响,许多教师在组织活动时过分强调自身的主导作用,使幼儿的主体性没有得到充分的发挥。在许多地方、许多时候,小学化、成人化的教学使很多天真活泼的孩子失去了童真,失去了快乐,许多孩子未进校门就已经产生了厌学情绪。因此,开展幼儿园游戏化教学就显得尤为重要。根据不同主题的教育内容,充分利用游戏手段,积极发挥幼儿的主体作用,灵活的运用集体、小组、个别活动的形式,为幼儿的发展提供充分活动的机会,这对幼儿整体素质的提高,对幼儿的可持续发展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一、正确认识游戏化教学

游戏化教学的研究,涉及到教学、游戏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在此有必要对它们作一阐述。1.1 游戏何谓游戏?国内外教育家和心理学家的争论几乎持续了一两个世纪。由于对它的理解不同,看问题的角度各异,因而始终未能找到一个确切的定义。我国学者丁海东在他的《学前游戏论》中这样论述:“游戏是发生在一定情景之中,外部有可观察的行为表现,内部有特定心理体验的儿童主动自愿、自主自由的活动”。它具有这样的一些特征:

①游戏是儿童主动的自愿的活动。主动性是游戏的主要特点,是适应幼儿内部的需要而产生的。学前儿童正处在身心迅速发展的时期,他们有活动的需要,有认识周围世界的需要,有操作物体的需要及反复练习的需要。 而游戏有动作,有活动,有玩具和游戏材料。游戏内容和形式丰富多彩,灵活多变,引人入胜,有些游戏又可以自由活动。所以幼儿乐于从事游戏,并易于在游戏中接受教育。  ②游戏在假想的情景中反映周围生活。幼儿的游戏具有社会性,是周围生活的反映,但又不是周围生活的翻版,而是通过想象,创造新情景。如把“奶瓶”当话筒,小瓶、小碗作乐器等。并能够根据游戏的需要,改变物品的用途,如 冰糕棒即可以做注射器又可以做手枪…

二、幼儿园游戏化教学的有效策略

教学策略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为达到一定的教学效果及教学目的所采用的教学方法或手段。在幼儿园教学中,教师根据教育内容,恰当地选用游戏化教学策略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2.1 游戏化教学环境的创设。

利用创设游戏化的教学情境(隐性的教学环境)来达到使幼儿主动学、喜欢学的目的。如在大班以发展幼儿弹跳能力(双脚跳)为目的的体育活动中,我们为幼儿创设了一个以“参观动物园”为主线的新颖、有趣的游戏情境。通过生动的语言帮助幼儿张开想象的翅膀,将他们带入了一个富有想象的空间,让孩子们创造性地模仿各种小动物。然后让幼儿在喜欢的音乐伴奏下开始了热身操,热身时还不时用“嗨、嗨”的喊声。从而突出了教学的重点,用较短的时间达到了最佳的教学效果。

2.2 游戏化教学手段的运用。

2.2.1 在教学活动中引入完整的游戏,使教学活动游戏化。幼儿园游戏既是活动的内容,又是活动的途径,因此教师常常利用游戏来组织教学活动。这时的游戏更多的是指传统游戏分类中的教学游戏,即专为教学而设计的音乐、体育、语言、科学等游戏。教学活动游戏化在设计上有两种策略:一种是整个教学活动就是一个完整的游戏,游戏在规定的教学时段里可反复进行,如体育游戏“老狼老狼几点了”、音乐游戏“找小猫”、科学游戏“吹泡泡”;另一种是游戏只在整个教学环节中的某个特定时间段出现,成为教学活动的一个环节,比如用猜谜语的方式导入活动(谜语本身就具有游戏的性质,而猜谜则是一种游戏活动),也可把某些游戏用于教学的结束环节,以巩固某些知识或技能。这种设计在结构上比较紧凑,教师主要利用为各领域教学编制的游戏来组织教学活动,以提高游戏化教学的程度。

2.2.2 利用游戏因素,使教学活动游戏化。

①以游戏性的语言组织活动。这是幼儿园教育活动中经常运用的策略。这种设计主要通过富有游戏性的语言来组织活动。

②以“假想”的游戏方式组织活动。在组织活动时,根据活动的需要可以有不同的假想。一种是对角色的假想。

③以“比赛”的游戏方式组织活动。以比赛的方式组织一些教育活动,是游戏化教学的一种有效手段。在幼儿园活动的组织过程中,我们常常用比赛的形式组织一些体育活动、生活活动,比如,以练习某些动作为目的的划船比赛,培养生活能力的穿脱衣比赛和叠被比赛。

2.2.3 运用生成策略将创造性游戏有机地融入教学。创造性游戏对幼儿身心发展有着特殊意义,如何使之有机地融人教学,是幼儿园游戏化教学过程中需要解决的又一策略问题。创造性游戏对儿童发展的特殊影响是其他游戏不能替代的,因此在幼儿园一日活动中有专门的创造性游戏时间。由于这类游戏的目的隐含在过程中,它对幼儿发展的影响是一种渐性积淀的过程,不像音乐、体育、语言等游戏的目的来得直接,因此,在幼儿园一日活动安排中,它常常会被由教师设计的语言、音乐、体育等游戏或被为学习活动而延伸的区域活动所代替。由教学活动生成游戏,主要有两种渠道:一是从文学作品活动中生成游戏,另一种是从社会领域活动中生成游戏。

综上所述,在幼儿园游戏化教学的实践与探索中,我们认识到游戏与教学虽然是两种不同的教育手段, 我们不能将其等同,更不能混为一谈。但它们又彼此联系、相互融合、相互渗透、相辅相成。“游戏化教学”以游戏为手段,把幼儿教育的目标、内容、要求、任务隐藏并融于各种游戏之中,让幼儿在愉快的游戏中掌握知识、习得技能。是符合幼儿园教学特点及幼儿发展水平的行之有效的教学策略,这种教学方式使幼儿成为学习的主体和发展的主体。

参考文献

第12篇

中图分类号:G61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17-138-01

在许多地方、许多时候,小学化、成人化的教学使很多天真活泼的孩子失去了童真,失去了快乐,许多孩子未进校门就已经产生了厌学情绪。因此,游戏化教学方法是一项最为有效的教学方法,它可以用一种轻松但是有效的方式,让学生学习到科学文化知识。所以说这就要求幼儿园老师在进行幼儿教学时注重开展游戏教学,让游戏化教学全面提高的综合,为孩子未来的健康发展奠定良好的发展基础。

一、给幼儿广阔的空间以满足游戏心理需要

游戏是幼儿自身发展的主要途径之一,并且幼儿能够自主进行有规则的游戏是在一定的环境启发下的,也只有有规则的游戏才能使幼儿从中学习到知识,实现能力的增长。在幼儿园教学中要实现游戏化,就必须先给幼儿提供广阔的空间以满足幼儿游戏心理的需要。以幼儿园的科学活动为例,幼儿教师原有的关于科学的意识和知识基础,给幼儿提供了接触科学的蓝本,如“天为什么会下雨”“草为什么会长大”,幼儿的这些疑问,虽然通过精彩的教学内容,如学习儿歌等得到解答,但是这些答案大部分来自口述,幼儿在规则中(音乐的频率规则和儿歌的歌词规则)了解科学的内容,实际上与科学的本质不相符合。要使幼儿真正了解科学,从自然中获得知识,完善自我和外界的内部图式,除了实际的探索,再没有别的更好的办法。因此在进行“植物”的了解过程中,教师应放下班级里的植物卡片和色彩缤纷的教科书,直接把幼儿带到学校的草地和花园中去,给幼儿一个任务“老师想得到来自每个小朋友的两片不同的植物的叶子和花!”幼儿马上进入草地,开始进行观察,仔细比对所看到的小草和野花,互相之间讨论着“你这个和我这个是一样的!”“这个花是蓝色,这个花是白色,可是长得一样,是同一种花吗?”“在草地上寻找相同(不同)的东西”成为幼儿间游戏的规则,一节科学课就在这种游戏的气氛中结束了,在此期间幼儿学会了对比,并且获得了“仔细观察”“多问问题”的能力。

二、让幼儿真正成为游戏的主人

游戏是幼儿的自主性活动,是幼儿的需要,而不是成人强加的逼迫性的活动。在游戏中幼儿也不是成人愿望的执行者,他们是根据自己的需要和愿望来玩游戏的,教师应该从全方位的角度去看待幼儿的游戏自主权,让幼儿自己确定想玩什么、怎么样玩、和谁一起玩、在什么地方玩等等,幼儿是游戏的主人。平时教师在指导幼儿游戏时,要用心去了解幼儿是如何想的,不要把成人的知识和答案告诉幼儿,不要轻易地打断幼儿的游戏,更不能包办代替或导演幼儿的游戏,这样会不同程度地剥夺了幼儿游戏的自主权。在游戏中幼儿有权决定一切,如:游戏的玩具、材料投放要以幼儿需要兴趣为出发点;游戏的情节、内容应是幼儿自己经验的再现;游戏中出现矛盾、纠纷要以幼儿的方式来解决;游戏中的环境布置也是幼儿自己的事情;游戏中的规则是根据幼儿的游戏需要确定的,而不是外界强加的,这样幼儿才愿意自觉遵守。游戏中只有让幼儿根据自己的愿望和想法与玩具材料发生互动,才能使活动的方式方法具有灵活性,才有可能使幼儿真正产生兴趣和自主体验,才能使幼儿以自己的方式、速度将外部经验内化成自己的经验。因此教师要让幼儿真正成为游戏的主人,让幼儿主动控制活动进程, 自主决定活动的方式方法。这是教师指导幼儿游戏的关键。

三、利用游戏因素,使教学活动游戏化

1、以“假想”的游戏方式组织活动。在组织活动时,根据活动的需要可以有不同的假想。一种是对角色的假想,如教师在组织幼儿活动时经常以动物妈妈的身份出现,而小朋友们则是动物妈妈的好宝宝。另一种是对情节进行假想,并以此来串联活动的各个环节。在活动中教师以假想一些情节,吸引幼儿参加活动。如在美术活动“蛋壳贴画”中,教师以这样一段话引入活动:“我们今天要到熊妈妈家做客,但熊妈妈家的路特别不好走,坑坑洼洼的,我们怎么办呢?”进而引出“帮熊妈妈铺一条路”;还有一种是对情境进行假想。在活动组织过程中,教师经常会根据活动的需要,带领幼儿把身边的环境一会儿假想为大海,小鱼在大海里游来游去;一会儿又假想为草地,小鸡在草地上游戏。这种假想的方式对年龄越小的幼儿运用得越多。在这类活动中,教师较多地利用了表演游戏的因素,因而增强了活动的趣味性,提高了集体活动的教育效果。

2、以“做做玩玩”的游戏方式组织活动。幼儿利用各种材料自己动手做各种小实验或手工制品,再利用这些作品进行游戏,这是幼儿园游戏化教学的又一策略。这类活动可以在教师直接指导的集体教学活动中进行,也可把材料投放在相关活动区,让幼儿在入园后、离园前、专门的游戏或自由活动时自主地选择。这类活动设计的策略主要是利用游戏因素,结构上比较松散。

3、以“比赛”的游戏方式组织活动。以比赛的方式组织一些教学活动,是游戏化教学的一种有效手段。在幼儿园活动的组织过程中,我们常常用比赛的形式组织一些体育活动、生活活动,比如,以练习某些动作为目的的划船比赛,培养生活能力的穿脱衣比赛和叠被比赛。比赛可以在个人和个人之间进行,也可以在组与组之间进行。比赛使一些原本枯燥而单调的活动具有了游戏性,大大激发了幼儿活动的积极性。

综上所述,在幼儿园游戏化教学的实践与探索中,我们认识到游戏与教学虽然是两种不同的教育手段,但它们又彼此联系、相互融合、相互渗透、相辅相成。它符合幼儿园教学特点及幼儿发展水平的行之有效的教学策略,这种教学方式使幼儿成为学习的主体和发展的主体。